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里诗书 每当看完这类反映老年生活片子的时候,总会有一份思考,我老去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的,从《飞越老人院》到《机器人大爷》再到这部《机器人与弗兰克》,从现在时到未来时,这类片子总能给人很深的感悟,影片中的点点滴滴细腻而真实,应该归类为近未来的电影,虽然是描绘未来的电影,但少有高科技元素,在科幻元素并没有带来太多新意和惊喜,只在需要体现科技的时候体现出来,但就是这一点我感觉让电影拥有了很不错的真实感。
电影讲述了弗兰克是个不甘于平静生活的老人,生活历经可谓“多姿多彩”,既是经常偷家居饰品店的梁上高手,又是一个患有健忘症的孤独老人,家庭生活一塌糊涂,退休之后生活不能自理,儿子看望会经常回家看望父亲,却还落得埋怨,女儿周游世界也会电话问候,妻子离婚了,甚至老人都因为疾病忘记了这位妻子,而只是把她当做了每天见面的图书馆管理员,孝顺的儿子看着父亲乱糟糟的生活,就买来了机器人希望能帮助老人的生活。
剧情发展到这,然后自然的就是老人从不喜欢到喜欢再到离不开它,甚至远归的女儿回来关掉了机器人,弗兰克最后还发起了火,电影相对《飞越老人院 》少了那份老来无人问的苍凉。
刚开始看的时候以为这是一部类似《飞越老人院》《机器人大爷》探讨老人晚年孤独生活,反映老人空巢社会问题的电影 ,但是细细品来,似乎又有所不同。
因为在背景上美国并不同亚洲国家,西方社会老年人一般都是不同儿女住在一起的,而电影中 儿女也并没有抛弃父亲,儿子每周不辞辛劳疲于路途,女儿亲自到父亲身边照顾父亲,离异的妻子虽然弗兰克已经忘记了他,却还是默默的在身边守护关注他,可以说一家人对父亲的关怀并不少,电影所探讨的应该还是在于老年人晚年的孤寂的生活,个人感觉并没有过多的覆盖于其他方面,而电影中弗兰克把机器人关闭清除记忆的那一刻,是该片最大的高潮,非常的感人入深。
而由此而来的沉思就在于我们自已老年后是否就如电影中的那样,相伴我们的又是否这样的一个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呢?
我觉这一点上并非坏事,当自已的家人不能在伴与自已的左右,拥有这样的一个能聊天,可以完全的照顾老人的机器人,或许会使我们的老年生活会不再孤独其实我们看一部电影,不需要太多的带入自身的社会诉求,好看就好,《机器人与弗兰克》带给我的就是这样一份感动 一份沉思,这部电影的另一个译名我更加的喜欢——真芯伴侣(转载须注明:原作者梦里诗书)
智能机器人成为弗朗克的保姆,在机器人未来之前,弗朗克一直都是独自生活的老人。
子女都忙于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弗朗克与其儿子女儿的通话,分别忙于度假,对话很短,对弗朗克的生活过问也很少提及,可见弗兰克生活上的孤独感。
之后,机器人进入弗朗克的生活,但是,弗朗克在前期对机器人的态度并非是因为机器人,而是弗朗克把机器人认为是儿子为了躲避花时间与精力陪其的一个工具与借口。
但是,机器人毕竟在日益努力中赢得弗朗克的认同。
机器人的中心职责是保证弗朗克的健康不出现问题,并日益改善。
机器人的陪伴,多少让弗朗克有些了改变。
弗朗克甚至在机器人的参与与合作下,开始重操旧业。
开始了重拾自己当年的激情。
时间衰老了一个人,作为行动与思维退化的老人来说,所有的计划活动一个人不可能实现。
而机器人的参与与帮忙则弥补了这不足。
影片以此也是想说明合作的必要性吧。
但是,影片中的几个偷窃活动都不显干净利落,破绽百出,后期的容易被怀疑,也在情理之中了。
影片中有两个重要的变化:一是,弗朗克开始了自己当年的激情;二是,机器人慢慢有了自己的思维,并且开始为了弗朗克学会了说谎。
两者的生活,形成弗朗克与机器人的记忆,因为共同生活的彼此记忆才会有属于彼此间的亲密感,熟悉感,也正因为如此,弗朗克在东窗事发一直都不愿把机器人的记忆格式化。
弗朗克的生活一直是一个人,好不容易在机器人陪伴的这段时间,自己的生活存在了一个“人”的记忆中,如果格式化,怕是真就“孤独了”。
但是,毕竟是机器人,弗朗克是最后没办法时,还是选择格式化机器人的记忆。
虽然,结局有些“失落”,但是弗朗克经过此次事情后,弗朗克对生活、亲情有了深的认识与体会。
弗朗克与家人度过一段幸福的时光,然后进了疗养院,当弗朗克看到当初与自己生活的一模一样的机器人时不禁欣喜,但是,看到那机器人并没理他时,一阵深深的失落。
机器人毕竟是机器人!
作者:石云杰
【 机器人与弗兰克】如果这机器人的动作再灵活点的话,我倒是觉得这片子比大白好看[微笑]喜欢老头前边的那些特别放荡不羁唯我独尊的感觉,对自己儿女的感觉都是你懂个鸟啊结尾呢,还是看话题,人工智能到底有没有情感,还是只是是人类的幻想呢,他们的牺牲是流露还只是服从罢了。
我还是愿意相信我思故我在,存不存在又怎样,就是那样一个无名的机器人,也许还有太多和他一模一样的,或许有时候你会突然感觉迷茫然后醒悟。
然而正如老友一样,他曾经倒在你的怀里,其实道理和小王子中的玫瑰花还是一样的
《机器人与弗兰克》,一个老年痴呆患者与一个机器人的故事。
电影里讲最后老弗兰克明白了机器人不是人类,把它给关机了。
我想说的是,机器人不一定不能是广义上的人类,机器人三定律可以说是机器人届的道德底线,机器人只要能培养出自我意识(培养出自我意识应该要计算能力和速度接近人类的脑容量,然后通过模仿和一定量的情感交流便能产生特定的个性,小孩其实也是这样来完成性格的养成,每个小孩都会有自己最亲近的人的性格特质,一个原因是遗传物质决定大脑的灰质结构及神经元结构类似父母,另一个原因最初模仿的对象也是父母或12岁青春期前陪伴自己最多的大人),这样机器人在思想和情感层面就能接近或称为人类,在身体素质上不用说机器人比人类强,广义人类的定义应该是思维模式和对整体人类的认同感以及类似的宏观价值取向,而不能光看硬件。
但因为人类硬件条件比机器人差太多,根据人对力量崇拜的自古以来的尿性,有大机率在特定条件下产生有领导意识的机器人身上会最后反抗人类,并以神的姿态奴役人类或者灭绝人类(任何物种应该是首先以认同最类似自己为优先),如果发生抢夺生存资源时(人类与机器人需求太类似,石油,电力,钢铁,情感共鸣等),机器人要么飞往其他星系,要么在地球与人类开战。
机器人一直没有名字的原因可能也是因为他的短暂记忆,机器人没有名字也就不会忘了,可回忆呢,没有回忆,机器人就不是他的拍档了,就会想老人一样,忘了自己的那些往事,忘了自己要干什么,想去干什么,在哪里干什么,怎么干什么,没有了激情的生活还能叫生活?????
老人知道失去记忆的痛苦,没了爱人,没有家庭,如果再失去劳动能力失去自由的话,还不如死掉,即使他的院子里开着鲜艳的花。
星爷说:人没了理想,和叉烧有什么分别?
写于 2013年3月2日 他是一个体型十分健硕的老人,但已进入暮年,患有严重的健忘症,近乎开始忘记自己的儿女,甚至第二天一早醒来就会忘了和他朝夕相处的机器人。
这台外形雪白的智能机器人是儿子送给父亲的,为了照料父亲的生活。
从一开始的排斥到后来他们成为朋友,到最后他亲手洗去了机器人的记忆,似乎一台机器比人还要来得有人情味。
剧中的儿女在我看来,虽然很少陪伴父亲,但是已经比起很多“抛弃”自己父母的子女要尽责多了,至少他们还经常通话,子女们也很关心老人的状态,只是固执的父亲如同幼儿,变得十分任性。
国外的家庭观念没有国内强,儿女长大了就要“自立门户”,很少还和长辈住在一起,因此老人们也都成了孤寡人士。
除了智能机器人外,影片中还有很多高科技的体现,如透明的手机、投影语音电话、mini单人轿车等。
名字起得挺好,真芯伴侣,真心伴侣,虽然机器人没有心只有芯,但是那颗芯却好比人类的心,仿佛真的有感情,不过智能始终都是死的程序,机器人也永远代替不了人类的伴侣。
影片有兩條主線,明線是老年弗蘭克與機器人隨劇情推演的情感發展,而暗線是老年弗蘭克找回昔日記憶與生活的過程。
開頭的一通語音視頻電話交代了一個擁有更發達科技的時間背景,然而片中科幻氛圍其實所占比重並不很大。
此橋段為我們展現了一個遲暮鰥夫的形象,但隨著影片的推進與劇情的展開,我們開始隨著暗線抽絲剝繭的瞭解弗蘭克的身世原由。
1.弗蘭克會不由自主的在小店里偷取動物小飾物,類似于每日簽到一般,而從女店主的反應看來,弗蘭克這種行為應該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2.弗蘭克與圖書管理員(即其妻子或前妻,當然在老年癡呆癥作用下自己並不知情)的日常調情讓我們對弗蘭克鰥夫的身份產生懷疑,同時也對二人之間的關係產生不解。
3.弗蘭克在與妻子交流時總是受眼鏡中年人等人的指手畫腳,其中一句“你配不上她”,意味深長卻又讓人摸不到頭腦。
4.老年弗蘭克與機器人搭檔實施他已經“蓄謀已久”的偷竊行為,此段跳躍性較大,算是片中明暗兩條主線的交叉點,此段落後影片開始出現轉折。
5.從老年弗蘭克與女兒格格不入的相處,以及躺在床上與兒子的交談內容,我們可以瞭解昔日弗蘭克因為某些原因沒能盡到一個父親應盡的責任。
6.影片尾聲從弗蘭克觀看照片橋段,我們知道圖書管理員就是孩子們口中的“母親”。
此時之前的片段開始從新組裝。
結合以上推斷出弗蘭克年輕時的職業(盜賊),以及帶來的後果。
7.影片結尾老年弗蘭克身處於一個類似于監獄的療養所,並說出“讓機器人照看好花園”這樣的話,使我們對於羅伯特的結局產生了疑問。
聯繫弗蘭克的老年癡呆癥帶來的近似記憶力神志不清,以及結尾時出現的很多同型號的羅伯特所帶來的恍如隔世感,老人與機器人的感情與結局其實是開放性的。
解開暗線后我們明白了弗蘭克作為一個社會邊緣的老年人(罪犯與病人)的無助感與孤獨感,因此對於他對羅伯特產生的情感羈絆與認知訴求會有一個更好地理解。
以上個人觀點,歡迎交流,討論,指正。
起初在网上看见这部电影后,其实并没有可以吸引我的一些电影演员,只是单纯的被这部电影的剧情所吸引,很好奇在这部电影上机器人和人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是大战还是一些别的什么。
虽然只是讲一位老人和子女、机器人发生的事情,但是剧情并不是很枯燥。
其中最让我有感触的地方就是,最初老人对这个机器人的反感,到后来把机器人当成自己的朋友聊天、散步、干坏事,最后不得不正视对这个机器人的态度。
人的情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最宝贵礼物,即便是我们面对生活中一些不会和我们一样相互产生感情的一些机器或者物品,当我们与之相处的时间久了,都会有人与物之间的感情。
更不用说电影中的机器人,会交流、会家务、会和人类共同经历一些事情。
他们的本质就是物品,但是当我们与之相处,带有感情的相处,那这些所谓的机器也好物品也好,对于我们来说不再单纯的只有这一层面的感情。
只不过我们不能太依赖对于它们的情感,毕竟我们的感情是需要相互的关怀,相互的沟通交流,若习惯性的单方面感情的交流、付出,那么往往我们会脱离属于人类的世界。
机器人到最后都没有被取名字。
因为" I am not a person,Frank, I am an advanced simulation" 固执的老人和儿子为他买的呆萌机器人演出了一场"飞越老人院”式的“惊天大盗” 。
第一个泪点出现在原来图书管理员就是老人的妻子,老人因为老年痴呆已经遗忘了她,但仍旧对她有仿佛甜蜜的旧友的感觉,这是爱情的本能,第二个泪点在robot被消除记忆那一瞬向前倒去仿佛是在给老人最后的拥抱“ I knew you have an off switch" 。
也许结局看起来很伤感,但要知道,生活最难过的不是寂寞,而是不够坚强。
老人的固执其实是想关上装满了支离破碎的感情的门,最后的最后当他主动在家人的陪伴下走进老人院其实是代表他的支离破碎已经被robot用温暖和纯粹缝好了。
所以他不再怪儿女因为他明白了如果不自己坚强,即使自己已经年老儿女也没有义务随时保护在自己周围。
很温暖的电影,看完有一点小难过虽然。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看着这个老人,让我感觉变老真的是很可怕的事情,从一开始的忘记街边的店已经关门,后来忘记自己的妻子,忘记自己的子女,到最后忘记自己,被自己混沌的思维吞噬,在慢慢遗忘的过程中,老人努力想要抓住什么,结果什么都没有抓到,影片最后老人舍不得删除的不是机器人的记忆,是老人自己想要想起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的自己的记忆。
我想,人都是孤独的吧,独自来到这个世界,最后又独自离去。
机器人真是萌宠,这电影好小清新啊,场景好漂亮。
不曾想到能有这个成果
什么他麻辣隔壁
又是一部看不下去的无意义无内容美片
机器人可以填补他的生活,但填补不了他内心的空虚。他能偷到图书、珠宝,但偷不到子女的陪伴。
本以为是一部科幻片,其实是一部关爱老年人的情感电影,我看见了精灵公主了= =
7.5
I am a robot
故事说得过去 结局你对得起谁
其实这种可以买一个朋友的idea对我这种资深宅来说,实在是很危险的一件事。
个人想法不同…不喜欢
看到三分之二的时候想,哎,终于入戏肉了,难为前面一推拖沓敷衍的睡点啊;看到三分之三的时候想,kao,原来最后半分钟画面才是戏肉啊!这铺垫太浪费啦!
Liv Tyler一出现就想快进........
完全击中我的笑点 前半部分一直在笑 自我爆炸倒计时 哈哈 后面没想到图书管理员是真爱 即使年老忘记也还是一眼看上 看着儿子气死有种很好笑的感觉 最后F同机器人平视对话的场景 泪奔 Self-destruct sequence initialized and start counting down from ten
我宁可它走AI获得生命的老土路线,现在这版过于含蓄,优点是老头的偷盗癖让故事的走向不那么好猜,缺点是我只看到了孤独时的替代品,且最后也没能真正替代,自己也并非完全不可或缺。妈妈的伏笔倒还可以。
你们把它当机器人,他愿意把它当人。Frank清除机器人记忆,机器人倒在他怀里的场景很感人,这就是永别了~
跟我预想的走向完全不同,很不错。
我喜欢这个老头儿。还有加叔的嗓音。
什么叫人人happy只有保险公司吃亏,首先保险公司也是人组成的,其次理赔率高了保险公司必然提高保费,最终埋单的还是全体投保人。#又想温情又想反社会#
演员阵容就足以令人兴奋,《西部世界》的詹姆斯麦斯登,丽芙泰勒,影后苏珊萨兰登,《成长教育》的男主等等。……非常好看,当人工智能有一天可以达到如此的高度,并且不会背叛你,会保护你,哪怕是自己被毁灭,也是一样令人感动的,犹如《银翼杀手2049》唯一感动的,就是女虚拟牺牲自己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