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飞行》,2011年11月的周末在中央6套看到的2005年电影。
一个美军中战无不胜的3人飞行小队迎来了一个新队友,一个高智能的无人驾驶飞机,而且会自行进行学习。
但是此机在第一次任务时就被雷劈了,从而产生了情感,于是不听从指挥了。
多么俗套的桥段啊。
尽管哥伦比亚影业公司力图把此片打造成空战动作大片,但是情节上的大量硬伤使得观众无论如何让人无法接受。
飞行小队随意在缅甸暗杀恐怖分子,在中东地区摧毁核弹头,击落苏联的飞机,最后在朝鲜硬闯军事分界线。
尽管是科幻片,但这样的做法也未免太随意了,而且相信此片很难捞到外国票房,因为它得罪了不少国家。
而且,片尾的朝鲜人时而说日语,时而说中文,就是不说朝鲜语,说明导演尽管在特效上下了不少功夫,但是在细节上也未免太粗糙了。
难怪此片最后票房败北。
速度与激情系列将速度美学发挥到极致,看得人血脉偾张,大呼过瘾。
可是再快的跑车也跑不过在空中翱翔的战斗机,这样的空战题材真的挺少,拍摄起来难度比较大。
可是当空战特效与电影结合起来,就是一部精彩的视觉大餐。
乔什·卢卡斯也不是什么大牌演员,不过演出个风流而不下流,重情重义又比较稳重的空中分队长还是足够的。
杰西卡·贝尔戴上帽子的时候很迷人,可是当穿上泳衣或者短打的时候,那一身健壮的肌肉足以令大多数男人汗颜,这才是真正的女汉子。
杰米·福克斯竟然得过奥斯卡影帝,就记得他在借刀杀人中的演出了,这次演的是个十足的色狼军人,其实就是个重要配角了。
相对绚烂的特效而言,剧情就让人很无奈了,赤裸裸的霸权主义啊。
为了反恐,美国从数百飞行员中选出精锐中的精锐,王牌中的王牌---本,卡拉和亨利。
私交甚笃的三人驾驶着最先进的战机执行着各种刺激的任务。
直到第四个伙伴,一架智能无人机艾迪的加入,情况发生了变化。
在缅甸的轰炸中,本违背命令强行完成任务,这也给艾迪上了一课。
等到返航途中,艾迪被雷电击中,产生了自主情感。
又一次的轰炸任务,塔吉克斯坦拥有核武的军阀,因为间接伤害比较高,三个人类拒绝执行命令,艾迪却自作主张投弹引起核爆,烟尘遮天蔽日。
随后艾迪脱队,追击的亨利撞毁,被碎片击中的卡拉跳伞到了朝鲜。
经过在加油机附近的战斗以及和俄军的周旋之后,本和艾迪迫降阿拉斯加。
为了私利一力促成无人机计划的指挥官想要杀本灭口同时毁掉艾迪,没想到手下却被反杀,自己被迫自杀。
本驾驶着艾迪救出了被朝鲜军追杀的卡拉。
2005年的电影,特效已经足够出色了。
当战斗机呼啸而过高速追逐的时候,当战机在空中翻转腾挪的时候,当战机极速垂直下降投弹的时候,当加油机油泄露成了空中火海的时候,当一枚枚导弹摧毁一个又一个火力点的时候,剧情什么的都已经不重要了。
美国果然霸道,打着反恐的旗号,随意出入他国领空,最后还把朝韩边境炸了个稀巴烂,都是一笑而过。
编剧也不能动动脑子,还让无人机和直升机同归于尽,这个真的很无奈,一点经不起推敲啊。
就看特效爽爽吧,体验那种极致的速度美学。
没有电视好看,刚好有人下就看罗。
娱乐性很强。
还是一贯的英雄主义情结!
而且美国人看世界的角度还真是自恋。
不过没有这些娱乐性很强的片子,生活一定也会少掉很多欢乐!
我不是一个爱较真的人,尤其是对电影来说,有人说过,把电影都当真的人是傻子,恩恩,这一点我同意。
看电影嘛,娱乐为主,对电影太过于较真的人,无非就是想证明自己不是傻子吧。
可是当你开始证明电影的哪个情节或是哪个逻辑有漏洞或是错误时,那就已经是傻子了,所以,就看吧,不要用你的常识或是知识来做批判。
对于这部电影,也请用上面的理论来观看吧,不要想太多,就看看飞机怎么在空中耍酷,看看无人战机怎么从一个冰凉的机器变成一个会为他人牺牲的英雄~~
片子的场面不错,很炫很刺激。
故事能猜得出来,比如开着智能机去救战友。
再一次证明了与机器相比,人总是最无耻最卑鄙。
就像那个狗日的政客和杂种一样的军官(尽管你自杀,对不起,你还是没法让我称你为军人)。
上帝如果偏爱我,下辈子给我一架如此仗义的“飞机兄弟”。
这部片子,网上的评价不高,由于我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人,所以一直提不起信心看一部人人都说不好的片子。
不过载了就要看,否则是浪费资源。
在一个郁闷到极点的夜晚,终于遮起所有光线,安安静静坐下来看一部烂片究竟烂在哪里。
而事实证明,每个人的欣赏角度差太多,得出来的结论也不一样,我看了这部片子,认为还是值得一看的。
演员演员方面没有我熟悉的好莱坞明星,不过基本上每个人的塑造还是到位的,或者说是本色演出,黑人亨利游戏人间,心里却渴望平静安定的生活;本喜欢的人一直是凯拉,碍于身份不敢表白;舰长的正直,空军将领的冷酷、刚愎自用,更出彩的是无人战斗机艾迪。
艾迪是一个更人性化的存在,刚开始你会因为他害死了亨利而恨他,然后你会为了他的人情味而感动。
当机器有了人类的感情,很多事情都会变得复杂,“他”不是一个血肉的实体,只是金属的构成,却有了人类的思想和行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他”是真正的怪物,这样的异类不可能容于现实世界,即使他有再先进的功能,最终也要被毁灭。
这是一种悲哀,也是一种不得不为之的无奈。
想法看过这部片子,会想起《人工智能》里的小男孩,老斯的心肠好,所以让他成为真正的人,大团圆结局。
我们得说,那是一种妥协。
小男孩是不可能以有思想的机器人身份活下去,最讨巧的结果就是让他变成人,所有人都满意,也不存在潜在的危机。
虽然大家都说,如果老库还在执导这部片的话,小男孩一定是默默无闻的死掉,甚至有人说,老库是个天才,可是没人想把他的片看第二遍。
但是基于人类至上的标准,老库才是冷静理智的,毁掉除了人类以外的高智商生物也许只是一种自我防护的手段。
从公众利益上来说,某种程度的同情是要不得的,比如对人工智能的宽容,可以预见会导致毁灭性的结果,的确冷酷,不过是必需的。
当最后我们看到无人飞机变成一团火球时,心里很难过,却不得不承认那是最好的结局。
特技好莱坞的特技不用说,自然是很棒的,光看那些呼啸来去的飞机就让人头晕目眩了,不过这些年看多了,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
我喜欢的是几段不怎么特技的自然风光。
泰国幽静山林中的瀑布,飘浮着水灯的茶座,还有一望无际的稻田,在这样一部金属气味极重的片子里出现如此美丽的风景,倒真让人眼前一亮。
导演顺便替泰国做了一次免费的旅游宣传。
经典对白亨利把泰国妹的时候说:从天上看和回到地上看风景真的不一样,在天上的时候一切都很小,而且很快;现在到了地上,我才发现原来站在这里看风景才是真正的漂亮。
本最后向凯拉告白:我们是两个人,2是个质数,所以我们在一起两位一体,一定会很好。
凯拉没说话,沉吟半晌说:直接说你爱我好了,笨蛋。
在电骡上“荡”下来的,看过之后觉得大失所望,特别是开头,表面上看着很炫,仔细想想,3个人开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机,去破坏只有一两门普通防空高射炮的基地。
这不是忽悠人吗?
(虽然是演习试飞)还有,“追杀”无人飞机的时候,其中一架最先进的飞机竟然轻而易举的撞山了?
不过对其中也有感兴趣的东东,那个在天上转圈的加油飞艇,现实中真的有那个东东吗?
如果真有这个东东,拉登不是像炸那里就炸那里了??
就这个东东也有破绽,无人机想加油,但输油管的接口不对,无法加油,无人机一气之下将输油管末端打烂,瞬间燃油不受控制的自由喷洒,说明输油管的阀门在末端,打烂燃油管的同时油管里有燃油,在种情况下居然没有引燃输油管??
而是在喷洒了无数的燃油后,燃油久久不散,形成“O”形的燃油圈,一发航炮的子弹引燃那久久不散的“O”形的燃油圈???
想想空军一号里的镜头,加油机与受油机的速度不一样,扯断燃油管,引发火花,导致加油机爆炸。
还有什么像海军军官身上是空军的军衔(别告诉我那是海军航空兵啊!
),这些恶心人的东西就不说了……
不能说好也不能说坏吧,算是传统好莱坞片,现在似乎对这种片子不是特别感冒了。
整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超级计算机因电击产生了更强的自主性,并拥有了感情,后悔自己害死了队友,最后牺牲自己来保护队友的故事。
不知道里面的科技现在能够实现吗?
语音识别就够牛了,还远程视网膜扫描,加指纹识别,感觉有点逆天了。
首先说在嘈杂的环境中实现语音识别这一点,其他电影中看过可以通过仪器接收远距离语音的,但似乎都是因为附近有接收装置,感觉这种卫星识别的抗干扰能力与信号放大能力有点略强啊;其次说说视网膜扫描,就以前的电影来说,基本上都需要近距离直线扫描,还没见过任意空间任意方向扫描的,这种科技如果民用,那么钥匙什么的就不用了,所有的门都可以变成感应门,仅仅是使用权限不一样了;最后说说指纹识别,目前见到的来说都是要经过指纹采集过程,而这种无需任何处理就实现指纹采集的方式有点牛啊,没有显色、没有荧光、没有放射性,那要实现这种观测,恐怕需要对特定区域的显微显像处理才能观测到这种指纹吧?
首先要说的是,这部《绝密飞行》剧情是弱项,吸引我们的地方就是那些超炫的空战场面和那些匪夷所思的战机,这些对于任何一个男性来说都是可以产生大量荷尔蒙的因素,如果你是一个军事迷,战机迷,那你会大呼过瘾的。
所以,请勿纠结与那弱爆的剧情。
据说这部经典空战电影《绝密飞行》是有军火商赞助的,估计大家都会猜是那个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我估计也八九不离十,要搞出这样的空战宣传片,其实也就是展示美帝武器的强大在战场上的优势,然后就更好从预算中套钱来搞这些项目了,但既然有这一层关系,我觉得大家可不可以臆想一下,其实也许这个高智能战斗机并不是空穴来风,也许已经子研发,也许已经试飞甚至服役?
从洛克希德公司的以前来看,他们有足够的胆量个技术敢做任何武器,想一想B2轰炸机,F117轰炸机,SR71黑鸟侦察机,还有各种大型无人机,这些都是一般飞机公司都不敢想的,那造型都是具有颠覆性的,但他们真的已经翱翔天空很多年了。
那么我们来看看电影中的战机,首先是那新建的飞行中队中的3架鹰爪,可以低速进超音速巡航(可达4马赫!
)前掠翼变后掠翼,过程相当潇洒震撼,虽然这个方案在过去就有先例,但像电影中这么大胆的还真没有,顶多只是改变下机翼的角度,因为在目前已知材料的情况下,无法在保证重量不超标的情况下做到这样的变换;在飞机构架上,进气口和发动机的设计以及飞机上大量使用的多边形结构可见这款战机拥有良好的隐身性能,对地精确打击,头盔瞄准器等等都已经在现代战机上实现。
但那所谓俯冲到极限放炸弹估计地球人是无法完成了,即使他是美国顶级飞行员。
再来看看这个所谓高智能无人战斗机EDI,它如果真的存在在我们的世界里,估计搞那么一个中队就能称霸任何国家的领空了,但事实上,目前的无人机大多只能完成类似侦查,测试,对地攻击,这些都是固定目标,由于智能技术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对空战中的各种难过复杂情况迅速计算出方案的那种地步,空战中的各种不可控因素要求飞行是实时变化的,所以目前的技术无法做到,但电影中就不一样了,这部EDI不但能和普通战机一样实行对地攻击,还可以参与到空战中,根据形势来采取对敌措施,甚至它还会自我学习提高,到了影片后面,还有了感情,学会了舍己救人,末了,还记得煽情的来一句:“再见了!
” 不管怎么说,这部电影作为一部商业场面大片还是名副其实的,起码看着很炫很酷很牛X,那就OK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m1910.com/blog_posts/stealth-2005.html
艾迪被闪电击中,从而自我进化,具有自主能力,这也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终极目标,但是这一天真的到来了,对于人类到底是祸是福?
具有自我的机器人是可控的吗?
如果失控,对于人类是灾难还是末日还是重生还是永生?
电影中的艾迪,具有自我后,开始不受控制,到处乱飞,到处寻找攻击目标,但是后来,经过和主角的相互帮助,相互理解,到最后的相互佩服,相互支持,最后用自己撞击敌机保全了男女主角,这是人性中最大的爱,牺牲精神。
还不错
剧情紧凑、情节紧张、人物与飞机关系又很温馨
晚色秋将至,长风送月来。 家里的电视坏了。吃完饭出门溜达,看见电影院换了新影片-《绝密飞行》。因之前听说这是部耗资1.3亿美元的大制作,遂买票入场,先睹为快。 近两个小时的时光,在紧张刺激的酷炫场景中飞速流逝。 总的感觉是:不错。比起那部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世界大战》来说,不知要强多少倍。 第一,场面宏大,特技酷炫。不论是隐形战斗机还是林肯号航空母舰,都让人感觉气宇非凡。尤其是战斗机在执行任务时,在崇山峻岭间的辗转腾挪,以及导弹发射、编队飞行、超音速飞行和空中
烂就一个字,我想说一次,不够!
点都不好看~~~
只能说很炫!我服了
展现军事实力的电影
烂死了,,,,
题材好
特技一级棒!不要窝在家里看碟子,一定要到电影院感受震撼!
那部飞机自己有意识的。。好可怜
和cindy出去聊天把最精彩的错过了
还可以的典型无脑视觉系美国主旋律商业大片
虽然情节很俗 但我很爱
我瞎了,看过全片没找到温特沃斯 米勒
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战斗机小子。。。。雷。。。或许在电影院看还有些场面价值,DVD,还是算了。。。
很好的爆米花电影!有爆炸有帅哥有美女。
娱乐片
有米勒,不过没露过脸~
娱乐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