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线的大致故事我还是挺喜欢的,但是感觉有一些不够好的地方,中间好几个迷惑剧情让我没法入戏,导致后面看到我觉得还不错的片段也没法被调动情绪,一边听着感人的BGM一边在心里吐槽前面看到的剧情。
首先,我好想对主角说,相机上的那条带子,是给你们挂脖子上防止手没拿稳相机掉地上的,不是摆设啊啊啊啊啊啊,怎么你们拿相机从来不把带子挂在脖子上,我看那相机在你们手上岌岌可危真的太难受了。
这相机是爷爷的遗物,最后给男主的生日礼物,寄托了三人回忆,明明是很重要的东西,为什么不轻拿轻放呢。
(还有,我总感觉这相机没盖镜头盖,但我不太认得这相机的型号,也有可能它的镜头盖本来就是这样的,要是说错了我之后就删了这句。
)海底闪光的暗色细沙是咋回事,一点来由都没有,就出现几次想要把人往下拉把人吞噬掉,是有什么象征意义?
就感觉它只是主角团需要面对的困难之一,但是海中求生,缺衣少食,时不时还来个恶劣天气、碰撞事故,主角团要面对的困难已经很多了,加这一条感觉没什么必要啊。
诺波的两次告别,第一次是大家做好了小艇想叫诺波也上船,但是诺波身为房屋的化身不能和大家一起走,所以他就直接把船蹬出去自己留下了,结果触发女主的ptsd,女主无法接受这样突然的告别,不管不顾地要跑回去。
既然如此,那第二次告别的时候能不能郑重点,好好地说再见,多交谈一下,让大家把离别之情好好说完没有遗憾了,然后再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我看到他第二次告别的时候又是唰地一下跳出去了,我都怕女主一惊也跟着再跳下去。
女主以前在这间屋子里看到漂流之景的时候,睡一觉再醒来就会回到家里,而且时间会回到进入公寓之前,为什么这次回去之后大家身上的伤没有消失,而且时间也过去了,我看着那个撞到头昏迷的妹妹感觉好心痛啊,真的没事吗,会不会有后遗症啊……最后,这部电影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女主的原生家庭,女主因为家庭不幸加上爱她的邻居爷爷也去世了,心中苦闷没人能诉说,所以很难受,总是一个人躲在即将被拆迁的房子里,实际上这事也就和男主还有点关系,并不关其他人的事。
女主需要放下悲痛的过去,男主需要解开和女主的误会,但是其他人并不需要在这次漂流中获得什么成长(而且这旅程太受罪了,性价比低)。
我个人觉得不如改成只有夏芽、航祐和诺波三人的旅行,再把旅程改得没那么受罪,例如让这房子有水电,有食物,反正大海和海上的其他旧屋都是幻境了,那把这栋房子也改得幻境一点也没什么问题对吧,既然最后是靠沟通让女主放下,那也可以直接让他们三个在一个舒服的环境里沟通交谈。
补充:印象中令依菜说过几次她认为是女主把他们卷进去,但其实直接把其他人卷进去的是另一个上蹿下跳大呼小叫的男生,是因为他说要去旧房子里抓鬼,航祐和另一个高个子男生才会进去那栋楼,然后他们跑上房顶被路过的女生们看到了,才导致令依菜和珠理也上楼的。
如果没有那个熊孩子进去抓鬼,顶多只有女主和诺波在漂流。
这群人一起住了这么久,竟然连熊孩子想抓鬼的事都没聊到过……感觉真的有点缺乏沟通了……另外,其实也不能全怪那个想抓鬼的熊孩子,就比如令依菜是想尝试再次劝说男主和她一起去佛罗里达玩才进去那栋旧楼的,就算她路过看到男主几个人在楼顶,也可以选择站在外面等男主下来,而不是直接钻围栏进去。
那是待拆迁的楼,本来就不给进去的,自己违反规则进去了,结果被卷入漂流事件,怪谁啊……虽然女主看起来是一切的开始但是把别人卷进去的还真不是她……
这么治愈的电影,被吐槽的一塌糊涂..可能现代人的快节奏从来不会回头看吧.. 但有时候童年的那种快乐,现在回想起来是最简单直接的快乐啊.苏州对我来说已经不是我小时候的苏州了..我不喜欢现在的它.还是90年代好呢~新鲜的空气,漫天的繁星,路边的大排档,小推车上的三角包,糍饭糕.现在的苏州对我来说太陌生了.
画风还是蛮清新的,只不过这段经历,对小孩子而言,会不会太伤了些,毕竟那个年纪,正是叛逆任性的时候,倘若换成初、高中生,或许会深刻许多吧……海上漂流的神迹设定在时间之外,那里作为旧事物栖居的天堂,更如废土般憔怆幽邃,当然,诺波这个形象,有着控诉的深层内核,而这,源自于被遗忘的执念……两位主人公的成长脱离了爱情这个话题,有着人生反思的大意义在里面,就是这个时间太过冗长,且固执己见的场面令人头大,反而引起不适……
===========================================================================雨を告げる漂流団地 (2022)一个微妙的少年情感史 故事其实设计的挺粗糙的 不过如果面向的人群是小学阶段的儿童的话应该算是差不多===========================================================================
导演石田祐康通过小学生航祐和夏芽的视角,像是做了一段漫长而又意思的梦,给观众重温了一场关于儿时记忆的回忆之旅,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
片中的人物,不论是航祐和夏芽,还是诺波、珠理、令依菜等等,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刻画的十分生动,整整120分钟的一部电影,让小编看到了他们之间年少时最美好的那份友谊。
航祐,心里一直装着夏芽,虽然一家从以前住过的公寓“鸭宫国宅”搬到了新家,在学校里,两人有了隔阂,但是航祐始终忘不了夏芽,通过这场旅程,让两人重归于好。
夏芽,这个小孩看着让人心疼,太懂事了,但她是个孩子,在最美好的年纪要承受父母的争吵,有心事只能向安次爷爷(航祐的爷爷)述说,安次爷爷离世后,想找父母撒娇的机会都没有,只能躲在以前住过的公寓里找个角落自怨自艾。
诺波,公寓“鸭宫国宅”的精灵,见证了航祐和夏芽的成长。
珠理,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在令依菜误解航祐和夏芽时,勇于站出来充当“润滑剂”,作为令依菜最好的朋友,帮助她度过了一道道难关,羡慕这份难得的友谊。
令依菜,就像是个娇娇女,心底一直喜欢着航祐,小女孩常常吃夏芽的“醋”,故事越往后,感受到这个孩子内心是十分脆弱的,她渴望友谊,希望和朋友能去佛罗里达游乐园度过愉快的暑假,以及重温儿时父亲常常带她去的矢岛游乐园。
好比这些“漂流家园”就是他们曾经的家,承载了太多的回忆。
这部电影把人物的心理创伤和奇幻设定紧密结合,无疑是给影片加分的,虽然片中有些地方没有交代清楚,一是矢岛游乐园的精灵为何会出现,二是电影开头部分呈现给观众们的悬疑感,为何一场暴雨之后,公寓“鸭宫国宅”会在海上漂流,就像是留了个谜语在等待观众们的解答,这两点小编的疑问要是导演能够处理好,口碑又会上去一大截,很久没看到这么好看的日漫电影,是一部好作品。
就像我们一次次搬离那个充满生活痕迹的家从天津到昆明再到杭州又到北京哪里都不是归宿哪里又都是归宿一千多公里外 是我生活了六年的痕迹从一个单间到有自己的家 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就那么无情的抛弃抛弃了曾经生活的温存的变得淡了 冷了 没了 然后你沉浸在不断的自责中 你开始不在意 分裂 被动。。。
《漂流家园》虽是角色设定是小学生的动画片,但却不是那种老少咸宜的青少年作品(儿童电影);其对应的观众应是浸淫社会的油腻成年人,这厮其实是一部风味独特、瑰丽奇幻的“盗梦空间”+“少年们的奇幻漂流”之旅(成人礼)。
片中的“团地”与中国八九十年代的工厂住宅区很相似,一建一拆,从童年到中青年的印记突的一下涌上心头,瞬间就来了一记温热的代入感。
漂流空间其实是隐藏的记忆之海(灵界),每一栋建筑物对应一个特殊的记忆节点,相机是记忆的载体与情感的羁绊,小孩子诺波是建筑之灵亦是记忆之灵(执念)。
有一种想见不敢见的伤痛,有一种爱还埋藏在我心中,我只能把你放在我的心中。
这一种想见不能见的伤痛,让我对你的思念越来越浓,我却只能把你,把你放在我心中。
充满希望的、未知的前路,叫做梦想,而那些回不去的所有,叫做梦。
现实与回忆,只会渐行渐远......好好生活,好好成长,好好惜福,好好道别,好好交往,好好回家。
回想我过在你身边,犹如沉默的影子,而这一季己结束,梦也该醒了。
我过去在你身边,犹如沉默的影子,这一天已结束,我也该走了。
本作的软肋非常明显:由少年视角展开的各种吵闹,团队成员的记忆故事没有充分深挖,篇幅与剪辑的问题。
这部片子的创意若是卖给《哆啦A梦》,可以做一个小系列,妥妥的催泪弹一枚(角色设定增加年龄,注意剪辑)。
印象中比较深刻的、与本作设定类似、以中小学生为主角的奇幻/科幻类作品《漂流教室》(大爆炸、空间漂流、大逃杀、成长;曾获得小学馆漫画赏)、《末日》(隧道、地震、核灾难;这部与《龙狼传》一起获得97年讲谈社漫画赏)也非常不错。
人性+哲思+绝望的进击版则有金基德的那部阵容豪华但口碑两极化争议颇大的《人间,空间,时间和人》。
其实本作亦是口碑争议极大啊。
在要拆迁的老房子里一群孩子被带入了一个奇幻漂流世界,房子就像船一样海面飘着行驶剧情节奏紧凑,容易入戏一点不拖沓,细节也很棒,对话交流表现很有冲击力,说白话就是感情表情展现突出,不同性格的孩子都很有意思,没有一个多余情节。
特效和音乐搭配的也很棒。
看的很舒服。
俩小时看着时间不短,真是想让他再多演一些内容不够看的夜里给我看兴奋了,满脸开心声优有你喜欢的
当我们忘却具象的世界,所谓“漂流”便仅仅成为记忆之海中弥留的回忆与遗憾。
这便是残缺的样子,将未被抚慰的心灵,抛诸于心海之上。
在游历之中,逐渐解开心结,不在以自我去揣度别人,不论是爱还是恨。
有时候在想,其实不说出口的爱比说出口的恨更容易伤害别人,自我在渴求默契的时候,对方在渴求沟通,这样便会使得误会在彼此心中发芽,且会以爱之名,影响彼此的行动,从而走向不可逆的分离。
于是,具象的建筑在岁月中化为具象的人,有种万物有灵的感觉,而作为“注视”所展现的“守护”,也在抚慰他们的心。
动画中所展示少年们的别扭心境,每个人在漂流之路上都有所成长。
不知为何想到曾经看哆啦A梦的日子,又在影片中感受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类似的心情。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对当下的珍重与放浪,回归到衣食住行的平淡日常。
远远不及《企鹅公路》带给观众的震撼,关于夏天,记忆中总有那些挥之不去的美好,想象力是有的,但是不能浅显的停留在为了奇幻而奇幻,好似某些经典设定,重点还应该是讲好一个故事,至少这一次,云里雾里,无病呻吟感多了一些
很细腻的一部动画,美中不足的是情节推进不太连贯。一个人一生总要经历对离别的大吵大闹,再到对离别的最终妥协,那就好好的说声再见吧。
有点老套的鬼故事
「公寓的奇幻漂流」+ 「飞楼环游记」。日本人总是能把环保主题同融入骨子里的「念旧感」与「恋物癖」在动画电影中完美契合,与往事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告别」,这便是他们所要的仪式感,亦是从宫崎骏开始便乐此不疲的追求。瑰丽的画风搭配相得益彰的奇幻设定,完成度很高。唯一对我不友好的便是台词密度曾一度迫使我「静音观看」,聒噪程度犹如闯进一辆早七点开往校园的载满小学生的公交车,体验感极度逼真。深度宅男的痛谁能懂!!
一群小孩在吵架中成长的简单故事,从头吵到尾,最后突然醒悟成长有担当顺利回到了现实世界。很多时候是为了吵架而吵架,吵架之后对整个剧情没有多少关系,虽然情感刻画的很细腻,但这是电影,不是过家家。
建議3-6歲兒童觀看
保存著回憶的地方即便消失了,也會在記憶中繼續漂流,時間是毒藥,它會讓有人停在過去、讓有人奔向未來,也會讓人以共同回憶為舟、活在當下攜手駛向未來,有回憶很美好,但是有你在更美好。石田祐康《企鵝公路》之後的第二部動畫長片,依舊是他異想天開的奇幻冒險故事,前作濃得化不開的孤獨感,這一部有了友情陪伴,片頭,隨著兩個孩子奔跑的身影,周圍的場景新舊交替著,顯示著時間流逝的變化,其實就已經把主題訴說殆盡,時間流轉,他們始終是他們。
继海贼王的船精灵后,又诞生了建筑精灵。原生家庭带来的疼痛都被它们温柔包裹了。
一个把自己之前住的要拆除的公寓当船在海上漂流的故事,一段治愈心灵之旅,中间部分过于冗长,总体却算一首太过浪漫的诗。“我能呆在妈妈身边吗?我能撒娇吗?”一个这样的女孩儿怎能不让人心疼?“你们两个没事吧?”当然可以有事,我说这是纯爱都没问题。
很治愈呀~
感觉剧情想讲的很多,还有许多道理和深奥的,但是表现出来啥都没有又啥都想讲,好多奇幻的坑也不填,太子供向了多一星在画面上
又是日剧跨界编剧,我是真的服了。值得关注的是山下清悟的片头,以及不知道佐藤顺一作为创意顾问参与了多少,未展露样貌的原点确实不错的。后一小时反复诵唱:いったい何ですか?それは「Nostalgia」!
团地成精嗑cp,逞强小童学道别。没了前作《企鹅公路》这种森见登美彦的原作加持,导演石田祐康的发挥稍弱了些,但道不尽的童年乡愁还是挺抓人
女主全世界我最受伤,如果男主十分不讨喜,女主就有十二分。
日式内核 团地幽灵神 回忆 告别 感谢 感觉可以再精炼一些
凑数的路人角色真的没必要塞太多进来特别是两男生。专注讲男女主的故事就好,搞得剧情不上不下。
Netflix的片子,本以为又是一个大数据烂片,结果超出预期,挺不错的。片子整体的节奏虽然不太好,前一个多小时都是谜语人的状态,没给孩子们探索未知领域提供一个更清晰的认知节奏,一直在鬼喊鬼叫。但我还是很喜欢这种带点恐怖色彩的奇幻设定,最后揭秘之后的真相也言之有物,非常喜欢这种把人物的心理创伤和奇幻设定紧密结合的做法。
记忆漂逝,公寓再别。
看这评分以为是个烂片,结果一看还挺对胃,末日,短缺的食物,漂流的大楼,稚嫩的孩童,我看得津津有味。
有话不好好说真的是日漫通病哎 小学生也如此早熟吗 力量比社畜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