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的妻子
Un couple,一对,一人伉俪(港),A Couple
导演:弗雷德里克·怀斯曼
主演:娜塔莉·布伏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简介: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索菲亚,列夫·托尔斯泰是她的丈夫。他们结婚36年,有13个孩子,其中9个活了下来。虽然他们住在同一个房子里,但他们经常写信给对方。他们是一对情绪失调的夫妇,经常争吵,彼此非常不愉快,但偶尔也会享受激情的和解时刻。这部影片是索菲亚的独白,讲述了他们一起生活的快乐和挣扎,取材..详细 >
一个人的独角戏,有些像话剧的表演,展现了托尔斯泰pua妻子的另一面,风景拍摄得很美!
妻子的独白,演员炫技
4.5 爱情的不可能性 花园填补话语无力抵达的空白
一个女人的内心,把舞台剧搬到了大自然,很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女性角色塑造,看大作家的妻子思考创作、生活和婚姻。怀斯曼拍成这样,也没有给这一个小时的表演和剧本加分,做成话剧的形式更加合适吧。
缺席的俄语
拒绝一切含糊,暧昧,然后直击主题。
独白五星。风景五星。
一个女人被PUA的悲惨一生,却很难换来大多数人耐心花一个小时听完她耗尽心力的控诉。怀斯曼的这出独角怨妇戏的思路其实蛮对的,历史同现实对位,令人难以苛责其形式的单调——一切繁茂的表象只是背景,不公的婚姻只能带来枯竭的生命,在舞台的中央,椎心泣血地言说。
谁在摸黑谁过去的事情并不存在真相
#HKIFF47# 属于那种,看了十分钟基本等同于看一小时的片子。英文和法文名都是“夫妻”的意思,但是中文翻译成“xx之妻”,剥除掉了女性的主体性,一个成功大作家背后的,没有名字的“贤内助”形象。虽然这可能也正是导演这么设计的意义,但还是觉得整个观影过程有点考验人了。
海南岛-影展甄选-大师新作
awwwwwww 看怀斯曼纪录片里拍的人,你会怀疑他们是不是在表演,或者说可以慢慢看清他们戴着的面具,他们总是带着面具作为某个更大的系统或者世界的一部分去说话。这部片子也是,将言说作为一种表演,让她处在过去和现在,(观看)自然、思考和表达的边缘,恍惚间分不清她是不是在表演。当母亲、妻子、文学、自然主义的面具被一层层剥落,我们看到的那张脸是谁?那个声音是从哪里来?
#4th HIIFF# 影展聚焦-大师新作。前入围2022威尼斯主竞赛。怀斯曼拍故事片也是活久见,虽说也是“历史翻案文”做法,而且是时下流行的“女性被伟大男性压抑折磨”的角度,不过实在是太人间真实了,明写女性收到的压抑和暴力,暗写艺术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非常深刻,大把金句;所谓“悲剧”是双方相互成就的稳定结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片子实际上是用布莱希特史诗剧的方法,正好解决了诸如《贤妻》这样的(文豪之妻)电影所不可能触及的深刻问题;或者是诸如《报丧女妖》这样要讲这么久的故事,这片子短短63分钟就讲清楚了。#年度十佳候选#
72/100 #HKIFF2023online# 在另一人阴影之下的花园,将人物与花、景蒙太奇对位起来。并不太斯特劳布或布莱希特,有戏剧感但人物表演的状态是非常投入而缺乏抽离感的,反而是非常单一直抒胸臆的,比较简要的电影。
景色好美,然后……
好像现实中听一个人抱怨了一整个晚上@香港大会堂#HKIFF
祝所有在婚姻中被男人精神物理伤害的女性都能partir, partir, quitter à la maison
有现成的日记和书信文字打底,更有一板一眼的固定机位,我去看书不行吗啊?!
纪录片大师的首部虚构作品,找到文学作品改编的一个新奇角度,令影片在舞台戏剧、情节剧与人物纪录片之间徘徊。表面看是妻子对丈夫的表白诉苦,大段言说的直白形式渐显枯燥,消磨观众的同情心。事实上,却在暗中道出名人作家的偏执性格,对妻子的控制与嫉妒,更透过这种纪录式的言说,将外人看来一段完美的婚姻中的脆弱、矛盾、沟通问题暴露得触目惊心。从头到尾男人彻底隐身,只剩下女人在控诉,象征意味呼之欲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不幸的婚姻给女性带来的悲剧。
电影显然是参考了生态女性主义这一研究框架,两者在父权社会中都处于边缘位置。女性所具备的滋养哺育,以及提供营养和劳动的特质与自然功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女性的位置不在男性社会的中心而是在偏离这个中心的外围自然世界里。只有在自然中女性才被允许展开自我活动。因此,尽管妻子的讲述,或者说长期压抑后的控诉得到发泄机会 ,回应她的也只有林间的风声和海洋的咆哮。她如此真诚热情,表达如此有力形象,对人生家庭的理解如此清晰耀眼。但女人的位置依旧决定了她是孤独的,是没有听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