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发个短评,没想到字数居然超了,,,大概最大白话的剧评要诞生了,不过既然敲了,还是发上来吧~~~因为在图书馆看过这部小说,当时听说这个电视剧是对这个同名小说的改编,觉得这小说很不好拍,于是想看几集拍出来的效果,不是跟着电视追的,所以一口气用几天的时间全看了,很有年代感,不少老戏骨,飙戏很过瘾,钟汉良在里边很嫩,和袁莉搭戏一开始感觉没啥感觉,不过两人演技都不错,结局跟虐,也是时代所迫,没落的时代,没落的制度,一个固执地守护它的人注定是人心向背,越走越远。
昔日的亲人,爱人,一个一个离开了他,最终成为那个没有前途时代的守卫者,这样的结局,无奈
千禧年 香港在香江这座宁静的老房子里,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棂,稀疏地洒在90岁小月桂的床榻上。
她静静地躺着,眼神有些迷离,却又透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淡然。
房间里弥漫着淡淡的药香,混合着旧时光的味道。
陪伴她多年的老仆在一旁轻声啜泣,泪水止不住地滑落。
小月桂微微动了动嘴唇,想要说些什么,却只发出微弱的气息。
她的目光缓缓扫过房间,落在墙上一幅泛黄的老照片上,那是她初到上海滩时在一品楼的留影,是阿其帮她拍的。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时的她,眼神中满是青涩与憧憬,身着朴素衣衫,却难掩骨子里的倔强与灵动。
“阿其……”她喃喃低语,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在她的脑海中,阿其的身影逐渐清晰。
那个带她初入商会的少年,当时虽年轻,眼神里却满是热忱与期许。
还记得初次踏入一品楼大门,那嘈杂又忙碌的景象让她紧张,是阿其轻轻拍了拍她的肩,给她鼓励与安心。
画面一转,常爷的形象浮现。
常爷,那如泰山般巍峨的存在,在后续的日子里成为她生命中重要的引路人。
他的教导与庇护,让小月桂在上海滩有了立足之地,那份如父兄般的关怀,她从未忘怀。
接着,黄佩玉的面容也闯入记忆。
黄佩玉对她的爱,理性中藏着汹涌。
他从不会直白地将爱意宣之于口,而是在细微处尽显关怀。
他会精心安排她的日常行程,不露声色地解决她遇到的难题。
然而,他杀害常爷的那一幕,始终是她心中无法释怀的痛,这份爱也因沾染血腥,变得沉重而复杂。
“荔荔……”小月桂努力唤着女儿辛荔荔的名字,声音微弱且颤抖。
虽然她知道,辛荔荔早已不在人世。
曾经,她未能亲自抚养女儿长大,那些遗憾,都化作了对女儿深深的爱意。
女儿的音容笑貌,曾是她在这世上最大的牵挂和慰藉,如今却只能在回忆中找寻。
眼前还走过许多张面孔,李姐,辛妈妈……窗外,一只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为她的一生吟唱最后的旋律。
小月桂深吸一口气,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
这一生,虽历经风雨,有过遗憾,可也充满了故事。
她缓缓闭上眼睛,在这回忆的温暖中,平静地走向生命的尽头 。
——后记 突然发现 AI都比很多人懂感情与人性
在上海滩,你要嘛有钱,要嘛有权,如果这两样都没有,那你如果是个男人也行,不怕死总能闯出个名堂,可你是个女人……这段台词到现在我还有印象,谁能想到在弱肉强食的上海滩,最后叱咤风云的会是个女人?
可她终究是个女人,她所有的坚强勇敢都是为了自保和保护别人,从这方面来说,她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所以最后她会解散帮派也是必然的
感觉阿其在里面就是一个悲情人物,爱情上,一次次看着心爱的女人成为别人的女人,却又无可奈何,好容易自己当了老大了,却又不得不娶那个救了自己的沁云。。
事业上,一直作为一个尴尬的角色存在,一切都是 等着别人的安排,常力雄,辛黛玉,师爷,每个人都在安排着他的命运,等到自己主宰一切的时候,时代巨变,为了维持商会又得迎合政府,最终众叛亲离也许,死在筱月桂的枪下,对他来说,便是他最好的结局吧
――《上海王》从前,有一个萝莉,正直勇敢。
兵荒马乱,她跟着大人进城讨生计。
从前,有一个正太,纯良可爱。
世道混乱,他跟着大人出来办事。
萝莉找正太借笔,正太很好奇,于是,两个小朋友相识了。
正太教萝莉写她不会写的字,看萝莉站到台上,勇敢地介绍自己,正太笑了,笑得很纯真。
正太家的大人遇到了危险,一片混乱中,萝莉勇敢地在枪口下救了正太。
于是,萝莉被正太家的大人们带回去,给了份差事。
听到大人们夸奖萝莉机智勇敢,正太笑了,笑得很开心。
萝莉和正太年纪相若,相处甚欢,这份感情悄悄地萌芽壮大。
也许他们自己还不清楚,可是另一个喜欢着正太的小女孩却看的很清楚。
小女孩利用大人对自己的宠爱欺负萝莉,以为这样就可以让正太回到她身边。
可是她错了,这样做,只会让萝莉跟正太越来越近。
后来,出现了一个坏人,要抢萝莉。
正太悄悄把萝莉藏在了自己家中。
这时候,他明白,自己已经爱上萝莉了。
萝莉在正太的家中打扫房屋,她很开心。
这时候,她也明白,她爱上正太了。
可惜天不遂人愿,坏人绑走了萝莉。
正太没有办法了,他只是个小男孩,无能为力。
于是,大叔出场了。
大叔很男人地救回了萝莉。
正太很开心,可是他很快就开心不起来了,因为大叔也一直喜欢着萝莉。
这件事情以后,大叔决定要娶萝莉,保护她,照顾她。
正太很苦恼,大叔是他心目中的英雄,恩人,他不能和他争。
正太只能把这份没说出口的爱默默藏在心里。
萝莉很震惊。
虽然她敬重大叔,感激大叔,可是她爱的是正太。
未经世事的萝莉一筹莫展,一夜之间,曾经疼爱她的女王对她恨之入骨,曾经欺负她的小女孩对她巴结逢迎,曾经爱护她的正太却沉默不语。
可是萝莉还是很勇敢,她拒绝了大叔,决定回乡下。
大叔很爷们,纯爷们,什么都没说,派人送萝莉返乡。
正太很高兴,也很难过,毕竟以后可能见到萝莉的机会就少了。
送萝莉返乡的时候又出了新的问题。
萝莉的家人已经被坏人残害至死了,萝莉,没有家了。
心灰意冷的萝莉恨不能拿把菜刀去跟坏人拼命,正太只能劝她冷静。
又是大叔,二话没说,很爷们儿地解决了这件事情。
吃过了萝莉做的清水鱼,大叔要回城。
萝莉送他们到村口,欲言又止。
汽车开动了,萝莉就追着汽车跑啊跑啊,直到跑不动了,追不上了。
萝莉很伤心的哭了。
这时候,大叔踩着夕阳过来了,汽车,又回来了。
“丫头,哭什么啊?
”那一刻,萝莉觉得,大叔就是她的天,是她的神。
天塌了有什么关系?
大叔一定可以为她撑着。
所以,萝莉答应了大叔的求婚。
这一次,是从心底里,真心的决定,要做大叔的女人。
正太除了借酒浇愁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大叔,也是他的神,他的天。
所以他劝自己,萝莉跟着大叔,一定会很幸福很幸福。
只是幸福,也许太遥远,远到伸手可及却不可触及。
大叔死了,死在与萝莉的婚礼上。
萝莉的天,塌了。
作为一个不祥的女人,萝莉,被逼走了。
作为被暗中确定的继承人,正太,挑起了更重的担子。
从此,他们没有再见过面,六年。
生活的磨砺把萝莉变成了一个御姐,凡事,靠自己。
而正太也成熟了,只是爱萝莉的那颗心,依然纯良。
有一天,他们,偶然再见。
正太高兴的说不出话来,几乎叫不出萝莉的名字,尽管这个名字在他心里被念了六年,每日每夜。
而萝莉,叫他,“余先生”。
怎么?
你怎么能,叫我余先生呢?
我还是你的阿其哥啊。
你知道吗?
我一直,在等你。
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再见到你,我只是一直在等,也许有一天,我们还会再见面。
一声“余先生”,击的粉碎。
其实萝莉又何曾忘记过正太?
只是她不敢奢望,这个男人,还属于她。
而要活下去,她只能,当御姐。
直到,直到,杀害大叔的真凶现身。
在这个复仇计划的最后,在那个男人一败涂地只能做最后挣扎的时候,那个男人绝望地说,“在你心里,有一个人,也许你并不欣赏他,敬重他,但是你爱他,是不是?
他是谁?
”萝莉慢慢地转向正太,终于承认了自己的感情。
“余其扬”。
简单的三个字,对于正太来说,无疑比佛音还要美妙。
他没有想到,在他爱着萝莉的日日夜夜,萝莉也一样爱着他,同样久,同样深。
大叔走了,坏人死了。
正太以为,自己和萝莉就能够在一起了。
可是他自己却遭遇了危及生命的麻烦。
那个一直爱着他的小女孩,牺牲自己,救了他。
他只能,娶她为妻。
后来,那个小女孩长大了,她明白了爱情的真谛,于是她决定放手,让正太去争取自己的幸福。
可是正太,还是正太,他天真地维持着一些旧的秩序,一次次误入歧途,一次次错过了萝莉。
他已经,回不了头了。
最后,正太和萝莉站在了对立的两面,举起枪,每一次都要忍受心脏巨大的煎熬把枪打出去。
正太死了,死在他一生中最爱的女人的枪下,那子弹,是他亲手填进去的。
你还爱我吗?
爱!
傻瓜,我怎么会舍得你死呢?
所以我把枪转了一轮。
我明白,你还爱我。
不,你一直,都爱的是我。
我也爱你,可是对不起,要留个烂摊子给你了。
最遗憾的,是没能给你,戴上我的戒指。
萝莉最终成为了女王,她也走了,带着一颗疲惫的心和一身的传奇,离开了,这个让她又爱又恨的地方,终老于,他乡。
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有一回坐在桃树下,不知怎么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后记:余其扬这样的悲剧人物,如果不是我们家哇来演,就不会如此动人,我也不会掉那么些眼泪。
小哇就是有一种本事,他的扮相总有一种让人原谅的本事。
无论他做了什么,做错了什么,都让你不忍心去责怪他。
一如顾惜朝,一如余其扬。
想起曾经跟小羽说,其实我是大叔控,可是我不知道为何独爱小哇。
今日我明白了,我是爱他的纯良,他眼神里永远的纯良。
他所扮演的那些个人物啊,即使真的是坏到丧尽天良,可是你一看到他那张脸,他那副眼神,你就觉得他都是有苦衷的,他不是有心的。
你又怎忍心责怪?
由著名作家虹影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上海王》近期热播,它真实地再现了上世纪初上海之王几番更迭的传奇故事,以社会和历史的视角展示了一个时代的悲剧。
全剧开始于1915年的上海,当时的“上海王”是浦江商会会长常力雄。
他有勇有谋,是真正的英雄,是仁义的王者。
其时,浦江商会还是一个旧时的帮派组织,像封建社会江湖中其他门派一样,靠武力、义气和领袖魅力维持统治。
这种统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很稳固的,在封建思想残余而民主思想还未完全深入人心时,它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具体说来,主要是儒家传统道德的延续;但这种统治又是极其脆弱的,在新时代“打倒孔家店”的巨大变革面前,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下,这种靠情感维系的人治必将被更健全、更理性的制度所取代。
常力雄对这一点不无敏感,但已有的思想根深蒂固,使他不可能领导浦江商会完成时代的蜕变。
最为一个人,常力雄无疑是让人折服的,,他见解独到,眼光长远。
他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是袁世凯、北洋军阀还是洋人,与上海来说,都不过是过客,真正能够依靠的力量只有广大的群众,而商会的生存之路就在于游走于各势力之间寻求独立。
这种思想在当时来说,的确是具有全局性和先进性的,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同时,,他对于自己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知道自己不可能率领浦江商会完成时代变革,于是在明知黄佩玉派人刺杀了他的情况下,仍能果决地传位给他,为商会数十年的发展铺平道路,这份气魄和胸襟实在无人能及。
黄佩玉,第二任“上海王”,他上任于危难之际,十年呕心沥血,重振了浦江商会往日的声威。
他同样有勇有谋,但不仁不义,心狠手辣,是一个无情的枭雄。
但我并不讨厌他,只是充满了爱怜和痛惜。
小时候的悲惨遭遇让他的性格有些扭曲,他仇恨世间,对外部世界的一切怀有极大的恐惧和不安。
为了摆脱这种恐惧和不安,他一方面千方百计地像常力雄复仇,希望用这种方式寻求解脱;另一方面,他不断地追求权力,为此不惜任何手段。
他的一生充满了争斗,与生活斗,与命运斗,与常力雄斗、与青寅帮斗,他一直在挣扎着,努力地活得更有尊严,他害怕被命运踩在脚底,所以希望通过获得权势来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
其实,他就像是一只满身伤痕的小兽,为了不让人欺负,拼了命地装出森林之王的样子,他想让所有的人都害怕他,这样或许会感到少许的心安。
他的一生一直都是孤独的,他只相信自己,对智慧有着执着的追求,他似乎无所羁绊,永远理性地设计着一个又一个巧妙的阴谋,为达目的玩弄着一场又一场智慧的游戏。
直到筱月桂的出现,她是他注定的劫难。
他动情了,对于无情之人这一点点的感性就是致命的弱点,当他几番犹豫终于决定试着对筱月桂敞开心灵的一角时,却已是踏上了不归路。
师爷、辛妈妈、阿其、筱月桂想为常爷报仇这是人之常情,他们顾不上也不可能为黄佩玉想一想。
当年杀了常爷对黄佩玉来说也未尝不是一场折磨,自始至终,他只是想要一点点温暖而已,他第一次想要相信一个人,想要付出真心啊,可命运却用死亡给了他最大的嘲讽。
黄佩玉最后在邪路上越走越远,何尝没有师爷等人的责任?
是他们从来没想过要拉他一把啊。
如果,有那么一个人能早一点走进他的生命、能给他一点点的希望,也不至于如此了吧。
可惜,没有如果。
命运悲惨又如何?
上海之王又有什么意义?
坎坷一生啊,却从没有一个人真正把他放在心上。
他输给了过于自信的智慧,输给了筱月桂,输给了常爷,输给了他自己,也最终输给了命运。
余其扬,第三任“上海王”。
这个人物并不会以魅力服人,只会以真情动人。
他既没有常爷的胆识,更没有黄佩玉的狠辣,他太多情,为情感所束缚,为自己加上了很多沉重的责任,故而处事谨慎犹豫。
如果说常爷和黄佩玉都能算得上是掌握了时代和顺应时代的话,那余其扬则是被时代掌控,被逼迫着做出一些不得不做的选择。
他的一生一直都是被动的,他想要还常爷救命之恩、教养之情,于是设计杀害黄佩玉;他想要还沁云自我牺牲的救命之恩,于是选择与她结婚;他想要振兴浦江商会,被国民政府所迫,杀害商会老会员,软禁“三朝元老”,甚至亲手杀害多年出生入死的好兄弟。
有些看似是他的主动选择,可有哪一样不是他在自己逼自己?
他从来没有过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从来都是为了别人而活,他一直都想要情义两全,可到最后却离自己的愿望越来越远,这固然是时代使然,也是他性格的悲剧。
余其扬,对时代的认识很清晰,但他始终无法从社会历史的高度果断地做出选择。
这世上永远没有完美的处事方式,我们只能选择最佳的,然后果断地执行,把伤害降到最低。
阿其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做不到。
他太想把事情办好,太执着于浦江商会这个名号,最终陷入了一个无法得到拯救的泥淖。
也许,选择被筱月桂杀死是最好的结局吧,他活得太累、太痛苦了,天地都想让他得到永恒的安息。
筱月桂,最后一任“上海王”。
有人将本剧定性为一个女人的成长史,有其合理的成分但未免有些狭隘了。
一个乡下丫头来到大上海想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却被卷入了时代的洪流,她在这动荡的人生中坚强地活了下来,逐渐战胜并控制了自己的命运。
她是常爷的妻子,从他身上学到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胆识;她是黄佩玉的情人,从他身上认识到很多事情不是努力就可以的,还要靠智慧;他是余其扬的一生挚爱,他的爱让她的心始终温暖善良,在最艰难的时候也不曾迷失了方向。
筱月桂给了这三位“上海王”希望,而这三位“上海王”也成就了筱月桂。
她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眺望到了更为高远的地方,浦江商会在她手上解散,也在她手上得到了永恒的荣光。
当然,我个人认为,本剧对筱月桂这个人物的处理还是有些简单化了,她的性格转变太突兀,而且层次感也不是很强,这也是我不能认同把此剧当做一个女人的成长史的原因之一。
浦江商会在军阀混战时期达到辉煌,在相对稳定的国民政府时期灭亡,这是时代的必然,不是任何个人的错误。
在这段《上海王》的传奇中有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如果有机会还是去亲身感受吧,你一定会找到触动心灵的地方。
《上海王》中的余其扬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角色,也是因为他我开始关注钟汉良的演技和颜值。
我一直以来都想写写这个这个人物,但又不知从何谈起,今天偶然又看了一段饭制视频,又勾起回忆,于是今天终于决定动笔。
其实,余其扬应该是一个悲剧式人物,而他的悲剧则源于太过情绪化,也注定他难以担当会长这样的重担。
网友的一个说法很贴切,常爷是英雄,黄佩玉是枭雄,而余其扬就……(此处略略略)。
一直以来,他都沉浸在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悲伤情绪中:因为自己只是一个小跟班,所以两度错失爱情;因为自己是商会会长,肩负数万会众的幸福,所以不惜众叛亲离,只为保住商会。
可是,这真的是一种必然吗?
可能作为小跟班的阿其真的是身不由己,可是当他坐上会长之位,拥有权力时,他最后的结局真的更多的是自己的选择,而不完全是受到时代和命运的裹挟。
即使明明知道商会解散是大势所趋,他也要逆天而行,甚至不惜违背良心,只为了商会可以再存在久一点。
此时的他已经迷失了自我,也听不进外界的劝告,从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导致商会内部分裂成两派。
虽然结局的轮流开枪互诉衷肠真的是赚足了我的眼泪,但细想来是有些矫情的,明明可以用更好的方式解决,却偏偏要鱼死网破、分个胜负,如果真的是为自己努力争取也还好,可他最后却又因为爱情主动牺牲自己,那这样的决斗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最终选择将浦江商会交给小月桂,那为何不从一开始就耐心听取小月桂的意见呢?
我觉得一个解释得通的说法可能是,他努力遵守自己对常爷的承诺——誓死将浦江商会发扬光大,但是,在面对小月桂时他还是败下阵来,他的感性战胜了理性——自己的诺言,性命都可以不要,但是他不能亲手杀了小月桂,所以只能牺牲自己。
从这点来看,余其扬是真的很sentimental了,他真的很像青春疼痛文学的主角,多情而极端。
小时候的我很喜欢看这样的故事,但是现在却欣赏小月桂这样理智的人,因为不论生活给了她什么味道的巧克力,她都会怀着积极的态度去品尝,让自己的人生在有限的条件下足够精彩,而这样的她无疑是会长的更优人选。
尽管如此,话说回来,余其扬还是一个令人难忘的角色,因为他让人既爱又心疼——少年阿其是多么活泼好动,多么温暖多情,又是多么笑容明媚啊!
这样美好的他在后来却变成了一个悲剧,怎么能不让人心疼呢?
(嗯,所以终极原因还是我男神演的好QAQ,此处应有掌声👏)
这部电视剧,可看性很强,故事内容丰满,感情细腻。
是难得好看的国产电视剧哦!!
喜欢小月桂这个人物,比较喜欢袁立的表演哦!
筱月桂选择了和阿其不同的方式来爱,所以她活了下来,他注定死在她手中。
筱月桂有生存的危机,有自己的打算,所以爱情,是该和她的青春一起被埋起来的。
而阿其不同,他每天都把他的爱情拿出来擦拭一遍,在快要透明的心面前不断的看到自己当初爱的心情,每天的回忆,二十年的复习,怎么能忘得掉,怎么会有放手的一天。
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知道他在压抑自己的感情,他怎么能不压抑,如果他不抑制他根本就没有命活到被筱月桂杀死的那天。
他为了恩情,为了孝义,为了尊重筱月桂的选择,他一次次退出,一次次放弃拥有,但也自始至终都没有逾矩一步,没有伤害这份感情半分。
几乎所有人都在指责他,指责他没有将上海王承接下去,觉得浦江商会是断送在了他的手上。
可是,商会的灭亡于他有什么错?
他若不仁不义就不会走到众叛亲离的地步,早在黄佩玉死过后,早在政府主权之时,他就可以带着筱月桂走。
是,他是没有黄佩玉狠,但如果他可以心狠,他就不是他了。
他的一生都是在以自己的幸福作为报恩赎罪的筹码,他报恩送了小月桂,他赎罪娶了沁云。
但是他也的确是错了,错就错在当他坐上会长这个位置时,做的第一件事就应该是解散浦江商会,浦江商会的灭亡是时代的必然,是过去的陪葬品。
他最错的就是把自己陷进了托付的信念里,他执拗的以为只要商会没有在他手中败落就没有辜负多年的栽培与养育。
但时局的控制岂是他抛弃所有就能扭转的。
他是聪明的,他看准了最后的时刻,他终于为自己做了一次选择,终于可以再她的怀里听她为自己哭泣,然后再也没有谁是他对不起,还不起的。
他把自己还给了筱月桂,完整的交付给了他们的爱情。
对隔着国仇家恨的虐恋情节,我向来支持女主手刃男主伸张正义。
反而在那些戏里,从无有这样果敢爽利的女主。
可对于《上海王》的结尾,我只想问编剧一句:你让筱月桂打死阿其,心里不亏的慌吗?
小月桂与阿其之间,唯一能谈得上深仇大恨的,止有荔荔的不幸罹难。
可那恰恰又不是阿其下的手,一个脑子瘫痪的手下擅作主张伤到了荔荔,余其扬自己都气疯了!再怎么苛求,照《刑法》来算,他顶多背一个间接过失的责任。
你筱月桂替三爷五爷出头,替郑老板徐老板出头,替浦江商会的会众出头,甚至就算是为刘骥出头罢(剧里她都不知道刘骥之死的主谋是余其扬),但对方是阿其啊。
是那个在枪林弹雨中抱着你躲过后背子弹的阿其,是那个你一哭便不管不顾将你藏进他的小阁楼的阿其,是贸然上门忍气吞声为你求人的阿其,是在你投向黄佩玉怀抱时私下帮你倒掉毒茶的阿其。
他救你那么多次,爱你超出廿年,你不报恩就算了,岂能杀人?!
你可以不和他在一起,不怪你,半生风雨飘摇,谁都看得出你最缺安全感,那是阿其给不了你的。
但你同样不够理由杀他,浦江商会何时成了你的责任?
为了他们你去杀阿其?
真是天大的笑话!
我只觉得,最后三集的筱月桂与前面29集不是同一个人。
前面有情有意,后面忘恩负义。
俗称“人设崩塌”。
已阅
人不能左右时局,甚至不能自由自己。
太悲情了,故事一般。
只有巍子和宋佳演技精湛,其他的就不提了
袁立演的少女也不讨厌
还行吧这个,不是我的菜所以没看完…
上海王一直在变,上海王的女人一直是小月桂…流水的上海王,铁打的小月桂😂常爷的离开真是意难平啊,阿其一直默默的守护也是遗憾黄佩玉为父杀常爷,虽然人品不行,但是能力还是有的,阿其的能力还是撑不起上海王这个位置啊自从常爷被杀后,这剧情就开始乱来了,是换了编辑了么?
虽然有很多不足,但是看到常爷 师爷 还有阿其死的时候 还是哭了 T.T 这才是真正的演技派啊!~
余其扬死的时候我差点就没哭断了气,钟汉良演的阿其哥实在可谓玉树兰芝,加之其海枯石烂的痴情与无可奈何的结局实在更是叫人心如刀绞。潘文杰导演的拍摄技巧也十分出众,先放以镜头告知结局,又加以模糊处理,叫人猜测叫人心焦,由其指导,张国荣、刘德华、宁静联袂出演的《新上海滩》亦是我的挚爱……
钟汉良要不要这么帅……
我最感兴趣的上海滩黑帮时期!巍子这样的老戏骨就不说了,袁立的筱月桂后期的气场是真足!钟汉良的阿其悲剧色彩太浓了~
我喜欢钟汉良
袁立还是很hold住御姐玛丽苏角色的
我HC钟汉良
不喜欢袁立,但我是良民
小时候电视上看过的有印象剧系列
阿其上位后真可怜。周围一堆白莲花。前半段商会出事,所有人都出力。后半段6元老死了4个退了2个。何立跑了,月桂李丽唱戏去了。全都靠阿其一个人。阿其做得好,各玩各的。做错了,一堆人蹦出来指责。活脱脱的一堆键盘侠模样。最后还要取而代之。后半段,筱月桂从头到尾都在铺人设,开始几集还做了点帮商会的事,后面她做的事跟商会毛关系也没,就像她自己在演另一个电视剧,最后所有的人都过自己的生活了,把压力全给了阿其,感觉是等着看他笑话,最后阿其终于翻车了,这帮人一个个蹦出来做圣人。如果没有筱月桂,这剧确实不错。筱月桂在这个剧里压根没有存在的必要。一直都拼命的活着,没有目的,就是为了活着,为主线做的唯一的一件大事就是把阿其杀了,把商会解散了。就是导演养的一个表。
钟汉良太帅了。。。姐弟恋==|||
可惜了汉良跟这帮俗人一起
余其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