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难以分辨,怀念的究竟是初遇时心动的感觉,还是曾经美好的彼此?
总认为故地重游可以让自己找到曾经丢下的东西。
总认为情景再现可以让人们重拾往日的美好。
回到爱你的那一天。
他要去那一年里昂的一家咖啡馆,因为那一天,他遇到了一个人,一个他深爱的人。
回到那如梦的年代里,他会爱上任何一个当时邂逅的姑娘,不是时代需要回去,而是他自己需要回去。
他真心地爱过她,所以他是如此迷恋他们的初遇,甚至能记住它的每个细节,甚至在容颜已老时依然很想跟过去的她说说话聊会儿天。
但这深情却又那么轻易地可以被颠覆,还是那个场景,心动的人也可以并不是她,记忆和美好又会再次刷新,那么他爱上的究竟是什么?
感受并不是在头脑中储存的东西,人们对事物的体验不在大脑里,而是在人们看到它们的地方萌生。
目光投射的瞬间、恰好迎上对方脸上的笑容、舒适的光线、清新的话语,任何特征的组合都足够将人心击中,它就像来去自由的风,如此难以捉摸。
有时候婚姻并不是非她莫属,而是因为此情此景下,恰是她此刻恰好路过,每个人都不会成为每个人的唯一,恰恰只是那个自己却还是唯一。
不论和风,不论细雨,不论花开,也不论叶落。
冬去秋来,春回夏天,你以为仿佛就在昨天,就在眼前的天意眷属,其实也只是彼此偶遇的各自心理美好暗示,到底如何走下去未来的路,也只能靠各自的呵护和经营。
他如何爱上了她,两人又是怎样走到了今天的这般地步,既令人难以置信,又显得情有可原。
原来电光石火间迸发的爱情,终究是敌不过琐碎生活里的柴米油盐,输给了漫长的岁月。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下,婚姻的奥义已经失去了多想坐着摇椅慢慢摇,陪你一起慢慢变老,而是摔门而去,一起慢慢出轨。
初见的钟情与随后而来的几十年乃至一生的忍耐。
尽管她仍然爱吃水煮蛋蘸白糖,但她的心境早已不同当初。
感情是最好的容颜唤醒剂。
他喜欢的,到底是这个姑娘本身,还是曾经的自己,曾经的才华横溢风流倜傥。
漫长婚姻中的倦怠乃是身为人的必然。
在外人看来完美的婚姻,婚姻中的两个人真的是相爱的吗?
你以为你爱上了她,而她只是在演戏。
一切都还在,只是看的角度不同。
往昔旧梦到底在回忆什么?
不是这些场景,不是这些路人。
真正怀念的,是当时那个自己,是自己向往的期待的意气风发。
为什么如此追忆往事?
只因不可重来。
爱情是人类情感的产物,而人类,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与矛盾的结合体。
两个相爱的人,就算身边都有了其他人,身影也是寂寞的。
你究竟爱对方什么?
换一个人依旧会厌烦,厌烦的核心是自己。
当她和情人朝夕相处情投意合的短暂欢愉过后,她不可避免地再次被空虚占据。
就像厌倦丈夫一样,她又厌倦了情人。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这是人生之常态。
对于他而言,活在他记忆中的她,才是最美的她。
人们总是相爱太短,相厌太长。
爱情究竟是什么?
爱是没有人能了解的东西。
当她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走进他带着暖黄色滤镜的回忆并本人出演故事的女主角时,她感到自己在几十年互相捆绑的婚姻中备受折磨,也承认面前的这个男人的魅力曾经吸引了自己。
此刻,她不知道当初选择与爱的人走进婚姻,究竟是一种幸运还是不幸。
她已经隐隐约约地意识到,那天适时响起的歌声,无意落下的围巾,微醺的酒劲与荷尔蒙都在无形中催化了爱情的发生。
她也无法分辨,他到底是爱她,还是爱这个令他铭记一生、难以忘怀的浪漫场景。
在浓墨重彩的记忆与黯淡苍白的现实间,几乎所有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
再逼真的复刻,也只能证明心动的时刻无法复刻。
情不知何起,亦不知何终。
时过境迁,他还会拾起今天她落在地上的围巾吗?
不似初见,才是人生。
不合时宜的纸质书,逐渐消失的电影院与书店,需要重新学习的新名词。
无人驾驶车辆里的响起烟雾警报,甚至被妻子羞辱抛弃之后,想吸一支烟,又被楼道警报提醒。
每个人都在变得更积极、更向上,西装革履,谈笑风生。
男主突兀的像个无法接受现实的刺猬,看似固执,内里却是迟疑的柔软。
讽刺的一切与毫无出路的当下,让他产生了回到1974年的想法。
他想去见见那个曾经令他心动,让他挚爱,在他回忆里揣摩了一遍又一遍细节的爱人,曾经的妻子,那个还爱他的妻子,以及那个他还算意气风发的年代。
“大家快把烟点起来!
”那个松散混乱,热烈腥湿时代又回来了。
他与另个记忆中“她”再次相遇了,气氛的灯光,助兴的音乐,甚至烂俗的玫瑰花瓣,但让假装的一切突然生动迷人了起来。
落入俗套的,他又爱上了“她”。
但演出总有结束时,当扮演带来的刺激与冲击回归现实之中,一切戛然而止。
真正的她再次出现在那个令人迷醉的时代,无论如何再次热情或呈现媚态,就是没有那么迷人了。
人性的自私与撕裂,毫无隐藏的倾泻,所有演出的人与观看演出的人,都明白一切都结束了。
所以我们深爱着什么呢?
我们放不下追忆着的是什么呢?
是具体的人与事?
还是无法复刻的时光?
是否在我们烂漫幻想、毫无束缚的人生阶段里出现另一个人,我们一样会坠入爱河?
是那个人创作了美好的记忆?
还是美好记忆里出现了那个人?
在爱里,我们无法得到理智的判断。
可以肯定的是,我们都是更爱自己的人。
电影的主线,是一对婚龄超过40年的夫妇。
妻子厌倦了顽固老派的丈夫,出轨了他的好友,亦是她自己的病人。
在妻子无法忍受,赶丈夫出门后。
丈夫参加了“时光穿梭”的邀请,回到了他们相遇的那一夜。
并沉沦于此,爱上了里面的女演员。
你说这是爱吗?
在自己刻画的梦境里,爱上饰演年轻时候的妻子。
他爱的是妻子,还是年轻时候的妻子,还是饰演妻子的演员,还是演员本身?
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至死不渝的爱吗?
在外人看来完美的婚姻,婚姻中的两个人真的是相爱的吗?
我很难相信爱情的激情可以保质这么多年。
但出轨这件事在我看来也无法接受。
所以,剧的最后男主没有捡起那条围巾才是正常的。
电影的支线是编剧和女演员的爱情故事。
虽然男帅女配,他们俩真的配的一脸,但男编剧的占有欲太强,性格又很变态(一会骂人一会道歉),最后还念念不忘问她跟别人上床了吗。
这种男友还是早分早解脱。
(但我也轻微能理解为什么没办法从这样的恋情中走出来了。
)
法式浪漫终结者《好梦一日游》电影日记_哔哩哔哩_bilibili1. 开放却保守的结尾之谜电影《好梦一日游》的结尾令人费解,主人公试图通过回到过去,与年轻时的妻子重逢,以唤回现在年老的他对妻子的深情。
然而,影片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结局,这种突然的结束让人摸不着头脑。
我们不禁要问,这个故事究竟想要表达什么?
主人公是成功了吗?
但剧情并没有明确的暗示。
又或者他是失败了吗?
然而,从两人关系的微妙变化来看,似乎又有所缓和。
因此,这个电影的结尾让人困惑,难以捉摸其真正的意图。
今天是2024年3月7日,我于昨日观看了法国电影《好梦一日游》。
这部影片来自那个以浪漫著称的国度,然而看完之后,我却感到有些迷茫,对于如何谈论这部作品感到无从下手。
或许是因为影片所传达的深层含义我尚未完全领悟。
影片似乎试图展现一个充满自由与多元选择的社会,无论年龄还是性别,人们都有着丰富多样的生活状态。
然而,我又发现,尽管影片前期呈现了一种开放、自由的氛围,但其结尾却显得相当保守,并未像某些爽文或狗血剧般达到高潮,让男主角通过回到年轻时代重新找回对妻子的爱意,实现那种既成功又失败的复杂情感。
这种不确定感让我对如何解读这一结尾感到困惑。
2. 《心中的日月》引出的成长回忆今晚,我拥有充裕的时光,于是整理了一下头发,刮了胡子,刷了牙,喝了点水,并开始用LR整理去年元旦在大同游玩时拍摄的照片。
随后,我打开了播放器,打算播放一些音乐。
在这个过程中,我意外地点开了一张专辑,这是我十几岁时曾听过的一张专辑——《心中的日月》。
回想起那时,大概在上初中的某个周末晚上,我从县城放学回家,兴奋地购买了一盘《心中的日月》磁带。
回到家后,我小心翼翼地将磁带放在那个老式的放音机上。
这台机器不仅能播放磁带,还具备录音功能,甚至可以将一盘磁带复制成两盘,方便我送给同学。
那时,我常常购买空白的磁带,录制自己喜欢的歌曲。
此外,我还曾利用这台录音机练习英语口语,这也为我在高中时期获得老师们的好评奠定了基础。
如今提及这些,是因为这些记忆已经渐行渐渐远。
过年时,家里从村里搬到了县城,我看到父母又将那台老式的录音机和一些晋剧磁带带到了县城的书房里。
这一幕让我感慨万千。
一直以来,我都特别喜欢观看关于成长题材的电影,比如《生活大爆炸》的衍生剧《小谢尔顿》。
它讲述了谢尔顿从中学时代一路成长到大学的故事,这种成长的历程总能与我的一些经历产生共鸣,每次观看都仿佛是在回味自己的成长历程。
昨晚我观看了电影《好梦一日游》,这部作品同样聚焦于成长这一主题。
然而,成长并非仅限于从10岁到30岁的阶段,从30岁到60岁的过程则更多地被称为衰老。
这两个词汇,成长与衰老,其实是一体两面,一面是青春的绽放,另一面则是岁月的沉淀。
虽然《好梦一日游》是一部轻松愉快的轻喜剧,但其核心却是深刻地探讨了衰老的话题。
当我深入思考这一点时,我意识到电影不可能以重返青春、一夜回春的情节作为结尾,因为现实中的衰老,就是接受自己逐渐老去的事实。
这种衰老,起初可能只是身体上的变化,但经过一系列的经历后,人们会发现,虽然身体在变老,但内心依然年轻,依然对充满活力的事物充满向往。
3. 感性男与理性妻电影中的男主角不断沉浸于过去的回忆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无眠的夜晚,迷茫而散漫。
他渴望在毫无压力的状态下,体验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当他体验过后,发现这正是他所追求的。
然而,电影并没有按照俗套的剧情发展,让男主角与那位年轻的女演员走到一起。
相反,他最终选择回到家庭。
回到家中,他发现妻子也在以另一种方式追寻自己的刺激,也就是对自己的病人进行强烈的控制欲望。
然而,随着刺激感的逐渐升高,妻子很快便感到疲倦和厌倦。
最近我正在阅读弗洛伊德的一些著作,而电影中男主角的妻子正是一位心理医生,她经常提及弗洛伊德的理论。
弗洛伊德倾向于将问题的根源归结于性,虽然这在当时社会具有一定的解放意义,但放在现在来看,这种观点的社会属性已经减弱。
如今,弗洛伊德的理论更多地被用于个人内心的自我审视,通过审视自己的梦境和想法,探寻其背后的缘由。
电影中的男主角的妻子也试图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将问题归结于性,并寻求更多的刺激来满足自己,以此希望解决根本问题,但很快就发现这种做法只会带来厌烦和更多的不满。
电影实际上融合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
男主角是一个充满感性的人,他的行为和做法如同他的画作一般,需要灵感的激发。
当灵感来临时,他会陷入一种无法自控的喜悦和满足状态,这正是他幸福的源泉。
他在追寻他人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不确定性带来的刺激感。
而他的妻子,尽管是一位女性角色,但在电影中却被塑造得极为理性。
4. 男女性别观念的独特演绎在这部法国电影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其对于男女性别观念的独特呈现,它摒弃了传统的框架,展现了一种新颖且值得探讨的形式。
特别是男主角的妻子,她务实且专注于事业,将心理学视为一项客观且有规律可循的工作。
她不断尝试通过理性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感性需求。
这两个人物呈现出强烈的互补性,在应对衰老的过程中,他们都经历了许多。
或许,在我这个三十多岁的年纪,还未能完全体会到他们的感受,这也正是我今天想要记录这部电影日记的原因。
我希望在未来的三十到六十岁这段时间里,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和想象这一类型的电影所传达的深意。
5. 未来的自己观看这部法国轻喜剧《好梦一日游》,我深感它似乎预示着社会即将迎来一个重大转变——一个以年长者为主体的时代正在悄然到来。
曾经,我们身边充斥着年轻人的身影,街道上满是青春的活力,孩子们的笑声此起彼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景象或许将不复存在。
未来的社会,或许更多的是身边的亲友逐渐步入晚年,而我们自己也将不可避免地迈向衰老。
我们的朋友圈中,可能不再充斥着对美食和旅行的热议,而是更多地关注着亲友们的婚育、离合,甚至是生离死别。
这些变化,无疑勾勒出了一个人完整的一生。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另一部曾经深爱的超级英雄电影——《金刚狼》系列的独立前传第三部。
在那部电影中,x教授和金刚狼都面临着衰老的挑战。
金刚狼,那个曾经拥有金刚不坏之身的英雄,也终究要面对生命的衰老。
这部电影是休·杰克曼对金刚狼系列的告别之作,当时我在电影院观看时,被他的表演深深打动。
当时,我将金刚狼的角色视为我父亲的化身。
而现在,当我观看《好梦一日游》时,我更多地是将自己代入到未来的角色中,思考那些可能需要冷静面对和处理的人生问题。
以上就是我对电影《好梦一日游》的日记记录。
真人演员代替机器人版的《西部世界》,有钱顾客可以重温旧日时光,不是真的穿越时空,是你抬头看看聚光灯就随时可以打破第四道墙的场景重现。
爱情和婚姻能通过拾起往日的美好年代来挽救和唤醒吗?
或许只能推着你往前走,去接受未来定会大放异彩的VR新世界,接受此刻的自己的美丽和悲伤,在起点生活。
那么,1974年在里昂小酒馆门口掉落的爱情,现在你可以不必捡起。
(在片子里看到两部电影的海报,一个64年老电影,一个是卡萨维蒂的《爱的激流》,都关于分开、重聚,情人,也算是刻意扣题了哈哈哈)
——但 你难道不想娶我么?
——不想。
——为什么不想?
——因为25年后,你就无法再忍受我了。
在这个1974年的时空里,两位携手走过40年的人重新相遇,讲着上述的对话,我落泪了。
因为这个反常规的回答是在对时间这个杀伤力极强的武器和由此带来的负向变化的抗议。
时间在流逝,希望彼此还是当年相爱的模样,可他们终究还是改变了。
我哭了,是因为我在意的是这份对当年一切美好与相爱的不变,却又无法相信它可以不变;在意的是爱的心意对时间的对抗,却又无法控制对方是否也志同道合般坚持与勇敢。
深夜看完电影,入睡时脑袋中徘徊的是张学友的《遥远的她》:遥远的她,彷佛借风声与我话,热情若不变,哪管它沧桑变化……遥远的她,可知我心中的说话,纵使分隔,相爱不会害怕,遥遥万里,心声有否偏差,正是让这爱试出真与假……在咖啡厅等待与她的邂逅,在雨夜中依依不忍告别,在74年的车道上飞奔欢笑,迷恋她在酒吧的翩翩起舞,永远记得那一个深情的吻,回到40年前希望重新找回“去世”的挚爱,这一切,都源自于那个遥远的她。
我为这个电影找到了最为契合它的配乐。
真假女主同样的初遇场景,年轻时的女主 (女演员Margot)扔掉了耳机,凭感觉自我发挥对了一段台词,无奈她并不是当年男主Victor记忆中真正的红发女孩,因为接不上话又只能偷偷带上新耳机,继续原先设定好的台词来取悦Victor。
离开时候“不小心”弄掉自己的红色的围脖,正如Victor回忆中和女主初次见面的样子。
第一幕结束Victor并未真正为其所动,但却希望再次相见来回味当年的心境。
年轻的女主美丽大方,一直小心翼翼地带领着Victor渐渐进入“梦境”。
几天下来,Victor已经分不清虚幻和现实,只想陷入这被人为创造出的美好时光中。
对Victor来说,假的变成了真的,但对演员Margot来说,她始终无法进入这台戏。
对Victor,她只是尽了一个好演员的责任,这种小心翼翼,毫无自我的取悦不是爱情。
她的戏,都是和镜子后面掌控整个场景布局的Antonie演的,她的台词,也都是对他说的。
而真正的女主Marianne一入场就打乱了设定的局面,直接告诉周围的演员们不用再抽烟,不接前男友打来的电话,出门时故意扔掉了自己因岁月侵染而沉淀成深色的围脖。
她就这样自然地驾驭着这个角色,随意快进或放慢剧本的进度,因为她已经接过了这个角色,是她,将和Victor一起演好之后的戏份。
男主在虚幻世界的最后一幕,也就是真正女主入场的第一幕, 她帮他关上了这扇门,解开了心结,带着门里的心境,开始门外新的生活。
Marianne的一句 I just met you, but I already miss you,轻轻抹去了过去无数个争吵的夜晚,抹去了出轨的困惑,叙说了自己的迷失和原谅。
坐在这里的是新的我,我们似曾相识,但我又重新爱上了你。
真正的感情,是有残缺的,没有经过渲染的,是灵活的主动的,是让双方在其中可以舒适地做自己的。
戏里戏外第二幕的嬉皮士夜晚,Margot在玫瑰花瓣下跳舞,在旋转床上和Victor接吻。
感觉这是这部剧最美的画面,两个人都入戏了,只是脑中这些温柔诉说的对象都不是对方,戏里创造的美好时光也有着些许残缺,但这残缺被酒精的作用淡化了。
Victor和Margot这对情侣的相爱相杀是另一条主线。
Victor理智的商业头脑和对作品真实度的痴狂,让他不能把Margot据为己有。
而感性的一面又让他十分嫉妒Margot和客户一起演戏,深受折磨,以至于有时在递送台词的时候让他很难分清戏里戏外。
两个相爱的人,就算身边都有了其他人,身影也是寂寞的,有幸在片尾,对的人都走在了一起,只是有的在戏里,有的在戏外,谁知道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呢。
整个片子充满了【浪漫】和【奇妙】的感觉!让我想到重庆森林,只是一个是在光怪陆离的香港,一个是浪漫自由的法国。
影片无意说教,也不探讨道德和社会规范。
妻子出轨将丈夫扫地出门后,甚至对儿子说,【分开了多好,以前我和你爸两个人痛苦,现在好了只有他一个人痛苦】。
描述人性,描述爱情的迷人,上头,如梦似幻的飘飘然感觉。
舞池里,玫瑰花瓣撒下来,我都要爱上她了。
★发布的所有文字仅为【记录】当时所想,私人性较强,没有分享或向他人灌输观点的意愿。
★不必较真,解读随意,评论区不代表本人意见,不会回复/解释。
*xm这个开头差点以为走错片场玛丽安娜也太恶毒了吧救命,夫妻没感情了也不至于这样啊,自己还是出轨方,稍显离谱。
复制场景实在是大手笔,太花心思了。
怀旧人士真的很想体验。
法国人讲话真是诗意啊,吵架都能说出各种哲学艺术名言的hh笑薯,这房子要烧起来岂不是聚众吸毒。
片名译得真好,假如能够回到往日时光,哪怕只有一个晚上。
值得讨论的地方有很多,玛戈和导演稍显脆弱的关系,导演心里其实被艺术占据了大半吧,他对表演和场景极其严格的要求,对艺术的追求,已经注定了和演员玛戈之间不会有亲密缓和的爱情,永远有着隔阂与不愉快,就像他们开头的状态,但反而比结尾那种假象的缓和要好。
男主刚开始还没沉浸在场景里,一直问一些出戏的问题,直到玛戈的到来,从怀念年轻的妻子,到逐渐沉迷于玛戈这个人,他一定不是在和记忆中的妻子恋爱了,换演员那里的暴怒就很明显了…过程好像就是出戏(寻找回忆妻子时遇见演员 )——入戏(对妻子的爱 )——出戏(对妻子演员的爱),但玛戈实在太迷人了,我也会爱上她。
这段暧昧双方都好隐忍,最后藏在彩排台词里的真心话太戳心了。
演一个家庭骗他是对的,导演也想赶紧把玛戈拉出来,但我不认为男主和妻子就会重回以往的美好,妻子已经出轨很久,男主也接受了,虽然有道歉和悔悟,可我不太明白他们俩最后是在干嘛,回到现实生活依旧一地鸡毛啊,也不可能一辈子都花钱去场景里。
男主陷入那些美好场景的时候我时刻觉得恐惧,因为这些是随时会崩塌的东西,就好像他岌岌可危的中年婚姻。
看着感觉是舒服的,故事也比较有意思。
June 25
剧情和演员给人的感觉就是从头到尾都很drama,果然是法国人的fell他们爱得恨得死去活来,我们在这看得心疼又有些好笑。
很多幽默被包裹在比较“浪”的浪漫里。
爱能持续多久呢?
法国人懒得想这个问题,他们不屑也不在乎😂好梦一日游,让自己沉浸于那种氛围和,陷入那种感觉里,有享受的时间,就够了。
戏里戏,分不清真实与虚假,甚至人的感情也是。好看。
多年前,补标
实在看不进去,看了17分钟删了,还跳着看了结尾……
高甜。不管,我就吃戏中戏中戏中戏这套。结尾过于圆满…但是不扣星!节奏稳稳的。相识四十年,能有细小改变已然不易。@嘉里 没抢票 随便收居然这么棒 值
get不到系列
我男人总结法国爱情片就是最后他们又复合了
me and bobby mcgee 好好听,片配不上歌。
所有人都会变,包括你爱的人,回忆里加了柔光滤镜的初遇,醒来后发现爱情已经输给了漫长岁月,戏中戏中戏的嵌套,是造梦人设下的精巧的局,活在记忆中的她,才是最美的她,遗憾的人们总是相爱太短,相厌太长
凌乱、琐碎而无聊,一部很男性意淫的电影,可能中年和老年男性会很喜欢吧,原来阿德尔曼夫妇也是这位导演的,挺好奇,年纪轻轻就萎了吗……
太真实了。人类根本说不清什么是爱情,也搞不懂爱情因何而起因何而灭因何存续,也根本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messed up。40年的回忆可以在几天内被刷新;可以爱也可以不爱,可以爱你也可以爱别人,都是自己来写剧本;重新爱上你可能只因为嫉妒;换一个人依旧会厌烦,厌烦的核心是自己……这太真实了,人性不就是这样,人生不也就这样。我时刻充满愤怒,当下整个人生的状态就使我愤怒,与别人也没有关系。我自己不好,谁也没办法让我好起来。
纯爱还得是法国人👊🏻👊🏻👊🏻👊🏻👊🏻代死我了
Très bon film français populaire. Un film touchant, romanesque, nostalgique, sentimental, émotionnel, très français.
上影节看的 睡着了
重温过去,记住一切细节,爱就会回来吗?
3.5 像对不可追回的婚姻想象出的另一种结局的平行世界。
这种开玩笑的追忆完全对不起自己的痛苦
太爱了!法国人把这种“科幻”常见题材摆在现实,一种有趣的“蹩脚”。我更多的是对男主的羡慕吧。羡慕他的年轻时代真切地爱过一个人,爱到四十年之后,还能继续咀嚼当年的每个细节。所以我反思自己,我认识你的那天,我还记得什么呢?我真的爱你吗?这些中老年爱情电影反复在给我强调一个道理,这辈子真的要和最爱的人在一起啊。
这几个月一直难以入眠,白天也不敢停下脚步,加上一直以来对世界愈发的消极,神经一直在紧绷着。趁着这次小感冒看了这部法国电影,浪漫的氛围让我得以短暂休憩了一阵。但细细品味其中的对白,直白的表达下还存在着智慧的人生哲理。
别以为我看不出这是法国版冯小刚
世界和生活给了人们翅膀,人们却在翅膀上镀金镶钻,忘记了飞翔。喜欢法国很多电影中的自由和独立,也同样厌恶其中的放纵和玩世不恭。本片失去了法国特色的优点,反而放大了资本主义的通病。世界和生活的魅力在于流动的时间和随机性,这和大师作品常常流露出的随机性是不谋而合的。本片导演编剧是同一人,从技巧上可以说编剧很娴熟,但整体来看是一个陈腔滥调的烂故事,至于执导水平也一般。我当然也可以用电影中的腔调来嘲讽一下:你所有的意淫都像一个不能勃起的老年人的自慰,我宁愿看向墙角你因无能愤怒而捅破的充气娃娃,也不愿多看你一眼这可怜的行动迟缓的性幻想,摩擦着干枯皮肤的声音,唯有你最终流出了无力无助的泪水,才假惺惺地渴望生活原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