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男女主的颜值看的,两天看完,久久不能平静的心情。
其实故事很简单,人物也简单,但这些人经历的这些事,呈现出来却不平凡,触及看客内心最柔软的感情世界。
我心疼池子,理解她的小别扭,喜欢的人,很难做到远远地看,也很难放弃。
而对于段柏文,池子是从小到大的玩伴,给人感觉是永远不会离开的,朝夕的相处,反而忽视了内心的真实,所以池子的离开,他很慌,也因为距离,他知道了自己的感情,勇敢说爱。
小年轻演绎的很好,很有代入感。
已经刷了好几遍了,看不腻
平时几乎不追剧的我,由于此时暗恋一个人,所以对于这部剧我是感同身受的。
喜欢一个人就像被他绑架了一样,喜怒哀乐全是因为他。
看到剧中于池子那种情感的大起大落,我好像看到了这几周的自己。
他跟段柏文说我们以后不要见面了,天呐,下周一我也不想再见他了,不想跟他说话了,既然不喜欢,就相互保持距离吧。
可是于池子还是比我幸运的,我要是跟喜欢的人没有羁绊,那错过了,就是一辈子。
跨越距离和时间,我可能真的真的不会再见到他了。
我们的感情没有好到他会去中国找我,我更不可能因为他永远的留在异国他乡。
甚至我们之间也只比陌生人好一点点。
“上帝知道,我有多想放弃;上帝也知道,一见到他我根本没辙。
” 喜欢的人还是远远的看吧!
还有,酷一点,不要表白!!!
表白了或者表现的太明显,就完蛋了!
一定一定要hold住!
等他来找你!!!
02/24/2018
暗恋,是五味杂陈暗恋一个人,因他而喜,因他而怒很多时候,会发脾气,会突然哭,突然笑我想在别人看来那是莫名其妙,自己却深知那是情理之中当年那个暗恋的我,和于池子一般会因为他和别的女生多说了几句话而吃醋会因为他对着别的女生笑了下而失落会因为一起操场的漫步而欣喜会因为生日的大海豚高兴的风雨无阻那个年纪的暗恋,很美好,略带苦涩只是还好那个时候的他,没有像段柏文一般不懂拒绝他会拒绝别人的好意每天下课一起去吃饭,放学一起去打水那些年虽然一去不复返了庆幸现在的我们依然相伴同行
对于青春剧我向来有一种偏爱,大概是自己青春时期没有遇到轰轰烈烈的故事而有些遗憾,想从别的地方找到些安慰。
看秘果是偶然的机会,先看的电影再看的电视剧版的,因为电影的时间有限,很多故事都没有展开于是我看了剧,其实对于这种小成本的网剧我不应该抱很大希望的,可是我还是失望了。
我是一个极其不愿意看小说的人,如果不是无聊到一定境界或者我想要了解一些故事,否则我不会碰,因此我也就单纯的说一说电影和电视剧分别带给我的感受。
影版秘果,像大多数青春剧给我感觉一样,不痛不痒,故作忧愁,可谁的青春不是如此,只是现在回头看看的确有些幼稚。
因为是电影拍摄或者叙事手法不同于剧版,总有旁白在一边说着主角们的内心世界,如果剧情太浅显太苍白这种方式我会不喜欢。
于池子与段柏文之间的感情线很流畅,不会觉得段柏文的喜欢转变的太快而太突兀。
剧版秘果的于池子给我一种很写实的感觉,青春期的我的确像她一样的情绪化,敏感,脆弱,又可以因为一点小事很开心,让别人觉得莫名其妙,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
于池子不止一次下定决心远离段柏文,可是看到喜欢的人往她走的一小步就又妥协了,这不正是广大暗恋人群心中那一点点犹豫和难以理解的反复吗?
当我们作为旁观者的时候,很生气,于池子不争气啊,男生都这样不在乎你了,你还巴巴的往上贴,这么浅显的道理在当事人眼里怎么就不明白呢?
剧版段柏文的演绎确实让人觉得不那么可舒心的,所有女生都想要的独特性,他却很少给。
对于池子的感情转变也没有刻画的比较详细,以至于让人不是那么感动,也不能够引起共鸣。
一颗星给 张延 ,一颗半星给女主,半颗星给男主勉强及格的青春伤痛剧,但还是想写些文字来纪念这一场理应无疾而终的暗恋。
(原著久远,只评价剧集内容)前言:暗恋就是在自己的心中种一颗种子,任它枝繁叶茂,树冠参天,直到内心被填满。
伴随时光流转,一枝枝剪除,某一日只剩秃秃的树干。
待到某日,在斑驳的光影下穆然发现那人已变成不再清晰的轮廓,连根拔起。
由始而终,只我一人知。
在所有一切都是秘密的时候,于池子喜欢段柏文全世界都知道,唯有段柏文不知道。
而段柏文喜欢于池子,连自己都不知道。
段柏文在被于池子陪伴的漫长岁月里,从来未去思考这陪伴的原因,只是变成了习惯。
他是个对感情后知后觉的孩子,同时也是个内心正直善良的孩子,虽然怼天怼地怼everyone。
如果他知道池子的喜欢,也明确自己只拿池子当朋友,那么他肯定会将池子的这份喜欢扼杀在摇篮里,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无心伤害。
池子这十几年都执着于讨好段柏文,有着青梅竹马的身份,可以明目张胆地以最好的朋友自居,吃明醋,一声声喊着老段。
喜欢到全世界都知道,严格意义上已经不算是暗恋。
暗恋应该是“我喜欢你,全世界都不知道。
”因此,池子的这段感情已经比99%的暗恋都幸福。
最想说的是段柏文对于池子的感情认知,一直是“我们”。
这两个字混杂着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种子,只是爱情的种子被池子陪伴淹没从未发芽。
但是,即使爱情只是种子,段柏文对池子也是喜欢的,只是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他和池子的相处模式除了亲亲抱抱举高高,基本与一对幼稚园小朋友般相处的情侣没有差别。
他们几乎形影不离,互怼为乐,在关键时刻无论以何种方式都还是保护对方。
两个把脚架在茶几上,一红一绿两双袜子在池子的告白和告别到来之前,段柏文从未思考过这个“我们”背后的意义。
他只是认为,池子是一个永远在身边不会离开的存在。
他喜欢池子,否则不会在与三水打架后眼巴巴等着池子对自己道歉的回复;不会在收到池子的质疑后,问身边的人你觉得我灵魂高贵吗?
不会对在把池子从河里捞上来后看到发抖的他毫不迟疑的抱在拥入怀中;更不会在抢着吃池子自己都要吐出来的咸死人的水饺。
欢快地啃池子咬过的苹果
陪伴段柏文和池子之间的相处,很多人都觉得是给个巴掌给颗枣,所以男主根本就没有把池子放在心上。
这是事实,因为对于段柏文来说,池子是一个永远都不会离开的人,但这样的人在身边时从来不会放在心尖上,因为觉得理所应当。
所以他可以为了维护别人而伤害池子,因为他内心深处知道池子永远不会离开自己,而且余生很长,都可以解释。
所以才会有了一个巴掌一颗枣的循环情节。
谁又能说每次给出的枣,不是段柏文内心深处的喜欢呢。
而无论池子如何对他发脾气,如何怼他,他也都会选择原谅。
暗恋的桥段中,印象深刻的是《此间的少年》中杨康和穆念慈之间的一幕,穆念慈一改平日变为女神的风格,别人看到都吃惊地下巴都掉了,而杨康却完全无视这种变化,轻描淡写的一句“念慈啊”。
这时候穆念慈终于明白,在杨康眼里她从来都是一个样子。
所以穆念慈离开了。
但是池子在段柏文眼中是多样的,成人舞会那天如果三水没有出现,段柏文应该是要邀请池子跳舞的。
最后,池子以一身公主的样子出现在他面前,他看到了小耳朵老师的礼服,但是他说你是于池子,他们跳了舞。
而最后的情节中,我们也知道段柏文把最受欢迎女生的那一票投给了池子。
那算是剧中最甜的时候,可惜那时池子已经知道了段柏文喜欢小耳朵老师的秘密,算是她给自己这段感情的告别了。
看到像公主一样的池子
跳支舞吗?
这一幕谁说没有喜欢不可避免的要讨论段柏文对小耳朵老师的感情。
我觉得看过写青梅竹马最好的就是《你好,旧时光》,因为里面奔奔和周周,林杨和周周,以及周周和陈桉都是青梅竹马,也是三种不同的感情。
而段柏文对小耳朵老师,在一定意义上跟周周对陈桉的感情更为相似。
那是一束光,漆黑路上,给你温柔光影的月光;慢慢海上,若隐若现的灯塔;是一种心动但绝对不是段柏文所谓的“爱”。
周周也曾为了陈桉伤害了林杨,面对这样的人会心动会羞涩会期盼,但是他们注定只是给予指导,而不是陪伴。
更像是,爱豆站在自己面前的感觉。
所以最后,段柏文在小耳朵老师和张漾的感情中发挥了促进作用,而且是情绪稳定的做了这件事情。
段柏文对斯嘉丽从没有过任何喜欢和心动,想来更多的是同病相怜或者是被道德绑架。
段柏文共享了斯嘉丽所有的秘密,这样他们变得亲密,他们又都有着失去妈妈的伤口。
池子是活泼的元气,大大咧咧;但是段柏文的内心是敏感的。
所以池子口无遮拦地说出“你妈更年期”的时候,段柏文说“看在我妈已经过世的份上,你能别骂她了吗”。
这里已经看出两个人在性格上的不同,这也是很多时候段柏文只能想斯嘉丽和小耳朵老师求助,而不是池子的原因。
因为段柏文敏感,而池子很多时候无法走进他的伤口。
但是,池子给的陪伴和欢笑也是无法替代的。
段柏文对张漾是略带敌意,后来成全,再最后甚至成了朋友。
而张漾竟然成为了段柏文情感上的老师。
对于喜欢斯嘉丽的人就更不用说了,从头到尾都是我知道你对她有意思,我给你们制造机会的态度。
但是对于真正喜欢池子的三水,是确确实实地打架了。
最开始那一次,甚至是两言不合就开打。
挨打了,还要向池子道歉,眼巴巴等着池子的回复。
这就是他对于插进,他和池子之间的人的态度。
虽然嘴硬,但是非常容易被激怒。
对于斯嘉丽同学的后期强行洗白,带着我弱我有理,我可怜你们都要让着我的道德绑架。
女主也不负众望地果然再次找回了友情。
这里不想做过多评价。
在所有秘密都揭开之后,在池子离开之后,那颗爱情的种子终于在段柏文的心中发芽。
18岁成年舞会关于离别有两个版本,一种是池子对段柏文告白说:我喜欢你好多好多年;段柏文说,我们只是朋友。
另一种是电视剧最后呈现的池子知道段柏文喜欢小耳朵老师,于是问你还会喜欢别人吗,段柏文说不会。
如果是第一种,段柏文当下估计是震惊的,因为从未想过原来池子竟然喜欢自己,所以选择了最安全的回答。
如果是第二种,那段柏文根本就没有明白池子是什么意思,因为后知后觉。
但是,这两种对于池子来说都是一样的,给出了告别的理由。
终于在作天作地之后,找回了最初的自己,因为喜欢你变成了这般模样,也是时候该更爱自己了。
所以池子说了,我们不要再见面了,祝你幸福。
那一刻,段柏文基本上是被震撼了,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应答,他感觉得这次不是池子的闹脾气,他也不懂为什么池子突然就要离开自己了。
我觉得暗恋的故事,可以到此结束了。
一旦真正放手,一切已成定局,捋顺了百转柔肠,不说恩怨,不问短长,心中是释然。
可惜池子放不下,观众放不下,所以编剧给了段柏文的后觉。
在高考后的暑假,段柏文在池子家门外徘徊,依然没有想明白自己的感情,只是觉得失落,因为池子不在身边。
但是他知道池子要去上海,依然选择北京,虽然害怕失去,并没有为了找到池子做出更多的努力,因为内心深处还是觉得池子不会离开自己。
那颗爱情的种子开始慢慢发芽张漾的两段通话,以及大学舍友的戏精解说终于敲醒了后知后觉的段柏文。
池子不在身边的第一年,他连电话都没打,即使是辗转反侧内心挣扎,一直都没打,一直到被动播出。
惊慌又期待,却只是听到了是空号的信息。
这一年,他先是明白了原来人这一辈子不是只会爱一个人,但是还是在感情这段路上走了一段岔路,感觉对不起池子多年的执着。
后来,又开始思念 ,然后明白这种放不下是一种自己都不曾察觉的喜欢。
假期,两个人躲避见面的心理活动,我想都是害怕。
池子害怕见到又更喜欢,自己所做的放弃的努力都白费了。
而段柏文在明白自己的喜欢之后,想来思及过去种种害怕池子不再喜欢自己,也不知道这份喜欢应该如何说出口。
然后,遇到,重温了18岁成年舞会当晚的场景,这一次池子依然是表面决绝地转身了,而段柏文已经开始害怕连触碰无法得。
这颗爱情的种子终于在池子离开之后生根发芽,让段柏文也明白了什么叫求而不得。
成长的他也终于主动出击,去找寻自己的池子。
当明白了这个人是会离开之后,自然明白应该放在心尖之上。
我觉得故事的最后应该是池子遇到更好的人,不一定是三水,而是一个与过去无关的新人,他们再次共同成长,一起变得优秀,一起学会相爱。
而段柏文,那颗种子是否发芽都不再重要,因为那是他一个人的事情。
但是,池子放不下,池子还是喜欢段柏文,所以这对于池子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无论付出多少,终于等来我爱的那个人,说爱我。
整部电视剧看完,配角给我的感触十分深刻。
《秘果》颠覆了一般电视剧的思维定式,反其道而行之。
女主被爱情冲昏了头脑,设计陷害好朋友女二,并嫁祸给一直深爱着自己的男二;后妈不再是一个刻薄的女人,而是变成一个贤妻良母的好形象。
所以我决定这次把剧评的着重点放在配角上。
前几天写过一个前十六集的观后感,讲的大概就是于池子因为段柏文的绝情伤透了心,当时讨厌斯嘉丽,讨厌段柏文。
但这些终究还只是前十六集的想法,不到最后,我们永远无法理解配角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
(这里划重点,是在我们的生命中,而并非电视剧中)第一个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配角是董佳蕾,在看前几集的时候,对这个女人的印象完全就是一个无理取闹的脑残,自己老公找不到就要把全世界翻个底朝天,整天哭天喊地到处撒泼。
但她的形象是一点一点升华的。
当我看到她为了支撑起这个家的开销,重回剧团赚钱养家,当我看到她见段柏文受伤担心,发挥母性的温柔,对这个角色的好感也增加了几分。
董佳蕾说的没错,她是一个年轻貌美的女人,当初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嫁给段建国,闹得众叛亲离。
可她又得到了什么呢,段柏文的横眉冷对,段建国的杳无音讯。
除了爱,还有什么能让一个女人在这样的家庭里几年如一日的坚守呢。
董佳蕾就是爱情中的傻子,她在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里,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段建国的爱。
所以她整日活在担惊受怕中,她怕哪天一觉醒来段建国不要他了,那样她就是真正的无依无靠了。
所以在段建国失踪后她才会那么慌张,为了寻找他而失去理智;所以她才担心段建国爱上别人,跑去别人家里大吵大闹。
她小心翼翼呵护着自己的爱情。
以至于后来她看到段建国颓废堕落,不再爱她时才伤心离去。
董佳蕾爱的傻,可笑,却又可敬可佩。
爱情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属物品,任何年龄,任何身份的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
善良的人总会有好的回报,她用自己的爱,一点点打动段柏文,让自己被整个家庭所接受,最终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第二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角色就是斯嘉丽了。
作者对这个角色的塑造,同样是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
我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在一开始骂斯嘉丽心机婊,贱人,最后也同样被她感动。
她是经过地狱锤炼的双面娇娃,她有自己不为人知的秘密,她小心呵护自己所爱的人,把所有的伤痛都留给自己背负。
她爱于池子,所以不要她受到伤害,对她隐瞒自己的病情。
她也爱段柏文,她努力保护段柏文的秘密,她只想要段柏文一点点的关心,但却因为池子的原因,即使再爱也会闭口不言。
池子与段柏文,到头来却终是斯嘉丽的成全。
我为什么要说不到最后,我们永远无法理解这些配角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
每个人都会犯错,斯嘉丽曾在网上攻击自己的竞争对手;段柏文生性冷漠不懂感恩,伤害了爱着他的于池子,孙阿姨还有董佳蕾;于池子更是陷害同学并嫁祸他人;我们自己也是一样,没犯过错,又怎叫青春。
这些配角存在的意义就是指导我们去犯错并且及时悔改,让我们学会生活的真谛,做更好的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我们应该感恩每一个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配角,每个人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的意义,不管他们是曾经帮助过我们,感动过我们,教育过我们,还是伤害过我们,歧视过我们。
我们都应该感恩他们的存在,正是这些配角的存在教会了我们成长。
这部剧有很多可以吐槽的地方,可是却抓住了我青春的暗恋,那么真实…仿佛透过时光看见了17的自己,17的我一样暗恋着一个人,每天想着法的和他说话去操场他喜欢站后面自己就去后面,不管他烦不烦都在他耳边碎碎念,他喜欢骑单车我就骑单车上学只为了和他一起,他睡觉就闹他醒,中午都闹着一起下楼…大学在同校不同校区,他过来玩没联系我,我我偶然看见就跟于池子一样莫名其妙的发脾气说话带刺,可是我运气不好,没有那么包容我的人,看见于池子转瞬即逝的暴脾气和自我安慰就好像看见了自己,他发了一句动态就会去追问什么意思,他说过来找我玩,紧张到不行,那3年兜兜转转终究错过了…我表白然后没有然后…看完这部剧想联系他,发现QQ,微信,电话全都没有了…我们已经在对方的生活中消失得那么彻底了所以这部剧的结局真好,好像弥补了青春的遗憾
平时几乎不追剧的我,由于此时暗恋一个人,所以对于这部剧我是感同身受的。
喜欢一个人就像被他绑架了一样,喜怒哀乐全是因为他。
看到剧中于池子那种情感的大起大落,我好像看到了这几周的自己。
他跟段柏文说我们以后不要见面了,天呐,下周一我也不想再见他了,不想跟他说话了,既然不喜欢,就相互保持距离吧。
可是于池子还是比我幸运的,我要是跟喜欢的人没有羁绊,那错过了,就是一辈子。
跨越距离和时间,我可能真的真的不会再见到他了。
我们的感情没有好到他会去中国找我,我更不可能因为他永远的留在异国他乡。
甚至我们之间也只比陌生人好一点点。
“上帝知道,我有多想放弃;上帝也知道,一见到他我根本没辙。
” 喜欢的人还是远远的看吧!
还有,酷一点,不要表白!!!
表白了或者表现的太明显,就完蛋了!
一定一定要hold住!
等他来找你!!!
02/24/2018
周末,伴随着预示天气转冷的大风和大风里裹挟的雨水,我看完了网剧《秘果》,一直看到夜深人静,突然就想写点东西。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一个女孩暗恋着青梅竹马的男孩,同时也崇拜着一位神秘的连载故事写手;一个男孩暗恋着年轻的女老师,悄悄地做着一切幼稚又浪漫的事情,却对青梅竹马的女孩视而不见;另一个女孩,生活的压力让她拥有两幅面孔,人前乖乖女,却在网络上宣泄着沉重的负能量;还有一个男孩,生活中怯懦无比,不敢向心爱的女孩表白,却做着自己笔下文字里的大侠……一切晦涩的心思、藏在心底的秘密,都没有什么好遗憾的,正如剧中所说,“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
”那些没有解释的误会,那些不堪一击的友情,那些百转千回的思绪……看着那些疼痛的记忆,我的心中也满是难过。
女孩就算心里再千疮百孔,脸上也满是倔强,可是,她却在不小心打碎心爱的男孩送的杯子后蹲下来紧握着碎片无助地失声痛哭。
是啊,看似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元气少女,内心总有柔软脆弱的一面,有时候,可能一件小事就能够触发内心软弱的开关,让泪水顺着开关决堤。
我戏称这部戏是“每一集都让我想帮女主揍男主”系列,大半夜躲在被窝里看真的是虐得我心肝疼,常常突然发现,不知何时,自己早已经泪流满面。
每一次,女孩尤其需要男孩的时候,男孩都不在。
男孩总说不耐烦懂女孩子那些莫名其妙的心思,总觉得两个人是哥们啊,你对我好、我对你好都是理所应当的,所以粗神经、让女孩患得患失。
24集里有23集半都仿佛是女孩的独角戏,男孩高兴了就对她好一点,男孩有事了就把她一脚踢开。
这算什么??!
有时候我特别恨女孩之不争,既然他都不在乎你你在乎他干嘛呀,不要了不就行了。
可是很多时候,人都是喜欢犯贱的吧,可能之前下定决心再也不理他了,可是只要他一个微笑,心理防线就会全面崩溃,不管之前的自己有多么难过……男孩很善良,对女孩很好,当然,他对其他女孩子也很好。
他以为自己只喜欢自己的女老师,为了探寻老师的秘密,他无数次忽视女孩的心情,即使女孩一家给了他无数的关怀和帮助。
十八岁成年舞会上的男孩女孩就像王子公主一样美好,他们手挽着手跳完了《第一支舞》。
而做完这场美梦,女孩选择坦诚、离开,为自己青春里这场兵荒马乱的暗恋画上一个句点。
高中毕业,他去了北京,她去了上海,没有交集。
而当男孩终于回过头转过身正视对女孩的感情时,发现女孩还在原地,一切都还来得及。
故事的结局总算还是美好的啊,他们两个也不是韩叙和简单。
青春,总有时间、总有可能容得人去追悔、去挽回,时间可以治愈一切伤口,不管是身上的伤口还是心上的伤口。
于是,慢慢地,那些男孩女孩们总算学会了互相理解,学会了与自己和解,学会了放下所有的秘密,学着对自己好一点。
女孩穿着奇装异服跑到校园里,来惩罚自己抑或是救赎自己,最后却崩溃大哭,咬着牙擦干净了所有的浓妆。
看到这里,我突然就释然了,原谅了所有的幼稚和犯傻,年轻啊,的确是有资本让人发疯的,因为不怕犯错,所以无所畏惧。
那些秘密结出的果实,无论甜蜜还是苦涩,都是值得珍而视之的。
没有人永远十七岁,但永远有人十七岁。
有人说看青春片,就是为了补偿自己。
太过循规蹈矩的人生总是乏味的,顺从的背后常常潜藏着叛逆的基因。
那些放肆的爱恨、喷薄的勇气,很令人羡慕,不是吗?
本来完全没有注意到的,不过暑期剧荒,加上之前看到影版预告,莫名好奇就来看了看。
说实话,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呢。
本来看到一票新人,很担心只有颜没有演技。
男一演技比较青涩,不过是真年轻啊,满满的胶原蛋白,优点萌帅。
女二和男二的口条实在是无法忽略的尴尬,三水每次一开口就几乎要破音的声线以及斯嘉丽念台词莫名诡异的声调起伏【这个人设也有一部分原因】于池子挺可爱的,很有活力,少女感满满,不过可能因为经验还不是那么丰富,偶尔用力过猛会有点浮夸,但是还是感觉甜甜的,元气少女。
小耳朵的气质很温婉,有种不争不抢的感觉,但是可能演得太柔弱了一点,一个经历了那么多事情的人应该是外柔内刚,或者说柔中带刚的人。
不过老师非常亲切,感觉很舒服。
另外一点,感觉女主的妈妈演得还是挺好的。
很多人都在拿这个跟近几年的青春剧比较。
相比之前《最好的我们》,各方面可能都差一点是挺正常的。
一方面是因为这部戏的演员的总体演技的确不如耿耿于怀,再者,这部戏的情节和人设上还是没有《最好的我们》真实和贴近生活【主要是斯嘉丽这个人设简直如玛丽苏女主一般,拉低了整体】。
不知道80后或者90后的青春是否真的如《致青春》或《匆匆那年》那样【应该不可能吧】,但这部酷似00后的青春虽然有诸多瑕疵和不完美,但我看的时候还是感觉到了小清新和温暖的感觉。
17岁,是最好的年纪。
喜欢一个人,不敢冒然表白,怕被拒绝之后连做朋友的机会都没有。
很在乎他,会因为他跟别的女生关系太过亲密而吃醋,又不想被别人看出来,到头来是自己跟自己别扭。
他不开心了会担心,他笑了比他还高兴,如果他惹你生气了,他一句话你就能马上恢复。
都说喜欢一个人,会变得自卑,何况是暗恋。
就像是小耳朵老师说的。
喜欢的歌,静静地听。
喜欢的人,远远地看。
很多人不喜欢女主,觉得她看着率真实则自私。
我想说,这很真实。
其实现在的孩子都想得很多,很小的时候就会接触到这些东西。
而对于一个女生而言,一个喜欢的男生,占据了她青春记忆的大部分美好。
于池子看不惯斯嘉丽,她觉得斯嘉丽背叛了她,明知道她喜欢段柏文还要跟她抢。
所以,她要报复。
她跟段柏文从小一起长大,她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就喜欢段柏文了。
这份喜欢,一直被她藏在心里。
于池子这个角色真实在她既不是傻白甜,也不卖腹黑女王人设。
人本来就很复杂,很有多面性,更何况是在青春期这个躁动的阶段。
于池子平时就是大大咧咧的女汉子,可是她也有少女心。
她很喜欢帮助别人,也把朋友看得很重要,但是也会有小心机,会在一些小事情上小心眼。
会撒谎,会想要面子,会利用别人,可是也会在事后后悔。
可是,谁能不犯错呢?
她是很多女生的缩影,只是这些特点在她身上都被突出了。
喜欢段柏文这件事情,既像是秘密,又不是。
准确地说,如果没有告白,没有人点拨,即使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于池子喜欢段柏文,他本人恐怕也不会察觉。
可能是因为很熟,段柏文潜意识里将于池子当成了空气一般的存在,觉得理所当然,可是当她离开了,才觉得窒息。
于池子很幸运,她喜欢了这么多年的人也喜欢她,网剧给了我们一个比小说更圆满的结局。
生活中的暗恋大多无疾而终,大部分人直到毕业都没有告白的勇气。
17岁的时候,我们做的傻事都很像。
喜欢的歌,静静地听。
喜欢的人,远远地看。
我就想说 人民的名义和秘果一起刷 但还是被男主小鲜肉惊艳到 总是咬嘴唇!好烦! 演技尴尬 但是颜值高啊 而且真的有被段博文和鱼池子甜到
女主这人设是认真的吗。。。
现在的高中生能染发了?高中好闲,斯斯是洗白了吗
补标,看过几集,不好看弃了系列
跟上学时候的感觉一样 很好 力推 很喜欢男主跟自己以前喜欢的男生一个类型 大赞 国内拍青春剧越来越好 支持
两颗星都给张延呀,竟然有张延!一颗星给斯嘉丽的人设,就是老喜欢她拉着段校草发神经的戏份,余池子太作了。还有饶雪漫,别再祸害新一代的初中生了。
剧情有点扯,高分给左耳续集
我叫于池子,长大以后也叫于池子
不如陈飞鱼哪版
三水演技尬出天际尬出宇宙。男女主演技还凑合,好歹能看,蜀山战纪2英奇圈粉后来看的。
这剧我只看到一众年轻演员的胶原蛋白,至于其他,呵呵
很清新的一部校园剧,相比兰迪另一部校园剧,更喜欢这部。
余周周的颜也撑不起这部全面垮掉的剧。
这么惦记九班的陈哲远啊哈哈哈。补记:剧中女主角改得天翻地覆,但是又留了很多痕迹,所以人物形象支离破碎。小说发生在北方,剧中改成了南方,但是竟然还在家里包饺子。所有星给男女主之间的小情愫。这个还是拍出来了,及格。
青春男主帅女主美女二快秃了男二不能开口太娘
对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刻画十分细腻,能让我与他们产生共情。李兰迪人美,演技清新自然。陈哲远除了台词有口音,对人物的塑造也到位。这部选角真好,不是恋爱甜剧,但有一幕女主幻想和男主跳舞的场景让我get到了CP感,要是两人能再合作就好了。
从左耳到秘果,这个作者的小说还是喜欢不起来。她书里的恶之花最后都经过层层洗白,成了白莲花。
还记得几年前苏有朋的导演处女作《左耳》吗?如今在网剧《秘果》里再见李珥,她已长大重回天中任教。但00后的孩子们比当年的他们更叛逆,怼天怼地的段柏文,爱读武侠的元气少女于池子,双面校花斯嘉丽,他们印证了那句话:没有人永远17岁,但永远有人17岁。
竟然莫名有很多共鸣
来看陈哲远,李兰迪演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