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最近好像在dy挺火的,想起多年前没写完的观后感,只有个提纲,先发上来,以后有空再补充- -或许在两岸统一那天)诞生在台湾戒严令的背景下,以春末夏初五月花(油桐花)开,纷飞似雪,借瑄瑄的青春故事,引出一名曾经的国民党战士对家乡哈尔滨下雪场景的无限思念。
故事时间线:1948年12月5日,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平津战役爆发,国民党士兵赵更生(赵瑄爷爷)买的回哈尔滨车票(12月4日-12月11日),然而却迫于各种压力无法乘坐,只能南逃台湾,台湾随即进行长达38年的戒严令。
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令,开放大陆探亲,爷爷回到家乡哈尔滨,却没想到曾经的妻子,在自己南逃台湾时已有身孕,并产子赵新中,而孙女赵瑄也快出生了。
2003年暑假,瑄瑄父亲随学术团到台湾探望父亲,希望接爷爷回家乡哈尔滨。
在台湾胜兴车站工作三十年的爷爷,早已再婚教美术的方老师,已经放不下在台湾的一切。
爷爷知道孙女瑄瑄喜欢五月天后,便去书店买了本关于五月天的书,并附上自己写的“五月天 更生”书签,一同寄给孙女瑄瑄。
2004年2月:方老师带着爷爷骨灰回哈尔滨叶落归根。
2004年4月20:瑄瑄与“阿信”网络认识60天,并约定在诚品书店见面。
……2004年冬天:阿磊写了多封邮件联系瑄瑄,却石沉大海,哥哥看出阿磊的心思后,带着阿磊去北京。
阿磊抵达哈尔滨戏曲学校,恰逢瑄瑄随南方演出而扑空,就在签证最后一天的12月18日(……)电影细节:1. 爷爷2003年去书店买五月天自传电影的时候,碰到了阿磊,电影有一幕平行时空的插叙。
(……)背后的故事:1. 这是刘亦菲的第一部电影,在剧中刘亦菲与瑄瑄同龄,1987年生,算是本色出演。
2.刘亦菲为此片特意学了两个月的京剧,有没有似曾相识?
为拍鸿门宴传奇,学了曲项琵琶,为拍恋爱通告学了半年的古筝,为拍夜孔雀带着法语老师进组学了法语。
3.剧中爷爷购买的《五月天的摇滚本事》于2002年2月出版,听说当年很火。
4.刘亦菲最后双手离开车把柄举画的片段,是真的摔了,摔了个脚朝天o(╯□╰)o(……)
本片因五月雪展开,在雪景里收尾,加上内容,算得上是部比较纯净的电影。
有点淡淡的微言大爱的感觉。
看前一半就以为是个青春偶像剧,帅小伙和漂亮姑娘网恋了,然后见光了,然后春心荡漾就完了,就像是五月花飘零在风里,然后归于沉寂。
不一样的是,加了个台湾爷爷,这个深度就不一样了,什么乡愁啦,什么温馨的亲情啦,什么海峡两岸骨肉心连心啦,就全都说的通了。
所以编剧就高明在这了。
有一点,爷爷买书的时候是不是穿越了?
好像开头在诚品的桥段啊。
然后爷爷去看了阿信,我觉得挺雷的。
但是阿信好像没觉得特雷,只是对那位爷爷表示了敬意。
阿磊经过情窦初开的洗礼,能写出好听的歌了,可见追女孩的时候会催生灵感。
常识告诉我们,恋爱中的人智商会降低。
那么,是不是因为爱的作用,有一部分智商转化成灵感了……可能是和蓝色大门的人物设定相似,陈柏霖又演了个没心没肺的小子。
按照我看电影的习惯,看这个名字我根本不会搜索来看,可是昨天我再看完后,却有了很深的触动,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一部“爱情片”,在两个年轻人懵懂的青春里,却是无尽的乡愁,而放在今天环境里去看两岸关系,更是唏嘘。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但很多剧情设计很值得玩味。
一个哈尔滨学京剧的女孩,和在台北乐队工作的男孩,他们因为“五月天”而相遇。
一南一北,传统和现代,冬天和夏天,隔着遥远的距离,但他们还是相遇了。
他们比分隔两岸三十年的老人要幸运,借着两岸交流的放开他们才能到了对方生活的城市。
对两岸关系有了解的应该知道,直到2008年才实现两岸三通,而这部电影应该是在04年上映的,那个时候的两地往来仍然不通畅,受到各种阻碍,这部电影柔性的也表达了普通民众最朴素的愿望。
而在这部电影里,刘亦菲饰演的瑄瑄几乎我觉得就是她本人的16岁,甚至哈尔滨背景我都觉得也太巧合了一点,几乎没有什么表演痕迹,很真实的展露了青春期女孩的状态。
她有着国外留学回来的那种自信,也有中国女孩的娇羞,她自己本人开朗活泼的个性完完全全在电影里真实的呈现给了观众,我想没有人不爱这样的刘亦菲。
可是这类题材不要说上映了,以后根本都不会有人再触碰了,纯纯的爱恋和浓浓的乡愁,16岁的刘亦菲赢走了我的心,却又觉得已经失去了她。
更让人难过的是,两岸之间曾经还有着很多淳朴,善良的交往,如今被意 识形态裹挟着,不知何时才能重启。
这部片下了很久..一直没看..我一直以为这是一部青春偶像爱情电影,剧情就是耍浪漫.直到看到瑄瑄的爸爸在抹她爷爷的照片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原来这部电影并不是如开头一样,只是单纯的爱情片..阿磊和瑄瑄约在诚品见面,那里是到台北必去之地了.瑄瑄的爷爷也在那里买了《摇滚本事》之间似乎有点微妙的联系.原来当时阿磊碰掉的就是瑄瑄爷爷买的那本《摇滚本事》..瑄瑄当时对她爷爷离开的背影看了很久..后来阿磊和瑄瑄两人一起去了三义,三义似乎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有浪漫的五月雪,有旧旧的车站,有长长的铁轨...瑄瑄为了追寻她的爷爷而来到这里,虽然两人已经不能再见面.两人逃跑到了火车轨上,阿磊脚软,瑄瑄回头拉他..被捉以后,阿磊有很man地自己一个人把事情背起来..阿磊送瑄瑄回去以后,一直追问,你还会不会打给我×3瑄瑄头也不回地走掉,我猜她已经泪流满面了吧..最后他冒雨开机车冲去旅店,也始终还是错过了..从这里,我也隐约感受到两岸问题给现代的我们的爱情带来的阻碍..阿磊后来又回到三义找寻关于瑄瑄的事情,揭开了让我们最感动的伤疤.分离,团聚,陌生,距离,想亲近却像隔着一个大海,遗憾,补偿...瑄瑄的爷爷买书了,老人缓缓地走去了五月天的签唱会...在一群年轻女生之中,出现了他年迈的身影,显得格外突出..阿信和他点头的瞬间,我们的眼泪也跟着夺眶而出.除了感动还是感动.迟了50年的车票,瑄瑄的爷爷始终没有回家..在台湾还有多少这样的老人,他们身上背负了多少往事和遗憾..我最后也没想明白,为什么瑄瑄的爷爷当初没有回家?
是回不去?
还是...?
最后,时光机..真的好好听..那阳光碎裂在熟悉场景好安静一个人能背多少的往事真不轻谁的笑谁的温暖的手心我著迷伤痕好像都变成了曾经全剧终看见满场空座椅灯亮起这故事好像真实又象虚幻的情境只是那好不容易被说服的自己藉口又顶不住懊恼的侵袭好后悔好伤心想重来行不行再一次我就不会走向这样的结局好后悔好伤心谁把我放回去我愿意付出所有来换一个时光机对不起独自回荡在空气没人听最后又是孤单到天明真的痛总是来的很轻盈没声音从背后慢慢缓缓抱著我就像你你和我还有很多的地方还没去为何留我荒唐的坐在这里好后悔好伤心想重来行不行再一次我就不会走向这样的结局好后悔好伤心谁把我放回去我愿意付出所有来换一个时光机对不起独自回荡在空气没人听最后又是孤单到天明生活就是这样爱情不是想象
十九岁阿磊(陈柏霖 饰)跟很多时代年轻人一样喜欢追星,他与几个死党都喜欢五月天这个乐队,更一起维护属于五月天的网页,他们竟然充当乐队的成员给其他歌迷回信。
阿磊在网络上以虚拟的身份结识了同样喜欢五月天的瑄瑄(刘亦菲 饰),瑄瑄是哈尔滨京剧团的学生,她趁着随团到台北表演的机会偷偷到了三义。
瑄瑄要求与阿磊见面,更要求阿磊能带她到三义去,更不可思议的是当他们来到了三义,瑄瑄要求阿磊闯入一位老妇人的住宅里。
两人双双被带到警察局。
这时候阿磊才知道她是来自哈尔滨的,却不明白她要到三义去的原因,对于瑄瑄的行为也深感困惑。
然而,短短的数天相处中两人的情感更加深厚了。
瑄瑄还是离开了台北,阿磊却与她失去了联系。
日夜想念瑄瑄的同时,阿磊也决定到三义,去发掘瑄瑄的秘密……
刘亦菲很早以前的电影了,原来这个风格就是台湾小清新啊。
里面演员选得不错,本来不了解五月天的,现在都开始有感觉了,刘亦菲也很美,男主角也很配,整个故事比什么山楂树还纯美,毕竟是21世纪的网络爱情……刘亦菲还是挺不简单的,电影里面有京剧表演,值得看一下。
在电影五月之恋里最喜欢这个镜头:刘亦菲站在满山桐花的山路上白花缀绿海等的人还未到独自对着这五月雪唱起了要相逢。
除非是。
梦里。
团圆。
想起李义山的”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果然是清丽极了
五月雪的花瓣上是不是还带着想见不能见的悲伤。
四郎探母的哀怨是不是还在那片岛上久久回响。
我做梦都想回去,可是50多年了,一切都回不去了;·········我是那样盼望你能回家,可是50年了怎么连你回头的影子也望不到。
我们的台湾,我们的祖国,总有一天,总会有那么一天,我在厦门望着对岸的时候不再感叹而是想终于我们又是一家人了。
有生之年我能看见这一天的,我一定能,我相信,总会有那么一天。
看完片子,最触动的是日记里的话:虚构的60天,比不上真实的第一天。
是啊,再真切的想念,再美丽的爱恋,如果是虚拟的,那会有什么意思呢?
不过是自己的舞蹈,即使再美丽再动人。
还有就是感叹这人世间的相遇,有时候你会觉得某一个人会是你命定中的人,跑不掉了。
可是,或许,这个人不过就是个过客。
因为,所谓的随缘,并不是真的什么都可以不管不顾,就像故事中的男主角,如果他不再去哈尔滨,一切就都会画上句点了。
而他们在五月里的美丽遇见,也就不过是年轻里的一段回忆,留在时间里,给日后年老的自己更多值得回忆的故事罢了。
所以,不要真的去相信什么随缘是什么都不做。
而,应该是,缘分如果真的到了,就尽力争取。
毕竟,能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一生中不会很多,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比较感动得还有那位老人家,“我不是不想回去,我票都买好了。
”是啊,落叶归根的情节,特别是对于老人,就会显得更加强烈了。
不管历史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样的痛苦的分别,可是,时间就是这样历史就是这样,总会在另一个地方继续生活吧,不是不想念,不是不想回去,只是,一切都无法原原本本的回到过去了。
最后,就是五月天了,很喜欢他们那是真的。
可是,看到他们越来越多的拍这样的片子,把什么都归于自己、归于五月天,就会有失望的感觉。
毕竟喜欢他们的情感,这样的内心东西,在心底留着就够了,如果一定要表露出来,一次也就够了,真的没有必要反反复复的记录。
唉,真的不希望再看到这样的歌颂自己的东西了,让我们对你们的爱,深埋心底,然后化作心里的一部分吧。
不要再歌颂了……时光机,可以把我带回过去吗?
不能了,就是因为不能重来,所以才会无法忘怀,才会把心情唱成歌。
五月天,是我看世界的另一只眼睛。
打算看这个电影,是因为有五月天在里面跑龙套。
看着看着,突然发现瑄瑄的家看着那么熟悉,看着看着,终于发现,那也是我的家。
在人人网还叫做校内网的时候,看到同学分享视频,五月天的《时光机》外景取在了哈尔滨。
还不习惯听歌同时看mv的我,看了好多遍,仔细辨认画面里的场景在哪条街。
外地人对于哈尔滨的了解,除了寒冷,冰雪,还有什么?
我初到沈阳念书的时候,当我向室友怯生生的介绍到我的家乡在黑龙江的时候,有几个辽宁本地人一脸茫然的神情,我想我也许应该说得再详细些,于是我进一步介绍道,我家在哈尔滨。
她们恍然大悟:哈尔滨省是吧?
我听说过。
我不禁哑然。
我用了两年的时间帮她们这些纯理科生温习中国行政区划,这些都是后话了。
只是,当时除了对于她们地理知识匮乏的震惊之余,了解到,哈尔滨远比黑龙江闻名得多。
这部电影的在2004年上映, 那时候,哈尔滨还没有换市长,没有重新规划,道路没有拓宽,没修地铁,瑄瑄爷爷给小朋友发橘子的那片棚户区还在。
顾乡大街大概还没有完全拆毁吧。
但是我的爷爷已经去世了。
瑄瑄爷爷说五月雪像极了家乡的大雪。
人只有思念家乡的时候,才会把见到的一切都跟家乡比较,就好像心里一直念着一个人,看到某个陌生人,哪怕只有体型相似穿衣风格相似,也会觉得她像极了心里的那个人。
也许瑄瑄是在收到爷爷寄给她的《摇滚本事》之后,才愈发强烈的想去见见五月天。
那张让瑄瑄爸爸痛哭的车票,让我想起了,爸爸收集的火车票,那些从我上大学起,每次回家用的火车票。
整个电影的剧情从头到尾我都猜得中,却偏偏猜不中我也想家,我也想念爷爷了。
历史轰隆隆留下了太多思念,眷恋,遗憾,留下了想回却再也回不去找不到的家。是奔着五月天来看的,而整部片子除了男女主角青涩美好的感情,和五月天这条支线线索,还有通过两位青年牵动出来的相连两岸的血脉深情。在我看来,五月雪也是降落在台湾海峡的大雪,只不过每片纷飞的雪花都是每位心系两岸同胞心内滚烫炙热的眼泪,热泪顺着漫长的时间维度,结晶成透亮的雪花覆盖在这个寂寞星球上。
还是不喜欢刘亦菲。。。
海峡两岸和平友好文化交流风光片是吧。。。此外,哦,对,陈柏霖还是一样的美好,穿个军大衣戴个狗皮帽子都还是那么好看啊,真发指%>_<%
唉,太平淡,这也能叫电影?大连小米!
陈柏霖还是不错的,顶不顺刘亦菲。
剧情没什么新鲜的。。。但是对于有人诋毁刘亦菲我就觉得很无聊了,虽然我不是她的粉丝,但我确实觉得她好美,难道人家美也有错??
以前只看过一些片段,没有完整看过此片,一直以为是刘亦菲和陈柏霖的青春片。但其实后半段,田丰的一段戏才真正催泪。爷爷为了远在大陆,未曾谋面的孙女想要的五月天签名,独自到台北,在诚品书店购买“摇滚本事”,落寞的清单影只走在热闹的台北街头;挤在都是年轻人的五月天签唱会现场,连阿信看了都不得不行注目礼,还有坐在不复存在的火车站手握一张1948年回哈尔滨的车票。如果说前半段是带点苦涩的初恋故事,后半段则是埋藏更深的化不开的亲情纽带。《五月之恋》上映时间是2004年,放到现在两岸电影人已经拍不出这样温情,不带有任何偏见色彩的影片。随着老一代外省人话语权的消失,本土意识的不断崛起,政治隔阂不断加深,继而影响文化创作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得不承认,我们回不去以前的那个世界了。
最近看到dou那里推的专门去看的,没想到发现了意沧海遗珠啊,真的好好看,男女主都好看,刘亦菲演技好灵,剧情很文艺,好爱好爱
应该是相当地不咋地,不然不会连大致情节都不记得。
叙事感觉不太流畅啊。。。
喜欢清纯的刘亦菲,加一颗星
台北和哈尔滨,五月花和腊月雪,很美。
栀子花开啊开,栀子花开啊开,是淡淡的青春,纯纯的爱 .....
真难看天线毫无演技可言,
不喜欢刘小姐。但太喜欢五月天和berlin。
这是一部纯商业影片。五月天和陈柏霖是吸引我看该片的动力。
只记得一些小清新画面。这对CP感还可以。
听着张艾嘉的《戏雪》就想到这部电影,“一九四八年我离开我最爱的人,当火车开动的时候,北方正落着苍茫的雪...南方的春天说什么,也温暖不了我冰冷的血,年老的我如今要回到飘雪的北方,找个理想的日子静静躺在她身旁。” 五月的油桐花,漫山遍野,白色的花朵中央浸着红,远望去,撒盐差可拟。
刘亦菲就是一坨shit!!!
我承认…因为五月天…所以认真看完了它…这样的爱情…太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