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感觉,很好,很硬朗,比英雄那种银样蜡枪头好。
或者说,英雄的内核像一部歌舞片,造境,用色夸张,甚至有点舞台化;而天地英雄内核是西部片,真正能给人一种力量感。
我认为何平的路子才是中国电影应该去走的(至少是之一)。
当然,也有很多问题,就像上面的一些文章中所谈的。
但这样的电影看起来更让我觉得提气,没有故作深奥,没有炫耀技巧或者某种风格。
好的方面很多,最让我高兴的是,从细部上看很有戏剧张力,也很生活化,不假,不虚。
我比较喜欢里面被安困在沙漠,安扔下两壶水那段。
有一种很猛烈的内在冲突,能给人一种真正的情绪激荡。
那种绝望,那种愤怒都很有依据,可以说颇得西部片的神髓。
像姜文和弟兄们的谈话很自然随意,比较有真实感——比较有趣的一段台词,独眼鹰不希望麻棍一起去,说他老婆怀孕了,麻棍来了句:我老婆的事,你操心干吗。
呵呵,这样的台词在国内电影里算是不错的了。
至于中井贵一,感觉他的戏比较单薄,演员演得很好,但可供发挥的地方不如姜文多。
(这个问题我想下面说) 另外,细节上,比如服装(盔甲、刀剑),看得出很下功夫,而且和影片风格很和谐(不管它符合不符合史实),营造出一种粗犷强悍的气势,不像一般电影,战士都显得软塌塌轻飘飘的。
但我觉得,如果唐朝方面的盔甲更多些金属,像罗马战士那样,而突厥的在野蛮凌乱一点可能更合适。
音乐上,与故事融合的很好,也因此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有些中东风味。
音效不错,有些地方刀剑的声音似乎有点过头,对耳朵多少有点摧残。
而这部片子最大的问题,我觉得前面有人说的很对,就在结尾,结尾问题的根源又在开头——归结一下,是因为何平对这部影片类型的定位。
他现在等于把史诗片和西部片结合在了一起,大框架是史诗片,什么大唐的气象等等背景,实际上焦点却很小。
试想,如果把大背景去掉,只是写中井与姜文两个互相敌对的人共同保护一个队伍,对抗敌人,那么影片也不会损失很多精彩之处。
也许是出于对票房、观众期待的考虑,何平拉来了一个大架子,下面的故事却没有超出《双旗镇刀客》的范畴。
当然,另一种处理方式或许更好,就是索性加强它的史诗气象。
我和朋友们讨论,比如开头交待一下大唐当时作为一个包容世界的繁华都市的那种气派(例如拍一个各国使节晋见的日常场面;用中井在都城的生活场景交待一下唐朝的繁荣景象),使影片开头便笼罩在一种宏大气氛中。
(不需要太多大场面,看怎么拍得巧了)其次,将舍利(正经舍利不应该是像刚拔下牙齿的那种样子)作为西域进献给唐的礼物,让它象征归化、和睦。
而突厥作为对唐的不满者,自然要夺取它,以此来让西域归于它的治下。
这样,后面的冲突将更加饱满。
更不好的一个设计是中井最后的死,姜文最后的无所作为。
作为一种故事动力,前面的铺垫告诉我们,中井与姜文最后应该有一个解扣的点。
而现在是最后全部虚了,前面的张力却没有东西令其达到高潮,非常可惜。
安大人这个角色也是如此,按平常的路子(也许俗但是符合叙述节奏),他应该与姜文或者中井有一个正规的,突出出来的决斗,把人物的对立推向悬崖,然后给观众一个结果。
而不是在乱砍乱杀中完结。
与此类似的还有四脚蛇那个小孩的角色,草草的退场使这个人物的存在变得毫无意义。
所以,在内在的人物关系上,何平作的并不好。
最后在说说镜头,前1/3感觉不够干脆,有些凌乱。
但那种近景对表现混乱、快速的战斗还是不错的,峡谷一战感觉就很好。
不过中远景的缺乏使影片少了一种气象,就是我前面说的史诗风格,这大概还是要归结到影片定位上来。
像沙漠中出泉水一场戏,如果能用一个中景交待一下,也许会更有感觉。
最后城堡之战全景简直少得可怜,似乎突厥人一旦抵近开始攻击后,我们就只能看到晃动的人影了。
如果设想一下能把姜文这边唐军的数量增加一点,拍成一个真正的攻城战,而不是几个人对抗成百上千敌军的死斗,会更好看。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部好片子,如果编剧上在下点功夫,类型定位再准确些,将成为经典之作。
注:原文发在水木清华BBS上
四年过去,再看《天地英雄》,实在是这些年这些大片当中把故事讲得最好的一部。
《天地英雄》不幸诞生在《英雄》之后,举国上下人心浮躁,即使何平拍出《教父》,也能被骂成《无极》。
如果何平沉住气,等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们出尽洋相,再出手,效果会很不同。
白衣飘飘的赵薇漂亮极了。
可惜她的旁白太平板,毫无悬念。
还有那个看护佛骨的僧人,姜文后来的老婆,如果她不开口讲话该多好。
还有王学圻,他比姜文更出彩。
结尾潦草了。
除了“暗河天意”让反派boos放过了鸵队,还有结局时候的“科幻舍利”。
这两部分剧情太扯,其他我觉得拍得很好啊。
服装非常赞特别是姜文那一身、还有姜文和隋唐使交手的镜头、老不死和小孩的台词、沙漠里骑兵战斗的画面我真的忘不了,这么好的电影我觉得应该不止这么低的分数。
如果让我打的话我觉得7.3分比较合适
一个人的《天地英雄》 太多的聪明人已经给电影挑了很多刺,所以我也就不再说这部电影哪里哪里疏漏哪里哪里不对哪里哪里幼稚哪里哪里抄袭一类的话了。
至于给这部电影的评价我就用两个字——好看!
1 一个人啃着干面包坐在深圳“红番区”看《天地英雄》。
买票的时候小姐听说我就买一张,很是狐疑了一小会儿才开始撕票,偏偏边撕还要边补充再问:就一张?
坚定而又凝重地点点头,然后下楼买了两块最便宜的干面包才走进影院。
还是那个小姐,用很同情的眼神把我送了进去。
结果进了电影厅才理解了那个小姐的种种表现。
原来这家影院里面的座位前头都放着桌子,如同酒吧一般,适合情侣或者一群朋友,边看边吃东西。
里头人虽然不多,却全都是情侣档。
羞涩的一对隔着拳头远的举例互相凝视,大方的早就生死离别似的搂在一块。
没奈何,心一横眼一闭,走到座位,把手中军色超级大背包一放,食物一堆,好吧,天地之间唯有我是孤胆英雄怕什么。
好在电影马上开始。
——“呛啷”,非常气势的拔刀声音马上把大家吸引到电影中去。
如果说看张艺谋的《英雄》,享受的是风景,是摄影,是如幻如梦的武打的话,那么何平的这部《天地英雄》则给你一个壮烈的故事看,给你一片西部风景看,给你一腔热血男儿的气势看,给你一种大片的感觉。
在你看完之后,你会点点头,长吁一口气说:好看。
然后赶紧捂着小腹飞跑到洗手间,将憋了那么许久的液体解决掉。
那些情侣档们却什么话也没有说,桌子前的麦当劳除了刚开始咬的几口外,差不多都剩下了。
其中一个女孩坐在座位上不愿意起来,最后斜瞪着拉她的那个男孩,说了一句让大家都笑起来:你该留胡子了!
被她说的那个男孩瘦小如葛优,戴着厚厚的眼镜片,半天没有反应过来…… 单位几个女孩急急忙忙看完之后,第二天电脑桌面就马上换成了《天地英雄》中的日本高手来栖大人了。
换的时候两眼放光,嘴角抿着,如同冬天的兔子见到胡萝卜似的。
2 有两场戏让我很是感动了一会儿。
一场是老不死的临终一剑,在戈壁沙漠上刺出了暗河的水,那水越喷越高,而看的人情绪也越来越高,直至几乎要跟着大喊大叫一番,或者是把热泪淌上一地;另外一场是结局大战,我竟然忘记了具体场面,但是只有一种情绪被酝酿着,需要冲突一下。
《天地英雄》是我盼望了两年的片子,比之《英雄》来,其期盼值远远超在其上。
特别是当初听说姜文放弃《英雄》选择何平的《天地英雄》时,就更加期盼。
记得还是很多很多年以前,很晚的一个晚上,随意打开电视,里面一个脏兮兮的男孩对这几个大胡子说:我是来这里娶媳妇儿的……他的手半曲着,放在要不,手掌半卷,距离手掌半指是一把短刀刀柄。
后来的情节……小孩眼睛望着前方人听人怕的响马头子“一刀仙”,吸气,定定神,小手指头微微动一动,那半指远的刀竟然就嗡嗡作响地自动出鞘一分两分…… 那部电影命叫《双旗镇刀客》,里面的一刀仙是后来红透大江南北的石光荣。
今天再看这部《天地英雄》,印证了大家的说法——何平是最适合拍古龙小说的电影导演。
《天地英雄》中的友情,对话,故事,气氛渲染,都可以和古龙的小说对应上来。
所以在回别人观后感的时候,我说:这部电影应该一般大老爷门儿一起看才是!
3 看《英雄》的时候经常笑场。
看《天地英雄》只笑了一次场——安大人问来栖:当一名捕快能挣多少钱?
日本人来栖酷酷地回答:勉强可以养家胡搞(口)。
4 电影中赵薇的角色被很多人批评,结尾也是。
我决定不批评什么,因为任何一部电影我们当代的网络大侠们都不会满意的,都有独到见解什么的。
我虽然不大喜欢里面的串场独白,不过想象一下自己看一些外国电影时,经常喜欢独白中的提示,想来外国人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应该不会对此不满吧。
电影结尾让人明白了什么是“佛法无边”。
英雄们无法完成的事情,最终由佛法完成,去恶扬善,透着神秘主义的味道。
对这样的结尾不满的大侠更多。
我不理睬,电影好看,就足够了。
更何况我喜欢佛法,我愿意佛法如此广大。
5 忍不住还是批评一下,电影特技太一般了,怎看透着《魔戒》的味道。
而开场的风沙暴则如同卡通一般……有点失望。
片子是老师推荐的,反复推荐。
不知好在哪里,趁着放假看了它,没拉快进。
男人、军队、大漠、胡马,镜头语言总是能第一时间告诉你片子的总体基调。
仅从取景来看,就感觉这是一部和《英雄》截然不同的片子。
故事讲了什么?
忠诚与背叛?
人伦与服从?
还是说,它在追问信仰?
这部片子最大的亮点,不是屠城李与将军女儿的暗含情愫,也不是来栖的漂泊流离,也不是一路护送舍利子的厮杀大戏。
重点是,小和尚。
为什么一个文弱的小和尚要安排在护送大队,为什么他能够死而复生,代替舍利子平息这场争夺?
当舍利子送回大唐,便开启了大唐盛世。
作为一个以道教为土生土长的古国,何以靠舍利子庇护?
故事回到第一次打开舍利之时,当众人都陷入绝境之时,舍利被层层揭开,光芒随即覆盖每个人,把人内心的懦弱无力全都引了出来。
看上去,舍利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其实不然。
小和尚就是舍利的化身,替众人打开了心里的桎梏。
如果更迷信一点的说,那就是舍利给人一种置身天堂的快感。
你能看见每个人脸上呈现出不同的内心变化(这里且不谈演员的表演力度)。
有一个人,始终是平静的,没有波澜的。
没错,小和尚。
他至始至终如一汪清水,平静、淡漠。
这里开始涉及人的欲望,种种欲望引发利益的冲突、斗争。
站在每个人的立场上来看,都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之分。
不关乎伦理道德,不关乎正义邪恶,仅仅是个人欲望。
而小和尚,没有欲望。
当我们说英雄,可以有很多定义。
但是,在这种片子里,称之为天地英雄的,只能是小和尚。
他有一种摆脱一切欲望挣扎的无为之心,这颗心可立足天地间,无偏袒,无私欲。
他能够死而复生,不是舍利子的力量,而是生与死是同等的,或者说,已经取消了生与死的界限,达到了一种通的境界。
这样的境界使他穿梭天地间,而不是人世的纷杂错乱。
人间的使命,到此为止。
舍利子被护送到大唐的最终使命不该是他,也不能是他。
为统治者所利用,借口保护天下苍生的使命,不是他该去做的。
因而最终,是那个当初违反了皇命的屠城校尉李将舍利子送到了君主面前。
讽刺的是,片子一开头也是这个人,既屠城又因保护女子违反了命令而被追杀。
人的欲望和良心的开启,总是一瞬间。
但是,若论天地英雄,当属小和尚。
ps:片中大漠风光值得一看,黄沙满天飞,仿佛能闻到飞沙中的血腥味。
响马子的二胡声简直是绝佳配乐,那种悠扬的绝望和凄凉简直是沙场配乐不可或缺的一大法宝。
不知道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票房怎么样,好像很一般。
不过我真的觉得它比十面埋伏、夜宴和无极强多了,至少有个合乎逻辑的剧情,看过后没觉得导演当观众是白痴。
在近几年的国产古装大片中算是很难得的了。
在演员中个人认为演的最好的是王学圻,在这部片子之前他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纯朴农民的形象。
这次演了一个土匪头子还真有股邪气,让人眼前一亮。
姜文基本属于正常发挥,演什么都很姜文。
中井贵一的扮相是这些人中最酷的,就是这日本味儿的中文听起来有点儿别扭。
赵薇的主要作用是点缀,让演职员名单看来更豪华些,没有什么太出彩的地方,导演并没给她太多的空间,这基本上是部男人电影。
我觉得喜欢看古装片的朋友们还是可以看看的
本不该将其与《英雄》进行对比,因为看过影片的人都会发现两者的风格迥异。
简单说来,《英雄》在努力的向艺术靠近,而《天地英雄》则自觉的走入了商业片的领域,也就是何平说的:主流电影。
但在我看来,不论是画面、故事、对白亦或电影的意念都比《英雄》稍逊一筹。
相对于《英雄》,《天地英雄》的内涵显得空泛和飘渺。
都说《英雄》注重意念,也有人认为《英雄》毁于“意念”,但这种“意念”,这种“悟”是能够给大多数人留下许多感慨与思考的,可《天地英雄》呢?
当我走出电影院,“英雄”的概念在我的思想中惟独残留一片空白,内心很空虚,甚至找不到让自己回味这部电影的理由。
《天地英雄》给我留下了太多的空白与遗憾。
台词苍白无力,缺乏张力,有时甚至让人感到生硬。
赵薇在片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开始的她代表着观众的视点,在向观众讲述着这个“悲壮”的故事。
而在小孤城的赵薇身份发生了变化,她带领观众融入故事,而不再是旁观者的身份。
这个构思与安排是巧妙的,只可惜生硬的台词使这种巧妙无法散发它的生气。
赵薇的述说明显缺乏生气,不够精致没有触动感,她讲述故事的过程,除了让观众了解故事,就是将观众与影片割裂。
特别是“你是个好人”,这句话即不合适宜我看也没有必要,添置于此可说毫无美感可言。
除此外,剧中其他人物的台词也显得软弱无力,众英雄们的对话本该短促而有力度,一语中的。
但《天地英雄》中的英雄们的语言却缺乏这种力量,虽也有留下“有时杀人无罪,不杀人反而有罪”让人深思的话语,但总体而言并无太大可取之处,即使结合浩瀚的西域风景也无法给人以震撼。
纵观整部影片,不难发现导演在场景渲染上费尽心思。
导演用了大量的大远景镜头试图给观众呈现一片真实而壮阔的西域风景,并从中表现环境对人的压制,表现敌我的悬殊,从而突出“英雄”的主旨。
画面的连接还算流畅,但大远景镜头的连缀却依旧无法给人以心胸开阔之感,是场景还不够壮阔吗?
还是因为人物的肢体与语言的表达无法跟上?
亦或是看过《指环王》中与魔兵对决的场面的人再无法适怀于英雄们孤城中的殊死搏斗(虽然两者毫无可比性)!
但不管怎么解释,壮阔的单幅画面却无法给人带来壮阔的气势这是事实。
看得出导演在努力塑造他的壮阔美学,但却总是与目标存在距离,我认为这是可悲的,也是可惜的。
又或许这是我的要求太高了。
但是,《天地英雄》的败笔并不在此,而是在于被弱化的人物内心上,特别是对遣唐使来栖的内心刻画上,而失色于争议颇大的神话结局上。
来栖死前的一声“母亲”本应感人肺腑,对于家的渴望,相对于死的结局,在异乡的土地上,归期无望,这是怎样的悲壮!
但由于导演在整部戏中对于来栖内心的描述实在太不认真,对于来栖想家的刻画如蜻蜓点水,不加渲染,这就造成了人物此方面的形象异常单薄,不论是画面还是语言都无法深入人物的内心,自然而然,它调动的也只是观众的“知”,而并非“感”,来栖死前对家的向往也就自然平淡如水,无法触动观众的神经。
再来就是神话色彩的结局,更令人觉得这只不过是一场戏,原想从戏中体会真实,感受英雄,但结局却落回了“虚”“空”的概念。
舍利子拯救了校蔚李,拯救了文珠,拯救了大唐?
如此结局也真够轻率,英雄们费尽周折,依靠信念的力量殊死搏斗到最后一刻,结局却还是要靠舍利子拯救苍生。
这让我想起关于“主”的 故事:两对脚印印在了我的人生路上,因为主永远与我同在,但当我走到人生最困难的荆棘路时,我旁边的脚印消失了,我对信仰,对主产生怀疑,我说:主啊,你不是说在任何时候你都会与我同在吗?
可是为什么,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你舍弃了我?
主说:不是的,我从没有离开过你,是我抱着你走过了那段荆棘路。
《天地英雄》是在宣扬佛道,宣扬一种信念吗?
如果是这样,那是无可非议的。
英雄们的精神是应该得到佛光笼罩的,但是影片对于这种信念的坚持与佛光的渲染也还是太过轻描淡写,也有些过于夸大,缺乏于“主”的故事的真实与力量。
大家同是对于信念的概述,画面还不如几行文字,这是不和情理的,何平本有能力将其演绎得更好。
《天地英雄》虽称“史诗”,却缺乏史诗的力度,艺术的风骨,本该深邃的意义变得浅薄,顿悟无从说起,也无渐悟的可能。
给我留下的只是演员们还算不错的演技与姜文有些耍酷的印象,就如看完电影后留下的空空的暴米花桶,承载着满满的空虚,没有给我留下如《英雄》般太多值得的回忆。
03年10月
1.写意绝非写实。
很多人把这部片子与指环王作比较,我认为这没有任何可比性,一个主写意一个主写实,这其实也是东西方几千年对于艺术的不同感悟。
这部影片实际上是通过描写校尉李等人的遭遇,体现一种小人物的历史观,现实主义色彩浓重,而指环王则是一种西方古典式的浪漫主义色彩(正义最终打败邪恶,信念可以决定一切,从托尔金的其他评论和作品均可看出这一点)。
一个很鲜明的例子就是,无论是校尉李、武士来栖或是大反派安,他们最基础的目的都不是什么野心勃勃的大目标,校尉想要安稳的日子,武士想要回家,安只是想娶大汗的女儿,都是些小人物的小愿望。
但是在大环境下,一种普通人在困境之下的责任感或者是欲望,驱使他们走出了不属于小人物的一步:只想混饭吃的老不死为队伍送掉了命,安大人什么都没有得到却也送了命,来栖只能魂归故里。
小人物一般的出身,小人物一样的结局,却在小人物的人生里推动了历史的车轮,这是我从何平的写意叙事里得到的东西,绝对不是指环王里那种浪漫的、英雄主义的风格。
2.悲壮却不悲伤。
正如上面所说,小人物的结局都有点惨,但这部片子绝对是哀而不伤。
同时写意风格的电影,与同期的张艺谋的英雄相比,这部片子绝对让人少了很多哀伤的感觉。
两部片子都是写意风格,但又大相径庭。
英雄总体上就注定是一种埃斯库德罗式的悲剧,英雄本事英雄,却因为命运而失败。
尽管张艺谋通过不一样的结局冲淡了悲剧色彩,但是英雄之死带来的悲伤感依旧强烈,而且由于受电影篇幅限制,一些人设或是导演所希望的背景并没有暗示或传达给观众。
而本片由于其以小人物为代入,使观众有着很强的代入感和理解感,死亡所带来的悲壮感依旧强烈,却没有了英雄之死的失落之感。
3.镜头语言值得欣赏。
作为动作电影,天地英雄绝对值得一看(虽然我认为作为动作片绝对是浪费了)从影片的整体风格上来看,其中强烈的节奏感和打击感,非常能抓住观众的眼球,如校尉李和来栖初战是木屋互刺,来栖出场时殴打小混混,缺水时被响马追击的遭遇战,都体现出了一种粗犷、磐拙的美感,与影片的主题和背景浑然一体,可以说是一种结构精巧的中式西部片的风格。
导演何平早年作品双旗镇刀客就显现出这一特点,绝不拖泥带水或是过分注意局部美感,这种动作片带来的打击快感要绝对大于那些“大战三百回合”的动作片。
而镜头语言的巧妙应用,是气氛得到很好地铺垫,使得武打戏成分虽然不多,但依然扣人心弦,节奏精悍。
4.结尾的特殊处理。
这部影片的结尾方式可能是争议最多的,而我认为这是导演的无奈之举,却又是传神的一笔。
正如之前所说,当一路的人死过来,造就了一种小人物也可以改变历史的感觉和悲壮的观感时,你要如何结尾?
大决战时绝杀一切反派(没有舍利的情况下)?
只会造就另一个版本的指环王,而且由于没有精美的特效和宏大的场面作为支撑,只会造成一种逻辑的不合理性和一种情感的极度空缺。
被反派全部歼灭?
会使之前苦心营造的小人物影响历史的思路尽数破坏。
更何况作为商业电影,像斯巴达三百勇士的结局,却又没有对方的浪漫主义色彩、历史依据和出名度,这样做无意是在票房上自寻死路。
无疑,导演需要在两者做出平衡,就出现了影片中的结尾。
这种结尾会使用心体会之前导演想要传达的情感的观众感受到一种升华式的死亡。
毫无疑问,这种“死亡"或是结尾方式,可以得到继承之前理念的好处,同时也避免一种快餐片的结局,是那两种结局之下一种无奈的妥协。
但毫无疑问,这却又可以升华影片的内涵。
6.突破点在2003年的电影市场,天地英雄绝对是异类。
受李安得了奥斯卡的影响,国内动作片都开始搞”飘飘然“、”慢悠悠“、衣袂飘飘和”合着音乐起舞“,同时又受雷德利斯科特的角斗士的影响,大家又开始搞人海战术(比如英雄),这种古朴而硬朗的动作片自然独树一帜。
如果这篇评论写在2003年,我绝对会不吝惜赞美之词(虽然何平的本意是模仿角斗士)。
5.瑕疵。
正如之前所说,这部影片的瑕疵也在于结尾,舍利子莫名其妙的功效使电影由写实的动作片变成了魔幻片(虽然这是何平的本意),之前的古朴的,写实的动作镜头与之冲突巨大,使很多注意动作片成分的观众收到了莫大的打击。
同时,影片的叙事结构有点杂乱,多线叙事的焦点不易找到(国内这方面的高手应该是宁浩),使人对情节的理解产生一定的困难。
但毫无疑问,这部影片值得你看它第二遍。
这个片子令人特别不舒服的是设置的两个女性角色。
一个是赵薇饰演的公主,对于全片叙事基本没任何作用的名副其实的「花瓶」,她的存在可能就是念念旁白……另一个是周韵「反串」的僧人,顶着一个男性寸头,还被配了个男人的声音……老实讲,真的对导演的审美趣味感到怀疑,与其这样麻烦,你换个男演员来不行么?
本来挺简单的一个正反两派斗争的故事,硬是兑水弄成了将近两个小时的电影。
中间的武打戏份竟然还用了慢镜头,导演可能是想拍艺术片了……最后反派的结局设计的特别草率。
王学圻饰演的安大人竟被死而复生的和尚一掌穿心而过……突厥首领被天神发动弓箭射死……敢问这是两个挂名编剧认真写的剧本么?
本片的优点可能就是导演把故事背景放在了西域……比较风格化的美术设计为整体的萧瑟风格增添了一股凄凉的感觉。
但是每个演员的混搭服装造型,实在让人难以接受,或许唐代的丝绸之路就是如此一番景象?
《天地英雄》上映于2003年,时值张艺谋《英雄》出世,整个环境对国产大片颇有微词和失望。
因此《天地英雄》受累没有获得与其本身品质相等的赞誉和票房。
作为一部03年的电影,特效方面自然没法与今时今日相比,但就其剧情和表现力,应该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国产电影。
电影概要:时值盛唐,大唐与突厥交战,一只驼队从天竺往中土返回,这只驼队运送着十万册经书,在途期间遇上了大风暴,护送队全军覆灭,只剩下一个军官和一个和尚,就在迷惘之际,救下了姜文饰演李校尉。
校尉为了报答军官的救命之恩,决定肩负起护送驼队的重任。
校尉深知一路危险重生,需要另请帮手一同护送。
正当他找到他曾经参军时的手下时,一个神秘人物出现。
此人名叫来栖,是一位东瀛武士,身份是遣唐使,兼任大唐皇帝的钦命,前往西域诸国抓捕朝廷要犯,由日本著名演员中井贵一饰演。
原来校尉曾经应不愿执行杀俘的命令,而反抗朝廷,正是东瀛武士要追捕的对象。
经过一番激烈的较量后,双方约定等将驼队护送到长安再决生死。
驼队继续往东,却被一群马贼盯上,为首的头目叫做安大人。
这群马贼背后的主谋是突厥,目的是劫掠驼队中一件无价之宝,佛门至尊圣物——释迦摩尼舍利。
西域大多是佛教国都,若舍利被突厥抢去,就可以以此来挟制西域各国,一同与大唐为敌。
马贼人多势众,在峡谷处拦截驼队。
李校尉一行势单力薄,此时东瀛武士与一位女子加入他们一同护送驼队。
女子由赵薇饰演,名文珠,是将军之女。
李校尉等虽然人少,但手下全是精英,尤其是东瀛武士的强力加盟,带领驼队成功突出重围。
为了摆脱马贼的追杀,绕过突厥的关卡,李校尉决定带领队伍走一片号称“死亡之海”的沙漠。
进入沙漠后,整个队伍严重缺水,祸不单行,马贼也跟随而来。
在惨烈的血战中,一条神奇的暗河喷涌而出,帮助李校尉解决了燃眉之急,也吓退了马贼。
精疲力竭的驼队终于抵达了大唐的边塞,但边塞中没有唐军驻守,只有几个看守军火库的唐兵。
李校尉顾不上休整,组织手下在边塞上设置各种防守,准备迎击突厥大军的追袭。
翌日,数以万骑的突厥大军抵达,随即开始攻城。
李校尉等利用防御工事,顽强的抵抗骑兵的冲击。
但是毕竟兵力悬殊,李校尉、东瀛武士等皆负伤,退守内城,突厥前锋部队伤亡惨重,也停止了攻击。
第二日,突厥大军再次攻击,城池被攻破了。
安大人等马贼入城,李校尉、东瀛武士与其短兵相接。
东瀛武士阵亡,李校尉也被打倒在地。
安大人一刀杀了守护舍利的和尚,并举刀劈开了盛放舍利的金塔。
神器的一幕出现,释迦摩尼舍利绽放出万丈光芒,照亮整个苍穹.......安大人死了,突厥将军也死了......李校尉、文珠出现在长安皇宫大殿之外,文珠手捧东瀛武士的佩剑和令牌缓缓走上大殿.....整部电影张力充足,叙事饱满,高潮迭起,为我们呈现出黄沙漫天、金戈铁马的大漠之旅。
姜维饰演的李校尉中规中矩,气概不凡,赵薇饰演的将军之女,身兼英姿和颜值。
值得称道的是,中井贵一饰演的东瀛武士,充满了神秘的魅力,让人倾倒,王学圻饰演的安大人,阴险与狠辣演绎的入木三分。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最后结局三分钟,导演设计的过于玄幻,本是一部上乘的史诗电影,非加上一个魔幻的结局,把电影的整体档次拉下一大截。
我认为结局稍作调整:李校尉在防守边塞的同时,派一人求援,等突厥大军破城后,大唐援军赶到,击退突厥,最后舍利闪耀在长安佛寺。
这样结局才是合情合理,功德圆满。
但米已成饭、木已成舟,也就我随便一想罢了。
不管怎么样,《天地英雄》作为一部优秀华语的电影,还是非常值得一观。
❶ 喜欢冰水混合悟文章,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❷ 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秒懂王
总以为打着Hero就能有所壮举,亦或许只是会秀的造型男
影片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还是很不错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影片时长快到了,或者是编剧觉得实在写不下去了,索性在最后的紧要关头玩起了科幻
没什么意思。
初中集体看的。哈哈
姜文真是演技派
虽然有姜文,但真的拍得不好看,各种不喜欢
大概是当年因为关注《英雄》对这片子早有印象。电影频道大概断断续续地看过几次,昨天突然想看一下。然后发现我“姜文跟赵薇有过很暧昧的一腿”的印象大概是幻觉……中后期一直在想这尼玛转不回来了吧,最后证明果然是扯淡剧情…
情节紧凑,人物刻画也不错,不过释迦摩尼的舍利子?顿时成了魔幻片
中井贵一拍完这片子就骂姜文独断专横…………
我看的是超级清晰版的 所以觉得还成
cctv6正在播。剧情烂,姜文帅,配乐还成。赵薇的台词功力万年不变呵呵后。
在电影院看。没劲。
你他妈在逗我?
Be a man, you have to run between sky and the land.
莫名地觉得这戏里的男人都很妖媚...
结局太烂,全都死了,就剩下最开始就该死的校尉李
还是部看完就忘的大片
多一星给姜文
嗯,还凑合。
什么人做的演员造型?简直太可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