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以为是悬疑剧,等更新等得心焦,就翻来英文版小说看。
看完发现,作为小说,讲述的是罪案发生后,每个人用不同的方式defending Jacob,更多注重的是社会伦理而不是悬疑,比普通悬疑剧立意要高一些,不过大多数观众是把它当悬疑剧来看,所以会强求一个结果。
不得不说小说要比改编合理。
小说里,Hope死了,Jacob同样摆脱了杀人嫌疑,但是妈妈看到了白衬衫上的血,从一开始坚信儿子没杀人,到怀疑,到后悔自己怀疑儿子,到又一次陷入怀疑,到绝望崩溃显得很自然。
前面七集都很贴近原著,最后一集的改编扣一分。
Andy去质问父亲是不是杀了Patz时,有一段对话也去掉了:Patz活着受审,Jacob还有洗清嫌疑的可能性,Patz告罪自杀只会让案件终结,Jacob在别人眼里只是逃脱了法律,但是永远也摆脱不了杀人嫌疑,剧中也只是案件撤销,不是无罪,a free man,not an innocent man。
这里爷爷用自己的方法defending Jacob,点题了,不过好心办了坏事,编剧没体现出来很遗憾。
父母也在用不同的方式捍卫Jacob。
父亲是在defending自己这个观点,就不赘述了;很喜欢小说里描述车祸那一段,Jacob按照惯常坐在后排,妈妈也没有像往常一样因为没系安全带批评他,速度越来越快,到140时Jacob看到妈妈松开了安全带,Jacob来不及系上自己的安全带,砰!
另外小说里,Andy是一个50多岁,中年得子的公务员,那个讨人厌的公诉律师Neal是Andy一手培养起来的,他的所有手段、优点、缺点,Andy都一清二楚,基本上可以说是牵着Neal的鼻子走,从这点看,克里斯桃不太符合一个久经职场的中年精英公务员的形象。
大小姐说买了紧身泳衣,以为能看到泳装桃,结果还是捂的严严实实的,差评,扣一分,哈哈哈。
紧身泳装桃呢?
看剧时还在纳闷,Patz自缢和勒死警察查不出来吗,听豆油分析电视剧里恋童癖自杀以及车祸现场都是Andy脑补事实,不是眼见事实,才恍然大悟。
的确这俩都是封闭空间,没有外人准确知道发生了什么。
欧美剧已经进化出倒叙、插叙、事实、脑补事实交叉叙述的拍摄方法,而国产剧还是习惯了把观众当傻子,以正叙、观众眼见为实的传统方法,即使有倒叙插叙也生怕观众不理解,恨不得把备注刻在屏幕上台词中, 拍摄方法很赞,值得加一星。
不喜欢一部电影或者剧很正常,但为什么别人都在分析,就只有你在装逼呢?
你想表达你已经深深地融入了麻省的生活深谙风土人情事故并可以骄傲地代表其文化吗?
首先没人知道你是否真的能说一口流利的波士顿口音,也不知道你到底熟识多少本地白人中年公务员。
另外即使你真的说一口流利口音让别人认为你是ABC,又或者你腰缠万贯四大银行各存了二十亿,关一大众陌生网友d事呢?
剧情并不紧张刺激,但出奇的喜欢,可能看了太多紧张反转的英美剧腻了吧。
抛开这个片我美队的,片子沉静、细腻、真实、色调阴暗潮湿而干净真实。
可能年纪大了,喜欢剧情不要太快的慢慢品,像国产剧一样,触摸每个人的感受,触摸每个人的利益,最终能存留下来一些感悟和收获帮助自己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生活。
这部剧其实重点倒真不是雅各布是否无辜,而是在于看整个过程,包括司法的公正性、社会舆情还有当事人的心态变化等等。
不过我还是想花点时间理一下我认为雅各布不是杀本真凶的理由。
其实很简单,就是看从逻辑上讲,有罪论能不能说得通。
对雅各布不利的"证据"(不光是上了法庭的证据,而是开启上帝视角的观众能看到的一切)有:1. 他被本霸凌,对本怀有很深的恶意,甚至对他的死亡也没有很多同情(无论是本死后他在网上的言论,还是咨询师的评估都表现了这一点);2. 他买了一把刀,还有炫耀之意,事后被爸爸丢掉,没做过任何检测(我觉得这里很能表现爸爸对他的怀疑,你哪怕找个地方藏起来,或者做个简单的鲁米诺测试也好,因为丢掉,反而无法证明那把刀不是凶器);3. 根据咨询师的评估,他确实存在暴力和低共情的基因,也表现出了低共情能力;4. 在网上发布自己的"表情包"(美国精神病人),在网上发布第一视角杀人爽文;5. 似乎很不会处理人际关系,说好的好哥们,第一集就反水把他卖了,为了帮他不惜抖出自己丑事的莎拉,居然转头就被他骂slut(不过要注意两人后来显然还是和好了);6. 在网上看过很不健康的东西。
好像差不多就这些了。
如果雅各布是凶手,那么我能想到三种可能性:1. 他一直是个反社会的小变态,心里早就有了杀人冲动,买刀也是想伺机报复本,于是终于被他找到了机会杀人;2. 他并没有变态的杀人冲动,但的确在一时冲动之下杀了人,事后还是后悔的;3. 并非一直有杀人冲动,但在一时冲动下杀了人,但杀出爽劲儿了,事后暗爽大于后悔。
在开始分析前,我要说我相信咨询师的评估,就是雅各布具有较低的共情力,另外雅各布始终是坚称自己无辜的(当他被问到时,他一直说自己没杀人,包括最后洛莉跟他在车上时,明显能看出他的承认只是为了安抚洛莉的情绪),那么我就认为雅各布是没有认罪意愿的。
如果假定他杀了人,杀本后又不打算被抓,有意隐瞒自己的行为,那他实际的行为就太蠢了。
如果那把刀是凶器,那么他似乎完全没有处理凶器的想法。
因为最简单的处理办法是擦掉刀上明显的指纹,然后丢掉或埋掉。
如果他用刀杀了人,然后选择清洗干净再拿回家(这里就有不合理的地方,按说他是走了那条小道直接去了学校,如果中途杀了人,他是去哪进行了清理的?
因为本的尸体很快就被发现了,也没有任何地方提到雅各布当天迟到了),然后却又把刀就放在他爸爸轻易就找到的地方吗?
如果这把刀成了第一血的纪念品,让他不惜费劲去清洗、冒险带回来,却又随意地放在抽屉里吗?
本有欺凌他的历史,他对本的遭遇毫无同情似乎也说得通,可为什么非要在大家哀悼他的时候说不合时宜的话呢(开头网上的留言)?
如果杀人行为有一定的预谋性,这时他应该考虑的是掩盖自己的嫌疑,而不是让自己变成众矢之的吧?
后面的表情包和爽文也是这个道理。
或许他就是反社会呢?
他受到强烈反社会情绪支配,无法控制想留言、P照片和发爽文的冲动?
但如果是这样,这种冲动应该是具有一定一致性的,但在事情发生之前,他也是有朋友的(虽然很快就反水了),而事情发生后,他还跟莎拉建立了友谊,甚至是中间冷战了一段时间后,两人又再次和好(我真的挺难想象如果不是雅各布道歉,莎拉凭啥还理他)。
我认为这都表现了雅各布想建立正常情感关系的意愿,这跟反社会人格就有一定的冲突(但也可能他有这个意愿,却因为反社会倾向而难以长期维系正常情感关系)。
可是如果他杀了人,且有反社会心理,让他从中感到了快感,那么这种快感按说是需要不断去升级的。
这个可以参考《心灵猎人》《犯罪心理》等美剧。
那么评论、P图和爽文显然跟杀人行为比是个下降,而非上升。
另外如果是他杀人,那么杀人之前也应该有个上升曲线。
就是著名的"尿床、虐待动物和纵火",但剧中又从未提到他之前或之后有任何此类事件。
如果他有控制不住的反社会欲望,需要靠评论、P图和爽文来满足,第七集里,当他的爽文被当众读出来时,他的表情应该是得到满足,而不是默默落泪。
还是我前面说的,这种情绪和冲动如果存在,应该有一致性,如果他的变态欲望需要靠非得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来写爽文来发泄(写在网上哦,说明他希望有人看到),那么当他终于得到这种公开的宣泄时,应该有难掩的满足,甚至是得意,而不是一种"这下完蛋了"的感觉。
如果他杀了人,又感到懊悔,这在剧集中就完全看不出来了。
他的行为更像遭到委屈而不断闹情绪的青少年,而非一个被愧疚和懊悔纠缠的人,对比他妈妈就看出来了,洛莉显然是心里有愧的,因为她不怎么相信儿子。
综上所述,我更倾向于认为雅各布没杀人,但因为本的欺凌,他对本的死毫无同情(低共情也是个因素),当他看到网上的一片哀悼时,难以控制心中的愤怒、因为本死了,他就盖棺定论成了白莲花,曾受到他欺负的雅各布才会气不不打一处来地出言呛那些同学;当他受到朋友背叛,所有人的误会(这时明明还没被定罪,他就已经社会死了),让感到冤枉和孤立的雅各布产生了逆反心态,才会PO了那张照片,你们都觉得我是个变态是吗,就是这样是吗;莎拉的事也是这样,他本来以为当世界一片黑暗时,还有个人仍愿意亲近他,做他的朋友,随即却发现此人不过是心怀愧疚(只是从雅各布的角度说),便恶言相向(渣啊,人家还不是帮了你),其实是受伤后的反应;《心灵猎人》同名原著(联调局行为分析组创始人著作)里,写道同样是受到欺凌,女性会倾向于自残,而男性会倾向于攻击他人,我认为雅各布看那些所谓cut porn更多是以影像形式来补偿自己的宣泄心理;而那篇爽文我觉得更是说明了他的无辜,本死了,被他欺负过的人似乎再也没机会说出自己的委屈了,雅各布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把自己的委屈和怨恨都化为文字,想用文字来杀死残留在心里的那个霸凌者(要注意剧里已经说明,文中没有任何一处是报纸上没有的),这其实是一种充满懦弱和无奈的抵抗(所以我才称其为爽文,因为这完全是雅各布在宣泄情绪,从这段文字的描述就能看出来,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其实很强大的形象,而把对方说得似乎毫无还手之力),而当文章在庭上被读出来时,雅各布意识到自己的委屈和孤独再不会被理解,这篇承载了自己痛苦的文章变成了自己的罪证,这才会无助地流泪。
雅各布的一系列操作确实堪称愚蠢至极,不过像我上面分析的那样,我认为更多是一个无辜者在强烈的委屈和孤独感下的行为。
我个人看到他在庭上落泪时,就非常相信他的无辜了。
但是他爸爸其实从一开始就对他抱有怀疑,只是一直不肯对自己承认,而到最后,连他亲妈都不相信他,甚至精神崩溃到要带他一起死。
雅各布如果醒来,并且记得妈妈的行为,真不知道这个家还要怎么维系下去。
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大家一起理智讨论
一口气看完《捍卫雅各布》,剧中多次使用比喻和符号,没有看过小说原著,就对印象比较深的几个情节稍微展开一些探讨。
其中一个一闪而过的桥段是女律师在雅各布家里向他讲述那个著名的“双缝实验“,细节安插得十分刻意,却也因此被记住了:在没有加装探测器的情况下光是以波状传输的,而在用探测器观察光量子的时候,它又呈现为颗粒状。
光的性质取决于你是否在观察它。
真实生活中,具有二象性的不仅仅是光。
很多时候我们的自我表达取决于别人对我们的观测方式。
剧中人物之间存在很多矛盾,最深刻的无疑是雅各布与母亲之间的矛盾:光与观察者。
其中几个特写镜头是劳瑞盯着雅各布的心理医生办公室等候区墙壁上挂着的印象派油画入神,她向医生表达了自己对于印象派绘画的热爱。
忠实地画光是印象派画家的一个主要目标,一切都是关于“光的转瞬即逝的本质”的转述,因此许多印象派画家选择在一天中不同的时候和天气条件下反复地描绘同一主题。
在这个流派里,光是比描绘对象本身更重要的东西。
印象派画家不仅创造了视觉上的愉悦和刺激,比起古典主义或摄影作品更为明显的不同是,位于印象派画作前的欣赏者的意识是流动的。
母亲劳瑞的眼睛接受到光信号后,在大脑中创造了一幅与之对应的视觉印象:朦胧的画面,模糊的印象,通过大脑的加工生成出深信不疑的认知,成为劳瑞审度儿子雅各布和他们一家被卷入的谋杀案的程序。
法庭上控方律师提出的一些具有说服力的控诉(没有实证,注意)、丈夫竭尽全力隐瞒的家族历史、雅各布成长过程中若隐若现的暴力倾向,任何一个条件独立存在都不足以让劳瑞相信自己儿子是杀人凶手,但是当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时,这种困惑也就能够被合理解释了。
艺术专业出身,在儿童福利机构工作的劳瑞习惯于凭借感性去理解这个世界。
这一点,从一开始劳瑞对自己在儿童福利机构的宣传片中的反馈,到后来谋杀案发生后偷偷来到受害者家门外,透过窗户观察失去儿子的悲伤母亲,都足以体现同理共情是她体验这个世界的重要方式。
她十分在乎自己带给别人的感受,于是不能忍受别人因为自己的原因而承受痛苦。
这样的人格是无法忍受暴行和不公的,即使施暴的一方是自己的至亲。
如果我们遵循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悲剧的“美”在于它将有缺陷的人性升华为诗意,劳瑞骨子里对于美的偏爱让她在潜意识里一下子就从无数个可能性中选出了最万劫不复的那一个。
关于宿命,编剧从一开始就将这个观点推到了观众面前,丝毫没有遮遮掩掩。
当劳瑞选择相信雅各布是杀人凶手的时候,她已经深信这就是命运赋予她的角色了:遇见携带暴力基因的完美丈夫,生育冷血无情的杀人恶魔儿子。
她沉迷于种种悲剧元素,并且试图以最符合逻辑的方式演完这个剧本。
我认为作者在这里试图表达的是“潜意识即命运“这一观点,即使所有存在着的可能性的时候都摆在你的面前,尽管你拥有自由意志,你也只能作出那个唯一的选择。
回到光的波粒二象性,每个人对于事物的感知多来源于我们看待它的观点。
在对未来无知的时候,我们只能以因果论的方式看待世界,于是才会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怀疑另一些选择可能会更好。
这时候的痛苦是,虽然我们拥有自由选择的能力,但是我们的选择导致了一个自己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然而,当我们转换观点以目的论的方式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就会发现即使我们看透了整个未来,也依然无法选择终点。
这时候的痛苦是,明知道会有那样的未来,但是无法避免。
就两者的效果来看,它们其实都导致了一个人无法选择终点的事实,这个过程的感觉就像在等待被一颗陨石击中,从地面上看它越来越近,但实际上,它一直在到来的路上。
剧中也有相似的比喻:We're sailing towards an iceberg, this little white peak in the distance getting closer and closer, but really it's been underneath us the whole time. - Jacob“我们正驶向一座冰山,远处的白色峰顶越来越近,但实际上它一直都在我们下面。
” 雅各布的这个比喻源于心理学中非常著名的“冰山理论”,弗洛伊德用冰山来比喻心灵的三个层次。
1.意识(露出海平面的那部分冰山)2.前意识(在海平面上的那部分冰山,可以让海平面底下的冰山随时升上来)3.潜意识(在海平面以下的冰山)
在心灵的地形模型中,弗洛伊德将有意识的心灵(包含我们所意识到的所有心理过程)看作是冰山一角。
例如,你可能此时感到口渴,决定去喝水。
前意识包含一个人目前还没有意识到的想法和感觉,但很容易被带入意识。
它存在于意识水平之下,在潜意识之上。
前意识就像一个心理等候室,思想在那里一直停留,直到它们“成功地吸引了意识的眼睛”(弗洛伊德,1924,第306页),这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可用记忆"这个词的意思。
例如,你现在虽然不记得你的手机号码,一旦有人提到它,你便可以很容易地回忆起来。
前意识中可能有温和的情绪体验,创伤性和强大的负面情绪会被压抑,因此在前意识中不常见。
最后,潜意识包含了意识无法触及但能影响判断、感觉或行为的心理过程。
根据弗洛伊德(1915) 的观点,潜意识是人类行为的主要来源。
就像冰山一样,心灵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你看不见的部分。
我们的感情、动机和决定实际上都受到我们过去经历的强有力的影响,并被储存在潜意识的冰层中。
弗洛伊德将这三种系统应用于他的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
这里本我被认为是完全潜意识的,而自我和超我则是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交织。
虽然我们完全了解自己有意识的行为,但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潜意识里储存了什么信息。
潜意识里包含了各种重要的和令人不安的材料,需要我们把它挡在意识之外,因为太危险而不能被完全承认。
潜意识就像一个仓库,一个原始愿望和冲动的“大锅”,包含了我们基于生物的本能,性爱和杀戮,它是对性和侵略的原始冲动,由前意识区域控制和调节。
弗洛伊德认为,我们原始的冲动往往无法达到意识,因为它们是我们理性、有意识的自我所不能接受的。
人们使用一系列的防御机制,比如压抑,来避免知道他们的无意识动机和感觉是什么。
例如,弗洛伊德发现一些事件和欲望往往太可怕或痛苦,他的病人不愿意承认,并认为这些信息被锁在潜意识里,这可以通过压制的过程发生。
事实上,精神分析的目的就是揭示这种防御机制的使用,从而使无意识变得有意识。
最初,心理学对心理过程在潜意识层面运作的观点持怀疑态度。
然而,随着心理学和精神分析之间差距的缩小,潜意识的概念现在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焦点。
例如,认知心理学已经识别出潜意识过程,如程序记忆 (Tulving, 1972),自动处理 (Bargh & Chartrand, 1999);Stroop, 1935) 和社会心理学已经表明内隐加工的重要性 (Greenwald & Banaji, 1995)。
这些发现证明了潜意识过程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
随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实验研究揭示了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局限性,而现代的“适应性潜意识”概念(Wilson, 2004)与精神分析理论并不相同。
事实上,弗洛伊德低估了潜意识的重要性,就冰山类比而言,水下有更大一部分的大脑。
通过将相当程度的高水平、复杂的处理过程归入潜意识,大脑才能最有效地运作。
弗洛伊德(1915)认为潜意识是一个单一的实体,而心理学现在认为,心灵是由一系列模块组成的,这些模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化,并在意识之外运作。
当劳瑞从自己制造的车祸中醒来时,她失去了一段记忆,反过来担心雅各布醒来后是否会将她“定罪”。
审判者与受审者之间的角色转换更,像是每个人站在人生重要路口回望时经历的一种选择,抑或是前面说到的二象性。
我一直相信遗忘是一种幸存机制。
母亲单凭遐想对儿子施加的“罪与罚”,自然一有机会便被大脑当作 “太可怕或痛苦,不愿意承认”的信息,封锁在潜意识里。
上文中提过,这是可以通过压制发生的。
病床上,劳瑞看着她的“完美丈夫”安迪说,我只希望我们一家人能回到从前。
但是这里没有说是回到多远的从前。
让我们假设她想要回到的是那个早晨,谋杀还没有发生的时间里,巴伯一家还是那个大家眼里正常、熟悉、完美的家庭。
然后呢?
命运的车轮还是会一刻不停地向前行驶,不同的事件会在未来等着她,迫使她必须作出选择,然而选择本身更像是一个陷阱,在你知道你可以做出选择之前,你的过去和你的原生属性就像一口锅一样丢了过来;在你知道你可以选择的当下,无数个潜意识中做出的选择已经造成了面前这堆既成事实。
你甚至没机会追溯究竟是什么东西造就了现在的你,你就已经是你了。
表面上人的自由意志可以选择路径,但是你触及不到的潜意识却早就为你圈定了选项,那么所谓自由意志又何谓自由呢。
即使一个人可以通过强大的意志、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去骗过(压制)自己的潜意识,就像职业检察官安迪那样,内心的怀疑已经要将他生吞活剥,却依然在法庭上淡定从容地说服了陪审团儿子是无罪的,妻子是无罪的,自己是无罪的。
如果这是一种自由意志下的选择,为何安迪依然无法避开那个破碎的终点。
为什么会有这种限制?
我不知道。
也许就像光速不变原理一样,是一种物理上的限制。
McLeod, S. A. (2015). Unconscious mind. Simply Psychology. https://www.simplypsychology.org/unconscious-mind.htmlFreud, S. (1915). The unconscious. SE, 14: 159-204.Freud, S. (1924).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psychoanalysis, trans. Joan Riviere.
剧集情节冲突张力十足 倒叙的方式 特别有悬念 非常好看男主也特别耐看 这还是他那张著名照片出现之前 女主还可以 总觉得她的演技在各个剧里面都有点生硬 有点不像 男孩 即使不是这样的结局 肯定是不讨喜了 有点像Your Honour里面的Adam 看着就有点招人烦 这样的结局 里面抽丝剥茧的过程其实也有点像The Undoing 就是让观众猜来猜去 到底是哪个主要人物呢
首先全剧最精彩的表演来自Simmons那句含泪的“我们的父子关系也就到此为止了”。
大小姐表现也还不错。
美队对不起还是出戏。
首先,男主扔刀这个行为。
他说了两次我做了所有家长多会做的事,这个是危险物品。
EXM?
这跟成龙的所有男人都会犯的错有毛区别?
本身自己就是执法人员就不说了。
如果你真的相信儿子并且急于证明儿子的清白,不是应该第一时间上交检查吗?
这种做贼心虚的做法和后面拍的真的一根筋相信儿子严重矛盾。
是篇幅问题吗还是编剧编着编着就忘了。
中间Jacob不是和Sarah闹掰了?
还叫人家slut,结果转眼就hey how was your day了??
结局,wow。
Laurie车祸前一晚做的一切都表明了她无法再继续生活下去。
她无法承受和也许是个monster的儿子假装什么都没发生一样重新开始。
下一次儿子身边又会有什么坏事发生呢?
有人失踪,有人被自杀,还是有人被刺死。
又有什么区别呢?
在Laurie心中,她的宝贝儿子已经在举起保龄球的那刻死了。
什么样的母亲会把亲生骨肉从小到大的影像资料当垃圾一样扔掉?
来吧,是妈妈带你来这个世界,现在也让妈妈承担这份责任带你走。
我带着这样的情绪看到Laurie把车撞向桥墩。
加上做妈妈的代入感情绪推到顶点,然后呢,一泻千里。
后面的剧情可谓老头的裹脚布。
为什么呢?
因为除了又臭又长还莫名其妙。
Laurie醒来的状态你是在逗我吗?
难道不应该是发现被救回来哀莫大于心死?
这为不起诉而送一口气的样子是几个意思?
所以你铺垫了这么久是干嘛的?
ummmm就是一时失控啦 科科所以编剧你到底想说什么?
一个young psychopath 经历了本不是自己做的事之后,父母的不信任,人性的凉薄,反而把他引向暗路。
或者群戏,无论是青少年间的虚伪,还是邻里亲朋的见风使舵。
啥都不是,什么都是蜻蜓点水四不像。
最后Andy凄凉地坐在儿子房间缓缓落幕。
所有你只想表达,啊真是一场悲剧,吗?
urgh
每周一更确实很虐人,但看到最新一集从感情上来讲我居然有点讨厌雅各布。
由于他的一些行为,导致父母受到了生活工作各方面极其大的影响。
他父母收承受的压力、惊吓和担心都是他这个未成年人的数倍;但期间他还在添乱。
目前的剧情为止没看出来他父母在教育过程中有什么大的问题,所以准备继续看下去。
这只是当下的感受。
【第七集更新】法庭戏精彩至极,人物细节刻画入木三分,作为结局前的最后一集可以说噱头十足。
Jacob写的故事实在令人胆寒,似乎直指Jacob犯罪的可能性,而Leonard Patz却又在给Rifkins夫妇的信里哭着写下“I killed Ben.” ,但也许也只是在William Barber逼迫下的恐惧。
悬念最终走向哪里呢?
再等一周吧。
——————————————————作为Apple TV+以多元题材和原创品质挑战Netflix和Amazon Prime战略中的一枚重要棋子,4月24日刚刚上线,目前更新了6集(共8集)的Defending Jacob目前为止无疑是可圈可点的。
从上线前放出的吊足人胃口的预告片,到犹抱琵琶半遮剧情走向的片名与海报,再到成片后质感十足的电影色调与钢琴与弦乐交织的深沉配乐,再加上美队Chris Evans,《唐顿庄园》大小姐的Michelle Dockery以及表演经验已经十分丰富的童星Jaeden Martell组成的三人之家,不考虑本身备受好评的原著故事与悬疑元素,Defending Jacob已经足够值得期待了。
开篇8.9的评分在更多人看过之后回落到较低的位置,但至少证明了目前尝鲜的观众们对于整部作品的好评。
前几集均以开篇检察官Neal对峙主角Andy的听证会场景穿起,不断回顾10个月之前Andy和妻子Laurie发现自己的青少年儿子Jacob被指控谋杀同学Ben后的故事,过程中也多次闪回到Andy在听证会上的视角。
三集过程中,我们对Jacob到底是不是凶手,Jacob的内心到底在想些什么几乎一无所知,只能强忍着好奇跟着缓慢的节奏去感受Andy和Laurie所经历的一切:小镇里旁人的眼光,同事和朋友的远离,媒体的穷追不舍,以及他们对于自己,对方的拷问,甚至,他们对于自己的儿子是否真的是杀人犯的怀疑。
这样的怀疑是令人刺痛的,当Laurie跟咨询师说出“A mother knows her child. I know what he's capable of, what he isn't.” 后,却在晨跑的路途中不断被脑中闪现的Jacob小时候在保龄球馆里企图用保龄球砸玩伴的头的画面而拷打——“我的孩子,他真的是无辜的吗?
”对于三人家庭外部世界人性的刻画也值得关注。
比如即便是在默认“无罪推定”的美国,人们依然是流言蜚语恶意揣度,餐厅里闲人的眼光,学校的孩子们不负责任的社交网络发言,甚至是网络上为Jacob而诞生的fan page,无疑都是对人性的极大讽刺。
接下来的两集,悬疑的走向会先被推向一个高潮再逐渐明朗,目前的猜测是,凶手并不是Jacob而是之前被抓捕为嫌疑人又被释放的Leonard Patz,有数个镜头展现他隐匿在无辜表情之下的邪恶以及他存满了Ben照片的手机。
但也许,这也只是编剧企图将我们带偏的伎俩,we'll wait and see.
#捍卫雅各布# 完结立评!
桃总合作大小姐的转型之作,AppleTV为了在流媒体拿下一席之地在选角和剧本上下了血本,竟然还有西蒙斯老爷子惊喜加盟(黄牙眼神杀,老了也是整个监狱最狠的角儿)。
继罪夜之奔之后又一个算是合格的悬疑剧,合格在于为了呼应主题捍卫雅各布(书原名永远没有的真相)重重疑点指向雅各布因霸凌杀了同学,而且这个孩子时而露出性格的偏执,沉溺残色片似乎进一步佐证其罪行,但因为没有直接证据以及来自检察官父亲的无条件信任和力保,最终开罪,以恋童癖前科犯被迫顶罪而结局,并没有出乎意料的反转,加分反而是桃总和大小姐令人沉浸似的表演。
在灰暗阴冷的色调下,一家人的平静就此打破,父母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父亲是釜底抽薪的捍卫儿子,而母亲则是被怀疑和愧疚所吞噬,压抑和紧张慢慢滋长,父亲的爱是开罪,母亲的爱是带着儿子一起赴死谢罪,即使凶手是谁并没有定论,但是可以看到怀疑的种子一旦埋下,终究是待爆发的核弹。
为人父母终是一件难事,爱就一定是无条件相信和包容吗?
也许坦然面对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表白睫毛精桃总,桃总一生气,总想着下一秒是不是该拿盾牌来砸对方哈哈哈哈,但是到最后真是脱离出美队的人设,惊喜呀!
大小姐演技一如即往的保证,另这个身材真是太爱了,雅各布还挺帅,人畜无害,我奏是不信会是他干的。
弹幕一直在刷苹果公司不让坏人用苹果手机xswl,这个bug就说明了一切了吗哈哈哈
怎么那么拖沓…还好有 Chris Evans可以看看
演技好,拍得好,什么都好,都是剧情太闹心了(评论能不能别桃总桃总的了你们就看见这了?
The casting is as predictable and mediocre as any other the appletv+ show, same goes for the content itself
题外话:AppleTV+搞了一大堆一线明星过来,结果几部每部剧的剧本都是些平庸货色。除了Ted Lasso,到头来没有一部剧拿的出手。
真正折磨人的是这个事件带来的每一点变化,一点一点累积起来,让这对父母从彼此信任充满了坚定和力量,到逐渐溃散崩塌。一切都变了,这甚至不关真正的凶手究竟是谁
弃剧 大表姐好漂漂哟
这个崽确实有点烦人。虽然是很常见的家庭/犯罪题材,但几乎没有花篇幅在铺陈案情或线索整理的内容上面,导致前几集有种节奏很慢的错觉。当真正意识到这个故事其实是在讲“家庭的脆弱与崩溃”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新的角度。
剧本还是有点硬伤吧…但是好在还挺抓人…工作日本想看个两集没忍住给半夜看完了…实在是太伤人了…然后想说奥迪到底给这片赞助了多少钱各种car commercial感拉满…
挑不出缺点但就是觉得有点刻意
邻里乡亲不和睦,老少爷们儿不合群,我靠【5.31,都看完了,还有什么会比原著的结尾更令人感到绝望呢?剧版】
差了最后一口气,蛮可惜的
so did he kill that boy?
虽然我还是觉得Job 没杀人,虽然以貌取人很不好,但我觉得如果我是Laurie 我也好想让他去死。。。
今年真的很废..没什么心想追美剧,眼看读书时期手里追的美剧都一一结束了,只能重新找些有兴趣的看看,看到美队的美剧又惊又喜,翻了豆瓣才发现,这部早前就关注了,当时还以为是电影来着,桃总一上来有个15岁的儿子我需要再消化消化…(这情节和节奏居然归在悬疑片..迷惑),前6集这个悬疑片真的太糟糕了😂 前面跟玩似的,最后一集才是正片,看到影评很多说小说和电视剧改编有出入所以才会觉得洛莉神经兮兮,桃总真的可怜,爸爸杀人犯,儿子嫌疑犯,老婆差点过失和儿子同归于尽,硬给了一个好结局,看完只觉得妈妈才是有病的那个。
情节看着很憋屈啊,都是心理战。被推着一步一步走向不利的局面。1. 是上帝给这个完美家庭的一个劫难吗?父母竭尽所能捍卫孩子,劫难也是朋友同事是否reliable 的试金石。2. 无论能否打赢这场战役,一定都得拥有非常强大的内心,否则外界给家庭带来的创伤会double。3. 言论自由和网络暴力如何达到一个平衡点?似乎只有人民自身素质的提高才行。4.teenager :已有自己的想法了,但敏感脆弱,根本还是小孩子。作为父母除了倾听,讲道理,你还能怎么办?
有没有罪不应该是证据说话吗?主观推断和基因遗传这种东西能视作证据吗?
may30 哎 原来母亲的角色是唐顿的大表姐呀!各种台词很厉害 街头小贩说worse than yesterday, better than tmr. 女同事说 以朋友的名义?你从来不是我的朋友 周末你从未邀请我去你家吃饭 演过爆裂鼓手里的老师的演员 说what's my grandson's name
剧一直是双线,尼尔跟安迪的Q&A那条线始终给人阴森的预感,预感会有个血淋淋的结局,结果竟然是……感觉其重量与之前造的悬念不能匹配。而且要是再减几集、压缩一下,可能观感会再好些。给西蒙斯的爷爷加一星。这个家庭从始至终都很奇怪,夫妻之间客客气气,父母跟儿子也不太亲昵,像三个合租室友。几次家人在面前崩溃,他们的身体语言竟然都只是拍拍肩膀。洛丽的信任坍塌、走进死胡同的线很清晰,安迪的情感则像被胡子遮掉一半的面孔一样。
第一集5分29秒,手机里的音乐一响,眼泪直接飙出来。铁人爸爸,离开整整一年了!
导演和编剧水准不在线的电视剧,Apple今年出的电视剧都是有心无力,美队的演技真让人尴尬 ,Michelle能把脸谱化的角色演的有些血肉,美音说的很麻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