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边境风云》中,毒贩扮演者孙红雷和人质挟持着王珞丹之间的感情是令人难以理解的,但细细分析后,会发展这样的感情在现实中也不是不可能。
年小天真的王珞丹偶然的机会碰到的改变她一生命运的大毒贩孙红雷,意外挟持到了缅甸,在缅甸又遇到其他毒贩的威胁,没有死是一种万幸。
而孙红雷扮演的大毒贩尽管坏事干尽,但对小王珞丹却下不了手,这表明他内心深处还是有善的存在,关于他的善在影片中第三章中也有体现,看到学生因学校建筑不合格而受伤,他将学校建筑贪污的人给枪杀了,后来还说不做生意(毒品)了。
这十几年中,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相互之间的一种叫“善”的东西相互吸引着,才维系着这种特殊的情感,等到日后才演化成为感情。
这样的爱情在常人眼中是难以理解,甚至是难以容忍的,但确实存在,也许正如在第二章中王珞丹对她爸爸所言:“试着理解我,我试着让他做好人”,感情的世界里没有对错,只有存在与否。
文/牧云这已经是我看的第二部出现左小祖咒的音乐旋律的片子。
上一部是《最爱》,这次是这部《边境风云》。
可能是因为自己太喜欢左小的音乐,直接导致片中音乐随剧情出现时竟然有种莫名的激动。
于是,我看上了这部电影,它就像一位普通姑娘头上戴着的那朵野花,比美丽姑娘的装扮都要看着美丽。
对于《边境风云》里的那个世界,多么残酷。
电影一开头就渲染着一种沉重忧伤感,灰白色调的画面,黯淡的背影,人物表情把一种压抑感拉的老长老长。
那个世界,是那般的古怪,整个电影下来,所有的人物竟然没有一个姓名。
故事上,他是一个毒贩,绑架了她,后来怪蜀黍牵动的小萝莉的心,于是她爱上了他,他带着她亡命边境。
后来,他放弃事业,想弃恶从善,他和她一起逃亡,回到了她的父亲身边,最后他准备干完最后一票,结果被她的父亲出卖。
人性啊,善与恶,对于那个世界里孙红雷扮演的你,你是相当的古怪。
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你到底被唤作什么。
电影里,你和你的她诠释了一种真善美,可惜你们困在了恶犬群中,你亦是一条恶犬,野性狠毒,杀人不眨眼,但你怎么又有种发自内心的善良。
你好矛盾,在这样一个世界,你相当的古怪。
这便是电影的力量吧,又重塑了孙红雷以往的铁面狠心风格,但又有一种骨子里的柔情。
这部电影巧妙的剪辑让原本平淡的剧情多处灵光乍现。
开头出戏演员便悉数亮相,剧情却是电影后半段的一个小缩影,却也直接引出了人性对立点。
她处境其实很明朗,一心跟着心爱的他,无论天涯海角,只要在一起就好。
而他是个毒贩,头顶着的永远是一团乌云,似乎永无重见天日的时候。
而她的父亲现实到极点,一心想把女儿从他身边带走。
一方爱情,一方亲情,她该如何做?
记得吗?
她跟她父亲的一段对话。
她:爸爸,我现在很好,很幸福,难道这样还不够吗?
父:我不要你幸福,我要你活着。
她:我会活着。
…父:我理解不了。
她:你试着理解我,我试着让他做好人。
夹着在其中的是一种大爱无疆的亲情和一种无私无欲的爱情,对于这个世界,你好矛盾,一方是给予亲情的你的他,一方是给予爱情的你的他。
对于这个时间,你想当的古怪。
就在细微的曙光透过窗子的时候,啊,心上的人儿,快踏上亡命的征途吧。
子弹打穿了他的胸脯,你悲伤的望着爱情的时候也同时失望的望着你的亲情。
对于这个世界,你是不是觉得相当的古怪。
对于他和他来说,你都是他们的整个世界。
最终惨淡不堪,亲情的他让爱情的他牺牲了,他是否会望着爱情的他死前塞到他手里的钥匙感到愧疚?
他也许认为这是一场还债,他赢了一句“我不要你辛福,我要你活着”,可最终输了全局。
还好你们的古怪是一种美,是啊,多么古怪,拿古怪形容你们竟然是一种美。
对于这个世界,你相当的古怪;对于这个世界,你的她相当的古怪;对于这个世界,她的他相当的古怪。
对于这个世界,你们都太过古怪了。
还好,对于我,你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你的古怪让我潸然泪下。
1、致命人质,边境风云。
英译名再一次比原名达意。
杨坤绑了邻家女要了自己的命,孙红雷绑了王珞丹也要了自己的命。
女人质便是黑片蛇蝎女人的中国式变种。
2、整起事件,前后十年,一场轮回,无辜卷入警匪斗争的普通牙医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正所谓倪大红报仇,十年不晚。
3、但事已至此,还少不了偷工减料惹的祸。
缅甸希望小学的十万建款如不被工头截留,校舍也不会塌,学生也不会死,孙红雷也不会选择金盆洗手;国内出租房如不是墙壁造的太薄,张默也不会如此轻易听到女友手机响在隔壁(屋外北京日报的报箱说明是首都建筑)。
4、为将故事走向严控于黑色宿命的预设轨道,部分逻辑细节只能敷衍了事。
老大既然选择不顾死活与警察对射,又何必在乎消灭毒品证据?
孙红雷如此轻易就搭船逃出境外,又何必劫持女孩做人质?
好莱坞警匪片教育我们,正常犯罪心理下,消灭罪证是准备举手投降的,绑架人质是只有走投无路的。
5、狗章节获得一致好评。
因为封闭空间门里门外的心理攻防戏原本就容易抓住观众,加之此时的故事脉络简单清晰(暴露、灭口、抓捕),主线尚未展开,上面提及的诸多角色行为逻辑的漏洞还未暴露。
6、看到倪大红冷着脸说,我不想让你幸福,我想让你活,王珞丹面无表情地回道,给他一个做好人的机会……感觉怪怪的。
通篇冷面、延时风格算是贾木许那一脉吗?
只是这种疑似独立电影最爱的风格也不能一味复制,还是多少要兼顾到文化差异以及故事背景。
天堂陌影之所以与之完美匹配,是因为它精准把握到了美国偏远小镇沉闷慵懒的生活节奏。
可绑架小女孩,最终变成十年期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这种情绪激撞的东东还是更适于交到阿莫多瓦等南欧热情派的手中。
不过!
选角杨坤是正确的。
一来,杀手是离冷面最近的职业,二来,杨坤你别管他装不装,确实挺酷。
7、绕来绕去又回到了风格混搭失度的老问题。
失度的原因还是导演想法太多,手段跟不上。
模块组合式的一通安插,最后发现地基不稳摇摇欲坠。
孙红雷为女孩与老大儿子翻脸那场戏就很明显。
角色困境导演根本没有讲透,情绪也远没到位,却忙不迭地向教父致敬:那边党羽冲锋枪扫射,这里孙在寺庙进香朝拜……8,、所以个人不太同意这句评点,“这不是一部适合所有观众的电影,因为它不是那种商业电影流水线上复制出来的产品,但它确实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学诉求,比起那些千篇一律四平八稳的平庸之作”中国电影的当务之急不是去独特的美学诉求,反而是应尽快建立一条合格的商业电影流水线,以保证能够持续稳定地供给一大批“四平八稳的平庸之作”!
一部戏开始感觉乏味,慢慢体会觉得还可以继续,结束后没觉着后悔,很有点味道值得细细品味。
”你试着理解我, 我试着改变他“女儿对爸爸的话,爸爸一直觉得女儿生活在不幸福中,想要拯救她,父亲的角度只有坏人和好人,却没有想到女儿的眼里”他“是照顾她成长的男人,她们之间有爱情,中国式的父母总是想要儿女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走每一步,认为自己见识多,可以判断事情的是非,只是她们忽略了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独立的思想,都想按着自己的方式生活,就算是错也要经历过才知道是错,古话不是说”不撞南墙不回头“吗,祖先都早已经看透的问题,我们还要纠结什么呢?如果父母都要求子女按自己的意愿生活就像戏里女儿对爸爸说的”你也要绑架我吗?
“孙红雷,杨坤都是反面角色,看到孙红雷最后被自己的手下背叛的时候,突然想到了几年前的一部很红的戏《门徒》,想到一句话适合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已经到了骑虎难下的地步,不过他至少算是绝对的腹黑君吧,事事都想着留下后手防患于未然,步步为营。
杨坤,办事心狠手辣,干脆,果断,不过是太过贪心,在错误的时间里想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哪知天外有天,最后落得个呜呼哀哉的下场。
其实他们都是输在贪上,无非是大家贪的目的不同,其实这是社会现况,人的贪欲就像滚雪球总是想越滚越大,最后太大已经由不得你掌握了,不同的是有些人最后能留下些什么,有些人什么都没有得到
一个穷途末路的毒枭完成了一次良心 良知的救赎,结局很正统但又出乎意料,就是一个“末路英雄”的自我救赎。
国产电影就该有自己的风格,会有希望的。
起码我看到了希望。。。。。。
艺术品!!!!
完美,没有多余的废话交代和对白,前面的杨坤被剪的像科恩兄弟《老无所依》里的男主变态杀手,整部电影每一个分镜人物和背景的预设精细,以及对于故事的推进一气呵成,相当考究,镜头的表现力在国内是顶尖的,哪怕王珞丹和孙红雷侧坐着你都能非常明显体会到人物的心情和心事,导演是非常具有仪式感的人,结局来临前最后三人的晚餐,张默出差前对女的说,你就是个瓜娃子,男主最后机场举枪求死。。。。。
这个片子最牛逼的应该就是导演了,没有刻意煽情而让观众对人物非常动情,没有过分说明而剧情衔接紧凑深入人心,人物没有过分铺垫和表现用画面和摄影在生动描绘,剧情的叙述方式利用分镜的倒插平顺应以及段落编排有尽有。。。。。
应该是被片名毁了,得不到关注,真的屌!!!!
程耳是大腿!
电影挺棒,四星半稳,久违了这样达到标准的华语类型片。
但不至于因为其他人不及格的环境下程耳拿了优秀,就要承受一群人分析出来的什么莱昂内罗德里格兹昆汀科恩,什么斯德哥尔摩设定。
时至今日,从电影里找到个斯德哥尔摩于是自觉闻一知十的熊孩子不应该还这么多。
人类的情感的确有相似的模型,但也有很多只不过是幸存者视角的粗暴归纳。
这世上多的是受害者被困多年之后只想宰了囚禁者的例子,至少在这一部里,爱情多半是来源于莫名兴起的使命感般的周全维护,和让他们被迫站在同一阵线的外部压力。
简单地用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和吊桥效应之类的伪热词概括层次复杂的情感成因,多少有点失礼。
循这逻辑,影像风格和叙事方式能攀扯的更多,拉斯冯提尔银河印象冈萨雷斯什么的一味往上套,陈耳就被叠满状态了,恨不得把他状态全清之后的导演能力拉到和评论者一个档次。
眼见这种影评第一时间就想向片中毒枭的儿子借一句台词——“这是什么东西?
”拍好片是个练级之后融会贯通的过程,不到举一反三的程度急着弄是出不来目下的《边境风云》的,所以复制桥段和瞎致敬这种低级活,我觉得陈耳还不至于太痴迷,相反里头还是有很多土法炼钢的新意和惊喜。
影迷多了奇怪的声音难免就多了,要是遵那玉律永不创造因为任何创造都会被误读,那片子也别拍了。
既然出来了,多半是做了不少让步,比如做好准备迎接评论大军从他灵魂里剥离出昆汀科恩之类的专业躺枪黑五类,说你致敬了你就是致敬了,说出自哪里就是出自哪里。
再比如反派必须被公安击毙的结局可能在剧本大纲阶段就先于一切谋定,升堂之前早预谋给审委会磕了。
“要不然就等着被‘无人区’吧。
”宁浩很有理由在小区会所里这么对他说。
当然除了这句忠告和一些故事线的推敲、后期剪辑,宁浩的功劳也许还有配乐,他玩乐队的经验给“石头”的配乐颇多助益,作为监制,对“边境”的配乐建议应该也有不少诡异的思路吧?
多年以来国内的盗版环境始终没有实质性改善,以至人人都成了熟读top两百五不会拍片也会比的闲汉,其中很有一部分人渐渐把评论都写成了找茬游戏,看谁找出的缝合点多。
你或许有这样的经历,总在问及某部电影观感如何时听到一些人很自信地说,这就是**版的**,或者一部披着**外衣的**,或者**加**的类型混合。
那些因为年代久远被赋予定义权力的**作品们,可能自己也觉得有点过分了吧。
这对真正重视原创的创作者而言很不公,个人以为可以归为轻度网暴。
少秀阅片量多讲点人话,才对华语类型片有益。
1、看起来是治安问题其实是感情问题,概括了本片的类型。
2、片中各位的肺活量都过人一等,两个被活埋一个被保鲜膜,转眼满血复活。
3、团圆饭那场王珞丹穿的衣服很无印良品。
4、章节标题大巧若拙。
5、片名是被迫改的吧?
祝福他下一部电影的名字能有点腔调。
6、公交车站海报上的文案很随便,(绑架我,爱上你……)海报设计也很随便,排片也挺少,宣发资源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几乎靠口口相传了。
是因为没钱吗?
还是因为“花了几万?
十万!
到底几万,五万!
到底花了几万?
三万!
”?
值得看,不会失望的。
先从名字说起吧,《边境风云》,当你看到这个名字千万不要以为这里有激烈的枪战,“边境”说的就是中缅边境,勐秀车站是故事扣题和出题的地点。
这部带着文艺节奏的片子缉毒片实在说不上“风云”。
尽管片中也有警匪对峙、黑帮内讧,但都不是主戏。
这部片子的形式大于内容是肯定的,从其章节的表现形式,很少的对白,大部分很慢的节奏,这就是程耳导演要的风格吧?
可独立出来的《狗》,回忆、往事这样的名字起得多少有点欠火候。
片中警察兄妹的小故事、四川话的幽默调皮和阴冷、残忍的毒贩杀手交织在一起,这一段表现很棒。
之后毒枭的出现,内容上存在不好漏洞,很多地方都不细腻,唯一用心表现的就是那种眼神的交流,长镜头的运用和唯美风格的拍摄。
人质的父亲牙医倪大红比杀手更冷,“我不要你幸福,我要你活着。
”杨坤老师的杀手角儿不错,他还是开枪打死了张默饰演的警察。
但似乎太没道义,想要财、物俱收。
孙红雷在最后的一次交易中的聪明才智简直发挥到极点,以至成功拿到那笔钱,然后毁了粉儿,他的死也早在意料之中。
不能接受的是,最后他没有扑向王珞丹,而是把藏前的钥匙给了倪大红……果真聊到此的话,真不该这样结束。
导演是边拍边改……张默这个警察实在不怎么精明,似乎有一身武艺竟还是落得惨死毒贩之手。
最后说说王珞丹,她在片中起初充当萝莉人质,后来成为人妻,是个善良的女子,片中有显示她怀孕了,却没有就此发挥,或者说没有明显的表现,这也不能说是她幸福的源泉。
她联系着人质父亲和毒枭,带给我们终极思考,幸福该怎样?
《边境风云》一部不勐而秀的站场电影。
“其实......就在那天结束,其实在那个坑里,我觉得也挺好的......别去了,明天咱们就走了。
”《边境风云》中王珞丹深情、恳切中带有无限感慨却又语气淡定地对孙红雷说。
但她得到的答案却是,“不去不行,最后一次。
”看到这,眼泪不由自主地掉了下来,警匪片中,导演能将这种大家不认可的感情演绎成这样,真的觉得很难得。
尽管一开始,就大致猜到了解决,但《边境风云》还是给了我很多惊喜,不是俗不可耐的,正义一方警察轰轰烈烈地完胜,也非毒贩凄凄惨惨地落幕。
这部片子更多的是阐述了人的感情,毒贩的爱情,受害者之间的亲情,杀手的无情,毒贩之间的无情背叛,还穿插了师生情等等。
《边境风云》整部影片节奏很紧凑,没有过多的废话,也没有过多的解释,更多的是留给观众一些思考。
片中两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孙红雷的回归(逃亡)——逃亡(回归)。
第一次是孙红雷与毒品老大去交货失手后,从云南回归(逃亡,继续做毒贩)缅甸;另外一次就是孙红雷被其手下背叛,活埋之后,与王珞丹一起逃亡(回归,打算不做毒品生意)云南。
前者场景是在大晴天的白天,导演给开船的人用手启动小船的发动机用了特写,然后来了个大远景,孙红雷和小王珞丹在长长的小船漂在河中,后面是高高的群山,从云南到缅甸的路途上,青山绿水寓含着希望;而后者则在黎明前的场景,也是在河边,但更多的是小心翼翼,孙红雷和王珞丹死里逃生,同样是小船发动机发动的声音,他们坐上了那条长长的小船,行驶在河中,背后依然是高山环绕,但更多的是一种糊的落寞。
特别是从后者中,隐隐约约看到了孙红雷在戏中失败的结局。
在《边境风云》中,毒贩扮演者孙红雷和人质挟持着王珞丹之间的感情是令人难以理解的,但细细分析后,会发展这样的感情在现实中也不是不可能。
年小天真的王珞丹偶然的机会碰到的改变她一生命运的大毒贩孙红雷,意外挟持到了缅甸,在缅甸又遇到其他毒贩的威胁,没有死是一种万幸。
而孙红雷扮演的大毒贩尽管坏事干尽,但对小王珞丹却下不了手,这表明他内心深处还是有善的存在,关于他的善在影片中第三章中也有体现,看到学生因学校建筑不合格而受伤,他将学校建筑贪污的人给枪杀了,后来还说不做生意(毒品)了。
这十几年中,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相互之间的一种叫“善”的东西相互吸引着,才维系着这种特殊的情感,等到日后才演化成为感情。
这样的爱情在常人眼中是难以理解,甚至是难以容忍的,但确实存在,也许正如在第二章中王珞丹对她爸爸所言:“试着理解我,我试着让他做好人”,感情的世界里没有对错,只有存在与否。
影片中王珞丹父亲的扮演者倪大红表演也非常出色,他将父亲的父爱诠释的淋漓尽致,“我不要你幸福,我要你活着。
”这是这位父亲在十年之后对女儿说的一句话。
由于自己的过错(加班给人看牙),使得他和自己的女儿卷入了这场警毒之战,也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不仅自己坐了十年牢,女儿还一直在毒贩的手中。
对此,他深深地自责,一直希望能将女儿逃离那种生活,但女儿的改变也让他无奈。
特别是后来,女儿和毒贩逃回云南来找自己,他还是选择了帮助他们,但在警察找到他之后,他似乎又开始犹豫,最后还是选择了与警方合作,因为他深知女儿跟着毒贩是不会有幸福的,一起是要回到正常的轨迹。
这也为孙红雷扮演的毒贩最后悲惨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另外,关于影片中,毒贩之间的背叛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关乎利益时的无情。
当孙红雷与毒贩老大交货失手之后,回到缅甸,毒贩老大的儿子对其是想置之死地,加上以小王珞丹为威胁,孙红雷已经没有路可以走了,所以必须反击,由此一场黑帮内部斗的激烈战展开,趁着僧众做法事期间,孙红雷拿起毛巾包着手枪将黑帮老大的儿子一枪毙命,其他帮手这用机关枪无情地扫射,一切反对力量都解决,孙红雷坐上了老大的位置。
看着去是如此的无情,但也在为孙红雷辩白,因为这一切都是被逼无奈,因为到了不是“你死我活”的阶段。
然而,孙红雷遭背叛,由于要收手不做毒品生意,他被手下逼他挖坑并遭活埋。
这一过程中,他一次又一次恳求手下放过王珞丹,但却一次又一次被打了回来,甚至手下有些心软的时候,但王珞丹却自己要和他一起死,最终他们被活埋。
看到这时,不禁感慨万千,当下很多人动不动就说真爱,却不知何为真爱,王珞丹这种肯与自己心爱的人一起死的感情,我想肯定是真爱吧!
古语云:善有善报。
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吧,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我想《边境风云》的导演也信了吧,不然不会安排王珞丹的那个学生看到他们被活埋的那一幕,还找人来救他们,最后助他们逃离缅甸。
这与当初王珞丹在学校教育那些孩子,在遇到学校坍塌的时候,拼命保护她们也是密不可分的,我想这也是导演相信善有善报的思想的一种体现吧。
这部影片中,无情的杀手扮演者杨坤也是非常大出彩,冷酷无情,为了毒品生意,随意将一切阻挡的人杀之,就连狗也不放过,杀人手法也很残忍。
虽然被警察抓到之后,但在毒贩、警察和自己三方会面时,一枪将警察毙命,为了钱和毒品也要将毒贩扮演者孙红雷杀了,但却被孙给枪杀。
这一系列的事情中无不是冷酷无情、利益至上的体现。
最后的结局是:警察死了,杀手死了,孙红雷也在机场被警察射杀击毙,但却将藏有毒资的诊所钥匙交给了王珞丹的父亲。
这不可不谓是一个警匪片结局的颠覆,以往的警匪片都是警察完胜,而《边境风云》却定格在倪大红打开诊所门,看着那个装有毒资的皮箱,留下了是无尽的想象。
个人感觉这也是导演的一种胜利,在人性的解剖之后,他想给毒贩孙红雷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是大环境不允许,因此他通过这样的表现方式,让孙红雷不要输得太彻底。
综合来说,《边境风云》就像是一部人性的解剖片,而不是典型的警匪片,人的情感需要的是理解,需要的体谅,当然也需要尊重。
1.影片令人惊奇的是 里面所有的演员在戏里都是没有名字的。
2.插叙、倒叙的手法往往配合静的、慢的、压抑的气氛会产生很不错的效果和悬疑色彩。
《百年孤独》貌似是鼻祖级的了。
《空之境界》在这方面做的很好,都是挖了个大坑,然观众慢慢去填。
3。
影片没有强烈的打斗,但是在这样的节奏下更能感觉都人物的内心感受。
PS:《边境风云》这名字也太普通了吧,和内容不是层次上的。
哪儿有你们说得那么好?!不就是稍玩点叙事(只有半部,后半部完全顺叙),稍玩点风格化,其实镜头语言罗嗦得要死,云山雾罩半天不过讲了个绵延十多年的萝莉控故事而已……
小敏哥要我打两份 哈哈
和匹夫类似,相同缺陷梦游型叙事。科恩兄弟就在前面做参考哈内克等作者导演更多,怎么还会拍出这些既不作者也不商业的电影?像王小帅那样较清醒知道自己拍什么的导演在大陆是少数?故事和戏剧张力都被剪辑消灭,更别谈节奏了
好看
好文艺。。但是剧情还行吧。
表面上是个治安问题,其实是感情问题。
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这就是一喜剧,还搞出这么多形式化的东西。最可笑的就是杨32郎,开始那么冷酷,被警察抓了立马成了只乖乖羊...如此没有魄力的杀手,恐是只有国产片才有?
某人说还不错 就看了下
好看,完全被宣传不力和这个二名字拖累了。色再调一调,演员全换成老美,说是科恩没发挥好的片儿也能骗成。程尔够牛逼,杨32没拖腿,丹姐零演技,<忧伤的老板>女声合唱版好听。值得买票。
风格电影,色调啊配乐很好,然后台词很少很少。。。就是节奏慢啊慢的。。。当尼玛是文艺片儿啊。。。好歹算是个完整的故事。。虽然有点牵强的联系。。杨坤不去演戏太可惜了。。尼玛 脸上就活脱脱的写着大坏蛋这3个字。。
以为学别人分个章节,调调画面颜色,玩玩意识流,你丫就文艺了?能先把故事讲好不
这个牙医有点背,这个毒贩不太冷;结构学昆汀,风格仿古龙。小有惊喜。
实在是太慢。。。
节奏慢,台词少,镜头长,眼神多,章节式故事交代主角各自身世,却又不失整体感,算是很文艺的警匪片了。相信如果不在内地上映,结局应该还有更多变数,不过现在的也不错了,赞一个!
净顾着装逼了
程耳的第二部长片。处女作没有看过,《罗曼蒂克消亡史》不算喜欢,但能看出他试图建立自己的美学风格,并且完成得不错。《边境风云》是个玩结构的电影,故事本身没什么,讲述方式部分借鉴《低俗小说》,最大亮点还是气质。程耳的电影是比较沉得住气的,色调和人物状态都呈现一种疏离又冷淡的感觉,像繁华的荒漠。这种调调,我是挺喜欢的。期待他下一部。
大象放映室速刷。真不错。
太慢了~
第三章搞好点就给三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