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珍妮朱诺》与《早熟》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珍妮朱诺》与《早熟》都只是两部相当平庸的影片,不在我喜欢的电影范畴之内,也一定不入大多数有一定水准的观影者之眼,但我还是怀着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致把它们看了下来——我只是想知道,当两个还在念书尤其是还在念高中的学生有了孩子之后,社会、家庭、以及他们自己是如何对待、如何处理这一严峻问题的。
《珍》是韩国片,拍得比较浪漫。
影片一开头就告诉观众们,一对小情人发现他们有了孩子,从最初的惊慌不安到泰然自若地决定把孩子生下来,从家人的极力反对到最后的皆大欢喜,其间插叙了那个清纯活泼的女生与那个实在还是一脸娃娃气的男生从相识到相恋的点滴片断。
剧情发展很慢,我看得也很不耐烦,多少次想跳过去不看了,最后还是以无比的耐心把它看完。
当看到那个小男生对小女生呵护备至对孕妇注意事项几乎什么都懂时,我真的要哑然失笑;当看到两个人无忧无虑根本不用考虑孩子生下来如何把他抚养成人时,我又觉得实在是太不近情理;当影片结束时孩子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都把他当成心肝宝贝一样地疼爱时,我又觉得这一对小爸爸妈妈实在是太过幸运也太有点荒唐!
我不知道影片所反映的故事在韩国的现实社会中到底会有多少真实性,也不知道这种故事发生的概率会有多大,只感觉在我生存的这个社会它的完美结局几近于天方夜谭。
《早熟》是香港片,还是我比较喜欢的导演尔东升的作品。
男主演房祖名,名人之后,目前就要接近大红大紫的和成龙几乎长得一模一样的大男孩,女主演我不认识,总之一个清丽可爱的女孩儿就是。
这片电影的叙述手法倒是与《珍》片不同,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一一展开:男孩喜欢上了一个在名校就读、出身大律师家庭的女孩,而他自己却是巴士司机的儿子,读书也不好,当然尽管这样在家里他仍是父母的心头肉、掌中宝。
两个年轻的孩子很快相恋,在一次野营时发生关系,事后发现怀孕,父母也知晓了情况。
男的一方当然是认为让他们结婚比较好,但女孩父亲却对此怒不可遏,决定送女孩出国,等她把孩子生下后送人。
女孩与父亲决裂,逃出富有的家庭,和男孩躲到乡下过上了省吃俭用的同居生活。
在被原来的主人遗弃的老房子里,养尊处优的女孩学会了干种种家务,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忍受着各种各样的苦楚;同样是娇生惯养的男孩则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每天出去找活干,干最脏最累最苦的活,挣最少的钱,回家以后就累得什么话都不想说,倒头便睡,最潦倒的时候什么活都找不到,什么钱也挣不了,甚至想到了去偷……某个深夜,女孩被身边男孩的低声抽泣惊醒,这两个曾经对自己的力量无比信任、以为离了父母可以建立一个幸福家庭的孩子,在尝遍辛酸之后对自己的能力、对未来的生活、甚至对他们原先以为可以为之付出一切的爱情产生了动摇和怀疑……幸好天无绝人之路,男孩的父母亲终于找到了食不裹腹的他们,女孩被送进了医院,生出一个弱小的孩子,男孩却被大律师送进了监狱。
在法庭上的一番辩驳,大律师的一番动情申述,肯定了男孩勇敢面对生活、勇敢承担责任的一面,但对他犯下的错误,却仍要以三个月的监禁作为惩罚。
影片最后,女孩来接男孩出狱,当这两个自己还一脸稚气的孩子怀里再抱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我不记得在他们脸上看到了什么表情,但我自己分明品出了太多的无奈与苦涩。
看这两部电影之间,其实已隔了一段时间,但几乎同样的难题摆在了男女主人公的面前,摆在了他们的父母面前,所以在看《早熟》时我不由自主就想到了前些日子看的《珍妮和朱诺》。
很明显,无论在剧情的安排上还是主题的阐释上,《早熟》要更高一筹,我甚至认为这部电影可以组织中学生集体观看,让他们明白真正的生活仅有爱情是远远不够的,让他们懂得一旦犯下错误就必须自己去承担一切责任,让他们看到中学时代所谓的爱情其实往往是冲动和幼稚的,而这份冲动酿成的苦果常常要以一生的幸福为代价去品味。
两部不同国别相同题材的影片真的让我想到了很多。
当青春的躯体内开出早熟的花朵,最为茫然失措最感到痛心疾首的往往不是当事人,而是他们的父母亲。
他们都盼望着自己的儿子能有一个远大的前程,都希翼着自己的女儿能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撇开门当户对这一传统观念不谈,自己寄托着最大期望的孩子竟然没有好好用心读书,反而做出了有辱门风大逆不道的糊涂事,自己在单位上抬不起头,在亲朋好友中觉得难堪,在左邻右舍的议论中颜面大失,这已经是非常大的打击了,而更严重的是——他们还必须想方设法为自己的孩子于万难之中寻找一个尽可能最佳的处理问题的对策。
把女孩肚子里的孩子打掉,也许是过去绝大多数家长的做法,但在这两部影片中,很出人意外的,两对家长都没有想到这个下下策,最多只是躲得远远的把孩子生下来以后再送人。
这种人道的做法很令人感动,但我扪心自问,如果十多年以后我的女儿长大成人,她竟然在求学期间做出这种事,我不知我能不能理智而冷静地同意她把孩子生下,再替她抚养这个所谓的孙儿。
在现实生活中,在我还在上初中时,就曾经听说过某些职高中里的女生被人弄大了肚子,又被家长逼得自尽的故事,有的跳楼,有的服毒,有的割脉,总之印象中是一片血淋淋惨不忍睹的画面。
而这两部电影中的女主角比起她们来,幸运又何止万千。
她们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保住了腹中婴儿的性命,因为父母的处理妥当,她们也许还能有比较幸福的人生。
而那些因为不能忍受父母的辱骂毒打或无法面对歧视嘲笑的目光肆无忌惮的议论的女孩们,因为处在不同的环境中,所以哪怕是犯了相同的错误,也只能香消玉埙,空留余恨。
当青春的躯体内开出早熟的花朵,让我们再来看看那些令花朵过早开放的男生女生们。
《珍》片中的女主角,据说是学校里的优等生,女生班班长,无论哪方面都是相当优秀的;而那个个子小小长得比女孩还秀气的男孩,则是什么游戏高手,总之各人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他们的恋爱也是认真的,纯情的,两人床上的枕套被套上都有对方甜蜜笑容的图像,白天在学校里厮守还不够,晚上回到家钻进被窝里还得电话聊上好久好久。
特别是得知珍妮肚子里有了宝宝之后,朱诺对她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体贴细致得令人叹为观止。
我很难相信现实生活中真的会有这样的男孩,似乎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什么都考虑得那么周到,脾气又好,还能想办法赚到钱(当然主要是巧妙地从父母那里“要”到)。
他不过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而已,他真的会胜过这世上大多数已经成年的男人吗?
果真如此,我真要羡慕韩国对少男们成功的教育了。
《早熟》中的女主角,主要是活泼可爱,别的还有什么优点,在他们过同居生活之前我没能发现。
而那个男孩我看跟生活中的很多男孩非常相似,虽然家境不是太好,但父母的宠爱并不比有钱人家少一分一毫,所以除了游手好闲追追自己心仪的女孩子,他也并没有任何的特长与优势。
当生活的艰辛一一真实地呈现在他们眼前,当男孩哪怕在外面受再多的苦再多的累回来也不向女孩抱怨一声,当女孩放弃了优裕的生活宁愿跟他在乡下过清苦的日子,当大手大脚惯了的她竟然懂得了钱的来之不易且学会一分一分珍惜地使用,不能否认,我对他们生出一丝敬意。
但转念又想,这是他们自己选择的人生,当然必须由自己来承受这样的磨砺,如果受不了了回到父母的身边,没有人会嘲笑他们的半途而退,但至少他们应该知道自己没有学历没有资历,其实是什么事都干不了即使肯吃苦也无法把日子挨下去的。
“离家出走不是那么好混的!
”这是影片中那个工头对第一次外出打工的男孩说的一句话,但何其深刻与发人警醒!
十八九岁学业未就便冒冒失失跑到社会上和二十来岁大学毕业浪迹天涯四处闯荡毕竟是有区别的,虽然前者也可能有人成功后者也当然有许多人失败。
两部电影的结局似乎都比较令人满意:双方家长都接受了这个提早到来的孙儿,并已经或打算对这个孩子倾注自己满腔的关爱与热情。
但是,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家长固执得一塌糊涂,他自始至终都不肯让败坏门风的儿子或女儿进家门,更不要谈帮这一对孽障抚养那哇哇啼哭的婴儿,那么,这一对年轻的父母要怎样才能把他们的孩子养大呢?
养当然是可以养大,可以让他活下来,可以让他像野草一样地生长,问题是,他受到的将是什么样的教育?
他生长于其中的将是什么样的环境?
他的未来他的前途又会是怎样?
小时候我家门口有一户邻居,父母都是渔民,后来当了工人,这一家的关系非常混乱,据说母亲有外遇,而且还不止一个,老实巴交的父亲又拿她没法,只有忍气吞声。
他们有三个孩子,大女儿算是最好的,本分地读书,工作,嫁人了,二女儿先去外地做“鸡”,赚够了钱回来开了家美容店,大儿子是三个孩子中最大的一个,他十七岁时就和一个外地来的打工妹好了,不久便生下了孩子。
他自己本来就缺乏良好的家教,现在还不到二十岁自己又当上了爸爸,天知道他这爸爸是怎么当的!
事隔多年后我曾在一天晚上在街上见到那个老实的父亲,他已经疯了,穿得破破烂烂,边走嘴里边骂着什么,听说不久之后他就死了。
那个年纪轻轻便当了爸爸的大儿子呢,他的老婆跟了他没有几年便跑了,他的孩子怎么样?
我不知道,我也不敢再去打听什么了。
当青春的躯体内开出早熟的花朵,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那花朵的命运如何?
如果他遇到的是通情达理的祖辈们,他一定会有比较幸福的童年,一定会受到良好的教育,一定会比较快乐地成长。
当他进入学校,当他一天比一天懂事,他不可能不会听说关于他父母的事情,他也应该会为他们当年的所作所为感到惊诧和不能理解,也许他会感到羞愧,也许他会对他们产生鄙视,也许他甚至怨恨,恨他们为什么这样草率地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
当然也许他更为懂事了,他明白父母犯下的错他不能再重犯,他会慎重对待自己的爱情、婚姻与家庭,会考虑应该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正常的生长环境——如此,是这个家庭、也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幸运。
如果他不幸,没有祖辈们的关爱,只能在还没有学会怎么当父母的爸爸妈妈手中懵懵懂懂地长大,小时候的他也许鼻涕拖得老长,很邋遢,因为缺少大人的照料,也许他也会早熟(像他当年早熟的父母一样),会在邻居小孩子的辱骂与嘲讽中长大,会学会反抗,哪怕无济于事,会学会仇恨,小小的眼中看人便满是敌意,会学会沉默,因为没有人肯真正地关心他尊重他想要了解他。
或者为了争取玩伴,他可能变得卑微,萎琐,会陪笑脸,会自我解嘲,会在别人不拿自己当人之前就先把自己看成一条狗了……我不敢再说下去,我不敢设想这样的孩子究竟会怎样面对自己的成长。
因为高中都没有毕业,因为实在没有什么技能,他的父母会干一份出卖苦力的工作,或是做一份赚不了多少钱的小买卖,钱多的时候可能会对他好一些,打骂少一些,钱少的时候则怎么看他怎么都不顺眼,他会被骂,被打,会吃不饱,会穿不暖。
他的父母也许在一起生活没有几年便分开了,因为妈妈觉得跟了爸爸是委屈了自己,或者因为爸爸觉得自己再也无法忍受这个女人,他们会抱怨彼此,会埋怨对方,会在艰难的生活中把曾经的爱情忘个精光,会把如今的苦难归结于一个人的身上,会把从前的爱转化为恨,且强烈百倍甚至千倍。
而在这样的家中长大的他,又能感受到什么温暖与爱意,又能学会什么叫尊重与呵护什么叫关怀与忍让。
他会成为一块坚冰或是一块顽铁,他会感到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就是巨大的仇恨,他会感到生活就是无边无际的痛苦与悲哀。
——如是,这样的孩子,我们还能称之为花朵吗?
我们还能希望他能像其他花儿一样鲜艳地绽放吗?
当生命已经成为一种痛苦,他会不会想到要自己动手解决这一份与生俱来的痛苦?
当青春的躯体内开出早熟的花朵,它毕竟是早生的,毕竟是非正常的,毕竟不属于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范畴,它毕竟还不能经风历雨,还不能面对它所不能承受的种种磨难。
所以只有提醒所有的父母与孩子——尽可能不犯错,尽可能少犯错,尽可能让生命之树生长得更为繁茂成熟,再让青春绽放出最迷人的花朵。
看《早熟(2Young)》多少有点冲着尔冬升这个名号的意思。
这个在香港商业电影环境中,身上还残存许些文艺青年色彩的导演,曾有很多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作品,比如《色情男女》、《新不了情》等。
他在香港金像奖上替很多人铺了功成名就的路,他曾经将大喇喇的张柏芝送上了金像奖影后的宝座,让那个年界三十却仍然被误读成玉女的女艺人,回归她性格的本原,完成了她自己的褪变,结束了张曼玉离港,港产女演员青黄不接的尴尬。
他也曾经让一直处在二线境地的方中信大放异彩,让这个面相冷凌的男演员变得连仁中、眉角都有戏份。
在炎炎夏日,动作片过烈、鬼怪片太阴、搞笑片太闹的状态下,尔冬升一直以来在挖掘新人或者帮人转型上很见功的过往,倒真得成为卖点。
《早熟》是一部探讨未成年人恋爱、偷食禁果以及未婚先孕话题的电影,放在当下的这个世风环境里,这样的问题以电影的方式摆出来,不可谓不合时宜,不可谓不敏感尖锐。
可是看完整部电影,你会被过烂的剧本折磨得晕晕欲睡,开始怀疑尔冬升人近中年是不是耐心大涨,居然可以忍到这个地步。
电影有三分之二的篇幅是对未成年人恋爱及未婚先孕的赞美,最后三分之一的篇幅留给关于人生责任的道德教育课,不能不让人怀疑这部电影“骑墙派”的作风。
穷小子爱上富家女的模式本已经过于俗套了一些,结果还被斩头去尾,连两个人感情的起始点都交待不清,爱得不明不白,结果又那么坚定,完全不具备初恋在人生中的“锻炼”意义。
两个中学生模样的主角的台词太欠推敲,夜营这出戏中,两个人的对话,完全没有情窦初开的朦胧与羞涩,仿佛情波爱海里浸淫了很久的老手。
难道世风果真如此?
富家女的父亲更是一个偏执且不可理喻的角色,反对两个年轻人在一起的理由分明就是抢了《西厢记》崔老夫人的台词,电影的最后又安排父亲情感的180°转弯,不顾资深律师的专业操守,直言自己提供假口供,帮助开脱男孩子的罪名,因为必要的铺层而使得行为没有支撑,缺乏可信度,有人格分列的嫌疑。
自认并非一个所有条条框框为重的卫道人物,但《早熟》所要表述和最终传递到观众心里面的东西实在相差太多,让人无法分清楚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哪里。
剧中的一些场景和情节的铺陈总给人未经大脑思考般的草率。
两个离家出逃,最终会在香港找到一处世外桃源无需付房租的地方。
为了体现教化意义,安排两个人在面对困境里的种种磨砺,明显有凭空捏造的痕迹。
让人不得不怀疑,这部电影大概只是初有脚本便开拍,边拍边想,一路信马由缰,最后离题千里,经不起推敲。
看《早熟》的演职员名单,多少有一些众星捧月的感觉,似乎是给足了成龙的面子。
除了两个新人面孔的主角之外,余下的都是香港有头有脸的“戏精”。
黄秋生、曾志伟、毛舜君一干人等,都是大配角出身,随便比划两下便抢了两个新人的戏份。
可是他们被安排在各自已成定势、过于程式化的角色上面,鲜少有发挥的余地。
新人薛凯琪印象里应该出过唱片,但唱过什么早已经忘记。
至于“龙太子”房祖名,一部电影看下来,印象最深的只有那一管硕大的鼻子以及与他“老豆”一样过于憨直的面部表情。
不知道一直活在父亲的荫蔽之下,对于一个已经开始安身立命的成年男子来说,是不是感觉到莫名的压力和不适,是不是有必要去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较之常人,完全跳过了“混脸熟”的压力,已经算是不错的开始,如何珍惜并且超越才是关键所在。
没有研究过五个月大的早产儿存活的几率究竟有多大。
但最后一幕。
未成年的女孩子带着他们的孩子去见劳动感化期满释放的男孩子,看见婴儿一张细眉细眼的脸,还真有点像“龙皇孙”的模样,不禁失笑。
《早熟》或许就像这样早产婴儿,尽管票房成绩不俗,但仍然不可阻挡先天不足留下的病根,让人分不清是教化还是鼓励,辨不明是拍给谁看的电影。
或许对于尔冬升来说,他在上届金像奖上 “要拿最佳导演的奖座换星爷票房”的一番言论,原来不是一句玩笑。
方家富爸爸:我真系谂唔到啊,我自己已经好衰嘎啦,我生个仔出来,跟我学埋一模一样,又唔生性,又折堕,书又唔读,冇本事,又中意去蒲,十几岁咋,学人地沟女。
我就系……沟你阿妈,害到涯足一世!
好,我抵死,个天罚我没工做一世,我无所谓。
但系尼几年,我同你讲、我闹你,系为咩啊?
唔想你企上老豆果条旧路咋,你睇下你,你咩新鲜萝卜皮啊?
你有咩本事养人地啊?
同你一齐啊,害人地一世啊!
你饿死老婆熏臭屋!
--雷若男爸爸:法官大人,我系受害人嘅爸爸,亦都系我报警拉被告,到咗宜家,我又变为,为辩方陈词,係心情上来讲系……非常之复杂。
所以我更加有必要将成件事讲清楚,以提供法官大人一个更加全面清晰嘅视野审理本案。
当我地后生嘅时候,其实同宜家年青人应该冇乜分别,都系充满激情、追求浪漫、不顾现实,所以唔多唔少我地会做错一滴嘢,但系到咗宜家,我地成为人地嘅父母,当然唔希望我地嘅子女重蹈覆辙,于是谂尽千方百计帮佢地安排好一切,以为佢地只要遵循我地嘅计划,就一定会得到幸福,但系我地从来冇谂过佢地嘅感受,一直係度打压紧佢地嘅意愿,我地唔知道对佢地嘅要求过高,系会带比佢地咁大压力,我唔知道,对佢过分嘅压迫,系会对佢嘅心理造成咁大嘅影响。
我宜家明白,人生系需要经历嘅,任何人如果冇经过甜酸苦辣,系唔可能得到真正嘅成长。
係尼件事上边,被告的确系犯咗错,佢错在年青、幼稚、冲动,但系同时佢都有一样嘢系做啱嘅:就系佢尝试,去承担佢嘅责任。
佢尽咗佢自己最大嘅努力,去照顾我个女,係尼件事上面我应该觉得惭愧,因为佢爱我女,爱得比我单纯,爱得比我真。
感同身受的体会到年轻人的懵懂,纯真,顽皮,努力。
也很自然而然的表现出年轻人面对生存压力时的天真和无助,和父母对孩子真心的爱。
这个电影应该列入青春期教育必看电影,初一下学期看一遍,,高一下学期再看一遍,大一下学期还看一遍,尤其要组织家长在家长会时看,看完大家讨论。
与其得病后去治疗,不如病前预防。
温情电影不是我的type.不过刚好电视上演,就和朋友一起看了.没想到还不错.严重超出我的预期.看的时候一再联想到张柏芝刘青云的<<忘不了>>很注重生活的细节,细腻真实,又不乏有趣好笑小人物的辛苦没有简单的成为符号.这只有用心的人才做得到.一查果然是同一个导演.名导尔冬升.常常觉得他年轻时候可以演翩翩小白脸很搞笑.总有些人,你以为他只是一个花瓶其实他是一个变形金刚..这部电影充分表达出成年人世界对下一代的良苦用心您若想让孩子不再吸烟,只是打上"有害健康",那是起不了作用滴您得写上"吸烟会使牙齿变黄"才行现在的孩子们啊,简单的说教是完全的行不通了您若要防止孩子们早恋您就得把这中间可能的问题,难以预想的艰苦,欢乐浪漫以外的责任,---可能以一生来承担的责任---细腻形象---又得不乏生动有趣的呈现出来让孩子们首先能看得下来,又能有所体会当然,尽管如此,也不见得管用但是作为成年人世界,也算是尽心了否则还能怎么样呢!
香港的中學生要上通識教育,電影是好的工具早熟一片,令他們明白父母不易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好老土的道理,卻隱含在一齣青春偶像電影,一粒良藥?
小朋友更易接受?
內容好像是通識教育的教材,值得一讚!
因为《分手说爱你》又看来这部电影。
影片开头显示编辑是尔冬升,立马让我觉得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不会太失望,再一看,他还是导演,接着又给这部电影加分不少。
我是个对演员要求不高的人,只要能像是在演戏我就可以接受,但是坦白说,男女主角的表演让我觉得太青涩了。
露营后的早上,她们尽然接吻后相拥,那和他们的年纪真的不相符合。
在人物的刻画上,都还差点火候。
男女主角在住到小屋后遇到的生活和感情上的矛盾,展现的都不够多,似乎只有房祖名出去奋力挣钱着力比较多。
如果能再表现些他们历波折后的感情就更好了。
两位影帝,都各有一场重头戏。
曾志伟的在找到男女主角后的表述,黄秋生在法庭上的反省,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出彩。
两个不通层次家长的各自反省,其实也是孩子到大人的成长和大人到孩子的理解。
整个电影都表现的很单纯,这是他吸引我的地方。
很多时候需要这样的童话来调味自己的生活。
这电影不仅是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是两代人相互理解的过程。
印象很深的是在最后,毛舜筠给曾志伟说:“我从来都没有认为自己是在吃苦,我认为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要是你这都不理解我,我会很伤心”。
真的看的我好感动。
整个影片都是这样的基调,那么的简单和单纯。
和自己现在生活得这个社会比起来,那真的是自己可望而不可即的真情。
但是现在可以有那样的感情吗?
还有只要你对他好,他就可以甘心陪你吃苦,而且还把这当作是幸福的事情,过的很知足,很快乐。
真的没有了。
会有搞大别人肚子自己勇敢负责人的吗?
可以那样的经历生活真真的艰辛来养活自己的爱人吗?
可能真的没有了。
只有在电影中去找这样的梦。
昨晚闲着无聊看到SITV放了这个电影,就看了。
似乎是部为房祖名度身定做的电影,但在几位老前辈面前,他的演技还是显的相当稚嫩。
或许是因为这样的初衷,在情节方面,很多处都显的有些过于操作的痕迹。
关于主题,其实还是非常现实的,而且最终结果也是非常有意义。
婚姻是爱情、生活、责任缺一不可的,特别是责任。
有了责任感或许能度过任何困难,没了责任感一切都只是为了一时的痛快。
尔东升是出于什么选择房祖名演底层人家儿子家富这个角色?
他自己的生活应该更像若男才是。
不过年轻人,无论生活在什么环境,就视作可以很快地理解到另一种生活吧,暂且这么想了。
总体来说是一部很教条的影片,加一些喜剧的料子。
演技更只有黄秋生我是比较看得过去的,其他不是太做作夸张就是索然无味,不过也许导演追求的就是这个效果?
我也只能善良地这么想。
其实当初,我是一直以为早熟是与兰色大门之类相当的影片,所以怀着很大的兴趣的,开头也似乎有那么点意思。
但是基本上看到后来就发展成公益广告了。
只是看在影片宣扬健康生活态度和社会态度的面子上,我不要那么刻薄。
情节发展的太快,我们还来不及反应,两个年轻人就面临着孩子的问题.情节结构把这个环境富裕的女孩塑造成一个十分理想化的形象,尤其是对男孩子来说我猜更是理想.性格爽朗而单纯善良,顽强的责任心.她的反叛不过是她真正感情的流露和另一种同父母沟通的方式,跟着男孩私奔后过着与从前天差地别的生活时也从没有过一句怨言,懂事而执着地坚守感情。
其实,感情的真与假又能拿什么衡量呢?
尤其是对于两人之外的人来说.电影自然来得远比现实美好得多。
那么当现实中的确实存在着欺骗与不可逾越的压力时,你究竟该怎样要求像黄秋生扮演的爸爸在女儿这样一份突然的爱情面前的态度?唯一可以说得通的途径也许就是家长该付出更多的心与孩子沟通,说到底也就是一个责任的问题.可是有时,责任并不是如此明朗,人也并不是完美的动物.什么是早熟呢?早熟是合理的,并不是某个大人或是孩子的错误.
我们曾经都这样以为过吧,有情饮水饱,只要在一起就能努力出美好。
可当爱情离了象牙塔,孤立无援,浮光一点一点散尽后才知,唯一会煮的泡面吃多了,看见就想吐。
还在上学时,在网吧看这部电影。
房祖名憨憨呆呆,小眼睛大鼻子,很可爱,不算特漂亮的薛凯琪,温纯可人。
两个人很般配,很合适,很像那时在校园进进出出牵手恋爱的小情侣反正那个年龄里,闲闲的好时光,爱情总是容易发生的。
就连追求也一样,除了爱,还要自我,要自由,要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学校周围的小楼房,再往后面的小平房,住着很多这样的小情侣。
听说他们一起上课,一起下课,一起去傍晚热闹腾腾的市场买菜,然后煮出美味佳肴来。
听起来很幸福,不是吗?
我们早就吃腻了食堂里永远的土豆和永远大白菜,简直羡慕极了。
所以电影进行到一半,那时的我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收拾过的房子,看起来还挺温馨,有锅有灶还会煮泡面,门前有草地有河流。
没有钱,别担心,明天就去找工作。
我们总是要等到被狠狠的告知,才会开始明白什么是生活。
生活是漏雨的屋顶是迟到一分钟就被人顶替的建筑杂工是扛不动的煤气罐是刹车失灵的自行车是淡漠的人情,是走投无路时抓起小商店门口的东西撒腿就跑的窘迫是开始各自怀疑自己,越来越恐惧的心“我们越来越没有话说了,再这样我们很快会分手吧”头靠在枕头上 他们开始偷偷哭泣所当胖胖矮矮曾志伟演的那个爸爸,跨不过那条水沟,他站在那里抹一把眼泪,先骂自己再骂儿子,一个父亲的心急如焚和痛心疾首,淋漓尽致。
那一刻,不只是家富和若男,还有我们都会一瞬间明白,我们年少时的无知和任性原来一点也不美好我还记得我后来有一次和寝室另外的几个女孩一起去了个熟识的女孩所租的平房里,我们买去许多菜,很有搞个大宴席之势。
到了才知道他们每天做饭用的是小煤炉子,还是和隔壁的另一对共用的。
那个周末的下午,女孩一直在对付那个不断冒烟但不生火的炉子,勉强炒了两个菜,大家饥肠辘辘 兴致索然而归。
幸福终究不是那么简单的吧,只是所幸,我们知道的还不算太晚
还是不能支持早熟啊,不然大家都十几岁生小孩了。
除了毛毛沒覺得其他人實在演戲……過家家一樣……
一切都来得太快太突然,年纪是把双刃剑,责任的重量不是谁都能负担得起。
早熟也是一种责任。
早恋然后不幸怀孕。 感觉有些压抑。
薛凯琪好丑,不能直视
感觉是导演想让他两幼稚他两就幼稚,想要他两成熟一秒就能成熟。都不用有逻辑的
如果结局不是那么完美,电影会好很多很多
小小年纪,我们才能拥有那样善良纯真的感情。但是与年纪不想当,家庭背景不相当的感情大家都很累!
★★☆ 过早承受生活的艰辛,确实是很难的事。但青春总要是走弯路的。就是说教味太浓,而且结尾的高潮戏实在比较发指。
看完才发现是新年第一部。小时候山东影视经常播这片子的片花,薛凯琪也是这部跟房祖名传出绯闻。以为一般般的片子竟然蛮好看的。香港电影的人情味和一些小细节用心的处理超级赞。十年前的话,这样的题材还是挺值得关注的。故事的处理比现在很多刻意追求人性表达的电影不知好多少。单纯的爱情让人羡慕。
想了又想 还是给了五星 有责任 有苦痛 有委屈 有甜蜜有浪漫 这是家庭 胜于爱情 这才是青春最该上的一课 我该看 我们每个人都该看 海报几乎毁了这部电影啊
早恋生孩子的问题可能是社会的问题,可能是家长的问题,也可能是孩子自身的问题。
尝禁果的一种可能~~~相较于同类型的《朱诺》差好多~~~
就这电影 丫2个搞上的吧
我怎么就没碰到那样的女子呢哎!可惜了
当时为了知道你在想什么。我看了这电影。
大家的演技都没得挑,阿fi萌到家。毛舜筠同曾志伟的搭配怎么这么合口味。青春不就是要天不怕地不怕一次才叫青春么!
不喜欢这种太理想化的结局。
平庸得看不到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