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柏林孤影

Alone in Berlin,Jeder stirbt für sich allein

主演:艾玛·汤普森,丹尼尔·布鲁赫,布莱丹·格里森,米卡埃尔·佩斯布兰特,卡塔琳娜·舒特勒,路易斯·霍夫曼,尤韦·普罗伊斯,拉尔斯·鲁道夫,雅各布·马琛茨,约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法国,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柏林孤影》剧照

柏林孤影 剧照 NO.1柏林孤影 剧照 NO.2柏林孤影 剧照 NO.3柏林孤影 剧照 NO.4柏林孤影 剧照 NO.5柏林孤影 剧照 NO.6柏林孤影 剧照 NO.13柏林孤影 剧照 NO.14柏林孤影 剧照 NO.15柏林孤影 剧照 NO.16柏林孤影 剧照 NO.17柏林孤影 剧照 NO.18柏林孤影 剧照 NO.19柏林孤影 剧照 NO.20

《柏林孤影》剧情介绍

柏林孤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由法国家喻户晓的俊男级跨界导演文森特-佩雷斯执导。1964年出生的佩雷斯,在上世纪80、90年代曾红极一时,主演的经典作品包括了《芳芳》《玛戈皇后》等等。佩雷斯很早就显示出了导演方面的才华,1992年和1999年有两部作品入围了戛纳国际电影节的短片单元。2002年,佩雷斯拍出了长片处女作《天使的肌肤》,2007年又执导了《秘密》。本片是佩雷斯投资规模最大,也是第一次入围A类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作品。 《柏林孤影》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40年代的柏林。工人阶级夫妇奥托和安娜把自己唯一的独生子送上了战场。不幸的是,儿子在惨烈的战争中身亡。这对夫妇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反抗纳粹党的极权统治。很快,他们的行动被发现,受到了盖世太保的追捕和威胁。这部以小视角反映大主题的二战题材电影,吸引了不少重量级明星参演。曾以《霍华德庄园》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英国演技派女演...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信托基金身为一个胖子非常夏日党员马大姐深宅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牛”转乾坤恶烂狂人艺伎回忆录手机白银谷4inLoveFing头K王之王海豹自卫队白玉思无瑕皇家律师第二季吸血鬼后裔第四季鬼武者意大利制造异灵灵异2002男亲女爱恋慕再见,阿贝托不可磨灭戴拿奥特曼归来的哈乃次郎中途客栈我是女特警失踪:他们存在过如果还有明天第一季史密斯夫妇澡堂也疯狂

《柏林孤影》长篇影评

 1 ) 天朝也没

1.这是喊口号跟真正举着刀上街砍人的区别……跟历来"萨德事件"的套路相同,人家俄罗斯还有探测距离7000公里、可覆盖到台湾的导弹系统呢……环顾"友邦",除了"巴铁"(同样是内忧外患,政府哪还有影响力?

),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吖!

2.演技派们堆砌的剧情,即使没有剧情,静静滴定格他们的表情就好了

 2 )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强权政治下,每个人都是卑微的,但请不要作恶,守住作为一个人的底线。

特别是手中握着他人生死的督察或者盖世太保们,命令不可违抗,但请枪口太高一尺。

剧末督查开枪自尽,他是一个聪明人,在看了所有的卡片后,最终认识到体制之恶,但清新的有几人?

很多时候,群众是愚昧的,容易受宣传机器洗脑而不自知。

男主夫妇散发了286张卡片,除了18张其余的都被爱国群众上交,不排除有胆小懦弱者,有怕惹是生非的吃瓜群众,更有政治觉悟高的朝阳群众,18对268,悲哀吧!

但再想,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1个人至少唤醒了18个,按照此传播速度,传播四轮就超过一万了,这或许就是黑暗时代给人们带来的一丝希望与光明!

 3 ) 我们都在参与“大事情”

喜欢这部电影就像喜欢张楚的歌《上苍保佑吃饱饭的人》一样。

看到希望却又很无力的感觉。

普通人普通的故事,竟然这个年代“浪费”了那么多人力物力去拍成电影。

必定不会有票房和评分。

像男主写的一张张卡片一样,道理大家都懂,但都不会说出来。

或者说出来也觉得无用(无味)。

在沉默的大多数的国度;语言真的是无用的。

只是欧美电影可能为了表达一粒沙或哪怕一个人的声音也应该被听到也是有意义的吧。

忽然想起胡适曾举得一个摊三弦琴的例子,来表达哪怕一张卡片也有它的价值:摘录一下:那边“一座低低的土墙,遮着一个弹三弦人。

”那三弦的声浪,在空间起了无数波澜;那被冲动的空气质点,直接间接冲动无数旁的空气质点;这种波澜,由近而远,至于无穷空间;由现在而将来,由此刹那以至于无量刹那,至于无穷时间:——这已是不灭不朽了。

那时间,那“低低的土墙”外边来了一位诗人,听见那三弦的声音,忽然起了一个念头;由这一个念头,就成了一首好诗;这首好诗传诵了许多;人人读了这诗,各起种种念头;由这种种念头,更发生无量数的念头,更发生无数的动作,以至于无穷。

然而那“低低的土墙”里面那个弹三弦的人又如何知道他所发生的影响呢?

一个生肺病的人在路上偶然吐了一口痰。

那口痰被太阳晒干了,化为微尘,被风吹起空中,东西飘散,渐吹渐远,至于无穷时间,至于无穷空间。

偶然一部分的病菌被体弱的人呼吸进去,便发生肺病,由他一身传染一家,更由一家传染无数人家。

如此辗转传染,至于无穷空间,至于无穷时间。

然而那先前吐痰的人的骨头早已腐烂了,他又如何知道他所种的恶果呢?

由《柏林孤影》令我想到去年新冠肺炎肆虐至今,想到《上苍保佑吃饱了饭的人》和《柏林孤影》的联系——我们都在参与大事情。

 4 ) 非专业影评之克制的美学——柏林孤影

电影一两年前看的,有次聊天时候推荐给朋友,顺便百度了一下,发现评价居然很低,不服翻了下豆瓣居然也不高,就很纳闷。

因为在我眼里,这是一部少有的佳片。

心里略微不忿,于是写下了这篇推荐。

首先从制作上来看,本片制作精良,无论从道具、服装、布景都不错,很有代入感,即便是那些差评也并不否认这一点,所以如果你还在犹豫要不要看,可以放心大胆入手,因为它完全值得那两个小时!

其次,它保守诟病的,恰恰是我认为本篇精彩的原因。

有的影评用四平八稳,主角情绪不够高涨,难以找寻剧情的高潮。

如果你但预期是战争大片的话,可能会有上述观感,实际上它并不是战争大片,它是在描述人性,而人性不是只有通过迭起都高潮中才能感受到,人性恰恰是在一些琐碎都细节中折射出光辉。

在这方面的处理上,很凸显来克制两个字。

通过不断地铺陈最后构造出一个高潮,这是用来歌功颂德的,是用来描述英雄的,不是用来描述普通的小市民的,主人公恰恰只是工厂一个工人,一个善良、严谨、谦让、一丝不苟完成工作的普通工人。

从这个意义来讲,我觉得影片很真实,手法朴素,不是因为不懂,是因为克制,宁可略微欠一点也不愿意表述的过了。

下面是剧透时间,虽说时间有点长了,但我还很记得这几点,关于人性但小细节:1、当周边所有人都在崇拜精神领袖都时候,你对精神领袖产生了怀疑,你会怎么做,在那个时代很多东西明明是错的,但所有人都说它是对的时候,你会怀疑自己吗,这一点拍的很像《1948》;2、当国家政策在压迫屠杀犹太人时候,面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都犹太老人,有的人装作不知道,有的人打着相应政府的幌子贪人钱财,也有人冒险将老人接到自己家里,人性在此处折射出不同的色彩;3、当一个人决定向这个国家机器挑战时候,无异于以卵击石,男主自然也知道这一点,他的选择是背着妻子独自抗争,那时候这个沉默寡言的人在我眼里瞬间高大起来,背影也很是伟岸,不要说那么多做就是了,这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如果是和平年代,这一家人一定会很幸福。

最后还是想多说句,也许好莱坞并不觉得这片子很优秀,因为他们有很多;我们真的太少了,少到随便一部电影都敢称做是良心巨作诚意满满……譬如前一阵子的《芳华》,我只看到了一个老人对七八十年代流水账般的回忆,这中间其实有很多值得挖掘的东西,可导演都放弃了,很可惜。

另,《大佛普拉斯》想当另类,算是部十足的讽刺电影了,很丧很不错!

 5 ) 是普通人的牢骚,也是反纳粹的勇气

1940年6月22日的德国,举国上下沉浸在一片胜利的欢呼之中。

报童在柏林的大街小巷兜售着法国投降的消息。

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德国军队就横扫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个小国,并绕过法国自以为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直抵巴黎,还造成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狼狈撤退。

不得不承认闪击法国并迅速迫使法国投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高光时刻”。

但纳粹侵略战争的胜利却建立在普通德国人的牺牲之上。

与胜利消息一起传来的是邮差从德军指挥部带来的阵亡通知单。

这张阵亡通知单虽然只有薄薄的一张纸,但它却像一道晴天霹雳击碎了柏林一户普通工人奥托和安娜的家。

邮差大姐对她送来这封信的内容心知肚明,由于她是奥托和安娜这对夫妇的老相识,所以对他们的遭遇也非常同情。

奥托和安娜把自己最珍贵的独子送上战场,然而这个本该有着光明前途的大男孩,却成了纳粹侵略战争的炮灰。

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异国某处不知名的森林。

独子阵亡的消息让父母悲痛不已。

母亲安娜撕碎了这封冰冷的告知单,大喊着“你们这些骗子”。

但这封信是她在这个世界上和儿子之间唯一的联系,她只能把撕碎的信又重新拼好,接受失孤这样一个人间最痛苦的事实。

另一边,失去儿子的父亲奥托只能像往常一样,搭上有轨电车去车间上班。

城市里飘扬的万字旗、混在人群中的盖世太保,还有贴在工厂的征兵海报都在提醒着奥托,这一切都是一个骗局。

希特勒带有极强煽动性的演讲,只不过是让普通德国老百姓把自己和家人的生命绑在帝国的战车上碾碎。

在工厂,奥托和厂里的纳粹党徒发生口角。

那些平时唱着高调的党徒只是捐了点财物,而并非纳粹成员的奥托却献出了自己唯一的孩子。

看着家里儿子的空房间,父亲奥托在一张写有“元首”的明信片上,用钢笔把“元首”这个词改写为“骗子”。

悲痛欲绝的父亲奥托决定做点什么。

他决定把自己的丧子之痛转化为揭露纳粹谎言的行动。

奥托以花体字伪装自己的笔迹,在明信片上写下反战宣言,并准备把这些明信片随意散布在柏林的大街小巷,让德国人都看到纳粹政权虚伪邪恶的一面。

奥托第一次放置这些卡片时还有些紧张,但随着妻子安娜对这个行为的理解和支持,奥托夫妇散布反战明信片的行为越来越大胆。

虽然他们偶尔会在柏林街头遇上秘密警察或党卫军,但因为手段隐蔽每次都化险为夷。

随着这些卡片不断出现,并不断被柏林市民上交到警察局,警方开始注意到这一严重的反政府行为。

虽然战后德国人对自己主动挑起侵略战争非常后悔,但在当时的形势下,这些卡片无异于叛国。

警局督查埃舍里希负责侦办这件事,他把出现过卡片的地方都在柏林地图上插上小红旗。

但由于奥托和安娜都是柏林的普通市民,城市这么大,两人随便扔下一张明信片,几乎不可能被发现。

所以城里的反战卡片越来越多,已经发现了129张,这种尴尬状况惊动了凌驾于普通警察之上的党卫军。

党卫军上校要求警督埃舍里希尽快破案。

一方面统治者的网越收越紧,另一方面奥托和安娜也露出破绽。

奥托前往某个大楼放置卡片时被突然出现的路人发现,危急时刻母亲安娜出现拖住这个路人,两人才涉险逃脱没有被发现。

但这个路人还是看到奥拓的大概样貌,并立刻报告到警察局。

警局根据目击者的描述,画出一幅放卡片嫌疑犯的大概画像,并据此开始进行全城大搜捕,还通过放置卡片的地理位置推测嫌疑人的住处。

奥托和妻子安娜被抓的风险越来越大。

随后警局根据画像抓到一个所谓的嫌疑人,这个人是女邮差的前夫。

但作为职业警察的埃舍里希认为,这个人并没有放置卡片的动机。

他和女邮差虽然也有孩子在军队服役,但他们的孩子并没有阵亡,而是还在波兰前线。

另外,警察埃舍里希从卡片中多次出现的“机械”这个词推测,放置卡片的嫌疑人应该从事和机器有关的工作,很有可能在工厂上班。

他把自己合理地推断报告给党卫军上校,说抓错了人,但这位党卫军却毫不在意埃舍里希的正确推断,竟在自己的办公室把这位警察打了一顿,并暗示埃舍里希暗中杀掉目前这个嫌疑人了事。

埃舍里希没有办法,虽然他是一个警察,但当时德国上下都要听从希特勒的独裁,党卫军就是希特勒独裁统治的首要机构。

他们凌驾于一切之上,可以随意杀人、为所欲为。

在党卫军办公室受到极端屈辱的埃舍里希只能找到那个无辜的人将他杀害。

警察埃舍里希和党卫军本以为事情就此平息,但奥托自己却露出了致命破绽。

一天奥托去工厂替班,由于他外套内兜破了洞,揣在怀里的卡片掉落在他工作的车间。

这些卡片掉在车间灰暗的地上如此明显,立刻被同事发现。

这些卡片出现在工厂,说明放卡片的人无疑就是工厂的工人。

工厂立刻叫来警察和盖世太保,经过排班表比对和个人经历的简单调查,在战争中失去独子的奥托很快就被锁定。

对于这个结局,奥托和妻子安娜早有心理准备。

二人坦然面对纳粹所有酷刑和审判,最终被纳粹政权送上断头台。

电影最后,奥托和妻子所写的200多张反战、反纳粹卡片,在警察埃舍里希自杀的枪声中散落在柏林大街小巷,被更多人看到……与以往的反战电影不同,《柏林孤影》这部影片选取了一个很小的切口,用一个普通德国家庭的丧子之痛来控诉纳粹的罪行。

片中奥托和妻子书写、散发卡片的事例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发生在当年柏林的真人真事。

1935年德国工人奥托·汉佩尔和艾丽斯·莱姆结婚,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妻子艾丽斯的兄弟在1940年法国战役中阵亡。

随后夫妇二人便开始书写反纳粹政权的小卡片,直到1942年被捕,这一正义行为一直坚持了2年时间。

汉佩尔夫妇和他们写的卡片1943年4月汉佩尔夫妇被纳粹政权处以断头台极刑。

在现在柏林的阿姆斯特丹街10号还镶嵌着纪念汉佩尔夫妇的纪念牌,这里是汉佩尔夫妇故居所在地。

二战结束后,关于汉佩尔夫妇案件的盖世太保秘档辗转落到德国作家汉斯·法拉达手中。

他以汉佩尔夫妇的事迹为原型,创作了小说《柏林孤影》(又称《每个人都孤独地死去》)。

小说中他把当事人的名字改为奥托·昆格和安娜·昆格,并把死于法国战役的艾丽斯的兄弟改为更具悲剧色彩的儿子。

这一改动增强了故事的悲剧性,更有冲击力。

这部小说最早于1947年出版,后来被多次改编为电视剧和迷你剧,英文版在英国也是畅销小说。

原著《每个人都孤独地死去》(Every Man Dies Alone)

作家汉斯·法拉达(Hans Fallada)无论是虚构小说和电影还是在原型事件中,这对普通的德国工人阶层夫妇虽然没什么太多学问,也不是什么大人物。

他们的行为很简单,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的很多大事件相比,小到根本不值一提。

但他们很正直也很勇敢,他们发自内心撰写的那200多张卡片,体现了有良心的普通德国民众的心声。

永远控诉着那段黑暗的历史。

-END-更多干货影评:1.《乔乔的异想世界》: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实至名归,原著揭秘2.《元首偷走了粉兔子》:元首为什么要偷她的粉兔子,这个小女孩的家庭不简单3.《我控诉》:犹太人、特务、双性恋、作家、总理、导演、指纹鉴定发明者……整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都乱成一锅粥了4.《被涂污的鸟》:看不懂《被涂污的鸟》?

这7种动物和8种信仰的隐喻是关键

 6 ) 《柏林孤影》影评:可信的表演

布莱丹·格里森和艾玛·汤普森在这部纳粹时代的影片中尽了最大的努力。

在《柏林孤影》中,艾玛·汤普森和布莱丹·格里森用德国口音演绎了真实的人类磨损。

文森特·佩雷斯的指导有点蹩脚。

摄影是标准的纳粹时代的去饱和——好像新闻片决定了那个时期的分量和色调。

汉斯·法拉达的这部基于事实的小说讲述了安娜·昆格尔和奥托·昆格尔这对命运多疑的抵抗组织夫妇在战争期间在公共场所秘密散发反希特勒卡片的故事,剧本有时也很平淡。

但两位主演都尽力了。

丹尼尔·布尔则是第三位主角,他在片中客串了一个矛盾的警察调查员,渴望表现出仁慈,但在“比他强的人”的逼迫下,他没有表现出仁慈。

By:Nigel Andrews

 7 ) 看着难过

很真实 很现实有人看怎么不舒服了?

是你没有沉浸其中,当然也许你压根不是一个小市民。

有人觉得德国题材片讲着英语很违和,也许他是德语专业户吧,我们还不是从下看着配音译制片长大的?

演员原版更能帮助你体会他们的真情实感吧?

很容易就被片子吸引,对于战争的恐惧,不见硝烟的恐惧,战火纷飞的年代,谁都容易被洗脑被操控,谁又在乎你,在乎你的感受和愿望呢,而你又是那么的无助。

沉下心体会 你会发现虽然没那么多刺激,但你却紧张的要命,各位主演都做的十分到位,警察最后的抉择也表明这些小卡片是深入人心的,干扰到了他,也会干扰到人民大众的。

半夜看这部片子感觉很伤感。

 8 ) 当你想控制它的时候,其实已经被它控制了

一张张小卡片的力量并不大,只有18张没有被上交,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没有行程有效的流传,为此却付出了夫妇俩的生命,虽然说是为了死儿子,但是仍然感觉有点不值得,不过《大西洋帝国》里的半脸面具人却成了关键,他最后把所有的卡片一次性的扔到街上,注定引起很大的轰动,所以想要控制事态的他成了被影响最为深的人。

当你想控制一件事的时候,其实你本身已经被这件事控制了。

 9 ) 柏林孤影

故事一开始是顺序写的,但是我一开始以为是倒叙,因为它讲述了一个年轻战士,就那么一枪声响,就是倒在地上,长眠于世了。

但是没想到他就是这样子的开头,然后接着写这个年轻战士的父母因为失去了他,而觉得活在世界上没有了意义,他们想做一些对这个世界上有意义的事情,就发生了之后的事剑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去写卡片,想要唤醒民众的人性,然而最终200多张卡片只有18章没有,是主动上交给警署的,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的人都只是不想牵连自己,只是做一个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但是最终还是影响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害死一个无辜的人的直接执行者,他就是那个警察,一个有文化的警察在所有的高官里面相当于是唯一一个还有一点文化,有人性的人,为了自保,枪杀了一个无辜的人,还把那一对失独的父母给抓起来了。

然而也就是这么一个警察,他是唯一一个看完了200多张卡片的人,除了那是没有看到的,18张。

最后一幕是警察把那200多张卡片从窗台往下丢,随着一阵枪声,他也离开了人世,然而,在然而那些片却从来没有停止过降落,这寓意着这种思想已经传播到人们之中去了,就是永远不会消失,不会因为现实的消失而消亡

 10 ) 柏林孤影,沉闷但紧凑

整部电影的色彩黑暗,感觉很压抑,不过这正是那个时期给人的感觉。

虽然整部电影很平淡,没什么起伏,也没有高潮,有点沉闷,但是剧情很紧凑,不会有拖沓的感觉,没有那种快进完还在同一个画面的镜头。

电影的细节也描写得很好,对人物的刻画很细,对于最后警察的态度的改变有足够的铺垫,不见了的18张卡片和警察想法的改变和自杀,其实都透露着整个国家的人民对希特勒政权的态度转变。

虽然电影的最后是bad ending,但三位死者的行为却让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走向HE。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的色彩和节奏偏沉闷偏慢,但剧情紧凑有心看的话还是很容易能看下去的。

《柏林孤影》短评

真实故事改编《柏林孤影》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40年代的柏林。工人阶级夫妇奥托和安娜把自己唯一的独生子送上了战场。不幸的是,儿子在惨烈的战争中身亡。这对夫妇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反抗纳粹党的极权统治。小视角反映大主题,所有的正派反派都是在轻声轻语中呈现给大家。

4分钟前
  • 我相信
  • 推荐

片尾字幕还没出,观众们就纷纷拿起衣服准备离场了。回想起开场时英语一出,我曾一度怀疑这到底是关于哪国人在柏林。其实二战柏林是一个有很多内容可以挖掘的题材,但这部电影的编剧堪称简陋,故事贫乏而空洞,以至于最后一个镜头中,警察把写着反纳粹标语的明信片抛向空中并开枪自杀时,观众感受不到一

5分钟前
  • 舒肤佳
  • 很差

6.4

9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还行

即便带着看一部中规中矩二战剧情片的心态,都会在电影结束的时候大呼上当。迄今为止看过的最糟糕的二战题材影片。柏林电影节把这片选进主竞赛单元,丑闻程度与去年戛纳的《青木原树海》不相上下。

11分钟前
  • 鸡头井。
  • 很差

Emma Thompson也是老了呀 评价为什么这么低 蛮好看的啊 拿英语拍确实有点尴尬 但是强压下普通人的抗争 就是这样 平淡里闪烁着勇敢、无畏与泪光

13分钟前
  • 糯米兔
  • 推荐

剧本不行,格局太小(预算太少),完全靠演技撑着。央六看的,配音不错,对中国观众最大的意义大概是阅读那些明信片上的话。

16分钟前
  • 私享史
  • 还行

剧情太过于平淡,除了最后结局警察开枪自杀让我微微震惊,但是这份震惊不是来源于他突然的“正义”,而是对他觉醒“正义”的铺垫太少,他自杀的理由也太过苍白。

19分钟前
  • 飞鸟与铃兰
  • 还行

虽然二战是送分题但是拍成这样真的没人买账的(认真

24分钟前
  • tapeparty
  • 较差

当个人权利不被尊重和保护时,无从谈起好的政党

27分钟前
  • 小明的元宇宙
  • 力荐

少数明辨是非的人不懈努力终究能唤醒广大愚昧的民众。

32分钟前
  • 一叶知秋
  • 推荐

抱歉我有点出戏 整个想法就像是一个很有美感的行为艺术project (但当然 我尊敬战争中伟大的人们

36分钟前
  • SHINE
  • 推荐

有些失望,不是好电影,一开始丈夫拿到信没看,交给妻子,妻子看过信后,竟然问妻子儿子出事了吗?这个情节的处理就让人感觉这不是好电影了。

41分钟前
  • 凌晨五点的猪肉
  • 还行

Daniel Brühl把那種弦就快崩掉的感覺演得蠻到位的,因此最後的結局還蠻順理成章。恐懼好像也只有在他身上體現,其他人物有些過於大無畏了。“謊言”的部分其實可以在更多地方表現一下的。歷史題材,卻有種往偵探推理片方向拍的趨勢……基本就靠真實故事改編這幾個字挽回了。

44分钟前
  • 木木示言
  • 还行

实在是很无聊

49分钟前
  • 猫龟🐌
  • 较差

一个病态,一个悲哀。病态:儿子战死沙场就要找国家算账?要国家赔你个儿子?显然是以现代人观念先入为主,因为现代人心中有了对纳粹暴行的痛恨所以痛心疾首,自然有敌对心理。可考虑当时,无缘无故这么做无疑幼稚。悲哀:在暴政下的所有市民的欢呼,歌颂,起舞。无疑颇具讽刺。

54分钟前
  • 绯红少年
  • 还行

没必要老纠结语言问题。。题材、叙述、节奏、表演,都还可以啊,有艾玛汤普森哦。。

58分钟前
  • 伊壁鸠鲁
  • 推荐

并不是孤军奋战

1小时前
  • leon.ll
  • 推荐

如果,,,你有这样的勇气吗?

1小时前
  • erotica
  • 推荐

制作精良,紧张感也制造的不错,电梯逃脱的夜戏最好,但是男女主角是爱尔兰人和英国人,台词也都是英语真是奇怪

1小时前
  • 二马究竟是啥马
  • 还行

Flat and uneventful.

1小时前
  • PetitCerrito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