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为了吐槽,稍稍带点科普和分析,仅此而已
4桌子上的是白果,就是银杏的果实,常见于夏天,虽然见过但没吃过的。。。
第二部里也会出现。
京都六角堂(《有顶天家族》开会的地方)有卖白果的铃铛,要是经过请别错过。
小舅子的身份算是伏笔。
8第一次看见女方全填好只剩下签名盖章的,常见的是男女各自分开填写的,比如《最完美的离婚》和《其实并不在乎你》。
虽然这张东西可以直接下载打印,但是前提是你要已婚。。。
好难啊
19这老婆你不要给我吧!!!
二姐小时候老婆可是《北国之恋》里的萤啊,这衣服梗《legal high》出现过,最著名的梗应该是召唤狐狸用的“lulululu”了,暴露年龄了。。。
额,暴露loli控属性了。。。
25请注意后面的海报,是不是有种错乱感?
没错,这是同班人马前一部电影的海报,超推荐。
原版的《东京物语》也强烈推荐。
26后面的黑板上是夏目漱石的《从此以后(それから)》、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武者小路实笃的《友情》。
平田富子是奶奶的角色,她这篇文字的名字叫《通宵的客人》,主要内容:卧病多年的丈夫去世了,守夜那晚妻子遇到了年少的旧识雅彦。
个人理解为开始重新写小说这件事,弟弟写小说说不定是姐姐影响。
大儿子的演员叫西村雅彦,强烈推荐推理剧《古畑任三郎》
28八卦的门卫大叔再次探头这个动作真是赞,个人很喜欢笹野高史,还有日综《人类观察》
32为什么是他女儿做呢?
后有伏笔。。。
再次吐槽结婚好难
36说老板娘不性感的,来大战300回合!!
年轻时的老板娘浓浓的昭和味道,我喜欢!!
37《男人之苦》的海报,大陆的翻译是《寅次郎的故事》,本片的导演名字再次出现,私货满满
51弟弟从扶手上滑下来真是太溜了,仿佛看见了从前的自己…
56妹夫对盘子是真爱啊。
大哥,这球真是你用的吗,为什么是粉粉的。。。
80我一直期待7份饭8个人怎么处理,在骚乱终结后7份鳗鱼饭来了。
因为怕邻里八卦,儿媳没敢承认是自己家。。。
83 如果这里你就能和我一样猜到医生的演员是谁,恭喜你解锁了 熟知日本小成 成就。
关于落语推荐日剧《龙与虎》和动画《元禄落语心中》
87鳗屋小哥的演员德永优树是一位演歌歌手,上过日综《中居之窗》,这次也唱得很好听。
感谢字幕组!!!
99原版的《东京物语》,桌子上的是《寅次郎的故事》dvd盒子,前面出现时在茶几上。
外人真是外人吗,父母对于外人定义透露出的观念是否对子女有影响?
喜欢小津安二郎的《晚春》,讲的是未婚女青年与作家父亲,最后一次吐槽结婚好难。。。
以上是这次的吐槽,欢迎讨论
近来看的都是生活剧,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更多是生活的细水长流,这部和《平凡是真》的氛围有点相似。
《家族之苦》看到了女性的崛起,无论是贯穿全剧的离婚主心轴,还是女性的自我追求。
整部剧看下来没有谁是主角,但凝聚力很强。
不紧不慢地讲述了生活琐事,吵吵闹闹分分合合,但是生活质量一点都没受影响,日剧的精致还是尽显其中,那份鳗鱼盒饭,真好奇里头啥模样,外头的木质饭盒那是没的说的,我也是因为看到豆友介绍那盒鳗鱼饭才观剧的,没失望!
还有,不得不提的大师手笔,配曲是久石让,很好的烘托该剧的氛围!
日剧是了解日本的一个窗口,美丽的护士小姐,他们是这样交接班的,开会当面交接上个班次的事情,完毕后,新班继续开会,组长问组员有没不舒服的,随后才开始工作!
负责且人性化!
剧中的家庭琐事很多都在我们生活中上演,能产生共鸣,值得一看!
山田洋次今年85岁,累积80多部作品后,仍活跃在电影一线令人感佩,也让人担心高产背后能否保证品质。
要知道,就《家族之苦》来说,与2013年的《东京家族》一样,展现的都是老年父母与子女疏离的关系,就连演员也保留了桥爪功、吉行和子、妻夫木聪、苍井优原班人马。
纵使长袖善舞,已经说完的话题如何讲出新意?
看完《家族之苦》后,这些“常理”都会被狠狠打了一记耳光,不少年轻观众泪洒现场。
而今年1月在日本上映时,影院里坐满了年迈的夫妇,对着剧情又哭又笑。
《家族之苦》不单是搞笑版的《东京家族》,举重若轻的笑声背后,是用爱回应生老病死的释然。
妻子生日之际,丈夫问妻子想要什么礼物,妻子答:一件只要450日元的东西。
接着,淡定地递来一纸签好字的离婚协议书。
一向温柔周到、逆来顺受的妻子突然有此举动,丈夫知道这是真的了——到了这个年纪提出离婚,不是玩笑,不是娇嗔,也不是威胁,而是单方面对婚姻完结的宣判。
女儿女婿断定是父亲的婚外恋被母亲发现,于是找来私家侦探调查父亲。
似乎除了出轨,子女们无法接受,也不能理解,夫妇互相容忍了一辈子,为何不能继续将就下去。
然而母亲的答案却全然不是这样,只是突然有一天,对枕边人充满厌恶。
打呼噜、扔臭袜子这样的生活细节,新婚的时候觉得是男子气概的表现,到了今天都变得难以忍受。
如果说过去体谅丈夫养家的艰辛,担心子女的成长,如今也该为自己考虑一下了。
“那爸爸以后你就把裤子和袜子叠好给妈妈,这样行了吧?
”大儿子自以为解决了矛盾。
一边吃软饭的女婿也忍不住提醒丈母娘:没有工作能力,没有存款,没有住所,该如何生活?
只有同是家庭主妇的大儿媳;理解婆婆晚年渴望自由的心——不再有繁冗的家务和抱怨工作的丈夫,“两个优雅的老人一起生活多好!
”大儿媳言语里充满憧憬。
看上去荒诞的离婚案例,在现实中的日本社会并不少见。
社会调查显示,在日本四五十岁女性中,近一半的女性“考虑过与丈夫离婚”,回答“准备采取实际措施”的人,接近3成。
对于年龄更大的女性,她们的决定更为果决。
在子女成年成家后,尽完母亲责任的妻子们,非常快就办好了离婚的相关事宜,不少人为此准备了十几年。
而另一边,丈夫也尝到了晚景凄凉之苦。
年轻时为家庭奔忙一辈子,等到退休之后,娱乐生活少得可怜,每天只有清晨在街道遛狗、傍晚在小酒馆买醉。
虽然与子女朝夕相处,儿媳照料周到,却没能得到子女真正的尊重,成了子女嘴中“脾气古怪的老头”。
中风住院昏迷之时,大儿子和女儿已经开始讨论葬礼事宜。
大儿子也有自己的苦。
不仅要应付没完没了的会议和应酬,还要抽出时间为儿子比赛加油助威,被迫取消后惴惴告知儿子,儿子却欢呼:“太好了!
爸爸加油的声音实在让人尴尬!
”某种程度上,父亲的今天,仿佛是自己的明天。
所以加班回家后,忍不住幽幽地问妻子:“到老了你不会也像妈妈那样提出离婚吧?
”这些不大不小的苦痛与烦闷,彼此交织在一起,没那么歇斯底里,没那么痛彻心扉,却因为真实和琐碎,让人觉得如鲠在喉——这就是我们正在经历或者必将经历的日常生活。
影片中充满着无比真实的细节,看似处处是闲笔,彼此交织反倒成了深刻的隐喻。
比如家庭会议因为公公的突然晕倒而中断,留守家中的妻子等来了事前预定的鳗鱼饭,讨厌的是价格又涨了,好像暗示着伤感的情绪总会被新的小烦恼所打断。
影片中老爷子在躺椅上睡着了,电视里是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
想来是导演对小津的致敬,也是写实——在日本,多少老人守着电视机里那些家庭题材的黑白老片,在小津冲淡的叙事里,在笠智众的凝重而平和的表情里,寻找些许慰藉。
影片的结尾,看上去妻子是因为羞于表达的丈夫终于说出“很高兴和你成为夫妻”,而撕碎了离婚协议书。
其实,是在经历意外后,选择与现实、与生活和解。
一度,她曾在写作班里找回了少女情怀,戴起老花镜优雅地品味着罗曼蒂克的小说情节。
然而,当丈夫倒下生死未卜时,小孙子打来电话“直播”哥哥棒球赛的战绩,唤回了她对于家庭的眷恋。
那一刻,我们同老人一起,泪如雨下。
说到底,梦幻世界的甜与家庭现实的苦相比,到底是后者来得更加真切吧。
我的重点可能有点偏:家庭会议乱哄哄结束后,还没交代2万4千500日元的鳗鱼饭呢。
听见边上观众跟同伴抱怨,七份鳗鱼饭还没来了!
天呐!
这就是生活呀,你在担心的事情别人也在惦记,太喜欢国际电影节大家一起看片的感觉了,好安心!
外卖小弟送来鳗鱼饭的时候,大光明影厅里仿佛飘着饭香!
3500円一份的高级鳗鱼饭,到底是哪家的嘛!
我要去横滨市青叶区找一找!
其实昨晚开始看这部电影,看了十分钟才发现自己以前应该是看过一遍的。
但是因为演员精湛的演技以及引人入胜的剧情于是让我毫不犹豫地继续观看了下去。
1.就演员来说,老爷子无疑是片中的灵魂人物。
他在影片开始时对老奶奶的冷嘲热讽,听到“离婚”的不可思议,对居酒屋老板娘加代的挤眉弄眼,对老友遭遇的幸灾乐祸,对儿子女儿的横眉冷对……这些都充分展现了一个生动、倔强的老头儿形象。
刚开始看的时候肯定会对他有一肚子意见,但是渐渐地会发现其实他很贴近生活中类似的角色形象,甚至有些可爱。
一个大家庭中的男性长辈角色往往是这样固执、古怪、一意孤行的老头儿形象,比如《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2.就剧情来说,本片的类型介绍中是喜剧片。
那么就会有疑问了,如此喜剧为什么会取名叫《家族之苦》,突出一个“苦”字而不是“乐”呢?
其实细细看来,会发现本片用一个喜剧的内核其实展现了一个大家庭中的琐碎矛盾,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种吵闹会化为一地鸡毛还是加深凝聚力其实是要靠所有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的。
3.就启示来说,我觉得本片的核心理念就是:爱是要用语言表达出来的!
就老两口而言,其实老太太是真的想离婚吗?
确实是,但是她这种想法其实来源于为这个家庭操劳了一辈子却没有得到一句认可或感谢的话语。
所以,在最后,老爷子经过准儿媳妇苍井优的提示,终于结结巴巴地对老奶奶说出了内心真实的想法:“能跟你在一起太好了,谢谢!
”。
如此简单的话语便让老奶奶喜极而泣,说道:“到死为止我都陪着你”这样的誓言。
所以你看,无论是到了什么年纪,都不要羞于表达爱意。
虽然是一些很明显的道理,但是从你的口中说出就会让我感到满满的暖意和安全感。
其实有时候我们想要的多么?
并不,只是一句真心的话语便能让我们死心塌地。
所以真的像加代老板娘所说的:“要将这份爱意切实地传达给她啊~”
最美不过人间烟火。
这句话很打动我。
人间烟火,家庭琐事,柴米油盐。
说起来都是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小事情。
陪着孩子去参加棒球赛,被嫌弃;去追求一个漂亮姑娘,成功了;酒馆偶遇老友,来两杯;甚至更小的事。
今天买的鳗鱼饭好贵;丈夫刷牙漱口的声音好大;花瓶被熊孩子打碎了。
一件件我们每天都经历,但被忽略的小事,其实在那里默默的填充我们的内心。
当有一天,我们无法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也许才会品味到,最美不过人间烟火。
家庭之苦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一个精致的小品喜剧。
整部电影的节奏轻松愉快,平铺直叙的讲述着家庭琐事。
儿媳妇拿起电话将和自己一起生活了十五年的公公当作了骗子,逗的全家人发笑。
另外加上久石让的配乐恰到好处,让这样平淡的叙述反而让观众心里有了一股淡淡的温暖。
可以面带微笑的感受着这样一个普通日本家庭的生活。
然而转折出现了,婆婆提出了要和公公离婚。
让这个普通的家庭陷入慌乱。
从而引出了很多猜忌矛盾和不解。
闹剧最终以公公进了医院收场。
全家人终于冷静了下来,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放下了自己的那份固执,去理解对方,去理解生活。
也懂得了那句最美不过人间烟火。
闹剧结束后的他们继续着他们简单的生活。
继续教育者孩子,继续在电视机前睡着,继续和自己的爱人开着车,行驶在通往前方的道路上。
看到肖邦的曲谱,无处不在用不和谐的重音。
看来,不和谐音对美妙的音乐是必要的呢。
上边这句话出自家庭之苦这部电影。
是啊,我们的生活就是美妙的,但是没有对比,美妙终会变为无趣。
当有不和谐的重音出现时,才会让我们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妙。
本片的导演是日本的国宝级大导演山田洋次。
如今已经八十多岁的他,绝对已经看透了人生。
在这个疯狂追求独特,追求技术,追求视觉特效的2016年,竟然拍出了这样一部简单而温馨的电影。
就像在吃了很多天的大鱼大肉后,喝了一小碗温暖的白粥。
很舒服。
本来看这部片是因为黄磊翻拍了,我想能被大陆导演翻拍不管毁不毁这应该是一部比较经典的电影。
豆瓣电影也上了8分,然后就觉得应该很值得看。
没想到整部电影唯一觉得还行,但也并没有觉得多好笑,纯粹只是因为刻画的很写实的部分就是家庭会议那一段。
剩下的所有内容都是面无表情看完的,不好笑,也没深度。
当然,虽然标题是日本在性别改革上也没比中国进步多少。
但更让我感到恐怖的是这样一部电影居然在豆瓣能上8分,所以我可能也就是五十步笑五十步了。
大家都没比对方好多少。
实际上作为一部轻喜剧我也没觉得它多么成功,不管是在节奏上,笑点上还是完成度上,最多能拿个C,虽然在我眼里这部电影其实根本就不及格。
明明是一部2016年的电影在我看完以后我居然还以为这是一部90年代拍摄的电影,梗不够现代化的同时幽默/笑话也不够经典,剩下的只有空洞的滑稽和舌燥的群戏,还有莫名其妙的副支剧情衍生。
正因为它是一部2016年的电影,让我一瞬间对它最后那一丁点好感都被压榨光(家庭会议那一段,但从剧情本身来说并没有什么突破。
)你要说这是90年代拍的电影,对于女性地位的刻画和思想我尚可理解,可是这都2016了,居然还是这副样子。
虽然我不能用一部电影把一个洲给打死,但是我发现亚洲社会的整个文化氛围对女性的恶意从未消散过。
当然了,北欧美也没好哪里去,但好歹人家门面上做得好看些。
又或者说,就算是装,人家也是装的像模像样,能够假以乱真。
也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就能成为真的了。
说回电影。
男性角色我就不想浪费口水了,我就想说说女性角色。
一。
女主角,老妈妈富子。
电影里说的清清楚楚,她是为什么开始讨厌老头子,那些理由很琐碎,它琐碎到你会觉得这都算些什么事?
如果你把这些理由说给任何一个未婚或者没有经历过原生家庭折腾的人,那些人都不会明白。
而我只想说,从某种程度上那些人是幸福的。
当这对夫妻早就对生活失去了浪漫和激情,其中一方还要被这些琐碎的事占据四五十年的光阴,不能有自己的理想,更不要去说实现任何目标,每天辛苦的一切都只是为了维持一个家庭表面的和睦。
那些琐碎的事就只指向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个人是不被尊重的。
当年过半百,完成了社会交代给自己的任务,完成了身上佩戴的标签以后,应该要选择自由飞翔了。
至少整部电影是这么铺垫的,然而它最后是怎么处理的?
最后它在出谢幕只剩一分钟前,两个演员酝酿了几十秒,最后用两三句话然后女主角就莫名其妙的决定不离婚了?
虽然这是一部喜剧,而且是一部带着浓厚亚洲文化的喜剧电影,所以早就知道它的结局必然是不会离婚,但是这不仅仅只是不负责,这简直就是在嘲笑观众的智商。
你可以说女主角不离婚是因为实际上她内心还是爱着男主角的,但是那种爱不能说是爱,而是她已经变成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的表现。
因为她早就画好了一副对未来充满憧憬的蓝图:和“一个朋友”在有红房顶的房子里一起生活,画画作诗,实现所有的浪漫文艺,也是所有那些糟老头给不了甚至不在乎的事。
她那么的向往,对未来的一切都想的清清楚楚,包括影响到自己日后财政/收入该怎么生活的现实问题。
她是有爱好和梦想的,并且一直在努力实现并且享受其中。
当她参加社区的写作班,自己写的小说被host读出来的时候眼中闪耀着的少女心,你告诉我她就因为糟老头那么几句话就忍了?
那你前面的铺垫都是些什么?
狗屎吗?
不要跟我说男主角爱着女主角,那根本不存在。
如果他内心真的爱他,就算是一个毒舌,刀子嘴豆腐心的人,至少不会去做跟居酒屋老板娘暧昧,有肢体接触的事情。
明明可以对居酒屋老板娘说出那些甜言蜜语却说什么对自己老婆那种话说不出,原因是“大家这么多年在一起明明就应该心意相通。
”这都是些什么烂借口?
整部影片都在铺垫这场婚姻的支离破碎,和婚姻不幸。
这部电影唯一正确的大概就是片名写对了,确实是挺苦的,散了或许还能开心的过完剩下谁知道多少年,但是不散简直就是互相冷暴力折磨。
二。
女配角一号,姐姐成子。
到姐姐这里就更明显了。
明明赚钱养家的是女人却要给男人顾及面子,对于家庭收入这点简直就不能提。
她老公羞愧于在人前被人知道或点明他用女人钱,而她自己就更怕别人指出这点。
虽然天天吵架闹离婚,但是真的戳中痛处可能会导致离婚的时候,姐姐简直害怕得不行。
一个有能力,敢“撒泼”的女人,居然依旧害怕离婚闹剧成真的时候。
她跟姐夫或许是有爱的,这爱应该比她的父母建立得要好。
至少它是外露的,敢用吵来表达的,至少还能算是在沟通,但这也是因为什么?
因为她是这个家庭的收入来源。
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她可以吵,但也仅止步于此了。
但是她的母亲不行,她的嫂子也不行。
这点在影片中糟老头和大哥都无时不刻不在提醒他们的老婆们,你是没有收入的,你知道我有多辛苦吗,等等等。
可即使她是家庭的收入来源,她也不是那根顶梁柱,她依旧是处于弱势的。
她也知道她在这个社会里所处的位置。
一个离异的女人不管多么成功,或许最后都会是不幸的。
不离婚或许不单单是因为感情,还有可能是因为即使离了,她能做到的最好也就只是吵架而已,因为这个社会是不会善待她的,仅因为她是一个女人。
在影片中那次争吵明明并不是因为那个物件太贵重而生气,重点是被欺骗。
她的处境就喝她妈一样,不被尊重。
即使她老公说自己不外遇不喝酒不抽烟,但很明显他也并没有什么上进心,明明用老婆的钱买贵重物品,又害怕买贵了才撒谎。
自己不打扫卫生,老婆做卫生不小心打破了盘子真相才被戳破,还骂老婆笨手笨脚。
这算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
就因为不外遇不喝酒不抽烟就能把自己标榜为好男人了吗?
这就是导演定义的好男人?
三。
女配角二号,媳妇史枝。
其实她没什么好说的,也就是妈妈年轻的模样。
媳妇也像妈妈一样对生活充满着憧憬和美好,但是她还年轻,她还没有被时间磨掉所有的精力和幻想。
她就像当初的妈妈一样,看着自己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就是自己的整个世界。
然而随着剧情的推动,我越来越能发现她在妈妈那个年级的时候,也会不吵不闹,出于对生活的失落和对丈夫的失望地递出离婚申请。
最后我想说。
如果导演连自己到底想表达什么都说不清楚,那他所创作的东西就是个失败的产物,更何况其表达出来的内容和价值观简直前后矛盾。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觉得,你看吧,即使如此,女人还是应该回归家庭。
还是说他明明是想这么表达,但是看在时代的面上和市场的需求,选择用糖衣来掩饰真相,以此来讨好和迎合现代化的(愚蠢)进步女性,最后还是想告诉她们,你可以独立,你也可以有向往的爱情,但是到最后时光把你熬成了一副斯德哥尔摩症候群重度患者,你一定是离不开你的糟老头和洗不完的脏衣服的,甚至你还可能爱上这样,并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我只想对这个导演说两个词:呵呵,傻逼。
和步履不停同风格的生活电影,山田洋次的作品。
不过更偏于喜剧,所以比步履不停感觉要好一点,有趣一点。
主题就是,爷爷奶奶离婚引发的家庭闹剧。
爷爷真是太搞笑了!
演技好好!
像我爱我家的爷爷,都是像小公举一样傲娇的怪老头。
妻夫木聪也蛮帅的。
忍耐很多年爷爷这样那样的小问题,奶奶终于受不了了,提出了离婚,要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最后,看似呼唤女性独立的大旗还是说倒就倒,不了了之,感觉有点虎头蛇尾,实质问题没有解决,可是换个方面想,因为爷爷的住院让奶奶发现了自己依然担心着老伴离不开老伴,也说的通,不算Bug。
也告诉我,只有经济自由了,才能过不下去就潇洒散伙。
不过爷爷住院,大家对葬礼安排异常热心也是让我感觉怪怪的,因为喜剧效果吗?
生活就像钢琴曲,总是有不和谐的重低音,小儿子说话好文艺啊。
其实爷爷奶奶的相处模式就是大多数亚洲夫妻的相处模式吧,在一起是生活,而情情爱爱什么的,仿佛过了那个年纪,就不再开口诉说,心里有爱,可表现出来又那么满不在乎,夫妻相处真是门大学问。
虽然我可能没机会学习了。
看的时候觉得家族之苦更有趣,可现在想来,步履不停这样的细腻也好像更有余味。
这个春节看了家族之苦系列电影1-3,贾老师说得一点没错,这是非常适合春节期间观看的电影。
影片本身的喜剧元素,主角家族人数众多、个性多元而又真实,家人之间的情感连接更是尤其让人感动。
印象最深的是影片高潮部分,家里已是“人仰马翻”“鸡飞狗跳”,奶奶正充满自责无所适从时,接到毫不知情的孙子们打来的电话,得知他们第一时间就会把自己的喜悦分享给家人时,我同片中的奶奶一起无声地哭泣。
是呀,家人都不是完美的,却是唯一的、不能割舍的情感寄托。
我喜欢这个系列电影,因为它不同于很多描写亲情的作品,需要家人付出巨大牺牲或发生离奇变故才能彰显亲情的伟大。
而本片中的家庭就如同我们每一个普通又平凡的家庭一样,平淡、琐碎、充满市井气息,在影片中人物的相处日常和情感交互中,我们仿佛也看到了自己及家庭。
这样平凡又伟大的亲情,他们拥有,我们也同样置身其中。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特属的风格烙印,大洋彼岸80多岁的伍迪艾伦一直在坚持每年奉献一部讽刺(多是中产阶级和文艺青年)黑色幽默风格的电影作品,虽然质量不一,但这种老而弥坚的创作精神的确让人感动。
这边厢同样80多岁高龄的山田洋次也在坚持用自己细腻温情的风格每隔几年传达出捕捉到的东方家庭之间关于亲情的佳作。
相比前作《东京家族》在故事和内容上对已故大师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致敬,《家族之苦》却用另一种喜剧以及侧面的表达方式对自己的前作以及《东京物语》再次致敬。
同样的演员班底以及家族成员配置却套用了另一个故事讲述,也多亏了演员们强大的演技力能让我们立刻从旧的故事抽离投入到另一个全新的场景中。
年迈的母亲参加了老年写作班,从和同样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研读和交流中感受到了爱的力量,也厌倦于这么多年奉献于家庭和伺候身边大男子主义枕边人的生活,于是向自己的老公提出了希望收到离婚协议书的生日礼物。
说到底看似荒诞,毕竟四五十年的风风雨雨都已经忍耐携手走过来了,为什么不能在所剩无几的岁月里再忍耐呢,其实这恐怕与日本家庭主妇的生活现状息息相关,在东亚社会里,日韩的女性往往在婚后就会退居家庭,或者说家族,在丈夫抱怨承担了一切生计在外对着上司点头哈腰的同时,女性也要全心全意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以及忍受疲惫不堪回家抱怨的丈夫的唠叨。
就算在近两年随着各种保障女性就业的条例出台,你争取到了出去工作的权利,可是家庭琐事仍然像你份内的责任一样不能懈怠。
最近由松岛菜菜子主演的《营业部长吉良奈津子》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虽然收视率一般,奈津子能力超群,明明比丈夫的职位还高,却还是要在忙碌了一天的工作回家后承担起所有的家务,甚至还要面临丈夫被温柔贤惠的保姆诱惑的狗血剧情,惹得屏幕外面的我们愤愤不已!
这就是东亚社会关于女性地位的写照。
其实人和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相互理解和关心,礼物贵重是一种表达爱的方式,但同时适当言语的更是生活的润滑剂,尤其在东方社会,隐忍一直是文化的主流,却忽略了对方在某种程度上是否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心意。
<图片1><图片2>母亲在抱怨这些细节时,其实这些点滴的细节并不是重点,还是丈夫是否对自己有关怀之心,所以当最后丈夫在预备小儿媳的劝说下终于说出了一直以来有你在身边真是太好了,thank you这些简单的话语却终于让母亲感受到了自己被需要的心,撕下来了这份离婚协议书,并终于解开了疙瘩留下了到死陪在你身边最真诚的告白。
正如由妻夫木聪扮演的小儿子所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好像一张乐谱,有时候就是需要些小风浪。
但跨越这些不和谐声音的方法就是沟通,去用自己的心体谅别人。
听说这部作品的续作目前正在开拍,会涉及死亡概念,看来下部会赚人很多眼泪。
<图片3><图片4><图片5><图片6>
3.7星。普罗大众的主题,稍微寡淡浅显了一点,但是演员们的表演很棒啊。感觉是枝裕和可以接班山田洋次。。。。
添了一个新的人生梦想,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一遍《家族之苦》。
平淡中描绘生活点滴,家庭成员以小见大共同谱写家族之歌,从《东京物语》到《东京家族》再到《家族之苦》,日式家庭剧总以温暖细腻深入人心。
松竹映画120周年特别放映 里面有向&lt;东京物语&gt;&lt;东京家族&gt;致敬的片段
看着很舒服,生活里的家长里短,小笑点和泪点交互,俯仰皆是的致敬。可以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平静的想要离婚,也可以因为一句感谢就决定相守到死。人说到底,还是感性会略占上风一些。看完有点后悔没抢家族之苦2的票了~
一家四对夫妻的不同状态,大概也就是每个人在一生中不同阶段所会面对的情感历程吧。
没有真实经历过估计都喜欢意淫成也样。
三星半吧,没有想象的那么好看,家族的问题没有得到沟通,隐忍的人还在继续忍耐,多给半星是结尾老头子看《东京物语》沉沉睡去的那个致敬。
太轻浮了。
泛美航空竟然那么早就买了这部。高度集中的人物和事件,属于那种你完全知道它是什么形态但期待山田洋次能营造新鲜感的电影。可惜有负期待,闪光之处并不多,当然可能和在飞机上看得不够投入有关。
小矛盾家庭冲突,有矛盾才是和谐的家啊。
理智上无法接受这样和和美美的家庭剧啊
喜剧部分设计得轻浮刻意了。有点觉得这故事背景如果放在大雪纷飞的寒冬会更多有回味的效果。
文学课上写死老公,看更“突发”白内障;马路杀手爱古董,侦探偷拍遇故友;亲子时间多尴尬,电话声中全垒打。“Thank you! 以上!”老年离婚子女抓马,东京物语致敬不够,好开心
倒不是拍得不好,跟电影里致敬的《东京物语》一样,看多了就觉得有一股昭和老年男性的自恋情结。小津电影也是这个味儿,山田洋次则是在小津基础上加个寅次郎。
期待值蛮高的,可惜了。乱糟糟的对话也没说出什么名堂,捱了一个小时等来的家庭会议也是无疾而终。女婿把岳父差点没气死,家里人没谁怪罪他,都急着去安排后事。“你没做错事, 但是你说错话了呀”,家里人也要学会好好说话,别过多地暴露本性。
随和的老人山田洋次。居酒屋遇见同学那段哈哈哈。
细节很好,男人们推崇至极,说感情到最后不就是陪伴包容和习惯嘛,但是作为女人,想要说,夫妻之间这些不够,还应当有尊重。可能日本文化就是如此,日本人喜欢就够了,对于中国来说未必适合,也无需推崇至此。
“就不知道谁会先走。”忘了前篇 东京家族的故事了,不过融合在一起才更像生活,期待续篇。
东京家族原班人马,片中墙上还贴了东京家族海报,电视里则放着东京物语,一曲有趣的家庭喜剧版变奏。生活琐碎,家长里短,恩爱了45年的老夫妻,也因袜子脱下来里外翻这样的小事闹离婚。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格局遭遇现代独立女性意识冲击。当然,结局还是温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