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09年普利策奖获奖小说改编。
海岸,平静的克劳斯比小镇,脾气暴躁的奥丽芙·基特里奇有一个“好好先生”式的丈夫和一个与她日渐疏远的儿子,生活看上去水波不兴,却有股股暗流涌动。
在镇上,奥丽芙也有意无意地充当了其他人生命中的过客:一个想自杀的忧郁青年,一个患上厌食症 的年轻女孩, 一个数年如一日在酒吧弹琴的未嫁女子……这些怀着饥饿、揣着梦想的人们,在欲望与寂寥之间挣扎徘徊。
她冷眼看待这个世界,也分外清醒地咀嚼着人生的孤独和难堪。
她给我的感觉是粗粝和细腻的 这两者并不矛盾 她的丈夫懂她么 那个英文老师懂她么 我想前者不懂得 后者懂得 她一开始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中年女人 一个心有所属 对家庭生活有不满 对孩子有太大期望 对工作又极其负责的 普通女人 这一路描述 听起来 很普通 而她吸引我的 是她身上的粗粝感 好像任何环境下都能生存 她坚硬 她不袒露脆弱 她不会低头 故事的发展 像是节选她人生的某一段 却好像完整的表达了她是怎样的人 始终觉得 丈夫喜欢那个小雇员是故事的高潮 虽然它看起来平淡 但我仍然觉得惊心动魄 让人心碎 你愿意等待一个看起来好像离你而去的人么 等待其实是最痛苦的事情 因为不知道会不会等来你所期盼的 看到她不动声色的 继续做着她自己的事情的时候 我在想我自己 如果是我 我会怎么做 很显然 大闹一场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只会让丈夫更趋向另一方 她表现的样子是 无所谓 来吃饭 可以阿 会讥讽那个人 但是你发火了 好 不说那个小耗子了 国王大人 她并不是不难过 也许她明白那个道理 不过是一时的迷恋 我们总是会对生命中的很多人产生一时的迷恋 而忽略那些一直在身边的人 奥丽芙就是那个被忽略的一直在身边的人 庆幸的是 对两者而言都是 奥丽芙没有离开 等到丈夫明白醒悟 自己只是一时的迷恋 他更不能接受奥丽芙离开 就像他说的那句 奥丽芙 如果没有你 我真不知道我该怎么办 感谢你在我身边 荷尔蒙 一时的愉悦快乐存在感 会让我们迷失方向 以为那是我们所要的 而当一切冷静下来 你会明白 那份踏实的陪伴 那份安全感 才是不能失去的 他说这段话的时候 奥丽芙的回答是 别这么肉麻 你看 她始终无法对他温柔 这是爱与不爱的问题么 是不是她不爱他 所以无法对他温柔 也许是她就是这样一个冷淡的人 心里有感情 但是表达的方式并非会被理解 像她的儿子就一直都没有理解她 不喜欢她的儿子 不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的人 不喜欢他的懦弱 虽然每个人都懦弱 你说多奇怪 明明每个人都有懦弱的部分 可还是会讨厌某些人的懦弱 他的丈夫知不知道自己的妻子喜欢另一个男人呢 我想他知道 而他并没有采取什么过激的措施 我把这种做法和奥丽芙装作无所谓的做法 称为 智慧 很多事情是自己决定不了的 特别是感情 说不清楚的 那么就达成一种沉默的默契与平衡 我不说 你也不制止 生活就这样过下去 家庭 也这样维持着 这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 也是一种很微妙的心理活动 记得那个情节把 英文老师出车祸死了 奥丽芙躲在屋子里大声哭泣 她丈夫在外面看了她一眼 然后轻轻的关上了门 就算是夫妻 每个人都有自己各自的感情部分 还是要尊重 要装作不问不想不知道 这是她第一次 显示出她的脆弱 我想她是爱这个英文老师的 至少他们互相懂得 这在第一集 门外 削苹果 她看着他笑 就能感觉到了 那是一种很真实自然的相处 还有那次镜头回放 他们坐在河边 她在他怀里 他问她 和我私奔把 苹果皮在眼里变成了蛇 以至于在儿子家看到苹果皮 会眩晕 那个场景印象太深刻 可一天过去 就像一生过去 那个人不见了 私奔也不见了 她又被扔回生活中了 他们被绑架的时候 奥丽芙说她想走但是他死了 这是在以为自己会死的时候说出的真心话 我这样认为 她真的是想和那个英文老师走的 也是真的没有走成 绑架风波过去后 她向他解释自己一时气话 他说 你从未和我解释什么 从未说过对不起 这是你第一次和我说对不起 她有一些慌乱 她说有么 然后说了3遍对不起 然后他说 好了 我们当时都吓傻了 你说他知不知道那是她的真心话呢 我想他是知道的 他看得出 她对那个人的喜欢 也看得出 那个人对奥丽芙的喜欢 但是生活是什么 生活不是纠缠 不是追问到底 不是你到底爱谁 生活是 过下去 是不要计较那么多 是相互妥协 是一起陪伴 共同生活下去 这样而已 儿子结婚了 他们心里都很难过儿子不在身边 而他们却日趋变得亲近 不再像中年时候那样不理对方 无视对方 而是牵起对方的手 一起对抗孤单 是阿 孤单 每个人都孤单 俩个人也一样孤单 但两个人在一起 总是好过一个人的 他对她说 我们去旅行把 她说 好 他们一起参加婚礼 她细腻的一面是 她能看出一些细微动作下表露的态度 就像她看出那个学生回来是要自杀 而她巧妙的 救了他 她很细腻 真的 细腻又粗粝 很有魅力 她听到对方母亲说话的言语讽刺 她都一一还了回去 那个儿媳妇的自大 她也用她的方式还了回去 婚礼过后他们一起走回去 他们一起又吃了饭 那场面很温馨不是么 家人是什么 也许年轻的时候是欲望和性 中年的时候会厌恶与出轨 但随着时间过去 它变成了一种切切实实的陪伴 是的 生活中切切实实的陪伴 可能还是无法说心里话 可是很多事情 真的有了一种沉默的默契 也开始愿意慢慢谅解对方 这多难得 最珍贵的 永远是懂得珍惜 他后来中风了 我真正的感觉到 奥丽芙对他的爱 那是一种在看不出 淡薄 但确确实实的爱 那是用行动表示的爱 她不说爱 甚至你从未觉得她爱 可她的行为 她表达感情的方式 会让人泪流 她说自己的儿子 你在你爸面前打响指不觉得是很不尊重他的表现么 他会难过你不知道么 他对那个医护人员说 你们根本不在乎我丈夫 你们只是当他为一个病人而已 冷冰冰的对待 她在咆哮 我想要流泪 她在用她淡薄的爱 去爱这个 一生善良 相信美好的 也愿意包容她的 她的丈夫 是阿 别人都不在乎 但是我要在乎 因为那个人是我的丈夫 是和我一起走过人生的人 疾病来临 儿子并没有做什么让老人感到温暖的事情 她只说一次就不说了 也不会三番五次的打电话 我想这是父母的尊严 孝顺 说到底 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如果这个子女不孝顺 父母又能多说什么呢 多要一句 也许 都像是乞讨 孩子要有自觉性 心里要有爱 对养育自己的父母要如何关心他们 如何照顾他们 在她们生病的时候 应该怎么做 自己要明白 父母年纪越大 越不善言说 也许他们在看 他们养育出来的子女到底会如何对待他们 会对他们孝顺么 他们会欣慰 如果不会 他们也许会对自己失望 仍不会抱怨什么 更不会主动要求什么 这段话是说给自己听的 要懂得孝顺 是一个主动的事情 她照顾他 给他擦身体 和他说话 和他聊天 和他谈论自己的感受 在儿子家里受了委屈的时候 她打给他 和他说这件事 然后忽然爆发 对着话筒说 你说话阿 有没有人在听 人不会一直理智清醒的 她需要一个人和她交流 她还是希望有一个活生生的人和她对话 听她说话 她一直有接受现实的能力 无论现实多残酷 但有时候 人还是想可以醉一下的 不要活得那么庆幸 那么痛苦 那么看起来若无其事 那么深藏已久的孤独 一时的爆发 第二天还是恢复到往日冷淡的神情 她很累的 她也累 可她总有自己坚持的理由 丈夫死了 那么要好好照顾狗 她也想狗死掉了之后自己就了结一生 这一生 寂寞至死 记得她打电话说的话么 我吃东西弄到衣服上了 他们竟然没人告诉我 好像我和他们没关系一样 然后她哭了 她很委屈阿 那是她的儿子 为什么 却一点点没有让她感到温暖呢 她是冷淡的人 也需要爱阿 知道丈夫住院的时候 儿子在家里对她吼 那是她惟一一次 对儿子说 我的丈夫中风了 你能不能不要再这样大声和我说话 那是她少有的展现自己脆弱的一面 我始终觉得 人与人之间淡漠 冷漠 关系不深厚 这都可以 但是作为家人 要懂得体恤对方的冷漠 坚硬 不合理 甚至不可理喻 然后温暖她 让他快乐 因为是一家人阿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 你们几个是最牢固的关系阿 是有血缘的不可分割的一家人阿 是互相陪伴最久 对彼此最真心的一家人阿 所以阿 无论如何 对自己的家人 一定要温柔 要用你的温柔 去抚摸她的坚硬 这是我所喜欢的品质 也是我要做到的 她在她儿子家 所经历的一切 她受的委屈 她被嘲笑 被欺负 她还是一副坚硬的样子 她心里的难过 这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个人知道 这话说起来 都让人觉得悲伤 我不会让我的家人有这样的感觉 我会陪着他们 成为他们的光束 成为他们的路灯 温暖他们 听他们说说内心的话 陪他们说话 给他们精神上的安慰 不让他们受委屈 因为爱 可她还是坚硬的活下来了 在飞机上 坚持要让她脱鞋 她觉得很丢脸 可还是做了 我想当时她很羞愧 袜子破洞还要脱鞋 这个时候 是多么需要家人的陪伴阿 可是她没有 她还是若无其事的走过去 穿鞋 离开 回到家里 即使这世界上没有爱自己的人了 也还是要坚强的活下去 因为作为一个人 无论如何 都要有尊严的坚强的活下去 她遇到了失去妻子的他 一开始只是偶遇 后来也可以成为陪伴 她说 这个世界让我感到挫败 但我还不想离开它 她是在眷恋什么么 我觉得不是 只是就是一个念头 要活着 还是要活着 即使孤独 即使无人陪伴 即使儿子不理解自己 即使很多很多 可还是要活着 没什么理由 就是 要活着 本来想自杀 然后看到一帮小孩子 他们离开后她哭了 我想作为一个老师 她不想给孩子留下阴影 然后她发现无论在哪里死去都会给后来人留下阴影 她不要死去 这是她的善良和侧隐 这是她独有的坚韧 即使孤独 也要给自己勇气活下去 后来她主动来找他 带着她自己种的花 那些象征生机活力 象征生命的花 她躺在他旁边 躺在他怀里 她说 我还不想离开这个世界 她闭上了眼睛 她很累 她想歇一歇 醒来之后 继续好好活着 好好种花 这就是生活阿 这就是人生
风景好美,但是住在这无敌海景边上的人就真的可以有所谓的身心愉悦的人生了吗,这本身就是对世上各种装逼犯的一个大耳光。
我还挺欣赏奥丽芙的刻薄,其实是看到了自己的刻薄,只是如今在社会上混,同样缺乏生存安全感的我总是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那么刻薄,但是好像这种翻白眼的冲动不时就压抑不住,于是我羡慕奥丽芙控制不住的尖酸,也为她各种脱口而出评价点赞,更为这种说好了是直肠子,说坏了是情商太低的状况所带来的后果而心痛奥丽芙。
可惜刻薄不代表着恶毒,我希望自己是可以作恶的,可以绿茶婊的,因为那样才不会有负担,偏偏刻薄的人心里是装不下什么的,于是奥丽芙的柔软没有几个人看得到,也没有几个人理解。
说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所以就得社交吗,社交的那一套规则又是怎么来的,我相信有很大一部分人就是喜欢用各种东西和形式装扮自己了晃来晃去,从各种社交软件的新兴就看出了这种恶趣味了,还顺便用各种道德的文艺的架子来垫着自己。
所以有时候我是忧郁的,做人真的累得慌,为了作为一个人不得不客服孤独感而妥协于社交规则,同时心里的白眼都翻到天边去了,再这么下去要找不到了。
下辈子得做一只高冷的猫,翻白眼也是一种气质
母亲是女王。
当我看见奥丽芙儿子对她的不理解与甚至厌恶的态度时,看见了当年的自己,自以为是得把自己母亲踩到了脚底。
我从小是生活在一个体制化的家庭范围里,我母亲就是家里的女王,所有的规矩都由她制定。
童年确实过的很不快乐,我不知道有多少次,在夜晚睡觉前计算着我对母亲的仇恨,蛮横,易怒,敏感,口不择言的她在我眼里是可怕的。
从小到大我跟母亲没有像正常母女那样聊天过,我想过跟她聊天,但总会以被骂而休止。
当平时她一开口叫我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是做错了什么,她那大嗓门一扯开我就知道我的邻居们都知道我犯错,我那小小的自尊心就会在她无休止的谩骂中收到打击,委屈到就像被扇了耳光一样。
然而上初中之前的我还根本不懂得如何去为我那自尊心反驳,从内心到嘴巴都发不出一点声音,她咄咄逼人,而那仅仅是小小的错误。
我变得特别爱哭,自卑,我总是觉得只有我的母亲才是这样得可怕。
现在我还有个很不好的习惯,我吃饭总会吃的很快,以至于我的体重从来不低于100斤。。
奥丽芙的儿子在吃饭的时候,面对母亲唯唯诺诺,每次吃饭前我都会希望母亲不要想到我做的任何事情,比如问我今天几点回来,做了什么,不然我又要被恶毒的言语炮轰到无法吃完一顿饭都被骂得体无完肤。
我不懂得她生气的点,所以我畏惧她,如果我知道她不喜欢什么我肯定会对她的雷区绕道而行,但她的雷区总是层出不穷,每次都让我措手不及。
有时候恰好是在吃饭之前挨骂的话,上饭桌的心情就跟上战场一样,我在想母亲会直接扔掉我的碗吧,我多夹几下菜她会不高兴吧,毕竟我是犯了错我没资格在餐桌上吃饭,她也曾对我这么说过,也曾经像奥丽芙一样收走我的碗筷。
我的童年跟母亲童年一样孤独。
母亲不允许我除了上学以外的时间出去玩,如若我出去玩了,在我回来之后我母亲一定会大发雷霆,所以我大多时间都呆在家里看书,我也不能够看电视,除了她出去之后我才能偷偷打开电视,以至于如今我都对隔壁楼道的脚步声都特别敏感,特别是母亲的脚步声。
我至今都不明白为什么我不能出去玩。
不过我也不会想去弄明白了。
母亲在7岁的时候,外婆嫌弃外公穷跟人跑了,然而外公把母亲的妹妹卖了,从此以后她就跟着外公相依为命。
或许从小缺少母爱的她,根本就不知道如何身为母亲去教育自己的女儿,我小学初潮的时候请了假,茫然回到家中蹲在厕所久久没有出来,我甚至不敢告诉她。
想了很久该如何,最后才决定拿起她平时放在浴室用的卫生棉就用上了。
没有人教过我女人该如何爱护自己。
不得不说,虽然我小时候在外人看起来很懂礼貌,说话毕恭毕敬的样子,实则我自己的日子过得特别糟糕,也不爱惜自己。
我只是在遵守着母亲的规则,在不打扰她的前提下打理着自己的一切。
笼中鸟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15之后我异常叛逆,我开始会对她不客气了,我被她扇过无数次巴掌了,甚至是一些物品摔在脸上,但我丝毫不畏惧,我还不懂事的那些年常常为自己的勇敢而暗喜,我终于不再害怕母老虎,可以昂起头了,不用再对那些讨厌的邻居叫叔叔阿姨了,再不想跟他们打招呼,一些自以为是,披着虚伪面具背地里都不让自家孩子跟我玩的大人们,我早就受够了。
而母亲对我的巨变也丝毫没有防备,她从开始的打骂,扯出可以波及一公里的嗓门对我说话都没用,她哭,她绝望的面对着已经没有了自尊心的我,一个曾经在努力维护自己好孩子形象,同时还要挨打挨骂的我。
我对着她吼,我把多年对她的不满都说出来,你从来不给我买衣服,你说因为你买的我不喜欢,然而是因为我们没有商量的余地,因为我必须穿你买的。
比如你从来没夸奖过我只有骂我,即使我已经拿了三好学生,即使我考试拿了第几名已经考到重点班,你说因为我根本不够努力。
比如。。。
直至我后来愤然离开家很久,很多年没跟她说过话。
我一直是孤独的,我一直在逃避童年的回忆,这使我总是无法接受新的环境,不能跟女孩子亲密的搂手臂,不能跟女孩子一起逛街,不能跟女孩子睡一张床上,这些让我很不自然。
我母亲很讨厌我碰到她,有时候我不小心碰到她了她会大声批评我弄疼她了,她就像只刺猬.我总是在想,这世上很多女孩过得异常幸福,她们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一群的朋友,就算常年在外,她们母亲也总是给电话嘘寒问暖。
我童年没有经受虐待,也没有过得艰辛,可是我的灵魂总是异常的空荡,随时都像行尸走肉一样。
即使我现在很孤独,但我很享受这种孤独,这使我总是能感受天空的蓝,察觉到这世间各式各样的情感。
40就在眼前,活下去的意义是什么, 作为没有家庭,没有负担,没有感情,没有性趣,只是996麻木的活下去,曾经可以每天用酒精安眠的日子都已经过去,每天都要为痛风斗争,可以预见的未来并不会变得更好,为什么还在赖活着,可能在20年前自己的眼里早就是该死的老头子。
人生不快乐的话还不如去死 - 相信很多少年都会这么想,可是如今每天睁眼都是想死,可还是会为自己买保险,考虑可能的意外,听起来很矛盾,可是成年人都是这么活着,赖活着。
20岁的时候住在全天都要开灯的村屋憧憬着能住在充满阳光的卧室,可是现在每天拉着厚重的创建,过着跟鼹鼠一样不见阳光的生活。
日常有一天能在天黑前到家反而觉得很奇怪,这么早在家待着是慢慢的焦虑,最后反而会折腾到很晚甚至失眠,还要自责浪费这么美好的一晚。
olive也是这么自责自负中度过了几十年,想逃避又被自己束缚。
即便开始一段新生活,很快又会重蹈覆辙,自哀自怨。
20岁的时候随便一点煽情就会眼红,30岁喝点小酒后可能会有点感动,40岁的大叔跟美国丽人里的男主一样,早就该死掉了。
全世界都不会在乎。
这是一篇关于迷你剧《奥立芙·基特里奇》的观后随笔,我不会写那种傻逼一样从头到尾把故事给你捋一遍的营销影评,但多少还是会涉及到情节,我尽量写得没什么关联吧。
假逼社交影片开始没多久,丹尼斯和她男友亨利见到男主角亨利,这是丹尼斯到药房上班的第一天。
看到他们的对话我脑海中立刻发明出这个原创成语「假逼社交」。
以后谁再用请记得注明来源。
丹尼斯是我最烦的那种人,像我小学的班长,每天活在假逼兮兮你嗨我嗨的聒噪中,带着大家一起把气氛炒热的同时,内心却是阴暗甚至哪怕是不自觉的本能投机主义者。
男主角亨利所表现出的油腻善良如果不是发源于想睡丹尼斯的潜意识性冲动,绝不可能忍受假逼社交,因为他的老婆——也就是女主角——「奥立芙·基特里奇」是坚定的正能量抵抗者,和我一样,是个脑子里自带「恶臭正能量雷达」直通胃部、随时呕吐的——负能量战士。
正能量和假逼社交的本质是装逼的本质是懦弱的本质是他妈的根本就配不上。
每一个装逼人的潜意识里都知道,自己屁也不是。
恶臭正能量的毒害是无聊恶臭正能量伤害生活的地方是它肤浅而坚硬的无聊,那种假模假式故作姿态的无聊,无论怎样变花样都不能深入哪怕一点点,它不仅消解「意义」,甚至让「无意义」都令人难以下咽
在正能量或者无聊的反面是什么,一场假逼社交中忽然出现的「闪电般的瞬间」,通常会让习惯了正能量的人窒息,理解的人却会在此刻精神勃起。
当然不是没有代价的,这种负能量气质带来的影响,不仅伤害了主角也伤害了主角身边所有的人。
因反抗恶臭正能量和假逼社交而最终投奔孤独终老的人生道路,就是喜剧的悲剧之核,也是幽默的忧郁所在。
在微妙的生活中探索绝望回头来看,剧作的水平实在太震撼了,漫射般的台词和微妙的表演互相搀扶着营造出块状的剧情结构,无趣和无情的阵营彼此渗透又分野,在现实的生活中散落无数稀疏的碎片。
把生活的微妙和绝望探索得淋漓尽致。
2014年HBO的这部迷你剧《奥立芙·基特里奇》比我心中的丧剧王者《百年酒馆》还要早上两年,如果你和我一样恨透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假逼社交」和「恶臭正能量」,推荐你看。
当然你不看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本文发于个人公众号:不从欢迎友邻关注订阅。
都说小说是虚构的,但《Olive Kitteridge》却非常真实。
这部来自HBO的迷你剧,再一次证明了贵公司除了权利的游戏,或是真探,又或是新闻编辑室,和欲望都市以外,别的小众迷你剧也非常的精彩,就连我第一次看HBO的电影《火箭科学》到现在也没忘记。
比如这部根据小说改编的《奥丽芙·基特里奇 Olive Kitteridge》。
不知道为什么,HBO 的家庭剧,非常对我的胃口,也就一口气把它给看完了,而且,看得好伤心。
现在用心去回味,它的音乐表现的恰当好处,它的台词充满着人生的智慧,它里面塑造的人物性格分明,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它的原型,它里面的喜怒哀乐,人生无常,处处散发着文学气息。
结局不算惊人,更是平淡得出奇,但实在让人觉得这人生实在是太孤独太独孤太孤独了。
奥丽芙是一名来缅因州某小镇的初高中老师。
她对丈夫不冷不热,对儿子苛刻严厉,而对自己的家人以外的人,更是冷眼相看,可以用刻薄来形容,说起脾性,甚至有点古怪,而说起话来更不留情面。
所谓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刻薄之人也有善良的一面。
他的丈夫,就非常包容她。
他有机会出轨,再加上这个条件,出轨的几率又大了许多。
而丈夫却没有,这说明丈夫是爱自己的妻子的。
而妻子也是有机会出轨的,她不是最爱自己丈夫,而是O'Casey老师。
但是没办法,因为没有足够的勇气,还是没能和O'Casey老师私奔。
命运喜欢捉弄人。
就在Olive生日那天晚上,在派对一旁喝酒的O‘Casey老师在纸巾上写下了一首诗后,伤心离开,出车祸死了。
那天晚上,Olive哭得歇斯底里,丈夫亨利看到了,才明白自己的妻子,最爱的不是自己。
这个场景太揪心了。
有些人忙着活,但有人人却忙着死。
剧中有几个角色都有自杀倾向,抑郁的或躁郁的l。
第二集一上来就是十年后,Kevin是Olive初中时的学生,因为遗传,回到家乡想结束自己生命。
结果被Olive察觉,在聊天中,她发现有人失足掉入海中,Kevin最终把她救起。
以下是Kevin和被救女孩之间的对话:"你自己跳下去的吗?
"“当然不是,我不小心滑倒了。
”“但是你那么悲伤。
”“所以我才去悬崖边摘花呀,让自己心情好一点。
”“ 那几朵花,就能让你心情好起来吗?
”“嗯,是啊。
”Kevin这才明白,生命原来可以如此美好,这才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最终,时间将冲淡所有与痛苦有关的记忆。
Life goes on,被生活所夺去的是拿不会来的,爱是拿不回来的,生命是拿不回来的。
那剩下的还有什么?
就算生命拿不回,我们也会在临死前,细细品味那些令人感动到不行,最平凡不过的事了。
就算爱换不回,我们也可会放低自己,去等待那个你爱的人的需要。
多么卑微的幸福,多么让人痛心,有时候幸福仅仅就来源于被我们爱的人需要。
如果它就在眼前,要么抓紧,要么放弃,错过这一回,就不见得会等到有下一回。
引用马尔克斯在《百年独孤》里的一句话:“别错过机会,人生比你想象的要短。
”所以要回答在会被生活拿走爱和生命之后,我们还剩下什么时,我想只剩下生活的琐碎了。
即使被生活夺走了许多,即使知道生命是一个无趣的反复,即使知道生活充满着琐碎。
也要去热烈地拥抱它。
“这个世界让我觉得挫败,但我还不想离开它。
”这是Olive片尾处的感悟。
一直在想看过后为什么这么压抑?
年幼时失去至亲,人情冷暖,未察觉间,早已披上刻薄的外衣。
严苛的教师怎么忍受自己孩子的平庸。
偶遇曾经喜爱的学生,却发现后排座位摆着遮掩的猎枪,返乡是为回到儿时的后院,提枪自杀。
坚强与刻薄混合成强大内心的孤傲,不屑于所有虚情假意,哪怕嘘寒问暖。
我该经历的,必独自承受。
没人能理解、舒缓我心中的苦难。
善意、同情、关心,不多言语,只是对自己道义的要求。
但背后中伤,克制、颤抖,却安奈不住积怨的愤怒,报复,报复。
正直、冷漠,错就是错,孩子、至亲也不可容忍。
每个人都该像我一般,选择承担。
成家已久的爱人,受所有人爱戴。
鲜花卡片,真诚表达爱意,却早已走不进心扉。
爱恋的人,洒脱不羁,口中只有香烟和诗句。
正当心意已决,准备打破生活所有的安稳,却亲眼目睹车毁人亡。
老年将至,躺在病倒丈夫的床上说着迟来的肯定。
一言不合,听着儿子喷薄童年阴影的指责。
泪水过后只剩没时间悔改的反思。
爱人遗世,惶惶度日后,送走年老爱犬,给疏远的儿子写下告别,终于可以提着猎枪给一切终结。
但,悔恨、不甘,没办法带着苦难离开。
这一切,到底做错了什么?
我没有 Olive 的毒舌,也不会把不屑当作表情时常写在脸上。
但内心,我却不折不扣地感同身受。
不屑,是我心中最多的表情。
我时常反思,也在考虑自己身上的变化。
对陌生人的厌恶远多过喜欢,不易改变对一个人的看法,容易受主观、不经思考的情绪影响。
也许更有些时候,不屑成了退却的出口,让自己的畏缩变的心安理得。
但就像 Olive 的刻薄一样,我早已想不起这一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也许这部迷你剧最让人绝望的地方就是,这一切没有答案。
Olive 琐碎生活的几十年光景,让我看到悲催、失意与目之所及的思考,却依旧茫然不知如何是好。
面对生活的漫长与未知,我试图用理性作蓝图努力搭建心中的美好,但深知感性的一刹那就足以将一切松动,而根本就是那些不易察觉的偏见与改变。
p.s. 这部剧是奔着三个老年人看的,没有让我失望。
Frances McDormand,平凡的家庭妇女气质做了回小学班主任,恰如其分的形象。
她跟 Naomi Watts 的嘴啊,总像天生含了块糖。
Richard Jenkins,把 The Visitor 中的呆板、严肃都给了 Frances McDormand,从头受气到尾。
Bill Murray,戏份太少,这张不知所措与忍俊不禁的脸,出来就和 Frances McDormand 一个比一个冷的吐槽,好看。
这迷你剧让人更明白为何老人经常看不惯年轻人。
就比如当年轻人用很多方式都找不到问题出在哪的时候,老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如果你了解我,就会原谅我。
一些小故事勾勒出Olive的一生,总是凶巴巴的女人,内心也是温柔的,只是这个孤独的世界如此痛苦。
细节很好,内心触动,大概每个人心里都有这样的一面,无比失望与寂寞,总是要失去一切的。
那些被拆穿的客套,因不合群而被认作的刻薄,只不过是人们不愿正视的真实而已。
这个出言尖酸实则不停道出生活真相的老巫婆,太多次想要起立鼓掌,为她撕下的那些嘘寒问暖里的假面具。
生活总在羞辱你,而社交总在示好你,不过是人们想通过他人来获得些优越感和虚幻的体面罢了。
昨天看了这部片子,一直在app上找不到编辑影评的地方= =一个下午的时间讲这部四个小时的“电影”看完,它精良的制作我真的不想称它为电视剧。
不得不说弗兰西斯的表演很有代入感,我觉得这个古怪,隐藏善良的女人就活在我的身边,看完电影,我竟然久久不能走出来,感觉失去了一个朋友似得。
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段就是她去儿子那里,最后要走的时候的争吵,那句“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故意去伤害一个孩子”,不禁泪目,我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因为之前我也有一段时间就想这个我们现在看来可恶的儿子一样,觉得母亲对我的一切就想是一种压迫,因为我的母亲也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妇女,我觉得有那么一段时间,她就是针对我的,不让我好好过活,其实也许是我自己在用她时而刻薄的语言当做我失败的借口。
他们只是没有找到温柔的出口,尖锐的表层后面是那么温柔的心,而这样的心也只有懂得人才会懂。
羡慕女主有这样的丈夫,无时无刻不提醒着她, 我爱你。
但是这样的柔情在外人看来好像是丈夫热脸贴冷屁股,至少在第三集之前我是这么认为的,可是最后一集深深的给我了一巴掌,我还是不懂婚姻啊。
年轻的我们都以为爱情就是甜甜蜜蜜,整天你侬我侬,但是真正的爱情是什么呢,是经过时间的冲刷,依然可以在某个父亲节的时候,抱住另外一半,告诉他我爱你,谢谢你的陪伴。
婚姻就是克制,就是相互扶持。
最后一集满满的泪点,儿子都不再相信爸爸还记得自己,而老伴却可以对着不能说话的老伴继续唠叨,能陪他走过最后的时光,让他不再孤单,这是Olive的温柔,不曾被儿子发现的温柔。
细碎的生活,平凡甚至平庸的生活中,我好像已经看到了最最闪光点的地方,我已经和导演一样对这个可爱可恨的Olive爱到不可自拔了。
谢谢她,也谢谢我的妈妈,我爱你们。
到底想表达什么,剧情慢的要死
两星给片头😳 后悔在看书之前看了剧
如果是电影将会更好。
就是看不进去
压抑
奥丽芙如果是我身边的人,我多半不会喜欢她,如果是我的母亲,我可能也会像克瑞斯一样怪罪她。电视剧让我们有机会在一个安全的距离观察她,了解她柔软的内心和孤独的灵魂。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编剧很双标。剧里除了Olive以外的所有人,都不过是普通人。任性施虐者反而被描述为受害者。究其底不过是自我中心到了极致。愿世上少一点Olive。再有,救救孩子。父母估计是唯一无需教育或者培训即可上岗的职位。千年以来,伤害继续,重复。愿Chris这个生存的奇迹继续康复下去。
我不应该看,看完人要抑郁了
跟奇怪且自以为是并且拒绝沟通的人在一起生活和相处怎么能不感受到挫败?
冗长、无聊、琐碎又真实的片子。自己的人生已然是这样冗长无聊琐碎,竟然还花四小时去看另一个人如此这般的人生。负负并不会得正。有这时间还是不如看点别的。(当然这话是看完后说的···不看觉得好像少了点体验,看完觉得浪费了时间···)
演技精湛,底本佳,阴戾气场三米八。但诚如她自陈,绝非性情卑下有意贬损,全出于保持距离的刚需。消极思考,时时警醒,拒斥寒暄、酒精、钢琴曲等轻柔眩晕。蔑视老好人又渴求包容,从不道歉但心结难解,未曾重视浪漫却日复一日打理她的花。惟其面对同类(e2),相逢过的总会重逢(e4),方见松动。
又致郁又治愈的神剧了
首先是得说女主角演得很好。但真的,我妈要是这样我会成为一个性格更加扭曲或者是非常渴爱的人吧。那些说女主角就是我们本人的人,你身边有个这样的人试试你看你会忍住几分钟不转身走或者直接抽死她,假如正常就不会配一个伟大的老公还有个宽容的儿媳还有后来同样容忍的朋友给她了。
a total bitch,should never stepinto marrige
生活不就是这样,每天都是负能量,偶尔来一点正能量就能让人鸡血复活,继续负能量的走下去。死不是解脱,但她离死也不远了,而且奥利芙找到了可以继续陪伴的人,总没有那么孤独了,所以结尾也算正能量了
①绝逼是四十年后的我 ②结婚养孩子养狗都是想逃避自己的孤独,对伴侣子女宠物寄予厚望最后十有八九都会失望。③我一般倾向于创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角色要狠心,狠心出杰作。这剧还好没残忍,喜欢结尾,给像olive一样的人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 “the world baffles me, but i don't want to leave it yet”
大热天的看这个居然让人神清气爽,麦克多蒙德演技自不必说;但整剧下来那冷到骨髓的真实和最后一科回暖的希望着实令人叹服。
ISTJ。此片正是描绘了“教导主任型”,此片浪费了我许多时间,因为我一点也没兴趣去体会抑郁严苛刀子嘴。此评论提示给高分片以为是好片的人,也许是好片,但是不一定是你喜欢的类型。
太忧郁了
当我评判,我就忘了宽恕;当我愤怒和攻击,我就忘了爱;当我自以为正确,我其实错得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