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心理罪第一季看着还有点新鲜感,导演功力也不错,剧情编排还算合理。
第二季这TM什么玩意儿!
第二季完全是为了悬疑而悬疑,为了煽情而煽情,为了说教而说教,为了反转而反转,。
细节经不起推敲,逻辑上全是漏洞。
公安局破案成了密室破案,凶手杀人也成了密室杀人,来来回回就那几个角色,反正都是高手,就观众是弱智。
看了七八集就无语了,反正我知道剧里凡是有名字的基本都不是凡人,都会整出点事来,爱心园老头儿后来护理要蹦出来抢戏,最后的隐藏BOSS估计就是那个杨芸,否则她没事不会老装逼。
果不其然……本着本人追剧不烂尾的原则强忍着把第二季看完了,后来上网一查原来导演班子换人了,难怪呢。
综合评价第二季剧中的角色,老班底里除了邰伟还算是正常发挥(也仅仅是正常发挥),其他人都是烂的一P。
新增人物里那个女警察唐悠简直是让人无语,我发觉这个女演员不仅和《人民的名义》里那个女检察官林华华长得很像,而且在剧中的作用都是一样的,动不动撒娇嘟嘴,闪动自己觉得很漂亮的大眼睛,真是一副找抽的傻白甜的脸啊。
还有那个梁泽昊,演技很烂也就算了,问题是他自己并不觉得自己演技烂,老是想致敬《暗黑骑士》里小丑的经典,我估计他离《古惑仔》里乌鸦得绝色都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不过也有演得好的,心理罪第二季里个人认为唯一出彩的角色、唯一演技爆棚的是那个娱记申宝强,这个演员把这个外表顽痞又要面子到内心极度自卑的小角色演活了。
总的来说,心理罪2实在是不怎么样,水准比第一季下滑太多了。
除了有方木和邰伟这两个角色之外,其他简直惨不忍睹……🍉🍉🍉
一口气看了两季,看第一季的时候差点弃剧,实在是没办法忍受方木台词的喘气,后来因为画画无聊,也就放着、看到后面也终于发现此剧的优秀之处了。
我看第二季的评分比第一季低,内心其实不是很理解,虽然有很多bug,但是我个人觉得瑕不掩瑜。
第二季编剧确实强大,把暗河和教化场无缝衔接在了一起。
先说说bug1、那个钢厂我看到有人说过了,我就不赘述了,关键那个女孩,袋子都打开了,即使手被拷着,也可以自己利用梯子爬出来啊,再者说,邰伟为啥不能先把她救上来,反而自己先上去了?!
强行让那两个警察领盒饭呐!
明明已经知道计划,邰伟一个人单枪匹马就去了?
不多派点人埋伏在附近吗?
2、全剧生生强调PTSD,生怕别人不知道这个多严重是吗?
还有也别总是“你犯的,是完完全全的心理罪”,总是重复这句台词真的很尴尬!
3、方木被陈哲绑走那一段,嚯嚯嚯,明明双手都自由的,为啥不自己解开脚上的绳子呢?
方同学你是傻吗?
还有杨芸死的那一段,一群警察傻乎乎看着方木,第一反应不应该是赶紧刨出来,叫救护车吗?
或者真的死了,不再试试心肺复苏吗?
bug先提这么多,再谈谈优点。
看第一季的时候我真的全靠意志力,直至后面我才觉得或许可以坚持坚持,讲台词总喘气是个怎么回事呐……女主陈希完全不是我想象中那样笑容甜甜很美好的女孩子啊,第七个读者真的毁了,具体我到第一季下面去说,咱夸夸第二季。
1、第二季评分比第一季低真的出乎我意料,个人觉得,方木给我的感觉变好了,起码我能接受这个方木了,原先我总想象不到方木做警察之后的样子,现在终于明白了,第二部把很多原本属于方木的戏份给了邰伟,我觉得很合理,这样两个人的性格其实更丰满也更鲜明了,方木偏于理性,行动充满逻辑,所以没有只身犯险,邰伟则冲动易怒,思维简单明确,有些事他去做也确实更合适。
剧中的邰伟已经不是书中的邰伟了,这已经是一个全新的角色了,而且我个人认为,王泷正把他诠释的很好。
2、编剧很神奇的把暗河和教化场联系在了一起,没有了警察内部的卧底,或许和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有关,但是改编的并不突兀,米楠从一个与主线无关的人物变成了一个关键人物转变的很合理,编剧的脑洞实在很大(顺便提一句,催眠真的那么有用吗?
),而且很多伏笔暗线都埋的很好,节奏到中间偏慢但是也好可以接受。
3、演员们的演技真的很不错,各个人物都算诠释的很好的,包括一些小演员们,方木面对亚凡表白的尴尬,对杨芸时的一些不一样,其实也为后来埋下了伏笔,并且没有过分的主角光环给方木,他是天才没错,但是也不是次次都对,警队的其他人也都不是傻子,即使是犯罪份子,智商也一直在线。
4、插入了一个类似于criminal minds 里那个计算机大神,我个人觉得这样一个角色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中真的作用非常大,也比较符合如今的社会。
也就这些,发现我还是比较喜欢吐槽,吐槽并且爱着……
2017-01-292017-02-02《心理罪》和《心理罪2》捕获眼熟的几小只。
首先,方木的女友陈希:《一起同过窗》里肖海洋的前女友赵西晰;然后,方木后来的室友杜宇:《一起同过窗》里隔壁的班长、顾一心的男友潘震;最后,方木收留的受害女孩米楠:《一起同过窗》里任逸帆喜欢的大二学姐。
我该说些什么呢,只是巧合?!
就这样相聚了。
经网友提醒,《心理罪2》里的那个变性女明星田菲菲(封国兴)是《一起同过窗》里肖海洋的姐姐。
(PS:刚跑去查了证实下,就觉得眼熟呢,唉,只能说当时姐姐戏份少啊,才印象不深刻,而且柚子私心觉得演员像王媛可,被夺走了关注,不然怎么会没发现呢?!
)
大壮死的那一集,绝对是把整部片子逻辑和水准严重拉低的一集,强行的煽情更是莫名其妙,就像我吃着蛋挞吃的好好的你非要往我嘴里塞一个韭菜盒子。。。。
1. 你们都知道是反计和演戏,然后就特么什么也不布置人手也不埋伏好直接让邰伟单枪匹马去了,心真大,仗着主角光环死不了是吧。
2. 我一开始以为他们交易是在个废弃的钢铁厂,直到白毛按下了开关,我才知道这特么是一个还在生产中的钢铁厂啊。
为啥你们要找一个生产中的钢铁厂,嫌人不够多么,不过确实,这种生产重中之重的钢铁厂,居然没一个工人。
你知道钢铁厂这种高危的生产线绝对不可以缺人的么、、、、、、、3. 估计有人说那就是个废旧的钢铁厂,是大反派摁了开关才炼起钢铁来的。
我想说钢铁行业极其特殊,不管高炉转炉,钢铁厂除了n年一次的检修,其他时候都不可能停止炉子。
因为如果像焦炉的话,耐火砖上千度冷却到室温,直接会出现裂缝,整个炉子都会损毁,所以是一次性的。
如果长期停止,基本上什么炉子都废了。
而且你以为就跟家里的煤气炉一点就行了,你想想那堆钢锭你要加热到熔融,要多久。。。。。。。。。
4. 本人有幸去宝钢参观我一次,我记得离铁水大约几十米远都能感觉到扑面的热浪,根本呼吸都困难。
如果像剧里那么近的距离,虽然不在池子里,基本上也会被烤熟。
5. 邰伟自己特么都不行还跳下去救人,结果就坑了自己的队友,我也奇怪,一开始怎么就不能把姑娘先带上来,非要各种作。。。
6. 反派死于话多,而且是真特么的多。。。。。。。
7.还是生产线的问题,这种钢铁行业每个都有可以手动操纵的设备,也是防止意外出现有个plan B。
最顶不济你们可以把总电源关了吧。。。
这又侧面证明了这不是一个废弃的钢铁厂,但是就是没人。。。。
其实这一季前面的部分我觉得还不错,不像上一季前后插得有点混乱,但是这一集实在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编故事,为了煽情的话,我觉得挡子弹都比这好,这样子的死法只能让人觉得完全不信服。。。。。
然后两个boss都是同样的套路,知道对方的计划然后将计就计,看一遍就行,看两遍类似的。。。。。
•天天就是那几段阴影啊深渊啊吞噬啊重复来重复去,我都要ptsd了。
编辑江郎才尽了吗,点题也不是这么个点法…生怕我们不知道心理罪是啥,把观众当傻子(为什么每一季都要有这么多文艺台词)🤥•剪辑好乱镜头好晃,好几个案子穿插在一起,闷闷的。
•加入了好多莫名其妙的角色。
巨不喜欢唐悠,还好最后没有和邰伟发展出什么。
虽然真的很讨厌官方“卖腐”,不过我觉得小剧场还挺有意思的。
(至少很好笑hhhh)•虽然剧里让人恶心的东西那么多,但幸好还有一个大大咧咧没心没肺总是这么搞笑逗比的角色。
全剧里心理最正常的就是他了…其他一个一个的都是变态嗜血奇葩杀人狂,哪来那么多变态恶心的地下室啊。
对ptsd ptsd了。
????所以有无性能力?
我靠(删除哈哈哈哈哈)•女法医哪去了啊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啊不可以啊我不喜欢唐悠啊啊啊啊啊啊啊不可以躺他胸膛啊啊啊啊啊不可以我不允许发生这段感情线不可以操 还是喜欢法医 可惜莫名其妙地就没了。
•这部剧除了警察(=邰伟)以外还有正常人吗 天天死人啊 再也不想看这种电视剧了 太阴暗扭曲了…【为了王龙正我真的付出了太多…】“因为他们的自大超过了他们的学识,在道德上他们是最可怕的无知者”ps.键盘那里没明白;居然还敢拍结尾b。
一直等着方木黑化…
我是看过两遍原小说的,雷米老师的作品一直很喜欢。
我也知道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逃不掉被删改的命运,这是前提。
心理罪2刚看完,整部剧是融合了原著教化场和暗河,并且改变了一定剧情,甚至最后还有点城市之光的影子,不知道是不是不打算出第三部了,个人觉得剧情有点拖沓了,看原著的时候是根本停不下来,恨不得马上看完,而看剧我看了大半个月,基本上一天一集中间还有好几天没看,感觉不是很引人入胜。
而在刚刚看到了最后一集新剧情,方木为拯救患ptsd的女主,在女主快绝望崩溃的时候实施了心理剧,在背景声中女主一刀扎进了带给她全部黑暗的玩具熊,玩具熊头掉下,漏出方木的脸的时候,说实话,我还是被触动了的,虽说整部剧叙事拖沓,节奏把握不好,台词过于强调ptsd,但当我看完,还是会承认整个剧,还是有一定的水平的,推荐观看,谢谢。
(看到第八集 一家之言,结局崩坏了表拍我)在刚刚看完的第八集里,邰伟因为邢娜的失踪愤怒焦急,跟踪嫌疑人被拍,结果嫌疑人无端死了,他跟踪的照片被曝光,直接被媒体扣上警察杀人的帽子不说,自己也被停职了。
方木拿着盒饭劝坐在车里的邰伟吃饭,连问三遍“你吃不吃”,邰伟就是不搭理他,然后方木随手就把饭盒扔出了窗外。
接着又拿出一盒饭,再问三遍吃不吃,然后又把饭盒扔出窗外,到拿出第三盒饭问吃不吃的时候,邰伟怕他继续扔,只好一把接过来吃,然后方木问他,你怎么知道我前面扔的两个饭盒里不是空的呢。。。
作为一个原著党,我看到这个剧情的感觉首先是黑人问号脸,邢娜出事是《暗河》剧情的开端,那个被杀的嫌疑人是《教化场》里的第二个死者,而邰伟因为得罪媒体被停职就已经是《城市之光》后期的内容了,编剧不由分说地把来自三本书的剧情揉在一起,到底是闹哪出?
整部心理罪2是由《教化场》和《暗河》两本书组成的,原以为会像第一季一样案件按照先后顺序发生,结果,完全不同的两个案子却被编剧改成了同时进行的两条主线,复杂庞大的线索交缠在一起,实在为编剧的把控能力捏一把冷汗。
第二个感受是好有新鲜感!
在我个人看来,IP剧对于原著党是没什么吸引力的,特别是刑侦剧,不同于微微一笑那种爱情剧,哪怕小说都可以当电视剧的剧本了也没关系,观众们看着屏幕上的情侣发糖虐狗甜甜甜就很满足了,但刑侦剧讲求设局,通常的套路是,观众跟随侦察者的调查取证,抽丝剥茧一步一步接近真相,不到最后一刻,大boss绝对不会轻易被发现,就算发现也是抵死不认的。
但是大IP存在的问题是,原著读者基础广泛,所以电视剧如果只是把小说视频化往往由于毫无悬念导致枯燥乏味。
因此,刑侦小说的改编如果对原著照搬照抄,就会毫无新意;如果大量删改导致面目全非,又会被一群举着板砖的原著党拍死,改编的度在哪里就变得相当微妙。
在心理罪2的改编上,宾馆里针对邢志森设局的那种给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有所保留,这样的经典场景能带给原著党熟悉的味道。
此外无论是警察的牺牲,还是方木的奋不顾身,我一直觉得心理罪小说最让人感动的,也是不同于其他刑侦小说的地方,就是正义的那一点光。
哪怕社会有不平有黑暗,但是总有人会不顾一切地维护正义。
网剧里一直有在有意无意地强调。
但是,由于情节设置的改变,就算是原著党也没法剧透了,那大家就总算可以坐在一起好好看编剧打算怎么鼓捣了,这种熟悉又陌生的体会,蛮新鲜的。
第三个感受就是人性化。
受限于小说的篇幅,方木的形象更多被定义在孤独阴郁的孤胆英雄,除了邰伟,作者给他搭配的警察搭档无论是肖望还是郑霖,都无法真正得到他的信任。
他的过往让他背负着沉重的使命,他不断付出,不计回报地付出,让读者觉得很心疼。
相比之下,网剧里的方木就要幸福得多,剧集延续了邰伟的人设,无论暗河还是教化场,邰伟一直都陪在方木身边,就像一种坚定有温暖的力量,让方木不再孤单。
而网剧中有了邰伟的方木,也有了更多的人性,就像开篇描述的,会关心邰伟,会用心理学的知识开玩笑。
再加上例如邢志森和邰伟的过往等等的背景交代,让故事相较于小说更加人性和丰满。
但是,不得不吐槽,创伤后应激障碍属于一种心理疾病,常见于遭受或目击重大的打击及灾难真的没有这么普遍好么不是所有心理阴影都叫PTSD好么也不是只有杀人和自杀二选一的道路好么像罗家海这种只不过是女友被强奸的过往遭到公开就受不了的真的不能算PTSD好么编剧应该好好去读读心理学相关书籍吧。
最后,祝不烂尾!
———————————————————分割线————————————————————充了个会员,刚看完了24集,结局感觉暖暖的,比想象中好。
警察就是警察,哪怕有黑暗有不满有愤恨,但是法理、正义,却一直无条件地坚持着,这是雷米书里面一直强调的一点,在剧里,无论是方木还是邰伟,抑或是大壮阿展他们,都充分地展现并且传达出了这一点——一个警察的尊严。
我觉得,仅此一点,这就是一部好剧。
剧里的确有不少瑕疵,这种双主线的处理方式,个人觉得过于复杂,对于一部周播剧并不讨喜,很容易在下周看的时候遗忘掉上周的部分情节内容,连贯性较差。
方木在剧中被神化的有点过,最后大boss的犯罪动机也稍显牵强。
如此小心谨慎居然还是被和谐了,还能说啥,呵呵……
心理罪2中的每一节环环相扣,不断有新的线索产生,又不断被推翻之前的结论,如此循环往复,让进入情景的观众因新的线索而频频被打脸。
心理罪2的出现显然打破了观众对固有刑侦剧的观念。
在此之前的刑侦剧一集破一个案子,以此来歌颂我们主角们的光荣而伟大。
而心理罪2呢,主角不断犯错,一点点摸索着寻找线索,从而告诉观众没有人是万能的,警察也会犯错请学会包容。
当然这可能只是心理罪2想表达的一个极小极小的主题之一。
而今天我想探讨的心理罪主题是如何扼住罪犯的喉咙。
剧中的陈哲说:"终止犯罪永远不能只靠语言和赞美还有鲜血和疼痛。
"由此我开始思考暴力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之前我和同学曾讨论过一个问题:"绑架小孩是否要判死刑?"有人说:"要判死刑,因为只有给予最为严厉的惩罚才能让那些心存侥幸的人望而却步,同时给那些无辜的家庭一点慰藉。
"也有人说不能:"当法律不再有其量刑,那么会有人觉得犯一点也是犯,犯很多罪也是犯。
也就不存在有人会幡然醒悟,浪子回头了。
而且那些家属需要的是那种以死亡为借口的慰藉吗?
死亡其实根本无法弥补他们心中的痛苦。
"怎样扼住罪犯的喉咙,怎样终止犯罪的产生是一个及其高深的话题。
即使是主人公方木也对其抱有困惑:"三起杀人五起抢劫,凶手抓到了受害者却足足有十一个。
犯人我们是抓到了,但是正义真的实现了吗?
"以我理解来说就是,抓住的罪犯已经是惨剧之后的弥补,而在这之前警察却无法扼住罪犯的喉咙,以此来减少犯罪率。
就好像法律确实落实了,但道德是否又重新建立在每个人心中?这么看来道德和法律似乎是处于比较矛盾的空间。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所谓的正义。
那是否有人去关注人为什么会杀人,为什么会欠债呢?现在我们大多数人会只关心法律有没有保持公平,却不关心社会犯罪率逐渐升高。
没错法律实现了,道德也丢失了,于是罪犯开始膨胀生长,越来越多的人忽略法律,开始肆无忌惮。
如此看来,是否悲剧发生后的弥补就显得那么苍白而又无力了呢?
无法在人沦为罪犯前,扼住他的喉咙,那么正义便永远无法被伸张,道德无法在这个社会扎根。
丁尼生曾说:"与其责骂罪恶,不如伸张正义。
"由此可见,正义并不等于惩罚邪恶。
正义应该是让每个人学会真善美,每个人能够扼住自己内心恶魔的咽喉,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有正义。
正义才能够不仅仅是到来而是准时到来。
《心理罪2》剧评之不知者有罪我是在今年7月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心理罪》这部有“网剧界扛把子”之称的网剧。
虽说“扛把子”的称号略有夸张,但称其为国产网剧界的上乘之作,绝对是毋庸置疑的。
因为《心理罪》第一季的制作精良,我也被吸引去拜读了雷米老师的原著。
当一部作品已经取得一定成绩时,它就不会再止步于单纯的迎合观众,而是想要将作品更深的内在含义挖掘给观众看。
不单只是为观众而拍,更是为社会而拍。
这也是除了先入为主外,小部分观众觉得《心理罪》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吸引人的原因之一。
相对于《心理罪》第一季突出表现的凶手的杀人手法、破案过程、主角方木的自我救赎等内容,第二季更有深度,也更“接地气”了。
第二季中不再一味着重于刺激的血腥场面,而从很多情节中都可以看到社会的缩影。
在这部剧中我能强烈的感受到,导演和编剧们不仅想表现出一个真实精彩的故事,更多的是一种反思,一种讽刺,一场对人性的考验。
《心理罪》第二季是将《暗河》与《教化场》两本书融合在一起,编剧在原著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融入了很多如今的社会热点。
比如唐悠被歹徒冒充她的家人,差点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强行绑走,这样的事我们听说的还少吗?
再比如这两年热火朝天的直播,还有第12集里的“粉丝效应”,都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心理罪》第二季另一个我欣赏的地方就是“三观正”。
在玛丽苏杰克苏盛行的时代,主角们无论犯了多么愚蠢的错误,给别人造成多大的伤害,只要声泪俱下的说一句“我不知道会变成这样”,就会被人们轻易原谅。
我们常常在生活中听到这句话“不知者无罪”,犯下无心之失的人这样说,站在施加者角度的围观群众也这样说,可有谁关心过受害人是怎么说的?
而由此我提出一种新的观点就是“不知者亦有罪”。
比如在沈湘罗家海的案件中,桑楠楠无意中透露了沈湘曾被强奸过的事实,她并非有意伤害沈湘,但却直接导致了罗家海精神的崩溃和接下来发生的一连串悲剧。
在最近更新的第12集里,申宝强对Q小姐的罪行导致Q小姐再也无法接触毛绒玩具,Q小姐原本幸福安稳的生活被悉数摧毁。
即使申宝强辩解称不知道这会对Q小姐造成这么大的心里阴影,可这段记忆从未停止过对Q小姐的折磨。
《心理罪》第二季吸引我的第三点,就是惊悚剧情与笑点的巧妙结合,适度的气氛调节。
例如网吧老板的那句“我差点没拿凳子抡他!
”。
尤其是每集最后的情景小剧场,有笑点,也有法律小讲堂,心理学知识科普(一点都不好看,我也就看了几百遍而已)。
当然,《心理罪》第二季也并非毫无瑕疵的。
由于是将两部书打散重构,两条时间线被整合成并行时间线。
显得有些混乱,摸不着头脑,观众可能撸个串儿的功夫就看不懂了。
另外,《心理罪》第二季的剧情属于渐入佳境型,前10集剧情较为慢热,到第11集时之前铺垫的多条暗线就开始爆发,进度条也进入疯狂模式。
还没看到后面跌宕起伏情节的观众,一定要坚持了。
综上所述,《心理罪》第二季也许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但绝对是一部用心打造的作品,一部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品。
喜欢制作精良剧情悬疑的观众可千万不要错失了。
时过两年,过来补剧评,我竟然还记得我想吐槽的话,可见这部剧当时对我的刺激有多大。
抱着对心理罪2的期待,看了前几集,嗯,还可以,虽然有点小bug,比如女主播被绑架到卡车里,方木竟然可以通过光线做出判断,但是无所谓了,选材也很新颖,网络女主播被绑架,嗯嗯,可以可以,追!
然后,公安局长的女儿被绑架了,绑匪说你要单独来才能救你女儿哦,然后公安局长竟然真的一个人去了,还被人拔枪打伤了,女儿没救成自己还住院了,最后还被人诬陷了,哦好棒棒哦,你这能力让我很怀疑你是怎么坐到公安局长这个位置的???????
哦,对了,公安局长的女儿直到最后一集才被救出来哦,还没有受什么伤害,哦,不对,正要惨遭毒手的时候方木及时出现,被救了下来哦。
一直被救了十好几集哦,都没抓住嫌疑人的马脚哦,还是邰伟被炸昏迷的时候听到嫌疑人的谈话才确定了罪犯哦。
罪犯还没有抓到哦,被一群自认为正义的人杀死了哦,好棒棒哦。
中间穿插了几个心理医生,我忘了剧情了,反正是天雷滚滚。
记得好像广电说第一季邰伟抽烟说脏话什么的对警察形象造成了不好的影响,那么第二季我觉得应该是对警察的高级黑,毕竟这么天真的警察,让我对警察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
(补标)
剧情比第一季更紧凑,但是犯罪集团一伙人有点脸谱化,斯金纳箱子解释得云里雾里的。但是,邰伟和方木cp我嗑了!
中间略拖沓,剧情还是比较有逻辑,不管怎样我还是爱方木的!
艰难的实在是看不下去,剧情太拖沓,案子夹案子,枉费第一季拍的那么精彩
整体感觉比第一部好啊,镜头也没那么晃了,神棍推论也有一点分析了,还穿插了很赞的笑点。木木演的还是那么木,但没有第一部那么多的怼脸拍,就显得自然一点。最喜欢边局讲正义、邰伟鼓励唐悠,还有木木捡到米楠那三个片段。原本观感4星,因为一些问题逐渐降掉一星,比如木木的角色定位是控场,但远没有执行的邰伟有存在感。比如没有讲主角的心理冲突和成长,像跟踪时候吴涵的幻影,还有被陈哲催眠那里,都没有后续了,想表达啥?比如两个案子搅和在一块,角色piapia的往外冒,就有点乱。比如大壮那里,刚才还有的梯子去哪了??为什么两个小弟都跳下来了???比如早年教化搞那些鬼畜实验究竟想证明啥??还比如撑起整个后半篇的,居然是神棍催眠术。。
已经连着半个月了吧,写不出稿子,一直刷剧。每天睡到下午六点还是觉得很累。看什么书什么剧都觉得累,已经看了20集了,就在讲一个案子,没完没了,公安局长在医院里躺了20集也很辛苦吧。快结束吧。
导演装你大爷的文艺
个人觉得比秦明跟蜗牛好
6.8,不错,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
一个智障编剧出来一个智障玩智障的游戏
越来越玄幻了,把催眠神话了。
杂糅了原著中的《教化场》与《暗河》,改编处理得还行,米楠和亚凡那两条线应该是为后面剧情做铺垫吧,只是续集几年后也毫无着落,略显可惜。
越到后面越好,前面都是铺垫
女主也太智障了 出了命案让她帮忙还在那抬杠
片尾小剧场比正片吸引人
不好看,强行要设定教化厂(不就是清道夫类似的概念么),什么KQT,性别也能设定好?很多逻辑缕不顺。
换了制作班底风格大变,没有了第一季利落的优点了,失望
虽然相较于第一部略失望,但看完了。新团队不行。
女主强行傻白甜。强行使用大量毫无意义的剪辑,晃动,强行故弄玄虚。强行XJB扯淡,XJB推理。
今年可真是悬疑探案剧之年。方木的制服照挺帅的,果然我们都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