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情漩涡
Maelström
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
主演:玛丽-乔西·克罗兹,Jean-Nicolas Verreault,斯蒂芬妮·摩根斯顿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语言:法语,英语,挪威语年份:2000
简介:碧碧安年轻貌美,身兼好几家服饰店的老板,不过故事开始的时候,她运气坏透了:不小心怀孕堕胎、做生意赔大钱、老哥对她摆臭脸色、有名又有钱的老妈从不出面慰问一下。碧碧安只好在酒吧里嗑药鬼混,随便找男人上床,生活除了空虚还是空虚。一天晚上,从酒吧里出来神智不清的碧碧安驾车回家,却撞倒了一名路人,她想都没想就快快把车开走,..详细 >
值得一个五星,牛蛙古早的法语长片,有悬疑元素,故事闭环,但总体还是一部有趣的文艺片,摄影太棒了,打光扎实,蓝色忧郁迷人,画面很潮湿,可以闻到鱼的味道,这下知道他很早就已经这么重口了,结尾的Fin,也是鱼鳍的意思,咸湿的海风,狰狞的屠夫和猩红的鱼,荒诞割裂且天马行空,他的下一部片子与此隔了8年,才拍出了短片《下一层》。很喜欢早期的维伦纽瓦,当个独一无二的文艺b不好吗,自从接了2049后,灵气全被商业的物质吸走了…
女主好漂亮w(゚Д゚)w,案板上讲故事的鱼让人印象深刻,慢条斯理的叙事并不能掩饰焦虑的气氛,导演恰到好处的把握将年轻一代迷茫、失落、缺乏目的性的生活状态暴露的很充分,总之一句话,维神牛pi!
做分析前先写第一感受吧:后半的孽缘与前面的先知鱼、堕胎、生活困顿、自我认识,有啥联系呀。前面哈欠连连,做爱场景才缓过来,事件发展都理顺后才感觉电影开始了,不懂这样的用意。看看别人的评论再看看吧~不过应该会写批评的方面;音乐用的莫名其妙,时不时来段欢快的音乐,但事实上都是纠结的决定与选择。
难怪后来停拍了那么久……
故事结构的设计其实挺有创意的,但是结尾颇有点狗血。但导演的作者风格,对视听的驾驭已经很强很成熟了。打个四分吧~一个导演一定要有风格,成熟的自我视听体系,这点在国内几乎很难看到,学习了。
此片和《下一层》之间竟然隔了整整8年,个人觉得是维伦纽瓦《宿敌》以外的二号佳作。
同一场景不同主体的结构挺有意思的,串起了不同人物的视角
其实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片子,打乱时间线和诡谲的丑鱼概述都让这样一个偏莎士比亚的老套故事有新时代的韵味。
有点欧格斯兰斯莫斯那味儿
很喜欢维伦纽瓦早期的电影风格。观感好于上一作。很《蓝》。镜头感很浓。依旧是像戈达尔式的跳接。摄影风格在两年内飞速提升到接近现阶段的水准。大特写往女主脸上打特别美。叙事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模糊一些。简单自然的故事和巧合。很多哲学深意表现才映照现在的维伦纽瓦。生与死。女性视角。只能说这部太合我口味了。
维伦纽瓦不管拍什么故事,都特会用镜头起范儿。
三岁看老。
无比怀念柯南伯格向的维伦纽瓦
鱼代表了什么?
这个故事过于没有意思了,但是拍摄手法还是点赞。#维伦纽瓦补完计划#
不时穿插的各种“鱼”以及女主家墙上的毛泽东像
鱼的隐喻牵强附会
哈哈哈哈哈哪找的演员跟那条丑鱼真的好像。处处充满irony,很有趣!
非线性剪辑,像诺兰的处女作《追随》;说话的诡鱼,又像林奇的处女作《橡皮头》。多米诺骨牌效应引起一连串事件,最适合用非线性叙事了。前半段枯燥,后半段渐入佳境,整个事件如一幅蓝图展现眼前,有点思维上的启发。丹尼斯·维伦纽瓦在完成这部小成本作品后都经历了什么,长达九年没有长片新作。
剧本太单薄,美学上算是巨物fetish的起点。鱼档追悼会应该是维导的喜剧场面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