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這電影主題老套(就是基督教傳統的神魔拿人類靈魂玩拔河的永久命題),故事空洞(一條薄弱不堪的主線配上若干解釋不通的分支),人物平板(從耍帥的 Constantine 到展示內衣的 Angela 再到帶賽主角身旁照例絕對會死於非命的一干配角皆然),特效也只差強人意——不過坦白說這一切都無所謂,因為單是片中幾名天使惡魔的超炫扮相就完全讓我覺得值回票價,哇哈哈。
尤其當飾演加百列的 Tilda Swinton(!
)在壁爐旁翩然轉過身來,一頭日本漫畫美男式的微鬈略長金髮、一身剪裁洗鍊優雅俊逸的西裝、一雙伸展欲振的灰黑翅膀……真真光彩奪目,令人二話不說驚豔拜倒。
(然後她另一個全白造型也同樣充滿不知所云的精彩細節)還有穿著講究義大利西裝頭髮梳得油亮齊整儼然拉丁情人模樣的 Balthazar(咦?
這不是東方三智者之一嗎,為什麼變成壞蛋陣營的走卒啊?
),一身無懈可擊的白唯腳邊略沾些黑、外套胸前口袋插細紫花邊白手帕的撒旦(中年男子的稀疏平頭,臉色透出放縱痕跡),加上半點不鳥年代或寫實這類勞什子只管追求效果的場景(如男主角住處那些搭配離奇的家具裝潢),各種莫名其妙但奇特有趣的小道具,等等、等等,結果我可以根本不管情節,光看這些就眼花撩亂為之大樂。
嗯,當然非常堆砌、非常刻意、非常流於斧鑿,但當造型美術被卯起來搞到如此「玩物喪志」的程度,差不多本身便已是足夠 justify 自己存在的理由,我反而很心甘情願接受它的誇張離譜。
每天在某个早餐摊儿上吃油条,今天终于吃出惊喜来了。
咬到第二口的时候,发现一只乌黑锃亮的苍蝇以性感撩人的姿势躺在嫩黄色炸熟的面团窝里。
我猜它死得不痛苦,面团将它全身紧紧包裹。
我听说人在窒息的同时达到高潮会感到欲仙欲死,它一定体验到了那种快感。
然后就死而无憾地被抛进了泛着油花的油锅里。
在云里雾里一般的眩晕中,它感觉身体表皮的每一个细胞都像小宇宙一样爆发了,热量瞬间由外至内通透了身体每一纳米的血管和神经(如果它有的话)。
它感到自己在那一刻成熟了,从此都不会再害怕。
它找到了安全感,不再需要整天提心吊胆躲避拍过来的手掌和苍蝇拍;也不再终日惶惶地寻找腥臭黏稠的美妙食物。
像是一枚琥珀一样,它被凝固在那个销魂的瞬间。
油花噼啪的清脆响声,连同时间一起被固定,瞬间成为永恒,它从此成为了安乐乡的一部分。
如果不是我的口齿撕开了桃源的外包装,它或许会在此羽化登仙。
但我破坏了它的棺椁,让它不能安息,再次曝露在世间荒凉残酷的阳光下。
然而我没有自责,这就是它的命运。
生命和灵魂从来都不曾平等过,在宇宙的天平上,从来都没有平衡可言。
一个人的命运对于上帝来说,就如同这只苍蝇的命运相对于我。
站在苍蝇的角度上,痛苦和快感都陡然扩大,世界的规则都被这种同情和妄自猜测所戏耍。
事情的变化不被你掌握,前一秒钟你还享受着油炸的浓香,这一秒钟你就吐出了全部的早餐。
这时我可以想象自己是另一个人,夹起这根油条去找老板理论,于是可以换一根新的油条,或是吃一顿免费的早餐。
我得到了营营小利,苍蝇连同它的快感和痛苦都被鸡毛掸子掸成轻烟。
我不能让它成为一个庸俗故事的道具,所以只是轻轻撕去了那一截它的温床,郑重其事地安放在桌子上,然后一口一口继续我的早餐。
故事写到这里已经有些让人恶心,然而我只不过是吃掉了一根夹带了苍蝇的油条。
你是一个旁观者,觉得自己要吐了。
我想问,当你观看网上流传的那段加拿大狂魔杀人视频时,是什么感受?
得到的是压抑不住的痛苦,还是猎奇的快感?
为什么有人会因为食物里的一只苍蝇呕吐,却对屠杀同类若素安然?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只恶魔。
我特别喜欢《地狱神探》这部电影,英文名是Constantine。
基努里维斯把一个挣扎在天堂与地狱、上帝与撒旦之间的亦正亦邪的驱魔人演绎得光芒四射。
但这部片子的光环并非“主角帅”这么单薄。
感染我的原因是电影对人世间邪恶的来源的解释——上帝和撒旦打了一个赌,看看谁能在不使用神力前提下,仅凭理念的感召或者欲望的诱惑,来夺取到人类的追随。
一句话,在没有外力推拉的情况下,人仅凭内心对世界的判断,究竟是趋善还是趋恶的?
电影当然给出了一个纠结然而毕竟光明的结局。
然而脱离这一结局来看,让我感触更深的是,人类,自以为是的人类,其实只是扮演了那些上帝与撒旦游戏中的棋子。
每个人身上,都有天使和魔鬼分别捏过而留下的指纹。
我顺理成章地接受了这种带着浓浓宗教气息的观点,把自己内心动荡不安困惑难解的孩子,一一安放在这一张包裹了厚厚软垫的婴儿座椅上。
它起码为我提供了一种答案,迄今为止,这是我唯一能理解的对于人类罪恶来源的解释。
也正因这个答案,我才不至于堕入对人性本身彻底悲观和绝望的深渊中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恶魔,但同时也都有一个天使。
他们安好,我们便是晴天;他们不安好,我们就凌乱。
先介绍点文化背景:康斯坦丁:名字和古罗马某皇帝同音。
313年,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usIMagnus)颁布米兰诏书(EdictumMediolanensium),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所允许的宗教。
此外貌似无其他特别意义。
加百列Gabriel:加百列本为炽天使,身份显赫而高贵,加百列具有破坏人间一切污秽事物的职责,但因在惩罚埃及人的问题上与上帝有很大分歧,激怒上帝,而被贬入大天界,列为大天使之一,后大天界兴盛并日愈受到耶和华神重视后,加百列成为大天使长,位列天堂重要的警卫长职位,担任整个天界的警戒工作,并一度呼声日高,又成为炽天使的最佳后备人选。
加百列在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中,都有出现加百列最早主要以男性形象出现,最年在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教为多见,甚至有双性形象。
路西法lucifer:著名的堕落天使。
堕落之前,和加百列是一样地位的天使。
Lucifer是拉丁文,由lux(光,所有格 lucis)和 ferre(带来)所组成,意思是光之使者。
路西法原为上帝身边最美丽最权势者,因不满上帝要求其下跪于神之子而叛变,最终堕落为魔王,成为地狱主宰之一,即“傲慢”原罪之魔王。
路西法曾经是天堂中地位最高的天使,在未堕落前担任天使长的职务。
但丁的《神曲》约翰·弥尔顿的《失乐园》,都是说路西法因为拒绝臣服于圣子基督,率天众三分之一的天使于天界北境举起反旗。
经过三天的天界剧战,路西法的叛军被基督击溃,在浑沌中坠落了九个晨昏才落到地狱。
此后,神创造了新天地和人类,路西法为了复仇兼夺取新天地,乃化为蛇潜入伊甸园,引诱夏娃食用了禁断的知识之树的果实,再利用她引诱亚当也犯下了违抗神令的罪。
于是路西法如愿使神的新造物一同堕落,而且为诸魔神开启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自此罪、病、死终于遍布地面路西法背叛的原因据说如此:当神创造人类时,天使被告知要服从这个新的被造物。
但是,诞生火炎的天使无法服从生于土块的人类而反抗。
还有,曾身为炽天使长并且备受宠爱的路西法,在神最初创造天使时,就被告知只能尊敬神、对神忠实、不能服从神以外的人。
所以当神忘记这个命令而要他服从人类时,路西法便拒绝了,因此被天界放逐。
被放逐到地狱的路西法自然相当憎恨人类。
米迦勒Michael:又名弥额尔(希伯来语:יכאל Micha'el 或 Mîkhā’ēl;拉丁语:Michael 或 Míchaël)是在《圣经》提到的一个天使的名字,神所指定的伊甸园守护者,也是唯一提到的具有天使长头衔的灵体。
米迦勒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谁似上帝”。
《圣经》的记载显示,与撒旦的七日战争中,米迦勒奋力维护上帝的统治权,对抗上帝的仇敌,的确名实相符。
《圣经》提到名叫米迦勒的灵体的次数不多,但每次提到他的时候,他都在积极行动。
例如,《但以理书》叙述他跟邪恶的天使争斗,《犹大书》叙述他跟撒但争论,《启示录》叙述他跟魔鬼及其手下的邪灵争战。
在基督教的绘画与雕塑中,米迦勒经常以金色长发、手持红色十字架(或红色十字形剑)与巨龙搏斗或者立于龙身上的少年形象出现,这里的巨龙就是撒旦。
之所以提到米迦勒,因为这位貌似最没有正邪交合的特性,一身正气。
撒旦:撒旦(Satan),主要指《圣经》中的堕天使(或称堕天使撒旦),他是反叛上帝耶和华的堕天使(Fallen Angels),曾经是上帝座前的六翼天使之一,负责在人间放置诱惑,后来他堕落成为魔鬼,被看作与光明力量相对的邪恶、黑暗之源。
圣经里撒旦和lucifer并没有等同为同一人,但是后世的各种文学创作,如在米尔顿的《失乐园》里,也用lucifer来称呼撒旦。
电影里应该是将撒旦等同于lucifer了。
天堂中,出现过两次类似的叛变: 第一次,是在神造世界之时,亚当和夏娃诞生于伊甸园。
第二次,则是神子耶稣于天上诞生前,大可说是约近代“西元”的零年。
第一次,撒旦变成一条蛇,诱惑夏娃偷吃禁果,使人类被上帝驱逐。
第二次,则是lucifer带领三分之一的天使与天庭对抗,最后全部堕落地狱成为堕天使。
因此圣经里这两位恶魔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
后世的创作使之成为了一人。
萨麦尔(Samael) ,伪经以诺书中记载第一名反叛的天使,是于神造世界之初的大天使萨麦尔(Samael);记载中也有他是拥有十二枚羽翼的光辉使者的流传(普及采信炽天使阶级为三对,亦是六片羽翼。
也有不同的记载说,高阶天使等乃拥有上百片羽翼;本篇不采信此说法),但萨麦尔是否真拥有十二片羽翼则不可考——他是被天所禁名的天使,所有资料也都同时被封锁,只能留得后人去抽丝剥茧和猜测。
是萨麦尔不肯跪拜于亚当之前,并说出:凭何要我这圣火所生的天使,跪拜一个尘沙造出的身躯。
之叛逆之言。
是萨麦尔被夺去了名号,而成为唯唤古蛇(The Serpent)的禁名天使。
是萨迈尔后以蛇的样貌潜入伊甸园,蛊惑了夏娃。
是萨麦尔被斥责为最恶的——撒旦。
于后,萨麦尔便不知所踪。
路西法(Lucifer) 第二名反叛的天使,于是两千多年前,耶稣降生前夕,不肯跪拜耶稣的路西法(Lucifer)。
是“路西法”引发了著名的天使大战(War of Heavens)。
是“路西法”带走了全天堂三分之一的天使。
是“路西法”被打落了象征“天使之狱”的地狱。
是“路西法”被耶稣夺走了晨星之名。
纵然是在堕落之后,路西法仍然有著“智者”之名。
路西法不是“撒旦”,被称为“撒旦”的是萨麦尔。
地狱六君王 那地狱六君王呢?
有些人认为撒旦之名指的并非是任何一个人,而是由路西法等共同治理地狱的六人所拥有。
撒旦是一个地狱的职权象徵,而这六人中每一个人都可以被称为撒旦。
虽然这样认为的朋友,比一般错认路西法为撒旦的好了些,但是这观念同样从路西法是最大的叛逆者的错误关念衍生而来,也同样忘了古蛇萨麦尔才是第一个叛逆的天使。
撒旦叶大概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误解和最大的笑话。
先看所有大天使的名字,多以-iel的音结尾,象徵是绝对光下的首席天君。
路西斐尔(Lucifiel)被打落后名号全失,-iel音被夺取,变成了路西法(Lucifer),所以,撒旦(Satan)被打落之前,是不是应该是把这个尾音加回去?
Satan + -iel (-il) = Sataniel 或 Satanil 撒旦叶。
总结:萨麦尔才是撒旦。
以上,可以初步理清lucifer怎么会在片中身穿白衣却又是地狱之王的来源了。
且天使虽称上帝为父亲,却不是真正的父子关系。
天使生于火焰,人类生于尘土。
皆由上帝所创造。
玛门:玛门是宗教传说中的贪婪之神,这是确凿无疑的。
但是玛门是撒旦的儿子,可以理解为是影片中独立的设定,比较好理解天主教主要教义:天主教Catholicism是基督宗教的三大宗派之一,其正式名称为“罗马天主教会”。
音译加特力教,意译公教,也称罗马正教。
中国人根据明末耶稣会传教士的翻译,称之为天主教、罗马天主教,是取自中国一句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
在基督宗教的所有教会之中,天主教会的人数最为庞大,全世界人数约有11.3亿,占世界总人口17%。
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旧称:迦南地)的耶路撒冷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希伯来圣经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天主教内部因此分成以罗马为中心的拉丁语派和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希腊语派,东西两派为教会最高权力和教义等问题长期争论,终至1054年由色路拉里乌斯分裂而分成天主教和东正教(希腊正教)。
东派强调自己的正统性,称为正教,西派强调自己的普世性,称为公教。
公教即天主教。
天主教在中世纪曾深入西欧社会的政治、经济、伦理、法律、学术、文化、教育和艺术等各个领域,成为无所不在的精神力量。
直到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兴起,从中又分裂出与罗马教廷脱离关系的新教(抗罗宗)各派。
在中国,基督宗教的一些中文翻译名称造成了对天主教和新教的误解,“基督教”翻译自英文的“Christianity”,指一切相信救主耶稣·基督的信仰,包括天主教、正教和新教等;而在中国,“基督教”则一般是指英文的“Protestantism”,更确切的翻译是“新教”,是1517年由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后形成的基督宗教教派。
建议国家对这种会影响人们理解的翻译进行肃清。
要不太乱了。
天主教的主要教义包括:天主创世:《旧约·创世纪》记载:天主用5天时间创造出了自然界万物,第6天造人,第7天歇息。
天主创世说是天主教的核心。
正是因为天主创造一切,他才被说成是至高无上、全能全知、无所不在的唯一真神,是宇宙的最高主宰。
科学理解的话可以这么理解,宇宙大爆炸,产生了地球,产生了人类。
万能的神,等同于永远神秘的宇宙力量。
人的原罪:天主教认为,人的本性是有罪的。
宣扬天主造了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厄娃(即夏娃),他们被安置在伊甸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后来厄娃在魔鬼(蛇)的引诱下,怂恿亚当偷吃了伊甸园内善恶树上的果子,因而触怒了天主,被驱逐出乐园,到地上劳动。
亚当和夏娃的罪一直传到他们所有的后代,即人类的原罪。
通过入门圣事(圣洗)可洗去原罪。
这是不是就是洗礼呀救赎说:天主教认为,耶稣降生人世,就是为了救赎罪恶满盈世人。
天主派遣其独生子耶稣降世人间,为人类的罪代受死亡,流出鲜血,以赎人类的原罪。
只有相信和依靠一个救世主耶稣为人类赎罪,人才能求得死后永生。
在救赎说里面有一个经常被讨论的话题,叫信者得救。
韩国电影《密阳》就描述了这么一件事情。
一个杀害他人子女的凶手,因为在狱中通过信奉上帝,而从内心上原谅了自己的罪行,毫无罪恶感。
这让丧子的母亲无法接受,进而对上帝产生了疑问。
当然,如果相信电影中“一切皆有天定”的话,也就不会执着于他人是否痛苦,是否幸福,因为那都是和自己无关的。
母亲的疑问根本不是疑问,只是其自身我执犹深的表现。
加百列对康斯坦丁说你15岁以来每天抽30根烟注定要下地狱,我擦,虽然他以前因为老是看到鬼而自杀,但后来救了很多被鬼害的人还抵不过吗,上天堂那么难?
原来加百列背叛上帝勾结撒旦之子,最后康斯坦丁割腕唤来撒旦路西法,在加百列要用杀死耶稣的士兵的命运之矛破开安吉拉独自让撒旦之子复活时。
然后康斯坦丁要撒旦让安吉拉的妹妹伊莎贝拉安息,自己跟他回地狱,撒旦答应了,但因为康斯坦丁的献身行为,他被上帝召回天堂。
撒旦为了要康斯坦丁的灵魂留在地狱,让他活下来,把康斯坦丁的肺癌治好了。
加百列的翅膀被撒旦弄断成了人类,康斯坦丁得到了命运之矛把它交给了安吉拉藏起来不让人找到。
他的徒弟因为和他一起救安吉拉被加百列弄死,但是后来徒弟长了翅膀成了新的加百列
《康斯坦丁》:天主教的黑色衍生物上帝和撒旦定了一个协议,谁也不能直接插手人间,只能间接的诱惑人类选择天堂或者是地狱。
天堂、地狱、人间三者平行,有些人死后上了天堂,有些人则入了地狱。
而影片中的主人公康斯坦丁是个异类,他自小就有一种超能力可以洞察到在人间的恶魔或者天使,由于幼时对这种超能力的恐惧他选择了自杀,但他却没有能成功死去。
天主教义规定自杀的人是不能够进天堂的,于是康斯坦丁便开始利用自己的超能力除掉那些违反协议的恶魔来取悦上帝,希望借此换取自己进入天堂的门票。
基努·里维斯 的确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演员,在《黑客帝国》的第一集中的形象让人眼前一亮,那个穿白衬衫、半系半挂领带的安德森形象几乎是他最棒的形象,雅痞一体的味道,而在后两集的超人英雄尼奥形象则酷过了头,有些没劲。
很高兴在《地狱神探》的康斯坦丁也能以这种形象出现。
说实话 基努·里维斯 天生就是拿来当偶象的,那张混血修长的脸庞时常神情漠然,即使在真实生活中他也低调得不象个明星。
做自己喜欢的事哪怕亏钱也无所谓,玩“天狼星乐队”又或者飙车,他对金钱的低调态度让人觉得惊讶。
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已经厌倦那些刻意作秀的明星们,在反传统的年代 基努·里维斯 理所当然应该成为一个至酷的偶象。
他出演康斯坦丁这个反英雄式人物在我看来再合适不过。
康斯坦丁并不是一个漫画中传统的超级英雄的形象,他也不是行侠仗义、锄强扶弱的侠客人物,尽管他在某些特征上让人想起了伟大的“小李飞刀”李寻欢先生。
李寻欢身染重病却依旧饮酒不止,而康斯坦丁癌症晚期命将不保却总是烟不离手,同样的极端另类英雄形象。
只不过李寻欢是真正的侠客,而康斯坦丁却只是个自私的驱魔人。
影片给予康斯坦丁的形象较之原著的漫画形象还是有了较大的改变,在原著《Hellblazer》这个漫画书系列中的康斯坦丁则是个正邪之间的人物,他有非常明确的功利目的和冷漠的心,他甚至可以为了引诱和除掉恶魔而牺牲自己的朋友来达成目的,比之电影似乎要更加黑色几分。
但是影片《地狱神探》作为一部公映的主流商业娱乐片,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肯定是要顾及到主流的价值观和影响性,更离不开对票房的考虑。
因此在影片中康斯坦丁的形象虽然是反英雄的,但是终归还是英雄,正面大过负面,基本上还属于一个好人的范畴。
毕竟人们还是喜欢英雄多过坏蛋。
电影的故事依托于天主教的教义,以及由此衍生的大量的想象,故事显得非常怪诞和奇妙,有些依据典故又有些颠覆,加之那种灰暗的基调使整片显得颇为不同。
康斯坦丁这个虚构人物带着绝望、颓废、及对抗权威的叛逆精神,一个反英雄的代表人物。
康斯坦丁因为去过地狱,又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所以很希望死后能进天堂。
而偏偏天主教徒自杀后是肯定进不了天堂的,他于是拼命替上帝办事,除掉那些在人间违规的恶魔来保持着上帝与撒旦在人间的平衡。
但无论他如何努力都没法进天堂,因为他的一切行为都是源自他自私的目的。
康斯坦丁事实上藐视一切权威,对上帝也好对撒旦也好,他其实多为自己考虑而在委曲求全。
康斯坦丁本身的气质也决定了影片的某些基调,对神魔们不存敬意和畏惧,甚至于对神品质的置疑。
影片最末处康斯坦丁因为自我牺牲而得以升入天堂,当他飘向天堂时朝着背后的撒旦伸出了中指,简直酷到了极致。
影片中出现的天使长加百利也是一个颠覆,彻底模糊了人类心目中神的概念。
影片对神魔的一些理解并不全然来自正统的天主教义,似乎吸收了相当多的野史之类的传说,使影片中的故事更加丰富,很有意思。
影片的最末,天使长加百利和撒旦的儿子一起合作,企图统治人间,建立起自己的王国,从而和天堂、地狱三足鼎立。
这倒是非常厉害的构想,康斯坦丁知道凭自己的力量无法阻止,于是找来撒旦阻止他儿子的行为。
当天使长加百利见到撒旦时,叫他:“堕落天使,路西法。
”加百利与路西法原来同为天使,彼此相熟,一见面便直呼其名。
让人有真实的有趣感。
加百利扮演者蒂尔达·斯维顿有多年出演莎翁戏剧的经验,因此她所扮演的加百利的确有种高傲的气质。
影片镜头所至大都是破败陈旧,这也是为了铺陈出一种灰色电影的基调,这么看来洛杉矶还是比较适合的。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影片一般漫长的字幕后,有一段隐藏的情节,康斯坦丁在他死去助手的墓地前留下超漂亮的打火机,然后助手突然破土而出化身天使上天去也。
=====================================================
看过《Constantine》这部影片的人或许会觉得本文的命题有些奇怪,因为无论怎样看,这部影片都是一个神鬼故事,或者更彻底地来说,是一个在基督徒们看来都不一定很“现实”的故事。
那么,为何我要就这部影片来谈论现实主义这个主题呢?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因为正如克罗齐所说的那样,“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个命题意味着: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如何客观(这里客观其标准取决于何种程度上脱离当下的现实)地表达一段历史,无论历史学科如何自诩是最无须争议的人文学科,事实上,任何一种特定的历史表达都毫无例外地存在于当下的理论眼界(观点)中。
任何完全脱离当下的表达不仅是没有意义的,更是无从想象的。
因此,虽然鬼或者外星人是世界上最容易画的东西,但每一个被画出来的鬼或外星人身上我们毫无例外都能看到地球生命体的影子。
从这个角度来看,神鬼故事这样题材的电影毫无疑问不会是出自子虚乌有的纯粹臆造,相反,它一样来自于最真的现实。
并且,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现实主义的好作品反倒不容易让人分辨出其现实性落实于何种具体的现实之上,因为现实生活总是相我们呈现出未伏先起的延续性和枝繁叶茂的关联性,而以超现实主义形式来呈现的作品却因为其往往过于浓郁的象征意味而被一眼看出它的言外之意。
我常说我不喜欢超现实主义作品,这正是因为我认为其形式恰恰是其局限所在。
别以为我们希望看到一部主题鲜明的作品,恰恰相反,那些主题鲜明的作品我们往往一笑而过,似乎再无回首之必要,而被视为佳作的则常常是些令我们难以一言概之的作品。
由此可以看到超现实主义形式的作品的共同困境:一方面借以表达故事的素材脱离现实世界,另一方面,由于人们不会关心同自己毫不相干的或者说对自己的现实生活毫无意义的东西,比如一个疯子的臆想(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很多伟大的思想都曾被视为疯子的臆想,后来才呈现其意义,但这种现象不是推翻了上述观点,而恰好说明人们漠视疯子的臆想——即便它很可能是伟大的思想),因此,超现实主义形式的作品必须表达出虚幻的素材同现实世界的关联。
这个困境的当代表现形式便是:一方面故事情节要编排得越发新奇和精彩,另一方面故事对现实世界的影射要越发贴近和深入。
在我看来,直接描述现实题材是首先的选择。
因为对于一部优秀作品来说,形式不是超越于内容之上的可供选择的东西,相反,当代哲学告诉我们:形式和内容本是同一件事。
因此,如果一个作者心中有了创作热情,却在如何选择表达方式这个问题上感到犹豫,那么,只能说他还不能创作出真正的作品(以海德格尔的话来说,还没有制造出作品同大地的关联)。
相信自己功力的大师们无不从直接的现实开始的,能“知人论世”方才表明学到了家,而如果一部作品非要以超现实主义的方式来表达,那么其理由绝不应该只是为了“抓眼球”。
应当说,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绝大多数超现实主义作品,或多或少都是功力缺乏的表现。
这里,千万不要把功力看作是技巧,有时候技巧纯熟反倒是缺乏功力的表现,因此,这里功力的意思是——是否对现实生活有足够的领会。
如果领会是充分的,那么表达形式就不会成为衡量作品好坏的标准,反之,超现实主义作品就是比现实主义作品要逊一些的作品,前者不如后者的地方在于:它对自己的无知不够诚实,换言之,它事实上逃避了现实。
因此,超现实主义作品一度繁荣这种现象反映出来的不是别的,正是创造力的衰竭。
我们丝毫不必过分感叹迪斯尼的惊人想象力,如果小丑鱼尼莫同它的父亲的对话完全可以在一部普通的肥皂剧的父子之间展开,那么迪斯尼所费尽心思营造出来的炫目的海底世界除了满足我们的感官需求外就别无用处。
当然,对儿童而言,尚有教化的意味,但对成人来说,这样的意味如果还能成立,那么除了说明当代成人的幼稚化以外还能说明什么呢?
武侠作品被称为“成人的童话”就是最好的例证,我们不难相信,一个生活空乏的成人会从武侠小说中获取臆想中的满足,而对一个现实生活充实而富有意义的成人来说,武侠小说除了消遣之外要给它附加上很多重大意义是没有多少必要的。
另外,超现实主义作品除了神鬼、童话、武侠等形式之外,还有更隐秘的形式,比如某些日剧和韩剧。
看上去那些影片描述的都是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实,但是,这只是表象,并非在故事情节上选择生活中具体场景和对象便是现实主义,只要我们仔细思考一下便明白:那些俊男靓女们终日无所事事,却开着名车住着豪宅,消费高档娱乐场所,并且,不论何时出场都是靓衣如新、丝缕不乱,等等,更不必说许多人情事理都完全脱节了,这一切都表明:这类影片不过是一种新的意淫,不穿古装而穿名牌的“童话”罢了。
这类影片成熟人士当然不会当真,但另一类作品则更具欺骗性,那就是突出细节的作品,比如《走向共和》这样的历史题材剧或者岩井俊二的一些爱情剧,这些当然都是不错的作品,但是问题在于:前者是以细节的真实来颠覆历史的真实,后者则在细节同整体之间树立起无限的距离,于是人物形象化作了细节的符号,人们只是在单纯唯美的细节中独自沉溺,在现实的最遥远的一端完全忘记现实本身。
我们知道,现实的生活总是富于关联,而细节化作品的特色就在于忠实罗列素材的同时放弃这样的关联,于是,原本透过那些关联(马克思所谓的“历史的”关联)而呈现出来的意义(现实的意义)便消失了,仿佛意义可以由作者或受众自己任意构建一般。
诚然,当代哲学的确说要让作者放弃他同作品的直接关联,但这仅仅是说要放弃作者先行设定并纳入作品的关联,而不是放弃大地自身的关联,同样,受众参与作品也不是说受众可以脱离现实将作品任意地解释。
脱离大地的就不是现实主义的作品,在那样的作品中细节化很多时候恰恰就是逃避现实的最有效也最不易觉察的方式。
回到影片上来,《Constantine》虽然是取意于宗教背景的神鬼故事(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天使-魔鬼故事”),但其象征意味一目了然。
相比起基诺里维斯的其他两部影片《黑客帝国》和《魔鬼代言人》来说,在立意方面可谓是最逊色的一部。
《黑客帝国》至少就其第一部而言,是非常优秀的超现实主义形式的现实主义影片,其立意是最为深刻的。
要注意的是,这里立意二字绝不是意指那种命题作文式的立意,而是就其同现实的关联而言的。
可以说,《黑客帝国》正是我们远离大地的现实状况的写照。
而《魔鬼代言人》则气魄稍微小一些,不敢说对整个世界说“It’s not real”,只是通过一个律师的口说“It’s not good”。
问题在于,讨论“real”的问题是同大地关联的,而“good”则不,这只要听到过尼采的呼声就足够了:“从来就没有道德现象,只有对现象的道德解释。
”幸好最后作品触及了边缘,它将罪恶(伦理或道德判断)归结于虚荣,而谈到虚荣,当然也就触及了真实性的问题。
但是,虚荣被作了双重的误解:首先被误解为本能,作品仿佛要通过它的结局告诉我们虚荣是每个人的本能,谁都无法幸免的人的劣根性,这个说法很多人乐于接受,因为人性本恶论某种程度上都相当彻底地原谅了这种恶,本能的先天性使得我们能够逃避对自身的审判,然而一个狼孩是不可能懂得什么叫虚荣的,所以虚荣的根源只能是社会性而非自然属性。
显然,在当代我们都很容易地觉察到这样一个事实:承认自己是好人比承认自己是坏人要具有更大的勇气,后者可以极大地讨好他人,而前者则无时无刻都要面对来自他人和自身的审判。
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现代人如此需要幽默感了,因为自我嘲讽是取悦大众的最佳方式,米兰昆德拉批判媚俗的工具正是媚俗本身。
第二个误解就是私人性,即,善恶是个人的选择。
这是对第一点的必要补充,任何一个不愿被臭骂的人性本恶论者都不能忘记必须承认人的自由意志,正如在狮城辩论赛场上,复旦大学代表队抽到人性本恶立场后只能强调人对自身的驾驭一样。
人仿佛能通过教化或者相互制约来控制本性,而实现这种控制的唯一可能在于自由意志。
不难看出,这两种误解是同一件事:“虚荣”或者“恶”这样的本质属性同任何一种先天的生物属性一样,事实上与人(没有社会性的人同动物无异)无关,建立这样一种本质只不过是建立了一种与人无关的普遍性,这正是所谓的“唯物主义”的“客观”所在。
而正因为有了这种外在的普遍性(与人无关的客观性),所以才有了与之相对的抽象的纯粹主观性——自由意志,换个词来说,就是想怎样就怎样的主观任意性,而这正是所谓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法宝。
此二者诞生于同一个前提之下,这个前提就是理智形而上学(马克思所说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不过是分享同一前提的两极这句话正是这个意思)。
事实上,虚荣根本不是最终的问题所在,一个具有充分自知之明的人丝毫不必因为宣称自己远离虚荣而负担任何外在的压力(当然也不会有这样的压力,因为这种压力恰恰是虚荣的结果),因为虚荣根本不是什么与生俱来的东西,将虚荣说成本质属性正如国民经济学家将资本主义原则说成由来如此一样,是在为自身的罪恶进行辩护——这绝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比喻,因为虚荣和资本主义原则本就是异化在个体和社会两个方面的表现而已。
根本的问题在于,个人的现实性既不是他的生物属性也不是他的个体自由意志,而是社会性(所谓“社会关系的总和”),值得强调的是,这个社会性绝不是脱离自然属性并与之对立的社会性,而恰恰是赋予任何自然属性以人的意义的人与自然的统一。
这种不再主客分立而统一起来的自然和人才是“大地”一词的意义所在。
具体来说,一个律师的恶行绝非源自先天属性,同样,他的善举也不是自由意志的苏醒,说到底,讨论一个律师(仿佛他是一个抽象的个体)的善恶距离批判现实尚有非常遥远的距离。
真正的现实主义必当指出:律师不过是法律的人格化,而现代法制则是现代性原则的一种体现,进而,现代性原则所表达的现实就是异化。
《Constantine》的糟糕之处就在于:它不仅没有走出《魔鬼代言人》的那样一种误解,反而变本加厉地将这种误解形式化、夸张化。
在这部影片中,善恶对立变成了基本设定:一方是代表善的上帝和天使,一方是代表恶的撒旦和小鬼,而人的世界竟成为善恶对抗的一个价值中立地区,而上帝和撒旦的对抗要分出胜负,却必须由人类自身选择来决定。
这正是《魔鬼代言人》之第二个误解的图式化:人性或者说无善无恶,或者说“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影片中那些半天使和半魔鬼就是后者的象征符号),但是人却有自由意志去做决定。
剧情就在这样的基本设定中展开。
主人公Constantine是选择天堂的,却总是摸不到天堂之门,因为他不想下地狱的缘故只是因为他是捉鬼的,就好像警察不会愿意同他抓住的罪犯关在一座牢房里一样。
然而进入天堂的条件是自我牺牲,于是,他自私的愿望无法被满足。
由于抽烟过度,主人公身患肺癌,死期将近,于是他非常焦急,企图寻找进入天堂的法门。
故事的结局是:主人公通过自杀来拯救他所爱的人,根据《圣经》,自杀是要下地狱的,然而上帝却裁决说主人公是自我牺牲所以应该进天堂,撒旦不甘失败,他取走了主人公的癌细胞,让主人公继续存活在人的世界中,期望继续这场角逐。
回到人间的Constantine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于是戒烟。
影片在符号化的设定中展开故事,当然不可能是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品,相反,它是失败的超现实主义形式的作品的典型例子。
情节固然是相当刺激的,但不用说,都是非常外在的,或者说止于感官的。
人们事实上是不会从这样的影片中发现现实生活中善恶对立的真正根源的,更不用说对此进行批判了。
如果一个人如路易王那样抱着“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这样的观点的话,这部影片甚至连最起码的劝善的意义都无法实现,这恰恰是由于其对人的价值作了完全外在的界定的结果。
我当然不是说一部影片非要有一个凌驾其上的主题,我只是说仅仅作为一篇命题作文来说这部影片也不合格。
当然,这只是一部娱乐片,考评其境界未免小题大作。
我只是借此来说事罢了。
最后要说的是,一部影片是否是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品同是否具有现实意义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前者是就作品的创作而言(包括受众参与的创作),后者是就对作品的批判而言,也就是外在地评判作品的结果。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一切被幻想出来的神秘主义的东西都可以在现实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即便是梦呓也寓含了某种现实的存在,因此再超现实主义的作品也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即便是失败的作品也一样。
就《Constantine》这部影片来说,图式化的设定背后正是技术化的价值观,承认人的脱离现实的自由意志是价值中立的就同承认科学技术和货币是价值中立的一样,是异化世界的价值观的体现。
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哲学是虚假的活动和虚假的历史,但同时他强调黑格尔哲学是历史“真实之一段”,同样地,要扬弃异化并不是要简单否定现实,而是首先要承认异化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现实。
只是我们不能通过承认这是现实来为之辩护,仿佛那是由来如此并永远如此的一样。
我始终相信,真正现实主义的作品才是真正伟大的作品,而这种现实主义并不因其形式而得名,也不因其即便是幻想也必然具有的现实性的内容而得名,这种现实主义之所以是现实主义乃在于它是脱离主观的形式和超越那种与人无关的“客观”的内容,是形式与内容、主观与客观、社会与自然的统一,一言以蔽之,它“制造大地”(海德格尔语)。
《constantine》是初二的某个暑假借同学的碟的看的。
这张碟的主人号称(自称)电影狂魔,最喜爱的一张碟是格里高利·派克叔叔主演1962年上映的《杀死一只知更鸟》。
鉴于这个原因,当我拿到碟的时候,我的整个灵魂都在为文艺而燃烧。
那时候年纪尚幼,提到keanu Reeves脑子里就直接冒出了“黑客帝国”“来自夏威夷的风”这种莫名其妙的字眼。
以至于当最开始驱鬼时那女人狰狞的挣扎都让我美感倍生,认为情节“紧凑有趣”。
但是因为在看片的同时脑子里不断回荡着“梅岗城的故事”“梅岗城的故事”“梅岗城的故事”(《杀死一只知更鸟》的另一个译名),所以一直到那群牛死光光之前精神一只不能为电影本身而集中。
情节与思想交会间,诡异丛生。
然而越看下去,越感觉到电影本身的玄妙。
就它成功将“梅岗城的故事”六个字驱逐出我的头脑而言,我觉得内容还是很引人入胜的。
当然,keanu Reeves帅的惨绝人寰的吸烟姿势我至今仍旧回味无穷。
在当年看完电影后曾苦苦哀求父上改变吸烟姿势未果后我毅然决定将吸烟姿势列为择偶标准之一。
所以,《constantine》真正吸引我的是它所带给人的一种感觉和体会。
从宗教入手应该对东方人来说更具有神秘感,因为我们对西方宗教的不甚了解。
无论是《圣经》还是撒旦,加百列还是mammon,在这部以神魔为题材的电影里都可以发挥很大的魅力。
但是电影狂魔本人是基督教徒,据说能流利的背诵《圣经》,他对我说对于了解宗教历史的人而言,《constantine》里头的那些并没什么花头与看头。
然而因为keanu Reeves的个人魅力与气质,赋予了constantine这个人一种很鲜活的质感。
他的偏执与痞气,奇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宗教背景的烘托下成了电影独特的气质。
rachel weisz也演的很棒,让电影在神魔中同样真实。
但就《constantine》的分类而言(它的情节分类是[剧情/恐怖]),它一点也不吸引人。
但穿着拉风的午夜大叔,后来开着大黄蜂泡马子但在电影里还是为constantine开车的的希安·拉博夫,贯穿全剧的“哈喽,奔跑先生”,尤其是这个"Hello,Mr.running",都使得这部片子文艺气息泛滥。
也有可能,这是梅岗城给我的错觉。
《constantine》由漫画改编而来,但是漫画里的人物明显更加的悲情也更加文艺。
——“John·constantine,由于他的出身而导致母亲死亡由此招来父亲深深的厌恶与憎恨。
父亲最后酗酒入狱,10岁的constantine在野外玩耍时发现了一具儿童的骸骨,中间有一颗红色宝石。
他将红色宝石带回家后性情逐渐变得暴躁而易怒,于是他将宝石扔向邻居家的屋顶,但势头却穿过屋顶砸死了邻居。
这是他杀的第一个人。
14岁时constantine通过阅读大量的神魔书籍,以迷恋神秘事件来逃避现实。
他在学校遭人驱逐,回家后所有书被父亲焚烧。
他从火中抢回一些书,并在书籍中找来咒语诅咒父亲。
他找来黑猫,砍下它的一条腿,并年下咒文。
但当他发现诅咒真的有效父亲正在衰老死亡时他又惊慌失措,它只能挖出黑猫的尸体并泡在福尔马林里来保持父亲的生命。
后来的constantine沉迷虚无糜烂的生活,玩摇滚乐,与姐姐乱伦并生下孩子。
他偶尔也清除一些恶魔,但是在导致一名无辜女孩死亡后他被人关进精神病医院,在那里受尽折磨。
被放出来以后又过回原来的颓废生活,玩弄恶魔于人类,夹杂在污秽的环境里,看着别人因他而可悲的惨死,过着自己也没有感觉的生活。
如果你在伦敦街头看到他,你会发现他的周围永远是,流氓,痞子,劣质烟草与冤魂。
”但是电影改编了许多漫画的情节,虽然保留了漫画本身的“反英雄主义”,可是没有了里面的消极与晦暗。
constantine的整个人物形象也更加饱满,但也有可能是keanu reeves的个人原因。
虽然我对阴暗系一向没有太大的抵抗力,但对于漫画里的这样一个悲剧式人物,电影明显更富有节奏。
同样是对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为主题的刻画,两者却做到了截然不同。
看到最后,撒旦是出乎意料的有爱。
那身cool-Fashion到一塌糊涂的西装和墨镜,真是让人对地狱也向往万分。
虽然电影里的constantine仍然陪伴着劣质烟草,仍然憎恨恶魔而且被恶魔憎恨。
他不属于人类,因为他看得见恶魔。
但他也上不了天堂。
但看到那身黑色西装下冷漠而偏执的面孔,就算是劣质烟草那又怎样?
我看东西常常不会思考太多,陶先生有至理名言“好读书,不求甚解”。
看完电影也自动归入肤浅一派,不会思考太多其中含义。
不过《constantine》看完后,我却不由自主的认为导演和编剧想表达的不止我这双没有什么价值的眼睛所看到的。
不过说回到最开始,其实,了解到这其实是一部文艺片,也许什么都能了解了。
因为所谓文艺片,即“想表达很多东西的片子”。
至于到底想表达什么,就和你无关了。
Constantine比天使善良,比魔鬼勇猛。
因为我们只是人,看上去束手无策的人。
只是魔鬼和上帝的一个赌注。
其实大多数时候,现实残酷的似乎没有道理,我们如同Constantine 一般,不去取信任何人,包括上帝。
还好,信自己。
康斯坦丁事实上藐视一切权威,对上帝也好对撒旦也好,康斯坦丁因为自我牺牲而得以升入天堂,当他飘向天堂时朝着背后的撒旦伸出了中指,酷到了极致。
而天使长加百利,一个颠覆,彻底模糊了人类心目中神的概念。
到底有没有天堂和地狱呢?
who knows?
最后的最后,离去的Constantine 。
美国又一部搬上大荧幕的漫画改编作品,与以往不同的是康斯坦丁是一个带有黑色气质的另类英雄。
对,他也是救世主型的,然,他的救世并没有什么崇高的理由,只是为了死后上天堂。
这个从15岁开始每天抽30根烟男人的肺千疮百孔,黝黑透亮。
康斯坦丁矛盾重重,与生俱来游走于天堂和地狱的天赋在他看来是一种诅咒,一种灾难。
他所有的愿望就是上天堂,因为地狱里一半以上的人都是他亲手抓的。
可惜年少时的他不堪鬼眼重负自杀的行径使他违反了天主教的教义,注定要下地狱,无论捉多少鬼怪,积多少福德。
整个故事围绕着路西华之子妄图突破界限来到人间,重组一个由他统治的世界。
我们的英雄当然就充当毁灭他的计划的救世主,美丽的女主角是能力强大的通灵者和需要拯救的受害者,最后的最后happy ending。
很俗套呵。
然,诚如一些人所说这是一部略具cult精神的商业大片。
从演员到画面到故事走向都符合大片要求,一点点cult又让它和一般电影有了些微不同,比如片中对于大天使长加百利的诠释。
个人认为美国人一向不擅长说理,一部好莱坞大片一旦试图说理,通常都比较难看。
拍mv出身的本片导演并没有落入这一陷阱,而是比较聪明的发挥了自己在影像上的优势,述说了一个带点神奇色彩的故事,看着挺有趣。
基努李维斯,有人说他在扮酷,我倒觉得还好,反正卖相是真的不错。
一双大手(伊的一只手几乎可以罩住蕾切尔维兹整个腹部)漂亮的令人垂涎,夹烟的姿势很好看,最后在光芒中对着路西华竖起中指的pose令人拍案。
女主角方面,虽然速同学对和她同名的蕾切尔感觉平平,不过我还是觉得她长得挺甜。
其他,加百利的角色令人印象深刻。
路西华卖相不如想象,撒旦的话应该是一种邪恶的英俊吧,不过可是伊脸上佞妄孩子气的表情还是合格。
“I guess there's a plan for all of us.I had to die…twice…just to figure that out.Like the book says,he works his work in mysterious ways.Some people like it…some people don't”“我想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宿命都早已是安排好的。
我死过……两次才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如书里所说的,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只不过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欢。
”以上这段话是摘自片子的末尾Constantine的内心独白,或者说是画外音,滤去这段话中的宿命论,剩下的就是“有的人喜欢和有的人不喜欢”的潜规则概念了。
故事的开端,有人在不经意间(虽然表演的蛮故意的,假设是不经意吧。
)捡到了一把剑,拾起后他的灵魂就好似无法自我控制。
故事看到这里,我就想起了法老的诅咒,或者是某个未知的神秘事件又或者是某一件天大的阴谋要开始了。
其实这里导演就为接下来的事情埋了下了一个伏笔型号的潜规则。
然后镜头一转,来到了Constantine的驱魔现场(我第一想法就是Keanu Reeves咋瘦了啊,演员太辛苦了)。
扯开窗帘,阳光洒进来,然后自称Constantine的Reeves站在窗户前透过阳光把手里的几枚硬币来回的映照影子到那个受害者身上。
直到出现一个最让受害者痛苦的影子后,他选择了那个作为驱魔利器。
驱魔就开始了。
值得一提的是我第一次见到用镜子作为辅助武器把恶魔从受害者身体中驱逐出来的,这个用意很特别,莫非是想说再强大的敌人不过都是自己。
然后恶魔被驱逐出来了。
至于他驱魔时候告诉举镜子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准看的事,我就知道一定会有人看,这是必须的,才能证明Constantine是个有经验的驱魔人。
驱完魔后,给他介绍这个业务的那个胖神父出来跟他寒暄了几句,到这里,我有点模糊,好似这时候他就知道那个双胞胎妹妹会死,会发生很多事就开始让他帮忙以作为Constantine帮他去结束这个业务事件的报答。
要是只留了前半段话,什么不客气啊接下来会生意会更好做啊,单单这类寒暄我倒是可以理解。
中介嘛,我们身边都有啊,你给他点好处,人家就帮你找活干。
这是游戏规则。
女主角一开始就出现在祷告室,口述的方式告诉我们她是个警察,总是会不自知不自制就杀了一些嫌疑犯,她一方面觉得自己双手沾满鲜血很罪恶,一方面又觉得这些事发生的都太可疑了,对方都没看清楚我就能开枪击中,她请求神父告诉她。
这个面都看不到的神父绝对是导演安排的路人甲,所以他按常理出牌,只是说了些例话就敷衍过去了。
当时我心里就想,嗯,你就要遇到Constantine了。
接着插入了女主角有个双胞胎妹妹跳楼的事,这样显而易见的桥段就是为了引出Constantine,但是手段有点粗糙,那个监控录像居然能神秘地获取到她妹妹在跳楼前说的最后一句话,Constantine。
不免有点失望,我个人认为绝对没有那个镜子事件出彩。
女主角找到了Constantine,无论如何导演都会让他们俩继续发展的,所以那些个拒绝的借口完全可以忽略。
于是我们穿插来说下那个胖神父以及特异功能人聚集的酒吧。
胖神父的死有预谋,他先是用了自己的特异功能找到了一则最可能是灵异事件的信息,然后溯本求源,找到了那个双胞胎妹妹的停尸间去研究尸体。
然后遇到了恶魔,接着被恶魔整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多管闲事,多行不义必自毙。
关于酒吧嘛,整个典型的我的地盘我做主。
就算你有特异功能也要知道这谁的地盘,不看僧面看佛面嘛。
作为地主的酒吧老板,我估计他一开始就知道事情的始末,愣是把上帝和魔鬼打的赌我们不要插手不要多管闲事为由拒绝了Constantine的要求。
还很客气地告诉他,不要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要不会很惨,虽然你是阎王老头亲自点名要你下地域的人,也不要太嚣张。
不要牵连到我。
现在继续说女主角和Constantine的后续发展。
果然,他们后来同仇敌忾了。
女主角提出要把自己的灵力恢复,这才是整个故事的重点。
这才让撒旦之子达到了初目的,导演的前面大篇幅介绍才慢慢地步入了正规。
可喜可贺。
接着,灵力恢复之后撒旦之子准时出现了,他把她抢走了。
然后就等Constantine回去取了武器来找撒旦之子算账的好戏了。
导演是个可爱的人,结局不是像所有大片一样来个邪不胜正,男主角拼死维护和平就完结了。
估计他看过金庸先生的小说,特别是那个天龙八部里面蒸笼棋局那段。
于是Constantine握着碎玻璃很深的割了下去,血流不按规则地流了一地。
接着撒旦出现了。
撒旦很高兴说阿哈哈,你死了我可以带你走了。
Constantine说,都等了我二十年了也不差这二十秒了,你先进去看看你儿子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吧。
撒旦就一脸狐疑地走了过去,看到一个天使握着一柄剑正准备进行剖腹产。
他就很生气地抓起那个“母体”跟他儿子说,孩子我们回家吧,闹够了。
真够父性的,然后也很潇洒地没理会那个离经叛道的天使。
出来就跟Constantine开始商量掩口费的事。
他问,你要什么。
Constantine很绅士地说,我要那个双胞胎妹妹复活。
撒旦一听很高兴啊,他想这样我又能把你带回地狱整治你又能做回好人让那女孩子回人间,一举两得啊,何乐而不为呢,一口就答应下来了。
显然他没有Constantine聪明嘛,这样自我牺牲的好人,上帝怎肯让他去地狱呢,还是要拉回他去天堂的。
撒旦才知道自己上当了,不整死他誓不罢休,所以绝对不能把他交给上帝,决定要再让他活段时间,反正他一天三十根烟中速自杀行为迟早得来我这报道的,暂且放他一次。
于是掏了他肺里的垃圾就生气地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家丑不可外扬,付点掩口费还是值得的。
至于那个离经叛道的天使,被上帝抛弃后背部那两个小翅膀看着都觉得有点厌恶了。
Constantine自然绅士地不去理睬她,我们都知道,对待一个你深恶痛绝的人的最好方式就不理不睬,让他自生自灭。
之后Constantine和女主角有没有缠绵的结局这个我就不关心了,前面这个掩口费的结局就已经是喜剧的大团圆了。
只是我不得不提下那个特别拽的植入ORIS手表的广告。
起初我就看到银幕下的一个小角落有手表的影子,我还很鸡冻地猜想是不是欧米茄,因为我知道那个手表会出现在那个角落对商业片来说绝对是有原因的。
很快答案出现了,它不是欧米茄,是ORIS。
然后我就奥妙起全片里只看到Constantine不停地点烟抽烟都没有出现香烟的牌子。
最后导演说,哪有潜规则啊,这是宿命。
“Like the book says,he works his work in mysterious ways.”“It's not always like it is in the books."译为:就如书里所说的,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现实与书本是有差距的。
又名: 康斯坦丁 / 地狱神探 / 地狱星 / 魔间行者 / 康斯坦丁:地狱神探导演: Francis Lawrence主演: Keanu Reeves / Rachel Weisz / Tilda Swinton上映年度: 2005官方网站: http://constantinemovie.warnerbros.com/imdb链接: tt0360486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Reeves的演技还是一如既往的烂,好在这次烂的本色……
里维斯风度翩翩,蕾切尔很清纯,可惜故事太religious,欣赏不鸟。。
蕾切尔·薇兹真的很美。故事不错,全片几乎没什么配乐。节奏一般。特效赞,但太少。基努的演技一般。艺术指导不错。
怀疑那把枪是地狱男孩的
信奉上帝或者信奉魔鬼就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人若是想上天堂,就要改邪归正,也变成了一种强权者的政治教化。这是一种非常大胆但是有“生命危险”的猜想,所以我们在电影中看到,康斯坦丁虽然以“反上帝、反人类”的叛逆行为开始,但是逐渐又回到了重新认识上帝的老路上,最后心甘情愿的把自己作为牺牲献给了上帝,这样一种“浪子回头”式的故事,终究使得《地狱神探》没有办法摆脱仅仅是一部好看的类型片的束缚,而将所有罪恶的幕后黑手推到上帝身旁的大天使身上时,似乎也看到了某些三流侦探片的味道。
实在是觉得不好看 剧情乱糟糟 视觉恶心心 因为我家基努主演勉强给个三星吧。。
画面拍得很华丽 情节有点混乱
4.4 失败的类型杂糅,没能将迷人的设定从任何一个方面渲染出来,驱魔的方式太泄气了。
除了黑客帝国,基努没再有好作品出现呀,大概他比较适合没什么面部表情的表演
考古毁一生系列,信仰之跃系列,看了就想抽烟系列,神♂父师♂徒基♂友相爱♂相杀(有用的全挂了),碍事儿拖后腿的女人(还活着),路西法进♂入了我的身体,高电脑特技驱魔人,特效还可以的商业电影,剧情也就那样吧,看看特效就好咯。
看到了黑暗骑士中的著名妆容……这里的加百列演得很好啊,即使在动用暴力的时候眼神里仍然溢满了悲悯,就是TA这身运动装束太诡异了= =女主纯花瓶除了添乱就没有其他用处。话说路西法最后在干吗啊这个色情狂老头= =++++两位之间很有故事的感觉~还有康斯坦丁这身让我联想起囧天使…
大赞的片子··小基很帅··天使很美··题材经典··制作精良··
只为基努的颜而去,剧情神马的都是渣渣。
开篇抓鬼那段令人窒息啊!地狱场景与现实毫无违和。05年这特效是有多牛逼!8
两个小时的电影不知道在讲什么,除了基努里维斯和女魔头Swinton可以看,还有什么看点呢?戒烟片??
奇诺里维斯很帅,但演的比较呆板,有点木讷。女主角很pp。影片宗教背景很强,虽然最后也完全解释清楚了,中间部分理解起来还是有点费劲的。驱魔的戏特技做的也还可以。
特效太棒了,各种慢镜头看的好爽。Keanu帅死了,七年前的Shia完全就是个小孩子的样子嘛。看这片子一直让我不断想到SPN,硫磺天使恶魔圣水驱魔咒……
天使也有犯浑的时候,连天使长加百列也有疯成这样的时候。正是:不怕撒旦降世,只怕天使叫门!(我也说嘛,咱这天使向来都是毁人不倦的么)
怕怕地看完,捏痛了妖妖的小手。叙述里有累赘和不清晰的地方,但是镜头切换不错,然后是魔幻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