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迪克小说改编的影片通常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他想要表达的既非是对宿命的慨叹,也非对人性的悲观,而是人类如何去引导自己的未来。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大英雄,也找不到大反派。
主角往往是因为某种未知的元素成为无辜牺牲品的小人物,他们肩负着在拯救自己于末世到来之前的同时拯救整个世界的重任。
在迪克的笔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实,预言、回忆、梦境等一些非重要因素成了凌驾于人类现实生活之上的一切,生活在岌岌可危的现实中,用潜意识和生命的代价去对抗不可预知的危险,这就是迪克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
《记忆裂痕》, Ben Affleck和Uma Thurman主演。
2008年11月的周末晚上在宁波的招宝山饭店看的,当时累的不得了,几次差点睡着。
Ben扮演的一个电脑天才,帮一个高科技公司干活三年,为了保证高科技不泄漏,结束的时候被洗去记忆,报酬是得到9200万美刀。
可是当他去领取时却发现一个星期前股票被自己捐出,只得到一封装着乱七八糟东西的信封。
在FBI的围追堵截下,他逐渐接近真相。
作为一部吴宇森导演的电影,此片没有展现出吴在动作片上的非凡才能,尽管题材比较新颖,但是整部片没有太多的亮点。
此片在03年拍摄,不得不令人怀疑当时吴快在好莱坞混不下去了。
首先它吸引我的,是主角,男主角,新蝙蝠侠。
(女主太丑)其次是悬疑,主角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放弃了近一亿美刀,而且还被FBI捉。
一步一步的解开那些迷题。
至于科幻嘛,也都不算了。
最后最讨厌的就是动作戏了。
原来男主帮BOSS发现了可以看到未来的机器,因为看到了未来,所以人类处处提放,结果反而弄巧成拙,什么事都没有干好。
所以,就没有了未来。
于是男主决定要毁了这机器,只是做为观众让我们不太懂的地方,怎么当时没有毁掉,反而先让自己被消除记忆后,再通过自己给自己邮寄的20样东西,一关一关的找到关键点,最后回到BOSS总部销毁机器。
在我看来,这就是个BUG。
首先囧吴就压根不会塑造女性角色,也不知道一对异性恋之间应该怎么个谈情说爱法。
主要还是想玩双雄什么的,你看双枪对峙这个画面在这个片子里就出现了两次,到底是有多憋不住。
但问题是当年的主流老美(现在大家都是精神基佬,这又不一样了)未必吃你相爱相杀那套,所以别别扭扭的给女主角增加戏份,又搞得非常去性别化。
除去有个亲密女友的设定之外,你简直看不到这个角色一点女性的地方。
本身记忆消除作为本片的两大噱头之一,我记不住你你却深爱我,还是挺有些搞头的,拿个三松的便携DVD就解决掉,喷了。
更喷的是后面,全片寥寥可数的一点感情戏,女主角正跟男主角深情告白,“我们之间曾经的甜蜜金不换”,这个大本就居然在没心没肺的思考自己那20件物品到底怎么个用法。
我是女的我这一巴掌抽过去扇你了。
不是说你不能推进剧情,也不是说每个片子里必须都得腻腻歪歪谈一会儿情,但是你懂不懂中文,知不知道什么叫timing啊。
最后的HE更是乐得我不行,强行致敬纵横四海算是几个意思?
然后说这本子本身是有多不适合囧吴。
不是说他水平不行,但他真的只适合纯枪战,乒乒乓,乓乓乓,放放烟花,兄弟情,惺惺相惜,凹造型。
等等等等。
而这种需要用点脑子和想传达些想法的本子,他发挥的空间就太小了。
以至于根本没必要的冗长道路追逐和迷之动作戏都要做足半部电影。
感觉他前半部欲火焚身,心里想的都是我他妈什么时候能拍到开始干,我就要不顾一切放手干个痛快。
本来挺深刻的主题,关于掌握未来是福是祸,进而你也可以延展到某些看似光明救赎的科技究竟是福是祸,给一些擅长科幻题材的大拿拍,保证内涵炸裂,换吴老师就拍成大本蹦豆一样的念出6分现代文阅读标准答案:预知未来如同瘟疫一般感染我们让我们失去了控制自己人生的能力云云。
但说到这个标准答案也是根本没讲清楚。
从剧情的角度,“预知未来”这一行为本身就是瘟神终究要导致末日。
男主角也是表示我首要目标得去毁了机器,但到了现场又要先把本身被自己埋了bug的机器先修好,看两眼再毁掉,这就横生了不少枝节。
有人要说,你个傻逼,不这样电影能拍这么长?
是你是要凑时间你要制造戏剧冲突,但你总得给凑时间一个合理的解释吧。
你要不然也该先强调一下,知悉未来这件事,对主角是如何如同甜蜜的死亡一般致命而又诱惑呀。
说到底片子对宿命论的渲染就不足,男主角本来也是用到一些生活道具和自己的聪明才智轻松改写未来了,为什么就那么看重自己的最后一刻,以至于非要修好机器再看一遍?
而反派也是非常耿直,非得觉得我只能把你丢到未来预测到你死掉的那个场景里,不然你死不了。
我又傻逼了,坏人不蠢最后能HE?
但其实我更希望坏人他死于话多而不是耿直,毕竟这样反倒给坏人平添了一些可爱特质。
其实是看了一位台湾老师的科幻概论公开课才想到找这部口碑并不那么好的电影来看的。
看似美好的想法,其实背后往往隐藏很多问题,甚至其中一个看似无关轻重的小问题爆发,就会带来大麻烦,很多科幻作品以此为基点展开。
倒是让我想到了跟这部片有点撞梗的刘慈欣老师的硬派SF《镜子》。
挺有趣的是,刘老师的硬派SF经常是这种思路:1.一个美丽新世界式的理念产生了2.这个理念有诸多问题,有些甚至是残酷的——到这里为止还很寻常,但是接下来——3.尽管有如此诸多残酷的问题伴随着这种理念的产生,然而利大于弊(或者在某时点利大于弊),最终的结果往往采用。
看过吴宇森的剑雨、英雄本色、纵横四海、赤壁......看过诺兰的记忆碎片、蝙蝠侠、星际穿越、信条......今天又补了吴宇森的“记忆裂痕(2004)”同样是“记忆”系列的电影吴先生拍出来真的力度不够,水土不服选材是可以勉强拿四星的布景和演技却只能给两星故事的内核更是差得没边科幻故事的内核绝不能单单是拯救世界的个人英雄主义能刻画的情绪有太多太多了:对未知的恐惧 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未来与现在的矛盾 拯救与遗弃理想和现实 人性如何能敌浩瀚宇宙漫长无尽的孤独感 猜想被验证的满足感 人类不可避免走向太空就像原始对鱼走向陆地这是演化的一部分这也是写在基因里的宿命真的不得不说诺兰依旧是我心里商业化导演NO.1
本身是一个好剧本。
记忆、失忆、线索,让人想到了《记忆碎片》。
以吴导对于枪战的把握能力,如果再加上一个好的结构线索,完全可以成就一部很好的片子。
但是我们看到的,居然是这样。
剧情刚进行到1/3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来龙去脉了。
信封里承载的19条线索,除了开头几个还算可以“设局”之外,其余的仅仅是点缀。
尤其是最后的几个线索,知道最终结局之后纯粹成为了吴导火爆而又俗套的场面描绘。
可惜了小本,类似“特工”人员的扮相倒也不错;至于瑟曼大姐,感觉老了很多,整个一副“怨妇”的样子,有些倒胃口。
几个配角倒是还算眼熟,《黑暗骑士》出现过一个,另一个貌似《24》Season 7也出过场。
进入21世纪,20世纪的传统结构已经不足以让人提起兴趣了。
平铺直叙的描绘手法看得太多,未免有些过于简单。
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更精巧的框架,如果结构足够复杂,即便故事最终很简单,但是足以引人入胜。
吴导看上去真的是老了,从当年的《英雄本色》走来,到《喋血双雄》的巅峰,以及随后的《变脸》,巅峰期已经结束了。
只是可叹一个本来很有想法的导演,最终也有回归世俗的时候。
初中的一个暑假,一口气看完了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菲利普迪克五套短篇小说集。
然后看了这部改编自《记忆裂痕》的同名电影。
那时我不知道吴宇森是何许人也,却为电影无比弱智的设定、情节、和各色人物过家家般的弱智行为雷得外焦里嫩。
那些紧急关头的絮絮叨叨、那些本可以用三言两语就厘清的事情非要拖拖拉拉纠缠不清、那些FBI的儿戏监禁与审讯、那些置生死于身外的风轻云淡、那些枪战的荒诞玄幻……曾在我初中生的脑海里烙下深深的印象。
后来接触到吴宇森更多,渐渐发现了他有动作、枪战戏份的作品大都是无限弹药、无限体力、无限炮灰送死的世界观,偏偏此公在香港和好莱坞还相当吃香。
鳗,what can I say?
IMDB对类似此类片的评分都偏低,类似的如碟中谍系列而某些带有文艺气质的电影才会相对高评(除了点评人数偏低的作弊评分),这种结果用作观影参考会让人同样贫血,净得文艺会让人不食人间烟火荡入飘渺我选择电影的标准比较简单,由不会太笨的幕前幕后来作有诚意的制作就可以了所以,本片还是值得看的
看《记忆裂痕》有感太老了,不好看,手法太土,居然还有经典的最后一秒营救,还有特技什么的都显得过于粗糙,所谓的追逐戏也过于泛滥,动作戏方面更是让我感到能不能再假点,主角光环过于明显,就算主角能够遇见未来,但是全程这么多反派的武装份子,这么多FBI来追逐主角,主角硬是基本上不受一点伤。
我还想谈谈特技方面的问题,主要感觉就是漏洞太多,专家清除主角的记忆,为什么会因为某人碰到显示器而使主角大脑温度过高,这根本也补符合逻辑吧,为什么会直接想到放大镜和邮票结合,为什么一根铁丝和一个硬币就会让所谓的高科技大门失去效应,为什么手枪弹夹碰到车轨会发生爆炸,为什么又是一根铁丝可以使高速行驶的列车停下来,为什么当主角穿过两辆奔驰而过的汽车,马上就上车了呢,为什么主角就因为又在律师事务所下了车就不去追那个抢他钻戒的人了呢,还有就是有一个很关键的地方。
剧中多次出现两人把枪对持的对手戏,但是两人都是出奇的冷静,这个时候不应该争锋相对,都想着早开枪啊,第一次我就忍了。
但是第二次,两个人居然因为看过了所谓未来机器的缘故,而非要到天台去结束对方,居然把都放下枪,然后开始肉搏。
来到天台,也正是在天台,主角的光环再一次发光发热,居然成功的改变未来,背后的子弹居然都能打进正在得意反派的胸膛,你让别人反派情何以堪啊。
最后主角偏偏还给FBI留下一块表做证据,还偏偏被那个好心的找到,FBI也顺势傻不拉几就来了句:我觉得那小子肯定死了。
就草草的结束了搜查,我就纳闷了,导演你是在给观众放烟雾弹美国的FBI就这个水准呢,还是在侮辱别人FBI的智商啊。
说道FBI我又想起了一件比较大的漏洞,罪犯的东西是你FBI可以随便动的?
哪些东西可都是赃物吧,你顺势拿起一根就抽了起来,还洋洋得意,逍遥自在的往那火灾报警装置喷上一口,是在是让观众不得不怀疑你是在检测装置的灵敏度还是怎么。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这个电影我是看无语了。
看这个片子的时候是在论坛里看的介绍,说是最费脑的14部电影之一,很好看,但并不觉得费脑,真正费脑的是作者 还有导演,来豆瓣才知道导演原来是吴宇森,且是03年的片子,豆瓣还是很强大的,没想到中国导演也能拍出这么好看的片子,片子有点科幻,时常会认为这些科幻的东西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现实,抹去记忆、遇见未来并非不能实现,就像算卦占卜一样,这不也是一种和谐的遇见未来的方式吗,话说回来如果能够遇见未来也是一件相当可怕的事情,那时的彩票业是否要倒闭,股票可能将不存在,预见未来和现实存在总是一个矛盾,片中男主角是先遇见中奖的彩票号码,才设计自己购买从而中奖,还是遇见未来自己中奖而购买的彩票是事情发展的必然顺序呢?
搞不懂。
把20个物件联系起来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作者的逻辑和想象力很是赞叹,同时充分说明一个真理---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好看的片子,希望未来抹去记忆的发明能够成功,遇见未来就不要有了,还是活在当下探索未来吧。
整体还是很不错的。话说片子除了老了点,也没什么瑕疵。不过新意不足哈
影片的镜头很棒,故事也不错,不过Ben Affleck总是只能演这一类角色
断断续续的看了这么长时间,原来到后面就是这片子啊,CCAV不知播了多少遍了吧,整体荒诞愚蠢,场景粗糙更换频繁,毫无精细可言,吴导演早年的次品之作啊!
《风语者》失利之后,吴宇森在好莱坞的最后一部电影。其实现在看牌面还不错,菲利普·迪克的小说改编,大本和乌玛这样准一线的明星参演。其实还不错,但准A级面相拍出科幻B级片的效果,注定颓势已无法挽回。毕竟巅峰时期的他,是可以把《变脸》这种B级科幻题材拍成顶级动作经典;同时可以把《碟中谍2》这种顶级动作大片中的阿汤哥拍成太阳神的。吴宇森在好莱坞的征程终结的过早了。
选角的问题很大,并不是说鄙视小本,只是瑟曼姐在里头完全没有存在感。包括吴宇森,也是和PKD的敌托邦情结气场不合。整出戏就是以别扭的形式极端组合在一起。双面人反派失利,邦德客串捧场。
弱智科幻悬疑动作片。。。吴导自风语者折戟之后,好像再没有追求了,边吃老本边向三流导演看齐。
我总觉得这片很久以前就看过,因为很熟悉但又记不得结局。前面感觉很佳,后面就没有前面赞了
为什么子弹不放在第一个液压桶上?
恩,有点儿意思,不过比起名字很像的《记忆碎片》,感觉在逻辑思维上稍有欠缺,当然,比起《记忆碎片》也许演员和画面会可看分高一点儿。
未来的自己回到现在和情人逃命,就是一个爽片基调,核心概念挺有意思,就是展开的情节有些拖沓,如果每个物件可以串起来就好了,很多设计过于偶然。吴宇森这次的白鸽真的加的有点强行,铁门外突然飞进来一只给我整笑了哈哈哈哈哈。
环环相扣的悬疑片,前半部的悬念设置的还是相当精彩,但后半部分却缺乏创新。没什么深度含义,不过用来消遣时间还是不错的。
真是极其平庸的改编。同样改编自PKD的小说但差异一下就体现出来了,所以才会爱《银翼杀手》一辈子啊!
直道最后15分钟都吸引着我,好科幻~!
吴宇森导演,极差无比。
在很烂的电影院里看的,几乎空无一人,中间看睡着了
脚本不错,虽然略有狗血嫌疑,女主的表现力实在有点太差……
其实说起来故事挺有嚼头的,不过拍得特别没劲。主要还是那些道具细节上没有深下功夫。
虽然拯救地球,但不算大片算悬疑片吧。还有一句台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If you show someone their future,they have no future,if you take away the mystery,you take away hope.
吴宇森的好莱坞之作,比不过以前,但场面还是好看!
我真是受够了吴宇森的各种慢镜头回眸和抒情配乐,还有他的不知所谓的白鸽。以前还算言之有物,用得恰到好处,现在简直到了滥用的地步。还有为什么有些电影感觉拍得很low,就像是给人看电视的感觉,比如像《异次元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