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都是阿修罗!!
隐忍 善妒 坚韧 佛教中的六道之二即为阿修罗道,虽也为善道,却因其善妒易轻慢终只能夹杂在天道与人道之间。
以四姐妹为媒介,诉说了一个家庭中因七十岁老父有一个“在外面照顾的人”而引发的五个家庭的故事。
当四姐妹用尽方法想对母亲隐瞒,最后却发现母亲早已心知肚明,并且最后倒在了那个人的公寓门口,连报纸上的投稿者本人也是母亲时,四姐妹笑着笑着便大哭起来,谁也没有想象是这样的结果。
父母之间几十年的感情,做子女的不明白,那个十九岁结婚后一直便洗衣做饭照顾家庭的母亲,永远都坚强在那里的母亲究竟心里有多少痛楚呢?
姐妹之间,大姐丧夫后与有妇之夫纠缠不清,二姐的丈夫也有自己的小秘密,三姐算是最透明的人,小妹的丈夫从拳击新人王一下子变成了植物人,三姐泷子说:希望她一下子重新落到谷底,阵内出事了才好呢,我是有这种想法的呀,可是一旦知道真的发生了 我还是那么伤心难过。
胜又在旁边说,姐妹姐妹的,真好阿!!!
是呀 真好呀,人生就是这样的,不落畜牲,饿鬼,地狱道,就是因为我们都是阿修罗,彼此为彼此而战
影片开宗明义揭示何谓"阿修罗",其实也是很自然地让观众有些期待,在影片叙事里寻找类似阿修罗定义的角色。
影片中的四姐妹出生在一个东京的殷实家庭,各自有着生活甘苦。
某日,一通电话让姐妹齐聚,原来是一向正直爱家的父亲,竟然在外有着另一个家,另外一个女人,姐妹们必须讨论如何藏起事实,不让母亲知道。
自此开始,四姐妹各自人生的种种危机,也就赤裸裸地摊在所有人面前。
问题出现,然后刺破中产阶级家庭的伪善,多少人处理过这样的命题,这样开场真的再通俗不过了。
但别忘了一句话,绝对的通俗,需要绝对的功力。
导演森田芳光让演员用夸张而富有喜剧感的方式表演,剖析了传统家族关系的种种矛盾,又通过自己不凡的叙事能力,藉由平稳简单的情节,让探讨人性的深沉目标,若无其事地植根于浅显易懂的叙事之中。
借古印度传说中阿修罗神的好争善妒性格,来比喻女人之间的微妙关系,煞有介事地探讨婚外恋,这个话题导演自己都腻了(导演另一作品《失乐园》几臻完美)。
所以森田导演象是把玩一种情趣一样,将家庭内部感情和各年龄段的爱情都整得面目全非,通过一些人的出轨经历和另一些人的爱情波折,来体味事过境迁的快意人生,故作沉重,又不失幽默。
日本电影的统一风格,不管人物性情还是影象风格,都隐忍含蓄至极,尤其是老母亲这个角色,着实让我有点感动。
有人说几乎所有日本导演都受了小津安二郎的影响。
这话说的一点都不错。
原来著名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一部歌舞片。
在那样载歌载舞的形式下,展现的却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一个女人的一生……以大喜讲大悲,以卑小见伟大。
剧中那个小时候就犯错被松子牺牲自己保护下来的男生,后来成为了松子的男人,他对瑛太扮演的那个角色说:“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上帝,但松子就是我的上帝”。
看了森田芳光的《宛如阿修罗》。
电影讲了四姐妹,有一天突然发现爸爸原来有外遇,并且都已经生了小孩……大家决定要守护这个秘密,至少不能让母亲知道。
因为这个秘密,四姐妹变得亲密起来。
因为亲密,各自的秘密以及彼此的矛盾也都激发出来。
原来大竹忍扮演的大姐,丈夫去世后,和别人的丈夫保持着情人关系;黑目瞳扮演的二姐嫁给公司领导,看上去父慈子孝,但懦弱的她一直怀疑丈夫和秘书有婚外情却不知该怎么办?
深津绘理扮演的三妹妹最先发现父亲的婚外情,于是找私家侦探跟踪,结果木讷的她和同样木讷的私家侦探产生了感情;而深田恭子扮演的最小的妹妹和拳击手同居,拳击手没有成名的时候心情郁闷就带女人回家,后来终于成名却因伤成为了植物人。
真的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然而生活却又不由得你停滞,还是要一步步走下去。
电影中第一个泪点是大竹忍演的大姐被二姐带出去相亲,来的男人面目可憎、言语乏味,她找个借口出去,给情夫打电话。
当两人又一次缠绵在一起,她却又将他推开。
他们有过多次这样的撕扯,她也恨这样的关系,这样的对方,甚至这样的自己。
可是完全放弃,又无力。
情夫说,愿意为她回去离婚。
她摇头。
情夫问她想要他怎样?
她还是摇头……爱情就是这样反复推开又被握住中部人在推开的手。
不过,四姐妹的人生还是没有妈妈沉重隐忍。
有一天二姐经过父亲情人的小区,发现母亲正站在那里,原来她很早很早就已经知道父亲在外面有其他女人。
二姐喊:“妈妈!
”母亲转头,饰演母亲的八千草薰这时候露出了一个特别甜美的笑容,看得人特别特别的心酸。
直到母亲去世了,姐妹们才发现,原来当年那个投稿在报纸上的几姐妹的父亲外遇的文章,那篇让四姐妹互相猜测是对方写的文章,其实是母亲写的。
她的隐忍终于找到这样一个出口释放。
小津的几部电影看下来,会发现这个不婚者内心有个坚定的等式,围绕这个等式他反复讲述的故事才会有意义,这个等式就是,婚礼和葬礼是差不多的东西。
《秋刀鱼之味》里嫁完女儿的父亲被酒吧老板娘询问是否参加完葬礼回来,他淡淡地笑着说,大概是吧。
《彼岸花》里参加完婚礼回家的丈夫被妻子问起明天参加葬礼的穿着,也无非是多加一条领带,妻子于是打趣,今天婚礼,明天葬礼,都差不多!
——这个反复出现的梗浓缩了小津式的嘲讽。
所以他的电影,那么有序、宁静、淡味,讲的虽然全是婚嫁,其实全部都意不在此,他是出世的,所以被形容有禅意。
还是以婚姻和家庭为题,森田芳光把向田邦子高度女性化的写作延伸了,更加入世,琐碎、热闹、沾污带秽,和小津的比起来,是另一种不洁之美。
一家四姐妹,大姐丧夫后和有妇之夫不伦,二姐的丈夫背着她和秘书偷腥,四妹几经波折嫁给拳击手,后者却脑损伤变成植物人,只有在图书馆工作的三妹和一个笨拙的男人谈相对正常的恋爱,可后者恰好是受委托调查四姐妹父亲外遇恋情的私家侦探。
有几个细节,因为特别特别不堪,反而让人记忆尤新。
有妇之夫到大姐家私会,妻子绝望地找上门来,不求捉奸,只求看一看鞋柜,有没有难写,如果有,是几码。
两个穿着和服仪态万千的女人,拼死抢夺那只鞋柜,最后从提包里掏出一把黑锃锃的手枪,对着眼前这对野鸳鸯摁下扳机,喷出来的却只是弱弱的一柱水,那气势极弱,像老极了的男人无力的尿液,又狼狈又哀切,我猜想这水柱的粗细与速度,应该都是导演精心的设计。
二姐怯懦,只能通过讲母亲的痛苦来说自己的痛苦,出轨的丈夫听到话外音,为求和好,奋力有手指抠破她的肉色丝袜,镜头非常黏滞不安,像极了森田芳光拍艺术片时期的特写,比如《家庭游戏》里充满吸吮之音的进食镜头,他极善表达人的动物性。
四妹是深田恭子演的,又天真又肆无忌惮,丈夫脑昏迷的晚上,她在病房与丈夫共枕同眠,老父在门外守护以防他人打扰,这样反道德与逻辑的情节,让我对向田邦子生出了一点害怕。
这也是个热情过度的女人。
或者,起码她懂这种疯狂。
只有三妹的故事让人轻松。
私家侦探的公寓起火,她带着他回娘家暂住,满头大汗的笨拙男人,面对父亲说,虽然是我发现岳父大人出轨的,但希望你还是能把女儿嫁给我!
只有在这个时刻,不苟言笑的、谜样沉默的父亲坦然地笑了起来。
修罗场在日语里常被用来形容地狱般的乱境。
阿修罗是印度的神,表面上代表仁义,其实嘴碎、自私、嗜好阴谋,唯恐天下不乱。
最近一些早上我都在晨跑。
绕着小区深处的一个游乐空地,绕过垃圾桶,在停车场和花坛边跑。
有那么几家人,总是在这个时候,拎一桶水,仔仔细细地洗车。
那么耐心地反复擦拭,甚至需要返回家再接一桶,然后却只是坐进车里,出门去买两口袋菜回来,最后,还需要费力地绕过停在空地正中间的车,竭力全身而退地倒回属于自己的车位;就好像一场不那么令人愉快、但也不那么令人厌倦的苦功。
所以那些阴谋阳谋,大约就是阿修罗的苦功吧,只是为了让生活就照原样过下去。
毕竟在感觉到自己生命短暂的同时,看它发生在别人身上,又是那么漫长。
前几天在车上看到路边立了个蓝底白字的指示牌,“龙利山公墓”,箭头指向左边,可是左边是一排约莫新建的电梯公寓,一排一排,倒也像公墓一样闭厄。
大约楼盘商向里面的住户兜售“高尚公寓”的时候没有看到这个路牌,住户们要到房产证的时候也没有意识到——但总有一天,当某个住户开着新买的车在公路上转弯准备开进小区大门的时候,他会注意到那个不算不醒目的箭头,他会本能地顺着箭头看过去,看见虚线的尽头稳准狠地指向那一面华夫饼一样的小窗口,指不定正好指向他所在的那一个,这个时候,我猜想,如果他来自森田芳光的电影,他大约会悚然立起身来,对着窗外啐一把口水——“他奶奶的!
”;但如果他来自小津,可能只会笑笑,再开一个公寓和公墓之间的玩笑吧。
《彼岸花》里有个我永远也忘不了的细节:有这么一个神经质的京都旅馆老板娘,疑神疑鬼,又啰啰嗦嗦,啰嗦到什么地步呢?
女主人在接待她之前,会事先去上一趟厕所。
就是这么一个女人,她话讲太久,自己想上厕所的时候。
路过主人家的长廊,会特意停下来,把斜靠在墙边的扫把端端正正挂回到墙上。
这么一个把无序化归成有序的动作,像一个小小的仪式,像一个徒劳的努力,像一个无望的心愿,给我带来了无可计量的安慰。
男人女人出发点不一样,对角色的理解上会凸显差异。
敝人觉得老大爷出轨在线,负大责任,但女儿们的心态真是难以捉摸,揭穿一切让真相大白才是对母亲的保护么,怀着好的目的出发往往不一定带来好结果,而悲剧经常当你开始干某事却已无法回头。
看似平凡的家庭总是暗藏杀机,菊花与刀并存的民族对于家庭伦理处理方式都是平中带振,棉里藏刀。
日本伦理家庭剧离不开在纠结中前进。
想到了冷暖人间,五个女儿的繁琐事整死老夫妻,但又不得不让人同情或恨。
总结,日本人是想告诉观众-生女儿会很麻烦的
一直不冷场的喜剧,结尾也可戳中泪点。
悬念和细节都做得到位,节奏把握也很成熟。
剧本好、音乐好、演员好、导演好。
当你投入地看一场电影,往往可以收获很多。
爱上它的每一个角色,对他们的遭遇感同身受,就像在经历着不同的人生。
我突然相信,看一万部电影,或许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着相同的效果。
而所有可以触发人们思考的东西,也都是“深者见深,浅者见浅”。
有了一定阅历之后,才更能体会到,主创所表达的东西。
因此经典是值得重温的。
就像十八岁的时候,看不懂张爱玲的小说,二十几岁再读,才发现它的好。
最喜欢的是老三一对儿,他们很般配,两个人都极单纯,神经紧张又脆弱敏感,乖是他们的共同之处,看似平淡的人生每一步都稳稳地走着。
那个男生傻傻呆呆的,喜欢上一个女生就要跟她一辈子,烧自己的房子也要保证心爱的女孩家庭幸福……第一次见准岳父就直接喊“爸爸”了,还极其真诚地跟人交实底。
还有他吃牛肉的样子,满溢的幸福感,可以感染这个家里各揣心腹事的每一个不快乐的人。
如果我带这样一个傻孩子回家,估计我爸妈也会笑得合不拢嘴。
“爸爸”说:“我很久没有这样笑过了”,在座的我又何尝不是。
老三泷子也非常可爱。
她的工作是图书馆员,她功课门门A(自己还强调体育是B),她渴望更多的父爱和肯定。
她”不要可怜,要重视“。
同时她乖极了。
家里的皮鞋数她擦得最亮,只有她一直跟父母同住,包括有了男人之后。
她爱上一个男人也可以很简单,她决定嫁人的过程让人觉得很快也很合理。
波澜不惊的姑娘,过着最简单幸福的日子。
而且她摘掉眼镜也很美,难怪这位得了最佳女配角,当之无愧。
其实“阿修罗”们最注重男人什么呢?
无非是对她们好,仅此一条已经足够。
“在乎的人要傻傻地爱”——张悬是个活明白了的好孩子。
如果说前段时间推荐过的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记》是红药水的话,那这部出自森田芳光的《宛如阿修罗》就是一杯苦咖啡,香味散尽之后,徒留胃里无穷尽的苦涩。
他人只知咖啡香,不解心中苦。
电影近尾声,第二个女儿来到父亲情人的住处,竟然看到母亲就站在外面,一直望着楼上那扇窗户。
母亲发现了她,转过头,微微笑着,这位年过半百丈夫出轨女儿都各自成家的女人,就这样笑着和尴尬的现实打了个招呼,然后因心脏病去世。
这出因为出轨而将四个各自生活的女儿聚集在一起,磕绊着纠结着的电影,在还算不错的结局中打出end的文字。
“女人,都是阿修罗”。
成为最好的注脚。
便来谈谈出轨这件事。
曾经有个人问我,假如结婚之后发现丈夫出轨了,会怎么办。
我没有丝毫的犹豫,斩钉截铁,“离婚啊!
”他没有接话,手里的烟袅袅娜娜地充满整个车子,而后从烟雾里看向我,“你呀,还是太年轻。
”我看着他,想起他的处境,忽然觉得那个回答有点草率。
他出轨了。
肉体和精神一起。
整天下班都不想回家,开着车漫无目的地到处瞎逛,跟那个女人约会,或者一个人就这样一直开车。
他说,“其实我爱我的妻子,只是暂时性厌倦。
那张每个月问我要工资卡的脸让我很陌生,歇斯底里的吵架更加让我有些害怕。
然后,她出现了,温柔乖巧,安静地听说我说话,陪我散心。
”“离婚这件事情,代价太大。
一旦结了婚,就不是我和我太太之间的事情,而是两个家族的事情。
后果我承担不起。
”“也许,过段时间,我就不会这样了,安心地回归家庭。
可是现在,真的,我真的不想回家,不想面对我太太。
”他对我说过一句让我印象很深刻的话,他说,“不要太信爱情,男人嘛,最终还是下半身动物。
十个男人九个坏,还有一个,我至少没遇到。
”我笑他太悲观和绝对,他说,你到了那时候就懂了。
我说,我希望我一直不懂。
他笑笑,轻轻咳嗽,“张悬有首歌,里面有句歌词,在乎的人傻傻爱。
你嘛,傻一点,迟钝一点就好了。
”可是,女人,哪有是迟钝的呢。
都是长了七窍玲珑心的,只是为了所谓的爱情和在乎的东西,装作一无所知的样子,继续洋洋洒洒地倾覆自己的爱和付出。
电影里面的四个姐妹,都不傻,却都在各自的生活里面碰壁,纠缠于其他的爱情。
对于父亲出轨这件事情,也都有各自的意见。
不是因为太年轻所以不够圆滑所以处理不好各种事情,只因为牵绊太多,已经无法潇洒。
沾满胶水的踽踽独行,又怎么能够仗剑走天涯了呢?
明明也是可以爆发的,以另外的凌厉的方式去解决这样的问题。
但是,女人虽然是阿修罗,但是却是休眠期的阿修罗,要爆发,需要一个节点,而那个节点的临界值,有点高。
不知不觉,很多人就成了死的阿修罗。
所以,面对出轨,太多的女人选择沉默,夜里哭泣,白天打起精神将家里处理得井井有条,送孩子上学给老公打领带做早餐。
一遍一遍像复读机一样告诉自己:生活就是这样的,不会有完美的爱情的,孩子都有了还想怎样,哎,就这样吧。
他玩够了就会回心转意的。
都说男人就像小朋友,玩累了玩脏了就会回家的。
可女人嫁的是男人,不是小男孩,又不是男人他妈,一身脏乎乎回来还觉得自己孩子认得回家路而暗自开心。
也有重披战袍,同三儿四儿厮杀,最后赢得丈夫的心。
她们被称为“现代的巾帼典范”,被夸奖被搬上荧幕。
可真的值得骄傲么?
单身的时候,女孩子们都是骄傲的公主,不将就不强求地等来合适的人,托起裙摆踮起脚尖踏上南瓜马车。
结了婚之后,被出轨之后,却担当花木兰的角色,举起大刀,厮杀和呐喊,去拯救一个即使救回来不知道还会不会被掳走的男人。
再继续如履薄冰地维系感情,用502把碎掉的镜子拼起来,盒子再装好,供奉上鲜花和水果,祈求现世安稳。
当然,觉得值得便值得吧。
毕竟,每个人对于生活和婚姻的阐释和要求是不一样的。
文章好像怎么收尾都觉得不妥当。
记得对方真诚爱你的每一刻,越多越好,因为未来很可能就不会有了,至少,可以凭此度余生吧。
或者,还是傻一点,丢掉玲珑心,甘为他人妇。
最近被这部电影刷屏了,于是把它从硬盘里捞出来,当初是因为这个片名瞬间有了好感下下来,不过因为硬盘那个三千佳丽里还是默默滴给忘记了。
其实再次捞出来依旧是对这个名字好奇,阿修罗是个彪悍的形象,可是这明明是四个婉约的女人哇,有戏。
这是一家女人的故事,包括妈妈,其实谈不上是美好,并不是满满的日式精致和谐,而是带着股生活的苦味,苦了回甘,甜了又会苦,中性的色调,不冷也不暖,好像重重的又随时可以拨开,这算是森田芳光的调子不。
这几个女人真的宛如阿修罗了吗,她们有的是对家庭,夫妇之道,生活的一种坚守方式,我得说我绝对忍不了,也许那也是种相处之道,也许某种程度这是所谓女人的更高级存在方式,但是我真的还领悟不到哇。
相比去年的海街日记,不谈风格和现实与否,我也许更愿意接受小女生们自由的快乐吧。
我喜欢那个鼓点,有种阿修罗要出来时的作战鼓的即视感,好嗨,最后那个法语版尤其有趣,虽然听不懂在唱什么,但是这种诡异的混搭好好听。
阿修罗,在金庸的《天龙八部》序言云:阿修罗为八部天龙之一,男的极丑,女的极美,喜杀戮战斗,成日与天帝交战,虽败多胜少也不停止。
而如果把片中的现实生活比做战斗的话,其实也是说得通的。
故事的背景在上1979年的日本,当时正是日本经济发达而男权至高的时代,其实日本一直是如此,哪怕是现在女性的地位依旧异常低下,甚至妻子还“鼓励”丈夫出去外遇,见了面还客气地说谢谢照顾了。
可是要说这是女性心甘情愿的话,怕也是虚伪的,至少是男权社会主流制造出来的“虚幻”文化氛围,其实从此片中的女性便可以看出。
这里要说一句题外话,日本的经济仅仅在十年以后便开始全面停滞三十年,怕也有着女性解放不够的关系。
现代社会会凭武力蛮力的时期已经过去,女性的头脑思维事实上更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
哪怕不如此,在一个社会中束缚了一半人的头脑和能力,在面对着其他国家民族的全面竞争,想赢是也是虚幻的。
在此片中,四个女儿和妈妈为代表的女性无疑也是极美的,可是她们之间的争斗以及与男性与社会的竞争也是无休止的。
男性做为相对的强者,在此片中是有些隐性的,虽然故事是围饶着他们,比如说爸爸的出轨,次女丈夫,四女丈夫等。
可以说本片中除了三女的丈夫显得懦弱也许无法出轨的话,其他的男性几无例外。
于是围饶着这种“天经地义”的现象,女性们是如何的,妈妈忍了一生,最终病亡。
大姐与他人外遇,被原配逼到家中大闹,不管是她还是原配都“输了”。
二女如妈妈一样,可是最终在妈妈病床前向父亲进行了发泄,可是以后呢?
丈夫的外遇结婚了,生活还是要过下去。
三女最好命,但两口子都是懦弱者,根本谈不上斗争,完全是逃避者。
四女过于好强,丈夫虽然成功,可是昙花一现,落得可能要孤苦后半后。
这就是在夫权统治下的当年的日本社会现实,女性们宛如阿修罗,可是把她们逼成这样的又是什么原因?
什么人?
可能年代不一样,实在不理解这些女性的观念。
美女如云,木村佳乃最好看。与其说日本太太地位堪忧不如说全职太太都如此,女人如果经济不独立特别容易造成丈夫出轨的境遇。观点不认同扣1星,歌颂女人隐忍过一生。大女儿像爸做小三,二和四女儿像妈容忍出轨,导演还通过女儿表达观点竟然说被出轨一辈子的妈妈说不定是幸福的。。这部电影剧情似曾相识,形式类似《细雪》,感觉森田导演的电影总是缺乏个人特色。
20100104 plasma
由于设置了年代背景,也就很难用现在的思想去评判什么,虽说看起来是真的别扭。且再想海街日记就不能细想了。结尾处理得不是举重若轻而是粉饰太平。四姐妹中比较喜欢大竹忍和黑木瞳的表现。3.5.
对于东方家庭的表达真是太棒了。姐夫说“女人是阿修罗”,其实生活也是阿修罗,每个人虽展现出光鲜一面,但背后的心酸和秘密只有自己知道。cast阵容相当强大,越发喜欢森田芳光这位导演,温婉细腻有趣~
里面的三观什么的,没办法评价,毕竟那是八十年代初。但是在没看演职表时突然看到了年轻的真理亚姐姐。还有年幼的长泽我老婆我真是。。惊喜。几个女星的表演都没问题,除了深田有点小尴尬。
这是电视剧吧
大男子主义。
如果不是扮演得誇張的不自然感,可能感覺會好點。雖然能理解女人忍耐,但為何一定要忍?女人男人之間那點破事,好煩。唯一喜歡是大姐,有種說不出的風情和頑皮。討厭二姐和三姐。
好逆天的卡司啊,无论主演还是配角,包括只是闪过几秒的长泽雅美。四姐妹都各怀心事,各有各的秘密,父亲的出轨让许久不见的四姐妹再次聚到一起,日本拍的关于家庭婚姻关系的电影总能非常细腻与饱满,平静之下暗潮汹涌。也许会特别不明白既然遭受背叛为什么还要死守这样的婚姻?这样的三观和婚姻观完全无法理解,可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下的女性也许有她们自己维护家庭的方式,背叛后的婚姻还能存续有着各种理由!可能是孩子可能是金钱也可能是感情……二姐那巴掌扇过去简直不要太爽!特别喜欢里面的姐妹情,虽然彼此互相忌恨,但是对方真的出事了,又会很伤心,拧巴的特别真实。PS.期待一下马上要播的是枝裕和剧版的宛如阿修罗。
四段式的家长里短/中年危机/出轨外遇/昏迷绝症,简直要把无聊放大四倍,既然想用现实温情的手法来讲述,何必费心设计这么狗血的桥段?仿佛全天下的糟心事都被这家的倒霉孩子们遇上了。
果然是电视剧改编,都是棋盘里跳格子,情节死板得跟课本剧一般,毫无自然生长的感觉。女人的家庭观有千千万,男人只有一种,简明直白,毫不遮掩,所以她们四姐妹放弃抵抗,选择默许。挺无聊的。
裹腳布
全女班精彩的表演,在每一个节点,配上鼓乐,简直是绝妙之笔。
就算配上了森田芳光的现代电影语言,也改变不了剧本的昭和核心
四姐妹的性格都很不讨喜,价值观也是啧啧啧。憋屈的剧情配憋屈的人设,倒是也精彩。一开始觉得人物演出都有点浮夸,看着很不舒服,后边随着剧情深入感觉好了一些。倒不能否认其真实性,女人能遇到的那点憋屈事,她们家占全了。
可能是字幕不大好... ps,尽管也习惯了日式表演,但中村狮童那一对是什么鬼,都快演成智障了
远不如书……【2016.05.02】
看了小说再看电影,失望。表演做作破坏了原作的节制感
刚开始还以为是女导演,最后…男性视角下说出“女人是阿修罗”;但在这部剧中女人们相互扶持,为了体面一声不吭,但也有反抗;男人们出轨、暴力,为自己找各种借口,怪女人、从事业承担家庭开支开脱,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家庭生活,今天看到美国取消堕胎合法化,可能这把刀下一步就落在你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