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熙結識了三個男人,和其中一個談過一段戀愛,分手幾年也不讓別人知道分手理由;心中對另一個很有好感,主動要到別人宿舍,遭到拒絕。
另一個是善熙的老師,似乎很喜歡善熙,有一次抓住她的手僅僅不放。
善熙最沒有感覺的應該是這位老師。
可是為了得到一封好的去國外求學的推薦信,善熙找到了老師。
老師第一次30分鐘就寫完了,善熙不滿意。
找到老師竟然暗示願意以身相許,老師被善熙迷得神魂顛倒,求起婚來,善熙一口答應了,雖然最後又支吾開了。
可見她的目的就是推薦信。
看起來善熙似乎是一個騙子,善熙自己也譴責自己這些行為,要不然最後不會在得知他們三個在一起,自己即將和他們同時碰面時毫不猶豫就閃了。
但洪尚秀在這裏說的不是騙子,他說的是孤獨,人的深不見底的孤獨,隔膜,無知。
三個男人對善熙的認識基本一直,但是當另一個這樣說起善熙時,沒有人知道說的是素媛。
善熙一邊說自己現在不會和男人約會,儘管她真的選擇放棄一個男人,但卻向另一個男人示愛,最後投向另一個男人的懷抱。
我們看不到人有任何確定性,都在變化,恍惚。
同時,自己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對別人卻看得倍兒清。
善熙指出自己曾經的男友的毛病時振振有詞,猶如她自己對自己的把握毫不問題。
可當她鐘意的男人也以幾乎同樣的措辭指責她的時候她一點也沒有意識到就在幾小時以前自己也說過同樣的話。
這就是洪尚秀眼裡的現代人:咫尺,卻天涯。
無論是人也人,還是人與自己。
誰能說這不就是我們的現狀?
這就是洪山秀每一次都能打動我的理由了---每一次都是用一些最平常的畫面,但每一次都擊中我們心理最脆弱的那一部分。
韩国人在喝酒这方面真的实现了男女平等。
李善均演的年轻导演被前女友留在酒桌上那一幕,边听音乐边掩面啜泣,真诚,落寞且动人。
这样一对比,另外两个男人就显得卑劣了。
同一个女人,三场男女酒桌对饮,明显体现出对酒双方心理地位的差异。
导师是借着写推荐信占便宜,女学生为了得到更好的评价,对此也欲拒还迎;离家独居的学长,仗着有几分察人观色的本事,每次都高高在上地等待他人邀约,但三杯黄汤入肚,也不过是个见色起意的俗人;倒是wuli大叔可怜巴巴被训斥的两场戏,被前女友挥之即来招之即去的不忿,被学长一顿把妹哲学的暴击,像个雄竞鄙视链里的败犬。
最后公园约会乌龙事件则实现了大反转,一男一女的约会变成三男一女的躲猫猫游戏。
看过了洪导电影学院破事系列的人都知道,洪导是多么喜欢厕所桥段,男人们扎堆进厕所,既有一种隐晦的竞赛意味,也带着一种排斥异性的逃避心理。
三个男人,从厕所出来,各怀鬼胎,有人掩藏,有人窥探,有人追索,而那个得到推荐信的女人,则在这场闹剧里,全身而退。
有的时候给一位导演所有的电影"XXX无条件五星",其实对于有的导演来说,这只是脑残粉的一种支持 ,但对于我深爱的QQ的(在我心中就是这样的形象)洪导演来说情况不是这样的。
因为他所有的电影都是一模一样的。
而从第一次看他的电影就是五星级的喜欢,所以以后就都是五星级。
真的,什么故事不同,演员不同,深度不同,裸露度不同,水平差异我全部看不出来。
在我的眼里,每次打开一部洪尚秀导演制作的电影,就是轻松简单的标题出现,一个路上的偶遇,开始喝酒,“迷人”的文艺女主角,废柴一样的文艺男主角们,喝酒,喝酒,男人们讨论女人,喝酒。
尴尬,喝酒。
聊天。
结束。
我总是捂着嘴偷乐,看种种人模人样的男性361度无死角展示自己的猥琐。
总是默默咬牙,没有女主解们那左右逢源,看似可怜,实则可恨的本领。
至于洪导在片子里一直絮絮叨叨的什么关于我如何如何喜欢你啊,如何如何在寻找我自己,你如何如何有才化,我一直以来多么多么感谢你。
我嫩何如何不能没有你。
在我的眼里都像是讽刺。
没有一句是正经屁话。
如果每看过一部洪尚秀的电影都写一小段文字的话是不是应该是一模一样的。
现在回头想想,他当时拍猪堕井的那天,是有多意气风发啊!
那时是不是有一个善熙一样的女子在他身旁对他爱不完。
后来善熙甩了他,他就再也拍不出男主角能硬起来的电影了。
无论是从画面,还是从故事的结构,甚至追溯到人物形象的塑造,我们都将难以找到比扁平化这个时髦的词语能够更好地用来形容洪尚秀的电影。
他的镜头极少移动,画面固定在中景,偶尔会缓缓向人物拉进。
在《惠媛》中,哪怕惠媛在母亲面前难得地纵情奔跑时,镜头也只是微移了少许,将人物摄入画面的末端后随即停止。
他的场景也极少,饭馆、宾馆和旅行几乎就是全部。
他的故事极其简单,究其根本无非是二男一女的情感纠葛,如《男人的未来是女人》,如《北村方向》。
他的人物形象十分单薄且固定,多为学生或者电影导演,不存在家庭,或者家庭仅作为阻碍的符号出现。
他的叙事没有技巧,只是简单的时间顺序,像《惠媛》中长梦手法的运用,已经是难得一见的技巧运用。
总而言之,洪尚秀的电影去掉了电影里一切扣人心弦的因素,恰如同如今的扁平化趋势,将人们原本有声有色的生活压缩成了一个平面。
但是,洪尚秀的所谓扁平化其实与现在所流行的扁平化大有不同。
扁平化是将有着丰富变化的实际物体景象提炼成简单的线条和色块,而洪尚秀的扁平化是将看似光怪陆离的生活还原成简单的线条和色块。
二者的相似之处在于,洪尚秀在进行这一过程中遵循了扁平化的设计美学——线条和色块。
线条,就是电影中的人物。
洪尚秀的电影与其他电影相悖之处在于,他镜头下的电影人物并不发生变化。
传统意义的认知中,人会随着自己的境遇而不断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则构成了故事。
如果人物并非按照此种途径展开,那么他就会带有荒诞的意味,例如《阿甘正传》中带有智力缺陷的阿甘。
洪尚秀的电影里,不发生变化的人物随着时间和故事的推移前行,随即构成了电影简练的线条。
《北村方向》中,电影导演在故事的开始以寻找朋友的形式出现,而在故事的结束,其仍以寻找朋友的形式结束。
《玉熙的电影》里,玉熙分别与振久和宋教授登山并进行比对。
《我们善熙》中,善熙多次分别与三个男人游览昌庆宫。
这种对人物故意的抑制与重复,就构成了洪尚秀意图的主架构。
洪尚秀善于利用时间差和场所的缺失构筑信息的不对等。
《男人的未来是女人》中,两个男人各自利用对方离席的时机对女服务员进行搭讪。
在洪尚秀的电影中,人物之所以可以被压缩为线条的根本原因,也即是这种信息的不对等从而导致人物的不自知。
电影中的人物无法获得完整的信息,因此无法做出改变,典型如《我们善熙》中三个男人,他们对善熙其实一无所知,却纷纷自诩了解善熙。
这些人物必须依赖一个“无所不知的第三者”,在外部也即是通过观者来完成认知的改变,才能实现故事的真正结束,而在这一过程中,电影中的人物被压缩,成为结构化的线条存在。
这一点在电影内也得到了体现,《北村方向》中反复遇到的老师,《玉熙的电影》则一直是隐秘的重复,《惠媛》中梦境和现实重合的大叔,《我们善熙》中饭馆的主人,一旦我们将观察的支点置于第三者之上,就会立刻发现人物举止的可笑。
洪尚秀镜头下的人物,必须依靠一个无关的第三者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一过程,其实就是我们试图描述自我的过程的翻版。
而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则是洪尚秀得心应手的细部线条,二男一女的结构被其使用的出神入化,几乎在每部电影中都能找到这个结构的踪影,《我们善熙》的整个故事更是这个结构的不断变奏的最终结果。
这种结构的一再重复,加重了人物的荒诞感,将人物进一步压缩,也将洪尚秀的所要描绘的线条更加清晰地从色块上凸显出来。
色块就是洪尚秀要讲的故事。
这种故事因为结构上面的高度重合和人物的极度单薄与荒诞呈现出极高的单一性和纯粹性,仍以色块为喻的话,可以视为拥有极高的色彩饱和度和明度的纯色色块——就像wp8的方块。
然而,这种故事却令人久看不累,或者说,同时也有相当一部人认为其乏味无比的原因在于,这些故事有着适宜的透明度,合理区分的界限,并被设置了巧妙的排列方式。
上文对人物的分析可知,洪尚秀的故事中存在一个无所不知的第三者,这一形象同时映射着电影内的人和观者自身。
随着故事的不断推进,故事内外的人的信息不对等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种渗透压一般的信息差自然而然地构成了故事的张力,而这个故事对于第三者而言,却又是是透明不存在障碍的。
此外,洪尚秀善于利用符号对故事进行区分,使之按照一节一节的形式进行,这种符号是多样的,可能是一个动作,一个场景,一支曲子,更巧妙的是,这种符号并非是并排排列的,两个符号之间是完整的一小节故事,一种颜色的色块,整个故事则是这些色块分作不同图层进行叠加,而随着人物线条的前行,这些图层还仿佛因此各具不同属性——就像是PS的图层。
更诡秘的处理是由于界限的存在而在色块上留下的缝隙,也就是洪尚秀故意将一个延续的故事打断进行分节的地方。
在这个地方,我们仿佛被一棍子敲醒,和电影中的人物一起,开始重新打量这个世界。
我们会看到,我们生活中那些美丽多彩的事物,大多还是因为他们本身美丽多彩。
我们的生活被填充到他们周围,不仅没有为之添彩,反而有些苍白而空洞。
倘若也有一个无所不知的第三者在观看着我们,恐怕还会觉得荒诞又可笑。
在这一点上,洪尚秀的扁平化再次表现处与流行的扁平化的不同。
他最大限度的保留了除人之外的物体的鲜活,却毫不留情地将与人相关的活动打回单薄如纸的原型。
好比图标依然被描绘地栩栩如生,而我们点击图标的动作被压成了苍白色的线条。
这时唯一能拯救我们的,可能只有亲吻,这大概是洪尚秀电影中最温情的动作。
事实上,一张白纸和一张有吻痕的白纸,我们当然会更喜欢后者。
还是台湾的译名通俗得直指故事主线,《那一年,我们都爱过的女孩》...但事实上,影片中主要是善熙这个“稳定发疯”的女孩在操控着叙事发展的走向,但可悲的是,她似乎依然还需要确定她可能爱过的所有男人身上确定她的价值。
不确定善熙是否真的完全掌握了爱的全部主动权,但无疑她选择的爱的各种可能性至少是片名所暗示的那种情感体验的一种反叛。
网友短评说,男的猥琐,女的绿茶。
茶就茶吧,是否需要为啥进行辩护,本身其实也是个性别政治问题。
洪电影中男性的猥琐其实大致都集中表现中,貌似他在醉意中也说出了生活中某种深邃的道理,但却几乎马上可笑地把作为性与引诱作为生命冲动的本能...那晚又听身边喜爱洪常秀电影的朋友说,洪的影片妙在文学性和那种微妙的哲理。
我记得当时的回复他说,洪电影的精髓在于他貌似一种非专业性的场面调度实现了一种极度独特性和个人化的电影审美。
它的镜头语言似乎停在表面,但含义似乎又藏在深处。
我之前半开玩笑地说,就比如说,他对着远方的树叶来个粗暴的推镜头,都感觉是推出点哲理来?
但仔细想想,到底他妈的推出了个啥?
那是一种类似的希腊先哲”Eureka“的智慧冲动?
”我发现了?
“格外喜欢洪的一个片名就是《生活的发现》。
但就洪电影中的风景来说,或者只是一片树叶这种无足轻重的存在,究竟意味着什么?
以及是否固定的大远景让你无法一下子完全领悟一棵树的存在,但一个类似推镜头这个行为本身让你至少开始感受这片叶子究竟是个怎样的意思。
不过在《我们善熙》片尾,教授不让学生和兄弟知道自己在和女学生善熙在景点约会,男学生还打趣教授是来看枫叶的吗?
他嘿嘿地傻笑着?
这或许仅仅这是作为剧情发展的需要,但我似乎有点悟了,其实洪电影中的这帮人并不真的关心风景?
这里扯得有点远,不过风景之于洪的电影究竟意味着什么,也得一大篇长文来论述。
影片《我们善熙》蕴含的性别关系实在复杂,如果明白爱欲的存在本身就是权力关系的斗争,那么一切以爱名义存在的感性流露是否天然地抹平了剥削/不平等,片尾所呈现的大型社死现场似乎是一次有趣的对倒,整个故事其实围绕着善熙计划出国留学前的一系列遭遇,也就不难想象这部影片会有大量笔墨描绘一个女性角色,但正如片名《我们善熙》所暗示的,这次无疑又是一种第一人称复数的男性视角。
这部“元电影”简直可以说是学电影的人的噩梦,并且恰巧以善熙这个女性角色展开,似乎暗示了这个行业目前大部分的资源主要还是掌握在男性手中,就申请院校需要请一个叫兽写介绍信这事儿不知包含了多少血泪...和前男友学长谈个恋爱“终于”被他拍进处女作了,但人生毫无起色的学长只是感觉到在电影学院白学了,但依然要继续读研,结果你嘲讽他是不是至少还可以谋个教职??
并且最终要可怜地把做电影这件事归结成运气...很多人都观察到洪的电影在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尴尬,而我始终觉得所有他的电影都不可避免地是一部喜剧,比如想象一下你在电影院里和一位像讨好的女孩一本正经地观看这么一部艺术片,为了保持住你的高级你连笑都不好意思笑,当你还想严肃地和女孩分析一下影片在传递怎样的信息时,会不会觉得影片其实是在讽刺你呢。
确实,由于洪电影镜头技法上的业余性,尤其是他几乎妄图重新定义一番现实主义的粗暴摄影技巧,本身就是对品位的一种挑战,并且你肯定要考虑到,艺术并不是通向生活的方式,就像支配爱的其实是性。
首先得作为真正的影迷,但又必须作为真正的观众,似乎才有勇气去抵达洪电影中那个辛辣的本质。
她是闪耀的,却也在刺痛你,假如你有什么是不想承认的话。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善熙每次的出现都是以醉酒的形式,她面对着不同的男人,却听到他们大同小异的赞美:你聪明、勇敢、坦诚、有艺术感,是个漂亮的女生。
可是,这显然不是善熙想要的答案。
对此,她回以的是:我不要和男人约会,我只想弄清自己到底是谁。
而转过身来,却以醉酒的姿态和不同的男人上演相似的暧昧。
她的言行显然是不一致的,但是也不能就此否认她说这些时的真诚。
无疑,善熙是个复杂的女生,从开始至结束,她都没有以明确的立场属于过任何人,就像她总喜欢失踪一样,她的存在也始终包裹着一层迷雾。
影片在探讨挖掘自身的问题时,有着种种的力不从心和怅然若失,因为你到最后知道的只是自己的局限,却始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善熙是一个象征,一个努力逃离着,想要认清自己的人的象征,和其他逃离者一样,她的行为不具备任何确定的意义,我们只能在她所认识的人的讲述中拼凑她的面貌。
她只在描述中存在,而无法具体现形,这样的神秘感越是吸引着身边的异性。
所以,很有意思的,最后出现了三个与之暧昧的男性谈论她的场面。
其实,他们了解的始终是善熙的同一面,至于存在于向他们展现之外的善熙,他们都无缘窥探。
至于善熙真正是怎样,或者最终她将为自己找到什么样的定位?
一切就只有等到最后了。
PS:音乐很赞,心情很轻松,虽然在讨论一个很哲学性的困境,但是放开和释然的心境一览无余。
无论还要经历怎样的挣扎,管他呢,日子还是得照过,就这么喝喝酒,半醒半醉地困惑着吧……
看到最后总觉得有股子想笑的冲动,这三个男人各俱特色啊,他们互相之间的对话配上他们各自和善熙的对话还真是用个很简单的方式就把世上普遍存在的三种类型男人刻画的生动形象又相当好笑。
发现导演一旦成为大师,男人总是他调戏的对象,这怎么整的。
善熙这位姑娘在很多女生看来会不会是高级文青型“绿茶婊”呢,她对这三位男性的态度都是可进可退,用男人们的说法,漂亮,有艺术性,天真又勇敢我个人觉得这就是文青型绿茶婊的定义。
洪尚秀的摄影机永远是稳重的,生活在他的影像里普通的真实着。
固定机位下的长镜头已然是他钟爱的手法,“我们善熙”里这种方式更是用到一发不可收拾。
去电影化是很多评价洪电影风格的一个词,而我更愿意简单的把娄烨的“我的摄影机不说谎”用来形容他。
在洪式所有影片里固定机位是多见的,而在我们善熙里则用的更为反复。
几个镜头悠闲的讲完又一起类似的男女故事。
洪尚秀擅长玩弄男女关系,他是个踏实的人,他很钟情的在自己的电影里只讲这些事,一成不变的是男人周旋女人的故事,道出的却是千万种可能。
他就像一个旁观者一样,站立在摄影机的背后操纵着这一切。
很多时候看他的电影总会觉得导演每次只是把摄影机往某一处一固定,然后演员背好台词演去吧,导演不在也完全有可能。
当然我只是在亵渎一下导演。
与以往不同的是,明显的段落式结构在我们善熙里弱化很多,但还是能够看出这样的特征来,我们善熙很容易让我联想到玉熙的电影,同样是师生恋情,几男一女的搭配方式,写出的却是两个不同的女人,玉熙对待男性是内敛的,而善熙其实是大胆的。
玉熙对待爱情也有贪心,而善熙更多的是麻痹的,其实说到底不过都是可怜的女人。
爱情对于生活和前途来说太多时候也都成了铺路石。
喝酒聊天是我在介绍洪尚秀电影时的说法,韩国烧酒在他的每一部影片里你都能看到,坐谈会是他的钟爱,几个人喝喝酒聊聊天便成就了洪尚秀电影。
从多人组合到我们善熙里的两人组合,洪导是越来越底气十足。
以往他的电影中总有个不是嗜酒就是嗜烟的明显人物,现在我理解为被隐藏到了主角的身上,苦闷的人生境遇在烟酒的世界里总是能得以慰及的,虽然喋喋不休交谈甚欢,可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谁也给不了你回答,洪导大抵很清楚这点,正如他总在电影里调侃导演这一职业一样,有再多的潜规则,再多的不如意,也只是说说笑笑,借作品的手来报复一下,最后怎样谁又能够知晓,倒不如一醉解千愁,是麻痹还是豁然,也只有你自己能够找到答案。
原先喜欢洪尚秀纯粹是因为一个导演能把那么无聊的事情拍得那么有趣,后来不知怎么会越发的喜欢,我告诉自己,也许是因为那平常不过的生活。
开始看洪尚秀的电影时,会莫名的讨厌里面的人物,尤其明显的是男性。
他电影里的大多数男性身上都带有点小猥琐,爱耍小聪明,有点小自私。
甚至于以前发出过如果喜欢男生的,那就都来看洪尚秀的感叹。
现在慢慢的发现其实他们才是真实的。
也许是真的讨厌过,可始终不敢否认那也许有我的影子。
而在看我们善熙时,突然发现里面的男性没以往的那么讨厌的,不知是洪导弱化了这一点,将之分担点给了善熙,还是我越发的可以接受这样的男性的原因。
实然喜欢洪尚秀还有一个原因是他的不变,他能够一直只拍男女关系的事情,竟然每一次都能让人有所期待。
我喜欢钟情于做一件事的人们,也相信终有一天会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这个可爱的洪尚秀。
善熙有多真实?
如一条鲸鱼,悄声地浮起,成为情景的中心,又悄声地潜下去。
人们一再谈起她,用主观的,不乏矛盾的词语。
水中月。
或者这就是我们感受生活的方式,粉饰不方便的事实,为自己的局促百般解释。
昌庆宫似乎是个很美的公园。
人不多,有秋意,这似乎是,但并不是,角色们纷纷来到这里的原因。
汉阳的古宫们远不如故宫磅礴,但是它们小小的,不做作,甚至有些脆弱,所以令人感到亲切。
三个姑且称其为朋友们的人尚能在并不拒绝人的汉白玉台阶上边走,若即若离地分享各自心绪。
《我们善熙》是洪尚秀导演的第12部作品上映于2013年,题材上仍旧关注于男女之事,本片讲述了:毕业后消隐一年有余的女大学生善熙,因留学需要老师的推荐信而不得不返回大学校园,重遇了对她怀有暧昧的电影专业教授、在本校念研究生对她还念念不忘的前男友以及她一直敬仰的导演前辈,在此其间善熙多面周旋但暧昧、意外之事总是难免发生,最终善熙还是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充满赞誉的推荐信并顺利脱身,留下了相遇偶见、而面面相觑莫名尴尬的教授、前男友、导演前辈三人,并不约而同地拼凑出一个我们的“善熙”。
在叙事结构上,相较于洪导的其他片子来说相对平实易懂,没有在叙事结构上耍太多花招,影片主要围绕着中心人物“善熙”展开,为此剧情不得不增加偶然因素去推动叙事发展,让善熙偶然遇见前男友、偶然遇见导演前辈、又让教授、前任和前辈三人偶然遇见,这种巧合设计也是洪导片中经常出现的创作元素,从而增添戏剧性和反讽。
除此之外,几个主要的场景仍旧是充满酒味的餐馆、暂时清醒的咖啡馆、潜藏恋情的校园以及空旷清冷的古建筑公园,并用无关叙事的空镜头连接;影片仍旧一如既往使用固定镜头和少量推镜拍摄,让观众更多地去注意人物之间的对话以及神态、动作的细节。
因而人物的对话在洪导的片子中显得尤为重要,而且本片中人物对白的“精心”设计也是洪导的其他片子从未有过的强度。
善熙,这一中心人物性格的塑造除了来自她本身的语言直接塑造外(如她对捉弄自己的学长发疯似地大喊大叫、对待她有些怠慢的女服务生骂其为疯子),更多地是来自他人的评价(教授、前任、前辈),他们使用他们的语言将她塑造成“善熙”,塑造成:单纯、善良、漂亮、聪明、有艺术才华、有眼光、但是有点内向和神经质的“善熙”,并且这些作为语言的词汇一旦通过电影人物口里脱出,它们就有意无意地将观众引向它们所指引的方向,形成一个个由概念的词汇所组成的形象,这些频繁出现的词汇让人去注意观察“善熙”这个人物,去判断这个人物的言行是否与形容她的词汇和谐一致,从而将“善熙”一直固定在关注的中心,成为神秘而富于变化的靶心。
而围绕在她周围的男人们,导演则更多地利用人物的语言的重复性、言语与行动的矛盾违和去表现男人的虚荣和虚伪。
例如善熙前男友与善熙的酒局中直言自己真的很喜欢她很想她,紧接着他在和前辈的酒局中同样很喜欢前辈、很想前辈(语言的重复性);例如教授在湖水前等善熙,撞见自己的学生(善熙的前任)和朋友(善熙的前辈导演)却假称是来看枫叶(言语与行动的矛盾)。
除了语言的塑造性,言语的传递性在影片中亦尤为刺眼。
影片中教授鼓励要拍电影的善熙说“虽然难是难了点,但应该试着尽力去做……如果你回学校读书,就会给自己找借口。
觉得还有时间,不肯放手一搏”;而善熙告辞教授偶遇前男友后,就前任说毕业后想去其他地方的话题,善熙则直接将教授的话改头换面地用以教训他“别找借口了,要干就好好干,读书或者逃跑,全都是借口,你要一直努力坚持下去,才会知道自己的极限所在,知道自己是谁”;紧接着善熙的前男友在与导演前辈的酒局中就前辈劝阻不要与前任复合,又再次将这段话改头换脸地拖出——“可是我要努力了才知道啊,如果我什么都不做,我怎么知道是好是坏……我怎么也得一直挖、一直挖到那里,才能找到我自己”;随后,导演前辈在和善熙的碰面中又再次将这段对白大同小异地用来鼓励善熙道:“可是听起来都像借口……就干你喜欢的吧,你不是说要制作电影吗?
所以也要写剧本啊,那就继续做你喜欢的事情,坚持不懈地挖掘自己,趁还来得及,还有力气,坚持到最后试试,坚持到底看看到底会是什么结果,也能看到你的界限在哪,也能知道你是谁”;到最后,这种传递又由善熙传回给教授本人“我相信老师的话,我一定会鼓起勇气努力去做。
真能成功的话,要下定决心挖到底。
对,往深里挖掘自己”。
这样的对白设计虽然甚为反讽,但不由得想起了作家司屠的一句金句——我的语言对谁有效,我就和谁在一起。
反过来也就是,我和你在一起,是因为我的语言对你有效。
我的语言能让你记住、让你再次使用,甚至影响你将来的行动。
但这种语言的传递性也可以感受到日常用语的同质化和贫乏。
例如导演前辈在听取大学教授对某个女人的描述之后,又将这番描述原封不动地拿去形容作为仰慕者的善熙:你很善良,虽然性格有点内向,不过脑子很聪明,真的有非常好的眼光,稍微有点疯,不过有时你那勇气令人赞叹……在我遇见的所有人中,你是最漂亮的。
而且这种撩妹的套路,除了必须夸对方好看漂亮,还有评价一个女孩,不能只说一面,什么你很漂亮啊,很吸引人啊,很善良啊,要挖极端 。
一旦你给人指出两个极端,是没有人不钩的: 你从外表来看,性格十分外向十分开朗,而在你的内心深处,却藏有一个十分忧郁和悲伤的一面 。
你表面看上去会像一个干练的现实主义者,而内心深处却是一个极度感性的人(在他的另外一部片子《北村方向》中借老司机之口说道)”。
当然这种日常而口语化的对白,也与洪导的剧本创作方式有关,一般拍摄当天早上写剧本,给演员一两个小时当场背台词,于是这种口语化的台词很大程度上出自导演和演员的即兴创作。
而这种语言所带来的重复、同质、贫乏也使得电影人物产生出意外的反讽和喜剧效果,从而动摇了电影人物中语言的可靠性,那么到底善熙是否真的是他们所形容的那样呢?
我们回过头来纵观全片地去评价善熙,抛开电影中没有展现的艺术天分和眼光不谈,在稍微内向和神经质的评价上倒是准确的,影片中善熙得知学长恶意捉弄自己后大喊大叫疯子似的要求对方道歉多少是有点神经质,再者她面对他人时多少有些欲言又止而只能借助于酒精的效力敞开心扉不能不说是偏于内向;但在单纯、善良的维度上却是值得商榷的,善熙除了与前男友的交往外又与自己的老师、前辈产生暧昧,周旋其间,甚至利用教授对自己的好感进而用自己的身体去交换她所期望的推荐信,很难称其为单纯、善良,倒可以说是脑子好使相当聪明。
如果我们再用他们(影片中的教授、前任、前辈)使用的词汇去描述善熙,那么不免显得一厢情愿,他们将那些美好的词汇组合成一种与现实不符而仅仅是自我臆想的想象体,构造出一个单纯美丽善良的天使形象;但如果我们使用当下语境中频繁出现的“绿茶婊”去评价,则不免过于狭隘,如果将善熙的女性身份置换成男性,那么围绕着他展开的就是他与三个女性之间的暧昧关系,对于男性拈花野草风流成性的道德批判多少要低得多。
所以善熙的形象就显得尴尬和暧昧起来,我们如果只用简单、单薄的语言就很难去描述、去把握一个真实的形象;因为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我们看到的就是什么样的事物。
简单的,但现在没这个心情
男人看待女人和女人看待男人的方式真的很不一样,而男人看待女人的方式又是那么的相似。
能禁得起这样的AV拍摄的明星们真棒呀。洪叔👍
2024.9.8@小西天 拳头硬了 给黑推的老师都给我死👊🏻
玉熙的映畫到映畫內的善熙,尋找失落的時光。放棄了調度的概念,強調了「語言」的意義,無論是變或者不變,人生哪有這麼容易
侯麦风
节奏变更缓了呀。现代,酒桌文化,重复,人物关系妙趣横生。三个男人都跟女的似的,见她一面就想大醉一场。(香港怎么就没有相熟的小酒馆啊怒!)
沉闷、没意思、不好看
又是被骗的一天,不过故事性强了一些。
无聊
【8】真是温馨可爱的电影。选对了切入方式就能化解无聊的尴尬,跟每个男人吃饭的关系,所衍变出来的神经质都是不一样的。男自大,女绿茶的故事最终在弘化门里外用一种偷情被发现的方式碰撞,然后傻楞,当没事发生过一样,蠢与装出了一种笨重感。郑有美真的是一位可以被调教无限的演员,好爱炸鸡店两人轮流发酒疯的戏。我们善熙只是绿茶,男人爱喝。
这部太有意思了,故事有趣,台词精妙令人捧腹,哈哈哈哈哈,有几处真是笑死了。这次洪尚秀电影里的男人不再猥琐,倒是天真,被善熙妹子玩死。她内向,但很聪明而且有艺术感,她可爱,有点古怪,真诚却很勇敢,哈哈。一直挖一直挖,李善均表现很棒。
一场一镜,结构先行。看了无感,先打两星。
这回没有上回那个惠媛的好,还是那样生活小品味道,就是淡了点!
尼玛笑死我了……这故事编得真是赞,从40多分钟开始爆笑,一直笑到结尾……不过表面上完全不是一个喜剧片,比侯麦还磨叽,但是只要稍稍一想就变味儿了,尤其是片子过半铺垫完成开始拎的时候,那叫一个酣畅淋漓啊。所以到底是这个片子冷笑话还是我的笑点很奇怪……
额我看不来。。。这种文艺片。。。感觉很无聊
跟海媛不一样,善熙就是个很自在的小恶魔,女人应该像这样肆意才好
眼见着wuli有美成了绿茶。。固定机位+冗长台词使片子很沉闷,可看性不及海媛。
几个男人周旋于善熙,就如同我们在不同的洪氏作品中找寻洪尚秀一样,你可能永远也说不清他到底是怎样的,就如同那几个男人永远也不会知道善熙究竟是怎样的一样,但这不妨碍我们心甘情愿地待在那个属于彼此的世界里沉沦,清醒地活着不如愚钝地死去,这或许是洪尚秀作品透露出来的某种特质,人生不过突然之间,能得知人生迷题的答案是幸运的,没有这种可能也一样能好好地无知下去,不清晰便是最最朦胧的诗意。
我看不懂。李善均习惯性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