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妄想

妄想,Diary,Wishful Thinking

主演:余文乐,蔡卓妍,梁洛施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06

《妄想》剧照

妄想 剧照 NO.1妄想 剧照 NO.2妄想 剧照 NO.3妄想 剧照 NO.4妄想 剧照 NO.5妄想 剧照 NO.6妄想 剧照 NO.13妄想 剧照 NO.14妄想 剧照 NO.15妄想 剧照 NO.16妄想 剧照 NO.17妄想 剧照 NO.18妄想 剧照 NO.19妄想 剧照 NO.20

《妄想》剧情介绍

妄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梁咏娜(蔡卓妍饰)因失恋变得精神恍惚。有天她遇到了与前男友阿坤十分相似的伟豪(余文乐饰),令她对生活仿佛也有了希望。好友阿仪(梁洛施饰)鼓励咏娜放下以前的不快,好好的与伟豪发展。咏娜跟伟豪很快开始交往,咏娜担心伟豪会像阿坤那样变心,终日都幻想着伟豪要离开自己,又开始坠入了妄想的深渊。 警察因伟豪的失踪,调查与伟豪有关的人,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真相。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爱情来的时候2厨房第二季翻手为云红胡子我们都是超能者伤痕累累的圣女的复仇刨根问底亚洲舞王遇见王沥川纸镇恐怖假日美丽的家污碳离家路远小熊成军天生冤家第二季歌舞伎町夏洛克通灵之六世古宅缩小人生我离家了,但……有一天我们会告诉彼此一切第三波潜水钟与蝴蝶不能爱的房客蓝与黑巨星总动员伦巴谁开的枪他们/她们花与爱丽丝

《妄想》长篇影评

 1 ) 回水!!!

看完电影,我只说了一个字。

干!

我还想说两个字。

回水!!

电影院里稀稀拉拉地坐着几对同性及异性情侣,大概有二十人吧,中间还是笑场了。

难道我正在看的是一部恐怖片?

其间数次按捺不住焦躁的心情想要离场,但还是忍住了。

情节的弱智以至于我在脑海中不断向它所模仿的前辈们致敬,混乱的剪辑让我怀疑这是否是一个因应大陆电检处而被阉割过的“内地版”,哪里有人拍恐怖片一上来就把谜底全掀开的,“精神分裂症是一种XXXX……”,拜托,这不是电台的男性问题专家热线,花15分钟讲解前列腺炎成因,我们不需要教科书,我们要的是plots,我们要的是scary!可惜,我只得到了一部大愚若智的烂片,似乎它在怀疑观众是否看懂导演的意图,将同样的情节,同样的台词,用不同的演员,不同的机位,反复反复再反复演个三四次,简直可与当年亚视“解剖外星人”相媲美。

而结尾处的所谓twist更让人哑然失笑,莫非彭顺摆明了向《姐魅情深》致敬,还是他觉得观众都是一群大脑萎缩的畸胎。

Well,导演和演员都说了,这其实是一部披着恐怖片外衣的爱情片,well,我只能耸耸肩,摇摇头,说一声好吧,如果这能算是爱情,那丘比特一定是一个X染色体缺损的天生愚型。

看演技,看演技,阿Sa的演技有突破哟,一堆老人家色眼眯眯地翘起泛黄的大拇指。

yoyo,我最近右眼有点贵恙,每天早上起来都眼屎糊糊,看不清东西,所以每天猛滴眼药,眨个不停。

如果阿Sa眨眨眼睛就可以算是演技,那我岂不是可以去拿个奥斯卡影帝。

好吧,就到这里吧。

彭氏兄弟的前作还都算不错看,可单飞之后,就越来越烂,这一点古今中外无数血淋淋的例证都告诉我们,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听古人的话没错的。

 2 ) 《妄想》:梦境和现实叠加时喃喃的自语

刊于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妄想》:梦境和现实叠加时喃喃的自语                 (文:火神纪)  什么是爱呢。

也许。

因为你爱着的那个女人是她。

于是。

在我的梦境里。

我就成了她。

  什么是爱呢。

也许。

因为我爱着你而你却离开了我。

于是。

在我的梦境里。

所有的男人也就成了你。

  仅仅只是因为爱的软弱和被爱的渴望。

亲爱的。

你要记得我。

或者。

在我的梦境里。

你会永远记得我的。

  什么是爱呢。

爱是永不舍弃。

爱是永久承担。

爱是虚妄。

爱是幻念。

  什么是爱呢。

爱是永恒伤害。

爱是永远疲惫。

爱是虚构。

爱是幻想。

  爱或者是现实。

或者不是。

爱。

其实只是一种彻底自相矛盾的情感。

——火神纪。

题记。

【壹】电影之外的故事。

  这是一部足以让人沉溺的电影。

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如果你曾经有过疯狂而郁郁而终的爱情;如果你相信;以及祈盼。

  我听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来自我亲爱的ay。

她曾经说过,在一个很漫长的时期里,没有朋友,没有亲人,就自己一个人。

于是寂寞在不停地袭击着。

这时候,因为祈盼诉说以及倾听,她常常一个人,坐在房间里,坐着镜子,然后不停地说话。

镜子外面,是自己;镜子里,是另一个自己。

久而久之,有时候她会发现,自己竟然没有办法控制镜子里的那个影像,镜子里的自己,在不停地诉说以及倾听的过程里越来越完整而丰满起来,以至于后来,镜子里的自己完全变成另一个人,她有自主的意识和自主的思维。

  我记得听这个故事的时候多少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

毕竟,这样的事情并非不可能而且有时候就潜伏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故事的最后是ay很长一段时间不敢看镜子而且就算看镜子也绝不会再开口说话了。

最后镜子里的自己永远地消失了,或者暂时消失了。

我在想,那算不算已经是轻微的精神分裂了呢。

如果那样发展下去的话,有一天,镜子里的自己会完全不受自己控制,有时候会直接就窜到自己身上来,然后自己会突然就变成了镜子里的自己。

说到底,不过是自己的两种性格在隔着这层薄薄的镜子在分析一件事情罢了。

当我们对着任何事情有了犹豫不决的时候,其实,不外乎是自己的两种声音或者两种以上的声音在不停地辩驳。

这时候的我们,是不是也有点轻微的精神分裂的征兆了呢。

  所有的人都由很多重性格组成,而这多重性格里最显性的最占优势的就是我们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了。

可是所有的人性里都潜藏着无数种性格,在某些时候这些性格会跑出来主导我们的某些决定。

不是吗。

而我们很幸运的是,我们最突出的性格只有一种,或者有几种相对接近的性格作为我们最突出的性格,这就成了我们的综合性格。

只是这些不起冲突,我们就可以安然而健康地活着了。

  可是当几种迥然不同的性格势均力敌的时候,也许,精神分裂的严重性会大大地增加。

因为没有压倒性的优势,所以,就没有压倒性的折服。

  镜子,一直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

我总有这样的感觉。

或者说,我没有办法对面镜子过长的时间,因为久了,我会发现,其实镜子里的那个人并不是我。

越看越不像,越看越惊慌。

  对着镜子说话,玩角色扮演的游戏。

我说话的时候,镜子里的人在听;镜子里的人听完要回答我的话,当然,我不可能是那个人,所以我会想象着另一个人会如何回答。

也许,这是最容易进入精神分裂的状态和方式了。

【贰】彭氏兄弟的血腥童话。

  文章写到这里,我发现我已经完全跑题了。

说回这部电影本身吧。

  彭氏兄弟的恐怖片似乎已经越来越不够让人感觉害怕了;更多的时候我总感觉凄美得像童话故事。

或者应该说,他们的电影里充满了瑰丽的色彩和天真唯美的想象力让我没有办法把他们的电影单纯地当成是恐怖片来看待。

只是当他们把这一切用来表达一些深沉的或者悲怆的或者匪夷所思的主题时,人们自然而然地把他们的电影当成了惊悚恐怖片罢了。

  记得以前似乎也曾看过关于《格林童话》的分析文章,把《格林童话》说成是血腥而残暴的成人读物,比如像《灰姑娘》,文章的论点是,里面有关于玻璃鞋的描绘,为了让自己的女儿能穿上玻璃鞋,于是削足。

这样的描绘很多,结果,《灰姑娘》、《白雪公主》和《小红帽》等等传世的童话故事都成了血腥童话,儿童不宜的成人读物。

  当然这样的解读多少有点断章取义的感觉。

可是彭氏兄弟似乎最擅长的讲叙方式就是这样。

他们的电影里充满着童真和幻想,而且画面唯美,不过是在用一种相对残忍地方式讲叙着他们臆想里的那个世界,讲叙着充满悲情的童话故事罢了。

  他们的名字被完整地铬在了香港恐怖电影里的时候,也许,其实只是一场美好的误解罢了。

只是,因为铬印铬得如此深刻,主创方、发行方和观众也都乐于接受,所以,他们就这样无辜地成了香港惊悚电影的一个生招牌了。

  在我看来,前阵子的《异域》也许多少带着点都市寓言童话的唯美和想象力,而这一部《妄想》看起来就更像是一部情感悲剧了。

【叁】电影里虚妄的爱情。

  爱情。

也许本来就只是一种虚妄的构思。

这部电影,其实只是一个单身女人喃喃自语虚妄的独白罢了。

梦境和现实层层重叠,以至于最后分不清楚哪是现实,哪是梦。

活着,成了最虚妄的一场梦。

  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不知道。

无从知道。

不为什么。

仅仅只是你爱着的那个女人是她,于是,我就成了她。

纵然逃不开的现实是你曾经爱的女人是我,于是我依旧还是我。

在这种充满了哲理性的辩证思维里,我似乎只能越陷越深了。

  所谓失败。

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失败的人生呢。

当一个人活着,却只能绻缩在自己的梦里,那时候,能算是失败吗。

  从情感上说,男人和女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

女人喜欢被很多人疼;男人喜欢去疼很多人。

  这么做值得吗。

怎么样才能让他永远爱我。

你为什么不回我电话。

怎么会呢,只是认错人,不会很严重的。

再认识一个人能不能就真的可以忘记了以前的那一个呢。

类似的问题很多,在那些刺耳而又安静的音乐里,其实只是一个女人自问自答又永远找不到答案罢了。

  阳台的外面永远飘落着雪花;就算香港的气候是永远不会下雪的。

大片的乌云从窗外飘进房间里来;纵然我们知道其实云只是雾气积蓄而成的。

房间里的木偶永远在不停地走来走去;纵然我们知道其实木偶如果我们不去碰它它是永远无法动弹的。

晃动的房间以及周围所有都在晃动的一切物体,包括裂开的地画;纵然我们其实知道,那时候并没有地震。

  这一切,仅仅只是一个过份寂寞而忧伤的女子坐在自己的房间里不停地幻想以及所有的幻觉。

当这一切用镜头描绘出来的时候,很奇怪,没有半点可笑的感觉。

除了感觉唯美,还有,就是悲伤了。

  跟自己交往了十几年的男朋友突然爱上了自己最好的也交往了十几年的同学。

因为逃避,因为无法相信,所以,现实里的所有一切突然变得可笑而不可信了。

除了自己的幻念是可信的,其它的一切都成了虚无的幻象。

于是,躲进自己臆想出来的空间里。

绻缩成一团,至少这样,也许不会再受到伤害。

  为什么写日记,因为倾诉的欲望。

而日记里所写的一切其实也只是自己所幻想出来的。

可是我相信,其实这一切都是真实的,都是发生过的。

  电影里的两段旁白看起来有点莫名其妙,于是我怀疑这两段旁白是不是广电的孩子们又一次怕我们无法解读这部电影而给我们加上去的。

不过这次的旁白至少比起《放逐》的字幕时多少有点根据,不至于跟电影本身格格不入。

不过这两段旁白多少有违了彭氏兄弟以往的风格,以至于我很怀疑,依旧怀疑。

【肆】解读电影里的那些凌乱的日记。

  “二月二十五日;晴;阿坤就这么走了。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离开。

不知道。

可是。

他依旧离开了。

带着我最好的朋友阿仪一起去了。

他们结婚了。

而我。

独自一个人坐在房间的角落里写日记。

用最大的碗吃饭。

以及做一些能陪我聊天的木偶公仔来陪我。

也许。

我害怕这个空荡荡的房间。

我害怕想起以前我们曾经一起玩乐时的那些欢笑声。

你们知道吗,在你们离开以后,我还常常听到那些笑声盘旋环绕在这房间里。

  “五月十二日;晴;他开始没有话对我说了。

”他是他。

我是我。

他不是他。

我不是我。

其实很多时候,我分不清楚,他是不是他,而我是不是我。

其实很多时候我不知道,我在做什么,而他又在做什么。

现在,我一个人。

用一个最大的碗吃着饭,以及我刚炒的一桌子菜,还有我熬的汤。

  “六月二十三日;雨;有些事写下来,会化作梦。

”梦里的娇艳的玫瑰花以及那些纯真而美好的笑脸。

也许,最体贴的男人还不如一本我可以抱着睡觉的日记本。

至少,我许过的愿望,我渴望过的温情,这一切,日记本会在我睡去的时候,满足我虚妄的幻想。

  “七月十四日;暗;我看过他似曾认真的嘴脸。

”我不记得了。

我记不清楚了。

那翘起的嘴角是不是最欢腾的笑。

什么是梦。

什么是现实。

我记得他嘴角那些扎手的须根。

只是有些时候我并不清楚,那些须根是不是也会骗人呢。

或者说,只是我在自己欺骗自己。

什么是梦什么是现实也许已经不重要了。

至少在我的感知里,我曾经看过他似曾认真的嘴脸。

  “八月一日;雨;他会像以前一样吗。

”他。

也许。

只是一个陌生的男人。

仅此而已。

他是谁;我又是谁。

对了。

他是你;我是你挚爱的阿仪。

你说过,你最喜欢吃的是豆豉鸡。

我跟你说过,我最喜欢的是写日记和做木偶公仔。

你一定都还记得。

你一定都不会忘记。

你一定跟以前一样,深爱着我。

对吗。

  “八月十二日;晴;信任是从何时失去的。

”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突然间就不再相信我们曾经深信不疑的东西了。

很多时候。

总是这样。

何时失去也许已经不再重要了。

最重要的是已经失去了。

虚妄;所谓相信是不是可以这样定义呢。

  “八月二十日;晴;他曾经愿意为我做一切。

”曾经。

只能是曾经了。

愿意,已经成了最美的往事了。

现而今呢。

没有知道面前所有的这一切,是不是真实,是不是不再虚幻。

而最真实的也许只能是记忆。

可是当记忆也不再真实的时候,我们是否还有什么东西可以信任呢。

  “九月三日雨;也曾说,不会离开我。

”所有的爱情也许都将离不开的海誓山盟。

我不会离开你,你是否也不会离开我呢。

只是现在。

物质社会以及肉欲时代。

是不是还有人傻傻地信守着曾经的诺言,是不是还有人坐在房间里对着日记本写着这些悲凉的情话呢。

  “七月四日;阴;分手。

为什么?

今天,我杀了他。

”分手。

为什么。

许多时候分手也许并不需要任何理由。

正如今天我杀了他一样。

也许,并没有任何理由。

凌乱的字迹和横七竖八的线条。

是的,我愤怒而且怒不可止地抄了把刀子往他的脖子上拖。

我杀了他,这样,也许他就永远也离不开我了。

  “二零零七年九月十二号;一切还没完。

”一切还没完。

在未来的时间。

永远永远。

没有止境。

爱。

思念。

渴望。

祈盼。

忧伤。

愁绪。

幻想。

欲望。

杀。

死去……也许,所有的一切永远不会终止。

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女人;以及男人。

那么就会有一切。

爱情。

友情。

追求。

背叛。

复仇。

杀戮。

死寂……【伍】写在日记边上。

  这些凌乱而絮叨的文字。

乱得无从辨认。

不管是在日期上的混乱或者在逻辑思维上的紊乱。

很多时候,我看着这部电影里那突然的黑幕里白色的字体里,总有一种悲怆得无以复加的感觉。

  电影在时时提醒着我们。

其实这只是一个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症女子独自一人的猜想和混乱的自我感知罢了。

可是,就算如此,让我们来想想这个女人为什么变成这样的最终原因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越是如此,其实这个女子越是可怜。

  谁曾经说过:可恨之人必有其可怜之处。

可是反过来说的话,这句话又是否成立了。

当我们的同情心开始不停地被彭氏兄弟诱发出来的时候,我们也许已经没有办法再去往前追朔了。

又或者说,再往前追朔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当初的阿坤会爱上阿仪而抛弃了梁咏娜,我们不知道他阿坤和阿仪之间是不是也曾经有过一段美好而纯洁的爱情,我们不知道梁咏娜是不是一个并不值得阿坤爱的女子,我们不知道阿坤所说的只是他们两个之间的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一切无知,也许,也无须知道。

  喃喃自语。

只是一味地喃喃自语。

坐在房间里。

对着一个自己虚构出来的男人,然后自己说服自己深爱着这个男人。

然后,每天给他煮饭,等着他下班,给他打电话,在留言信箱给他留言,替他熬汤,洗刷地板,写日记以及做木偶公仔,还有那些走动的公仔以及时而震动的地板带给她的担忧……  她就这样一个人活着。

或者说,两个人活着。

一起生活。

至少在她看来一直是如此。

从未间断过。

  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这个女人已经死了。

死在现实里,活在她的虚幻世界里。

【陆】爱情的遐想。

  因为爱你。

所以我看到的男人几乎都是你。

我会跟他们说话。

告诉他们你已经死去了。

告诉他们我很忧伤。

告诉他们我爱他们。

告诉他们别像以前的你一样。

  因为爱你。

而你爱着的那个人是她。

于是。

在我的世界里。

我就成了她。

我为像她一样替你洗衣做饭。

我会依偎在你的怀里看电视。

我会听着你说着那些动听的语言满脸上的偷笑。

  这部电影让我莫名的感动。

也许只是因为这种无声却疯狂的爱情。

就算这样的爱情只是存在于一个女人的幻觉里。

开着大音量的音乐不停地沉溺于自己的幻想;煮饭,熬汤给一个虚构的人吃;写着一些似真似幻的日记,而连她自己,也分不清自己写的这些到底是真的,或者只是她自己的幻觉罢了。

  因为爱。

也许,这一切将得到救赎。

【柒】剧情。

  这也许是我所看过的电影中用了最长篇幅用来描绘幻念的一部电影。

除了电影最后的三分钟描绘的是一个现实相关的场景之外,剩下的八十分钟几乎都在描绘一个女人的幻觉。

彭氏兄弟的确是大手笔,这部电影里这样的篇幅描绘了这样一个个虚拟的场景之外,用了三分钟就把电影彻底地说明白了。

  很多的类似意识流的东西,可是我们没办法苛责。

因为这只是一个在爱情战场上败退了的女子最后的一道防线了。

因为只有躲在她的幻念里,她才能平安。

而作为一个精神分裂的病人,混乱而间断的思索方式是不是也显得非常正常了呢。

  这其实只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故事。

只是因为思绪混乱,于是就显得繁华而厚重了。

朋友和情人的背叛让一个本身孤僻的女子从此与世隔绝地生活。

没有其他朋友,于是对她来说,她的世界里也许就只有这最重要的两个人了。

可是,这两个人却在同时一起背叛了她。

  在自己的幻念里,是自己亲手地杀死了那个男人,而且是那个女人教唆自己这么做的。

我可以幻想出里面的所有细节,然后用笔,以及日记本仔细地记录下来。

然后我会相信,是的,我是杀人凶手,我用最绚丽的鲜血祭祠了那段轰轰烈烈的爱情。

  然后更加虚妄地活着。

我还有一个朋友,那个背叛我的朋友。

其实,那也只是我的幻念罢了。

  阿豪其实挺无辜的。

只是因为色欲。

对吗?

当我问他说,你有没有女朋友的时候他告诉我没有。

当他和我在一起的时候有女人打电话给他,他说他在开会,一会给你回复。

这让我想起了阿坤,以前的阿坤似乎也在常常开会。

  男人和女人真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动物。

女人喜欢被很多人疼;男人喜欢去疼很多人。

听说,很多惨剧其实都是男人造成的,因为男人总是不负责任地伤害女人,所以女人才会想着如何去学会报复。

  而梁咏娜杀了刘成坤。

其实只是报复的欲望被折射到幻念里的扭曲了的映象罢了。

  梁咏娜是何丽仪。

阿豪是阿坤。

至少,在这部电影里的梁咏娜永远如此定义。

【捌】恐怖和惊悚其实需要想象力和虔诚。

  这部电影很多时候让我们分不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梁咏娜的梦境。

梦境和现实层层叠加之后映射出来的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其实这就是这部电影的全部了。

没有鬼。

没有杀人。

然而这是一部很完整的情感悲剧。

  当然,这部电影里更多的是用了意象。

如果一定要把这部电影往恐怖片上扯的话。

至少当我想到一个人把另一个人绑在自己的房间里却能对其视而不见完全不知晓的时候,她在那里完全是一个人地做着一那些事,而有的时候这个被绑着的人会突然出现,然而却被她当成了另一个人,跟他说话,给她吃饭,给他讲故事……其实,这样的意象往深处想的时候,的确让人很毛骨悚然。

  谁曾经说过,香港电影彻底堕落了。

因为根本没有必要拍没有鬼的恐怖片。

  谁又曾经说过,其实这部电影并不恐怖。

  在我看来,其实只是他们没有足够的想象力罢了。

看电影需要想象力。

对吧。

为什么一定要把电影里的东西往现实里扯呢。

为什么宁可去相信那些彻底不可信的鬼怪之说而不愿相信那些悲凉的情感呢。

  当我们一定要把电影里的所有东西都彻底地剖解以及重组然后批判的话。

也许,这样的观影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如果你不是学电影专业以及准备去拍电影的人们。

  为什么不愿意选择相信。

然后被动地被引导进电影里去呢。

这也许是我总是不愿意用所谓的专业的角度去把电影肢解成镜头段落以及镜头的原因之一吧。

至少在我看来,那样的观影其实只是为了更多地拍电影,而不是为了观影本身。

  在我看来,看电影跟信仰一样,必须虔诚。

因为相信,所以虔诚。

不需要原因。

如果从镜头、灯光、角度、拍摄手法、运镜、思想、主题等等去分析电影的话,绝对没有任何一部电影可以达到完美。

  何不姑妄听之,姑妄看之,姑妄信之,姑妄虔诚,姑妄感动。

  所有的电影或多或少都有些值得称赞的地方。

这就是为什么我总写那些烂片,而又写得出彩的缘故了吧。

因为虔诚,所以迷信;因为迷信,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所以出彩。

可不可以这样说呢。

  看电影需要虔诚的心态。

不需要专业。

专业的人们是将要去拍电影的人们,我们只是民众。

那么作为民众,为何不虔诚呢。

  或者说,伪专业的人们太多了,现在的人们都喜欢故作深沉,所以大家都会选择批判。

我也许喜欢轻浮,所以,我注重剧情多于镜头。

我喜欢梳理剧情,纵然只是一部剧情也很一般的电影。

至少我感动,至少我乐在其中。

  看电影,也不外如是罢了。

【玖】写在最后。

  很罗嗦。

大多题外。

  写到这里。

也许,这篇文章会突然被我掐断了。

我知道你们看得很过瘾。

可是我累了。

  至少在我看来,写这部电影很多时候我是溶进了梁咏娜的这个角色去写的。

于是,我很累了。

我其实挺有点担忧,这样写下去,我会不会跑去对着镜子跟梁咏娜聊起天来呢。

  不管怎么样,这是今年我看过的电影里最让我感动的电影之一了。

所以,有机会的话,去看看吧。

记着,去的时候把伪专业和伪深沉的外壳去掉,应该也颇有感触的。

  没有杀人,没有鬼怪的恐怖片,偶尔看看,带着虔诚之心和想像力去看,也挺不错。

2006-11-09;丙戌年己亥月壬寅日。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妄想》  ■译名:《Diary》  ■导演:彭顺  ■主演:蔡卓妍/余文乐/梁洛施  ■类型:惊悚  ■片长:85分钟  ■地区:香港  ■语言:粤语  ■发行:保利博纳  ■首映:2006年10月19日/中国

 3 ) 有实际(?)无姿势

也许因为小时候有个修电器的亲戚,经常能弄来些洋片(我也不知道这两者间有什么联系……),于是从小就开始大量涉及好莱坞垃圾,一对比,便有一种偏见,觉得香港商业片都是临摹都是垃圾,无聊无谓低级趣味。

后来发现自己的趣味似乎也不是多高级,才逐渐忘了这种偏见。

谁知为了解一下香港近年的恐怖片水准,看了部彭氏兄弟的《妄想》,却又唤起了这种感觉。

说实话,虽然这种题材俗烂透顶,可这部片的情节到最后还是能让人挺开心的。

最大的问题是,一个正常的观众似乎不是那么容易能熬到最后。

诚然,只选靓女靓仔来演这片说明导演可能已考虑过这点了。

若只是一般的沉闷,便也算了。

可是,愚蠢啊愚蠢!!

电影的前三分之二时间内都在以各种方式不停暗示,坚持坐在屏幕前的你正在证明着自己缺乏人类年龄六岁以上的正常心智——我并非有意在用这部电影诋毁儿童或任何智障人士。

首先是演技。

小伙、姑娘你们长得靓仔靓女很好,但不能用这种演技折磨观众啊!

精神病人也是人啊!

说远点,看一下《闪灵》里的杰克尼尔松,说近点,看一下《星际迷航之骷髅怪人》里的小白AKA吴斯东,哪怕精神世界是与正常人稍有差异,无论这种差异是要杀人全家还是回到地球,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是绝对正常的,不正常的反倒应该是我们习惯的世界。

我们也知道你们演的角色很高难度,演得很难受,但不要让我们看出你们这种在全宇宙哪个世界里都属于不正常的憋闷窝囊难受劲才好啊!

然后是配乐和音效。

导演叔叔啊,这已经不是六七十年代的恐怖片了,要向大烂片导演ED WOOD致敬是可以,但应该用Tim Burton那种喜剧片来致敬才好啊。

我们也理解这些演员不会演戏,可真有必要把所有的情绪波动场景氛围都用白花花的音符表现出来吗?

用不明不白的音乐去掩饰剧本的拖沓,只仿佛是穿插着恐怖音效的公益广告。

最后是导演。

这类型的悬疑恐怖片热潮,恐怕是从《THE SIXTH SENSE》(第六感/鬼眼)开始吧,后来繁衍出一系列的类型片《THE OTHERS》(小岛惊魂)之流,成功的经验无非一条:想方设法构造一个角色眼中正常的世界,让观众与角色一同经历正常中零星的异常线索,到最后恍然大悟,那些异常线索才是现实世界正常的一切,而自己的正常世界才是非正常的臆想/异空间。

如此而然,这片名叫《妄想》已经够蠢的了,再让演员们演成那白痴样,明摆着告诉观众别把看到的当真,还要来一段医学院科教片的独白来给大家介绍什么是妄想症,一边用画面对比着主角看到的幻觉和实际经历的现实一边讲解,完全标准的科教片。

看这种九流的恐怖片,观众本来就要靠自己努力去想象才能寻找到些须乐趣,所谓自己骗自己。

连这个权利都要剥夺,还算什么导演呢彭氏兄弟啊……但是!

没错,但是,奇迹出现在临近结尾的三分之一(或许比这更少的时间)。

如果不是我下载的版本有问题的话,情节快要(终于)高潮的时候,居然突然不停恍惚起片头的蒙太奇和导演XXX的字幕(果然很可能是网络版本的问题?

……),各种剪辑也逐渐实验电影起来。

情节,虽然已经毫不期待了,却因为叙事手法突然来一下一百八十度的变化——与三池崇史《切肤之爱》中那段经典的多世界回忆相仿?

——异常丰满起来,与前面那些无聊要命的所谓“悬疑点”衔接得十分完美,甚至在一定层度上弥补了之前的愚蠢。

结尾和较成功的类型片一样,多少让人惊喜了一下。

但冷静下来细想一下,若不是整部电影前三分之二有多的垃圾时间带来的折磨,似乎也很难达到这种惊喜效果,难不成是导演故意的?

最恐怖的是,结局音乐响起时,还让我在一刹那感觉其实这几个年轻人演技还可以嘛的严重妄想错觉。

若导演真是有此居心不惜砸自己招牌达到这种效果,也不简单啊。

不过本来招牌就不算大,也许多砸砸也真无所谓?

值得一提的是摄影构图色调,虽然也被音效和剪辑毁得差不多了,但所营造的日常家居灵异氛围还是让人挺舒服的。

还有所谓的特效:卧室(还是厨房?

)的飘雪,渗入客厅的浮云,还有在起居室游荡的巨大木偶,本都是挺好的点子挺好的画面,却只浪费在科教片的段落中了,让我等低成本制作人看了心痛不已啊……总之,虽然是俗套的悬疑片,但剧本故事其实是不错的,无奈整部片几乎完全被导演全毁了。

此乃有实际无姿势是也。

要推荐这部片似乎太对不起街坊大众了,倒是可以推荐给同是喜欢拍电影的亲朋好友在情绪低落时看看,给自己找回点拍电影的信心。

这样的电影都能卖钱,还有什么不能拍的呢?

结果又回到我辈拍独立非主流电影所遇到的最严峻的问题了:找不着靓女演员啊靓女!

妄想吧妄想。

 4 ) 无症状妄想

  老实说,我其实不怎么爱看什么所谓的恐怖片,但又并非属于那种自然免疫的人.恐怖的情节最重要.不是一惊一乍的音效,也不是玄妙花哨的影效.真正我喜欢的恐怖片,该是那种情节看来很缓和,却让人能够联想到恐怖的感觉.那种意境才算是恐怖.当然啦,也不要神神叨叨,鬼头鬼脑的.那种莫名其妙的玩意儿,在我亲身感受前,都不会被我理解的.  整部片子在"妄想"一词的包庇之下,将恐怖片里常用的烂俗桥段表现得酣畅淋漓.所以,看着时有时无的男1号和女2号,看着莫名其妙在动的凳子,看着一言不发木纳的余文乐,看着神秘兮兮的剁肉场景.我一边和女友打趣,一边把这一堆烂俗至极的要素理顺,悠哉游哉地分析着影片下一步的走向.虽然总会八九不离十,可导演在影片条理的处理上,还是让我有所偏差.我可能是我们看得那一场里第一个发现日记用途的人.对!时间!当阿sa用她迷惑的眼睛瞪着墙上破烂的日历的时候,就将这最大的时间断层暴露了出来.7月4号,妄想中的谋杀发生的日期.但日记中忧郁的字眼,已经将时间推进到9月份.邻居的表演虽然只有仅仅的几次,台词也就仅仅几句,却为体现时间的断层上,也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就是因为有了这时间的断层,才会让人觉得我们一直在妄想里打转.最后的饭桌上,手机里清楚地传出了阿sa自己的关切,焦虑,让人分不清什么在前,什么在后;什么是现实,什么是妄想.从阿坤到阿豪的转变,究竟是怎样的轮回.故事在阿sa以在影片里真实的身份再次出现时,一切都结束了.  与其说这是恐怖片,倒不如说是心理悬疑片.不过构思别致,逻辑在妄想庇佑下也算得当,部分细节也处理得相当微妙,还算是值得一看的.但还称不上是精彩.片子里所谓的恐怖情节其实都是虚张声势,而真正几个恐怖的点,往往都是很普通的几个细节串联,再由最后解密镜头在观众心里产生共鸣而引起的,可惜程度做得还不够深;片子里有很多可以提升意境的地方,表现手法上还是摆脱不了俗套.尤其是音乐,在转换上的渐入渐出做得太生硬;片子里阿sa的表演可圈可点,可以说是她的表演引领了整部片子.同样的情节下女2号的重新演绎与阿sa有着太大的差距.余文乐倒成了片子里名副其实的花瓶.只是,阿sa的形象来演恐怖片,实在没有惊艳的感觉,太柔和了.可能是以前她的搞怪片看太多了吧

 5 ) 只看阿SA

是因为阿SA才耐心看完这部片子.她穿着吊带小背心,瘦削的让人心疼;神经质的手指、紧张无助的眼神,有些象那部张国荣的遗世之作“异度空间”。

梁洛施和余文乐都是配角。

 6 ) 就是闷

超级无敌闷啊!

这个电影 从画面就展现出一种病态的色调,果然是演出了一个爱到发疯之后马上得病(就是蔡卓妍饰演的梁咏娜患上妄想症,之后进一步精神分裂变成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这个样子生活能不闷吗 看着都烦“我最喜欢的是做木偶 和写日记”,是个男人都不会只爱着这样一个女人。

何况电影要体现的那种深刻又强烈到致命的病态爱情,该剧的线索铺成和情节设计,都不到位。

没有亮点啊!

剧情不够有悬念也不够细致。

 7 ) 眼高手低

有時我在想,導演們是高估了自己對演員的朔造還是被市場牽著走?

將佔了電影80%的角色交給阿sa簡直是拖牛上樹,她演得辛苦我們看得心寒。

那個眨眼睛和皺眉頭從頭到尾,浮誇之至。

我覺得故事有水準,雖然前一個小時我幾乎睡着了;結局算不錯,雖然鋪排的很爛。

說到尾,只是導演拍不好這個故事,俗稱眼高手低。

彭導演的水準也好像每況越下。

那一段聲音解説妄想症,是全片最無喱頭。

難道也是主角妄想出來的聲音?

 8 ) 偏执狂是怎样炼成的

在某天吃饭的时候随意按动点播频道里面的节目表发现有此片,于是丈着边吃饭边打发时间的心情下把这电影看完。

整部影片的色调有点脏,有点暧昧,有点压抑。

主角情场失意,被自己多年好友抢走男友,承受不了打击,于是展开人格分裂。

一人饰演多个角色:自己,好友,前男友。

试图以妄想每个角色之间的矛盾而推至最后的结局。

杀了他。

究竟自己有没有杀了前度,主角已经分不清楚将与前度相似的人杀掉,主角也分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

一直到最后被警察审问,她仍然分不清自己究竟是谁。

因为她一直只活在过去,不断重复地扮演过去。

一个人要怎样才能偏执到这个地步?

失恋的力量真强大……这部影片也值得一看,偏执狂们应该对自己有所了解。

纵使偏执不是你的错,但偏执在一个人身上就是你的错了。

 9 ) 阿SA爽翻了!

从头到尾,就她一个人的戏了,余文乐纯粹陪衬,秀演技秀到爽!

——估计会让栋笃笑霸王嫉妒死啊!

 10 ) 评彭氏新作《妄想》

彭顺导演的《鬼域》及《见鬼》系列的恐怖片实在不忍目睹,骂声连片,让观众失望了一次又一次。

这部有蔡卓妍加盟的《妄想》在彭氏兄弟低谷之时,刺激一下对恐怖片逐渐失望的神经,恢复了看恐怖片的知觉,提起了看恐怖片的兴趣。

在恐怖片已濒临灭亡之时,满怀期待的《妄想》还是一部不错的商业片,像冉冉升起的太阳,预示着恐怖电影的希望。

影片的开场开门见山的给观众深埋下了恐怖的伏笔:黑暗的房间里,冰冷的木偶挂在斑驳的墙壁上,颓丧可怜,骨瘦如柴,一副极度忧郁面庞的梁咏娜(蔡卓妍饰)在卖力的杀鱼、剁肉、做木偶,顿时让你有种毛骨悚然之感。

如果不是你仔细辨认,很难相信那是我们熟悉的阿SA,很成功的塑造了精神病患者的形象。

影片中,作者为了营造妄想的氛围,使用了很多镜头及花哨的剪接,本手法确实有新颖之意。

木偶是主人公心里及性格的写照,作者巧妙的用特写镜头、俯仰镜头将一个个冰冷孤独的木偶展现在观众面前,强烈的压迫感将恐怖的气氛一次又一次的逼向极致。

片中很重的一部分是对妄想病患者心理恐惧的描写。

在妄想的女主角心中充满恐惧之时,旋转镜头的出现能成功的展示出主人公焦躁的心情和紧张的氛围。

作者还在故事发展中有意安排过多的黑白镜头,让观众环绕在惊悚气氛之中,时刻心有余悸。

恐怖电影是让人走出影院后还能心有余悸的,而且在生活的某个无常瞬间能想起电影情节还在痛定思痛的,彭氏电影的绝招就是使用了惊悚的音乐,开片7分钟左右时,心理恐惧的梁咏娜在惊恐之时,伴随着旋转镜头和令人发指的音乐,将恐怖片的心理恐惧表现出来,有限的画面信息扩展成无限的影视信息,让观众仿佛有身临其境之感。

此片的主角蔡卓妍表演着实不错,看那眼神,就知道有多么成功,片中她特有的表演方式就是不断地眨动她游离的眼眸,尤其她杀人片段甚是恐怖, 录口供时那30秒以上的眼球转动, 成为本片成功的关键。

恐怕晕低那双曾经体现阿SA活泼开朗的大眼睛已经完全消失了,一改往日青春亮丽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忧郁不安的眼神,令人害怕和感到的一种不安定感,起码有八分神似真的妄想症 。

五年前初出道的蔡卓妍在 《常在我心》中已令观众眼前一亮, 多愁善感的她表现的平淡、真实而动情,是在用心去打动观众,令观众很受感动, 我从那时就开始欣赏她,现在不是脱胎换骨, 而是以前的连续和升华。

当红后的笑片不能表现她的实力, 她演戏好过唱歌。

从观众的反应看,她这次的表演并不逊色于原彭氏爱将李心洁, 真是此料不及,以后她们二人有得比了。

加上梁洛丝, 影片更觉多姿。

梁洛丝只出了三四次, 眼神比 Sa 更恐怖, 鬼魅般吓人, 确是天才。

余文乐十分入戏, 不过不吉, 惨被女主角强迫吞饭及五花大绑, 他由最初尚算温柔到后来情感冷却, 表现的厌闷及大声埋怨吵闹, 令人叹息。

其实余文乐是香港年轻一辈较成熟且像样的一个,而且很具表演天赋。

这些实力派加偶像派演员的成功演绎,为该片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看影片之前,我不知道精神分裂的痛苦,连番看见恐怖假象, 忽然听到惊吓声音, 看的听的都是恐惧, 说话神智不清, 真假不分, 生不如死,的确令人为之叹息。

我想作者拍此片之意也希望影片能唤起大家对精神病人的关心, 及政府对精神病患者的支持,他们是身不由己的, 应对他们多些体谅及帮忙。

《妄想》短评

片中奇特的某些景像具創意,但故事偏沉悶,相較同類性質的影片《薔花,紅蓮》,在劇情架構以及影片思維上差勁許多

6分钟前
  • Circle
  • 较差

= =估计是吾sa唯一一部不NC,还颇能看得出实力演技的作品了><!!!胆小的我硬生生的被情节吸引看完的,赞~

8分钟前
  • 芮恩
  • 推荐

娜娜和男友阿坤感情很好,可是突然有一天阿坤不告而别,就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娜娜找到了和男友长相相近的伟豪作为阿坤的替代品并且将伟豪囚禁在自己家中,最后警察在娜娜家中发现了惊天秘密,原来娜娜被情所伤以后产生妄想症,不断带着男性回到家中并且将他们杀害藏在家里一堵墙壁中。

13分钟前
  • 天国盛宴
  • 还行

阿sa其实是演技派。

18分钟前
  • nana酱
  • 推荐

有漏洞吧,死了那么久,为什么肉看着还那么新鲜

20分钟前
  • 已注销
  • 较差

我觉得大木偶很恐怖诶...

22分钟前
  • 之恩
  • 还行

比较沉闷的一部电影 不过演技还算可以

26分钟前
  • 董小姐
  • 较差

期望这个片子好看也是妄想

28分钟前
  • 醚me
  • 很差

闷死了 没看完。

29分钟前
  • KO DAN
  • 很差

看的昏昏的,出彩的地方只在最后!bella在最后的出场实在是美!

32分钟前
  • jenemomo
  • 较差

沉闷

35分钟前
  • 我姓李 不讲理
  • 较差

没毁在摄影与剪辑上,但毁在了剧本上

36分钟前
  • hitlike
  • 较差

一直吐槽旁白感觉都知道你还讲个屁,但结尾身份的对调还是没想到。

40分钟前
  • Jorrow
  • 还行

一个人的对角戏,和那些被爱和人伤过的曼妙女子,以及他们身后的悲剧。他们到底是被爱毁了还是被人毁了?

44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找到了传说中的港版结局,被阿sa绑架的男的最后只剩下尸骨了

46分钟前
  • 光天化日
  • 推荐

因为彭顺买的盗版光盘看的,同事三人办公室观看,因为质量原因,差点没看到结局~因为出彩的就是结局部分Diary

48分钟前
  • 逗闷子
  • 还行

五星全部给蔡卓妍的演出,剧情不算差,但不断有重复剧情,感觉有点沉默,其次就是英皇真的想让蔡卓妍做影后,麻烦多帮她接这类型的文艺恐怖片,而不是一直拍一些有话题,但剧情却没啥看点的电影

50分钟前
  • 蜡笔小达
  • 力荐

这是我高三看的吧······好久远哦

52分钟前
  • K.
  • 还行

阿sa演的很好

54分钟前
  • 推荐

结局忘了,好像阿sa演技有刮目相看~

55分钟前
  • 西单小宝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