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上,周子阳导演的《乌海》荣获火鸟大奖,男主角黄轩也凭借在《乌海》中的出色表演,荣获第四十五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的最佳男演员。
《老兽》之后,周子阳的新片《乌海》入围了圣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2020海南国际电影节上,《乌海》进行了国内大银幕IMAX首映。
采访:刘小黛编辑:张文妮,朱令仪公众号:抛开书本周子阳、黄轩参与了现场映后,我在映后提问问了导演女性视角的问题,夸奖影片对女性角色的细腻把握。
导演马基迪带家人一起观看了本片。
整体而言,《乌海》是今年华语电影中质量上乘的一部。
海南电影节期间,我们有幸专访了导演,聊了聊本片的创作过程。
刘小黛:那就想问一下《老兽》的成功就对您进行新片《乌海》的创作起到了什么作用?
周子阳:我自己不太用成功这个字眼来定义《老兽》。
因为刚才另外一个记者问说当时金马奖获奖情况,然后我说对于我自己来讲,两个情境让我比去各种电影节获奖可能更重要。
一个是《老兽》杀青前的一天,我和涂们老师坐在房间里头,我们觉得这个片子拍成了,跑不了了,自己往下去做后期工作就完了,这是一个。
第二个是剪辑完第一稿之后,大家一起看,就是电影本身作品的力量成型了,那个感受特别深,就是我坚持了十几年这个东西,他成作品了,而且力量很强大,这个会对于我自己而言超越了奖项的分量。
我觉得因为奖项有很多意外的因素,去各种大大小小不同的电影节换不同的评审,可能就结果就不一样了。
但是作品的力量会更长远。
就像有时候有喜欢的电影,可能他不会获特别大的奖,但是还很重要,有时候获了最高奖的那些电影可能你也不喜欢,因为它并不是很有力量,可能那些评论团的评审或者评审团主席,他特别喜欢而已。
作品本身很重要。
所以我自己想走的路也是希望能做到电影部部力作,这可能是我的一个追求。
刘小黛:对作品精益求精的态度的特别好。
刚刚也知道涂们老师这是第二次和您合作了,您和他是怎么认识的,然后你们的合作应该说是很成功的,您对此怎么看待,您最看重的是这个老师哪一方面的表演?
周子阳:认识是《老兽》我们选演员的时候,剧本完成了,就通过一个中间的朋友介绍,剧本一发他两天后打过来电话表示很喜欢这个剧本,这然后我就去了一趟,我们就聊彼此经历,三四个小时以后,就定了,就合作了,接着就有了后来事情和结果。
第二次合作对我来讲,我想我的每部电影之间都有关联,构成一个美学体系,第一个电影《老兽》里,老杨说了一句话,我要是做生意就把蒙古包挂树上,可能我第二部就有了这个场景。
因为我们第一次合作的默契和信任,我们俩成为一个忘年交,关系特别深,可以进行一些非常深的交流,这是非常少见的难得的感情,很珍贵。
刘小黛:那和《老兽》相比的话,《乌海》有了更强大的演员阵容,黄轩和杨子姗的表演您是怎么看待的?
比如说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的那种吵架的戏,是如何演出这么癫狂的?
周子阳:这场吵架戏是重场戏之一。
很难拍也很难演。
我也想把这场戏拍得非常与众不同,长镜头的设计,精妙的调度,又想拍出来中国人的真实生活和特点。
那中国人的吵架是什么样子,我们就会三个人去大量的讨论,我们彼此交换自己生命经验里很重要的情感经历和理解,几条下来,就完全活了。
刘小黛:是完全按照的台词在演的,还是有即兴?
周子阳:我们的重场戏包括这场戏,大感觉就是照剧本的方向来,但不会对有严格的限制,在大概的方向里,也融合着演员即兴完成的部分。
因为这里面那么强烈的宣泄,人不会控制到那么理性的。
我理解演员创作的时候也是又有他自己又没有他自己,交融在一起放射性出来,我记得这条喊卡了之后,子珊过了好一会儿身体都是抖的。
刘小黛:《老兽》和《乌海》您都是集编导于一身的,然后今后你会继续这种创作方式吗?
我听说你以后后面可能会拍一部南方的新片,会继续担任编剧、编导一体吗?
周子阳:目前是自己写,但我不排斥将来还有合作编剧。
我希望自己的作品思想性与观赏性兼具,如果与编剧合作,我们就需要贯彻这一点,我不排斥合作。
刘小黛:您刚说到观赏性,其实这部摄影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亮点,和马达合作这部影片的摄影,有什么花絮可以分享吗?
周子阳: 我们合作已经是第二部了,第一部《老兽》也是他的摄影处女作。
此后他又拍了几部其他的作品都还不错,也是入围了几个重要的电影节拿了奖,到了《乌海》他的经验也更丰富了些。
但对于这部电影来讲,我们的要求更高,它规模更大,有一些工业质感,对摄影的要求也就更高了,而且用的是全球最顶级的电影摄影机ARRI ALEXA 65mm。
《荒野猎人》、《小丑》、《罗马》,还有华语最华语片体量最大的一些工业片,《夺冠》、《八佰》有用到。
《乌海》是第一个用这样的顶级设备拍摄的华语作者电影。
ARRI ALEXA 65mm确实好,它能呈现出来《乌海》所追求的视觉层次,这部电影所要求的观赏性也能呈现出来,相应的,这次的摄影团队也综合提升,用的设备也非常复杂,各种各样。
最终基本上呈现出来我想要的这种探索和一开始想要达到的样子。
从视觉上来讲,整体呈现是很好的。
刘小黛:《老兽》的故事能看的出您对家乡的观察和思考,《乌海》的地域性可能没有《老兽》这么强,所以这一部对您来说是意味要创作一个怎样的故事和表达呢?
周子阳:实际上从《老兽》开始,我想要讲述的都反映整个当代社会现实的故事,而不仅仅是一个地方属性的。
全球化进程当中,对物质疯狂追逐、在欲望中迷失自我的现象屡见不鲜,悲剧比比皆是。
我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呈现这样的现实,从而引发巨大反思,往小说是生活,往大说是文明,究竟要不要这样无休止地追逐物质享乐,通过作品来进行反思。
刘小黛:两部长片都熟练使用符号,能给我们简单说一下《乌海》中一些符号具体的象征意义吗?
周子阳:这是我的超现实美学。
超现实可以反映更深邃的现实,通过这种手法揭示现实之中本质性的一面,观众对之解读又揭示出不同的思考,我觉得能引起这种解读是有意思的。
同时这里面也有我自己的经历和经验。
我听闻与经历过很多类似的故事,甚至我自己的一些梦境让我得到启发,我想把它们写进我的电影中。
相对于《老兽》来讲,我觉得在《乌海》中体现得更加成熟。
刘小黛:还有一场戏我们也非常的喜欢,就是性暗示的场景,这一场戏是怎么去创造出来的?
周子阳:一是我想拍出不同的关于欲望的表现,常规的欲望表现太无趣、重复。
所以,我们创作出展现欲望的一幕,同时又跟人物和主题很贴近,挣扎包裹缠绕、触不可及。
刘小黛:让这两个长片都有内蒙古的方言,您会继续用这种民俗背景去做您的影片吗?
周子阳:如果在上海创作我愿意使用上海话,在四川就会使用四川话,我觉得会这样会增加现实的准确度,以及创作深入现实的能力和张力,我觉得普通话会削减这样的质感,我不太喜欢普通话,而且方言的生命力是很强大的,语言是很精锐的,应该多使用方言。
刘小黛:身为一个女性观众的就感觉,因为您是男导演,但是女性角色并没有像有些男导演拍的很模糊不清晰,您在写剧本时是怎样揣摩这些角色的呢?
有做怎样的准备?
周子阳:我没有刻意去考虑男性或者女性视角,而是根据我理解的人物的真实性来做创作上的准备。
对于创作者来说,感受准确,做出来就准确,感受力不够敏锐,怎么做都可能是不准确的。
刘小黛:您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会感受生活,观察生活中的人并与他们交流吗?
周子阳:大概在十几年前,有天我坐公交车,后边有两个妇女,其中一个是中年女性,聊她公司面临的现状,好像是个软件销售公司,我听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觉得有意思,那些人物和情景就缠绕在我的心头。
日常我很喜欢关注这些,在地铁里,公交车上,在回老家吃饭的过程中,这些东西都变成我创作的一部分。
刘小黛:您会把它随时写下来吗?
周子阳:有时候会写,有时候不会写。
更多时候自然的关注和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在创作《老兽》的时候,是我有次回老家,我的一个长辈,其他的同龄人都问亲戚长辈都关心我在北京做什么工作,问我在北京挣多少钱,有个长辈就说人的价值不是以挣多少钱来衡量的。
那样一个老人也会说这样的话!
我觉得老人说这个话是有意思的,他不是一个世俗意义上很成功的人,所谓“混得很一般”的一个人,但他有他的价值观体系,我觉得这是宝贵的。
这样的活法和看法,在现在有些年轻人身上、意识里可能消失了,所以这个老人说出这样的话,就更可贵了。
我就把这样的话用在了电影中。
刘小黛:您的电影《乌海》去圣塞进行了世界首映,但您没有去现场,黄轩也是线上交流的,那您来这个海南电影节的感受如何?
周子阳:圣塞是因为疫情遗憾没去成,在海南做亚洲首映,放映厅很大,很隆重。
还有许多行业中的嘉宾以及媒体、影评人到场。
有一位记者朋友,说和她一起看片的朋友说自己也有这样的经历,有几场戏还看哭了,沉浸在里边后劲很大,受到故事的震惊和触动。
看完之后沉浸在它的氛围之中,这是我希望的。
曾经有一些电影,让我感受很好、受打动,甚至深深震撼我的影片,我看完之后久久沉浸其中。
我也希望我的创作能呈现出这样的效果,往这个方向去。
刘小黛:最后想问一下,您的电影明年也要上映了,那您有没有一些话想对自己的影迷朋友说的?
周子阳:《乌海》是我的第二部作品,我想创作出兼具思想性与观赏性创作的电影,同时又深刻探讨社会与人性问题,具有强大的爆发力。
这部电影承载了这些努力,我们也很期待,希望早一点在大银幕呈现这部电影,早一点与观众见面。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
我知道有乌海这个地方,在内蒙,毗邻宁夏和阿拉善盟,盛产煤,乌海的意思是“乌金之海”。
电影才刚出来的时候,我想此《乌海》不会是彼”乌海“吧,没想到还真的是。
后来知道导演周子阳就是内蒙人,这是他导演的第二部电影,处女作《老兽》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大发光彩,主演涂们更是凭此片获得了2017年台湾金马奖影帝,昨天凌晨这位影帝不幸因病去世,在此深表哀悼。
电影就是叙述乌海这个十八线小城市里发生的事儿,男主杨华的饰演者是黄轩,我很喜欢他,黄轩格外适合出演此类带些绝望气质的小青年,将主人公在穷途末路中还依稀犹存的倔强表现的淋漓尽致。
杨华是农村出身的青年,妻子家境优渥,房、车都是倚仗岳父母添置(涂们先生友情出演岳父),多少有些短了气势,于是凤凰男急于作出一番事业扬眉吐气,与朋友合作投资建造恐龙公园,辞去稳定的工作,不惜借高利贷并抵押了房子和车,可惜项目投资失败了。
但是这一刻他还是踌躇满志,觉得一切还有转机,他和老婆说:等赚了钱我养你。
无良的合作伙伴还经营着套路贷、校园贷,让杨华替自己去讨债,如讨得来就算还债。
为买iphone陷于套路贷的女大学生成为第一个受害者,早已利滚利成为天文数字的债务她根本无力偿还,要求“肉偿”也被杨华拒绝,倒不是说他坐怀不乱,而是他自己求生的本能早已超越了其他任何一种需求。
要债未成功,逼债的堵在家门口,又在行车记录仪上发现老婆和别人的暧昧对话,自己手机上的套路贷女学生的裸照同时也被老婆看到,矛盾积聚在这一刻,终于爆发了,局面开始逐渐失控。
可是他们也曾经真心相爱,想当年在乌海标志性甘德尔山的成吉思汗像边向她求婚,立下爱的誓言,他出生于农村,孤注一掷只为能出人头地不再仰人鼻息,他没错;她真心爱他,不惜倒贴下嫁,只为有一个老实稳重的丈夫,她也没错。
谁也不知道为何会弄到这步田地,他登上昔日的求婚之地,茫然无措。
继而是妹妹问他借钱给外甥交学费;夫妇俩的保险需要续费;房子楼道被追债的喷漆;套路贷要债未果将女孩的裸照公布于众导致女孩自杀。
合作伙伴终于撕下了伪装,欠的钱没有了追回来的希望。
都说上帝关了门,会开一扇窗,但是杨华却发现,人生所有的门窗全部被关上,没有了一丝光亮。
他点燃了一个火把,烧了合作伙伴的新项目,火光冉冉,电影在这一刻达到了悲剧性的高潮,燃烧着的蒙古包像一个个美丽的孔明灯,人生却从此再也没有了光明。
杨华给妻子打了一个电话,约妻子在当初求婚的甘德尔山的成吉思汗像边见面,他终于低下了头颅放下自尊,承认了所有的失败,祈求妻子的娘家可以施以援手,妻子果断拒绝并提出分手,他才得知妻子怀孕了,却没有告诉过他,旧恨新仇涌上心头,竟开车将妻子撞下山去。
杨华木然的站在山边,悲泣良久,终于报警,警察救起了妻子,当他听说:伤者生命体征平稳。
全片唯一的一次,真心露出了一丝笑容。
电影的基调全程灰暗,就是用几天时间记录一位青年逐渐走向绝望的过程,短暂而残酷,绝望后的绝望有点像《海边的曼彻斯特》,为什么不留一点光明到最后呢,这样票房也会高一点的,我想。
全片最美丽的镜头竟然是某个黑夜,投资失败的恐龙公园,那几个仍旧矗立在项目废墟上的巨大恐龙模型印衬着宁静的海子,杨华爬进了恐龙的身体里,夜色中透出一股诡异的顽皮和炫丽,彷佛不死的灵魂,不甘心的沉沦。
很多评论都说题材太夸张,套路贷也好逼债也好,我只能说,见过的现实远比电影更加残酷。
导演本人说他为拍这个电影借了二十多个网贷,也许更有切肤之痛,当然希望不是套路贷。
片中向杨华逼债的是个瘸腿的残疾人,而杨华本人也沦为逼债的一份子,当他在电梯中与催债人发生肢体冲突却发现拔下的是对方的一条假腿,这一刻底层人民的互害既滑稽又可悲,都是可怜人,却谁也无法放过谁,放过了你,我就没法活。
电影中蒙古包燃烧的时候,在旁边伴奏的乐队纹丝不动,仍旧木然的吹奏着既定的曲目,这也不夸张,我平生第一次扭伤了脚踝,倒在路旁动弹不得,三米之处便有两个工人在施工,却根本无视我的呻吟,全程一刻也没有停下手里的活儿,从那个时候我就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悲喜并不相通”这句话是多么深刻,对有些人来说,谋生的本能会压倒性的取代其他所有的情感。
片中的乌海,正是冬天,土地黑郁如铁,像很多北方十八线闭塞的小城市一样,荒寂无望,无背景无经验的小青年凭一腔热血的发财梦想要改变命运,我想最后一刻如果可能b的话,他也许宁愿这是一场黄粱梦吧。
文章有删节,可至公众号查阅全文
SOS超级压抑的电影,全是争吵。
尤其是求婚的片段插在最猛烈的一次争吵后面,形成的鲜明对比。
可怕程度让人恐婚了。
这是婚姻与爱情的另一种极端的可能性,爱情也并不那么美好,恋爱时候浪漫体贴的,有稳定工作的人,在婚后可能因为现实的压力完全变成另外一个样子。
所以识人不能只看表象,本质上这个男生就是极度自卑,心眼实,头脑不灵活,易冲动,极端,不善于解决问题,猜忌心重。
表象是他很浪漫,有一个稳定的工作。
决定和一个人结婚,不能说是因为一场浪漫的求婚,或是其他一些虚无缥缈 表面上的事,重要的是看那人的最低处是否能接受的了。
女生若是低嫁,一定要看对方如何看待自己的家庭情况,是乐观坦然的还是觉得自卑羞耻的。
若是一个高度自卑,强自尊的人,可能就会走上男主这条路。
如果真的爱对方,其实可以慢慢疏导,表达信任,以及自己想要的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第二我觉得两人婚姻形同末路的很重要一点是缺乏以及不会好好沟通与交流。
我个人认为,女生应该当机立断的和过去喜欢自己的人说清楚。
不应该在微信上藕断丝连。
这样就不会有误会产生。
我以后会和结婚对象交流自己的情感经历(如果有的话),把话说开了就不会有误会。
争吵,不说为了激怒对方的气话,自己有了愤怒的情绪就要冷静下来。
等情绪过去了再去解决问题,不要呈口舌之快。
吵架的时候不去危险的地方,你真不知道一个没有理智的人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此电影足矣打那些无脑甜宠剧的脸,不是所有美好的爱情都可以同步复制粘贴到婚姻上的。
现实过头的一个故事。
看完电影我觉得,结婚一定要谨慎啊,我认识个三年五年 不一起经历一些事 看不出来一个人真实的秉性如何啊,闪婚真的存在很多问题啊。
电影在前年上映前,我就有所关注,原因就是因为《乌海》这个名字,它是电影的名字,同时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座小城市的名字(离我的家乡比较近)。
当然电影的名字就是以这座城市命名,电影也是在这座城市拍摄。
因为很多人在乌海打工,所以当我看到电影名字,以及主演是黄轩和杨子姗;第一印象是这是一部打工仔和打工妹的爱情故事,也没深究它的导演,竟然是在东京国际电影节获得特别提名《老兽》的导演周子阳,而凭借《老兽》一举夺得第54届金马影帝的涂们,也参演其中。
直到看到电影的第五分钟,我就知道,这是一部西北人必看的电影之一,大西北最好的三部电影之一;另外两部是《隐入尘烟》及《一个勺子》。
黄轩作为男主角,依次经历了: 1.媳妇出轨怀孕。
2.女孩裸贷陪睡还钱,无果后自杀。
3.闹离婚,媳妇在有错误的时候总是隐瞒真相,避重就轻。
4.媳妇家里比自己家有钱很多,让岳父岳母一直瞧不起。
5.把房子抵押,钱借给最好的朋友做生意,朋友生意做成了却欠钱不还。
6.看到许多年轻女孩没有工作,陪酒跳舞,出卖美色挣钱。
这部电影像一杯绝顶好茶,需要静静细品。
满是悲情色彩,又不失英雄主义;矛盾交织 ,条理清晰;看似荒诞开始,最后温情结尾。
最后他由一个好人变成一个坏人,撞死了自己的妻子和腹中疑似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
生活让他从一个仇恶的人变成作恶的人。
整部电影听我讲述像是很悲惨,很狗血,很悬疑。
但一点都不是:很平淡、很质朴、像是就发生在你身边的事。
揭示现实生活过日子的真谛:男人得忍 ,女人得有分寸,婚姻只是各取所需。
最喜欢的两句台词: 我也不知道他们都是混蛋 你会离开我吗
每一个结局其实不都是必然的,只是局中人无力做出超过自身的改变,才导致的。
换句话说,局中人没有上帝视角,他能够看到的永远都是局部。
所以说,从每个人的角度出发,他或是她的情绪宣泄都是合理的;可是,这个合理的宣泄会导致事情变味的,直到变的面目全非。
影片刚开始,我也以为苗唯已经出轨,而且孩子不是杨华的;由于镜头一直对着杨华,所以那个手机上发来的裸照,作为观众的我们,是知道杨华是被强拉进一个情境中的。
但是,作为苗唯,她仅凭杨华的解释怎么可能做出理性的判断,更何况杨华此时已经发现了自己的“出轨”。
其实,两个人都没有出轨,两个人都觉得委屈,于是,两个人都开始气急败坏,事情也就这样开始失控了。
为啥不能解释清楚?
因为没有了信任。
信任是咋弄没的?
因为作为男人的杨华,没有赚来钱;或者说没有赚来另苗唯和她父母认可的那些钱。
更早的隐患,则是婚姻最开始的两个家庭的不对等。
此时再强调婚姻的门当户对,仍然会被很多人骂。
但是,仔细想想,我们真的很容易在这样一个现实的社会上跨越阶层的恋爱、结婚,然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吗?
别幼稚了。
还别说是结婚是没有门当户对;即便门当户对,以后的生活中,如果出现夫妻二人的收入差别过大的时候(特别是女强男弱的时候),各种误解仍然能让看似美满的家庭走向分崩离析。
与其说杨华和苗唯的悲剧是三角债导致的经济危机;倒不如说是女强男弱的经济地位引发的不平等和由此带来的蔑视。
当一个男人被老婆评价为窝囊废的时候,真正的悲剧就不远了。
因为一个男人为了摆脱窝囊废的形象,是什么都做的出来的;而侥幸通过正当方式获得了财富或是地位,他必然要做些事情找回被尊重的感觉。
退一步来讲,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的钱的吗?
我们的欲望要是稍微控制一下,生活难道不会更美好吗?
可惜啊,人总是在后悔的时候才会明白这个道理。
是在资料馆看的点映,沙丹和导演周子阳对谈,导演并不健谈,也不是科班出身,说不上什么概念技巧,只是支支吾吾的,每次沙丹问这个情节有什么深意时,导演操着西北口音赶紧说道,这是我一个朋友的故事,沙丹就用电影术语概括出来,导演点点头,说你说得对。
这就是批评家和创作者的区别,创作者周子阳忠实地把身边的事记录下来,尽管他把这些事归因为贪欲,批评家则能看到更多。
黄轩饰演的男主人公的境遇我并不陌生,因为我有一个这样的亲戚,好面子,讲排场,能力不行,学识不高,却想做生意,而做生意要的是心狠手辣,可惜他又是十分老实的,最后被几个人做笼子狠狠地坑了一把,把他父母的养老钱,亲戚的积蓄全部坑了进去,黄轩好歹还有恐龙公园的遗迹,这位亲戚连块地也没留下,还丢了老婆。
这样青年的生成机制很难用贪欲来全部囊括,在我看来更像是底层青年面对物欲横流的不协调,当世界给你看到他的光鲜亮丽,你却没有绝对的能力去取一瓢饮,赌一赌或许才有些机会。
倘若导演在电影中时不时用贪字来批判男主,就失去了意味,变的浅薄,而忠实的记录,才会让人产生深刻的共鸣。
那些在传统叙事中让人信赖的情感模式,在《乌海》中都变得可疑鬼祟。
比如说,影片中夫妻关系的崩溃表面上是金钱惹的祸,其实,老同学才是罪魁祸首。
女方婚后和老同学发生关系,男方被老同学坑骗还不起债。
除此之外,导演也在挑战人类习以为常的认知,为爱结婚是愚蠢。
穷小子和白富美的结合,因为财富的不匹配,婚姻很容易成为一地鸡毛。
这部电影的迷人之处是,它还拍出了被生活击溃的男性的自尊。
在影片中,黄轩饰演的杨华有三次失控。
第一次,他公开与妻子开撕,妻子与老同学发生关系。
他作为丈夫的尊严被剥夺,于是他大为光火,想要切断夫妻关系。
第二次,杨华欠债未还,催债人劫持了他的外甥蛋蛋。
让老同学还钱,换回外甥,这是杨华的最优解。
然而,老同学有钱不还,最终击溃了杨华,他点燃了老同学即将开业的蒙古包。
金钱只是击垮杨华的导火线,他无法面对的是因为不能还债在原生家庭抬不起头的生存困境。
第三次,杨华的妻子不同意动用父母的力量解决杨华的困境,他将妻子撞下山崖。
这一撞是杨华崩溃的完成式,“毁灭吧,累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拍爱情电影,有个很有意思的表达,他认为“情爱中的平等是由财富和生理身体条件构成的,而且这两项条件相互勾连。
找对象,其实是在寻找一种相对的灵性和身体的平等”。
《乌海》讲的是杨华寻求平等的夫妻关系但最终失败的故事,开放式的结尾也很好,呼应的是我们这个无解的现实世界。
这个故事太反童话了。
因为它的反童话,它很难得到观众的喜爱。
巴尔扎克曾说:“我将粉碎一切障碍”。
卡夫卡则认为 ,“一切障碍都将粉碎我”。
恋爱时期的杨华应该有巴尔扎克式的乐观,婚后的杨华会觉得卡夫卡才是对的。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女:“我不用苹果手机,他们会笑话我的”男:“活该”女:“一开始我只是借了五千,我没钱了,他们再借我,然后我越欠越多。
”“你让我做什么都行”,“求求你了,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下次一定XXXX”,“相信我,我会改的,我保证下次不会了,原谅我好吗” 等等这类的话。
快来看啊,这个人就是个笑话诶,大家看他好不好笑啊。
为了所谓的喜欢的东西,去一味的追求,想得到,当你得到的那一刻,然后呢?
是沉浸在拥有的喜悦之中,还是顷刻间觉得这一切好像也就这样,索然无味。
你永远不知道,吃到的糖果,下一秒会变成什么味道。
你更不会知道,给你糖果的那个人,面具下的他是什么表情。
女生想用身体去还,但她也没有想过,她的身体根本不值得她所借的钱。
可能想着去拖欠一点时间,男主并没有吃这一套,或许是心疼这个看着比自己小了不少的女生。
伴随着男中介的在三说辞下,女生还是跟着男中介去了某个地方“暖暖”。
”是她先借的那种贷款啊““可是她只是想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啊”“是她爱慕虚荣啊”“可是她的家庭不允许,她也想被人看得起啊”这就是你想要的?
父母给了你生命,给了你这一副面孔。
要是被她父母知道,他们的女儿还不上钱了,要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男人面前脱个精光,他们会不会伤心呢随后他们消失在了这片风沙中,去找寻属于他们的“温柔乡”
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女主被男主得知在外有了老同学,男主被女主得知在外追“裸贷”的债。
一顿吵,在所难免,双方各执一词,看样子好像是女主的气势更胜一筹。
可是,真正的压力一直在男主这边。
看着自己的妻子,被某个不知名的老同学所深情表白,甚至睡在了一起,又甚至睡了不止一次,心里该是怎样一番滋味呢。
女主各方面不停的打压着男主,让一个男人在此刻,颜面尽失。
可能这就是现在年轻人普遍恐婚的原因吧看着抖音上,甜蜜的情侣们分享着自己的日常,去打卡了一处知名景点,拍了一组称心的照片,品尝到特色美食,多好啊。
可是为什么却遇不到那个她呢羡慕他们相互依偎,相互扶持,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呢。
可是为什么却遇不到那个她呢羡慕着他们互相给对方准备礼物,细心给礼物附上一个特殊的包装。
可是为什么却遇不到那个她呢羡慕他们能在心里,特别为对方留着一个位置。
可是为什么却遇不到那个她呢羡慕他们能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递上一杯最暖心的茶。
可是为什么却遇不到那个她呢可是……在一片荒芜的沙漠,在看到前方就是一片绿洲时,我也会笑笑对自己说,不可能的,肯定是海市蜃楼,算了吧。
祝你新年快乐!
前几天,身边的一个朋友二婚了,已经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大概能猜到,我为什么在这里提这个事。
和《乌海》中黄轩和杨子姗的角色类似,朋友的前妻也是一位“大户人家”的女儿,婚后夫妻两人由于经济问题造成的纷争从没停息过,女方的父母更是动不动就亲自下场,搅合小两口的矛盾,这一点与这部电影的某些情节可以说是1: 1的复刻。
其实,发生在杨华(黄轩饰)身上的“麻烦”,也是很多中国男性的麻烦,而以杨华为主的男性视角,我觉得正是这部电影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或者也可以说是电影贯彻始终的一条主线,前边提到的经济地位问题,连同情感生活、子女生育、原生家庭等这些男性群体所面对的主要的生存话题,电影里几乎全都有比较深入的展现。
整部电影第一个比较大的冲突爆发点,或者说是情节推进契机,就是男性尊严的被摧毁,行车记录仪里妻子和别的男人的一段暧昧对话,彻底触怒了这个男人的底线和防线,随后男女主在家里大吵的对手戏变得尤其精彩,从隐着发展到暴怒,但即便暴怒却不舍得真的对老婆动手,就只是砸了几件不值钱的东西,心理层次交代得节奏分明,黄轩和杨子姗的表演完全的进入了人物当下的状态,让人确信这两个人的婚姻已经来到了崩溃的边缘。
涉及到生育和后代的话题,《乌海》中有几句台词我看了之后记得特别清楚,因为在这个大环境下,它们甚至显得有些“刺耳”,就比如,杨子姗饰演的苗唯和黄轩饰演的老公杨华说:“孩子你养得起啊?!
”简单粗暴直给的七个字,却极其精准的替一些人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所以,我个人是很感谢这样的共情式创作的。
当然,如果电影仅是停留在叙述中国一般城市的男性所遇到的困境上,还不足以打动我,这部电影的立意中真正有价值的,是如果你细想一下可能会发现,它所有罗列出的问题在背后都由某条线将其串联在一起,就像一张网,网住了这个世界下所有符合它的逻辑的男人。
电影的切入点是男性的压力和尊严,但是它所折射出的,和《老兽》里充当背景板的空置建筑一样,有更深刻的含义。
作为个人第二部作品,周子陽导演在这部电影里所做的尝试,我个人觉得比处女作《老兽》要更多,新的摄影设备,各种新的场面调度,新的合作演员,但是不变的是作者勇敢关注现实的勇气,这种态度很重要的,我个人也愿意给这种题材一种“优待”,因为它不以现实题材来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也不是毫无意义的娱乐作品,它想要做的是电影除了娱乐外最重要的作用——关注真实的人或者事,我不想看到这种执拗的热爱消失。
我的评分:7.5影评:有人说这是讲凤凰男的故事,看了董董老师的文章学习后,一点气愤都没有,但10年前我会为这个男人感到不平,但现在不会了,这就是人生。
一个人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一个人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是多么的重要。
吃穷不了花穷不了,乱投资是会穷的。
但是绝大的凤凰男都会走上这条路,这就是宿命,想改变一个家族真的需要几代人。
生猛警醒,惊心动魄,无论男女看完都会深思的佳作,比《老兽》更流畅,一路向下,生活没有平静,只有看不见边的乌海,是人心,是欲望。最爱火烧帐篷,黄轩把憋闷到戾气横生的中年男演得入木三分,就像老段映后所说,陌生得惊喜,一改文艺形象,可恨可怜可怕。看好周子扬导演,倒映入画、火焰如明月、恐龙吞噬,现实与超现实的边界被模糊,荒诞的场景越往后越真实,冷汗横生。导演说创作过程有自己经历的部分,不仅感叹,现实的残酷就是你以为电影里才看到的荒诞反而是现实的提炼。
#Sofia IFF#用负面情绪的无限堆砌以图获取有关伤痛的共鸣,无限制的卖惨始终难以掩饰叙事的失败,对无解命题的剖析实际上自始至终停留在原点,不可能也没办法在有限的时间里作出解答。凭借黄轩一人的高光表演无法拯救整部电影。要我说不如把故作聪明的「诗意」时刻删去,老老实实加上网贷被取缔的结尾,拍成一部法制宣传片都好得多。
妈呀,怎么会有这么自以为是的片子啊!一会儿西北婚姻故事,一会儿男人至死是少年呗!吵架打架好像演儿戏啊!太搞笑了!杨子珊和黄轩吵架那段简直深得琼瑶阿姨真传:你啥意思啦!你说我啥意思!我不知道你啥意思!你给我说清楚你啥意思啦!这是搞什么汉语朗读比赛吗?黄轩虽然演得不咋的,但和杨子珊比起来,简直就是拿奖级别表演!另外前作里符号的刻奇与堆砌不知收敛,而且变本加厉,只会用各种视频作为推动故事的媒介。妈呀!受够了这种男性救赎的陈词滥调!
户外视觉挺不错,其他都很糟糕。尤其是撕逼场面,只有情绪,缺乏内容,令人尴尬捉急。
这是什么男性ego很大的东西?自以为是到这个程度,也不得不说一句普信男了。想拍男性的中年危机,拍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都先需要有一个清楚的自我认知。犯了半本刑法,归来仍是少年,周子阳你挺行啊。
导演真的好热衷于符号啊!全篇给影评人提供了无数可供各视角解读的符号意象,但是故事却just so so 吵架戏的调度和表演都有点差劲,杨子姗根本接不住戏,黄轩也有点用力过猛的意思。最后感觉全片有点给男人洗白的意思啊?呵 男导演嘛
吓人!着实吓人!感谢赠票哈,咱这边也说不出违心的话。
#68 San Sebastián 主竞赛第十场# 剧本和场景四星,主演要给五星,记者会上立即问了黄轩这是不是他从影以来最卖力的作品,得到了肯定的回答,等大屏幕上映会立即二刷,毫不犹豫
好一般…要不是在播客里面听了一期导演安利,我应该不会去看,主要是黄轩和杨子姗我也是get不到
看得出来导演依旧迷恋这种“本来善良的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崩塌”的故事,虽然想要呈现出人性的复杂性本身是很冒险的,因为普通人很难对一个所谓的“坏人”共情(即便他是黄轩)。导演在盛名之后还是完成了一部不错的作品,细节、景观、情感都是丰富的。导演说自己还有一个大女主的剧本,期待早日看到!
瑜伽——心如止海;黄土沙漠、陡石峭壁——一望无垠,乌压压似海。相衬的却是被生活多方角力层层包夹、重压踹不过气的剧情主线,人性的良知与理智开始奔溃和失控。火焰——心中希望、心中怒火;恐龙——无声咆哮、无力僵持。符号化的东西刻意了,内心戏表现不错。黄轩演技一直很好,只是这部更突出,几场与杨子姗对手戏耐看。
啧……弄啥嘞,这部还不如老兽呢,心疼演员,费挺大劲演了个寂寞,怀念演小马的黄轩。
这种小电影主要看的是演员的表演,某些无脑的拳师非要来这种在影展放映的小电影里面对着男主的人设重拳出击,还要上升到演员本人,也难怪这帮人成了资本常年喂屎的对象,还是流量演的人工糖精剧比较适合你们这群苍蝇屎
导演基本上是站在人物内心里来写人物和故事。很多东西他自己看的可能很明白,但是拍出来就有点说不清了。我能理解黄轩的一连串行为的动机,却找不到推倒多米诺的那一刹那究竟是什么。
特别认同这个评论 ”《乌海》是人心,是欲望,乌海不是海是乌”
看完《老兽》之后确实很期待这部《乌海》,海南看完之后周子阳导演很会拍,粗糙的镜头动线也不会看的厌烦,反而能感受到杨华人物情绪和内心变化,很有代入感。黄轩也太会演了吧,之前的是那种文质彬彬的印象,而杨华完全是反其道而行,大哭大笑的爆发力着实惊人,刮目相看了。
不知道导演想要表达个什么,没头没尾的故事。
求求没才华的导演你们多去地方台拍拍民生节目吧,别管这叫电影了,搁台湾连公视的人生剧展都不收这种东西。
—— 幾處魔幻現實主義並沒把電影往上提, 導演審美不錯, 沒有然後.
借贷女和凤凰男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