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而言,幸福是有极限的,那些很容易得到的幸福,会让我崩溃的,这个世界真是充满了幸福,大家都对我很好所,以花钱来买,心情会更轻松;人的真心,温柔体贴之类的,就那么明明白白摆在眼前的话,会太过感天动地了,那样大家的精神会崩溃的,所以大家都用钱交换,装作看不见。
所以这个世界,可温柔了,所以我要用钱去买,用钱去买,这就是我的极限了。
能产生共鸣的我,也是被动的接受这个世界,我性格软弱,我没有改变的勇气。
我希望生活中可以像七海一样出现奇遇,希望有个真白一样愿意理解我的孤独,希望有安室这样哆啦A梦属性的人引领我的生活。
因为逆来顺受,我经历了不少艰难的事情;因为经历过痛苦,所以我的幸福很容易达到;因为总是感到辛福,所以更觉得物质换来的幸福更为靠谱。
所以我会去感谢伤害过我的人,太容易得到的幸福,可能会让我崩溃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这个拗口的片名,直到我看完整部电影,回头分别在豆瓣和百度搜索了一两次以后才真正记住。
瑞普·凡·温克尔是欧文的一部短篇小说里的主人公,和本片的女主看似完全没有任何相同点,甚至剧中的新娘“七海”的性格和瑞普的妻子完全相反,但事实上包含一种同样的避世的概念。
讲实话,我对岩井俊二老师的电影并不是特别感兴趣,但是我觉得这部电影甚至比《情书》更好看。
从来没看过接近3小时的电影,但是这3小时的内容好看得让我不想离开屁股下的板凳。
这个世界上有彻彻底底的坏人,也有坏得不彻底的人安室一出场,我就觉得这个家伙绝对是个渣男,而且是个拉皮条的财迷。
是不是渣男倒是个未知数,但是七海从结婚到离婚,到认识真白,陪真白“殉情”为止,基本上都是安室一手酿成的祸。
说不清楚七海当初和妈宝男离婚到底好不好,和真白产生感情之后又面对所爱之人的死亡到底好不好。
成年人的世界充满了尔虞我诈,幸福快乐就是争个头破血流,或许都抢不到。
一颗单纯无垢的心,或许比金钱更加珍贵。
虽然安室又是给她安排假亲戚参加婚礼,又是帮她那恶婆婆安排出轨假象,让她陷入无法辩解的僵局之中,甚至绝望地流落街头。
然而,安室或许是出于同情,三番屡次给七海介绍工作,让她得以维持生活。
甚至在整部电影的高潮阶段——真白的母亲脱掉衣服,一丝不挂的时候,安室也跟着脱掉衣服,一起喝酒,一起悲伤。
看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即便是以各种方式,甚至不择手段赚取他人金钱的商人,也有血有泪啊。
到了最后,七海刚搬进新家的时候,安室特地开车过来送了一些旧家具给七海。
嘴上说“反正都是人家不要的东西”,心里还是惦记着这个因为自己的生意而被搅乱了生活的女孩。
有的人活着,他却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她却还活着。
片头很直接,概括了七海在网上认识大学老师鹤冈铁也到订婚,结婚的过程。
期间穿插了七海从兼职老师的岗位上辞职的片段。
七海和铁也结婚的目的是一致的。
不过是到了适婚年龄,找个普通人过过日子罢了。
七海可以委屈自己放弃梦想,毕竟说到底也没什么追求,就想随波逐流,过一般人过的日子。
然而,同样认为婚姻不过是人生中一个必经阶段的铁也是个妈宝男。
演员实际上在拍摄电影时已经接近40岁了,还叫母亲“MAMA”(一般只有小学,初中生会这样叫母亲。
成年人一般会叫母さん、母ちゃん、おふくろ)。
他那恋子的母亲也挺变态的,故意制造儿子出轨的假象,甚至请了个“演员”过去装儿子出轨对象的男友,让女主牢牢地进了圈套。
随随便便,轻而易举找到了一个男人结婚,却没能随便过上幸福的日子。
七海的爸爸妈妈当年或许也是因为到了年龄,就随便找了个对象结了婚,结果在一起根本不幸福,七海的妈妈出轨了,自此离婚。
七海在片中两次穿着美丽的婚纱,心情却完全不一样。
明明是新婚前,马上要出去见宾客,要许下百年好合的誓言……七海非常紧张,也带着一丝期待,丈夫铁也却在玩手机,刷社交账号,甚至还看见了七海对于交往和结婚的“无所谓般”的吐槽。
另一边,七海和真白看过出租屋之后,偶然经过一间婚纱店。
七海拉着真白拍婚纱照,穿着婚纱回到别墅,一起喝酒,一起吃饭,一起睡在一张大床上。
当真白问七海,“你愿意和我一起死吗”的时候,七海笑着回答“我愿意”。
幸福是什么,就是愿意和喜欢的人一起去死。
不幸是什么,就是遵从所谓的“规则”,欺骗自己委曲求全就能得到幸福。
不幸家庭的继承人获得幸福的概率是50% 最近看到一种说法,“能被男人PUA,或者心甘情愿或者很喜欢被操控的女人比较容易结婚”。
我不得不赞同这个说法。
当然不是每一个结了婚的女人都是这样,但不能否认婚姻不幸福的女人大多数都是这样。
七海就是这样一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
但她同时非常清醒。
清醒到和铁也同居以后就知道自己不过是在走选择结婚的一种人生流程。
她父亲在订婚结束后对她说,“你和我们不一样,你以后一定会幸福的。
” 这不过是一句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套话罢了。
正式结婚前,因为教师工作不顺利,加上铁也的母亲非常直接地表示要她婚后做家庭主妇(PS:我不认同全职主妇这种说法,有工资吗,在上班吗,叫啥全职主妇,家庭主妇不就足够了),七海就真的顺从了婆婆的意见。
幸福是靠自己争取的,不是靠他人施舍来的。
进了一张妈宝门,就别想过什么幸福的生活。
女人啊,自己没钱的话很大可能会过得很惨。
除非你能忍受被丈夫出轨啦,公公婆婆的冷眼啦,和社会脱节啦,总是要问别人要钱等等啦…… 反正我是无法忍受这些,所以我觉得七海离婚也挺好的。
她也不是无能到完全养不活自己。
岩井老师不老的少女心 岩井俊二老师镜头下的人物和风景都很美,哪怕是七海第一次踏进别墅看到的乱七八糟的样子,还有各种带有毒性的生物,都美到了极致。
插一句,我太喜欢黑木华的演技了!
华妹的五官其实很漂亮,真的很耐看。
装作一家人参加各种仪式之后,五个人仿佛真的成了比家人更亲的存在,让人有些感动。
我最喜欢的几个场景,还数七海和真白穿着女仆装在大别墅里打理植物,清扫卫生,还有后面穿着婚纱度过最幸福,也是真白的最后一晚。
人到了最幸福的时候,或许会真的想要时间停止在这一刻。
而真白真的做到了。
因为她已经知道病不会变好,与其继续拖着,不如在最幸福的时候死去。
每个月100万日元的打工费,与其说是让七海陪着自己度过余生的钱,不如说是给七海的精神损失费(笑)。
得亏七海这妹子天真又单纯,虽然软弱但也不至于跟着真白殉情。
到最后一刻,安室开车走的那一刻,七海还在向他道谢。
也只有这样的女孩,才能直率地忘记过去,走向新生活吧。
岩井俊二的新片《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无疑是被寄予厚望的。
若按照上映时间算,《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距离他上一部真人电影《吸血鬼》已经过去5年了。
这五年时间他可一点也没闲着,拍纪录片、动画片、电视节目、MV;做编剧、制片、作曲,还组了个乐队。
本就是拍电视剧和MV出身的岩井从来不排斥这些活。
他乐在其中,既是帮助朋友,也是在探索自己的影像边界。
老实说,去年看到岩井主持的电视节目《岩井俊二的电影研究室》的时候心想,真是个好节目啊!
这样级别的导演坐在一群大学生中间教授经典电影,述说自己的拍片经历,评讲那些稚嫩的一分钟影像,简直是把电影学院的课堂搬到了电视上。
这样的节目国内肯定不会有呢,岩井俊二也要为日本电影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了。
但是岩井大神呐!
作为一个导演,终究还是要拍电影的啊!
这么想着的时候岩井俊二带着3个小时的新片《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来了。
在过去,岩井俊二塑造的诸多人物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沉默,甚至有着被欺凌的经历。
他们被动的接受着周遭的变故,成人的眼光,直到最后的反抗。
如今那些初中生高中生长大了,变成了皆川和真白。
影片沿着皆川的视角展开。
平淡无奇的成长经历,不和的家庭,内向的性格造就了沉默害羞的她,上课时过于小的嗓音也被台下的学生耻笑,毫无老师的尊严。
到了要结婚的年纪才在相亲网站上找了一个“很容易就到手”的男子作为自己的丈夫。
老师做不成了就去便利店打零工,回到家就开始主妇生涯。
就像很多其他的主妇一样,很有可能皆川会在这样没有感情基础的家庭里面忍受终生。
但是安室出现了。
可以预见的剧情是,皆川会在这位神秘的人物的带领下认识社会的残酷无情,发展出感情,认识新的朋友,最后神秘人物安室的身份明细起来,这段感情也在此间渐渐淡化,但是皆川却由此成长。
啊,这样的剧情真是太寻常了。
岩井显然也没想这么做。
之前的叙述重心是在皆川周遭的环境上,并塑造了皆川的性格。
安室露面之后,故事的重心转到了安室和皆川的关系上。
在皆川面前安室几乎无所不能,但作为观众的我们知道,是安室一手安排了皆川境遇。
让皆川离婚,让皆川兼职假扮婚宴亲属,让皆川去做豪宅的女仆,这一切都是为了把皆川推倒真白面前。
就此安室的人物使命告一段落。
接下来就是皆川和真白的二人世界了,岩井展现了卓越的手持摄影的调度技巧,把两人身着婚纱的画面拍得非常漂亮。
直到真白手握芋螺自杀,皆川重新变成一个人的状态。
真白的行为也是符合逻辑的。
作为AV女优的她,在生命即将完结的时候用金钱来给自己找一个情感上的寄托,让自己不再那么孤独。
安室这个人物就比较诡异了。
安室作为一个良心贩子,他为孤独的人们提供有偿的帮助,他的所作所为是符合人物动机的,他遵照着与真白的协议,为她物色一个“朋友”。
但除了提醒皆川她容易被骗和最后与真白母亲裸身而泣之外,我看不出他与两位女主有更多内在的情感联系。
皆川和真白没有给他造成什么影响。
而且从片中也看不出来安室这个人物有什么样的前史推动他的性格发展,真是个神秘的人物啊。
于是从皆川的角度来看就比较奇怪了,她依然是被动地接受着安室和真白的安排,在与丈夫离婚和真白死后她人物成长并没有太多变化。
所以可以推测的是,皆川作为影片的主角,实际上提供的是一个旁观者的视角。
从人物设定上类似于《燕尾蝶》中的凤蝶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的莲见,但他们的人物成长走势是截然不同的。
生长在污泥中的凤蝶,身边有着一群朋友,她用尽自己小小的力量去反抗这个架空的世界。
莲见在经历了周遭残酷的现实之后愤而举刀刺向自己昔日的好友。
而皆川就像是迷失在城市中一样,从真白那里她看到了自己可能的未来,从安室那里她认识到了社会的残酷,然后呢?
影片的最后她这样一个瘦小的女子,独自租了一间单身公寓住了下来。
她会像那杯中的金鱼,此后也这样独自生活下去吗?
如果单从皆川这个主角的塑造来看,这的确是岩井俊二导演最为写实的一部电影了。
大多数人对自己的人生是没有太多选择的。
但坦白讲我不喜欢这个结局,并不是拍的不好,而是皆川的凝视中缺少了一些力量。
我认为再弱小的人都应该找到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而皆川显然还没有找到。
如果电影没有展现这个过程的话,那就容易滑向社会景观的表现。
现在更加期待TV版的模样了。
PS1:原来日本人结婚也爱闹腾啊,国内的婚礼可以去学学片中婚礼表演部分,太有趣了!
PS2:影片最后的葬礼上,AV女优的真白生前的很多同事都来为她送行。
岩井俊二真的就叫了一群AV女优和男优来跑龙套,并且现身说法。
#開個題目先放在這裡,值得再刷#雖然觀後一段時間再細思,確是不能認可劇作,起碼不能當做教材學習;但除此之外,導演的思想想法、鏡頭情緒真的狠戳我。
細數某些深有感觸的場面:影片里導演一直在問一個問題“東京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
”有場戲,真白和七海相識的當晚,在鏡頭里碩大的東京商業廣場上,兩個人顯得那麼的渺小,兩粒飯米那麼大,真白和七海笑鬧般的說:“這世界人真是太多了”“尤其是東京!
感覺少了兩三個人沒有人會注意到”“是啊是啊!
”七海邊說話便笑著向前走,一回頭,真白就不見了。
漫漫人海里,不見了。
這個鏡頭真是戳到我了,這是我對現代城市真實的感覺,香港、北京和想象中的東京。
在這漂泊的城市裡,人群稠密,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此的脆弱、纖微,一個轉身就找不到了。
那些網絡連接關係看似有,其實虛無。
這讓我想起了吳謝宇案,他失蹤了數月,沒有人想起去找。
導演在講一些人物的故事的時候,自覺不自覺、無可避免地會呈現出真實社會的故事,終於我這一年半載之間看到了一個不那麼完全壓抑的日本。
在這裡的日本東京里,有孤獨、梳理、隔閡的社會背景底色,比如通過社交網站結識結婚對象,比如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要去調查,比如完全沒有溝通就讓矛盾步步升級,比如永遠壓抑克制的女主;但岩井俊二硬是在這樣的世界里編製出一個夢境,在這個夢裡面,有萬能的安室,有開懷大笑的真白,有明媚到睜不開眼的陽光,有實現夢想的婚紗......但這一切是用死亡換取的,死亡並不完全是件壞事,亡者的死換取了生者的新生,雖然故事到了最後顯得「強行勵志」,但是這是導演本能要傳達的正能量的希望啊!
──終歸是要獨立起來,要強大起來去面對這殘酷的城市、這殘酷的人生。
岩井俊二因拍各种女孩的故事出名,就算是《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主角是个男孩也用了影片从未出现过的莉莉周为片名。
他对女孩的偏爱也许源于他曾今如同雄一那样懦弱,但懦弱的性格当中又充满着对自己的自恋与迷恋,致使他拍出《情书》相互迷恋的镜像藤井树(女)与博子。
《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中的七海如同岩井俊二所创造的每个角色一样,懦弱胆小,人际关系处于被动,更重要的是七海对于自我的概念依旧模糊。
很难对在她身上造成的伤害做出反应,如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里头的雄一,《四月物语》的榆野卯月,默然看着发生的一切。
岩井俊二所塑造的主角,都是对自己不够了解,像是婴儿在探索,咬咬脚趾,婴儿不知道这属于他身体的一部分。
而影片中的七海如同婴儿一样,对丈夫的外遇轻轻地说了一说哎呀,到真白小姐死去的撕心裂肺,她如同婴儿一样知道了这些事属于她生命中重要的人,已经连接入她的生命,他们的背叛和离去对她来说是严重的伤害。
岩井俊二也在纪录片里坦诚,这部片子是先想好人物再经行剧本设计的,七海的扮演者黑木华来设计七海的形象,相当于是黑木华就是在呈现她自己,只是名字不同。
演员演自己,更多用在素人演员身上,素人演员无法跳脱自身,专业演员再演自己的过程当中是否会更加迷茫,能否明确自身定位,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影片当中,黑木华的表现相当出色。
这样的做法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伪纪录片,加上 《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没有看到岩井俊二熟悉的布光,不再是一如往常高调过爆的光线,一切没有《四月物语》里纯洁浪漫的阳光,没有《情书》透过窗纱的柔光。
到了东京的钢铁森林,熟悉的教室除了学生们浮夸的日本制服以外,光效变成了自然光。
岩井俊二在做一次改变,这次更加接地气,街拍的设置变得随意,室内也没有刻意的布置。
一方面是摄影机的运动范围更大了,避免穿帮,另一方面则是贴近了现实,这是现实中存在的故事与人物。
岩井俊二的片子藏有不安定因素,换言之就是影片的暗潮涌动,回想起来,岩井俊二其实是个黑暗系导演,就连最青春偶像剧的《情书》也藏着俄狄浦斯情节的自恋,《燕尾蝶》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就更不用说了。
这次的暗潮很明显就是安室,从介绍婚礼假亲戚到介绍工作,其实是诱骗一个合适的女孩与真白一起赴死,获取一千万酬劳。
所有对七海的施惠成为利用七海的手段,最后七海说的谢谢像是对这一切的讽刺。
而安室永远琢磨不出的笑容如同一个恶魔的微笑,七海被迫离婚设计赶出来的计谋与执行都是安室所为,斩断七海情感依附。
那句“我能让你喜欢上我,不是因为我,是因为你想陷进去”,点明了安室对七海能随意的支配,又延伸了一个问题,那么七海最后同意与真白赴死是安室的安排还是只是顺水推舟,一切还是七海的选择。
而七海的复活就像《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星野修介一样,不同的是,星野修介死了两次,一次飞鱼,一次溺水。
星野修介复活了两次变成了恶魔,那七海死而复生的新生命里,她变得有情感主动。
对真白的离去不同与之前听到丈夫出轨那般不知所措,对于真白母亲的疯狂举动,也举杯而饮,最后谢谢安室主动握手。
这一切犹如新生的生命,打通了她之前堵塞的情感通道,在春风拂面的时光里,沐浴在阳光下,一切平静而美好。
在纪录片里岩井俊二要求要阳光只在无名指上,反复拍摄多遍,这个阳光的戒指是什么意义呢?
真白与七海在临死前的一个晚上,真白曾说“别人给她的一点点恩惠她就会感动至极”,情感如同溢出,七海恰恰相反,对于任何情感没有反应。
那个戒指笔者感觉是寓意一份生者留下的礼物,讲真白身上对情感感知的能力弥补给了七海,使得七海能好好继续人生。
我年轻懵懂时看了很多岩井俊二。
当时被那些青春迷幻的镜头,Chara个性的音乐,所彻底征服。
觉得青春迷惘应该就是这样的。
的确也应该是那样的。
后来时间闪过,少年终于成为大叔。
再来看岩井俊二的这部电影。
不知道是因为自己陈腐老去,还是导演十几年没进步。
看得好生愤怒。
将愚蠢当做温情,女主角七海不断求救,顺从他人,结果是不断被抛弃,不断漂泊。
虽然最后遇到了瑞普·凡·温克尔这位隐形公主,结局还是死亡悲剧。
过得最好的还是那位不断收钱的幕后导演吧,最后一个故事里居然摇身一变变成了善良的天使。
搞笑。
钱还是收了,收钱办事而已。
电影结尾给了漫长的柔光特写,温情四溢,可依然不能否认这就是首失败者的悲歌。
没什么必要将悲情描绘得如此动人。
看到那么多影评里莫名的溢美之词,我不明白为什么不断去追捧一个导演对于愚蠢的莫名其妙的美化,真的没有特别的理由。
如果没有那些美好的摄影、配乐、调色,还是女主角的颜值。
一切都会遭人厌恶,无人同情。
美应该基于智慧,而非羸弱。
是的,我憎恨失控,憎恨欺骗被戳穿,憎恨因为没有规则而导致的混乱。
而这些都是弱者的专利——企图以一时的动作而敷衍片刻,最终只能面对再次敷衍。
不能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和不愿将命运掌握,是两回事。
前者是能力问题,后者是选择问题。
而这部温文尔雅的电影不断在重复能力,而否认选择。
为什么不选择拒绝,不选择坚强?
人生态度,不同选择,不同结局。
又或许,我早已不合适岩井俊二这一类的导演(能把他称为日本的郭敬明导演吗?
),内心真正渴望的,还是《搏击俱乐部》那样的力量与节奏,即使血液飞溅,世界坍塌,人心悲观痛苦,我也选择继续战斗,最终巍然不动的和你一起观赏末日。
我是喜爱岩井俊二电影的,这是一种缘分一样的东西,妙不可言。
他的电影不讲述哲学,却富含哲理。
他的着眼点很是不同,并充斥着小,人物很小,故事很小,哪怕讲到生死也通常一笔带过。
他总是能有别人不敢尝试或想不到的创意,是一种残酷的美感。
《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带着一种故弄玄虚的既视感缓缓到来,你会看到一场盛大谎言,也许导演并不想清楚铎定表现感情,只是让观影者体会自己所看见的,想看见的。
音乐恰如其分的升起落下,是与婚礼有关的主题交响乐,贯穿始终,与柔和中带着冷峻的光影一起,营造看似美丽实则绝望的人生。
主人公七海的平淡生活被一场婚姻全盘改变。
故事的前半段,你会看到一个不善于表达的内向的七海,在讲课被戏弄和被辞退时,勉强的笑里藏着无奈与痛楚。
因为在与他的相亲对象见面时,在与旧识相遇时,她都表达她想做老师的意愿。
通过一名同学对她的认同和贯穿始尾即使被抛弃也未停止过的授课来看,七海做老师的意愿非常之大。
然而她没有继续,她太容易就妥协。
七海自以为圆满的接受一场婚姻,让人看到的表情却是逆来顺受。
她是软弱的,或者是一种无奈的软弱。
自她被婆家赶出家门,与婆家就断得干干净净,可以看出她不想挽回那段固然委屈的婚姻,同样也不认可那段婚姻,倒是与多次"出手相助"的安室建立起了信任,却不知道她面临眼前的万丈深渊。
七海是善良和包容的,她惊异于她的同学拍色情电影,却并未露出厌恶神色;她无意间知道了安室对她的欺骗,听完解释后却表示理解;她得知真白也是色情电影演员,却仍然对她不离不弃;即使得知婚姻的出轨真相,她无再纠缠婆家,而是释怀。
说她自始至终是一个被欺骗者,不如说她经历了一场寻找真我的旅程。
电影后半段,处于连环迷局的七海,却在感受着温馨的友谊和爱,与对方互相信任、关怀,远离了猜忌、冷漠、不知所措,像是更有生活的热情。
所以,最后七海也只是在怀念那段日子,所以,在欺骗中她感受到了不属于她的爱。
那个制造一连串谎言的黑中介安室,得到了所有人的金钱,为七海营造过惶恐,也创造过希望,当然,也差点把她推向深渊。
他唯利是图,随机应变,残忍,有领导力和决断力,表面富有亲和力,是带着面具一样的人,让人分不清哪些是他自然流露,哪些是做戏。
安室是一个眼里只有金钱和雇佣利益的人,把所有关系建立在此之上,操纵着他"圆满"的目标。
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一个金钱的嗜血者。
真白人生最后的愿望是找到一个不再让她孤单的知己,她和安室一样,认同以金钱为基础的雇佣关系,却选择放过七海,因为她终究被七海打动,也可以说是七海的善良和真诚救了她自己。
真白带着谎言永远离开了七海,让七海可以回忆那么奔放自由的岁月,没有谎言。
七海拥有一场盛大感人的婚礼,但那不是七海内心真正想要的,她真正拥有瑞普·凡·温克尔给与她的自由、真诚、纯粹、包容、没有谎言,可以肆意的爱的婚礼,她是瑞普·凡·温克尔的美丽新娘。
永远少女下去,花工资的80%去租漂亮的大房子、在家里扮演女仆play、穿上婚纱开趴踢、躺在被剧毒生物环绕的房间里...这些梦幻的小事情却只能借以孤独实现,一个人,就能肆无忌惮去做许多想做的事。
但又无时无刻不希望能有一个人能来分享我的小秘密。
如同小时候认定一个女朋友陪自己上厕所,只和你一起上厕所。
封闭的自己打开了一扇小窗户。
“秘密只和你说,别告诉别人。
”我们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孤芳自赏、又渴望被理解。
小时候的相互理解可比长大了后容易得多。
于是我愿意努力去赚很多钱,愿意花钱去得到,金钱的等价交换能让我欣然接受,而非接受难以承受的“陌生人的善意”。
然而,买来的只是认识你的一个契机。
我愿意花钱,创造和你在一起的机会。
至少比单纯停留在internet上的接触要好。
这钱花得值,至少还有这个简单粗暴却又纯粹的办法。
这么看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真白。
影片也的确像是两个风格迥异的故事和人物。
一个是不管任何事都会说"はい"的七海,一个是活得潇洒自我的真白。
好像只有这种搭配才比较容易成为朋友。
凌晨三点回家,叫醒你也不会生气、直接躺在你的身上睡着。
七海是温顺、透明、没什么棱角。
真白是真白。
两个人都从对方身上汲取到了一些什么东西。
影片的两个高潮:カラオケ和穿婚纱。
我的心仿佛也一下被填满,想要时间就此停下。
但回过神来,真白已经不见了。
戛然而止得消失了。
我喜欢那些把女孩作为主角的电影,且并不认为此片是百合的基调。
反而,此情此景,不拥抱、不亲吻才是怪事呢!
然后我们一起拥抱睡去,多么浪漫纯粹。
最后去向该去往的地方。
只有死亡才是停留在臆想世界的最好方式。
但剩下的日子还需照旧,七海难以去创造什么惊险刺激、浓墨重彩的生活。
但至少无论在哪,她都能很好得适应下去,仿佛世界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治愈。
我承认我对岩井俊二是有偏见的,很大的原因是在两年前观看完《情书》后难以忍受那种“矫揉造作”。
直到现在,在《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长达三个小时的观影过程中,逐渐击碎了我过往对岩井俊二的认知。
这是部很具有争议的电影,那些因为《情书》而爱上岩井俊二的观众可能无法接受这种虚晃一枪的做法。
岩井俊二在这部电影中走上了传统的反面。
为何说”传统的反面“,那就牵扯到标题说明的两个方面。
先说“破”,岩井俊二在这部电影中首先消解的现实生活中长期以来单一名字作为一个“符号”与意义本身“人”的关系,挖掘了“人”本身被其他符号解释的潜力,继而消解了人物之间稳定的现实联系,最后消解了现实仪式的庄严感。
三个步骤逐步递进。
“名字”作为一种符号长期被人类使用,但岩井俊二将“名字”放置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社会框架中的时候,网络“名字”和“账号”的变换使人物更好的隐蔽自己,正如当皆川小姐第一次见到安室先生的时候,安室先生讲的话:这年头大家都有很多名字。
承载网络的载体手机和电脑正如阿兰·巴迪欧谈阿巴斯《十段生命的律动》时的汽车一样,成为谈论世界的封闭场所。
在这个场所中,当人可以在不同“名字”指代的身份中转换的时候,人物之间的关系就不总是那么透明的。
这种观点在电影中具体表现是在安室雇人陷害皆川,偷拍的视频经过剪辑成为了诬陷皆川出轨的证据。
这也就是为什么岩井俊二在这部电影中根本不屑于去追问事情的真相,不去追问安室的种种动机和行为。
岩井俊二给我们展示的只是不稳定现实关系中那露在海面外的冰山的一角,就像皆川的丈夫只能看到被剪辑过的视频而无法得知人物真正的关系。
这种令我们无法依赖惯性电影思维去思考的设置正是他对依托线上信息传递和表达的社会观察最有价值的地方。
当不稳定的人物现实关系进一步发展时,它不仅会造成实际家庭的解体(皆川被赶出家门),更重要的是,它会造成“虚假”关系的建立。
皆川为了面子在婚礼上请了“演员”装作亲戚,这种虚假家庭的建立在一开始就展示给我们,所以当婚礼举行时,仪式的庄严和神圣感被更多的“表演”替代。
而且在皆川也开始在别人的婚礼当演员时,岩井俊二用一句并不会被引起多大注意的话为现实仪式的庄严彻底做了了断。
当时coco饰演的真白(瑞普·凡·温克尔)随口说了一句“这人似乎犯了重婚罪”。
按我们惯常的认识来说,婚礼会产生新的婚姻家庭,而无论是法律还是道德认识中婚姻在同一时期都是只能保持一个。
在这里同一时期可以举行多个婚礼,仪式变得廉价。
而我们明白,维系社会秩序很重要的一点是仪式的神圣感,无论是皇帝的祭天仪式还是普通人的婚礼葬礼。
所以步骤走到这一步,岩井俊二的方向就已清晰可见,那就是在数据传输时代社会的秩序还可以维持表面的稳定,但表面之下已经暗流涌动。
在皆川遇见真白时,影片转向了一个更加奇怪的方向。
一方面真白与皆川的友谊在各种巧合下不断巩固,但安室这个幽灵一般的人物也逐渐显露出他作为幕后操纵者的身份。
真白在出场后占据着非常关键的位置,但我们从一开始除了知道她有两个名字:真白和瑞普·凡·温克尔之外,再无其他了解。
这个神秘的人物一度要将皆川带上死亡的道路。
看到现在,似乎岩井俊二过于严肃和残酷了。
但皆川与真白相处的过程中,岩井俊二在重新塑造着前面被他一一消解的东西。
这就是“立”。
非常重要的一场戏是,皆川与真白穿着婚纱开车回到租住的别墅里。
在这里,这两个穿婚纱开车的“异类”确立了岩井俊二对希求真实情感的态度。
按我的猜测,这也就是为什么本片为“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新娘”最重要的意义不是因为仪式而产生的,而是因为感情产生的。
在婚纱一段的拍摄上,慢镜头处理的十分的浪漫。
岩井俊二用仪式感的镜头拍摄这段的意义在于:“婚纱”作为一种符号指代的不应该是“仪式”本身,而应是仪式中的感情,也就是“婚纱”(符号)是携带真实感情(意义)的感知。
在接近结尾时,岩井俊二更是一种“乌托邦式”的表达。
真白最后被皆川发现是AV演员。
这样设置的点在于当观众观看成人电影时,首先关注的不是演员的符号——名字,而是演员的身体,是性本身,带给观众和演员的都是真实的生理体验。
当在酒精的麻醉下,一向对女儿无视的真白的母亲也像女儿一样在外人面前脱光衣服时,她感受着的是“羞耻”这份感情,是真实的感情体验。
最后即使是安室这个神秘的人物也脱下了衣服去感受真实的“羞耻”。
在这里,岩井俊二已经完成了他的重塑,完成了一种作者化的表达。
我们常说不破不立,在这部长达三个小时的影片里,岩井俊二前一个半小时完成了“破”,后一个半小时完成了“立”。
在看透这个世界表象下的本质后,依然希求着真实情感的意义。
我只能用这样略显俗套的话来表达敬意。
【上海电影节展映】很细腻,很温柔。两个女主角一个是精神被社会剥削折磨;一个是肉体被社会剥削折磨。却因缘际会走到了一起,互相成为对方的“新娘”。拍婚纱照那场戏实在是太美了,美到想哭。假戏真做一家人也美好,结尾那场戏如催泪弹,猝不及防的我当场和银幕上的角色一起哭成傻逼,完全止不住眼泪
莉莉周以后第二次看岩井俊二看到生不如死……电视剧版可能还稍微好一点,三小时电影版我是真的接受不能啊……
电影本身像黑木华饰演的角色一样暧昧不明,如果要服务于叙事的话剪掉前一个小时绰绰有余,黑木华网名叫康贝瑞拉,如果熟悉《银河铁道之夜》很容易理解这个人物后面的行为
............這詭異的各種展開,彷彿把幾部電影的想法湊在一起做撒尿牛丸。而且不及深入就換下個題材了.....
看不清剧情走向,猜不透结局的电影,断断续续看了三个小时,但却被生活的细节抓住了,好像做了一场跌跌撞撞的梦,梦醒了,阳光普照。依旧是典型的岩井俊二式的残酷而唯美,孤独而绝望。像有毒的水母。人生磕磕绊绊却又行云流水,以女性的温润贯之,奇诡荒诞竟迷之有趣。穿着婚纱的两人,太美了。
监督桑是不是和园子温有彻夜长谈啊 从七海和真白的相遇就开始出戏了 假家属和纪子的餐桌无缝对接 把bgm改一部分巴赫和波莱罗 真白自杀前和七海缠绵的段落上和歌 完事儿~~
故事性很强,悬疑持续,吸引力足够。七海真是命大又命好,如此单纯竟然存活了下来,可能是缘于她内心纯真的善良吧。
心里像有一百只草泥马和一百只大白熊一起咆哮合唱的感觉,怎么可以这么搞笑又严肃,幼齿又深刻,荒诞又泪目,感动和懵B交叉切换,太任性太蛇精病太会玩。黑木华披头纱的几幕迷之像苍井优。七海和真白穿着婚纱驾着红色跑车在路上飞驰,下一秒我就想唱“沿途与他车厢中私奔般恋爱,到车毁都不放开…”了
沒看過介紹,一開始以為是家庭倫理劇,中盤突然姬片展開,沒想到結果是探討人性的文藝片。再一看導員編劇,岩井俊二,原來如此。前半部分鋪墊,幹什麽都在凑合著的女主,不管是求職戀愛結婚看得人快要窒息,拖著箱子不知道自己在什麽地方那一幕,確實會把觀衆壓抑的情緒拉到一個負面的高坡。名字叫ましろ但是卻做著世人眼裏骯髒的工作,渴求愛卻卑微得要花錢購買,找到了願意共赴死亡的人卻選擇讓對方活下去,出席葬禮的不是親人反而是萍水相逢的假親人,一群AV女演員卻比世人活得通透,明明只看錢做事的萬事屋也變得有人情味起來。經歷了一系列現實諷刺,女主成長了可喜可賀?ps:為什麽剛哥總是在不經意的時候脫得讓人措不及防。
用一种隔离的状态去表现沉浮,岩井俊二或许在捕捉这种微妙的状态
女主温吞水的性格看得窝火
就在我为女主死去而感到悲伤落泪时突然蹦出个笑点
依靠视角切换遮蔽叙事确实远高于日本类型片。与此相应的是风格不统一剧情断裂,三小时看了三部电影。小熊妹的演技好棒,孤独、奇遇和美好都在她身上。午夜十二点,你是一只被“超级粉丝”提问风格跟园子温很像的岩井俊二。
原以为岩井俊二只是个温温吞吞讨女人喜欢的爱情片导演,看完此片方觉得,正常讲述一个故事对于他来说,真是个过高的要求。如此弱智如琼瑶所写的故事,竟然要拍摄三个小时,还讲述得磕磕巴巴毫无逻辑,真不知他的声誉从何而来?黑木华演他的女主角,智商也跟着下降了吗?影片唯一亮点,还是最后去见AV女优母亲的那场戏,虽过于刻意,总还算是人类正常情感。此片最难以容忍的,还在影片配乐。岩井俊二音乐品味真是太差了,几乎每个镜头都配名曲,却与故事情境毫不搭调。
百合无限好
浦岛太郎旅程归来,已经过了很久很久,但是他不可能再快乐
我就一个问题:安摄像头取伪证以至于花嫁被驱逐,这件事是谁策划的?
6/10。居然这么长。前后分裂严重,后面直接“花与爱丽丝”。女主太蠢让人生气,我一度以为那个帮助她的男人是幕后黑手……喜欢结尾三人的裸体祭奠,又丧又好笑。假扮亲戚串戏到《小偷家族》。
刚哥的电影 支持
我曾经有一个小妹妹,和黑木华一样脱线,搞不清楚这个世界有多复杂。我曾经开车往返600多公里去接她,那两天,是我会永远记得的快乐时光。希望她能遇到一个又一个的我,单纯快乐的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