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休想逃
Pengepungan di Bukit Duri,The Siege at Thorn High
导演:乔可·安华
主演:摩根·奥,Omara N. Esteghlal,lHana Malasan
类型:电影地区:印度尼西亚,美国语言:年份:2025
简介:埃德温在妹妹临终时向她承诺,会找到她多年前送人的儿子。为了完成这个使命,埃德温来到雅加达的杜里高中当了一名代课老师,这是一所专门接收少年犯的学校。在那里他必须面对那些最为暴力的学生,以便找到自己的外甥。当他最终找到那个男孩时一场全市范围的骚乱爆发了,埃德温被困在了学校里,那些残忍的孩子们一心想要置他于死地。详细 >
上影节打卡。好真实,好无力。
摄影和颜色都好爱。怎么会有人觉得节奏拖沓,我觉得一切都太好了。一股默默的反叛精神,慢慢地生长。“合群”就是一剂毒药,让人精神麻痹。但是对抗强大的体制压迫就是这么无力和孤独
聚焦在教室和办公室的两层规训,纪录片般的平铺直叙,一群人跑向食堂的画面挺有共鸣的,但可以处理的更狠点
#27SIFF 人们不会改变的,他们只会忽略事情的真相然后继续生活
东亚小孩表示:就这
僵硬的体制,变态的规则,强硬的家长,失职的校长,推脱的流程,最后被折磨到失去梦想的主角,真是让人亲切到过分的流程。导演的映后尤其真诚,一星就是加给映后详尽解答问题。我个人很欣赏片里同学母亲针对“穷人不该生孩子”这一尖锐话题的答案,也询问了导演这个角色的意义——导演告知这是真实人物,她确实是老公死了,有五个孩子。我其实很感慨,这位母亲的做法其实无可指摘,当意外来临时应该托底的是国家,而不是个人。这位母亲只是想让她的孩子能不卑不亢地享受集体生活,她有什么错呢?导演从一开始就表明了对匈牙利教育体系的批判,为此甚至没有接受政府资金,我觉得导演真的有着难能可贵的人文创作精神。
本以为主题在儿童教育问题,没想到呈现的形式和段落更像是在批判系统。多次反复的争论,完全客观白描的记录形式,影像力量铿锵有力,冗长的文字段落是必不可少的情绪助推剂。结尾落在砍树那里恰到好处,没人知道那天他爬上树后发生了什么,反正从权威的视角看,爬了树把树砍了就行(不过看的时候还是在想,淘汰树跟淘汰人比也算好的了…)。
教育家和老师是不同的,就像有人当作职业有人当作事业一样。从她所教授的那首野花的诗句就能窥见,她是自由的反叛的,想要真正教育孩子的年轻老师,不过最终她被排除在外,就像那棵结尾被砍倒的树。中间话剧的部分有种为自由奋斗的,和我们民族相似的感觉。(不过好像没有暗示是年轻女老师的排练的?)家长会那个倒是很不错,呈现了一个小型的,真实的家校矛盾,贫富差距场景。
僵化的体系,固定的规矩,融不进的集体,改革漫长的教育制度,修不好的窗户,锯掉的大树。
电影不是意象堆叠
和小学乃至到现在的情况一模一样,规则是用来遵守的还是用来违背的,我始终不得而知。喜欢简单而深刻的电影
体制果然待不了
喜欢
#Locarno当代影人 3.5 特别提及,最佳表演奖
2025.06.22 SIFF打卡!胶片质感很适合Palko闷热又无力改变的夏日校园生活。影片落幕时留在学校的电脑和那棵被砍倒的树,导演把教育系统的结构性问题留给了观众 。
siff
即使胶片拍出来的画面很美但还是看着难受。老师在办公室先是爆发扔东西接着默默被孤立的那一段特别共情。从校长到办公室里的老师到门卫,整个体制包括从上到下的每一个人都糟透了。
SIFF2025第五部,意外的很优秀,非常琐碎但又真实的细节层层叠叠上去。作为一个曾经在里面,现在又要把另一个小家伙送入体制内的妈妈,观影时候心情复杂。许愿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里都遇见过几个陪他质疑过体制的老师。另外,原来英文原名是lesson learned,课业启示录的名字翻译的有点过分文绉绉了,没有本身一语双关的讽刺。最喜欢的一个小细节是每次转场的空镜头,让人突然有了喘息的空间
不仅讨厌无师德的老师,同样对主角小男孩感到愤怒。整部电影还是比较浅显的,就是稍微有点长
万一有人天然就不适合这套教育系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