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盗走达芬奇

Vinci,盗走达文西

主演:罗伯特·温茨凯维奇,波利斯·席克,米塞斯洛·戈拉伯卡,卡米拉·巴尔,马辛·多洛辛斯基

类型:电影地区:波兰语言:波兰语年份:2004

《盗走达芬奇》剧照

盗走达芬奇 剧照 NO.1盗走达芬奇 剧照 NO.2盗走达芬奇 剧照 NO.3盗走达芬奇 剧照 NO.4盗走达芬奇 剧照 NO.5盗走达芬奇 剧照 NO.6盗走达芬奇 剧照 NO.13盗走达芬奇 剧照 NO.14盗走达芬奇 剧照 NO.15盗走达芬奇 剧照 NO.16盗走达芬奇 剧照 NO.17盗走达芬奇 剧照 NO.18盗走达芬奇 剧照 NO.19盗走达芬奇 剧照 NO.20

《盗走达芬奇》剧情介绍

盗走达芬奇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Cuma(罗伯特·维凯威兹 Robert Wieckiewicz 饰)在一次盗窃事件中被警察逮到,由于掩护了同伙Julian(波利斯·席克 Borys Szyc 饰)而使Julian逃过了牢狱之灾,狱中的Cuma这天收到医生开出的健康证明获得假释。原来是老主顾上门,让他盗走波兰博物馆镇馆之宝——达芬奇的名画《抱银鼠的女人》。 Cuma去找Julian合作,Julian已经是一名警察,还上夜大读法律,一片向上的生活。怀有强烈爱国心的他不愿意帮忙,然而Cuma既是他的兄弟更是他的恩人,他心生一计,决定暗中掉包,也不会让国宝落在自私的收藏家手中。 忙碌的准备工作开始了,找人画复制品,准备炸药,遇上形形色色有趣的人,到了动手的那一天……那一天,乌龙百出,却又皆大欢喜。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这一刻镖行天下之神武大炮外出偷马恋之魔法波波糖鬼肢解英雄传说空之轨迹夏日不宜入爱河外星也难民:情人节特别篇反叛尸舞阿尔卑斯诊所匿名使者巨星嫁到唐卡迷踪四重星顶楼第二季风中玫瑰团圆死亡繁殖200米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皇后好杀扫毒风暴少年H珍的不一样第二季明日,战争爆发时亲亲老爸爱是盲目爱情蜜语魔法使的注意事项:夏之空

《盗走达芬奇》长篇影评

 1 ) 盗走达芬奇

不帅的男主角,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漂亮女主角。

本以为是部好莱坞的小成本电影,进得电影院才发现是欧洲片。

一个窃贼的传奇故事,却不老套。

有多久没看过,这样机智流畅轻松的电影了?

看惯美国的大场景,小小的波兰,出奇美丽。

站在尤利安家的露台上,身后一片低矮却迷人的建筑。

拥有醉心的风景,爱犬陪伴身旁,送女生小小白色花束。

时间,这样慢慢的。

足球、美术馆、国际象棋、青瓷的茶壶……生活的人们,保持很好的传统。

从精神到物质,保持自我,其实不是容易的事情。

最后巧妙的劫了富,各取所需。

大欢喜结局,有什么不好。

 2 ) 平实自然,轻松可人

昨晚央6佳片有约看的。

平实自然,轻松可人。

没有好莱坞的花哨(潇洒)煽情,看上去不像大片,但看起来很舒服,如清风拂面,人淡如菊。

适合心情平和时看,一个慵懒的午后,没有任何发泄或者寻奇的念头,一杯淡茶,消磨时光。

从蛐蛐家的阳台望下去,能看到部分的城市街景,宛如油画一般,湖,教堂,街道,树木,静谧安详,温婉清新。

那个主角,是波兰的名角吧,怎么看都有些与罗伯特-德尼罗的长相有相通之处,更有神似,只是他要活泼一点,德尼罗更冷一些,即使是“盗火线”里的温情也似乎不苟言笑。

(也许,我快要超越他了。

 3 ) 《盗走达芬奇》:第一次亲密接触

http://loveinapuff.blog.163.com/blog/static/17075455120118581938599/如果为了喝一口老酒就一个念想跑到绍兴,那么为了看一眼梵高《自画像》,当然值得专程去一趟首博啦,还好没让我飞去荷兰,呵呵。

作为两座友好城市交流活动之一,这次仅有11幅作品名为“梵高和阿姆斯特丹的画家们”的小展更像是双方一次“富有诚意的尝试”。

全国各地的粉丝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很大程度是就是为了亲眼看一看梵高的《自画像》。

要知道,全世界最昂贵的十幅油画中,梵高占据三席,其中《没胡子的自画像》早在1998年就拍出了7150万美金的天价,事实上,从1885年到1889年梵高一生只完成了30余幅自画像,而这件梵高创作于1887年的《自画像》代表作更是该系列作品第一次在中国展出。

第一次有机会如此近距离地与梵高的真迹“亲密接触”,我的兴奋、激动难以掩饰,努力地靠近它,在周围人群咔嚓的相机声中,挤过去三次。

很奇妙的是,每一次当我细细凝视他,总会禁不住叹一口气。

我没有看过那本欧文·斯通写的传记《梵高传——渴望生活》,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这本书“流行得一塌糊涂,文艺青年们人手一本”,好在以梵高的知名度,他那些“疯狂”与“天才”典故我也知道个梗概。

展出的这幅自画像上的他,时居巴黎,获得了些许自信但仍然穷困不堪且恶疾缠身,削瘦的双颊深深凹陷,蓄起的红色胡须据说是为了掩饰他被拔掉十多颗牙之后令人尴尬的口音,带着礼帽身着褐色西装的他看起来肃穆而忧郁,那双灰绿的眼睛望向他的左侧,双唇紧抿,仿佛在回忆着什么,那一定不是令人愉快的记忆,因为画中的他流露出的是紧张而倔强的神情。

唉,可怜的人呀,好像从未快乐过。

据说梵高自画像的价值,一者是如照片般记录了他的不同精神状态,再者体现了他在不同时期所采用的不同技法与表达方式,比如这件展品很好地体现了梵高式印象派点彩画法的显著特征,与他早期的作品风格已经迥然不同。

梵高的《自画像》看得真让人抑郁,换个心情,聊聊另外一位天才的名作,馆藏于Czartoryski博物馆的“波兰国宝”——达芬奇油画《抱银鼠的女人》,以及2004年在波兰最美的城市Kraków克拉科夫拍摄的著名电影《盗走达芬奇》吧。

按照今天的话说,这部电影“实在是太欢乐了”。

小小的城市,就那么两贼、两警察,名头很大的国际团伙让其中一个贼“保外就医”去偷《抱银鼠的女人》,雇了一个按时上下班还有人脸识别障碍的爆破工,与正在读夜校转行当警察的另一个贼合伙,找了会画画的孙女还有他爷爷,好一阵乌龙、那叫一个热闹,与《疯狂的石头》异曲同工之妙,总之最后皆大欢喜,啥也没耽误,钱到手了,画归还了国家,只是坑了几个又贪又傻的富翁而已,倒也算他们活该。

话说女主角长得实在太像《抱银鼠的女人》里的那位名叫西西利亚·加利娜伊美女了,全片风景如画、妙趣横生,笑得我一扫阴霾,顿时觉得生活又充满了阳光哈。

说起来,咱中国最著名的国宝级名画是什么呢?

呃……查到的答案是,现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嗨,好嚒,人家的宝贝一个人可以画几十张《自画像》,咱们的宝贝一张画上五百多人,呵呵,谁叫咱国家人多呢!

 4 ) 回锅肉

最近影院上映了个“新片”《盗走达芬奇》。

其实这部片,早在四月我就已经看过了,而且是在影院哦!

虽然迟到错过了开头,但一进影院就被情节吸引住了。

虽然时间很久了,很多情节还记得清清楚楚。

所以六一期间朋友问他看什么电影,(当时上映的有光荣岁月、葫芦娃、等,)我毫不犹豫的推荐了该片!

《盗》说的是一个刚从号子里出来,被警察重点关注的大盗,联合一个不起眼的小警察,聘用一个患有奇怪的记不住别人模样的爆破高手和一个天才美女画家(她是黑头发,很有味道的那种漂亮),盗走了戒备森严的达芬奇名画。

影片有张有弛,把一个本来挺“悬疑”的片演的轻松诙谐,特别是小警察在偷完画后急匆匆的绕回现场煞有介事的和同事一起侦查那段;还有大盗把窃听器用口香糖粘在桌子下面,关键时刻却被清洁工扫走了;永远记不清别人样子的爆破高人疑惑的看自己的孩子;老画家把古董柜子做成画框;等等等等,好笑极了。

同志们注意了,这可是我近三个月前只看过一遍的电影!

拜托,我竟然记得这么多!

 5 ) 高智商?

有人说这是一部高智商电影,感觉还行吧,我一直不知道怎样的电影才能定义为高智商电影,如果让我定义,一个结果出人意料然后又让人感觉情理之中的电影才应该算是高智商电影吧,而那些通过改变故事叙述方式,通过隐藏信息,通过揉杂整个故事情节使其变得面目全非、莫名其妙,甚至通过一些前后矛盾的不合理的信息来误导观众使观众在看电影过程中不明所以、费很大劲才能把故事从莫名其妙的乱序中挑出来的电影,应该不算什么高智商,有时候甚至觉得导演有点黔驴技穷的感觉,没有创意了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让观众感觉有那么一点新意。

讲述了画家与盗窃者互相利用,盗取画作以假换真,获取利益的故事。

电影中只有一副画的价格是有的,就是卖了1600万,盗贼认为四个人每个人分了400万,而实际上画家一共画了四幅画,全出手了,除了展会上被认出是假的画作卖掉的一副以及已知的1600万以外,还有两幅也分别被另一个男富豪与出现的女富豪买走,具体出价,不得而知,因此最后两个画家赚了多少钱也不得而知,只能说应该与1600万这个数字相差不远吧。

不过这些富豪会善罢甘休吗?

这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

 6 ) 诙谐的文艺片

真没想到一个波兰电影,能让人如此惊讶它近乎完美的剧情。

该称赞的大家都称赞了,我只能说:如果中国人都好像波兰人那样爱护国宝,中国有关国宝的电影又能用合乎情理的方式展现给大家那真是不仅有文艺观赏价值,更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总比那些用流血牺牲来达到教育目的的片子让人印象深刻吧?

 7 ) 产生了严重的波兰语言情结和对话细节分析(纯属剧透+细节分析,未看勿进)

尤利安在开场顺手带走古钱币收藏家古色古香的棋盘,与其爱下象棋、在青少年期间获得全国冠军、和哈根在棋局见面、舒玛入狱都有关联。

哈根对话中说62年在高尔夫比赛中输过比赛,暗含其高智商、强手段、思维能力无敌,具有做为整个电影的最关键的主线人物之意:赝画的制作和出售、桃木柜子的购买、祖孙俩的合作、波兰籍旅美富婆在博物馆对赝画的认定,最后几幅赝画的高价出手,戏院未来的保护与翻修等,都是其一手操纵,牵涉甚广,嗐,谁让他是导演的老爸呢。

俄罗斯、波兰等国家对戏院所注入的深厚感情、对油画的由衷爱慕、对老建筑的保护情结,悠然见于整部影片。

肥哥在剧目开头说:“你满脑子都是钱,我喜欢这一行。

”其实是肥哥自己满脑子都是钱。

按最后赝画所卖价格1600万欧算,委托人所开价格肯定不低,肥哥从中扣取差价不菲。

出价给舒玛100万欧,还要扣除房费车费。

套用句俗话:脑子被钱塞堵勒。

最后的下场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还落得激动得透不过气来,差点嗝屁。

听着肥哥哮喘声,看他痛苦的爬楼的样子,甚是欢快,笑的键盘都喷湿了。

舒玛的演技可谓出神入化,每次进出警察局时的眼神、举止、老实乖巧的对白,都暗藏着狡黠老练的智慧。

笨警察在提出其每两天到警局汇报一次的要求时,他一句“乐意之极”所表露的欢喜,他能够借机窃取名画回国时间的重要信息。

男人间的对话离不开足球,用每次波兰矿工说出贝肯鲍尔名字时都特搞笑。

有爱才会记忆深刻。

矿工出场机会不多,但是每次出现,都有值得欣赏的细节,对足球的超级热爱是其一,另外一点在于对工作和休闲时间的严格执行。

手表设定了定时提醒,一到点,立马休息,喝茶,看报。

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生活状态,工作时全神贯注是免不了的。

这也难怪东欧国家的建筑,断断续续做个好几年,才打下一个基础,但是慢工出细活,一个建筑做下来,质量绝对是一流,保用百年无虞。

回观我们自身,一个字,叹息。

对假期,对休息,对工程质量,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

女主很漂亮。

尤利安福气不小啊。

对波兰语情结来自于矿工一口气说出数十年前俄罗斯队员主力和替补名字的惊人记忆力感到叹服。

而可惜听不懂,否则一定会被波兰语轰炸得稀里哗啦的。

 8 ) 熟悉的Kraków,于是不算影评的碎碎念

Cuma第一次从博物馆出来的时候,我才真正开始认真看这部片子,原因就是,那个Czartoryski博物馆,我去过。

当初第一次去的时候,那个教堂(就是每次给博物馆这条街镜头都能看到的那个白色建筑)在整修,到处架着铁管子,于是脚下深深浅浅地终于找到这个博物馆,可惜当时没看到这幅“波兰国宝”,因为当时正在办一个什么现代艺术展。

临走时碰到半路和我问过路的英国老妇人,她也一脸稍有遗憾的样子。

半年多后再去,偏偏赶上个公共假日,休假,这幅“波兰国宝”始终与我无缘。

而老爷爷买到胡桃木茶几的那家gallery,也是好生面善,也许就是我曾光顾过的那家里面挂了很多漂亮可爱的小天使雕像的那家;男女主角第一次见面时坐的地方是老城城门入口处的一座雕塑的基座,我也曾经坐在那里晒太阳,只是当时不知道,它后面是克拉科夫美院;剧中人物们每每走过的那些街道和小巷,总也都透露着熟悉的感觉,也许,我也都曾经几遍几遍地走过,也许。

所以,即使片子拍得只能算还可以,我也给了个推荐,毕竟,这里的Kraków,不再是电影《辛德勒名单》里那个透露出悲伤的拍摄地,而是,更柔美的,我所熟悉的,散发着古典气质的,现代的克拉科夫。

要说克拉科夫是波兰最美的城市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历史的偏爱,克拉科夫并未受到任何一点二战战火的波及,虽然历史上,它曾经被德国、捷克和奥地利瓜分,但作为波兰的旧都,至今,它依然完好地保留并展现着它的风情。

当然,这与电影的氛围稍有出入,但这电影在细节上,处处在向观众表达着克拉科夫这座城市的独特风情。

Julian家的阳台风景真是美妙,整个城市尽收眼底,背景那座双塔的红色建筑,便是著名的圣玛丽大教堂,其内保存着存世600多年的斯特维特斯祭坛。

而电影里总是听到的小号声,就是来自这座教堂的塔楼最高处。

在1小时07分30秒的时候,镜头展示了小号手的画面,每到整点,小号手都会在圣玛丽大教堂的塔顶吹响小号,这是克拉科夫最独特的报时方式(别的地方一般都是敲响钟声),而这小号声的背后,其实有一个传说。

据说,是为纪念蒙古军队入侵时的一位孤独的守夜人。

当年蒙古军入侵,守夜人就在尖塔上吹响了宣告敌人入侵的号角,这位勇敢的号手后来被蒙古人射穿了喉咙,所以为了纪念他,直到现在教堂都还以当年的号角声来报时,而且更会短暂停顿,以纪念当时被杀的守夜人。

我去旅行时,曾几次想拍摄小号手,可惜总也没能成功。

而随着小号声,带着从日本归来的国宝的汽车穿越的那条街道,便是克拉科夫老城广场的一条主要街道之一。

白天的时候,这里热闹非凡,红火的摊位贩卖着各种纪念品、传统食物等等等等,旁边临街的咖啡馆、餐馆也都把座位摆上街道,人们便喝着咖啡或啤酒,坐在路边,看着优美而宁静的风景晒太阳。

这电影,让我忽然想起了那旅行时的悠闲。

电影里最让我深有体会又有笑料的,便是那位爆破工人对工作的态度。

最开始讨论工期时,便是严格说明“……一天工作8小时,一周五天工作,两天休息……一共要大概一个月”,而后面,工作到一半,手表闹钟一响,工人便立刻停工,坐下休息,边喝着咖啡吃着三明治边看着报纸,这真是太真实的波兰人民工作行为态度的缩影了,电影中看着觉得确实有点冷幽默,可是生活中,经常会让人很郁闷(我反正是被郁闷了无数次)而关于名画《抱银鼬的女子》,犹记得,当初上“从远古到现代的艺术文化”课程时,那位波兰知名的教授,慷慨激昂激情四射地给我们讲解这幅作品的经典之处,可惜听得不认真,隐约记得,是因为画中完美地体现了光照在人脸上还有小兽身上的皮肤上所表现出的质感。

果然是精深啊……男主角Cuma的扮演者,30多岁的Robert Więckiewicz是波兰出名的男演员,虽然那位学习“多文化研究”的室友对这部她们波兰本土片的评价不高,但她当年还是兴冲冲地去电影院看了,据说“完全是为了去看Więckiewicz的”。

电影结尾一句Scenę “z gajowym” dedykuję Magdzie Bańkowskiej(这里应该是个变格,人名的结尾应该是ka,可能是),说“守林人的情节献给(原美院学生)Magdzie Bańkowska”关于波兰的货币,złoty(兹罗提)简写为zł,非流通货币,与人民币不能直接兑换,电影是04年拍摄的,所以里面说到100万zł约为20万欧元,但现在兹罗提升值,汇率是 1欧=约3.4zł (还在持续升值中,虽然我看不出波兰生产力有什么发展,可是货币却一直在升值)另外说几句题外话电影里的警长,一个朋友的男朋友和他长得很像,最主要是头上的抬头纹很像华沙市西有一条街叫Cumy,电影里男主角的名字叫Cuma,念快了,听上去就是一样的影片中警察局的位置,是在克拉科夫的犹太人聚集区(Kazimierz)内(《辛德勒名单》的外景地之一),1小时38分40秒时的那个镜头,可以看到后面的那座犹太教堂,是波兰现存的最古老的犹太教堂,修建于15世纪而河岸边下国际象棋的地方,背景那个有围墙的建筑,实际上,就是皇宫旧址,现在是博物馆

 9 ) 好看的电影就是好电影

神马新锐导演,神马第N代导演,神马意识流电影,很多影评弄的非要人家看不懂才算有文化,才算好电影似的。

在我看来,好电影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好看,所以,这是部好电影。

偷窃,不用高科技,连电脑都不用,因为这不是好莱坞电影。

男一号,男二号,都不好看,也不性感,因为这不是好莱坞电影。

没有枪声,警察貌似都不配枪,没有飞车表演(只有很短一段车辆追逐),因为这不是好莱坞电影。

是喜剧,但不是无厘头,因为这不是周星驰的电影。

但是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节奏不快不慢,故事交代的清清楚楚,结局皆大欢喜。

穿插着波兰的古典美景,这是一部适合悠闲的慢慢欣赏的作品。

说说亮点:女主角太象画中的女孩了,太象了,导演怎么找到的,厉害。

即使偷盗钻孔也不忘记按时吃饭休息,波兰人真懂得劳逸结合。

男一号被抓没有供出男二号,于是男二号把赃物保留,等待男一号出狱还给他,有情有义。

花大钱买假画的冤大头是德国人,这是波兰导演在报二战的仇。

日本人在车上用摄像机,标准的欧洲人眼中的日本人。

日本人要剖腹,也算是导演保二战的仇?

国宝还是要留在波兰,很主流,很河蟹,很政治正确。

 10 ) 呵呵,贝肯鲍尔……

说起来,这部片子和我很有缘分,起初,我以为是电影《达芬奇密码》名字翻译错了,所以从bt上拉了一个下来,但是花了2天拉下来之后,我突然对《达芬奇密码》电影版没有兴趣了,说到底,还是因为看过书的缘故,不自然的对电影有些抗拒,毕竟结果都知道了,所以片子就一直放着没看也没删除。

忽然有一天无事,说看看吧,打开一看,晕了,分明不是《达芬奇密码》,当时就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手一抖就删除了,说来也邪门,以前删除都是按着shift键直接删,偏巧当时左手拿着个苹果,所以删除只是把文件转移去了拉圾箱。

又过了几天,又是无事,点击“我的电脑”不小心点错了,打开了拉圾箱,又看到这个电影,想了想,既然无事,就看一会吧,算是打发无聊时光,于是,又从拉圾箱里面拖出来,打开了,没想到一看,就忍不住从头看到了尾。

算起来,这是我第一次看波兰的娱乐电影,印象中波兰电影都是学院派的孤高的艺术片,我极少涉及,而这次,因为电影名字中有一个“盗”字,而我对偷盗体裁的电影情有独钟,所以才没有错过这部蛮有意思的电影。

其实,电影没有炫耀什么高精尖的偷盗与反偷盗的科技亮彩,比较平实,从电影结构上,也比较踏实,平铺直叙不像cult电影经常玩剪切的技巧,看起来,不费脑子。

影片到了结尾其实营造出一片出人意料但是十分温馨的结果,虽然大盗自己重新走回监狱,但已是囊中鼓鼓志得意满,老赝画家巧妙周旋得以劫富济贫,保住了要被拆除的老剧院,俊男美女围在棋桌边看着一束鲜花微笑,真是一个完美的结局,而其实影片中最终让我喜欢的实际上是那些零星散布的幽默元素。

尤其是那位爆破高手,出场不多,但是却尤为出彩,这位倒霉的大个子患了一种病,很搞笑,就是记不住人脸,这为他行事带来诸多不便,因此,他要求身边的人都和他建立一种暗号,因为他除了记不住人脸以外,记其他事情的记性超好,下面几段都是围绕他的笑话……笑话一:大盗对搭档说:“他记不住人的长相,他有病!

”搭档置疑:“怎么可能有这种病,开玩笑!

”隔了一下,搭档又说:“那他怎么和老婆作爱?

”大盗看了看搭档:“他让老婆带上帽子作标记!

”笑话二:大盗对搭档说:“这个病有个最大的好处!

”搭档:“什么?

”大盗:“他记不住我们长相,无法在法庭指正我们!

”笑话三:大盗和搭档在车里说话,忽然看见爆破高手从前面走过,连忙叫住,在对了暗号确认身份后,问他:“那边两个是你孩子吗?

”爆破高手定睛看了看远处两个孩子带的帽子,一拍脑袋,想起来,走过去拉着孩子走了……最经典的是每次大盗见到爆破高手都要按原先的设计暗号对上一遍,哪怕是前后相隔1个小时,每次看到他一脸疑惑看着大盗说暗号,以及听到“贝肯鲍尔”的回复后,一幅恍然的认对人的模样,我就忍不住发笑。

《盗走达芬奇》短评

太像Hustle了一点,还没有Hustel简洁。

7分钟前
  • 晓晓一
  • 还行

波兰电影的节奏真的很慢,人物和剧情其实都可以塑造的非常有冲突和冲击力,但是波兰人拍的电影让我想到了法国电影,故事进程缓慢,人物关系介绍的拖拖踏踏的,很多剧情以现在的眼光看已经用过很多次了,特别是塌陷地面那一段,不过可以从中感受一下异国风情。

8分钟前
  • 熊猫眼看电影
  • 较差

Robert Wieckiewicz 长得像张学友,女主角长得像我女朋友(忽略这句)。最终,墙裂的爱国主义情操占领了道德高地,各有所图,皆大欢喜,这是最好的结局。

12分钟前
  • Lili 🦁
  • 推荐

哎呀,好看好看~~这种调调的电影最喜欢了~~哈哈~

17分钟前
  • 索多雅
  • 力荐

围绕达芬奇画作《抱银鼠的女人》来进行

18分钟前
  • 。。。
  • 较差

看看,人家波兰的小偷都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了……

22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较差

很轻松惬意的一部偷盗片,比疯狂的石头早两年,女主角画师很有气质

24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推荐

个人认为看点是波兰风景、风土人情和波兰语……我可以加一句那只狗戳中萌点了吗?

26分钟前
  • 雪字
  • 较差

看完这部电影,你还觉得什么是真的?画是真的?包是真的?茶叶是真的?衣服鞋子是真的?当一个官方机构说这东西是真的这东西就是真的?

30分钟前
  • 李湘
  • 推荐

老土

31分钟前
  • 找自己
  • 较差

为什么我觉得有点主旋律

33分钟前
  • 武食茶⠀ ⠀ ⠀ ⠀
  • 还行

波兰人真好看哪,里面几个男演员都很不错哎

35分钟前
  • Evil freedom
  • 还行

偷画没偷成,假画卖一堆钱。(我现在这短评写的越来越低级的感觉)

36分钟前
  • 樂少爺不戴花
  • 还行

双赢的纵横四海

40分钟前
  • minyee13
  • 推荐

啊~每周一的电影之夜!学校的记忆呐~

45分钟前
  • cesiiia
  • 推荐

真是非常可笑。波兰就这么一件国宝。教皇都不屑得看。居然还有人偷。唉。

49分钟前
  • 拜火教教主
  • 较差

很多年前看过,只记得是节奏很快很欢乐的电影

51分钟前
  • nciel
  • 推荐

如果能找到英文原版的,可能我会给它4星,但是中文的译制片,我忍住恶心,还是看了!!只是,我是有多么恨译制片啊!FUCK

52分钟前
  • 非常有财
  • 较差

2009-9-3 非常有意思!剧情总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峰回路转。风景很漂亮——得益于朱利安家的天台。男主长的有点像Liam Neeson。程式化的日本人=拿DV到处乱拍+切腹harakiri

54分钟前
  • #瞬间收藏家#
  • 推荐

在两杆大烟枪和偷抢拐骗之后,此类片子都难超3星了。

58分钟前
  • 咪坨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