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认真写个影评了,这算是陈凯歌导演第二部有水准的片了吧,没想到出奇的好看,是值得二刷的水准,避免了第二部大军团作战的混乱感,这一部从谈判的角度展开,结合局部的战斗场景,整部先抑后扬,老美出尔反尔不讲信用的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
充分体现了整部电影的主题:和平不是等来的是打出来的。
黄继光的桥段真的被震撼到,小时候的教育只知道黄继光堵枪眼,怎么堵,什么环境堵,只能靠脑补。
电影中呈现的黄继光真实再现了这一不怕牺牲的壮举,有人会说中枪怎么不会死,可这是真实的历史事实。
黄继光趴到枪口整个脸庞被枪口灯光照亮的场景,震撼而悲壮。
几个战士的死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大局观,可惜对面是耍尽小花招的美帝,所以历史教育我们对付西方恶势力,一定不要手下留情,斩尽杀绝。
能在国庆看到好看的主旋律影片,也算是弥补了731的恶心1,必须五颗星好评支持。
暑期档没有离开太久,国庆档电影市场硝烟再起。
目前已经有9部题材各异的影片确定上映。
而仔细梳理这份片单,发现今年的阵容其实有点弱。
各位选手没准都觉得对方是垃圾,自己大有机会。
01 《志愿军:浴血和平》作为陈凯歌《志愿军》三部曲的最终章,这部影片聚焦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后直至签署停战协议期间“边打边谈”的作战历程。
也就是说,不仅要展现前线浴血拼杀,也要着墨讲谈判桌上的外交较量。
预告片中,美方狂妄傲慢,数次炮击施压破坏谈判。
而我方代表团寸步不让,用专业和实力捍卫底线。
我猜测张子枫的谈判线应该是影片的主轴,如此一来三部曲就通过他们一家串联了起来。
影片阵容强大,除了张子枫,还有宋佳、朱亚文、陈飞宇、彭昱畅等。
因为有了前两部的打底,第三部的票房基础是有的。
但前两部口碑票房就都一般,《志愿军:存亡之战》12.06亿,《志愿军:雄兵出击》降到8.68亿。
完结篇想要大爆也很难。
主要问题是,陈凯歌还是用了求大求全的群像拍法,想要展现战场全局。
视角混乱是必然会发生的。
但《南京照相馆》告诉我们,讲小人物在大背景下的挣扎也许更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02 《刺杀小说家2》2021年的《刺杀小说家》口碑和票房都没有达到预期。
唯一无可争议的优点是高水准的东方奇幻特效。
续集继续由路阳执导,邓超、董子健、雷佳音主演,还有威尼斯影后辛芷蕾参演。
预告片中的质感仍旧不错,特效视效全面升级。
就是一句“天下共主”让我有些绷不住。
路阳似乎要讲一个更纯粹的异世界冒险故事。
不过现实世界与异世界的互动方式上一部就没太讲清楚,这次我也不抱太大希望。
不过纵观国庆档这份片单,个人最看好这部了。
03 《抓特务》改编自小说《无悔追踪》,讲派出所所长雷佳音怀疑小学教员胡歌的身份,展开一场近四十年的追踪。
作为一部即将上映的电影,《抓特务》还没有放出预告片。
再加上这是雷佳音国庆档的第二部主演的电影了。
个人认为撤档可能性比较高。
冯导在《芳华》之后拍了很多年烂片。
与崔主持人硬刚以后也低调了很久。
如今范爷在好莱坞复出,冯导也终于重返主流视野。
《向阳·花》没搞好,希望《抓特务》别再让观众失望了。
04 《浪浪人生》由黄渤、范丞丞、殷桃主演的家庭喜剧,讲的是小镇一家五口人在逆境中硬刚生活的疯癫故事。
这是监制韩寒很喜欢的小镇题材作品,也是档期内少有的纯喜剧片。
虽然看预告片感觉这故事有点无聊,笑点也有点尬。
但不排除完整电影绝地翻盘,成为票房黑马。
当然更有可能彻底翻车,毕竟观众的笑点可是越来越高了。
05 《风林火山》一场突如其来的爆炸案,牵扯出贩毒者与反毒者之间的激烈斗争。
由麦浚龙执导的《风林火山》有着可能是今后港片再也没法集齐的顶级配置。
金城武、刘青云、梁家辉、古天乐、高圆圆、杜德伟、任贤齐……堪称华语电影天花板组合。
如果能拍出一部港味十足的类型片应该非常多人期待。
坏就坏在麦浚龙偏要在影片中注入哲学思考与艺术表达,探讨更深层次的主题。
影片被积压多年,今年终于在戛纳放映,却传出诸多差评。
电影整体质量估计不会太高。
观众的抉择是,想看这些演员,却能否忍耐偏文艺的剧情。
06 其他除了上边五部关注度较高的电影外,《熊猫计划2》《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猪猪侠:一只老猪的逆袭》《疯狂电脑城》也将在国庆上映。
《熊猫计划2》是去年国庆档《熊猫计划》的续集。
前作3.07亿票房还算可以接受,但剧情低幼,也是冲着儿童观众去的。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顶着易中天编剧+监制,配音阵容豪华。
不过画面挺有手机游戏的质感,不太让人放心。
另外两部作品要么沦为炮灰,要么大概率就是撤档。
《猪猪侠:一只老猪的逆袭》是儿童向动画,有一定低龄受众基础,但难以吸引成年观众。
《疯狂电脑城》看着是更粗制滥造一点的动画,更绝的是,电影主页上竟然没有导演编剧配音的任何主创信息,是怕署名了担责吗。
07根据往年经验,国庆档虽然假期时间长,但市场容量与春节档没法比。
真正能够获得排片和观众关注的影片通常只有2-3部。
剩下的很可能成为“一日游”的炮灰作品,甚至无法收回成本。
从目前预热情况来看,《志愿军:浴血和平》和《刺杀小说家2》处于第一梯队,有希望争夺档期冠军。
《风林火山》和新增的《抓特务》处于第二梯队,有望依靠类型差异和明星阵容吸引特定受众。
但《抓特务》还没开始营销,我嗅到了撤档的味道。
《浪浪人生》《熊猫计划2》和《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则可能吸引家庭观众。
其余几部影片面临的市场压力较大,很可能在档期正式开始前就会有影片宣布撤档换档。
即使是第二梯队的影片,如果口碑不及预期,也可能会被快速淘汰出局。
毕竟院线排片极其现实,会快速集中拍片资源在热门影片上。
另外《震耳欲聋》《红孩儿火焰山之王》《极限城市》《穷途末路》据说都有可能国庆上,但临近档期还没有动静。
最终,这些影片的市场表现还是要看口碑质量。
宣传热度只能维持首日票房,后续排片和观众选择完全取决于影片实际质量和口碑传播。
历史上不乏前期宣传声势浩大,但上映后因为质量不佳而票房跳水的例子。
也有初期排片不高,但凭借良好口碑实现逆袭的黑马作品。
我很期待这个国庆档能带给我们多一些惊喜,而不是一片混战后的满地狼藉。
铁血柔情真英雄,家国情怀刻骨铭心。
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场面惨烈,情感真挚。
英雄赞歌,荡气回肠,直击心灵。
铁血柔情真英雄,家国情怀刻骨铭心。
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场面惨烈,情感真挚。
英雄赞歌,荡气回肠,直击心灵。
铁血柔情真英雄,家国情怀刻骨铭心。
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场面惨烈,情感真挚。
英雄赞歌,荡气回肠,直击心灵。
铁血柔情真英雄,家国情怀刻骨铭心。
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场面惨烈,情感真挚。
英雄赞歌,荡气回肠,直击心灵。
铁血柔情真英雄,家国情怀刻骨铭心。
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场面惨烈,情感真挚。
英雄赞歌,荡气回肠,直击心灵。
连续三年看完了三部志愿军,今年终于到了最后一部,在谈判桌上的较量,也正是在战场上的奋战换来的,“浴血和平”的本质,是一种伟大的悖论与牺牲。
它提醒我们,和平从来不是天赐的礼物,而是需要用勇气、智慧乃至生命去守护的宝贵果实。
铭记那段历史,致敬那些“最可爱的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珍惜当下,奋发图强,让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永远告别硝烟,繁荣昌盛。
我好像今年没有流过眼泪。
2025-10-1 一家人一起去看的10月1号原本看到豆瓣又是控评控分跟《731》一个操作的,评论区看不到一条,讨论区却有700多条,原本当做是一部大烂片来看的,没想到这一次,陈凯歌!
你真行!
讲故事的能力是真的很棒!
文戏相当不错!
这一次把整个系列全部都填满了,所有人都给了一个交代。
也正是因为志愿军是谱写在赌上国运的一场战役。
这全明星的阵容,如此众多的群众画像镜头,文戏真的是满分,在不剧透的情况下,有好几次的剧情真的是意想不到,也成功把我小时候记忆中的边打边谈的5次战役的历史都拍出来了,在此刻都具象化了。
甚至有好几个镜头,关于张孝文那条线有几个瞬间感觉有《拯救大兵瑞恩》那个味道了,这部电影很大的意义上改写了记忆中西方媒体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是靠人海战术胜利的,陈凯歌通过和平鸽和大量的人物镜头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的牺牲都是有意义的,而不是毫无意义的政治目的。
千呼万唤的上甘岭战役终于拍出来了,但是跟我的心目中优秀的距离还差那么一点点。
观感上还是没有超过第一部的“松骨峰战役”。
“该让对手的杯子跳舞了。
”这句台词是真的帅,黄继光的这段镜头是震撼的出色的,某种程度上刷新了继上一个《731》我在国内院线看到尺度最大的镜头。
很感动,真的很感动。
连李墨尹这两年的铺垫也交代了,感谢众多先烈,谱写了一出宏大的卫国战争。
3部铺垫完,这三年太不容易了。。。
唯一的一个差评应该就是这段坦克戏了,是真的离谱。
竟然还给我搞这种坦克漂移的片段,当初战狼人家现代战争戏拍坦克漂移都被吐槽了半天。
你苏制T34可以漂移?
而且移动速度比F1赛车还快,背景跟绿幕似的。
这一段重点批评!
除此之外,所有的戏份,尤其是文戏,第三部应该是我三部里面印象最深刻。
最好看的没有之一。
想到哪写到哪,随便表达下看法。
从电影的很多地方能看出导演是有考究的,是想表现出细节的:对美方的错误文件的纠错、边谈边打、警卫连战士被枪杀、修理铁轨、修理坦克、护士为战士吸痰等等,都是有真实历史事件做原型的。
但是我觉得呈现的方式不好,文戏的部分像是在对观众说教,既是各部分之间看不出太多联系的多线并行,各部分中又是一种PPT式的平铺直叙,这些情节/事件给我的感染力,更多在于它作为历史事件本身,而不是作为电影画面呈现在我眼前,甚至这种视觉呈现还让我的感受被削弱了。
比如所谓的和平的理解,为什么要跟用小学生写作文一样的台词直接说出来。
比如美方的傲慢与无礼,为什么不加个前后对比呢?
我军英勇作战的成果使得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被打压,不得不规规矩矩的坐下来谈判,谈判桌上态度的前后对比不是文戏武戏结合的一个很好的视角吗?
比如结尾表现两方战士作战目的的不同,显得很生硬,还加个倒数计时是想干嘛,跟杀死那么多战友的敌人们一起倒数欢庆胜利?
很难想象真是人能写出来的剧本,太过于离谱了。
再说武戏,作战片段实在显得有点千篇一律了,主要是为了突出表现战士有多惨、有多壮烈,或者主角的优秀品质,但与真实的战场实在是相差甚远。
人海战术式的集团冲锋、一字长蛇的坦克阵、一个专家穿个便装就上坦克,如此种种的很不靠谱的细节实在是让我看的太难受。
1、前两部拍的很好但请千万不要再拍第三部了!
2、以后只拍阿瑟就好了,父爱伟大光荣,参杂其他感情就不纯粹了!
3、陈导的面子很大,加之老年文艺气质深厚,期待您和文艺中年领军人物小四,强强联合!
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4、风险提示:尬癌患者慎重观看,毕竟尬死人不偿命!
5、友情提示:军迷慎看!
我发现有些军迷看完老艺术家作品就开始再各大平台发表意见,这样不好谦虚点!
不要一天天的显得自己懂得多,你能有陈导对历史了解的具体透彻,行就看,不行就别看,人家又没求咱来看,别事事的。
想当年“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都忘了么!
这么些年过去了陈导的度量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都悠着点!
6、看完前两部后劲太大,所以又忍不住重温了一遍谢晋导演的《高山下的花环》才缓过来一口血7、以后主旋律爱国主义题材电影就看陈导的了,脑洞再大点,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嘛!
对了您这是来源于历史,至于其他什么历史宏观叙事、战斗英雄真实史料,都是细节、都不重要,艺术创作一定要高于这些,尤其是拍好阿瑟才是关键。
就说这么多吧,妄人妄语,勿念勿念……预祝陈导影片大卖
停战区的情节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信守承诺,反观美国则是对诚信的背弃,两者相较之下体现出正邪两面。
什么是大国风范,战士可以在“和平”的环境下,为国家承诺牺牲自己,含冤而终,那个所谓的“大国”确对共识肆意践踏,这些都是事实,是历史,会被世界人民永远记住。
向正真讲述历史的电影和电影人致敬。
如果说第一部还能算打个马虎眼,交代了志愿军入朝作战的一些历史背景。
第二部就彻头彻尾的流量片,粉丝电影,跟历史毫无关系。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被陈凯歌父子祸祸,为了给朱一龙一番,删除唐国强老师饰演的毛主席和刘劲饰演的周总理的全部戏份,这在国产电影史上真是头一次见。
陈凯歌和傅若清为了跟资本媾和,竟然可以不要立场不要脸面不要艺术不要观众。
我要看看第三部陈凯歌还想怎么拍?
中影如此浪费国家投资,怎么跟中宣交代?
第三部再次删除“历史”分类,再次删除唐国强老师全部戏份,刘劲只剩两秒钟镜头
作为系列终章,《志愿军3》以“边打边谈”的双线结构,完成了对“立国之战”的终极注解。
板门店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与上甘岭阵地的炮火连天交织推进,一静一动间精准诠释了“和平是打出来的”核心命题。
战争戏延续顶级工业水准,上甘岭战役中“范佛里特弹药量”将山头削低两米的焦土场景,搭配坑道战术与步炮协同的精准呈现,让银幕震颤的同时更显战术智慧。
黄继光“别告诉我娘”的绝唱,将英雄的悲壮刻画得入木三分。
文戏同样掷地有声,张子枫饰演的李晓从懵懂少女蜕变为谈判桌硬汉,宋佳塑造的翻译队长以文字筑防线,女性力量的展现温柔且坚定。
片尾烈士遗骸归国与老兵出镜的段落,让全场静默的抽噎声成为对历史最深情的回应。
虽有个别配角戏份仓促的瑕疵,但仍堪称一部叩问和平重量的震撼史诗。
文戏不咋地
故事完整性来说不如前面,变成一个一个小故事单元。
这次表扬凯子哥,除了个别演员的表演略尬(煽情渲染的老毛病),几个大的事件用一条停战谈判的线串起来,紧扣“中国人热爱和平”这个主题,有点有线有面,修铁轨、年轻护士吸痰、上甘岭战役、坦克互飙、停战后双方在各自战壕庆祝,都拍的可圈可点。最后的停战庆祝,凯子哥把“和平”上升到了“人类共同的热爱”的高度,正像片中被俘虏的美国飞行员收到的他母亲的来信中所写“战争是可怕的,它助长了人恶的一面”。确实,战争是贪婪、仇恨、痴狂的温床,一味释放恶,需要无数的生命的献祭才能中和这种人性的恶的释放。我们铭记历史,我们歌颂英雄,我们强化军备,我们讲述侵略,百年屈辱被分成上下两册反复复盘,不是要让后人怀揣仇恨去对立,是让后人牢记以武止戈的古训,战争不是目的,和平才是。如果到了存完之际不得不战斗,那最好的战斗就是以战止战
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得不到,别妄想;战场上能够得到的,谈判桌上不一定能得到,要争取。
这种狗尾续貂….续的那么差…….陈导最后一部也没必要这么敷衍吧。在烂上,和隔壁731有的一拼。真不好看,失望
平铺直叙,生硬剪辑,支离破碎,镜头色调光线基本没有设计。全靠志愿军本身故事撑着,算是给孩子们复习一把历史
几乎是哭着看完的。对于李晓来说,战友,父兄,一面之缘的陌生人,都没等到那份和平;对于千千万万的志愿军来说,很多人都牺牲在黎明之前。和平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
边看边说剧情好稀碎拖拉,但看到各种课本里面的真实人物出现又牺牲的时候还是很感动,新时代下对标大决战的志愿军三部曲,估计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再有人动用这么大的阵仗拍摄抗美援朝电影了。
从头尬到底,对不起志愿军
ppt式电影。一点节奏都没有。非常碎片化。强行煽情拔高。演技出戏。
剧情稀碎
终于拍完了我天。
没有前两部好看
比预期好很多。完美的结尾
感觉这一部的节奏上还可以,有些片段让我哭了
第二部最好,第一部次之。另外想说的是:毛主席领导的人民军队铸造了太多丰碑,每一座丰碑就代表一段英雄历史
看了一个小时真的看不下去了,全篇都在讲故事讲道理以及一些不必要和意料之中的牺牲,真是一部比一部烂,我还不如在家睡觉。看完了回来加两颗星给英勇烈士们。致敬英雄,但是坚决不助长卖家国情怀。
每个人物排队领高光,所有剧情都是“完蛋了——我们又赢了”的套路,一直在走流程。台词很做作,比如“和平就像一个孩子,他总会来的”这句话我实在理解不了,为什么孩子总会来的?不过,黄继光那段还是很震撼,不是被电影吧,是被这段真实的历史。
陈飞宇传奇终于终章了,这部给美国人拍的有点太抽象了,目前看第二部是最好的。
什么都想拍导致什么都没拍好,阿瑟一如既往的像根木头,牺牲的也很突然;唯一好的是这次镜头分了很多在女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