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没想看这部电影,觉得肯定是一部政治色彩浓重的电影,我一向痛恨政治,对任何政治电影都没有兴趣。
再加上电影得了奥斯卡的最佳男主角奖,更是没有兴趣看这部电影。
奥斯卡奖已经变得很无聊,很公式化,并不是好的电影都可以得奖的,能够得奖的反而是那些中规中矩的电影或者主演,符合了好莱坞的某种游戏规则而已。
但看到DVD的预告片的时几个镜头就让我对这部电影产生了兴趣,男主角Forest Whitaker以前是配角演员,演了很多可有可无的角色。
但再这部电影中他的张力十足,更以前的温吞水很不一样,我倒是想看看。
看了DVD 以后,完全被电影的情节内容吸引住了,一直提心吊胆地看完,替苏格兰年轻医生的性命担心。
很多年以前看过阿明的传记,知道他是一个惨不忍睹的暴君,居然再这部电影里看到阿明的再现,总是觉得有震惊的感觉。
如果你看过Forest Whitaker 以前的演出,含蓄内敛,出色的配角,从不引人注目但像水一样粘合着电影情节的转换,映射着电影主角的光彩,你就知道在The Last King of Scotland 他完全与本色不一样,完全与以前不一样,你就知道他为这个角色付出了多少的心血。
Forest Whitaker完全赋予了角色血肉和灵气,将一个独裁者的各个层面表现的天衣无缝。
阿明和任何政治独裁者一样存在着偏执狂和多疑症,他们一会以普通人的亲切面目出现,好像是很了解你的朋友,一会又以领导人的面目出现,对你大吼大叫,将你视如粪土。
演绎这样的一个内力凶残外面平和的角色绝对不一般,扭曲的心理,多疑的头脑,疯狂的残暴不是一个普通人可以承受的,也不是一个普通人可以理解的。
Forest Whitaker 在拍戏的三个月中将自己变成了阿明,让角色主宰自己,让阿明成为活生生的一个形象复活,真是不容易,也真是了不起。
他得到奥斯卡可以说是当之无愧!!!
这是一步基于真实的历史事件上编织出来的一个故事,只是为了戏剧性地展现出阿明的时代和阿明的本性,真假交织地讲述了这么一个惊险的故事。
电影的全部惊险在与阿明的时代赋予历史的白色恐怖,对我们经历了各种复杂历史的国人来讲,是最熟悉不过的一种感觉了。
想了解过去的一个时代和历史,知道暴君的点滴,就请看这部电影,一部扣人心弦的精彩电影,以一个虚构的故事将真实的暴君复活,熠熠如生!
首先我得承认,我是因为垂涎于一美同学的美色而看了《末代独裁》,但是当片尾字幕出现时却我陷入深深的无法言喻的情绪中而无法自拔。
一个国家的命运只掌控在一个暴君的手中时,百姓万民的生存全由一个心智如同坏脾气的孩子一般的人掌握时,如人间地狱般的情境是可想像却让人无法面对的。
伊迪·阿明·达达(Idi Amin Dada,1928.5.17—2003.8.16),是乌干达总统1971~1979时期的总统。
从一个半文盲的厨子变身成一位非洲国家的当权者他花了26年的时间,而把乌干达从“非洲的一颗明珠”变成一个充满血腥与暴力的国家他只花了8年时间。
他把国家之间的外交当作孩童般的游戏,致信调戏英女王;他公开驱逐亚洲居民,抢夺他们的财产;他随意任免官员,对部下施以极刑;他自大称自己为苏格兰的国王,要让乌干达为地球的地理中心;他公开承认自己崇拜希特勒,暴虐专横、杀人无度,甚至以吃人取乐。
《末代独裁》用一个援非的苏格兰医生的个人经历,从他的眼中看到这位暴君。
苏格兰医生尼古拉斯从对阿明的崇拜,到为他救治成为好友,进而成为总统的御用医生甚至交心的朋友,剧情急转直下开启了恐怖模式。
当他被动的卷入阿明视为平常的屠杀时,尼古拉斯发现自己已经被完全困在这个杀人狂的身边再也无法脱身。
从常理上说,阿明这任意妄为的个性根本无法胜任一个国家领袖的职务,他处事逻辑混乱,荒诞到可笑的行经居然还能任职长达八年,直至被武装政变赶下台流亡至死。
他的心中只当自己是个唯我独尊的国王,整个国家是他的大玩具,民众与民意只是那些可以随意毁坏与丢弃的塑料玩意儿,他对周围的一切心生怀疑,生怕自己心爱的玩具被人抢走,他的内心根本就是个霸道无理的孩童。
当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心中没有把自己当做the leader,而是万人之上the king时,独裁永远不会结束。
Forest Whitaker在片中演技超群,将一个暴君的残暴、无知、懦弱、虚伪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在媒体镜头前的虚伪、排除异己时的残暴,处理国事时的无知,面对自我内心时的自卑懦弱共同构成了那个泯灭人性的阿敏。
尼古拉斯初到乌干达时也是一枚热血青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好。
遇到阿明,看到阿明对世人展示出的表象让他更加热血沸腾。
然而与阿明的近距离接触让他看到了残酷的现实,让这个从自由国度飞来的年青人了解了独裁的可怕。
James McAvoy扮演的尼古拉斯也不是绝对的正面代表,他面对权力的崇拜而丧失了理性的分析、在靠近权利中心时的贪欲、对于美色时的迷恋让他一步步走向悲剧。
他身上更能反映出普通人在面对极权主义时的心路历程,让人对这个独裁的国家心生恐惧。
在片尾有一些阿明·达达的真实影像,看过之后会感叹福里斯特·惠特克的精湛演技。
举手投足间,举止神态上,都向观众展示了那个性格复杂多变的独裁者,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奖实至名归
在新航的飞机上看的片子,虽然屏幕很小,位置很挤,空气很浑浊,但是我的心思是清晰的——我是统治者,我就热爱独裁;我是被统治者,那我就反抗独裁电影的背景就不多说了,那是政治家们和外交家们关心的。
电影的技巧也不多说了,那是艺术家们关心的。
电影的票房和投资就更不用说了,那是资本家们的事情。
唯一想说的就是:感谢上苍,我没有生活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和地方;感谢上苍,我没有生活在独裁或者民主的政治环境中;感谢上苍,我没有冲动到要去亚非拉解救受苦受难的人们;唯一不爽的就是,我咋就没想到去做医生呢?!
阿明的成长背景,教育经历和个性,都表明他如果在管理严格的团队里,会是一个不错的军士长,但给他为所欲为的机会的话,他的破坏性就会释放出来,把丘吉尔称之为“童话国度”的地方,变成非洲压路机肆虐的地狱。
阿明是独立前英属非洲殖民地,著名的国王皇家非洲来复枪队King's Royal Africa Rifles (KRAR)的军士长KRAR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马来亚战争,肯尼亚清剿“毛毛”分子的战斗中都有杰出表现。
阿明在肯尼亚的战斗中,见到了苏格兰高地士兵的勇敢无畏,为此而深深钦服,从此和亨利.溥仪陛下一样有了同一个爱好,对苏格兰的一切都热爱,高地男人的格子呢短裙,烤花皮鞋,传统无檐帽,华丽的制服,苏格兰民歌……电影里出现了一小段非洲人唱苏格兰民歌罗蒙湖Loch lomond的片段,几个黑人妇女的小合唱,很好听。
造成阿明和乌干达悲剧的,不能怪罪阿明,就如同某个前任殖民大臣曾经评论的,让殖民地独立就好比给一个8岁孩子一支枪,一座应有尽有的大宅子里的钥匙,并告诉他他有完全支配权,这样做只能带来毁灭。
但不给他这一切,他立刻就会搞破坏。
看海报以为是个政治片,但其实还是一个政治片,唯一区别就是特别好看,不闷的政治片。
扮演“最后的苏格兰国王”的阿敏是黑人演员弗里斯特·惠特克,此君因为本片拿了奥赛最佳男主角,所以我想真诚地说一句话:“惠特克先生,即使你浑身挂满将军的荣誉勋章,在我心里,还是那个在《哭泣的游戏》对弗格斯大谈青蛙与蝎子的士兵。
”尽管时光已逝,但一个人,一个充满活力的角色是绝对不会被埋没的。
这话说得很政治很官样,事实上同样适用与《末代独裁》的另一位男主角,詹姆斯·迈卡沃伊(James McAvoy)。
我对詹姆斯的印象最早来自《纳尼亚传奇》,貌似那个片子的内容我差不多忘得一干二净,只剩下这个外表可爱的小个子“羊男”。
无法想象在《末代独裁》,羊男竟变身为苏格兰医生Nicholas,显然还相当淫荡,初抵乌干达内陆时就跟一个陌生黑人女乘客乱搞,后来又向医生的妻子萨拉献殷勤,内忧外患之下,还不忘和总统的夫人凯互通有无,最后双钩穿胸居然大难不死直飞巴黎,上帝,不知道他痊愈后又要去祸害谁家姑娘。
不过需要澄清一点,就是他确实很出色,出色地超额完成任务。
因为一时头脑发热而选择前往乌干达,既是虚荣心作祟,又满怀冒险的期待。
然而,政治不是游戏,更不意味着宽容与爱,在权杖威仪的面前,Nicholas既扮演总统私人医生的角色,又因为外籍身份倍受困扰。
随着阿敏政权暴露出越来越残暴的一面,Nicholas开始陷入道德、尊严的双重危机,是继续呆在乌干达还是返回祖国苏格兰,渐渐变成一个攸关生死的严峻问题,而他,也终于在考验中重新找回自我。
自信,狂妄,怀疑,自责,伤感,必然将走向赎罪。
这也是詹姆斯带来的这个角色不断丰富的意义。
PS:千万别在饭前或饭中时看《末代独裁》,影片里惊悚的“大腿接胳膊”(凯之死)片段将令人极其不适。
看完《最后的苏格兰王》,才知道这是一部大片,并且是拿过当年的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的。
叙事跌宕起伏,看起来并不轻松,青年苏格兰医生抱着游戏的心态来到乌干达参加医疗慰问团,因为偶然的机会获得了领袖阿明的垂青,成为御用医生,勇于讲真话但仍玩乐不断,面对阿明的暴行终于有所醒悟时,却为时已晚,已然深陷在阿明的掌控之中。
此时又令在阿明处失宠的第三任老婆怀孕,被阿明发现将其酷刑制裁,阿明的一句话让人脊背发冷,他说:你们,以为来到落后蛮荒之地是玩游戏,不,你的死亡会告诉你,这一切不是一个游戏。
最终好心的黑人医生舍命将苏格兰医生救出,让他混在被释放的澳大利亚人质中坐上离开乌干达的飞机。
黑人最后对他说的话是,你离开后要把这一切告诉世界,他们会相信你,因为你是白人。
影片结尾的音乐简单又沉重,画面是青年医生刚刚得到阿明赏识时乘坐阿明的专车,孩子们以为是总统,开心热情向他招手,飞奔的场面。
那时候,总统刚刚上任,他曾发表了那么富有激情的演说,他们听信了他所承诺的一切。
很高兴能在影展看到这部如果是自己也许永远不会选择去看的影片,它让我们警醒,在享受安宁和幸福的时候,总是忘记世上还有如此多的苦难。
翻影评发现不少小伙伴都是为一美而来的(我也是)。
由一美来饰演Nicolas这个事,可能多少影响了我对本片的观感,但并不是说这是件坏事。
首先是对Nicolas这个人物的感觉。
他最大的缺点就是人妻控了吧,而且可以说是间接害死了Kay。。
因为这一点,我也没法很喜欢他。
但是我也绝不讨厌他。
Nicolas整个人物形象就感觉是个不成熟的青少年,开篇就可以看到他的家庭环境,看起来其乐融融,其实父亲过于自信和成功而导致给了儿子无形的压力和压制。
他内心是叛逆的,是渴望证明自己的,而且他还有足够的勇气去将其付诸实施。
不是每个叛逆青年都敢随便一转地球仪然后就指哪打哪真的跑去乌干达的。。
至于他一会儿勾搭同车女子(这其实不算什么,自由dating而已),一会儿又勾搭医生朋友的妻子,只能说他是人不风流枉少年,而且在礼法方面的道德感很轻。
后来勾搭总统的妻子,更有一种困境中寻求理解和安慰的意思,同时也有一种末日狂欢的放纵。
当然也不得不说,真的胆大包天。。
这就是年少轻狂,就是缺乏责任心、认识不到自己作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等到怀孕事发,他倒也不是不负责任,但Kay的惨死他还是有责任的。
我想直到那之前,他对那个独裁者Amin的残忍都还没有足够的清醒认知。
天真、轻狂、不成熟。
对于顶着一美的脸的Nicolas,我也只舍得作出这样程度的指责了。
但其实想想,除此之外又该指责他什么呢?
他叛逆家庭的方式是跑到非洲治病救人;他虽然勾搭异性但从没有强求什么,都是你情我愿;他有足够的医德;他和Amin走得近一方面是出于年轻人都有的证明自己的渴望,一方面是不谙世事而被Amin表现出的正面形象所迷惑;对于不赞同Amin的地方他都会提出来,并不是一味媚上的佞臣;医院的纠纷他敢于出头去干预去反抗Amin的亲信;最后他冲出去让那个无辜士兵吐出毒药(毒药这个事情,虽说他阻止与否,都不能避免暴露,但如果他不冲上去,或许还可以狡辩说药被人偷换了,他并不知情(当然未必有用但也是一个可能性)。
而冲上去阻止,那就是不打自招了。
在这种一旦被发现就是个死的情况下,要冲上去而不是多躲一刻是一刻,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而他这么做是为了不想害死一个无辜的人)。
我觉得即使私德有亏,但并不妨碍他的人格依然是善良、正义和勇敢的。
Nicolas是一个有点软弱的人,这也是众多不谙世事的青年人的共有特点。
面对自己情人被血腥屠杀,他会呕吐;面对自己无心之失害死了别人,他会痛苦绝望;而要当面和独裁的总统对峙、坚持自己的立场,他又缺乏足够的勇气。
当他去找那个外交官的时候,对方狠狠骂了他一通,说他是white monkey,是chimp,跟在Amin身边团团转的帮凶。
我一方面心疼他(没办法,谁让他长着一美的脸呢。。
),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这里面有事实。
青年人可能因为无知和软弱而造成过错与伤害,但这个世界不是学校,不会因为你无知才犯错就原谅你,很多事更是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你说你是受了蒙蔽,你说这不是你的本意,但没有用,错了就是错了,世界就是这么真实又这么无情。
(当然即使如此,他也只是“有点”软弱而已,该出头的时候都不含糊,已经比大多数愤世嫉俗的键盘侠什么的好太多了)最后的酷刑倒是明明白白地让人看到了Nicolas的成长。
Amin说古老的刑罚里用铁钩穿过人的皮肉把人吊起来,受刑者每叫一次就是一点evil从他体内跑出来。
这么恐怖的刑罚我直接就看不下去了,行刑者把Nicolas拉起来并拿出钩子的时候我直接按了暂停然后缓了好一会儿,期间安慰自己无数遍这不是真的,并回想一美在访谈节目里的搞笑片段,才敢继续往下看。。
可是Nicolas,却在遭受酷刑的时候一声都没叫。
我觉得他是在证明,他没有evil,这也不是amin想象中的正义惩罚。
到这里,我想他已经蜕变成了一个全新的人,再也不是那个幼稚的青年了。
要想真正的成长,见过别人的鲜血还不够,非得自己亲自品尝过疼痛。
只是这个成长的代价,未免惨重。
最后飞机离开了乌干达的大地,真是我这辈子看到飞机起飞最高兴的一次了。
原谅我的偏见,但我真心觉得那是远离了一片邪恶暴虐的土地,飞向了自由。。。
或许外人对一个国度的观念,真的是由那里的统治者决定的。
最后简单说说Amin。
Nicolas像个孩子,Amin也一样,但却是截然不同的类型。
如果说Nicolas属于“叛逆少年拒绝父母意见偷偷修改高考志愿”这样新闻的主角,那Amin估计就属于最近的那个“未成年男孩杀死母亲砍下双手”此类新闻的主角了。
似乎扮演者因为这个角色获得了奥斯卡?
他确实很好地诠释了一个独裁者的特点。
喜怒无常,阴晴不定,又出奇地残忍。
而且他谁也不爱,只爱自己。
Nicolas与他最后的对峙中一语道破,“you are a kid. That's why you are so scary”. 当生杀大权交到一个变化无常的孩子手中,结局可想而知。
这必然是一个人人自危的地方,头上阴云笼罩,不知道下一刻会有什么惨剧发生,又会发生到谁的头上。
但是正如另一篇影评指出的,也正如很多人印象中的那样,非洲似乎是个有着其独特规则的地方。
Amin指责Nicolas时说,非洲不是他们白人来玩游戏的地方,“we are real”。
这里面似乎也是一种要引起重视、要获得尊重的强烈愿望。
(当然我觉得指控并不成立,Nicolas来非洲虽说是出于冲动但也确实是怀着热诚来做事的)但西方世界的民主自由,乃至东方世界的社会规则,放在非洲又好像都不那么适合。
非洲在我们日常的新闻、讨论里,真的好像一片常常被遗忘在视野之外的大陆。
到底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改善那片土地的生存状况呢?
Amin这样一个独裁者,当然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光说电影的题目“the last king of Scotland”,以及他和苏格兰、英国的联系与情感,就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不过我对这两个主题都不了解,就不妄言了。
最后再表白一下一美。
喜欢欧美男神的一大好处就是,他们的好作品是如此地多,作品涉及的题材是如此地广,于是在舔颜的同时还能得以欣赏那么多的优秀电影,真是幸福啊。
Po主女,处女座(并不是),强迫症,医生,非学渣,一美脑残粉。
于是Po主花四个小时及其纠结地看完了整部片子。
首先我们要科学地抓一抓bug,,也探讨一下科学问题。
1,阿司匹林加酒精为啥会造成肠胀气?
阿司匹林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的阿司匹林片,一种唤曰阿司匹林肠溶片。
普通阿司匹林主要在胃及小肠上部吸收,肠溶片在小肠吸收。
如果阿敏吃的是前者,阿司匹林对胃粘膜刺激极大,长期服用易造成胃出血,酒精对胃黏膜刺激也很大,因此两者合用极易造成胃出血。
如果阿敏吃的是后者,对于胃来说刺激不大,但阿司匹林组织酒精转化为乙酸,使其以乙醛形式在体内蓄积,易造成乙醛中毒,表现为发热、全身疼痛及肝损伤。
一美初诊的时候阿敏上腹痛,叩诊的时候全腹鼓音,实在是应该先考虑急性胃出血啊一美!!!
(一美触诊的时候没有让阿敏蜷腿和叩诊的时候手指没有离开垫压指这种伤处女座感情的bug我就不想再提了)2,如何处理癫痫大发作?
麦肯锡癫痫大发作,一美处理的非常完美。
首先确定患者嘴里没有东西,小孩的话主要是糖和食物,老人是假牙,然后将头偏向一侧,使分泌物自然流出,保护患者关节,肌肉注射镇静剂。
反复观看都没有虫虫可抓!
3,自助流产可行吗?
绝!
对!
不!
行!
各位少女你们一定要去正规三甲医院找正规大夫来完成这道工序别说自助了小诊所都不行!
但这里其实也有个小虫可以抓:流产分为手术和药物,2月之内可以药物流产。
但估计时期已经过了不然我们聪明的一美怎么可能想不到呢!!!!
4,论虐一美方案的不科学性这种虐待他人的方法是非常需要水平的。
尤其考虑到一美在进行简单包扎后还可以自主移动到飞机上并承受飞机起飞的气压变化。
这就需要:1,穿得够厚,至少要穿过皮肤和皮下脂肪,估计还要带几层胸肌。
2,穿得够薄。
胸腔中有一层结构叫做胸膜腔,它的密闭性保证我们可以调整胸腔内部的气压以自如地呼吸,一旦胸膜腔不密闭了,就会造成气胸,危及生命。
因此,绝不能破坏这层就贴服在肋骨后面的薄薄胸膜,这需要一美胸肌够厚,老黑下手够稳准狠。
在把人吊起来的过程中,巨大的拉力会撕裂肌肉,不排除也会造成自发性气胸。
因此这个方案相当不科学,会出人命的!
而且目测电影里那种穿法,肋骨都会断几根啊...虫就捉到这里,bow all剩下的就是我的胡思乱想了(好像之前的部分有人会看一样)我是一名外科大夫,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北京家庭,在大学本科期间参与过援非项目,飞赴西非加纳,为期两月。
加纳是非洲相对发达的地区,归因于英国对其长达数百年的殖民统治,但即使是这样,那一片土地上所有可以被称之为文明的东西,依然是我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闻所未闻,并可称之为惊骇世俗的。
比如随处可见的抢劫、枪击、死亡,政府官员的欺骗、政府官员对于法律的践踏,随意扣留外国人护照,或者扣留外国人,随意更改现有规定,不履行合同,太常见了。
而这些都发生在脱离了殖民时代的共和国时代的发展的加纳。
加纳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他们的领导人会参加电视辩论,即使是这样,每次选举的时候总有流血事件,有死亡,当地华人会提前买好三个月的口粮然后三个月不出门。
而他们的体系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呢?
所有的国民经济命脉,通信、交通、电力,都由外国寡头把持,街上随处可见知名国际品牌的食品、饮料、服装的巨幅广告,但普通百姓挣得钱不够喝两瓶可乐。
我在加纳首都的医院和学校完成大部分工作,私立医院和教学医院的医疗条件都非常好,和中国国内不相上下,但每天还是有大量的普通人因为疟疾这样的疾病和送命,我们在当地的一名司机就在我们眼前去世了。
当时只有21岁的我也在想,如果他们不要这样的社会,他们一定能活得更好。
因此第一次在电影里听到阿敏的讲话时,我同尼古拉斯一样深受震撼。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很快就知道了自己的年轻和愚蠢,我知道了那是两个世界之间的差异。
但这都是我又走过了世界上无数个地方,听过无数个故事之后的事,但是在那样的环境下,在当地人眼含热泪地给你讲述你眼前的码头向西方国家输送了多少黑奴,这些人里只有多少人活着的时候,在你看到政府被西方国家控制,国家经济满目疮痍的时候,很难控制住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尼古拉斯和阿敏一见如故。
很多人都说尼古拉斯可恨,但我觉得他只是绝大多数人的代表(拒绝承认是因为一美的蓝眼睛影响了我的判断),他年轻,理想化,刚开始时有些狂热的崇拜者阿敏,而后者又给予了他信任、友情、和巨大的价值感,这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极其重要。
当然他也获得了金钱、权利、物质的享受,他满足于自己“近臣”的身份,也对阿敏绝对忠诚。
他亲自经历了阿敏差点遇袭身亡的境况,意识到自己和阿敏都非常危险,意识到不能信任别人,他的恐惧,也有对阿敏的感激和友情直接导致了他对阿敏告发了卫生部长。
之后他似乎才从梦中醒来,知道自己面临着多么重大的危机,在无法离开的情况下,他选择了逃避,酒精,女人。
一个他一直有好感,自己又帮助过,情感上有一些归属感的女人。
他并非是非不分,毫无逻辑,只是在那一片黑色的土地上,人们习惯了食言、欺骗、破坏轨迹、无视法律。
承诺、誓言、信仰、道理,他们完全不尊重这些东西。
你只有身处其中再能意识到整个事件的荒谬。
就像我无缘无故被机场工作人员拦在门外,拒绝让我登上我早已在网上办好值机手续的国外航空公司的飞机。
但同时他们的感性又是那么的丰富,那么的充沛,他们把友情视作高于一切道德准则和法律的东西,但他们的友情又是那么善变。
我知道我听起来像是在为白人洗地,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人向我发出邀请,可我仍不敢再次踏上那片土地,他们的游戏规则我无法理解,我无法生存。
一个阿敏身后,往往耸立着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
推翻了一个阿敏,下一个将军,也是一个和阿敏有着同样意识形态的人。
把五十个阿敏组成议会,也不能改变什么。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果引起您的不适,见谅】
看完了,算是对奥斯卡的缺漏补遗吧,毕竟拿了男主,要没看过,我也太没面子了吧。
一开始以为又是及其沉闷的政治片,还好导演换了个视角,其实要真爱看政治,直接研究纪录片去了,还看啥电影啊。
虽然有出色的演员(其实男主的表演不符合我的口味),但该片整体还是比较一般,说是剧情片,缺少戏剧张力以及严谨的剧本框架,说是传记片,又对男主着墨不多。
亮点是演员的演技,从一出场的政治家风采到后来的暴君独裁,男主都表现的很从容,但我不是很喜欢这种大开大阖的表演方式,可能也是由于男主戏剧性的性格和一生非得如此表现不可。
有些镜头吓到我啦啦啦啦。
一美,你几乎每次料妹子,都会受伤。
这次还被动刑了。
心疼呀。
颜值棒棒哒。
没得说。
小医生,除了喜欢别人家老婆这点不可以理解外。
他是一个带着点无知,却无畏,阳光又迷人的孩子。
未经历世俗的洗礼。
而,啊明,虽一国总统,可是从小,到如今,经历种种黑暗。
也成了黑暗的源头。
他看中小医生身上,自己丢失的,身旁没人拥有的,无畏与真实。
人性如此,身陷于黑暗,心底却渴望光明。
直到,小医生对他下手了,才死心。
阿明确实很厉害,用物质,心理,强制,各种手段死死控制住小医生。
而独裁的背景。
这段历史并不了解。
我。
不管何人拍,都会带着立场和主观意识。
确实,很可怕。
却终究会走向灭亡。
我总想起潘潘。
you are a child,which make you so fucking scary……平庸的剧本,卓绝的暴君。欧洲人假手于本地代理人进行的统治,给黑非洲埋下了血腥的种子,和无法磨灭的创伤,绵延至今。
冲着James McAvoy看的,还真是演了一个很不讨喜的角色啊
果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
感觉镜头不是很靓,主角简直是渣。。
不知道用发起群众来维持独裁弱爆了
伴君如伴虎。
摩根这一次成了给剧本把关的那个人吗?曼特尔的摄影真棒。这个导演在摄影美工方面很有品味啊。
5分
所以把非洲的问题都归到一个疯子头上就对了。
一般般吧,演员很有演技
无预想的深度,还是一个白男的绿野仙踪般的幻想。在这种自嗨中,黑人无论是家仆还是影帝还是乌干达人民,只要做好野蛮落后的背景板就好了,而我洋大人要考虑的就很多了。我跑到这来正事不干,打小报告睡别人老婆,但我是好男孩,值得一个second chance。“伴君如伴虎”的套路,可以写阿明,可以写约代库赛,也可以写特朗普嘛。
医生男二号超级2 独裁者演的很好
天真的下场很惨。
可能是视角的缘故,我觉得并没有看出阿敏跟常人有什么不同
还不错哦
是不是太侧面了,反倒找不到主旨了呢
零分
一美胸口痛不痛!我来给你揉一揉!最后一段就叫《逃离恩德培》好了。
都是那小B自作自受。这片子看得憋闷。但是惠特克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