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会
Братство,战火同袍,逃离阿富汗,同袍,Bratstvo,Leaving Afghanistan
导演:帕维尔·龙金
主演:基里尔·皮罗戈夫,亚历山大·库兹涅佐夫,扬·察普尼克,维塔利·基什琴科,Fyodor Lavrov,奥列格·瓦西里科夫,Mikhail Kremer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19
简介:时值1988年与1989年之交,苏阿战争即将结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陆续从阿富汗撤军。然而,飞行员亚历山大,苏军将领瓦西里耶夫的儿子,在一次飞机失事中被穆斯林游击队虏获。因此,在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之前,108摩托化步兵师还需要完成最后一项任务:救回将军的儿子。影片改编自真实故事,讲述了一段尘封的历史,聚焦于..详细 >
阿富汗战争
结束一场战争比发动一场战争还难,前苏联108摩托化步兵师就陷入了难上加难的困境,他们既要顺利通过萨朗山口撤退,又要从阿富汗部落武装手里救出一名飞行员,同时又是将军的儿子。士气低落,军纪涣散,厌战恐惧,甚至出卖情报和倒卖军火,这样的军队可能完成任务吗?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展现了阿富汗战争后期苏军的窘境,老兵们想着弄钱揩油,新兵们害怕开枪杀人,不管任务的结果如何,正如片尾“希腊人”所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死”在了那里,和苏联一起死去,战争结束了苏联却解体了,留给参战军人们的,只有破碎的国土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
一部反战的电影,真JB难看
没多大意思,感觉剧情编排混乱,人物个性不鲜明,除了那个原摔跤运动员,几乎没有能让人记住的角色,少数几场战斗还打得乱七八糟,想表达战争对各方的伤害和无尽的后遗症,但表达力实在太弱了,不推荐!
巡邏戰鬥場景模仿當時拍攝的錄像帶。小孩奪取思捷齊金手槍之後又被KGB特務收回的情節過於刻意。
撤离阿富汗
苏军来阿富汗,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发点财,和美国佬真心没有办法比。将军的儿子死的也太冤。一分钱难倒雄好汉。
有点乱,但又很合理
帝国的坟场,如今美帝也跑了!
说了个啥
苏军的撤离,战士的死亡,救援的失败。苏军在阿富汗不仅有战争行为,还有各种投机主义的盗窃买卖。战士被训练成机器,被彻底改变,阿富汗的孩子自己拿枪学会杀人。有些前后分离救援占比较少,对行为的刻画更多。
在美军撤离阿富汗的日子里重温苏联撤军的电影,实在是太应景了。相比于塔利班放任美军空运离开,苏联人陆路撤离需要穿过北方游击队控制的山口,确实太凶险了。大家都知道战争将要结束,都在想结束眼前的一切,却不得不继续拿着武器战斗到最后。战争真是残酷,把小孩子也变成了野兽,所以说阿富汗是没有未来的。
在那个曾经烈火雄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古赤壁前,有这样一位老者,他面对着滚滚而逝的江水,回想起古之英雄的种种过往,不禁从胸中倾泻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壮美篇章,回首自己这风雨飘零的一生,他更是从心底翻涌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千古长叹!
苏军撤军,给钱阿军小头目做场假人牺牲戏。第二次被阿军首领识穿并狙击。
描绘了苏军撤离阿富汗前夕,苏阿双方以及中间人的人生百态,视角广博、细节真实(有我见过的最真实的割喉)。这不是一部反苏片,也不是一部单纯的反战片。更多地,它是迷茫与怀念。不是怀念身为侵略者的日子,而是怀念理想还存在的日子。苏军直升机在轰鸣中起飞,强风吹动残破的旋转木马。苍凉的画外音响起:“我们都死在阿富汗了,苏联和我们一起死了。”
m2263:一旦开了枪,就不再幸存。
对战争时的局面,多方势力的复杂,还有人性的描写还是很到位的
相当不错
当确定理解了正确标题后--我觉得的如果翻译成”兄弟们“也许要更合适些。这样,看影片自然就更容易理解导演的意图了。和”兄弟们“这个意思相关联的概念包括,国家之间的“感情”,战友之间的“感情”以及所有男性之间的“感情”…………此刻,你是否觉得对电影表达的内容的思考值得更深入一些了吧。所以,这显然不是一部讲述帮派故事的电影,也不是一部单纯的军事动作电影,如果抱有这样一种先入为主的观点来,那绝对会大大失望。
一个旧体制的消亡也带走了一大批仍然被束缚在战场上的灵魂,而这种反思则是本片作为战争片很难得能够带来的,此外粗粝的质感也不禁让人想起炼狱,所以有时候觉得毛子战争片拍的好也就是因为一个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