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太无脑剧化,缺少深刻的真实描写与探讨,只把归乡好的一面轻松的一面展示出来,迎合的是当代年轻人想逃离大城市的困境心理和对归属感的需求,但忽略了很多问题,比如是否所有的乡下都这么美丽,都有富饶的大片农田,车道也不拥挤,有发小,还有人美声甜身材棒性格好会做饭的女朋友,没有父母亲的生活摩擦而只有爷爷的疼爱?
有没有考虑过每天日复一日看着柑仔店,自己智识专业技能方面的成长会很难得到满足?
这种每天坐以待毙式的枯燥生活有没有给俊龙带来过烦恼、困惑与恐惧?
说点看片过程中的胡思乱想:时不时三天两头就进货,村就那么大客就那么多生意真有那么好吗…教父老爹的普通话随着年纪大了歪果仁口音都回来了?
…钱买不来人情味,但钱真的可以解决很多事,不然一屁股债怎么活下去————虽然这部片的意图可能仅是轻松搞笑偶像剧的设定来消解大家的空虚与压力,只是套上了一个当代许多人在考虑的问题却不去好好深挖它发掘它而只是利用它而不改一如既往的内容实质,我觉得有点失望和没意思。
偶然被安利了一部台剧,说实话实在是太久没看过台剧了,结果从第一集哭到最后一集…… 阿公和银月的爱情太好哭了,虽然一开始觉就知道是个烂俗的故事,但是导演太会拍了,最后一集银月回到柑仔店,两个人坐在店前,时光倒流,阿公说“能再见到你真好”,银月说“很好”,足以。
爱不论时间,是真的就好
老来多相忘,唯不忘相思 我最喜欢的就是阿秀,虽然她出场次数少甚至后面的生活都没有提到,但是阿秀真的很勇敢,等了阿公好多年还好最后在一起了。
还有我最喜欢的就是两斤,真是个憨憨的可爱的人,看到他在便利店等凤玉我都要爆哭了
觉得这个场景超美 谁小时候没有过开小卖部的梦想呢,长大了才知道,小时候不是想开小卖部,而是想家里有个小卖部就可以请朋友随便吃,长大了才知道有个能陪你随时随地喝酒的朋友真好。
就觉得这个红色皮的花生好好吃 看到俊龙被工作压的透不过气,感觉好真实,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像柑仔店一样可以偶尔来转悠转悠喘口气的地方就好了。
希望这部剧能治愈我的,也能治愈你。
友人推荐~看完强烈推荐,太久没看这么有感触的剧了!
永久柑仔店啦,温情而不放弃,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深情,抵御住了残酷的现实,小人物细节的性格刻画得好好,幽默的态度让阿公他们一次次获得幸福的记忆,同时用九柑仔店也是一整个时代的缩影,几代人的精神寄托,倔强的纯真情怀,让一切都经得起时代的风浪,这大概就是人文情怀的魅力吧!
现实与理想的交织,残酷与温情的较量,困境一次次都拜在了用九柑仔店这个大家庭厚厚人情中,念念不忘的思念必有回复,虽然剧中过于理想化的剧情让人觉着不贴切,但是看完却会简单得令人动容、潸然,难有的真诚之作,这种题材的台剧好有韵味,看完会令人久久游走在那个“用九柑仔店”里面,真好~[Sun] 而且演员也演得好到位,拍摄手法跟画面构图细节也设计得很用心啦,倒叙的剧情顺应得也蛮有层次感的,哈哈,sui啦~要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一切都值得去付出!
刚看完了第五集 没忍住从评论里搜寻阿公和银月的结局 满心欢喜的以为阿公在阁楼系纽扣银月回来的镜头是真的 却未曾料到 竟是和阿公一样的空欢喜其实 这才是我们生活里大多数爱情的结果吧 在任何年代都一样 看习惯了王子与灰姑娘 回望这份真实 竟刺眼的不行 第一集银月要换灯泡的场景突然间就已经猜到了结果 但当她真真切切摔下来的时候我竟还是被吓了一跳 眼泪就那么夺眶而出太久没有跟随剧情的节奏而哭 顶多就是情感跌宕起伏罢了 知道了剧情人物大致的结局 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没有勇气看完 我多希望阿嘛就是银月 俊龙和昭君没有阻碍的在一起 凤玉在被拒绝后就发现了两金的好并且相爱生子 … 但没有 我知道 这样的故事才是真真切切的 我没有特别的难过 但却就像是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在水里的感觉 无助 绝望 说不定我可能下周就把这个故事看完了 也说不定 这个故事又会被我搁浅在这个夏天里
玩豆瓣没多久,也是第一次把一部剧收进了“想看”列表,今早查看居然已开播,欣喜万分!
看了10分钟(只找到一个试看版),就知道这份“想看”没让我失望!
一部好剧,不需要特意制造神秘感。
开头短短几分钟,已经知道了本剧的叙事手法和基本脉络,这样看似老套的回忆,正是温暖我心的,神秘感从来不属于这样温馨题材的小众台湾剧。
剧本是漫画改编,虽没有看过漫画,但是台湾对于漫画的传情达意能力我一直很放心!
演员,看过N遍《我的男孩》,惊叹于张同学的演技和那张笑起来无比灿烂的脸。
之后虽然一直关注他的影视作品,但都未见上乘的,毕竟好演员离不开好的制作团队。
且也知道张同学从小看台剧长大,演绎方式上也透着一股本土味道(很喜欢他的台湾口音),所以他接这部剧有绝对的优势!
好了,先说到这,我要去找资源了。
下次再来更新!
———第一集怪我截了张模糊的图,但是张同学一出场真的气场太足了,好高,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感觉不正是剧情所需要的吗!
我们的男主叫俊龙(真是人如其名😁),为事业冲刺的年轻人,正赶回老家去看望生病的阿公。
看完阿公,俊龙来到阿公的柑仔店,眼前的一切把俊龙带回了童年,也把观众带回到那个属于阿公的时代,故事就随着这间老店内的摆设缓缓展开了。
这里还有一段os特别喜欢“从台北到这里只需要3小时,而我却用了365天”
我很喜欢镜头的切换,从安静到喧嚣,让观众略感压抑的心情伴随着音乐豁然开朗起来。
插叙的手法缓缓铺展开的回忆告诉我们一个穷小子和富家女的爱情故事,阿公就是那个穷小子。
他们决定私奔了!
导演很会用镜头,太多好看的色调和镜位,我来不及截图了。
我很喜欢台剧对一些细节处理上的用心!
我们的俊龙通过一些事想通了一些事,这个镜头大家体会一下,我很喜欢。
(但是我们男主不会游泳咩?
)
本集末尾,俊龙回到老家接管阿公的柑仔店,阿公也度过了危险期。
店门口的灯重新亮了起来,一切都很暖。
电影质感的《用九柑仔店》,期待第2集!
第2集里俊龙头盔上的哆啦A梦竹蜻蜓萌到我了。
篇幅开始进入了俊龙童年时期的回忆…表白第3集!!
每一帧都很美,俊龙和阿忠的纠葛伴随着配乐缓缓的流淌开,镜头张弛有度,阿忠拎起俊龙衣领,阿忠对挚友的控诉,阿忠的悲伤,仿佛诉说着想念,基情满满。
原来,小心翼翼藏在心底深处的那个结,随着岁月,早已无声无息的解开了。
本来压抑的剧情处理的太好了。
台湾人太会了!
俊龙解开了多年的心结,酒足饭饱慢慢走回家,顺路还捡了红颜一枚,流畅的剧情真的让人好舒服。
人生就像一场游戏,有很多关卡,当你悠然自得的时候,老天总在你面前设置了一道坎,你不得不卡关。
是啊…
三十岁的杨俊龙才华洋溢,即将成为房产建设公司最年轻的开发部经理。
只是,当他看着上司们,赌上所有的时间,牺牲了亲情、爱情、友情,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这是一条世俗普遍认定成功的道路,但不做所谓的成功人士,也未必是条鲁蛇,俊龙的人生有没有其他可能?
外公因病倒下,让俊龙重新发现了柑仔店的价值,这里没有24小时的便利,却有永久的暖心,手头紧的人可以赊账,孤单的人可以聊天,放学的孩子可以安心等晚归的父母,做工的人有了盏照亮归途的灯。
尽管面对大型商场的强势进驻,俊龙依然坚定地带领用九柑仔店,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片名对非闽南语地区的观众确实有些劝退……看过觉得这就是我熟悉的花甲男孩转大人+俗女养成记,还是一样的配方,尤其是第一集海边讲人生,俗到头大,完全无法说服我男主是为什么必须回到家乡。
但我要说,老年阿公这个演员真的选的太好了,台词不多也几乎没有什么表演的痕迹,但当最后一集和银月重逢,阿公小心翼翼地挥着手说“银月,再见”的时候,那个神情,那种小心翼翼,那种等待一生的回应,跟这位老人的面容十分融合,好像一下子明白了男主为什么愿意回到家乡,除了那份人情、温暖交织的牵绊,更重要的是男主身上有着和阿公一脉相承的温润纯善。
过去总让人回味怀念,可能是因为物资紧缺,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物欲,心中才会有空间去摆放那些感恩、牵挂,才会有那么多的多管闲事、将心比心。
大城市有它的繁华,小城市有它的人情味,留在哪里,都可以,只有自己才知道哪里才是归处。
银月阿嫲梦想着能在海潮乡开一间柑仔店,夜晚的门口会亮着一盏暖黄的灯,给过路人和自己照亮前方的路。
知道此处有人的感觉,你可以在此歇歇脚,真好。
很可惜,银月阿嫲因为外在原因没能和阿公走到一起,阿公为了实现银月阿嫲的梦想,他努力打工,独自抚养两人的孩子。
尽管“用九柑仔店”姗姗来迟,但它很快成为众人的另一处安心地,孩子们空闲时间就在前面的院子处玩耍,老人们看管孩子的同时,也跟老伙计一起插科打诨忆往事。
看的过程,给我的感觉,那时间的消逝是缓慢的,大家的节奏是悠闲的,没有那种高频的声音和绚烂的霓虹灯光在身周环绕。
有的是只是大片的绿,和高丽菜上面的晃动的露珠,那是收成的硕果。
有的是一筐筐,一缸缸的黑,是酱料需要发酵半年,甚至更久时间才有的醇重,那是要一辈子功夫酿出来的。
有的是点缀在大片深蓝夜幕下的点点暖黄,和慵懒坐在躺椅上斜晒的金黄,那是陪伴,也是共度。
那是一袋又一袋的橙色,是阿诚不撒农药的坚持,也是他重生后生命中的一抹色彩,这是海潮乡的f4的理解和接纳。
用九柑仔店陪伴一辈又一辈人,从俊龙这些留守儿童的诞生,到阿忠阿芬结婚生子,再到水昆伯的告别,相似的生老病死,不一样的得失感受。
用九的存在,那是羁绊,是大家的青春,众人的回忆,是见证彼此存在过的彼此。
是你还在那边,我的青春就在,我的亲人仍在,我的家也一直在。
好些年过去了,俊龙接了阿公的班,看着用九是落了灰,有些年纪了。
俊龙将其翻新,阿公执笔挂匾,“用九灶咖”也开张了。
它再次以不同方式将大家聚集起来,这次是三餐,每个人必须要的三餐,一张不大的饭桌,不同人烹调的家常饭菜,一样孤单的人围坐在这里,用食物裹腹,以烟火气滋养心灵。
我知道这种关于牵挂的剧,是各种感情掺杂其中,我们为什么会受感动,因为最普通的,也是最让人能共情到的。
它离我们最近,就在我们身边,每时每刻发生着。
我们长大了,父母皱纹深刻。
我们离家了,父母驻足远望。
我们回头看,父母早已不在。
我们把这些埋在心底,不敢轻易触碰。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望我能守护着我的大树,共经风雨。
ps,里面的感情线,对于恩沛,总觉得苦涩。
在对的时间发生错的事,导致两人渐行渐远。
许是经历起伏多了,昭君选择俊龙是平凡归处的简单。
而我认为恩沛是过尽千帆,那人仍在的存留。
原来看前面的时候,一直想冲着大小姐说:“不要跟那个穷小子私奔呐。
你好好的过你的日子吧!
”所以,看到后面他们两个人生活过的那么辛苦和艰难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但这一切,又在最后一集得到了疗愈。
双鬓斑白的两人,在穿越时空后的对视,一切无言,又尽在无言中。。
无论结局怎样,曾经遇到过一份这么真挚的爱情,也是了无遗憾,值得了。
这部剧的设定上和《俗女养成记》,是有点像的,都是在大城市打拼多年的人,选择回到家乡。
在都市的繁忙和乡村的宁静当中,重新寻找回自己。
最近一口气连着看了三部这样类型的剧,包括俗女养成记、村里来了一位暴走女外科,也都是这种风格。
也许我们有时候,走的太着急了。
就需要这样的剧来告诉我们,也许应该慢下来看看风景。。
終於花了三天的時間看完了『用九柑仔店』,似乎從『想見你』『我們不能是朋友』『我們與惡的距離』『誰是被害者』開始我又重新愛上了台劇。
整部劇時不時的閩南話讓我需要看字幕。
進德爺爺和銀月奶奶的愛情讓我羨慕,哪怕最後和進德爺爺結婚的是阿秀奶奶,阿秀奶奶同樣也讓我喜歡。
人美也為愛勇敢。
老一輩的感情很好,銀月奶奶最後嫁的博士爺爺應該從始至終就知道進德爺爺的存在吧。
哪怕銀月奶奶老了,也願意陪著去尋找進德爺爺,當銀月奶奶回到車裡對博士怎麼說:謝謝你來陪我,博士爺爺也是笑著拍了拍銀月奶奶的手。
博士爺爺是真的很愛銀月奶奶吧。
進德爺爺沒有和銀月奶奶說孩子留下來的事,可能有時候有些事還是有遺憾才是最美的。
第二代沒有太多的描述,描述可能就是小武的父母和昭君媽媽和羅賓的感情。
第三代,俊龍阿忠兩金阿芬鳳玉昭君。
俊龍阿忠阿芬懵懵懂懂的青澀的模樣就像上學情竇初開的我們。
還有太多太多⋯⋯「十分太滿,用九剛好」
感觉台剧的成本很低,但是却能拍出很高质量,在于接地气,很生活,不花里胡哨,能引起很多人内心的情感共鸣,这就够了,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好作品。
前半部分非常好看,很好哭。但最后几集拍得太拖沓了,主要是好几个人物的故事线都崩了,全靠阿嬷阿公的回忆杀拔高……但整部剧质感挺好的
年纪大了 不喜欢这种不切实际的毒药童话
五倍速看完第一集,不好看的鸡汤剧。
这部剧只有一部分让我很喜欢,另一部分就非常俗套了。
看不进去
阿公的故事更好看
7/10,前几集节奏太慢,感觉想模仿This is Us那样交叉线的剪辑,但效果不佳。最后两集真的爆哭,老一辈的故事更加动人。
台湾版《乡村爱情》。城市青年回乡创业爱情事业双丰收,大脚超市村中核心物质精神两手抓。
第一話:回家。第二話:外地人。第三話:兩人三腳。第四話:守護暖心的所在。第五話:聚散無常。第六話:愛情的模樣。第七話:他從回憶而來。第八話:母與女。第九話:留下來的人。第十話(最終話):遺憾的有效期限。—— 同樣有歸鄉情節,同樣講述過去與現在的故事,看劇時不禁聯想起同2019年8月在台灣播出的《俗女養成記》,於我而言,擁有挺多詼諧搞笑橋段的《俗女養成記》更有趣,而故事基調比較悲傷殘酷的《用九柑仔店》則更真實一些(但如邱澤飾演的姜恩沛的角色設定等還是覺得過於戲劇化)。—— -阿公,為什麼要叫用九柑仔店?-用九,這就是我們人日常生活的東西,我們店裡十項 九項都有。-那阿公,為什麼不叫用十呢?-用十?用十就太滿了。那如果是用九,剛剛好。店名叫用九,就是表示說可以開永久,來我們這裡買東西的人用得長長久久。
他们就一直笑啊一直笑,偶尔也会哭。特别朴素,特别美好。
男二看女主试婚纱流泪那场真的太戳我了
剧情套路化 演技尬尬的 爷爷那辈演技和故事好很多
温暖是真的温暖,无聊也是真的无聊。
中后段一度很狗血和俗套,最后是完全沦为爱情剧。那种远方乡镇情怀还有时代变迁还是让人喜欢的
整部剧我几乎没有快进看完的,这算是对整个cast最大的敬意了吧。虽说按照偶像剧的套路,应该是男女主角的感情才是主线。但是我却被支线剧情打动吸引。阿公和银月的一别两宽,勇叔的江湖气和庙公的乡党风,还有祖辈与孙辈之间那种浓浓的情谊。。。最后两集我哭了好几次,为阿公和银月的重逢,为阿嬷与小武的告别。生命这个东西好像就是这样来来去去得得失失,不知不觉。王柏杰演的青年阿公很憨厚,满眼都是属于那个时代的道德感。和罪梦者里的混混眼神完全不同。他,挺会演戏。张轩睿长强壮了,更有味道了。眼神里多了不少沉稳。他的黑色蓬乱短发让人忍不住想胡撸两下。女主的笑声实在太魔性,总在倒吸一口凉气。
同样返乡题材 跟俗女养成记比起来差远了
干了这碗“刻意”熬煮的鸡汤,我还是站恩沛和昭君。
不管多晚 都亮着灯转折点其实蛮硬的印象:「很日系的一部台剧」
有阵子迷张轩睿于是标记了 隔了那么久再看 想法是:他总是喜欢演一种傻男孩的角色…这个小店不仅是阿公的执着,也是周围所有朋友 亲人 恋人的寄托啊。还算是比较典型的台式温情剧。Ps:柑仔店原来就是小卖部哦~3.5星吧。210123想看 230607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