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看了«记忆切割»真的是最近一段时间最开心的事情了,虽然外面下着雨,但是«记忆切割»治愈了我所有的不开心!
董教授先后为张辛儿进行了三次记忆切割,故事大结局张辛儿和刘梅母女得以相认,她们比谁把玻璃珠扔的远。
这两颗玻璃珠都是刘梅在张辛儿幼时送给她的,一颗张辛儿一直带在身边的,另一颗由于记忆混乱最终找回自己家后重新取得。
两颗玻璃珠被扔入水中,意味着这时的张辛儿已经解开了心里的结,有了坦然面对过去的勇气,如果把这两颗玻璃珠理解成张辛儿过去岁月里的精神支柱和回忆,那么这时认回了母亲、扔掉了玻璃珠的她,已经成为了一个正常人,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
一次一次的记忆切割,回忆的穿插和现实来回转换。
董教授的推理穿插在其中,怀疑、推翻,让人有追索真相的欲望,悬疑氛围足,代入感极强。
观看过程中,影片虽然只有90分钟,但细节却做的很用心:张辛儿家的柜子和绿色的玻璃珠贯穿全片;三次记忆切割实验室里的颜色也是不一样的;张辛儿去李家村看到的路牌的内容和实际上路牌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张辛儿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追溯记忆真相时挥洒的白粉,父母的长相被还原;刘梅藏身的柜子,也正是辛儿童年里被关的地方,记忆切割进行中都用了第一视角让观众声临其境的感受这个柜子逼仄狭小,代入感很强;妈妈教张辛儿的童谣,她始终只记得六句,在相认之后,妈妈为她补上了后面的部分,同时意味着张辛儿心里的缺失得到了弥补。
看到后半部分张辛儿的痛苦回忆,我哭得眼泪停不下来,一方面是因为影片的感染力强,“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一个人做下的错事,后果却波及到了受害人和她的女儿,原来人的一生,真的不能行差踏错一步。
因为男方的过失而导致女方未婚先孕,却怎么也等不到男方负责,只好嫁给了别人,却不想遇人不淑,连年幼的女儿也要被迫协助贩毒,对于普通孩子来说再正常不过的上学,对于年幼的张辛儿来说却是难于登天的奢望。
她也许什么都不知道,也许知道的不过是一角冰山,但她的痛苦却因为“爸爸”这个称呼而加剧,对于孩子而言,父母是最亲近的人,被最亲近的人如此对待,心愿无法实现,心里的痛苦可想而知,又亲眼目睹了父亲用枪恐吓母亲,母亲失手杀了父亲,回忆里呆呆坐着的张辛儿让人心疼极了。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想到了一些事引起了共鸣,“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遇到相似的情况总是忍不住物伤其类,最容易伤到人的往往是最亲近的人,比如父母,他们给予孩子的伤害是最大的,父母的手里握着最钝的刀,对孩子的伤害却最重,身上的伤会慢慢痊愈,但心里的伤却很难得到治疗。
虽然有很多痛苦的回忆,但就算以后真的可能会出现记忆切割这样的技术,就算它成熟了,我想我也还是会选择保留的。
痛苦的回忆固然令人难过,但我依旧希望自己的记忆是完整的,因为这样的我,才是真正的、完整的我,如果没有那部分记忆的影响,我也不会是现在的我,宁愿在痛苦中活着,也不希望为自己营造一个真实的美梦,再真实的美梦,也不过是梦而已,也许总有被打破的一天。
剧情的发展、叙事的节奏,很中规中矩的一部剧情片。
相较“精彩的悬疑剧标准来衡量,节奏略慢。
作品是影片男主的导演处女作,同时编剧也是影片男主。
“电影是导演给观众讲的一个故事”——这一直是我个人对影视作品的定义,一个人把自己发生的事(即为影片主人公的剧情)取重点或精彩的部分(编剧)讲给大家听(导演通过调动灯光、镜头、服化道),是肯定能讲的清楚的,但精不精彩就要看功力了,所以说,剧情中规中矩。
通观整部电影,肯定会贴上悬疑的标签。
如果说,讲故事的人没想讲成一个悬疑故事,那叙事方式很纠结;如果想讲成一个悬疑故事,那紧张感个人认为还没打到中规中矩,也就是说有些偏弱。
个人认为,如果最后一个镜头给成女主躺在平台上,旁白基本不需要,我想,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最后……顾里的原声“嗲嗲娃娃音”,还是难免让人出戏……
开头,几个变换的镜头,诡异的色彩,说实话还有点悬疑的感觉,有几个画面还有点梦核的感觉,这时候气氛还是可以的。
好,到这里为止还是可以的,虽然说那个切割我有点没搞懂咋切的,往哪一趟搞个透明板子就开始了?
之后就越发开始不对劲了,两个人去吃冰淇淋,以为他们要讲关于主角父母死因了,好,我竖起耳朵,讲半天讲一对男女的违法故事?
有点疑惑但还是继续全神贯注,好,事办完了,故事结束了。
我?
不是讲解谜团,你来这个,然后教授来反应了,你是谁?
女人轻轻一笑,我是主角的姨,你是主角她爹。
这下我懵了,悬疑故事还能这么讲,开眼界了。
看到这里我已经十分不解,叹了口气,碰上烂片了,不过冲着开头姑且看完吧,没想到我还是低估了这部片子,结尾居然是母亲保护孩子强杀家暴丈夫,把我恶心坏了,期待半天的结局就这啊,四叔就一打酱油啊,前面铺垫那么多,最后屁都不沾是吧。
看到这里我已经吐血了,然而我还是低低低估了它,正当我以为这部片子要结束它罪恶的一生的时候,它又给我来了一记猛击,前面那些都是小意思,重头戏这才来呢。
女主一记,妈妈,直接打的我吐血三升,晕头转向,不,不会吧,没想到妈妈一生长叹,女儿,我对不起你啊,这下我已经面如土色,无法言语。
然后庄严音乐响起,女主与妈妈深情对视,螺旋升天,我鲜血狂喷,肝胆俱裂,全身抽搐,倒地不起。
已经倒地的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世上果然只有妈妈好。
所以这几把电影是从善良辅导员求冷面医生看病的故事,到良性姨母与负心男补偿孩子的故事,最后变成一家三口的爱恨情仇。
有一说一,这玩意能恶心的我一个月不想看电影,毫无逻辑,节奏混乱,主题不明,到最后我都没明白,为什么,女主要怕狗啊?
《记忆切割》又是一部被我一个人包场的电影。
这是一部初看似是科幻片,中间误以为是悬疑片,最后是伦理片的杂糅型电影。
大致讲述了一个希望通过修改记忆而忘掉痛哭过去而不成的故事。
故事中关于修改记忆的方法——称之为记忆切割,和去年那部刘德华出演的电影《拆弹专家2》中的记忆操纵方法有些类似,都是通过在沉睡中构建一个新的记忆来抹除原有的记忆。
在《拆弹专家2》中这样做是为了重现塑造一个新的人格出来,而在这里是为了超越和遗忘痛苦。
因为这样的差异,所以电影没有把前后人物的变化作为戏剧冲突,而是试图在判断这样做在伦理上是否合适。
最后,电影的结论是,人不应该去修改过去,而是应该自己勇敢地面对过去,自我去超越。
这样的一种电影主题还算可以,只是电影的表现方法上不好,没有清晰地表现出为何这样的做法不合适。
而且剧情上有些矛盾。
明明女主角自己都知道是在做记忆切割这样的“手术”,但是最后却对自己被塑造的记忆又产生了怀疑,导致最后想起了不愿被想起的真正的真相。
这中间的转折逻辑,我是看不懂的。
这部电影唯一能让我有所感触的,就是取景地芜湖了。
我感觉很有兴趣去一趟芜湖看看。
总之,这部电影我只能给5分。
一开始是冲着导演去的,想想应该不是烂片挺好看的电影刚开始就有被吓到,像恐怖片悬疑也不像悬疑,还有点催眠,反正同行的朋友睡了,看的吓死一转头他睡了,笑死不知道卖的啥情怀剧情稀里糊涂这结局有也莫名其妙,有一幕还让我想起了“洪世贤和艾莉手牵手在云上”的场景结局还不如,小姨就是小姨不是妈妈,因为很爱女主所以一起做了记忆切割,最后她们都以为俩人是母女关系(其实看完电影我是这么想的)
浪费时间,郭采洁台词功底太差太出戏。
各种5毛钱特效,剧本分裂的厉害,最后妈妈和教授的反转一点都不突兀,看了一半就猜到了。
几条线索乱得很不知所云,最后治好了郭采洁又安排三个助手见面导致记忆恢复太刻意。
说是科幻电影没有严谨的理论,说是悬疑又没有严谨的逻辑,特效道具场景一塌糊涂,真像小学生导出来的。
前段时间,第12届金扫帚奖名单出炉,郭采洁荣获“最令人失望的女演员”称号,实至名归!
郭采洁被称为是台湾小花,拍摄了多部颇具特色的影片,也贡献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若说郭采洁的演技自是没话说,演什么像什么,精炼的短发、犀利的眼神都自带灵气。
不过,或许是“体质问题”,郭采洁接演的影片大部分都是烂片,豆瓣评分平均3.0,在及格线以上的很少。
本以为《小时代》系列已经是史上最烂了,没想到《喜宝》获得了3.5的评分,《爵迹》3.8分,《下一任:前任》2.8的评分。
最新一季的《吐槽大会》邀请了郭采洁,全员吐槽她的电影烂。
不过演员在选片上本来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选上烂片也是无可奈何。
当然,有些演员有专业的团队帮忙选作品,郭采洁显然没有。
她更像是一个比较仗义的孩子,总是打人情牌,由于和郭敬明合作过《小时代》,于是不仅出演了“小时代”全系列,还参演了郭敬明的另一个烂片《爵迹》。
这一次,郭采洁带着新作品《记忆切割》归来,梗姐有幸获得了免费看片的名额,虽说拿人的手短,但梗姐还是想客观评价一下这部电影。
豆瓣目前还没有开分,不过显然,这部电影也并非优质,预测豆瓣评分也不会超过5.0。
整体剧情的走向都偏于狗血。
前面开头的悬念设置得比较好,讲述一个由于童年创伤而患上自闭症的少女不断地想要自杀,她的监护人刘梅想要拯救她,于是请求刚刚研究成功“记忆切割”技术的动物学专家董教授帮少女完成记忆切割。
在少女的回忆中,童年的可怕阴影并不完整,她想不起来真相是什么。
为了消除自闭少女张辛儿对童年的恐惧,可以继续阳光乐观的生活,董教授利用“记忆切割”的方法,帮张辛儿改变记忆。
在张辛儿的记忆中,父母双方是被人枪杀的,他记得是四叔来找父亲还钱,结果掏出了手枪。
董教授为张辛儿重塑了一段开心的记忆,但就在张辛儿治愈之后,她发现了真相……
剧情也就是在影片的后半段日益狗血化,原来刘梅并非是普通的福利院志愿者,而是张辛儿的亲生母亲,她与董教授还有一段青涩的过往。
张辛儿也并非是刘梅和她印象中的父亲所生的孩子,而是大着肚子嫁给了那个酗酒吸毒的男人,张辛儿则是刘梅和董教授的孩子。
似乎这种悬疑剧最终总是要回归到伦理,真相也由一场可怕的枪杀案,转变成了夫妻矛盾,转变成了母亲为了保护女儿和自己失手杀死了丈夫。
当然,剧情发展到这里已经存在了bug,如果是父母互相伤害然后双亡,那一切还解释得通。
后来凶杀现场只有父亲的尸体,母亲逃走了,为什么警察没有继续调查这个案子?
在张辛儿的记忆中为什么是父母都死了?
火化现场没有母亲的尸体,张辛儿竟然毫不知情吗?
问题如果深究,就发现剧本的漏洞了。
不过虽然剧本的bug比较多,但导演镜头拍摄得还不错,印象很深刻的就是张辛儿回到自己的住所,天花板上仿佛有细细的白色粉末倾注而下,这个白色粉末像是毒品,映衬了张辛儿父亲的职业。
这部电影是果靖霖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果靖霖扮演的就是董教授,他设计了董教授紧张就会眨眼睛的小动作,使这个人物变得鲜活了起来。
郭采洁的演技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将少女对外部世界的害怕演绎得很生动,败笔就是在于母女相认的桥段,看得让人出戏。
徐峥在电影里惊喜客串,只有打麻将的一场戏,非常短暂,正脸镜头也只是那一回眸,前后台词也不多,但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故事整体就围绕着三个人展开,也就是亲生的一家人,他们的情感和反转不足以撑够一个多小时,所以整体还是显得有些单薄了。
好在创意的高概念很吸引人,全片看着也并不无聊。
只能说,《记忆切割》这部电影还是有些中规中矩且套路满满的,希望郭采洁今后选角要慎重一些,不要只看自己的表演空间,更重要的是作品的整体品质吧!
1.如果你还没买票!
请千万别被主演名单里的徐峥忽悠入场(毕竟徐峥的累计出场时长还不如一条叫蔡蔡的狗)…2.如果你买了票,还在等放映,请你思考一下现在的困意值,准备好眼罩耳塞U型枕随时准备入睡。
3.如果你买了票也看完了,你就知道我为什么会说前两点了…(求求郭采洁挑挑剧本吧,简直在喂观众吃屎!
)
真相大白后,张辛儿和刘梅一起站在船边,比谁把玻璃珠扔的远,扔的两颗玻璃珠,一颗正是张辛儿一直带在身边的,另一颗是她找到家之后找到的。
两颗玻璃珠被扔入水中,意味着这时的张辛儿已经解开了心里的结,有了坦然面对过去的勇气,如果把这两颗玻璃珠理解成张辛儿过去岁月里的精神支柱和回忆,那么这时认回了母亲、扔掉了玻璃珠的她,已经成为了一个正常人,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
影片最后,董教授的总结也很发人深省:任何高超的科学技术最终无法战胜生物最原始的情感。
也许记忆可以被切割、被改变,但留存在心里最原始的情感是永远也无法战胜的。
这部剧怎么说呢?
标签是悬疑片,猛地一看是科幻片,看着看着是悬疑片,最后回归到怀旧的伦理片,就比较困惑😂故事大致就是一个希望通过修改记忆而忘掉痛苦的过去,最后得到救赎的故事吧!
这个里面记忆操纵的方法是通过在沉睡中构建一个新的记忆来抹除原有的记忆,但是这里是为了让张辛儿忘却痛苦。
虽然是有这样的差异,但是人物前后性格的冲突并没有表达得非常的明显,而且这中间怎么说呢?
就是意想不到的结局,转弯转弯再转弯,本来你跟着他的思路,你觉得你探究到了一点点,但是下一幕他又告诉嘿,哥们儿,你猜错了。
就是总有一些我意想不到的转折,当然前期,虽然不是说多好,但是还是马马虎虎的,重点来了,后期那母女情深以及僵硬的人道主义光芒,堪称一绝,尤其是最后母女二人一起飞天,中间还有一个老鹰环绕着他们飞了一圈,并且发出来鹰鸣,我仿佛在看30多年前的老电影一样,知道为什么莫名其妙有了点怀旧的感觉😂
这种题材拍得这么蠢,滤镜更是丑得要死,母女相认戏码尴尬得要死,最后变白衣更加莫名其妙。我算看明白了,你们记忆切割小组就是租个剧组来干活了呗。你们公司其实是影视公司干不下去转行的吧,客户是你们的编剧爸爸。这居然还是2021的片子?2012我还能勉强原谅一下…
又是一个本应该怎么拍都会很好看的题材 却玩脱的片子
免费看都嫌浪费时间
原以为会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可惜失望了,很平淡很无聊。
郭采洁真适合神叨叨的角色,童年被迫贩毒,缺爱选择性失忆,应激反应过激,时不时受刺激生活无法自理……生母为了她精神能够恢复,走险棋尝试记忆切割,也就是改变固有记忆植入新的记忆。比较鸡肋的是,教授原来竟是生父,当年负心出国间接造成了悲剧……剧情大可不必这样设置啊……最终女孩恢复了记忆也认出了母亲的爱,快快乐乐地生活下去……
告诉我这电影是不是很难拍?凑够一个半小时太不容易了…从头到尾看得我直呼救命,不知所云,仿佛我有罪被狠狠惩罚了。(震惊!片尾曲居然有六分钟,好牛!)
里面的大红唇没太懂,后面两人变得轻盈,被爱的光照亮,。
超级好看,是我喜欢的类型
想法我能接受,只是太生硬了,记忆没法量化就不可能切割,但是覆盖其实是常态,我们的记忆早已不是最初的那条线,模糊的记忆点重新串联成新的回忆,完整重现那就是想当然了,概念实操悖论,牵强附会的典型,何况主角还没选好让人出戏。
其实我觉得还行吧,就是没怎么懂,这个记忆到底是怎么替换的,感觉没动什么手术,演了两场戏就好了?最后还留了个悬念,感觉一切都是那个教授的一场记忆切割手术而已。迷迷糊糊的。可能就是探讨了下如果真的有记忆切割可能会遇到的伦理问题吧。
故事性一般,不过有悬疑到,大晚上看的还有点怕。最后大结局有点尬
前面可能需要耐心点看,慢慢往后故事渐渐明朗就不会看不懂了。
两岸合作的诈骗项目,好!
啊啊啊啊我疯了。
故事虽然没什么意思,也不算太差。然而导演是真的能力不足,拍摄手法镜头语言非常老旧,叙事能力也不强。就是一个自恋的作品,导演一头一尾的面部特写还在卖“萌”,各种表演上的小动作极其丰富和做作,自编自导自演几个字就写在脸上(没有别的导演约束,就自我放飞的感觉)。最后独白简直就像小学生的作文,还要que一下主题和中心思想。演技自我尴尬,对白既尴尬又肤浅。逻辑更无语,既然刘雪华就是郭采洁的亲妈,导演是亲爸,演员一个59年一个70年,刘雪华是故意整容成老年人吗?从郭采洁叫妈的那段之后开始无语,霰弹枪不但没有把人打死也没打飞,还反被一把剪刀直接毙命,这身体素质。然后刘雪华一边不承认一边就直接把来龙去脉全交代了。最后母女相拥升天……真不是一般人能想出来的尴尬。只有大芜湖的空镜可以一看。
好久之前在电视上看的,比较文艺,感觉还好。也没从头开始看。
郭采洁很适合演这样的片子,但是真的导演导的技巧比较生疏,剧本也是醉了,亲情让一切团聚,结果还是一部父母和子女相认的感人电影,哎记忆交换完全是幌子,完全亲情电影。
这个电影感觉不怎么好看,演员的演技还可以,就是感觉剧情不怎么好,不吸引人
刘雪华是主角吧哈哈哈郭采洁求求了,别浪费这张脸
顾里的三分比库里准, 这不又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