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影最后没有答案,显然导演也不想让观众关注结论。
母亲大声控诉,他们都没有罪,到底是谁杀了我的儿子?
一个普通人的死去,是如此无声无息才是导演想让大家关注的吧。
A是杀手 他最后重复了那句:我带你去看点精彩的。
P是杀手 他清楚记得刺杀的次数并重现杀人场景。
他最后那嘲讽的笑意。
最近想看杀人类型的电影,便开始一部一部地刷一开始看到这部片子的评分,我震惊了,居然只有6.5分,真的是匪夷所思……后来还是认真看了一下,我只想说那六千多个人真的是对不起这部电影
海报中皮尔森那么诡异的笑,我第一直觉就觉得他是凶手,再加上他的犯罪重现,以及在法庭上的冷静表现,我一直认为他是凶手可是很疑惑的是,为什么他们两个人都能记住刺的刀数,当犯罪重现时,他演示拿刀的样子,一看就是想起了当时的情景……
检查官一直在用事实说话,可是他却没有深深揪住真相,而是一次次错过,他执着,却又不执着。
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还是会以失败告终啊……
这部影片还是拍的很好的,据说导演问了40多个记者还原当时的情景,张根硕的演戏也还算是可以,那诡异的笑是这部影片的亮点。
写于2012-09-29 上一次想写这样的一种真实影片的影评是要追溯到好几年了,那是记录约翰纳什的那部片子《美丽心灵》,这次的《梨泰院杀人事件》和上个片子有个小缘分,两个嫌疑人恰好落入了著名的“囚徒困境”,并最终按照“纳什均衡”的理论得到了最好的结局。
《美丽心灵》的主人公,就是提出了纳什均衡的约翰纳什先生。
先给各位想看本片的一点点提示,请大家先去看一点儿关于梨泰院一些背景资料,长篇略去,我只简单的描述一下梨泰院这个地方,这是一个各国人都有的地方,尤其是美国人居多,那是美国驻军韩国时主要的一个聚集地,有着各种娱乐场所 ,这里催生了大量的美韩混血儿。
也因此,他们所犯下的罪行在微妙的政治关系下,逃过了法律的制裁。
故事是真实事件,1997年4月份的一天,一名叫做赵重弼的韩国大学生在梨泰院的一个汉堡店身中九刀,重伤而亡。
事发后,居然在检察官还未到场的情况下,现场就已经被清理,致使检察官只能靠警察拍下的现场照片在自己的脑海里还原现场。
嫌疑人也马上被确定,是一个叫做Pearson的墨西哥人和韩国人的混血儿,十八岁,听不懂,也不会说韩语。
因为他是美国军方的家属,所以美国军方马上派人来调查,Pearson表示认罪。
但是同时,他也描述了当晚发生的一些事情:几个朋友喝了酒,甚至还服用了违禁药品,他和一个叫做AJ的韩国男孩儿互相打赌,说能不能杀人,他说:“I will show you something cool, come with me.”两人一前一后的进入了男厕所,死者赵重弼此时正好在小便。
毫无任何反抗痕迹,赵重弼就被残忍的杀害了,心脏还被捅了两刀。
但是很快,那名叫做AJ的孩子也被抓到了,这时的Pearson竟然反口说人不是他杀的,他根本没杀过人,人是AJ杀的。
俩人迅速的进入的“囚徒困境”,无论怎样的单独审讯,两个人就是一口死咬说人是对方杀的。
由于当时案发现场只有三个人:两个嫌疑人和死者,目击者也只有那两个嫌疑人。
所以根本无法判定谁是凶手。
AJ的父亲和政治界有着很深的渊源,AJ也是一名ABK,韩国的法律是遵循美国法律,只要证据不足,是不会对一个人判刑的。
在审讯过程中,两个人的证词漏洞百出,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着这两个人说的似乎都不是实话,检察官和律师也开始怀疑自己的想法是不是错的。
模拟现场时,AJ的位置清楚的表明了他在说谎,而Pearson竟然冷静熟练的用刀子比划杀人的姿势等。
最后裁定,Pearson是协同杀人,判刑一年,AJ判终身监禁。
由于AJ家人的努力,不久之后,AJ被无罪释放。
理由是:证据不足。
我不是学法律的,但是我知道最简单的一条:谁主张,谁举证。
在法律上没有足够的证据链证明杀人,那么法律上来说,两个人都没有杀人。
赵重弼的母亲泪眼婆娑的说,既然他们都无罪,那么,我儿子是谁杀的?
都说法律的是公平的,可明明凶手就在眼前,却偏偏不能绳之以法。
还由于两名嫌疑人的身份,致使两个人最终逍遥法外。
说个花边新闻,在网上看到说,本片导演在筹备本片期间,收到两个嫌疑人原型的恐吓,让他不要拍。
而我又在网上搜到了另外一条新闻,由于本片的上映,激起了韩国民众要求严惩凶手的民愤,在13年后的2010年,韩国外交部要求美方交出Pearson。
其结果却搜不到了。
无论怎样,一部电影能有这样的影响力,足够了。
再说说本片触动我的一些地方,首先是Pearson的态度,他过于冷静了,完全不像一个18岁的孩子,一开始我认为凶手一定是他,因为他冷静的像是等待什么,他一脸茫然着对着用韩语骂他的警察,表示自己听不懂,到AJ来的时候,他似乎又有了一点兴奋。
当我认为凶手一定是Pearson的时候,AJ竟然没有通过测谎,而且他描述的很多东西也更有问题。
此时我的却认为人还是AJ杀的,Pearson只不过是无奈:他只不过是个美国人身份,在韩国的地盘上,还是AJ的家里更硬气。
当法庭上检察官和律师为了一个男人小便姿势的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被告席上的两个孩子竟跟看戏一样兴致勃勃,检察官还听到了一声冷笑。
这冷笑应该是来自Pearson,可是,Pearson不是听不懂韩语么?
最终,哭泣的死者家属欲诉无门,AJ无罪释放,AJ找到律师道谢时,无意中把那句在案中反复出现的“I will show you something cool, come with me”的口头语带了出来,并且饶有兴趣的给女朋友讲述着那晚发生的事情,随着电梯的缓缓下行,律师的表情和心情可想而知。
Pearson来向检察官道别时,检察官正要调离。
检察官说了句,我虽然不是一个好的检察官,可我救了你一命。
此刻Pearson用流利的韩语还用的是敬语回答到,我知道,您不是一直都相信我没有杀人么!
检察官震惊的问,你会说韩语?
Pearson马上改用英语说,我是在监狱里学的。
然后脸上浮现一丝诡异的笑容。
最后一个镜头也是让人回味,封死的男洗手间的门后面,死者坐在黑暗冰冷的地板上,真相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可是,死者却不能瞑目。
我想说,看完此片为什么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可是片中的一切就在说明,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把杀人当过取乐,而且没有丝毫悔意,过了若干年,他们也许还是丝毫没有悔意,因为当时他们年轻,他们是迷失的一代,两个人甚至都拒绝自己的韩国身份。
AJ认识Pearson那么长时间,竟然不知道他会说韩语。
就像当年川岛芳子在中国受审的时候坚决不说中国话一样,Pearson完全否认自己的韩国人身份,没有那份归属感,也注定了他不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要说本片的不足之处,一是如果不看背景会觉得本片无趣,或者惊悚程度不够,二是可能由于电影时长问题,对白经常是韩文和英文的对话,致使观众有些混乱,以为大部分的美国人都是能听懂韩文的。
除却不足,这依然一部非常深刻的片子,演员们表演非常出色。
因为《美男》知道张根硕,因为他去看了这样一部有深度的片子。
本来不知道本片是拍在美男前还是美男后,可是在网上搜到张根硕为这部片子去做宣传的图片,分明就是黄泰京的样子。
能从阴暗的杀人犯,到帅气的黄泰京,小帅,继续吧,从这部看的出来,你的演技是在你的样貌之上的。
最后,有谁能告诉我凶手到底逮到没有?
沖著小帥來看的電影。
但卻覺得至少4星吧。
為了小帥再加一星。
很多人都給的3星,大部分原因都是沒看懂把,不知道兇手是誰。
兇手是誰重要嘛,重要的是劇情的起伏。
人與人之間的較量。
還有一種對現實的諷刺。
審判之中,兩人皆有嫌疑。
讓觀眾也無法判斷到底誰才是兇手。
嫌疑犯的所說的we did it也為后埋下伏筆。
在你還在猜誰是疑犯到確定是兇手的時候出現了無罪釋放的情況。
而2年后律師們見到他們的片段足以潛在的告訴莪們這是一幢聯合殺人事件。
與前面形成呼應。
影片最後京皮的尸體躺在了廁所。
廁所也被封了這亮點告訴莪們,很有可能是後來廁所無法正常使用。
為什麽么??可能鬧鬼。
可能出現了擾民的事件。
為什麽。
因為兇手2人都沒有受到懲罰。
被害者的靈魂無法安寧。
幾人的演技都很好阿。
贊小帥。
嘿嘿。
前些日子,在群里和众姐妹聊起黎泰院,大家有一个一致的疑问,是谁杀了人,这个问题,我相信很多看过影片的人都会想知道答案,可是影片没有明确的告诉我们。
我答应姐妹们说,找个适当的机会,写一篇剧评来解析影片,其实,谈不上解析,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而已。
先来说说电影拍摄的背景。
2009年6月,韩国著名导演洪基善先生将发生于1997年4月发生在黎泰院地区一家汉堡店中的暴力杀人事件搬上了大荧幕。
洪先生,以往所拍摄的电影《用心中的刀砍去那悲伤》以及《选择》都是以揭露社会阴暗面为题材的电影作品,为何要在十二年之后将黎泰院案件拍摄成影片,我想这与导演令人尊敬的品格以及渴望唤醒人们日渐麻木,将暴力恶性案件只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不去正视事件背后所涉及的人性的丑恶,心灵的阴暗,社会的麻木不仁。
我曾听过一条八卦消息,洪导演在拍摄本剧之前收到了来自于案件中某当事人的恐吓,以全家性命为要挟,阻止本剧的开拍,不过这样的压力被洪导演顽强的抵制了,但是在我看来,导演的处境也成为了影片情节张力不够,情节拖沓的原因之一,但我仍旧深深的敬佩他,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借影片告诉我们,他要说的是什么。
我们不是要证明这两个孩子没有杀人, 我们只是无法确切的证明这两个孩子杀了人。
这是影片要告诉我们的事实。
这个世界上,有相当多的谋杀案,是只有嫌疑人而没有罪犯的,这不能说明侦查是无效的,法律是无能的,而是因为缺少证据。
片中,皮尔森和A在案件侦查和庭审过程中,先后被抓获又先后被释放,两人默契的相互指认对方是杀人犯,在我看来,可以用两点来说明这个问题。
其一,囚徒困境。
博弈论中的著名案例。
例如警察抓住了两个罪犯,但是警察局却缺乏足够的证据指证他们所犯下的罪行,如果罪犯中至少有一人供认犯罪就能确认罪名成立。
为了得到所需的口供,警察将这两名罪犯分别关押以防止他们串供或结成攻守同盟,并分别跟他们讲清了他们的处境和面临的选择:如果他们两人中有一人坦白认罪则坦白者立即释放而另一人将重判8年徒刑。
如果两个人都坦白认罪, 则他们将被各判5年监禁;当然若两人都拒不认罪,因警察手上缺乏证据, 那他们会被以较轻的妨碍公事罪各判一年徒刑。
影片中P和A的针锋相对,相当准确的诠释了囚徒困境这条理论,将理论变成了现实。
那么这就引出了我的另一个看法。
其二,游戏。
为何要这么说,在囚车上,P回想起两人在一起玩闹的情景,他们高兴的在交谈什么,我是否可以理解为,这两个少年,把人生当做一场游戏,把杀人当做一场游戏,把与法律抗衡作为一场游戏,他们的游戏人生里,想要挑战的都是高难度的任务,所以他们需要合作,你敢做吗?
我敢!
那么你呢?
当然!
这似乎成为了两个玩世不恭视他人生命如草芥的游戏少年的台词,所以,他们共同完成了一个血腥的杀人事件,然后站在挑战者的角度,以冷静阴狠的心态去迎战法律,看看谁才是最后的赢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他们特殊身份的庇护之下,他们赢了。
皮尔森始终是冷静的,偶尔露出的诡异的笑容也证明了他有着强大的心理素质,而A.J虽然表面看上去傻乎乎的,但是他几次露出的凶狠的表情不也让他的父亲诧异了吗?
以上种种,让我有了这样的猜测,这是一个无耻的游戏,以无辜者的生命为赌注,以特殊的社会背景为依靠,由两个少年一手制造和导演的无耻的游戏。
我为何会这么说,这就是我想说的关于案件发生的背景。
1997年,韩美关系处于一个微妙的阶段,黎泰院地区属于美军管辖地区,美军驻扎的地方,拥有美军和美军家属的身份的人,有着极为优越的社会地位。
皮尔森正是如此,父亲是墨西哥人身份是美国驻韩军人。
而A是正宗的ABK,家庭地位超然,拥有可观的财力和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最后他的无罪释放也得益于此。
韩国的宪法在当时是受美国宪法影响的,这种影响相当的大,本着宁可放过十个可能有罪的人也不能冤枉一个好人的原则,再加上司法界的腐败执法者的堕落,类似于黎泰院的许多案件,结局都是不了了之,受害者的阴灵无法得到安息,杀人者钻过法律的空子逍遥法外。
这些,也是洪导演想要述说的内容吧。
说完背景,接着说本片中的BUG,我一直纠结于没有找到中文翻译完全准确的版本,这个翻译带着太多的个人情感去解析这样的一部好电影,让我们看的云里雾里,凭着感觉去猜测剧情,我很想对他竖起中指,奉劝他,请你尊重你的职业,也尊重导演和演员,更要尊重我们这些无辜的观众。
BUG之一,翻译的韩文和英文翻译,很多地方是对不上的,尤其是在最后部分,朴检察官并没有对皮尔森忽然脱口而出的韩语说出“你不要得意忘形”这样的警告,而是说你什么时候学会的韩语,不同的两种翻译,让观众理解出的意思完全相反,前一句,似乎是在指引着我们向着皮尔森就是罪犯这个方向提出质疑,而后一句,只是因为检察官在调查和庭审过程中对皮尔森的怀疑而引发的疑问,一个完全不会韩语的人,怎么能在短时间内就学会了流利的韩语呢,这中间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我称之为BUG。
BUG之二,或许是为了让影片拍摄更为流畅,在调查询问过程中,多处检察官用韩语皮尔森和几个证人说的是英语,他们之间完全不存在沟通的障碍,虽然我能理解,但我不能接受,这个似乎有些自欺欺人了,一开始不就交待了,一个听不太懂英文,一个完全不懂韩文吗?
不过,我可以谅解,至少我因为这样鸡同鸭讲的对话,搞清楚了他们在说什么。
接下来,我想说,我看完影片后脑袋里产生的几个疑点。
第一,皮尔森过分的冷静。
据我所知,凶杀案件中,旁观者往往带着极大的恐惧感,在过程中他的脑子应该是空白的,精神是错乱的,根本无法记清楚周围的环境和罪犯行凶的过程,可是在他的表述中,他说当时他是非常害怕的,因为A凶残的刀子先是戳破了死者的颈动脉三刀,左肩四刀,心脏两刀,死者倒向始终因为害怕而站立在墙角的他,而死者脖子上喷射的血液身上冒出的血液染红了他的衣服和身体。
这样的话,站在犯罪心理学的角度上,完全可以推翻,因为,那样的环境里,旁观者因为恐惧根本无法看清楚死者被捅了几刀,捅在什么部位。
如他所说他很害怕,那么他又是怎么看清楚又记得这么详细的呢?
而作为行凶者,因为杀人一瞬间血液喷射带来的感官体验会让精神出于亢奋状态,第一次行凶的人,第一感觉是兴奋,随即应该是害怕,所以大多数人也无法记清楚究竟向死者的身体扎了多少次,而少部分人,因为拥有了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天生的阴狠,所以在这样的时刻他们是分化的,一边是快感一边是冷静,他们是可怕的人群,从古至今,那些双手染满鲜血背负着数条人命的凶手,都是属于这类人物。
所以,我是否可以理解为,皮尔森正是这样的人。
或者,还有一种理解,他们都是这样的人,因为这是一个游戏,所以他们都参与了,你几刀,我几刀,什么部位,在事后互相探讨,并且做出一系列被逮捕后要对检察官的盘问做出的描述预演呢?
第二,皮尔森的表情。
在接受调查阶段,检察官故意在电话里重申,找到A.J了,他双眉一挑,眼中有一瞬间的变化随即恢复正常,我是否可以理解为,有一点害怕又感觉到刺激,游戏终于好玩了,所以有那么点得意呢?
因为我看不到他的慌张。
在庭审阶段,两个互不买账的检察官和律师,因为死者小便应该以什么样的姿势而争论不休互相指责引起法官不满的时候,那个笑声也是来自于他。
他笑了,说明什么?
对法律的嘲笑,对检察官和律师之间因为辩护而做出的可笑的动作嘲笑,还是因为他根本就能听懂韩语,因为法庭上,除了他和证人,说的都是韩语,他听懂了,才会发笑,才会对之嗤之以鼻。
刑满释放的时候,他走出办公室脸上那抹得意诡异阴狠的笑容,代表什么呢?
对一直为他辩解又怀疑他却无能为力的检察官的嘲笑,还是对终于赢得了游戏的最终胜利的洋洋得意呢?
是一个玩世不恭的少年对这个他生存着又看不起的社会的嘲讽吧。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一下我们的大硕,皮尔森这个角色,他诠释的相当到位,一个演员要以别国语言来演绎一部电影,并且要揣摩住角色的内心世界用语言和眼神精确的表达,这中间还会加入他对这个角色的个人的看法,把握住导演想要表达的含义,这是一件艰难的事情,那时候的大硕只有二十一周岁,却把这个角色演绎的淋漓尽致,我只能说,佩服。
一个演员,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得到认同以证明存在感,是需要通过很多不同的角色来获得认可的。
皮尔森,这样的角色是一个挑战,他做到了至少九十五分的程度,已经很强力了。
他再一次证明,他不是依靠美貌混饭吃的花瓶,不是移动雕像,他首先是一名演员。
不得不说的有两个情节,当A.J想检察官说明事情发生的始末的时候,大硕所表现出的一个磕了药神经兮兮眼神阴阳怪气又阴狠毒辣的少年杀手,是那样的令人毛骨悚然,看着他的眼睛,我的后背是凉的。
而当他指认A.J是凶手时,他的眼神那么的无辜,他看到的情况是那样的恐怖所以他怕的要死,这些情景让我觉得他很可怜,有种想要为他开脱的欲望。
这是我们大硕做的十分漂亮的地方,他是天生的演员,一双眼睛就能带出一场戏,不说话也能表达出心里的意思,这叫做高手。
第三,案件重演现场。
我承认,我看的有点晕。
当警官模拟A.J在立盆前洗手的时候,是不可能有人可以从他身后走过去袭击死者的。
那么这就证明了A.J在说谎,他是凶手。
但是,当皮尔森站在立盆边,A.J却可以顺利的通过,再次证明了A.J行凶的可能性。
可是皮尔森说错了死者倒向他的位置,并且在警官模拟凶手前几刀的手法时,他提出了质疑,并且演示了反握法由下向上刺入脖颈的方式,他对着模拟物刺杀的时候似乎找到了当时的感觉,那种杀人的快感,他的踹息声,他的眼神,出卖了他的心。
再冷静的人,都会有露出马脚的时候,不是吗?
可是检察官只是说,你记错的位置,然后失魂落魄的走在街上,他已经意识到了他的错误了。
第四,证人的证词。
其中有一个,已经指认了最后拿刀的人是A.J,那句I'll show you something cool.Come with me 是出自谁的口中,可是法庭并没有将之视为有力的证据以证明A.J便是杀人凶手,所以间接导致了最后A.J的无罪释放。
因为什么呢?
因为A.J有个好爸爸,他爸就是李刚,所以对他不利的证据也会轻飘飘的消失的。
另有一个证人,在警局的时候已经证实了A.J是最后拿刀的人,在法庭上却翻供了,走出法庭之后,律师对他说,你做了对朋友最正确是选择,A.J爸爸脸上那丝令人了然的笑容代表了什么呢?
钱能通神!
因为皮尔森美军家属的身份,他被无罪释放了。
因为A.J家庭背景的原因,他也逃脱了法律的制裁,那么谁是该死的呢?
是那个戴着眼镜品学兼优孝顺父母只是因为喝多了啤酒想小个便就丧命的大学生呢,还是那个一心想要找到真凶不断的与强势搏斗最后孩子转学自己被调离的检察官呢?
我不得不说大了,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但是这个理由就是扯淡,就是推诿,就是借口,是不值钱的狗屁,随意的践踏他人的生命,无端杀人无罪释放,这是悲哀,这是人性的丑陋,这是我们这个世界里模糊的生存法则所引起的悲剧,无辜的人死于非命,家人痛哭流涕却连为他伸冤的办法都没有,两个凶手全都逍遥法外了,让他们情何以堪呐。
我再来说说检察官和律师。
检察官无疑是一个正直的人,他对于腐败的司法机构敢于站出来挑战,他敢对上司说我要继续查下去,他是明白的,后果是什么。
当他躺在地板上烦躁不安的时候,孩子的笑声传来,他的心里在想什么?
捍卫法律捍卫职业道德捍卫做人的根本,强权,腐败,金钱,名利,这些都无法动摇他。
可是他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失败?
因为他经验不足,这是理由之一,侦查过程中没有帮手,阻力重重,仅仅凭着法医的几句话就判断A.J是凶手,已经使他偏离的轨道,而孩子的水枪又让他确定了皮尔森的无辜,将他直接推上了错误的道路。
案件重演现场他看着皮尔森的表演若有所悟的时候,他开始思考是不是错了,可是他没有去推翻,为什么?
无法面对一个检察官在法庭上推翻自己的定论而遭来质疑和耻笑,无法接受对手律师嘲笑的眼光和来自于其他人的异样的眼神,无法面对自己的心,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面对自己的心,尽管心已经告诉你,你错了。
所以,他协助皮尔森获得无罪释放,他又留下了因为经验不足而遗留的漏洞,因为摇摆不定中没有补充证据又一次协助A.J无罪释放。
这是他的悲哀,因为结局是他被调离了,孩子转学了,这当然是来自于上层的压力,但是幕后黑手是谁呢?
是谁呢?
最最令他无法面对的,还是他的心,他回到了汉堡店,看着已被封闭的厕所门,仿佛看见了里面那个浑身浴血死不瞑目的青年,对他露出的无奈的笑容。
他会带着这样的自责过一辈子,因为他知道他是弱小的,在与社会抗衡的时候他没有输,在与自己作战的时候他输得一败涂地。
律师,我一直在想,律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
很多人说,律师是维护法律的准确性的人,也有人说,律师是帮助罪犯钻法律空子的人。
在我看来,他们是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人。
影片中的律师,从一开始就是带着怀疑的心态去接这个案子的,在刑事案件上,没有一个律师可以为犯罪嫌疑人做无罪辩护,因为他们的对手是检察院和法院,所以他们能做的是减轻罪责的辩护,他们往往会奉劝嫌疑人认罪,得到一个知错就改态度端正的好印象。
可是片中,律师却言之灼灼的肯定A.J是没有罪的,我分析下来,第一,如果他赢了这场官司,他声名大造,他会钱包满满,名利双收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他是怀疑的,可是他需要一场胜利,这不仅是因为金钱,更是因为赢对手的那份自豪和快感。
在A.J去律师事务所给他送礼物的时候,A.J和女友的一席话,让他立在原地,表情复杂的看着消失在电梯里的胖子,他在想什么,他会想,至少胖子是同案犯,至少是协同犯案,不应该得到无罪释放。
可是他得到了所想要的一切,事务所变大了,有名有利了。
无辜枉死者,或许对他有几秒钟的歉意,也仅仅是几秒钟而已。
说到这里了,我的心是不平静的,这不是一个故事,这是一个现实啊,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无辜的人枉死,却无处伸冤。
有很多凶残的罪犯逍遥法外,吃香的喝辣的继续视他人的生命如尘土。
是因为什么呢?
人是善良的还是丑陋的,我无法说清楚。
人性是什么,我没法说清楚。
或许你会说,这个世界没有正义了吗?
我想说,不是这样的。
正义永远都在,你愿意捍卫的时候你是勇士,你不愿意捍卫的时候正义就是垃圾。
洪导演拍摄电影的目的不正是在此吗?
我们不是没有正义,而是正义在做俯卧撑。
法律是不公正的吗?
不是的,只有不公正的执法者没有不公正的法律。
但愿,这世界上不再有皮尔森和A.J了,可是这是个奢望不是吗?
暴力案件年年升高,犯案率却年年降低,破案率百分之一百,哈哈,我只能傻笑,我们永远无法阻止那些莫名其妙存在的人事物。
死去的人,最可怜。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叹,是啊,真的是最可怜的人,死的那么惨,却还要成为有两个嫌疑人却没有罪犯这样搞笑的案件中的受害者。
哭泣的母亲,那双凹陷的眼睛在我的心里,久久的存在。
昨晚发生凶杀,今天就打扫干净继续营业的汉堡店,你能说他们错了吗?
没有多久,就遗忘了案件,继续在汉堡店吃喝欢笑的人们,错了吗?
惊悚片,说的是暴力美学,血腥的场面能引起感官的刺激,可是这部片子看完后,我一点都不惊悚,我完全冷静,还有那么点悲伤,那么点无奈,那么点愤怒。
最后一个镜头,是本片最具张力的一个镜头,也是导演最想将内心的看法表达出来却无法做的彻彻底底的写照,封闭的墙内留下了永远死不瞑目的阴魂,他的笑容是对不公的控诉,是对现实的无奈,是对自己不幸走错厕所的嘲笑,是对家人抱歉的傻笑。
我想说,感谢洪导演,感谢每一个演员,感谢大硕,又一次让我在失落的谷底疯狂的呐喊,让我的心找到了力量。
我不能做什么,至少可以用我的文字控诉,以表达我内心的种种,让更多人明白,电影存在的价值。
看片的过程中,看着各种场景的闪回和假想,一直有不祥的感觉,祈祷不要走上“杀人回忆”的老路,结果不幸言中,这种结局真是推理爱好者的恶梦。
韩国很爱拍这种关于韩美尴尬关系的片子,想到汉江怪物了。
看到AJ和person在法庭上不约而同的嘲笑律师和检查官的样子,生生的觉得这两个家伙完全是一国的。
这不就是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的真实相反案例。
先COPY一段:“囚徒困境”博弈是博弈论中的著名案例。
警察抓住了两个罪犯,但是警察局却缺乏足够的证据指证他们所犯下的罪行,如果罪犯中至少有一人供认犯罪就能确认罪名成立。
为了得到所需的口供,警察将这两名罪犯分别关押以防止他们串供或结成攻守同盟,并分别跟他们讲清了他们的处境和面临的选择:如果他们两人中有一人坦白认罪则坦白者立即释放而另一人将重判8年徒刑;如果两个人都坦白认罪, 则他们将被各判5年监禁;当然若两人都拒不认罪,因警察手上缺乏证据, 那他们会被以较轻的妨碍公事罪各判一年徒刑。
囚徒困境的主旨为,囚徒们虽然彼此合作,坚不吐实,可为全体带来最佳利益(无罪开释),但在资讯不明的情况下,因为出卖同伙可为自己带来利益(缩短刑期),也因为同伙把自己招出来可为他带来利益,因此彼此出卖虽违反最佳共同利益,反而是自己最大利益所在。
但A和p两个人显然是有了默契,都没有完全说出真相,得到了最好的结果。
这种默契来源于何处,是司法漏洞,是可笑的外交待遇,还是强大的社会背景。
总之成了反相的“囚徒困境”。
真相如何连智慧而执著的检察官也对自己的答案迷惑了,那么真相对当时的调查者来说确是个谜。
不过编剧给了这么多的线索,最后欲言又止,仅仅做为一部电影来说,给个答案并不难。
姑且来推理一下。
现场重现很重要:alex弯腰洗手时,身后不可能通过其他人,所以这里他撒了谎。
而根据法医的判断,根据衣服上喷血的特点,决定第一刀应该是AJ所为。
而PERSON对于推倒受害者的方向也明显和事实不符合。
他所说的方向,并不是死者最后倒下的角落里,而是洗手间的方向。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当受害者倒向他的时候,只中了前几刀,他确实本能的向坐便池门方向推开了求救的受害者。
而后面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受害者倒在墙角?
受害者可能没有被推开,也可能被推后再次倒向person,总之person接了AJ的刀,补了胸口两刀,和受害者一起倒在洗手台上,所以洗手池上面和下面都是血,最后受害者被放倒在墙角。
以上,草稿,待整理。
片子基本上大概是诉说律法、现实和人性冲突矛盾的故事,棒子国的思维很匪夷所思,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反传统的文化盲目排外过度挑剔,另一方面又对西方发达国家尤以美国为首有着近乎谦卑的崇羡,这个取材于真实案件的片子,偏就不愿往探讨尴尬的韩美关系和冲突的路子上坚决的走。
我看的版本字幕翻译很差,长久的陷入到“是我们杀的,但不是我杀的”的囚徒困境里,冗长的审判过程趋于反复和平淡,太多的问号,太多欲言又止,从而使得本片更像一部残酷而现实的纪录片而非故事片。
这部电影虽然是"花美男"张根硕主演 但看完之后在我的意识里它仍然是一部非商业片 但如果不是他 我估计这辈子都不会去看吧 因为我本身就是个不喜爱看不清楚结局的电影的人虽然我也很想知道在当年真实发生的案件当中 究竟是AJ还是P 但既然知道了从1999年开始两人就都与案子脱离了关系 作为一个导演也不可能会妄自下非常偏向一方的结论 所以不用纠结"到底谁干的"这种问题 电影体现出来氛围还是很连贯的 两个嫌疑犯的可能性也都维持的很平衡 我自己的胡思乱想大致是两人都有点喝高了 共同干了这件很"cool"的事情 然后先串通了在场的几个朋友 AJ的父亲又努了努力 我猜第一时间清洗洗手间有可能就是AJ的父亲找人毁灭证据的结果 因为一般来讲发生凶案 不涉案的人都会保护现场找警察来的 另一方P把刀子和衣物藏起来 然后两人互相咬定对方杀了人 没证据 证人都搞定 这案子根本不可能破 除非Lightman或者是法证先锋穿越去了1997年的梨花院本身是非常不会写影评的 看了看之前人们的评论 觉得有一篇里面说的这部电影所揭示的其实是社会嘴脸问题 不想刨根问底的其他检察官 屈服于whatever压力而修改证词的朋友 不管真相如何只为求有一个人受到惩戒的家人对于韩国法律一点都不了解 这件事情发生在中国的话是一定会找出一个人狠狠判的 而几乎毫无悬念会是P 因为没有关系 再无辜的人也会被挑出毛病扔进监狱 在上Law课的时候 听着教授说些贬损内地法律的话 我一点都没有反驳的欲望 就是这样 找内地顶尖的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打官司是要靠关系才能踏进大门的 你的关系要足够硬 硬到能把上一级法院全部打通盘活 才能去想起诉 因为否则"在中国这样的社会里 绝大多数当爹的会在外人面前给自己儿子一记响亮的耳光么" 上一级法院推翻下级法院的案例真的不多 没有关系 你冤? Who the hell cares? 说跑题了 评价给了推荐的四星 咳咳张同学英语还是不错的...
梨泰院杀人事件曾被称为韩国四大悬案,一名家境贫寒辛苦工作读大学的男大学生,在上厕所的短短几个时间意外身亡,而当时的作案人pear son称自己不懂韩语,造成沟通不便,而aj父亲又有较大背景能撼动整个审判的走向,最后的结果这名努力的大学生含冤身亡,而两名被告没有为这宗案件负上任何法律责任!
在得知最终结果时,已故人母亲嘶声力竭的问"这两人都是无罪的吗,那我的儿子是谁杀的!
"然而在当时,这个案件就那么不了了之。
这部电影在演绎的过程中是有很多疑点的,在同类电影里不算好,但它带来的后续影响是可观的,带来的社会影响远远大于这部电影的本身。
在时隔16年后的2015年9月,pear son被押解回韩国,接受韩国司法机构的审判。
一审和二审裁判部认为,帕特森仍不知反省,把责任推卸给共犯,因此对他判处20年有期徒刑。
但由于aj已经得到无罪判决,根据“一事不再理”的原则,检方却决定不予起诉,这点实在是让人觉得不公。
人们常说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正义永远不会缺席。
那么迟来的正义还算正义吗,从司法、立法、价值层面来说,迟来的正义都不是正义!
只不过是对过往错误的纠正或者补救!
但迟来总比不来好,正义或许不如人意,但比起未到来说还是强些,对受害者的名字以及受害者亲属多少是有慰藉。
谁知道呢,迟来的正义是不是正义我不知道,但总有一天正义能不迟到,对吧!
我只想随便的写点什么这一个星期以来无止尽的论文已经让我头疼脑热只想吐了用放弃了好久的“自由式断句日志体”随便写一点意识流周末晚是照例的电影时间我不知道这个传统等小怀回去以后还能不能坚持今天的电影有点沉重以至于从外面刚回来的小直发现寝室的气氛很沉闷看悬疑影片的时候总是期待一个结果以结果和自己的想象一致来给自已找一个满足感虽说“罗生门”式的叙述会更增添神秘感但无果而终总会让人倍加纠结片头打出的“本片完全根据现实事件改编”让人很扫兴故事可以更惊险更刺激更疯狂但现实却不能也不该我不想叙述冗长且扑朔迷离的剧情或说是案件经过涉及政治或国际关系的问题更是让我头痛凶手就是两人中的一个但两人都最终因为缺乏证据被无罪释放不知道一直以“真相只有一个”为口头禅的柯南碰到这样的案件会作何感想哦,我忘了,柯南也不过是故事中的神勇侦探而已只有死者是真的真的无辜just for fun这个理由实在是让人惊悚突然想起了那无止尽让人头疼的论文公平正义人权法治哦,好吧。
不说这些了也没什么好说的无奈或是心寒又能怎样现实才是最大的真相我们不过都只是一部分的目击者或许还是个被眼睛蒙蔽了的偏执的目击证人MOVIE TIME IS OVER生活依然继续
2009-11-13 故弄玄虚,还没结果。无聊的电影。某人HC张根锡才看的,不过那男的真的很丑,小包子……
哦~这是什么?!请不要随随便就拍电影
字幕太烂,没看得下去……下次再看过吧。
拍得一般,远不如“真人真事”四个字有力量。
张根锡英文不错……
這是一場博弈犯罪
看完杀人回忆想起自己还看过这货,弱爆了。只是冲着某人的颜。。
节奏不太好,导向性太强,却又没有进一步说明
坑爹。。。。
据说真实改编... 剧情给三星,因为小帅多加一星。 严格来说,不是推理片,由于很多原因..权势利益..有些人杀了人都不用偿命的...
狗屁剧情
请问可不可以不评星-。-
硕哟波戏份太少了!!!果然说英语说韩语一样好听!!!无聊的片子都可以因为硕哟波而熠熠生辉!!!
不知所谓!
除了过于模仿杀人回忆,其余的还不错
该电影已使得该案重审,这也算是对死者的告慰吧,这就是电影的力量。PS: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坚持认真和理性,什么狗屁字幕,MD
we did it for fun...
花瓶表演张根硕。现实中总是有很多解不开的谜案。到最后也没说到底是Pearson还是Alex,我这一口气憋在心口,你也别想要高分。
音乐颇好。剧情较沉闷,表演不错。推理爱好者的噩梦
根据1997年4月在韩国梨泰院发生的某汉堡店杀人事件真实故事改编。在当年的真实故事中,一名驻韩美军家属与一名美籍韩人联手在梨泰院用凶器攻击韩国某大学生,最终这名大学生抢救无效死亡,但涉及案件的两名嫌疑犯最终都因证据不足而无罪释放,引起韩国国民极大的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