这部电影其实我已经等了半年,虽然看完预告片时已经猜到这部片子的结局,但是今天看完这部片子心里还是不平静。
显然,这部片子与《九降风》比起来,节奏快了很多,商业,时尚元素也非常浓厚,这可以理解,毕竟是在香港,不可能出现像《蓝色大门》《夏天的尾巴》这样的片子。
23岁的导演麦曦茵,显然要比林书宇浮躁很多,她极力表现当今的社会现象,与流行元素,似乎试图与观众走得更近,更贴近现实,以得到更大的共鸣,至少是在香港,但是剧本框架的设计就太制式了点,简单的说就三个步骤。
一:一起少年,整天没心没肺的玩在一起二:开始分歧三:各奔东西看完电影,能让我值得深思的东西真的很少,因为这类的青春电影看的太多,要唯美不够《蓝色大门》,要深重不够《香港制造》,导演试图表现太多东西,但每次刚表现了一点,观众刚想投入进去,却又被人生生的抽了出来,能给人留做思考的东西真的很少,唉,跟九降风比,差远了!
青春轰然间坍塌,爱情友情也就此结束。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那些我们所做的选择会不会有所改变。
在火车的轰鸣中呐喊,独自一人失眠到天亮打架,抽烟,酗酒,吸毒,偷东西浮躁而颓废的青春,看到的只有绝望!
也许我们曾经不一样,但我想不远的一天我们终会一样。
因为不得不从梦境走回现实。
成长的残酷就是如此
青春的时候,我们有太多的无畏和不懂。
青春的时候,我们把所谓的义气看的太重。
那样的坚持和任性,现在都不会再有。
对了,那个学习好的女生做鸡和一个中年人牵手走远时,我想到了另一部电影《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九降风的香港版本,同样是关于叛逆少年在混沌中挣扎成长的故事。
可是少年在香港地的青春可没有在台北那么唯美。
台湾的少年在窗外长满凤凰木的课室上课,台湾的少年在泳池偷偷游裸泳,台湾的少年在大路上飙摩托,台湾的少年有纯情气质如桂纶镁的女生做女朋友。
台湾少年的青春像极了台湾那小岛,那么慵懒,那么漫不经心,纵使炎炎夏日但海风吹来的潮湿教人放空,也像极了九降风,开始的时候平静缓和,积蓄能量,最终爆发。
香港少年的青春似乎比较残忍,一直裸露在现实面前,在烈日当空下曝晒。
例如社会会用校服将他们分成不同等级,Brand 1 Brand 2 Brand 3,A班B班C班。
Brand3的学生像垃圾一样被人遗忘,被人忽略,几年前去香港,EVA说香港地很现实的,学生会考若是考不上,有钱的出国,没钱的就出去工作,只有不到1/3的人能顺利升入香港的大学。
读书时代少年的世界尚且如此,社会上的尔庾我诈更是复杂。
怒荣问牛蒡“点解我地一定要玩大人同我地设定暨游戏?
”,然后他看到牛蒡在十字路口上跳芭蕾。
幻觉来的。
这是7个在压抑且绝望的香港地下成长的少年。
怒荣自少失去母亲,只有一个粗暴的父亲和冷不防抱着个孩子住进来的后妈;头抽老妈与他的毒友老爸离婚后带着他改嫁香港,头抽于是加入新移民大军,连降数级20多岁还在读中五;肾仔恃着自己靓仔总是一脚踏几船,拍下的性爱视频惹来一身麻烦;还有“用脂肪思考”的笠啫;同性恋的牛蒡与阿摺;索K后一个人孤独抱膝哭泣到天明的肥毛。
他们吸烟,脏话连篇,翻墙旷课,看咸碟,用卫生巾整蛊老师。
全世界都觉得他们已经无可救药,其实他们很执着地生活。
例如他们会很在乎兄弟之间的感情,即使肥毛他们错手把肾仔的性爱视频群发而公诸于世,肾仔也只是让他们去7-11偷指定的M巾跟避孕套就算level。
例如他们会想像黄金海岸的颜色;还会为了生活每天晚上通宵开蚝壳,并执着相信有一天会找到珍珠。
我很喜欢看他们在输气管上奔跑,对着火车大声叫的情景,还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对话有时也挺有意思。
“我越黎越分唔清春夏秋冬喇”“之前唔知听边个八婆讲香港就黎无冬天”“好啊甘就唔使转冬季校服啦”中学时代最后一个不负责任的夏天已经过去,新年倒数完毕,2008来临,但他们始终在烈日当空下成长,而且残忍愈演愈烈。
性爱视频被曝光的少女自杀身亡,7个少年在倒数的时候跟一班盅惑仔发生冲突,而且在冲突发生的时候,笠啫肥毛跟头抽第一时间跑掉——虽然各有各的理由。
怒荣眼睛在这次冲突中受伤,牛蒡更加为了救阿摺被打至昏迷。
7人从此互相责怪并陷入了猜疑。
然后呢,会考如期而至,游戏来到最后一关。
7个少年各散东西,有人受人二分三甘心连尊严都放下,有人穿上体面的西服尝试换一个体面的未来。
应该顺利升学的却一直躺在医院未醒,父母已经对他不抱任何希望,可能连他自己都懒得醒,一直躺在自己的世界里跳芭蕾就好了,理解他的人将他的氧气管拔掉。
即使是那个穿蓝旗袍的Brand1女生,原本以为是剧里唯一得到优待的角色,长得漂亮读书好家里还有钱,原本以为她是耐不住寂寞的千金小姐所以做头抽女朋友寻点刺激,电影尾段却告诉你她那些Gucci手机绳和west wood银包都是她卖肉买回来的。
这个女神级的角色其实不过是一个贪慕虚荣的港妹。
当然,无论是打架、被曝光的性爱视频、自杀的少女,“话题很快便会过去,因为每一天,都有更加荒谬的事情发生”。
香港地,其实每个人都在烈日当空中挣扎着。
两个版本相比,我更喜欢《烈日当空》。
我在那个穿校服的应该疯狂的日子里,一本正经地读书,上学放学,在课堂里寻找攻略想要通过大人设计给我们的游戏。
偶尔大胆的走神与幻想,便是我回忆里所有的青春。
我是羡慕他们的。
破碎的友情,支离的亲情,无果的爱情。
以及那些无处安置的青春时光。
全部被挤压进人潮汹涌的香港,迸发出一丝血红色的记忆来。
剧里在街头旋转的男孩子,带来的是唯美年华与残酷社会的格格不入。
如同一杯掺和了蔗糖的中药,仍旧无法掩盖浓浓的苦涩味道。
这是越往后看越发有的感觉 结束之后浑身无力相比九降风 我更喜欢这里面的跳接镜头 和丰富的颜色一些残缺不全的跳接 让同处于一个世态下的我们感觉到了同样的空虚不止是蔚蓝 还有鲜红 暗绿 橘红 这些颜色 将心境的转换顺水推舟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设置的更有特点 但是却留下了一丝丝乱的太完整的缺憾难道每个悲惨的人都是被一个悲惨的故事逼成的么有些人就是因为自己空虚的可以 所以以无聊抵抗无聊 其实他并没有故事可说 电影中的几个画面可以被定格 顶着烈日在大管道上的7个人 那个在斑马线上跳舞的男孩 还有几个画面可以被删除 发现舞鞋 无间道 跳舞男孩的死跳舞只是幻想比解释他的确爱跳舞来的更合情合理 不会显得多余在最后情侣住上了抽中的公房在一起看电影 看的却是无间道曾志伟的那一段太刻意 就因为制片人这个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会让人情绪陡然转变那个男孩以死解脱 而且还是被人拔掉了输氧管 一方面我想说他如果清醒也许想的是与现实斗争 另一方面我想说不管感情多好都不应该由别人来决定生死 最后我认为 他活着更残酷一些我很喜欢头抽在7-11准备复仇的那段情节 有些解释命运的意味最喜欢怒荣衣着笔挺的走在大管道的场景 让我五味杂陈毫无争议 怒荣在我眼里拔得头筹我看着他的眉宇 就觉得看到了牯岭街里的张震 希望他能有片天空
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内心中已经由衷地佩服曾志伟先生的“一石三鸟”。
一部剧本重拍或翻拍不是问题,看点在于一个剧本放到三个地区由三个导演来主导,而且题材正是永不过时的青春故事,这样的布局显然意在拍成三个地区同一代人的成长史,或许多年以后这个“电影三部曲”计划完全有可能被当做一代人的成长记录。
在“九降风”青春三部曲中,《九降风》以台湾版青春成长故事原型先拔头筹,获得市场和业内不错的反响;接下来的《烈日当空》自然是被喻为“九降风”的香港版,同样是企图呈现出青春味道的另一个版本;而《摊开的地图》这部“九降风”之中国版,目前还蒙着面纱让人不得一见。
要说青春片,向来是台湾地区长盛不衰的类型片之一,每一年都有打着“青春”幌子的N部影片出土。
若论残酷,《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最真实的痕迹!
若论青涩的美妙,还没哪部片子有《蓝色大门》那样的影响力!
其实,大陆地区记录青春的影片也向来不缺,只不过角度完全不一样。
没有台湾那种日系风格的唯美和纯情,而是直接呈现现实之境。
而在香港,青春题材的影片几乎断档,我的脑海中甚至呈现不出任何一段影像可以做为参照。
如此说来,《烈日当空》似乎填补了这一空白,唯美的镜头和写实的故事原型让影片集合了各类镜头语言的精髓。
不过,毕竟是生于1984年的导演:麦曦茵过于年青,凌乱多面的视角还是混淆了我们对于这部影片的理解。
以无聊抵抗无聊的青春,这样的放大就是青春所承载的事物。
麦曦茵以女性的视角来表现男性之间难以说得清的同盟友情,显然过于表面。
一场莫名的群架,集体的逃课、抽烟,讨论女生的裙衩等诸如此类的事物,应该是所有男生在青春期都经历过的,然而这种友情往往是脆弱的水晶,当青春的惘然遇见最真实的事物时,这种友情要经历的考验比之后的任何生活阅历都来得重要。
新年狂欢夜的街头群架,空虚、淡漠的家庭情感,成长期的空洞和无法渲泄的旺盛精力,以及所谓爱情、友情的种种考验,当导演面对这多面且复杂的各类情感表达时,均衡地呈现是她最努力要达到的效果。
与此同时,导演或许已经忘记这原本应该是一部只有青春荷尔蒙的电影,一次次地下通道被踢飞的瓶瓶罐罐,铁轨旁飞速而过的呐喊声,这些镜头的重复只能象征无聊的青春。
一部影片承载过多的事物,削弱的恰是最根本的表达。
在涵盖了单亲家庭、香港移民一代、青少年吸毒、同性恋、网络e世代等诸多社会问题之下,班级里那面摹仿香港街头涂鸦的传奇人物:“九龙皇帝”曾灶财的板报也在隐喻着某些不说出来的话语。
可惜,青春虽然残酷,却未必会面面俱到地溶合了如此多的元素。
电影归电影,青春却依旧是说不出味道的果实!
(泉州广电报 稿,商业勿转)
看片的速度越来越慢,还常常把片子截成几段,不是它们没有连贯性,只是生活太多琐事,让我连看片这么件小事都不能继续了。
看过《九降风》再看《烈日当空》。
说实话,心水师大附中和帅哥,同样也爱粤语的古音调调。
也许是《九降风》剩下的只是删减版,所以更喜欢这部。
你们猜不猜得到火车?
他们在铁路边上抽烟、打架、追赶、躺、咆哮、谈心、吼、站立;一群人、几个人、一个人。
我想这是在向《猜火车》致敬吧,猜火车几时进站,什么颜色的车头,有几节车厢,就这么打发时间,就像台词里说的“我们能做什么?
只有继续用无聊对抗无聊。
”联考,未来,要不要考,能不能过五门,要不要去工作,能做些什么。
这都是几个月以后立马见分晓的事情,这却是可以影响一生的事情,怎么才这么短的时间就必须用这几颗发烫的头脑来想清楚,这怎么可能!
那不如不想了,我们来传递一只香烟,烟灰从谁手里跌落,谁就必须下楼去做一件丢脸的事情。
为什么要翘课?
为什么要打架?
为什么不好好上课?
为什么不做作业?
谁知道!
只是我们这么年轻,我们怎么能被固定在教室里,像扁鱼一样等日光灯把自己烤焦。
原来可以跳那么高,原来可以跑那么远,原来拳头那么有力量,你要给我点时间让我适应一下这个新的我。
影片很有趣地用色调划分出了不同的区域。
蓝色、黄色、血红色。
少不经事的时候,在学校楼顶吃便当,还要一边把菜加来加去一边调笑,转了一圈,把一块肉丢在只吃泡面的男孩杯子里,这是头抽对新人的欢迎,男孩子们已经有了男人一样沉默的关心,心里非常暖。
直到片尾,他们在厕所把话说开了,刚刚把眼睛上的纱包拆掉的他站出来,你们吵什么吵,躺在医院的又不是你们,却遭到质问“我们的事关你什么事”,呵,原来自己只是条好管闲事的狗,有多伤人。
每个人在年少时都经历过被排挤,或者说,你一定需要经历过被排挤,才能把你从一堆人当中脱离出来,你才更清楚看到自己是独立于任何人的个体,你才会有更多的空间来思考你自己这粒宇宙里的小黄豆。
男孩们的友情真是很无厘头,私密视频被传得全世界都看到,惩罚的办法就是去超市偷东西,然后躺在公园转椅里笑笑就过,女仔和女朋友是不一样的,兄弟也是不一样的。
五年以后会怎么样?
只有一个人说,五年以后要和她抽到公屋然后住在一起。
五年?
我连五天以后是什么样都不知道,我只能控制五秒以后的事情。
我们稀薄的青春其实无力地只能看得到这么远。
然后我们恋爱了,然后我们玩K,然后我们一起留堂,然后我们一起跟父母造反,然后我们保守秘密,然后我们依然翻墙依然打闹互相开着没完没了的玩笑,好像从来都没有下雨天,好像太阳在跟我们的头脑一起发热,像从来没有热过一样喷薄出即将爆裂的力量。
好像这样的日子不会有尽头,好像这样就是永恒了。
“你第一个打人也第一个逃!
”“我不能走!
那是我的朋友们,他们会被打死的!
”“快跑!
快跑!
头抽都跑了!
”“人家打架你进去干什么?
”“我那时候只想到,我成年了,抓起来要判刑的,而你们都还没成年。
”“你跟我跑,还不是因为你也胆小!
”“我不能被抓,我身上有K粉。
”“不想跟你同车啦!
”打破了头,打伤了眼睛,血像凿开的泉水一样喷出来,从脖子上,从指缝间,有够血腥有够残酷。
总是要闯一些祸的,大的小的,热血的男孩走不来笔直的路线。
让心脏跳到喉咙口双手冰凉脑袋空白,总是要这样才能学着承担责任也学着跟父母互相体谅。
好像世界都安静了,他走了,最后还是最会考试的人没有参加会考。
短信一个个传到各自手里,超市的泡面箱子洒了,陪女朋友的心思没了,地下道的垃圾箱被踢得乱七八糟。
天天在撬贝壳的他忽然停住了,他不知道打开过几千几万只黑乎乎脏兮兮的贝壳,也曾想过打开会看到宝贝却从来没有过,大概也忘记了每天都在期望点什么,这时却看到了一颗珍珠。
血腥的红色画面瞬间变回了蓝色。
小珍珠在闪,那是希望,他们的未来。
他曾经做过很多梦,他梦到在地下道迷茫地穿梭,那么多的人却是那么相似,西装笔挺面无表情。
自己可能是垃圾,可是他就跟他们都不同,就算所有人都叫自己垃圾,直到看到自己骂自己垃圾。
你还是早晚都要变成那样的人吧。
你终究还是穿上了西装表现得彬彬有礼去换得一个体面的将来,你也会变身成别人眼里的怪蜀黍,架了眼镜夹了公文包假模假式挤公交和地铁,只是你从铁路边的管道上再次走过的时候,只剩一个西装笔挺的你自己,而你走了一个下降的斜线。
你向自己妥协了向社会妥协了向所有妥协了,不能再为所欲为了,你变得跟别人一样了,也不问那到底是不是正常了,那就是闯祸之后你学到的道理。
那就是大人嘴里的“长大了”。
而很多年以后,如果有过这么深色的青春记忆,应该也会笑笑对旁人说,好值得。
而我在好好念书的时候,就真的在好好念书,不谈恋爱不翘课不晚归不拉帮结派,一定有许多个你跟我一样,我们就这么埋着头过完了穿白衬衫都好看的青葱岁月,现在想来你有没有半点后悔和不甘?
我们没有动手去做一些改变我们自己的事情,而是任由这个世界和他人对我们造成了影响。
好像那时候我们搭上了这一班火车,不知道临时下站换乘,会不会看到更好的风景?
不知道现在还来不来得及,哎,我是没勇气去想我到底知不知道了。
别再自欺欺人地说二十多岁你还正值青春,当你想起“青春”二字的时候,你已经失去了它。
所以,现在的我们,多看青春片吧,还有,尽量连贯地看,才能连贯地用力地妒忌他们对任何事情的全情投入。
首先我想说的是,国语配音彻彻底底的毁了这部片子。
而或许有很大一部分人来看这部电影都是因为“《九降风》香港版”这个莫名其妙的噱头,包括我自己,再加上如此台湾小清新风格的封面海报,更让我坚定的以为这又是一部关于美丽外表下包裹着青春期伤痛和无奈的文艺小品。
可是看完之后才发现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made in HK,所以,糟糕的配音,小清新的大帽子,都成为了观看这部电影的巨大累赘。
HK有它独特的味道,就像EASON的粤语歌总是比国语有味道,就像所有被阉割过的港片永远也不能诠释出特有的港式幽默,也正是因为这些,让本来在我心中可能会是四星的电影变成了三星。
而青春,又是青春,那么多年来多少人的青春都已经被葬送在时间的洪流中,“残酷”这个词还屹立不倒。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不知道是这些电影一开始就想要诠释所谓的残酷,还是后来的人将它们拉向矫情的一方。
又有多少人的青春能称得上真正残酷的,我不是因为自己的青春不够残酷不够晦暗不够刻苦铭心就否定它,而是这部电影在我内心深处确实没有引起真真切切的共鸣。
幽蓝和暗黄似乎成了很多香港电影的一种固定表现手法,乌托邦式的画面营造出的迷幻的氛围使这部电影里的青春一开始就打上了让人压抑的烙印。
在我看来,这样的手法不一定适合表现青春的主题。
青春或许真的是游离不定让人难以琢磨的,可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关于青春的回忆经过很多年的过滤编辑留下的应该是晴空汗水少年打闹或者是自行车这样的意象吧,我承认日本和台湾的青春电影或许真的是把青春刻画的过于清爽单纯,但至少它可以作为我们缅怀青春逝去的某种途径。
我不太了解香港少年生活环境和背景,但我想所有人的青春都是同时穿插了单纯和复杂的。
而电影里让我觉得很不舒服的地方就是这“单纯和复杂”的穿插,显得很生硬,似乎电影的开头和结尾是两部不同的电影。
而人物关系的刻画也略显粗糙,一群人的背景一开始不清不楚,七个兄弟之间似乎也是过家家般每日打闹,而本来应该成为故事主线的“男一号”在这种混乱的局面里并没有成为故事的突出点,成为了一个因为一顿午饭被拉拢莫名其妙成为生死患难兄弟的角色。
而中间穿插的女孩因为录像外传而跳楼似乎也是为了给“男一号”增加一点“残酷青春”的成分而硬塞进去的,没有成为后面一系列故事好的导火索,倒是他们两个之间晦涩隐秘的关系成了亮点。
到了故事的最后才将所有的东西统统倒给观众,谁谁谁是富足的单亲家庭,谁谁谁是所谓的大陆新移民,谁谁谁是买了攻略也过不了游戏的悲剧眼镜男,谁谁谁和谁谁谁又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因为一场家长会,因为一个奥运倒计时,因为打了一架,因为一场逃跑争辩,这些信息猛的在短短十几分钟之内全部展示在你的面前,没有任何铺垫,显得仓促又唐突。
最后大家经历了一场会考,死了一个人,一场报仇未遂但让人心有余悸的街头砍杀,青春就结束了,故事似乎就圆满了。
导演或许是想将这一系列故事连串起来在不经意和平常的对话中表达所要表达的东西。
是的,我看到了青春的无奈和彷徨,看到了青春期来自某个压力引起的胆怯,也看到了很早就要面对生存压力的艰辛,还有少年单纯的执着。
但是这些东西却没有连贯,没有不经意,也没有平常,相反有些刻意,而且太过表面。
不是打过架砍过人吸过烟打过K乱过性的青春就能叫做残酷,我也从来不认为青春是能用残酷一词来形容的。
青春是一部喜忧参半的电影,每个人都不一样,那些无人知晓的孤独压抑或者记不起什么时候积攒起来的自信和满足才是青春让我们总是缅怀的原因。
如果硬要说它残酷,那也只是因为它让你独自面对的东西来的太猛烈,使你经历一场孤独的成长。
可是独自面对的东西,谁都拍不出来。
永远只有自己知道。
每个人作为他人青春的局外人,包括导演,都只能通过在电影和观众之间建立某种桥梁使他们之间发生共鸣成为他人故事里一个小时49分钟的“亲历者”。
所以这可能是一部好的校园片,一部混乱的爱情片,也可以成为一部街头黑帮古惑仔风格的电影,但在我眼中这不是好的青春电影。
它只是让我过足了眼瘾,却无法让我想到我自己的青春和经历青春里的混乱彷徨时的种种心情,也无法让我从我自己的故事中得到新的东西。
壹 双城香港和台湾,两座都是南方的岛屿城市,都有温暖和煦的海风。
可是在我眼里,不知道为什么却是迥异的城市。
台湾似乎总是慢腾腾的,悠长宁静的午后时光,知了鸣叫,蔚蓝的海浪拍岸,空气里潮湿的味道让人慵懒,街头巷尾似乎都是恬淡慵懒的时光。
香港却是另一番情景,烈日当空,炙热灼人,车水马龙,人生海海,急切的追赶,无法停歇,也有海,却是汹涌,无数激流暗涌,街头巷尾热火朝天,喧闹无比。
所以,台湾电影适合用长镜头,慢慢拉开,缓缓抬升,最后是一片明亮;香港电影更多的是急切跳跃的剪切,更适合手提摄影跟拍,急速闪过的是各色面孔,各色风景。
台湾电影的伤感是那种缓缓的含蓄,一点一丝的浸透,最后那一下可以撕心裂肺,但之前的过程会让人迷恋;香港电影如果要让你难过,就会一上来就给你压迫给你难看,随着推进,一下下的狠狠推进,最后那一下必然是狂风大雨,你满脸是雨水混着鱼腥味。
所以,台湾拍了九降风,香港出了烈日当空。
贰从片名看,似乎就预示了什么。
你一定有个在夏日街头行走的经验,正午的阳光,灼热至极,可以滋滋的烧烤了。
纵算你短袖短裤凉鞋,也还是满头大汗,苦不堪言,满心烦躁。
7个少年,在这样的烈日下要走过中学最后时光。
他们表面叛逆反抗,目无尊长,撤下面具之后,有人夜夜失眠,只好求助毒品,有人要打工到天明养活自己,有人内心藏着另一个自我,可却又无法释放,有人家庭不和,内心烦躁。。。。
社会定义他们是差生,在差学校,成绩糟糕,家长老师几乎失望。
他们惶恐的去恋爱,去讲兄弟情义,去争吵,去打架,去嬉闹玩乐。。。
他们慌不择路的开始青春,手足无措的结束青春。
叁九降风,是指猛烈的季风,但开始的时候却是平静缓和,一直在积蓄能量,最终爆发。
七个少年,也要在六月到来的时候各奔东西,他们在天台一起吃饭,一起逃课,一起半夜去游泳,一起看职棒。
其实这样的日子也不赖,就像你我曾经经历过的某些片段一样,安静美好,不是吗人生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你不知道下一秒会怎样,更不用说下一个月,下一年。
于是突然的急刹车,原本的安静美好突然脆弱无力,摇摇欲坠。
有人死去,有人远行,有人退缩。。。
最后,小汤带着一箱棒球踏上开往屏东的火车,去开始属于自己一个人的毕业典礼。
青春在此画上句号,这个句号却是沉甸如山。
肆这两部电影其实是同一个计划下的产物,所以两相对比,会发现一些相似的场景。
九降风,节奏舒缓的,只是平静的和你说一个故事,里面会有你我的某些影子。
导演的手法相对纯熟,秉承了台湾电影一贯的特质,给人更强的代入感,不自觉的会跟着电影走。
烈日当空,更尖锐,并不满足简单的和你说故事,似乎更多的是要你去接受这样一种事实,逼迫你去看到一些你不想看到的不想面对的,但那些可能是你生命过程中曾经经历的时光,曾经遇到的人,也许是你曾经犯下的无心错误。
回到开头,九降风是让你看这样一段青春,它绚丽但是脆弱无力,抵不上人生粗暴的冲突。
而烈日当空是要你看这样一段青春,从一开始就手足无措,焦虑的寻找出口。
九降风的结尾是小汤击出那记球,配乐是张雨生的《我期待》,伤感落幕。
烈日当空的结尾,阿荣穿笔挺的西装,打着领带,去学校面试回来,走在曾经和朋友一起玩闹的地方,无云的天空。
回忆中,七个少年在海边嬉戏玩闹。
残酷收场。
又是两个女性侦探互相救赎的故事,整体来说很温暖,佩奇思在比的关爱下慢慢走出封闭的自我世界,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大放异彩。但是案情的设置还是比较弱,跟《高度潜力》可能更注重女主的特殊能力。唯一不是很爽的点就是又给女主安感情戏,真的没必要。
感觉没有原版好看
为什么觉得两个自闭症就相互能沟通?🙄
好看 双女主好看捏
烂片
3.9🌟 感觉很好看啊
平平
拍得像一个电视剧课的小组作业
所以我大英为啥要翻拍法国的悬疑剧?薇拉才两集,月光花还可以继续,The bay也不错, strike Comrade略显平庸,天堂岛慢慢进入佳境,路德维西可以解解馋,摩斯离我们远去,还有T教授也好磕两季,说句实话翻拍水平太差
案子也还一般,不过我实在是太喜欢英国侦探剧了。第四集那个假作家死得是真离谱啊,至死都不知道十几年前杀了他女朋友的是谁?也没预知到自己可能被杀。果然是假作家。第六集的人物关系真是绕,不过推理过程好像没花几分钟就完成。
淡淡的别捏,但是很温暖。喜欢片头,复古怀旧风格,像《love story》。案子还能看,约克郡警察办公条件挺好啊😂人均面积超大的。
画风我挺喜欢,娓娓道来、细水流长的舒适感。案件方面普普通通,没啥值得肯定的点。人设完成度就绝对负分了,法版珠玉在前,更显得这一版逊色许多。双女主之间毫无张力,差不多就是各自完成个人线的分裂了……
请不要砍
Most difficult girl ever
casting 不太行的样子,演的都很尴尬,最受不了的是片中刻意让 所有人都不理解自闭症,从开始怀疑自闭症患者,然后得知后表现得很惊讶,再到对女主特别的小心翼翼的演绎真是让人品名翻白眼啊,自闭症又不是智障,搞的这么像照顾残疾人一样,你看看人家隔壁良医周遭对男主也没有那么不自然。故事线最受不了的事Patience每次发生一件受到刺激的事情都要回忆一下,她的任何症状都要事出有因才能解释自闭症?对不起还非要让ADHD和自闭症人一起相处?还有最后一集为了赶上节奏,还非要突然让elliot和patience亲上了??? 这个编剧怕是也没研究过自闭症吧?
剧情真的一般,整体都很一般
如果真的要看类似设定的剧建议看原版,没看的人看到这条紧急避险吧,接受吐槽的话可以看我的个人剧评
女主挺好的 演得不招人烦。。就是有点卖姬的嫌疑。。
看了两集,中规中矩吧,弃了
双女主剧,案件设计不错。很喜欢Patience,脆弱的、聪慧的、敏感的,演员也很喜欢,既有颜值又有演技,不论是开心时羞涩的笑容还是难过时委屈的眼泪,都很能让人共情。和Detective Bea的友情线也刻画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