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制是人类最伟大也是最危险的发明,具有强大的放大能力,能把人的智慧、力量汇聚成合力,也极易把人的劣性成级数放大。
因此稳定的体制需要良好的自净能力,惩恶要远比扬善重要。
2、一个好人vs一群坏人的套路过于简单,体制下的人绝非黑白分明,因为体制不需要坏人,也不需要好人。
3、主角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选择很有意思,在行政体制无法自净时走的是司法体制,体制外的媒体是最后选择。
中国这个顺序一定是反过来的。
最有力的行政体制不优先考虑,最无能的媒体反而成了救命稻草。
看完电影,自然很不好受,回味全片外加百度,试图推测梳理出此片极大的信息量和逻辑,发现不明白之处还是很多的。
大致学习了一下波黑战争起因是波斯尼亚克族人和克罗地亚人闹独立,而塞尔维亚人主张统一,从史实里看,感觉塞尔维亚族人的政治智慧相当差——抵制投票就不投票反而让波斯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联手合法获得独立自主权,并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但塞族人却骁勇好战,崇尚武力,复仇心切——在国际社会当中,几乎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还和另两族打了4年多仗,并且在被北约连续轰炸死伤无数后,发起了血腥的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更加坐实了塞尔维亚族人无法无可统一国家的事实。
影片中,刚到波黑的嘉芙在断壁残垣上一扫而过看到:SREBRENICA NEVER FORGET,就直接点出波黑战争带来的破坏,不仅是建筑物还有人心。
——斯雷布雷尼察(塞尔维亚语:Сребреница)大屠杀是屠杀者塞尔维亚族和被屠杀者穆斯林族波斯尼亚族都难以忘怀和逾越的民族鸿沟,我留意到,这是用英语而不是当地语言写的,我尽力理解这只是电影拍摄需要。
穆斯林妇女受丈夫虐待案再次突出了这个矛盾,开始按我的理解是:反对处理此事并说“穆斯林活该”的是坏警察,塞尔维亚族人;而嘉芙的得力助手则自我介绍是波斯尼亚族人。
——这样才能说通坏警察是带着民族仇恨而大肆贩卖并残酷对待波斯尼亚族少女的,但后来想想民族矛盾如此之深的两族人可能在同一片土地上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共事吗?
如果坏警察不是出于民族仇恨,那就是腐败和经济的解释了。
就是更加悲哀的人性无底线了。
影片主要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除了嘉芙,还有几个女性形象也很出彩。
拉亚来自单身家庭,看得出家教甚严,所以在片头她并没有跟鲁芭去“打工”,不幸的是,她最终被uncle-in-law卖走了,她的uncle-in-law在给她拍证件照时,被她的阿姨撞见了,从夫妇两人的表情里看得出,阿姨明白会发生什么事,责备地看着丈夫,但被丈夫的眼神制止,后来的情节看来,阿姨应该为此后悔而责怪丈夫却挨了不少打,即便知道事情可能会败露,但阿姨还是赞助了拉亚妈妈去找拉亚的路费。
——悲哀,却让人还是能相信点人性,至少女性还有那么一点底线。
拉亚暂时脱离危险时,向嘉芙打听鲁芭的下落,而鲁芭在看到拉亚的遭遇时也流露出忏悔和痛苦,年轻姑娘们在屈辱的空间里相互提醒照顾,有的还心存着希望,不管是逃离还是还清债务。
——都是悲哀里的一点光亮。
但也很脆弱。
相较而言,莫妮卡贝鲁奇扮演的照章办事的联合国官员,简直就是对联合国官员无人性的控诉了吧。
我纠结地既不相信联合国里只有美国人(嘉芙)有人性,而欧洲人(贝鲁奇)就没有,也相信欧洲人确实是可能讲究规则到不可理喻的。
我不太理解的是:拉亚作为一度愿意指证的证人被掳走,而后嘉芙在酒吧里重又找到她,仅仅出于她曾是被掳走的证人,应该就能直接带离而不需要征求她本人意见吧。
嘉芙助手说的理由是不太成立的。
从人口贩卖的条线理解,这是一条相当成熟的产业链,丰富的货源(战争导致男少女多),伪造的证件,运送途径,销售场所(叫保护费而受到警察保护的酒吧)和消费群体(并不只是警察、联合国官员、维和部队等),最后还有一个收容所。
姑娘们失去人身自由、受疾病侵害,有时还会受非人的对待。
嘉芙的出现打乱了这条井井有条的产业链,攻克的点是:警察、联合国官员、维和部队等不仅是消费常客,甚至还参与买卖过程,提供保护和帮助。
我相信,即便是没有官方机构的参与,这始终会是战后重建甚至是任何国家的一个地下产业,虽然影片里在收容所工作的老妇人说:战争导致男少女多,还会有谁来享用这些女孩?
——但色情业是建立在人性的贪欲和经济基础不平等上的。
嘉芙作为孤胆英雄,义愤填膺地揭露黑幕,输出了尊重人权、自由独立的价值观,但从根本上讲,美国及北约从外部介入他国主权,煽动各方势力,通过推动民族独立而把一个国家搞得万劫不复,国家经济上一塌糊涂,社会秩序一塌糊涂,社会构成一塌糊涂,再送来点小小的人权恩惠,这真能打动人心吗?
而所谓的国际警察、维和部队、联合国办事人员,一个国家的治理不得不需要外国人起劲解决,这对当地人难道真的是人道的吗?
还是是为了给某些国家的人创造就业机会和赚钱机会呢?
别忘记,嘉芙2000年前后去到波黑,可是领一年10万美金薪水的。
而一个波黑姑娘被保养一年的卖身价是3000美金,还能讲价。
电影《告密者》根据联合国警察凯瑟琳执行维和任务的真实经历改编。
整个电影非常非常的压抑,女孩们被拐卖到了人贩子的贼巢就丧失了人权,何况又是在一个分裂战乱,法律形同虚设的国家。
看到女孩们被虐待真的太残忍了,这时候觉得以暴制暴的存在不是没有道理的。
被拐卖的女孩拉亚除了被亲戚害了以外(这谁也没想到人贩子还会祸害身边的人),自己的防范意识也不强,亲信他人的话,幻想通过违法的途径(做假护照)去到一个陌生的国家打工挣钱。
越是文化程度低,社会层次低,越容易被骗。
弱势群体无法发声,即使有人发声了,也会被反向势力所打压,抹黑,威胁,否认。
看到带有立场的新闻的时候,都不知道该相信什么,就算相信了,也无力改变,一个人的话语权真的太渺小了。
只能Try to be influential. Voice for the people who are in need.
联合国的维和部队也真是搞笑,部分人打着维和的旗号,实则仗着维和人员具有国际豁免权无法被起诉的身份做着十恶不赦的事。
一个国家因为战乱被摧残的法律制度都不完整了,要几个维和警察去有什么用呢?
看到警察局那里真是笑了,老警察介绍说以前的办案方法就是把受害人遣送回家,打着维稳的旗号助纣为虐。
就算施暴人有罪,也没有人帮着被害人上诉。
合着弱势的一方就直接被自动忽略。
弱肉强食,真的是这样。
竟然看到了Benny,虽然只是个打酱油的角色(iДi)。
联合国把维和的任务承包给美国的私人公司,私人公司为了赚钱,招人都没什么门槛,只要高中毕业,年满21岁即可。
最可笑的是维和部队的内部出现了蛀虫,领导层不想着怎么解决,只一心想着要怎么把丑闻盖过去。
毕竟还要继续收会费,吃联合国这碗饭,口碑坏了还能怎么吃的下去,只能想尽方法威胁恐吓真正发现问题的女主。
这么一类比,打着正义的旗号派军队去帮别的国家推翻政权都是一种变相的侵略。
因为军民地位的差距极度悬殊,成功推翻政权后的大兵因为缺乏法律制度的约束很容易去欺凌当地的百姓,百姓自然是毫无还手之力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所谓的“暴政”被推翻后,老百姓的生活更糟了。
不仅要面对国家四分五裂战乱连连,还要面对外来侵略势力的迫害。
缺乏正义和法律,这些地区自然也就成了贩卖人口的重灾区。
充满暴利的行业都是黑暗而血腥的,前有贩卖人口卖淫嫖娼,后有传销组织。
靠剥削而发财的人太可耻了。
最后希望能多一些女性领导人,关键时刻可以为弱势群体而发声。
由一个女性角色做绝对主角的电影,并不容易赢得票房,除非制片和监制对女演员的号召力有绝对的信心。
即使在好莱坞,这样的女演员也实在不多,在Julia Roberts和Angelina Julie把持这项殊荣数年以后,Rachel Weisz现在也迈入这个行列了。
又是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角色的名字也跟现实人物的名字一字不差。
看过以后,实在是对联合国所代表的国际政治和人性失去了所有的信任,所有潜规则的存在自然有他的道理,但是最应该抱着普世价值观的人都只是在被利益所驱使,所有的条条框框反而成了他们的借口,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可以信任的?
所有的犯案者,都能全身而退。
而抱着信念而且敢于抗争的女主角,最终没能救人于水火,却只能在荷兰隐居。
像波斯尼亚这样的泥潭,地球上还有不少,战争让只想安身立命的普通人活得那么艰难,而绝大多数的战争都只是在争夺利益,无论是金钱、资源、人口还是思想的统治权。
能够活在一个和平的社会里,聊以自慰吧。
这片子是今年第一次看片后有去查资料去翻历史的冲动的片子,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往往都是些有着撼动能力的片子。
今天一直在找有没有类似的片子,没有,真没有,后来想想这也是应该的,一,历史是不容复制的;二,政治丑闻不是那么随随便便可以浮出于众。
更可见它的难得。
为何会这样?
打着人道主义的口号,做着人性泯灭的事;作为维持秩序正义的人,做着游走于法律之下的事情。
一直认为任何一件事的发生归根究底都会有一个根本原因的诱使,同样像他们也一样,原因就是这些人都有一个保护伞--外交豁免权。
没有法律的制裁以及监督,残暴一览无遗,当同伙壮大,这种现象根本是无法想象的。
就像战后的波黑。
或许会觉得前半段有些冗长,但是看后回想起来,几乎每一句台词,在片后的对比都是一只强力拳,足以打碎那些虚伪的正义。
关于制度波黑是一个多名族国家,存在强烈的宗教间矛盾,92年三个民族围绕波黑前途和领土划分等问题开战。
战后联合国派遣维和部队来重建,但是这却为他们带来了新一轮的灾难。
看电影里为了可以保护那两个女孩凯瑟琳算是恳求那个部门的女同事,但是她只会冰冷地重复制度、规矩。
可是他们呢?
凌驾于制度之上,游走于法律之下,还不如强盗。
关于人口贩卖07年李扬拍《盲山》,在国际上大受欢迎,可在Z国却被打入禁片的冷宫,一不露肉,二不暴力,但却被禁,因为揭露了一个残酷的现状人口贩卖。
看片时我也在假想如果我也是个被贩卖去的人怎么办?
看不到明天,活着和死了差不多,估计八成选择咬舌自尽,赶紧投胎。
“每一天都会有女孩被贩卖”,关于媒体媒体的本质,永远是一个向霸权献媚、为强盗歌颂、毫无道德可言毫无廉耻之心的妓女本质。
这是大众的普遍认知。
不过片中的这个真相有幸可以公之于众,很庆幸它越过了美国,是靠BBC以另一种方式报道了出来,BBC和此事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
作为媒体的良知从始至终都是个模棱两可的问题,如果太敢说真话,最终嘴是会被封住的。
即使看过这部片,这个看法我还是不会改变。
关于最后最后想说,Z国永远不会拍这种片子,甚至播出
看这个片子本来是冲着BC去的。
没想到他只出现了两次而且还演的是反派,有点沮丧。
老实说,没看这部片子以前我觉得犯罪离我挺远的。
但是当片中说道“任何人不论是你的朋友,亲戚,都有可能将你贩卖。
”的时候我被吓到了。
看来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女主在片中所经历的一切我似乎都感同身受,这也许是现实中也常常会有的感受吧。
既愤怒又不甘心,然而却被现实不停地打击着,直到明白自己是多么渺小和无能为力。
我觉得她写给美国驻波斯尼亚外长的e-mail中有个词用的特别好。
HUMANITY,人性。
大致上我认为自己作为一个人还算够格。
但这次当我意识到自己的冷漠和无动于衷时,我突然发现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究竟有多主观。
有多少人被贩卖过?
又有多少被贩卖过的人冷眼旁观着贩卖的继续?
成熟的冷漠是世故的智慧。
是这样吗?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我想起二战时英国搞过的绥靖政策,想到了那些受害的人民。
如果能早一点消除芥蒂相互团结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死去了,对不对?
然而对每一个个体而言,这并不容易。
我们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需要让步,需要妥协,如此才能赢得信任达成一致。
我不想鼓吹团结精神。
我也无力使自己想要表达的能让别人完全彻底的理解。
世界是按照自然法则运行的,人类社会亦然。
我只是在想,少一些冷漠能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顺眼一些呢?
少一些施暴者的残酷,少一些受害者的痛楚。
当每个人更加具备人性的时候,这个社会才不会让人那么失望。
对吧?
看到电影后半段越来越感觉到痛心,当权利自然得达到利益的互相节点后,便默许了一些罪恶的联盟,更玷污的是还穿着制服打着正义的旗号,关键的是人人都知道是错误,而为了自保都硬是要排挤真正的正义,我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让那些被拐卖的女人作证劝说过来的时候,拉雅看着背后那些光顾他们的制服客人时,不是愤怒而是害怕,最终逃走的命运是死在枪口之下,我终于明白了恐惧的心理才是麻醉一个人的良方,我同样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我想到的是火烧圆明园,3万的所谓八国联军,在我泱泱大国面前可以横冲直撞,而今天所有的主流媒体再介绍的时候都是谴责,或说清政府的无能,为何不深究深层次的问题?
火烧圆明园,为何我国民众不爱国阻止了呢?
这也许就是出于拉雅的恐惧,对衙门的不信任,对列强的害怕,如果我再说,火烧后,夷为平地的是周围的居民,又会有何感想呢?
麻木的教育是人们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沦为宋、明一样的子民,然后再给元、清冠上少数民族了以安慰内心,呵呵。
唉,说得有点跑题了。
你认为世间存在正义,公正么?
人与人最大的共通之处是什么?
empathy. 当一个人痛苦,难过,挣扎,崩溃,愤怒,快乐的时候,另一个人是不是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他人的感觉.人与人之间最大的联系,在我看来,不是种族,国家,文化,和其他背景,而是这种empathized feeling. 如果没有这种感觉,难以想象人类的未来可以有任何希望.看一下human trafficking的数据吧An estimated 2.5 million people are in forced labour (including sexual exploitation) at any given time as a result of trafficking. 1.4 million – 56% - are in Asia and the Pacific.The majority of trafficking victims are between 18 and 24 years of age95% of victims experienced physical or sexual violence during trafficking (based on data from selected European countries)43% of victims are used for forced commercial sexual exploitation, of whom 98 per cent are women and girls.32% of victims are used for forced economic exploitation, of whom 56 per cent are women and girlsIn 2006 there were only 5,808 prosecutions and 3,160 convictions throughout the worldThis means that for every 800 people trafficked, only one person was convicted in 2006.大约2000年,一个美国的女警察被派往波斯尼亚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期间他发现当地有各种色情场所里的年轻妓女都是从西欧各国贩卖来的,有的是拐卖,有的是哄骗,有的是无家可归者,有de 是因为战乱离家者.当地警察,政府,联合国维和组织,美国政府的contractor都参与到这个流水线式的犯罪行为中.就在她搜查证据的时候,他的调查被美国政府高层正式禁止了.原因就是U.S contractor以每年几十亿的合同为代价逼迫美国政府施压,干预调查.在乌克兰,罗马尼亚,捷克,白俄罗斯,波斯尼亚等等西欧国家中,这些年轻的女孩以各种手段被卖往欧洲美洲其他国家.贩卖者每年可以从中收取百分之2000的利润.一个美国pimp可以从一个年轻妓女身上获得$250,000的利润.在这个事件中,集团公司,美国政府,联合国,当地警察政府,都成为了human trafficking的同谋者,他们当中很多人甚至参与到买卖妇女的交易当中.其中一个年轻女孩被人从乌克兰拐卖到波斯尼亚,因为答应为这个女警察出庭作证,被当场杀害.第二天,一群冷酷的波斯尼亚警察在荒郊野外围着这么一个被发现的年轻尸体,抽着香烟,若无其事的闲聊着,象看死老鼠一样,悠闲的看着眼前这个美丽生命的驱壳.很多的年轻女孩都是这样,先被侮辱,轮奸,性虐待,摧毁她们的精神意志,然后成为赚钱的性工具,最后被杀害或者被性虐待致死.她把所有内幕在英国公布于众,没有一个当地警察和联合国官员受到应有的起诉和惩罚.所有人只是被遣散了.那些参与其中的U.S contractor依然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享受巨额合同带来的利润.这个女警察现今依然没有工作.....此事并没有引起媒体的轩然大波...此时的我,愤怒.我喜欢这种感觉.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empathy, 很难想象人类可以有任何希望继续下去.当看到这个女孩被一群男人侮辱,性侵扰,迫害,轮奸,杀害,你也许会感到有一些不安.当听到那些声嘶力竭的叫喊,我很难想象一个普通人竟然还可以神色安宁的喝茶吃饭!
但之后呢,因为我们感到无助,没有能力做任何事情,所以我们便尽量的告诉自己,这是世界另一头的事情么?
这与我们的生活不相干,于是我们只能叹气么?
于是乎,世界的这一头,你在乏味平庸的生活着,另一边,千百万的年轻生命在你无法想象的环境中摧残着.每一个人和你一样有感情的人,每天在经历着地狱一样的生活,即使我们什么都不能做,也没有任何借口去无视.集团公司和大学有一个课程或者名词,叫"business ethics". 你真的认为世间存在一种概念,叫business ethics么?
business 真的有ethics么?
business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股东的利润.它所做的所有都是为了最大的增加股东的利润.ethics成为他们一个最道德化的理由,来让那些消费者觉得他们花的钱心安理得.你觉得世间有公正和正义么?
在哪里?
(don't tell me its in the LAW)这个问题很让人思考,但我不感兴趣.因为我不需要寻找公正和正义.不管这世间有没有公正和正义,我们都不需要去寻找,因为寻找意味着我们倚靠他人和外界.这些价值需要自己去创造.这样创造出来的公正和正义是属于自己的.这样的道德律是凌驾与法律之上的.自己的道德律可以对抗全世界.为什么human trafficking成为现今成长最快,利润最大的犯罪行为?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所谓的"现代奴隶主"?
特别是男人(在中国,平均四个男人中,就有一个参与性行为买卖)为什么媒体对于这些真正涉及多放利益的问题,拷问伦理的重大问题置之枉然?
如果世间没有公正和正义,你会怎么办?
你走的越远,走的越久,就会发现这世间本没有价值,人也变得没有意义.而为什么人要存在?
存在的理由之一就是为了创造原本没有,但之后属于自己的价值.让这些价值成为共通价值,才有希望.
刚刚看完告密者,是由木乃伊女主演的,看完很郁闷。
真的有点像口语老师Paul说的,人长大了,就喜欢看深刻的电影了 。
故事的主题是以波黑内战,联合国维和部队人员参与贩卖人口,最后英雄女主角拯救局面的故事情节演的。
刚开始的女主,就是一心为着钱去的。
当上级军官宣扬着正义和平的时候,女主没有多少投入,反而是周围的男队友们很亢奋。
但是随着剥茧抽丝的叙事过程,事实浮出了水面,之所以在这样一个战争国度,能有这样多的酒吧生存下来,服务的不是本国的男士,而是维和部队的军官。
收容所的老奶奶说:"战争让我们国家的男人都死了一半,你说这些女孩是为谁服务的!
“说的是那么的平静,但是我的内心却很波澜。
女主在剧中说了这样的话,她说,-- 以前在家里,我们分局有25个人,我了解他们每一个人,知道他们的一切,他们的家人。
--原本我以为是和一群精英来到这里工作,现在我甚至都不知道他们到底是谁?!
西方社会一直认为,人之初,性本恶,原来我不这么认为,近些年我接触的事情使我慢慢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
在西方这样一个发达,法律体制健全的社会里,每个人在这样的体系中生活,没有机会,也没有理由让你做出出乎意料的行为,至少对大部分人是这样的。
加之开明的价值观和先进的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很多东西不会引起恐慌和围观。
但是即使这样绅士和文明的人类被放逐到萨拉热窝这样的动荡地带,没有法治,种族间斗殴,社会信仰的不健全。
人性中那种龌龊,极端,邪恶的念头就会被只能各种松弛的约束带释放出来,原来我们不敢说的敢说了,原来我们不敢做的敢做了。
甚至变本加厉,异常极端,电影中出现的很多情节让你感觉仿佛不是去酒吧找乐子,更像是对很多之前禁忌的猎奇,而无辜的女孩就成为其中的玩偶,他们的痛苦就像是反应的结果,出现才是正常的,才够满足他们的好奇。
经历了千辛万苦,想救出的女孩终究还是死了,当做了杀鸡儆猴中的鸡,看着挺心酸,但是我觉得确实最好的结局。
她所遭受的痛苦,是那种死亡可以替代的,死亡还是平静的,折磨却没有止境。
可能,我是说可能,拯救出的她们没有技能,没有能力,或许还有很多又会做回老本行,但是,那种存在的尊严俨然可以被称之为人!!!
这很重要
确实,很多光明正大的组织里有黑暗的人…他们用手中的权利,光明正大地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什么桥瘫了,屋倒了…都是一个贪字在作祟。
在影片中好像就女主一个是神圣的救世主,如此的正义,如此的勇猛,不禁让观众联想:世上还有正义的好男人吗?
还好还好,皮特的最后相助!
影片有个完美的结果!
现实中,多少人,屈服在淫威之下;真的只有几个,仅有的几个,还在坚持,当初的信念!
当初的誓言!
知道了真相,有了公布于众的勇气,发现恶魔销声匿迹一阵子又卷土重来。于是是绝望。
满闷得片子,铺垫太长,情节混乱,虽然是真实事件改编,事件本身很震撼,拍的基调却沉了~~
故事性差,无聊...
看的太沉重了,现实原本就还有那么多黑暗和无奈,可惜导演没把力度完全展现出来,松散了一些。Rachel姐姐表现正常,卷福出场太让人没想到了,尤其说他俩是少数的美国人这句台词时,明明两个大腐国演员啊!
题材很有力度,但影片则止于表面,除了引起人的同情、义愤外别无深入探讨,与《总统班底》、《电视台风云》等同样社会题材的影片还是有很大差距。惊悚气氛和故事起伏都不够。影片中最出彩的当属蕾切尔薇姿的表演,很真诚。
2.5星,被揭露的事情不过冰山一角,人类在没有“紧箍咒”(片中联合国维和人员都拥有外交豁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这和国籍无关也和任何机构无关这不过是人性。。。
这个是怎么评到7.5分的? 我真是越来越不相信自己的审美了。
如果我们都生活在那个人性泯灭的少数人当权的社会结果会怎样。答案是:我们已经生活在那样的社会了。
真实而残酷,看过的关于人口贩卖的片子中,这部是情节最丑陋的结局是最无奈的了,谁叫你斗争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甚至联合国呢。。。做着这样龌龊事情的竟然是打折和平旗号的维和部队,这世界还有什么是可以相信的吗。。。这部片完全是雷切尔的个人秀,发现她越来越适合这种独立干练的角色了。。。
打着''维和''''人权'' 这类的组织,其实不过是美其名的殖民者,剥削者,去吃别家的饭,把屎拉到别家,再从别家的口袋里拿钱,而且还拿的理直气壮,所以你会发现,越动乱的国度,越是多这类组织介入,因为一旦社会体制动摇,不稳健,各种漏洞,灰色地带油然而生,也是赚钱的好时机.这就是人性善与恶的混合
国际版“盲山”,贩卖人口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可恨的不止人贩。
影片的真相让人绝望。
没拍好
Rachel Weisz满分!无力与痛心交织成一场官官相护的丑闻。
毫无野心的剧本和平庸的拍摄叙事手法,浪费题材何尝不是对这个事件的又一次犯罪
语言太难听,啊啊啊啊
电影其实剧情很平淡,只是题材一直很敏感,对于贩卖女性的实例其实已经多不胜数了。不过片中有些场面虽然尺度不大,但哥看上去还是很不舒服的说,毕竟虐待是一件很令哥恶心的事,女神在这片表现真的不错,只可惜片子空有配乐紧凑,剧情是一点都不紧凑
触目惊心,这是真实的吗?不过Rachel确实适合这种坚强、独立、智慧的女性形象,甚至已经成为她的一个定式了。还看见了夏洛克大人哈哈。
多么让人失望又真实的结尾
睡着了,没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