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东北偏北

东北偏北,捉“鬼”记,North by Northeast

主演:班赞,李滨,呈让,战鹤文,吴优,刘韦伯,陈端,张优,郭辉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东北方言年份:2014

《东北偏北》剧照

东北偏北 剧照 NO.1东北偏北 剧照 NO.2东北偏北 剧照 NO.3东北偏北 剧照 NO.4东北偏北 剧照 NO.5东北偏北 剧照 NO.6东北偏北 剧照 NO.13东北偏北 剧照 NO.14东北偏北 剧照 NO.15东北偏北 剧照 NO.16东北偏北 剧照 NO.17东北偏北 剧照 NO.18东北偏北 剧照 NO.19东北偏北 剧照 NO.20

《东北偏北》剧情介绍

东北偏北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东北地带,性侵案件频发,却始终抓不到罪犯,甚至没人能看清罪犯真容。公安队长李占山(班赞 饰)对刑侦知识没有太多认识,徒有一腔破案热情,对恶行深恶痛疾。当他遇见劳改下放的中医老教授蔡滨(李滨 饰),并与她成为破案搭档,大老粗搭档知识分子,英雄遭遇书生,彼此就成为了对方最大的问题,新鲜组合妙趣横生。在土方法和科学推理不断碰撞不断磨合下,诸多证据逐一浮现,来无影去无踪的罪犯也渐渐清晰。 灵感启发自真实事件,抓流氓抓出一段旧时代人情义理之故事。情节曲折丌过丐道颠沛,巧合中洞见丐事之必然不偶然。让人笑也让人叹。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民主之澜新秩序真爱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飙风特警勇士之门坏种2熟女梦工厂朱朱的故事麻醉风暴魔幻凶间马尔科姆的一家第四季盲区纳尼亚传奇1:狮子、女巫和魔衣橱挣扎马可的滚球队秋天之前十二传说猎情人黄河古镇绝命反击武神赵子龙豆腐西施杨七巧纯纯的小时光清醒梦之马桶睡美人阿加莎·瑞森探案集第四季美国恐怖故事第七季快乐星球第三部楼奴原来时光都记得

《东北偏北》长篇影评

 1 ) 东北偏北

才看的一路惊喜,女主角正好是那里边演奶奶的那位奶奶……从来没想到有那么一部电影女一号竟然是一位老奶奶……本来以前公社似的片子我就不爱看的,这片我也没怎么看,但还是看完了,因为啥,它是一个悬念破案片,它竟然是一个破案片,说捉一个流氓强奸犯的事……要问片中有什么亮点,就是这屁儿了……

 2 ) 太平淡

《东北偏北》,因为我是东北人,看到电影里的东北就感觉非常亲切。

这是一个讲述文革结束后一场抓流氓的荒唐事。

本来以为会是喜剧,其实是黑色幽默,但总是要用文艺的手法来拍就真觉得没意思了,市场不会关注太多,观众也不会喜欢。

片中唯一的亮点在它的结局方式,观众会觉得耳目一新。

总之,爱看不看。

 3 ) 全民抓流氓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有人靠着脚印抓流氓,有人靠着把脉辨流氓,有人靠男扮女装诱流氓,最科学的莫过于靠警犬追流氓,可惜的是警犬怕流氓(不剧透)。

公安队长李占山是个有职业抱负的好公安,可惜空有一身抱负,脑子里缺少科学破案的知识、技巧,也缺少对待受害人该有的保护意识,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双商欠费。

反观蔡教练是个有情义、有担当的知识分子,在她的专业范围内技能点满分。

印象最深的戏有两场。

偷窥狂猫在澡堂后面偷看女同志洗澡,被人发现后,村民不论男女老幼都自发的抄家伙干丫的,偷窥狂就像只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

欢快的古典乐和村民抓流氓、骂街的追逐声同时传入耳中,既矛盾又统一,就是一场欢快的闹剧。

(其实那个时候满脑子都是费玉污的你追我,如果你追到我,我就让你嘿嘿嘿)还有一场则是影片末尾,在牛棚里流氓的特写,阳光和阴影在他脸上形成的明暗对比,阳光照过他的眼珠,透出浅棕色的瞳仁,眼神里全无无措、愧疚、害怕之情,有的只有如孩童般清澈的纯真。

他说他现在和受害者相爱了,他说他童年不幸有家归不得,他说他的爱人和别的女人不一样。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然而天下不幸何其多,不可以因为自己不幸就加害他人,就算你是帅比也不可以。

最后,关于到底抓没抓住,导演始终没给个准信儿。

(你懂的)

 4 ) 东北偏北,偏偏找不到北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

今年,国内有两部仿《杀人回忆》的电影:一部是《东北偏北》,来自老派的张秉坚。

年纪上,他跟第五代导演都差不多了,但《东北偏北》才是他第二部作品。

一部是刚入围了2016年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的《黑处有什么》,王一淳的处女作,在此之前,她没有任何执导经验,影片却是不少影评人的年度选择。

两位导演的自身背景,相差很大。

然而,他们却选择了近似的强奸犯罪题材。

对创作者来说,被套上“仿《杀人回忆》”的断论,可能有些冒失和无奈。

但对广大影迷来说,看到找凶手和强奸犯的故事,很难不会联想到这部近邻佳作。

《东北偏北》的一个本土化,当然是把强奸犯,就地译释成了(老)流氓。

它的原型故事是发生在北京东南边的“双桥老流氓”案件,大概是跟首都挨得太近,拍出来影响不好,所以,电影整个儿被挪到了东北偏远地带的林场,是比东北还要向北的地方,天高皇帝远,想抓个嫌犯,自然不容易。

作为中国特色词汇,“流氓”指向了恶劣下流的行为,但跟人民公安办案却没有必然联系。

若是在现在,它还有些调侃的暧昧意味。

在严打阶段,往往成为杀一儆百的冤案。

以这样一个词来贯穿整部电影,《东北偏北》也多出了模糊不明的空间。

这本该是一部以惊悚或悬疑为主导的片子,《东北偏北》却拍得喜庆又文艺。

譬如无人可用之际,电影就让一个老太太跑出来抓流氓了。

大白天也就罢了,三更半夜,她跟着一堆人蹲点,还到处乱跑。

要知道,李滨老太太今年都86岁了。

或许你要说,这才是黑色讽刺,连老太太都跑出去抓流氓了,但用在电影里,它就是让人紧张不起来,整体氛围就像是在闹着玩,发动人民群众的背后,有一种斩不掉的革命主义浪漫情怀。

如此怪异荒诞的气质,也跟电影想讲的东西太多有关。

以《阳光灿烂的日子》和《记得少年那首歌1969》为例,电影经常会被认为,它们包含了对青春时代的自我反思。

可是,在很多地方,你会看到创作者无比热爱那个时代,双眼一闭世界红,再来一次还是泪流满面。

同理,在《东北偏北》的制服或自行车身上,那些美术置景的时代还原,它们似乎并没有融合到故事当中。

起到的作用,还没有一双回力鞋来得多,与强奸案关系不大。

再者,回力鞋这种细节,怎么着都还是会让人想到《杀人回忆》的“NICE鞋”。

这些零零碎碎的内容还包括:老太太是个中医,冒出来了淫羊藿,队长那方面还不行。

实际上,无论《东北偏北》还是《黑处有什么》,他们的根源都是五千年的性压抑。

你也可以认为是体制之殇,但是,根源都在压抑上——体制或时局,压住了民众。

《东北偏北》在最后倒打了一耙,把问题归于一代知青的伤痛。

但所有原委,全部通过嫌犯自己讲出来,未免太过含糊草率。

再者,就算是知青返城的问题,那也不能用来报复社会啊。

这个可怜,不等于可以报复。

所以,找不到凶手是妙笔。

找到了凶手,却没有给出足够合理的原因,就难免成为败笔,无可推诿。

当然,《东北偏北》的摄影不错,能把人引回那段特殊历史时期。

下雪的吊桥,漆黑的林地,东北的时代风貌,往好的地方想,怎么着也是老导演的个人情结。

但是,这种自然美,无形中也削弱了电影的力度,也让观众的注意力失去了焦点。

它到底想讲什么?

是群众无意识的一拥而上,还是饱受巨兽蹂躏的无辜知青?

是避开审查的另一种结局,还是自我阉割所导致的精气不足?

《东北偏北》留下了太多问号,而观众期待的,本来应该是一连串的惊叹号。

可以想见,本该在9月初上映的电影,被不明因素推到了12月中,个中原由估计也在创作者的判断和预见当中。

所以,它把结尾变成了妥协。

为了审查,为了龙标,也为了市场。

我无意去说这种选择有多不好,毕竟一部电影,有时候也不是导演一个人说了算。

但顾此失彼的道理,大家都懂。

更何况不只珠玉在前,还有追赶的后浪。

刊于《北京青年报》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432)

 5 ) 《东北偏北》

据说《东北偏北》的故事灵感来源于真实的案件,那是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双桥老流氓”案。

看过相关案件资料,发现真实案件比电影来得更为曲折离奇,也更具有荒诞农村犯罪的意味。

影片从开始到中段,情节比较紧凑,虽然讲的是犯罪,但颇有几分黑色幽默的意思。

然而到了后段,就显得平淡无奇,有些事件和情绪没有好好的渲染和发挥,草草了事,比如小翠的结局。

没有刑侦知识的公安队长,劳改下放的老教授,这样一对破案搭档,可谓“秀才遇到兵”,他们在破案当中不断产生的碰撞、磨合,本指望会有新鲜而妙趣横生的种种情节,但是似乎都过于轻描淡写,流于一般。

罪犯最终落网的结局,显得有些敷衍仓促,甚至于他的犯罪动机,也没什么说服力,让人不太理解。

不过摄影挺出色的,影片是在东北的一个林场拍摄,天空、林海、草甸,秋天的昏黄萧瑟,冬天的茫茫雪白,挺美的。

 6 ) 没法看

据说是搞笑片才下载的,没想到才看几分钟就看不下去了,原因很简单,太晃了,镜头又切的碎,看久了还头晕想吐,这样子还怎么看的下去,老老实实的讲故事,不要玩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不行吗,最近看了两部印度电影,巴霍巴利王和幻影车神,人家在打斗的场景中不但不晃镜头,还经常给慢镜头,反而把打斗的激烈更好的体现出来,中国现在的电影都是好的不学学坏的,评价低了就怪观众不懂欣赏文艺片

 7 ) 一部有酸菜味儿的电影

《东北偏北》所以名字是为了致敬西北偏北吗。

浓厚的东北味道 浓厚的文革后毒瘤气息。

这风景其实拍的比电影内容还出众 吸引眼球啊~ 这大东北就是天气好哈?

不得不说其中有些剧情真的是借鉴了“杀人回忆”。

但是又比杀人回忆多了些笑点。

老流氓身手了得 李队长脚印儿专家 蔡教练号脉帮助抓罪犯。

毕竟蔡教练不可能是马尔普小姐。

可是为啥“老流氓儿”是这电影里最帅的,哭了。

最后结尾这种双结局式的套路其实没必要吧。

我更喜欢第一个版本。

政治历史的错误就无需多言了。

说起来最近看的独立电影中东北偏北并不算出挑。

也算是尽力了。

 8 ) 东北偏北 故事原型 (详细经过)

本文摘自:《法制日报》2011年6月19日、7月3日,作者:萨苏,原题:《十八里店“飞毛腿”》“双桥老流氓”案是上世纪70年代震动京师的大案,据老人讲,这个团伙专门入室强奸妇女,兼抢劫,活动于朝阳区、通州、顺义等地,共发生380起案件,警方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历时10年,却束手无策,最后在偶然机会加上机缘巧合才告破了,而最令人震惊的是,380起强奸案,其实均出自一个人……警方给他的绰号就叫“飞毛腿”。

对这个曾让京城捕头们困扰了十年的奇特案犯,老孙给了一句评价——“他的想法,从来没跟我们一样过。

”最开始,抓“老流氓”的抓法很不正规,主力极有上世纪70年代时代特色,叫做“首都工人民兵”。

“飞毛腿”案第一起,发生在1972年夏天。

当时报到革委会,情况是有一案犯蒙面裸体夜入十八里店一农村民宅,强奸了一个带孩子的年轻妇女。

受害人连案犯的身高体态都说不清。

此后,这样的案子接连发生,都是强奸,顺便盗窃,作案范围以朝阳区双桥为中心,方圆大约10里,最远的到通县、顺义等地,每一次案犯都自称“老流氓”。

这么大的犯罪区域,所以抓“老流氓”出动了三百民兵,也是准备发挥咱们一贯的“人海战术”。

还别说,三百名民兵撒出去,在几个被认为“老流氓”可能作案的村子重点设防。

这一设伏还真准,第一天,“老流氓”就撞了网。

说起民兵抓“老流氓”,公安民警的看法是一半佩服一半惋惜。

佩服,是对“老流氓”下一步可能在哪儿作案,当时的推测是很准确的。

此时的“老流氓”还没有后来那么狡猾,工人民兵设伏的几个点,其中一个,他当晚就去作案了。

惋惜,是民兵毕竟没有受过公安训练,抓捕失败。

那一次,工人民兵奉命设伏,但是中间出了一点问题。

因为指挥行动的是军人出身,注重保密观念,所以第一设伏人员不进村,在村外设伏,第二,设伏的村子里,只通知到村干部,一般老百姓并不知道民兵要在他们村儿抓“老流氓”(此后设伏,都通知到每个村民)。

结果,“老流氓”到某村作案,他黄昏进村,民兵还没到位,半夜作案,民兵在村外的野地里,仿佛给他站岗,直到他作案完毕,跑了,受害人惊魂甫定,喊叫起来,民兵们才恍然大悟村子里出事儿了。

从他作案完毕逃走到受害人喊叫,也就几分钟的时间,“老流氓”能跑多远呢?

民兵们在周围的田野中开始拉网搜索。

黑夜中,不断有人发现目标,但尽管调动人员围追堵截,始终没有抓到。

范围不断扩大,甚至有同时在两三处发现目标的。

指挥部明显感到已经对抓捕失去了控制,只怕今夜难有收获。

不出所料,一直忙碌到天亮,一无所获。

指挥部得出结论,此人或是在民兵尚未合围之前,已经从拉网的缝隙中逃脱,或是在夜间和民兵接触后每次都跑过了围追堵截,最终突围而去。

这小子跑得也太快了。

失败之余指挥员深感沮丧。

万般无奈民兵们只好报告抓捕失败,恼火的上级这才想到破案毕竟应该是公安部门的事情。

十三处被委以重任。

别说,专业人员就是不一样,到达现场仅仅几分钟,十三处就弄明白了昨夜“老流氓”的行踪。

他怎么跑出民兵们的包围的?

答案是——他根本就没跑。

受害人房后有几堆秫秸秆,“飞毛腿”被捕后供述,那一次,他作案完毕刚离开现场,受害人就叫起来,周围立刻人声鼎沸,自己根本就没法跑。

没法跑的情况下,此人回头就钻进了受害人家的秫秸秆堆,在里面睡了一觉。

第二天早上醒来,看看周围已经无人,还方便了一下,才悠悠然赶去上班。

民兵缺乏刑事办案经验,没有搜索现场,只是向外拉网追赶,出现了“灯下黑”的问题。

至于民兵在夜间发现和追踪的目标,也基本弄清——指挥部当时下令其他各村民兵赶来支援,不相统属的大量人员集中于同一块搜索地域,夜色中很容易出现把“友军”当成目标的情况。

民兵们整夜都在自己和自己捉迷藏。

十三处不久就总结出了“老流氓”的作案特点——从发案情况来看,“老流氓”作案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当地农村地区。

当地农村的住宅大多为单独院落,彼此之间略有距离,案犯作案时有较大的空间。

侦查员们还发现,当地住宅的一个建筑特点,给案犯提供了方便。

当地习俗,房屋的窗户上半部糊纸,下半部为玻璃,没有挂窗帘和锁门的习惯。

因此,案犯很容易踩点和观察目标的活动,确认其家中有无男子。

当地虽然是农村,但男性青壮年大多在京郊工厂上班,很多人需要上夜班,家中只有妇孺。

案犯袭击的,主要是带孩子的单身妇女。

当地人一般都住东屋,案犯从西边无人居住的房间拨开窗户进去,到灶间脱衣服,只用黑纱蒙面,进入女性住屋实施犯罪。

作案结束后,他退到堂屋,穿好衣服后逃离。

有时,也袭击单身女性,或多名女知青宿舍等,兼盗窃财物。

然而,警察们也发现这个案子颇有令人挠头之处,那就是案犯作案的时间间隔毫无规律可言。

有的时候,警方集中警力进行侦破的时候,他顶风作案,有的时候,却又长久沉寂。

这和有的惯犯一段时间不作案就会难以忍受而去犯罪,或者一次犯罪后满足而较长时间不去犯罪的情况完全不同。

这个古怪的规律直到案犯被抓捕归案,才算弄清。

原来,此人作案的前提竟然是和老婆吵架。

所谓的“老流氓”和妻子在性生活方面不太和谐,每次他和妻子吵架之后,就会变得十分冲动。

而他冲动的方式并不是满院子举着菜刀乱转,而是出去作案。

飞毛腿被抓的经过十分吊诡。

话说北京通县梨园有一个退伍军人,那天家里没盐了,去供销社买盐。

他走到供销社门口,正看见里面出来一个人,见了他神色一滞,停了一下又往前走。

退伍军人有点儿好奇,对这个人看了一眼,那人也还了一眼,两人擦肩而过。

刚要进门,忽见供销社的女营业员从门里探出头来,看到退伍军人,马上大声喊:“抢劫啊!

”退伍军人回头一看,刚才那人已经跟兔子一样跑了起来。

这退伍军人一转身,一边喊“站住!

”“抓住他!

”一边就追了出去。

这一喊不要紧,前面那人立即加速。

附近是个居民点,有些下夜班的工人正好回来,一看这个情形,也边喊边跟了上来,一时竟然凑了百十来人。

一个跑,百十来人在后面追,在当时的京郊堪称壮观。

又追出去两三公里,那小子连减速都没有。

退伍军人再一回头———这回身后一个人也没有了。

全让那小子给跑趴下了!

这退伍军人一琢磨,这不行啊,就剩我一个了,这么追上去,他要是有刀呢?

当过兵的一般反应都不慢。

正好,旁边有个石头矮墙,退伍军人跑过去,从墙头上卸下一块大砖头来。

回头一看,周围一马平川,那小子还没跑太远。

退伍军人举着这块砖头追上去了。

这一追,就追到了一万多米(有材料证实,双方确实追逐了一万多米)。

那小子终于跑不动了,回身摆个架式,好像要鱼死网破。

退伍军人上去,一砖,就把这小子拍那儿了……一通拳打脚踢之后,这小子就被作为抢劫犯“扭送当地公安机关”。

到了当地公安机关一说,人家讲这个案子我们处理不了。

他在北京抢的钱,我们得跟北京警方联系,让他们处理。

同志,俺们这儿是河北,三河县……说到这儿,不用多讲,这个被一砖拍倒的,就是北京警方十年追捕的“十八里店飞毛腿”———李宝城!

然而,李宝城虽然被抓,而且是因为抢劫被抓的,但并没受到太大重视。

被河北的警察交给北京警察,扔到拘留所里就没人理他了。

每天是咸菜窝头,窝头咸菜……一直吃了二十多天咸菜窝头,终于把李宝城吃毛了。

发生了这样不合情不合理的事情,李宝城的弱点就暴露了———他没让公安机关抓进去过。

这就意味着他对抗审讯无论在技巧还是在精神上都有不足之处,问题是关在里头,既不能上网(那个时代连电话都是新鲜东西呢),也不能看电视,也没人理他,整天关在屋里就剩瞎琢磨了。

身负三百多起案子,李宝城的心理不出问题那才怪呢。

不断受到煎熬的李宝城终于出了昏招———为了换得早日提审,他主动供认了自己曾经在两年前作过的一起盗窃案。

结果,过了三天,终于有人审他了。

审他的是刑警老孙和另一个刑警。

话说回来,怎么把人搁那儿二十多天不理呀?

原因很简单,公安机关当时接到上级命令要整党。

全局上下都被忙得晕头转向,工作中不由自主地出了纰漏———李宝城这案子被归错了档,造成二十多天后才发现此人居然没审。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案子是河北警察交过来的,案卷主要内容都是李宝城对抢供销社的细节描述,没怎么提他那个万米赛跑。

所以,老孙他们审李宝城,是后来才知道那个万米赛跑的事情。

他们重点还是问抢供销社的事儿。

李宝城也好像觉出来警察审他并不像审“老流氓”,于是一口咬定自己当时是喝多了,不知道干了什么。

这种小伎俩倒瞒不了老孙他们,听这小子不说实话,两名警察就开始跟他泡蘑菇。

审着审着,老孙忽然看到这小子还交代了一件盗窃案———偷的是财务室,金额一千多元,在当时算比较大的案子了,于是一五一十和李宝城核对起来。

说着说着,老孙脑子里灵光一闪———嗯,这个案子怎么有点儿熟呢?

他停下笔想了想,忽然想起来了———哎,这不是“飞毛腿”卷宗里的案子吗?

对“十八里店飞毛腿”,警察多次遭遇都在深夜,看不清情况,所以说不准他的个头。

而受害者普遍反映此人是一彪形大汉,完全无法抵抗。

再看看这李宝城———形貌猥琐,土里土气,最要命的个头才一米六几———这小个儿像吗?

事后才弄明白,这种受害者的描述为了表达自己确实无法反抗,往往夸张到离题万里。

那时,“十八里店飞毛腿”三百多个案子,都归纳出来了,就是一个人干的,而李宝城供的正是其中之一,那不是他是谁?

后来,李宝城终于认罪了,问哪个案子说哪个。

半年以后,他被执行死刑。

警察们总结,“飞毛腿”李宝城最厉害的,是他的耐力,而那退伍军人,最后不但跑赢了这小子,还拿板砖将其一砖放倒,其体力耐力实在骇人。

后来才知道,他上学的时候,得过北京市马拉松冠军!

飞毛腿碰上他,就算是碰上天敌了。

 9 ) 好吧,人性之弱又让wg背了黑锅!

什么事情都要归罪于wg咯!

事有事在的事,非要扯上关系的关系的话……好吧,我挺无奈的。

所以我不知道导演或是编剧是想说这个悲剧是因为社会背景呢,还是仅仅是自己经历的爆发点?

电影拍的是不错,不过老知青和罪犯的共同点就是wg犯的罪,这个不觉得牵强?

人性的弱点,或者说是兽性不是因为一场悲剧而存在的!

 10 ) 偏轨的偏北

文/梦里诗书《东北偏北》似同《杀人回忆》的故事背景,却并没能锻造一出一如前者的经典,导演摄影语境的出彩,预以幽默与悬疑的双重渲染,虽令人得见于寄予文革后时代的荒诞,但悬疑的诟病,使电影最终的结局犹如一列偏轨的火车,终未到达期允的“东北偏北”。

从效仿电影巨匠希区柯克《西北偏北》一字只差的《东北偏北》,便可看出导演不小的野心,而从前半段出色的摄影和节奏把控来看,这部电影也确实当得这份野心,明亮的摄影风格与带有幽默色彩叙叙到来的故事,两相契合,使电影在演绎这场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强奸案时,并没有太多压抑的氛围,而结合文革结束的后时代背景不时引发的笑料,更对比一味穷尽下线的闹剧更平添了一份底蕴,如若电影能秉承这一风格直到最后,那么《东北偏北》实则并不失为一部将喜剧与悬疑完美结合的佳作。

在《东北偏北》中班赞饰演的公安队长李占山会让人不自觉的想到《杀人回忆》的朴探员,李滨饰演的劳改下放中医老教授蔡滨则是电影自我塑造的一个新角色,一文一武阴差阳错搭的破案过程,虽然呈现出了电影自身的张力,但对于二人人物间的矛盾和戏剧张力明显不足,另一面出嫁前被强奸的小翠本是一个电影所塑造的关键性人物,但小翠在跳河自杀未遂后就如断线的风筝般没了下文,而因为李队愚蠢毁了小翠过失的懊悔,在电影中亦未有过多的渲染,电影对于人物情绪把控的失衡在中段开始显露无遗。

诚然中国电影的审核制度成为了限制一些电影创作的桎梏,那么如何在符合国情的情况下制造一个与之相称的结尾,这才是电影导演编剧所应该去思考的,而不是以没有办法的态度去敷衍一个苍白的结局,面对最后所谓的流氓被抓和被导演硬凑而出所谓流氓的凄惨身世,过于平庸将破案归功于命运巧合的结局,甚还未有原本的真实事件中的结局来的跌宕起伏,在前篇中肯的悬疑,此刻全部被忽略而过,在最后却并未能一如《杀人回忆》般画上一个有力的句话,这无疑让这部电影显得尴尬异常。

《东北偏北》是一部有野心亦有实力的电影,它将幽默,悬疑,时代,语境四合一体横稳的运作,令人所见导演张秉坚内在不凡的执导功底,但对于人物和悬疑的塑造显然是其所不善的短板。

《东北偏北》短评

半吊子导演编剧,瞎了好题材ps 强奸犯台词功力不错啊,有点像陈坤哈哈

4分钟前
  • 会飞的树
  • 较差

中间有点松散,作为小品整体还行,景色拍得太美加一星。

8分钟前
  • ilie
  • 推荐

东北发生的真实案例改编,虽然电影想搞笑但这个强奸猥亵的这种性质的案件,让人觉得喜剧不起来,有点模仿杀人回忆的感觉,还可以吧

13分钟前
  • 虎牙
  • 还行

故事讲的不错,抛开偏见真的很难

16分钟前
  • 小Q
  • 推荐

景色特美,夜间戏太黑看不清。荒诞叙事,遗憾是到了后面有点拖有点多余。最后一个耐克啊耐人寻味。

20分钟前
  • Mr.Candy
  • 还行

很美的東北秋天/初冬的鄉村景色。故事主題很明確,其中又不乏幽默和人情。

24分钟前
  • Sophie
  • 推荐

办案专业性太重要了

25分钟前
  • 永远热泪盈眶
  • 推荐

中国东北文革版《杀人回忆》。现实中的遗憾、残酷和“不能说”,就成为电影艺术里最具空间张力,让我们颇感无力的荒诞。就一个缺点,演员都是话剧演员出身,用力太猛。

30分钟前
  • hello1810
  • 力荐

唐季礼参与出品,霍建起联合监制。戴着镣铐跳舞,好多不得已。画面美。双结局讽刺味儿十足。片尾果然有汪峰的歌,但感觉很不搭

31分钟前
  • 雲無憂
  • 推荐

这电影很高明地告诉我们,知识分子不着调、警察都是莽夫、人民都盲从……都抓不到强奸犯

35分钟前
  • 沉山泥🐇
  • 还行

拍的太差了!

36分钟前
  • 老末
  • 很差

画面真的拍得很不错很不错,开头的树林、自行车、小桥和小河都特别好,晚上也拍得很好。剧情嘛,非一般地接地气。

41分钟前
  • DAISY
  • 力荐

中国版的《杀人回忆》,减少了些许宿命感和无奈感,添加了一些诙谐。但总体水平在国产电影内属于比较好的水平。最后的结尾、各种追逐戏、那个年代东北农村的画面都是亮点。

45分钟前
  • Roc™
  • 推荐

吐槽点最大的是片名,除了拍摄地在东北,其他跟“东北偏北”没有一毛钱关系,可能还会让很多观众怯于走进影院,名字一听真的是烂片即视感。细节还是蛮考究的,尤其是摄影和美术。范兽医戴着口罩的正面图还是很震撼的,如果不是拿下口罩讲述男知青的感情痛苦,这位男演员会加分。

50分钟前
  • mangojune
  • 还行

摄影非常好,但是剧情差了点意思,悬疑度不够,轻松搞笑程度也不够,确实有点杀人回忆的感觉,结尾很有意思,双结局糊弄广电,5分

52分钟前
  • 木木三又二
  • 较差

不如真实案件本身,加了一些邪乎的情节不加分。

56分钟前
  • cilei
  • 较差

前面“杀人回忆”,后面很生硬。

1小时前
  • 未来派野猫
  • 还行

103分钟的阉割版,肯定比国际版少了不少“敏感”的元素,也肯定降低了影片的整体质量。那个年代的人和事,城市和农村,以现代的眼光看是自有的荒诞和幽默。追流氓的群众里跑在群众之前流氓之后,如果跟丢了,那就是“流氓”!结尾颇有意味,活到老学到老,更要与时俱进。颇有意思的片子!

1小时前
  • 八爪
  • 还行

挺幽默的,农村题材,黑色幽默荒诞悬疑喜剧,镜头瞄准那个特定年代的东北农村,花了大量篇幅来讲述破案和追捕过程,但实际上其最想表达的是特殊年代里人心困惑迷惘和性欲压抑的社会性主题。

1小时前
  • 第27章
  • 推荐

还算不错

1小时前
  • 赵伯鼠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