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听说桐岛要退部

桐島、部活やめるってよ,桐岛失踪后(港),听说桐岛退社了(台),Kirishima, Bukatsu Yamerutteyo,The Kirishima Thing

主演:神木隆之介,桥本爱,大后寿寿花,东出昌大,清水久留巳,铃木伸之,落合扶树,仲野太贺,山本美月,松冈茉优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2

《听说桐岛要退部》剧照

听说桐岛要退部 剧照 NO.1听说桐岛要退部 剧照 NO.2听说桐岛要退部 剧照 NO.3听说桐岛要退部 剧照 NO.4听说桐岛要退部 剧照 NO.5听说桐岛要退部 剧照 NO.6听说桐岛要退部 剧照 NO.13听说桐岛要退部 剧照 NO.14听说桐岛要退部 剧照 NO.15听说桐岛要退部 剧照 NO.16听说桐岛要退部 剧照 NO.17听说桐岛要退部 剧照 NO.18听说桐岛要退部 剧照 NO.19听说桐岛要退部 剧照 NO.20

《听说桐岛要退部》剧情介绍

听说桐岛要退部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松籁第一高等学校,星期五放学后的闲暇时光,一股不安的气氛在校园肆意蔓延。传言排球部明星球员桐岛退部,他的举措使稳固的校园金字塔发生不小的撼动。黄昏的校园内,排球部的众人、羽球部的东原霞(桥本爱 饰)、桐岛的女友——校园美女梨纱(山本美月 饰)以及他的密友菊池宏树(东出昌 大 饰)莫不感到诧异,他们四处寻找桐岛的身影,最终一无所获。在这片混乱中,生活在金字塔最底层的电影部部长前田凉也(神木隆之介 饰)以及管乐部部长泽岛亚矢(大后寿寿花 饰)似乎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身处校园夹缝中的他们默默从事本部活动,默默深藏心中对某个人的爱慕。不到一周的时间,少男少女的内心发生巨大的变化…… 本片根据朝井リョウ的同名处女作改编,并荣获2012年电影旬报十佳影片第二名,以及2012年日本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等奖项。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侠僧探案传奇之将军府杰茜驾到第五季最后的武林银行家逆转女王剑桥风云战毒致命关系兽旋战斗拯救计划图书馆战争是咁的,法官阁下心跳源计划今夜于巴别地下一层困兽第一季路西法第二季十四天向着炮火前进窒息家庭第三季要听爸爸的话男女8人夏物语道歉大师别碰我的童年玻璃鞋战时兄弟名侦探柯南:绯色的不在场证明圣诞节里的温情故事大脚怪:内心的怪物萨利姆鬼屋事件巴黎两日情奇幻贵公子

《听说桐岛要退部》长篇影评

 1 ) NO CAN NO BB

开宗明义,一群屌丝别YY了,什么电影宅逆袭了高富帅,凭着爱好和努力把帅哥感动哭了,让他意识到了人生的意义。。。

信这个你就注定一辈子当单身屌丝!!!

一辈子只能在男人堆里看漫画在女人堆里吹某种乐器!!!

一辈子只能淹死在僵尸片和青春片的口水眼泪里!!!

以自身为例,小时候一直生活在别人家小孩的阴影下,那真是文也不行-考试没进过年级前20,武也不行-各类体育比赛基本都是替补,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丑,没其他原因。

反正别人家小孩忙着早恋那会,我就忙着看漫画读小说了。

后来吧,真读了很多很多书,结果翻过头来再看,却发现这根本就是个恶性循环,越找不到对象死宅度越高,死宅度越高,就越找不到对象。

你们看生活大爆炸那几个活宝,你觉得他们真的适合交往吗,别跟我说现在他们都怎样怎样了。

这个要看前两季他们正儿八经还是科技宅的剧情。

现在的生活大爆炸根本就是日剧午间档大妈狗血剧,没啥好说的。

那种谈论什么都自然引到专业知识上的死宅,各种力学各种物理梗各种数学计算,普通人能招架的住?

姑娘,别天真了,你就是觉得他可爱,他眼里你就一文盲。

等你变的和他一样专业了,你也就进化成莱斯利了,知道性生活只是人类神经中枢某回路的快门,偶尔开关下就行,跟谁其实不重要。

当然,有爱好是好事,那你就要坚持爱好哪怕提高自己的择友观。

你看胖妮,端了7年的盘子,莱纳德迷她也迷了七年,你们说为啥?

抛开了男女主角没法换这个客观大前提,我只能说,这是死宅久后最容易犯的错误吃窝边草!

时间久了,习惯了彼此的缺点,就误以为彼此合适。

当初是为了出喜剧效果,七年后这部片已经彻底沦为婚恋狗血剧的今天,当胖妮意识到自己的卑微而主动求婚后,莱纳德仍然毫无意外的犹豫了。

接下来怎样我也不知道,反正我觉得编剧虽然会丧尽天良的把莱纳德和胖妮和罗斯和瑞秋一样扯成天生一对,但明眼观众应该清楚说,罗斯和瑞秋其实也不合适,就是剧情需要。

(老爸老妈浪漫史在这点做的很好,虽然也是为了拖剧情)然后就回到了最初的问题,爱好和对象是否可以兼得。

答案当然是肯定,前提是你要长的非常非常帅。

如果比较不幸的是,你长得很欠奉,那我只能很悲哀的告诉你,不好意思,我觉得你最好还是有个侧重点吧,二者兼得的好事挺难的。

所以这电影其实挺哀伤的,你愈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你就愈难自拔,因为你偶一分神,注意到身旁无意经过的一个身影时,等待你的大概就是笨拙的爬出自己的小世界,试着出现在别人前,无数次尝试后落寞的一个人回到自己的世界。

我知道这片的主角是宏树,毫无疑问,他就是下一个“桐岛”,万众瞩目的一个校园领袖。

因为无论男女,片里的死宅代表都明确的表示,他真的好帅。

“好帅”秒杀一切,屌丝洗洗睡吧。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PS:你们想过电影社除了导演(他其实也很帅)其他那群长相奇葩社员的感受吗?

 2 ) 刚才那一遍太棒了,是吧

又刷了遍桐岛,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地方。

第一次看的时候就很痛苦导演把我一直存着的一个想法用掉了:用一个场景为另一个场景配乐。

他还用得蛮妙的,萨克斯女在心碎以后,回到管乐团和大家一起合奏,为天台高潮戏的主角们配乐。

初看,只记得整曲完毕萨克斯女的释然一笑...这次注意到,同样是整曲结束,一个整部片子只露过这么一次脸的女生,说了这么一句话:“刚才那一遍太棒了,是吧”她是对萨克斯女说的,属于演完以后团员之间的正常交流。

但在一部电影里,导演多花费一个上镜的演员来讲这样一句话,分明就是留在这里的彩蛋。

(写完以后才发现原来她不止上镜了一次。。

不过无所谓了。。

) 其实要问你的是,刚才整个一段天台高潮戏太棒了,是吧?

那一段围绕桐岛而让所有主角们偶然地聚集在天台上所发生的即兴般的狂想,是不是也就像背景的配乐一样,是一次跟随莫须有的动机而展开的独一无二的演奏?

就这样一次性留在了8mm胶片上和你的耳朵里。

真是不得不拍案叫绝,刚才那一段真的好棒。

 3 ) 聽說桐島退社了

聽說桐島退社了,青春一瞬。

原來小說作者真的是想當電影導演,然後真的拍成電影時同一情節不同觀點的重覆呈現則是電影導演的新設計。

在看片的時候會想這樣的設計是滿有意思,但就情節來說是否用傳統的多線敘事就可以把故事說完呢?

會比較好嗎?

也許不行,在這麼短的時間這麼多角色同時發生的事,用傳統方式來拍可能會太過混亂。

現在的方式反而能把角色複雜的關係整理的比較清楚,而且能享愛一層又一層深入的快感。

片名所指的桐島其實是影片幾乎都沒出現的核心人物,身為高中風雲人物運動明星,一天他突然退出排球隊的活動,並切斷和所有隊友好友女友的連繫,以桐島為中心的人際關係在這短短幾天之中開始失衡。

而電影另一邊則是和桐島一甘人幾乎沒關係的電影社,被同學嘲笑的社長前田領著一群電影宅試著拍攝夢想中的學生僵屍電影。

校園中勝利組和失敗組的對照看來像是身為電影宅的作者發出的怒吼,但電影其實對勝利組一方挖掘的更多更深。

桐島的消失帶出的是這群高中生的存在危機,球隊替補球員撐不起他的位置加上隔天的比賽慘敗讓這群追隨桐島的球員們焦慮不安,而桐島女友以身為學校明星女友為榮的存在意義也遭到威脅,圍繞在桐島身旁的好友也因主角的不在開始鳥獸散。

所有的人都渴望可以依附在中心人物身旁形成一個階級,當階級的中心不見時又該怎麼辦呢?

同其實這些人也都自行形成自己為中心的小圈圈,有各自的存在意義與危機,只是每個人的自覺不同罷了。

電影中的主角之一宏樹,身為桐島的好友他自己其實也是學校的運動明星受到女生的歡迎,但他後來並沒有積極投入社團活動,也對戀愛關係漫不經心,他對存在的焦慮甚至好像是代言桐島的心聲一般,桐島的消失就像是宏樹不敢或還沒做出的選擇,而他的心思也被過去棒球社的學長所牽引。

學生投入社團或為各種不同理由,但能找到自已真心所愛並為之努力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高中生的存在危機可能和成人並無二致,這也讓他在最後和前田意外的心情告白隔外動人。

前田這邊看似是對照組,體育不行被人瞧不起,電影社聚在狹小的社辦裏,拍片劇本題材也被指導老師掌控,但一群人因為前田決意要拍他自己喜愛的僵屍血腥片而熱血沸騰,最後因為陰錯陽差電影社和尋找桐島的一行人在屋頂上對峙互打了起來。

相對於其他人,前田一心一意想拍自己的電影,覺得其中似有其意義所在,其神采對照到其他學生的焦慮似乎傳達了作者和導演的價值評斷,同樣地暗戀宏樹的管弦樂團隊長,也在最後一場完美的合奏中找到她自己的生存意義。

但也正是因為青春才能這麼簡單地想望著那些不明所以的意義夢想,不管是宏樹還是前田,或許都是一體的兩面,或是不同的階段。

在最後的群架中,前田透過攝影鏡頭想像的是僵屍把這些明星學生們大卸八塊的血腥場面,這或許就是電影的力量,把內心的想像與情緒具像到銀幕上,電影結束後它似乎又可能帶給你意義與昇華。

但不管是拍片、音樂、運動或其他的,今日的熱情日後難保不會消失,就像看了一場動人的電影過兩天又淡忘在生活中。

桐島退社看似大事也是小事,電影停留在天色將暗的一瞬,也像是青春將褪去的那一刻,就像拍電影要等待那一刻的陽光,人總想在短暫青春中能做點什麼,留下些什麼,但在結束那一瞬間你是覺得心滿意足,還是自覺一事無成?

但反過來說人是否真能抓住什麼?

也許一切都沒有答案,散場後能記住的也就是短暫的歡笑和一瞬的淚水。

前田暗戀的女同學東原看似也對前田有意,但劇情中段的形像翻轉讓這角色多了點曖昧性。

她像是第三者冷眼看著所有的一切,對不同的人說各自想聽的話,到底她真正的心意如何頗值得玩味。

 4 ) 等待而苍白的桐岛式青春

青春片是日本电影中一个很重要的电影分支,从2001年岩井俊二导演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开始,日本出现过大量的讲述青春少年少女故事的电影,我个人看过的便有诸如《彩虹女神》、《蜂蜜与四叶草》、《只想爱着你》、《花与爱丽丝》、《夏威夷男孩》等等,也出现过一批靠青春片而迅速走红的演员,比如苍井优、宫崎葵、市原隼人等。

这一切都说明,新千年以来,青春片在这个国度中的受欢迎程度。

但日本电影中的青春片或者纯爱等电影,是有着大量的雷同和相似的元素设定的,他们所讲述的青春要么如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这样的阴郁残酷,要么如同《五个扑水的少年》一样阳光而热烈。

其实,无论是残酷还是热烈,悲伤还是狂喜,这些介质对于电影中的青春的作用来说其实都是一样的,对于观众来讲,也都是一样的效果。

因为对于现实中大多数人苍白而无力的青春而言,残酷抑或热烈的介质,其实都是一堆记忆的彩色笔,能够将黑白的青春描绘的不那么单色调。

《听说桐岛要退部》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日本青春片,因为它与我所提到的那些片子截然不同。

但他所体现的青春,却恰恰就是大多数人的青春,盲目而苍白,等待和迷惘,电影中表现校园小圈子里的各色演员的性格也非常的典型和丰满,每一个人都能够找到曾经青春里对爱情对未来对生活的那些不明了。

《听说桐岛要退部》虽然有着一些不同寻常的讲故事结构(多视角同一事件反复讲述),也有着一场超现实的反抗戏份,但这部电影里的青春,却真正是大多数人曾经走过的或正在走的青春,而非走过青春的大多数人,回忆里的青春。

电影讲述的故事是集中在几天之内发生的,电影讲述的是处于校园生活中的受欢迎的一批人因为平日里最备受瞩目的桐岛的退部之举而产生极大的骚动,而另一批完全被忽视处于校园生活中毫不起眼的电影部的一群人却不为所动。

随着一行人寻找桐岛的行动逐渐深入,最终所有人齐聚在天台上产生了矛盾,受欢迎的一批人中长久以来的貌合神离产生了分裂,而毫不起眼的他们也在内心深处对受欢迎的他们发起了前所未有的反抗。

电影中臆想的天台超现实的一场僵尸戏堪称整部电影的最高潮,也绝对的令人振奋,去他妈的小清新,这才是青春。

电影中的“桐岛”其实至始至终未曾正面的出现在镜头之前,就连远景也似乎也只有一个。

“桐岛”也就如同经典戏剧《等待戈多》中的戈多一样,只是一个虚化的却又指代着更多的凭空人物,就如同“戈多”一直在被等待,而“桐岛”也始终是在被那些受欢迎的人们寻找着。

“桐岛”像是代表着这群人的精神领袖、目标、甚至是信仰一样的存在。

他们曾通过依附于“桐岛”而受到关注,当“桐岛”退部并消失,无异于意味着某种小圈子的崩塌,他们也就显得措手不及,寻找“桐岛”是他们唯一出口。

电影中的有一幕很有意思,桐岛的几个小伙伴在一起打篮球,突然其中一人突然发问,“我们为什么在这边打篮球”,“不是为了等桐岛吗?

”,“那现在呢?

”半响,又一人说————“难道不是因为喜欢吗?

”。

而校园的这一帮表面看起来风光的人的实质都像是不知道为什么等待下去的他们一样,活在表象里、虚伪以及苍白里,校花四人组梨纱、纱奈、霞是如此,对棒球和足球篮球等运动都很擅长却不参加任何部落的菊池是如此,他们因为虚荣或是害怕失败而不愿意表达真实的自己,不接受自己真正的喜欢的事物,或者从来就没有分清楚自己真正想做什么。

他们通过相互依附共同追随“桐岛”形成小圈子而弱化了自我,当“桐岛”离开,那些掩藏在内心的害怕和矛盾便终于走了出来。

这以电影中的两个人物霞、菊池的变化最为明显,霞是校花四人组种的一员,但她却不像梨纱、纱奈一般虚荣而高傲,她外表不好不坏,文静而平凡,不愿意被埋没,也不愿意太冒尖。

她是这个校花四人组中实果外最边缘的一个。

平日里霞对谁都说客气话,不作内心表达,看起来友好而温柔。

天台的爆发戏中,纱奈取笑校园中不起眼的前田,霞对梨纱、纱奈等这种高傲而虚荣终于忍无可忍,一巴掌打在纱奈的脸上,这一幕是真令人解气。

但遗憾的是霞几乎一瞬便选择道歉,可预见的是,今后霞还将继续这样藏着自己的活着。

菊池平日里可以说是除“桐岛”这个完美的人之外,最受欢迎的一种人,他什么都好,样样都精通,但他却样样也都不是最顶尖的。

他自由的游走在自己的每一种身份里,享受着被人欢迎的姿态。

他做什么都不会太努力,不愿意参加棒球部的集训和比赛,他只是凭借自身的聪明和素质,轻轻松松的获得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好的位置。

比起“桐岛”这类完美的第一人,菊池并不羡慕,看似甘于第二,因为他享受着自己不努力却又能受欢迎的状态。

天台一场戏,菊池看到前田这种平日里被自己完全忽视的人为了电影而拼命的抗争时,透过摄像机时,不由的留下了泪水。

其实,他骨子藏着的自卑和害怕并不少,只是,他从不愿意承认。

电影部的前田是一个异类,他沉默寡言,满脑子的怪异思想,他一直喜欢校花四人组中的霞,(电影中表现这种暗恋真是太细腻和微妙真实,铜管乐部的泽岛亚矢对菊池的感情也是如此)但霞对他客气而温柔,他不知所以然,却不料发现她也有着地下情。

前田一直处在电影的寻找“桐岛”这条线索之外,他完完全全的同他的电源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除了中间暗恋霞的一些描写。

他计划拍摄一部自己想拍的僵尸片,即使这是被老师勒令禁止的。

他从不被关注,长久以来被议论和奚笑为怪人。

天台上,一群人追随“桐岛”而来,正好打乱了前田的拍摄,并出言侮辱他的电影。

前田与其电源部的这一群“怪胎”发起了攻击。

电影在这个时候超现实的将其拍成了僵尸咬人而血肉横飞的段落,这段实在太赞。

我认为前田是这整部电影的核心人物,就他热爱电影这个事实便可猜想导演肯定在其身上投入了很多的私货。

前田不同于其他的任何人,他一直有着自己的期待和梦想,也愿意为此努力。

他的青春不处于等待中也并不苍白,他的青春或许在旁人看来毫无内容,但却是最丰富而最自我的。

《听说桐岛要退部》是一部最好的青春片,他用这样的一个故事全景式的描绘了校园中那些各式各样的人,我很喜欢,最后用电影中前田拍摄僵尸片时常用到的一句台词结束这篇文章。

“在这个不得不存活下去的世界,我们必须战斗!

”原文来自movie's http://1895m.com/?p=1876

 5 ) 用摄像机对抗现实

《听说桐岛要退部》出来后,身边朋友出现了两种声音。

一类是捧爱有加,列为年度十大。

一类宣称清汤寡水,枯燥乏味。

考虑到2000年后,跟正常的好莱坞电影或华语片相比,日本电影整体节奏(叙事、对话或影像本身)偏慢。

如果无法克服这类已成定势的沉闷,对影片无感也很正常(参见黑泽清或青山真治的作品)。

谈论这部电影,必须从新世纪以来的青春片说起。

2001年,岩井俊二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和矢口史靖的《五个扑水的少年》是两部颇具代表的青春片,一个压抑阴暗一个励志热血,各走极端。

自此以后,同类题材渐有滥觞之势。

所幸后来还有井筒和幸的《无敌青春》、山下敦弘的《天然子结构》以及柳町光男的《谁是加缪》等电影,不乏闪光亮点,尤其是“因阳光而杀人”的《谁是加缪》,它跟《听说桐岛要退部》都有出现拍电影的有趣内容,多出了和自我指涉有关的解读。

青春片常有这样的故事:一名转校生的到来,扰动了原来平静的校园。

《听说桐岛要退部》采用一个逆向结构,完美神话般的桐岛突然退出排球部。

消息散开,校园里出现了一道无形波浪,冲击着其他人。

从头到尾,观众看不到桐岛的真容。

略带荒谬感的设定,让一些人联想到了《等待戈多》和《呼喊特蕾莎的人》,戈多和特蕾莎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等待和呼喊他们的个人和群体。

身边包括自己身上也常有这样的故事:一个成绩优异的人升入高中,发现自己泯然众人矣,倍感挫败。

今天风光无限的大牌导演,当年却是一个不被关注的旁听生,风云人物另有其人。

《听说桐岛要退部》有明确的等级概念,不同人之间的心理落差尤其明显。

影片把桐岛置于最高点,几个关系要好的朋友也在体育方面有特长,受到女生欢迎。

处于校园最底层的是电影部的一帮人,他们的活动场所寄身在剑道部的休息室,昏暗狭窄,这帮人扮演了被嘲笑和无视的角色。

跟想象中不同,《听说桐岛要退部》没有热血励志,更没有常见的恃强凌弱。

它用多线叙事和群像并立的方式去讲述短短几天的青春故事,重在那些难以启齿的暗恋喜欢,茫然无措的心思想法。

在一部很可能“没有故事”的电影里,导演特意安插了电影部拍摄的片中片,用8mm摄像机去对抗现实,用臆想的狂乱行动来粉碎眼前一切。

高潮段落之前,桐岛自天台跳下,下楼时和电影部的人擦身而过。

而在摄像机前,被审视的菊池宏树突然情绪崩溃,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如果说,现实生活让电影部的家伙们不知所措,继而逃入想象中的映画世界。

那么,当菊池宏树面对镜头,他好像突然意识到,在“桐岛退部”后,自己的真实生活反倒是一片假象。

《听说桐岛要退部》的群像还让我想起了相米慎二的《台风俱乐部》,里面也有青春期的骚动不安,需要一场暴风雨的释放。

此外,片中的多角恋和女生关系像极了中原俊的《樱之园》,尤其是不可言说、需要每个人感知细察的朦胧和暧昧,异常古典,真实细腻,充满文学性。

电影以外,《听说桐岛要退部》的8mm精神背后有一大拨知名的日本导演,从黑泽清到冢本晋也,从是枝裕和到桥口亮辅,从河濑直美到荻上直子,从内田贤治到山下敦弘,他们出于强烈的直觉动力,拿起摄像机,拍摄自己和身边事,最终进入电影圈。

《听说桐岛要退部》直接引用了《铁男》的画面段落,冢本晋也作品以暴力和性冲动来反抗日常生活,借变形来获得新生。

这跟《听说桐岛要退部》的乔治·A·罗梅罗和丧尸片大有联系,在血淋淋的宣泄背后,那何尝不是被影像化的青春能量和欲望凶猛。

用电影来制造高潮,用活死人来袭击现实。

即便更像一首失败者之歌,但电影小年轻的疯狂想法,令《听说桐岛要退部》拥有了神奇燃点。

【南方都市报 http://epaper.oeeee.com/C/html/2013-03/16/content_1822352.htm 见报有删减】

 6 ) 其实我要说的跟电影没多大关系

豆瓣上的第一篇长评,不仅仅是关于这部电影的,更重要的起因是ED里高桥优撕心裂肺甩汪峰十条长安街的嚎叫,在这个年代,中国好声音选出了一大批的中国好会吼,我们的耳朵和我们的心灵,在各种评委称为震撼灵魂的声线中不得安生。。。

吉田把这个MV的情节拍成了电影的延续,甚至往夸张了说,直接把这段故事加进电影里也毫无违和感,若干年后的神木dd仍然是个并未忘记拍电影这件事的外卖boy,这种小技巧的卖弄足以媲美宫藤官九郎的很多桥段,也足以证明吉田至少是个一流的CM创意人为了高桥的声音,去听了被B站奉为神作点击量20w的MAD欢迎回到现实世界,第一遍关弹幕,静静的听歌,没有多少悲伤感动,第二遍,弹幕一开,果然脱宅神曲的fu就慢慢溢出来,第三遍,“宅几个月算什么,哥宅了三年”,“不管哪个国家,再宅的人饿了三天就会跑出去发传单挣饭钱了”,之类的话从屏幕上划过,中间几句旁白响起的时候,哥真的燃了,内牛满面。。。

三遍过后,我渐渐可以理解神木DD拿剧本出教室后的背影了,非常不习惯把神木叫做前田,这个姓总是让我想到蹲不稳和眉毛。。。

虽然我的高中岁月很遥远了,记忆大部分模糊不可考,但是为了集体活动拼命表现什么的,还是会让我突然想起某些片段,学校运动会的入场式所有班级列队进场的时候ms要进行评比打分,到主席台前还要改踢正步云云,这些流程每年都差不多,大家也没有多少热血的斗魂,只是某一年咱们班行尸走肉般正步经过主席台的时候,俺右脚的球鞋莫名就飞出两米远,落在了跑道边上的草地里,于是大家面面相觑,总不能就这么冲出队伍捡鞋去吧,片刻停顿之后俺就本能的光着一只脚踢正步走完了入场式。。。

结果向来在评比中寂寂无为的俺班级那一年居然得了二等奖,据说理由是出现突发事件仍然沉着冷静坚守岗位完成比赛云云。。。

不知道神木DD的映画部有多少本能的色彩,半道闯入摄影现场还毁坏道具总不能连句道歉都没有吧?

变身僵尸把它拍成纪录片,算不算神木监督本能的反应?

另外一个细节是菊池佑树童鞋片尾字幕的那个空括号,看到不止一人说归宅部只有hiroki一个人名字后面加括号,而且括号里没有写社团名称,这暗示了影片结束时他打电话给桐岛的内容,以及他很可能开始打野球等等。。。

但是我想说,菊池童鞋本来就是野球部的,证据有很多,比如他成天背着晃荡的野球包,还有他喊野球部长前辈,不是一个社团的叫学长就好了吧,而且归宅三人组里的卷毛和另一个都不认识野球部长,你见过映画部的神木喊吹奏部的泽岛部长么?

而且野球部长为什么要去请求一个没加入社团的人参加比赛啊?

比起暗示剧情结局的作用,我始终认为这个空括号的讽刺意味更多一些,菊池明明是野球部的成员却从不参加训练比赛,宁可跟归宅组打篮球消磨时间等待排球部的桐岛,部长还低三下四的求他参加训练赛,甚至来应援都可以,这就是天赋高什么都能做好的人的特权么?

得知桐岛退部以后,菊池忽然觉得打篮球这项活动也失去意义,看到桐岛跳天台的那个家伙说自己喜欢打篮球所以才在打篮球,菊池还冷嘲热讽的说那你加入篮球部啊。。。

这又说明了菊池不是因为喜欢野球才加入社团的,说不定就是热血的部长觉得他天赋异禀软磨硬泡,菊池就像对待自己妹子一样不反感也不热衷,于是菊池名字旁的括号里其实应该写的是“野球部(伪)归宅部(真)”,按照片尾的暗示或者以后还会变成“>野球部(真)”。。。

 7 )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文/Vinceny我的上海电影节首场,结束时只有一个感受-没看懂啊。

当时虽是看不懂,但其中电影宅的逆袭,他绝望的胆怯下涌动着的所谓哪里有压抑哪里就有反抗的巨大能量,还是让我这种拍电影的屌丝宅产生了移情。

我觉得看不懂是特别不负责的一句话。

主要就是自己懒,不愿意想,却还要连累人家电影,怪电影表达得含蓄不清。

那回头想想的话,从结尾昌大的泪花和转身推回去想,影片还是很清楚明白地讲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校园小社会)的相互从不接触不理解,到交流理解的那种年轻的心撞到一起时候的顿悟。

就像是撞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观,所谓村上春树说的瞬间的长大。

瞬间的长大。

这种撞击的顿悟比较特别地展现就要说到视角了。

看的时候一直在想为何要这样拍呢,为何要换三个人的不同视角呢?

到底都明白是想要让观众站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去看。

可是让我们看什么?

当时我看到最后都是觉得这个问题让我困惑。

回顾时发觉是让我们看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与重量。

人人都在这样的镜子房里称重,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我们同时是英雄和失败者,我同时威武和无力着。

站在天台上的我们满脸灰尘,你说“我将来无法成为电影导演的。

”,他说“别拍我了。

”,你和他对彼此表达诚恳的羡慕和崇拜,但同时也化开了彼此心里的自卑与恐慌。

少年时代总是这样的,生活就是人和人事件和事件,自己没有固定的价值观与情绪。

虽然我们在15岁的时候学《岳阳楼记》,人人都会在那时候铭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但那时候正是我们最为环境各种所控制和雕琢的时候。

看不清一切,我们混淆别人与自己,同时又拒绝理解别人也拒绝理解自己,拒绝理解自己就是男神桐岛君。

所以说那个桐岛也是一样,如果他真的神一样他也不会退部。

桐道他为什么要退部?

定是被戳开了巨大的伤痛苦楚,自怨到无颜见江东父老。

撇开剧情。

导演的风格不喜欢。

一半黑一半红,观众的情绪这样跳跃很难集中啊。

说起来这种的话还是《告白》的纯暗黑路子比较对啊,或者是岩井俊二的那种严肃的青春,会更戳我心吧。

然后就是,这是在上海电影节看的第一部电影,难受致死,前一宿睡了2.5hours,完了坐了将近9 hours的硬座火车哦。

真的是要死的节奏呢。

怒睡。

怒在65块钱一天的地方睡了。

明天三场,大光明,新衡山,明天见咯。

 8 ) 《听说桐岛要退部》矛盾设置分析

《听说桐岛要退部》中的矛盾设置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主题性的矛盾,第二类是阶级性的矛盾。

第一类矛盾分别从影片主题上的矛盾、桐岛退部事件、代表人物之间的矛盾三方面阐述,这三个方面都指向了影片的主题——影片中人物的心理选择与行为选择之间的矛盾。

第二类矛盾分别从个体表现出的阶级性矛盾和团体表现出的阶级性矛盾两方面阐述。

第一类,主题性的矛盾 矛盾一:影片主题上的矛盾 如前文提到的,人物的心理选择与行为选择之间的矛盾是影片的主题,具体说来就是影片中人物内心的心意和他们在行为上做出的选择两者之间的矛盾。

后者和前者本可以保持一致,但由于诸多外力因素的影响,使得在行为选择和心理选择保持一致这件事上存在重重困难,甚至无法一致,进而形成冲突。

心理选择是心理活动,不常表露在外,在影片中人物即使表现出和心理选择相符的行为,也会用其他说法去掩饰其真实的心意,所以心理选择往往是封闭的、隐性的行为。

而行为选择却是表露在外的,是人人可见的显性的行为。

由于二者本身的特点,人物的心理选择往往不被外人所知,而行为选择却往往受外人影响。

下面就针对剧中四位主要人物的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之间的矛盾进行简要分析。

一、电影部的前田。

前田是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高度一致的角色。

前田内心非常喜欢电影,尤其是血腥的僵尸电影,于是他选择了电影部,并成为了电影部的导演兼部长,但由于电影部的边缘化和指导老师的从中干预,让电影部在校园中成为非常没有地位而且受人嘲笑的社团,这本应该成为影响前田做出其他行为选择的外力因素,但前田并没有受此影响,或者说是克服了这种外力,他一直努力使自己的行为选择和心理选择保持一致,这种高度一致从前田不顾指导老师的要求取消拍摄《请你拭去我的热泪续集》,并拍摄了自己写的僵尸题材的剧本当中可见一斑。

另外在电影结尾他对宏树说自己应该当不上导演,由此可见前田在这种认识下仍旧和心意保持一致的决心。

二、羽毛球部的东原霞。

东原霞是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不一致的角色。

东原霞在初中和前田是同学,从影片中不难看出她很欣赏前田。

也不喜欢听到别人取笑前田,甚至极有可能是因为前田才会去看僵尸片。

在东原霞的心理选择中,她喜欢的是前田,应该是从初中开始喜欢,现在至少仍旧有好感。

但她的行为却没有和心理选择保持一致,她唯一能做的只是在早晨的表彰大会上由衷的为前田鼓掌、在别人取笑前田的时候打断话题,却没有勇气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她甚至在自己朋友在场的情况下就基本不和前田说话,和前田仅有的两次对话一次是单独在电影院,另一次是在食堂等朋友实果先走开之后才开始询问前田电影的事。

她是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不同的人,因为前田乃至整个电影部都受人嘲笑,这影响了东原霞的选择,最终她选择了校园里第一阶级(关于影片中阶级性的分析下文会提到)中的人物——竜汰,这也进一步证实了东原霞没有选择前田是受到了别人的看法的影响。

东原霞容易受外力影响这点,源于她在乎身边这些第一阶级的朋友(从而满足自己的某种虚荣),有一个细节可以体现:在教学楼里她和实果、沙奈、梨纱谈到大学的入学测评时她对沙奈说你成绩好就可以了,而梨纱说那我呢,东原霞惊慌失措以为自己这句话得罪了梨纱,立刻解释道,不,我不是那个意思。

这时其他三人都笑了,并说道,开玩笑的你太当真了。

由此可见她一定很在乎和这些人的朋友关系,以致于容易被这些人的看法所影响。

三、曾经在棒球部的宏树。

宏树也是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不一致的角色。

宏树的心理选择是棒球,从他始终背着棒球包可以体现。

但也许是由于和前田一样的想法,认为自己未来不会成为一名棒球运动员进而做出了放弃棒球的选择。

于是他每天背着棒球包,交个女朋友,放学和朋友打篮球打发时间,等桐岛一起上补习班,迟迟没有填上自己的未来志愿等等,尽管宏树暂时还没有决定选择其他事情,但他在面对心理选择的时候却选择了逃避,棒球部的队长几次让宏树去参加棒球比赛宏树都没有回答,然后既不去参加比赛,也没有说出不想打棒球、退部之类的话,到最后甚至躲起来不敢面对棒球部的队长。

这些表现都是宏树在面对心理选择时的逃避行为,而他无时无刻都背着棒球包这点却体现出他对心理选择的强烈愿望。

这种行为选择上的极力逃避和心理选择上的强烈愿望让宏树这一人物的内在矛盾体现的更为明显。

四、羽毛球部的实果。

实果是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基本一致的角色。

实果的心理选择是羽毛球。

她真心喜欢羽毛球,也选择了羽毛球部。

另外,她喜欢排球部的小泉,也在朋友面前处处替小泉说话。

但和前田不同的是,尽管她做出了和心意一致的选择,却仍旧做了一些掩饰的处理。

正如前文中提到的,心理选择是不常表露在外的,即使表现出和心理选择相符的行为,也会用其他说法去掩饰其真实的心意。

实果就是这样的典型,她在沙奈和梨纱面前说自己努力训练羽毛球只是为了大学的入学评测便体现了这点,羽毛球本是她内心喜欢的事,在沙奈和梨纱面前却要找个借口加以掩饰。

除此,她在东原霞面前说小泉很努力时,补充了一句“我并不是喜欢他”也体现了这种掩饰,她内心明明喜欢小泉,却不肯完全表露,即使是在她无话不谈的好友东原霞面前。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为何宏树作为桐岛最好的朋友,桐岛却没有把退部这样的决定告诉宏树。

以上四名主要人物中,都体现了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这一主题性的矛盾设置。

不同的是前田和实果让两者保持了一致,而宏树和东原霞并没有做到这点。

而以上四位人物则是这部人物众多的电影中绝对的中心人物。

其他同样戏份很多的人物中,由于影片本身并没有讨论其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的关系,使得这些人物无法成为影片的中心人物。

在影片结束后的演职员表中,排在前四名的正是这四位,而沙奈、梨纱、竜汰等人都排在这四位之后,即带有上述矛盾的四位人物成为了影片的前四主角,这更加证实了上文所阐述的主题。

矛盾二:桐岛退部事件 桐岛在整部影片中只有一个远景的镜头和一个背影的镜头。

可是桐岛这个名字却出现在片名中,可见他对于影片的重要性。

但这样一个几乎从来没有在镜头中出现过的人物,他到底为什么重要呢,他又形成了电影中怎样的矛盾?

第一,桐岛退部事件是对电影主题的最绝妙隐喻。

桐岛作为一个符号性的人物,在他退部这一事件上存在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桐岛在退部之前他的行为选择和心理选择不同,行为选择是排球部,但由于某未知的心理选择,他用退部的方式改变了之前的行为选择;第二种可能是桐岛在退部之前他的行为选择和心理选择相同,都是排球部,但由于某种未知外力的影响,他的行为选择发生了改变。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桐岛退部事件属于以上哪种,这件事本身都可以看作是电影主题的映射,即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之间的矛盾。

第二,桐岛退部事件引发了多次剧中人物相互之间的矛盾。

桐岛退部事件不仅带动了整部电影的剧情发展,它还像导火索一样,直接或间接的引发了数次剧中人物之间的冲突,其引发的冲突按时间顺序分别是:1,排球部和梨纱之间的冲突;2,实果和沙奈、梨纱之间的冲突;3,排球部和电影部之间的冲突。

第三,桐岛退部事件对中心人物宏树的内在矛盾有着重要的影响。

桐岛退部对宏树必然造成了几点疑惑:桐岛为什么退部?

桐岛为什么没有告诉过我?

桐岛退部之后要做什么?

这些疑惑势必会加强宏树的内在矛盾,在影片末段时前田的一番话让宏树明确了自己今后的选择,从而也改变了他对桐岛的疑惑,所以在影片的最后宏树终于第一次拨响了桐岛的电话。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桐岛对宏树的思想转变的过程必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影片以桐岛的未知的心理选择来逐步引导出宏树的心理变化,用主题性的符号人物来带动影片中心人物的思想,进而论证主题。

这样的表现手法显然是高明的。

矛盾三:代表人物之间的矛盾 影片中的人物按电影的主题性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表现为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相同的人;第二类表现为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不同的人;第三类是没有表现其心理的人在剧中的主要作用是充当外力,通常是校园中第一阶级的学生。

第一类人物中有:前田、实果。

第二类人物中有:东原霞、宏树。

第三类人物中有:沙奈、梨纱、竜汰、友弘等。

以上三类人物两两组合一共可以形成三组冲突,即第一类和第三类的冲突,第二类和第三类的冲突,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冲突。

这三种冲突影片中都一一呈现。

第一类和第三类的冲突:实果和沙奈梨纱之间的冲突。

冲突事件为沙奈对实果讲述排球部和梨纱争执的事,实果却说他们也有他们的心情,而在梨纱过来抱怨桐岛的时候实果在一旁偷笑引起梨纱和沙奈的不满。

实果是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相同的人,在实果喜欢小泉这件事上,存在阻碍的外力便是沙奈和梨纱等人对小泉的轻蔑态度,梨纱嘲讽了小泉说他终于可以上场了,沙奈总是嘲笑小泉的身高,实果在面对这些言论的时候如果想让行为选择和心理选择仍然一致,就必须克服这些外力的影响,进而形成冲突。

第二类和第三类的冲突:东原霞和沙奈之间的冲突。

冲突事件为在楼顶排球部和电影部发生争执时,小泉上去拉架,沙奈在一旁说风凉话并再次称呼小泉“矮子”,实果愤怒的看了沙奈一眼,这一切东原霞都在一旁看在眼里,而当沙奈再次在一旁起哄的时候,实果已忍无可忍回头准备动手,这时东原霞竟抢在实果之前扇了纱奈一个耳光。

注意实果才是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一致的表现者,而东原霞则相反,他通常屈服于身边的这些第三类人,也就是屈服于外力的影响。

但在此刻,她理解实果的愤怒心理,并抢先替实果扇出了这一耳光,由于她一直在自己的感情上屈服于外力的影响未能按自己的心意选择,使压抑已久的情绪终于在此刻爆发才有了这次“反抗”,而这次“反抗”却带有逃避色彩的在替代实果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

如果你不认为这次“反抗”是替实果打的,也不认为它带有逃避色彩,那么就让我们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东原霞出手后很快便后悔并立即向沙奈道歉。

很少有人怒不可遏的打了一个人后会马上道歉说对不起。

除非他像东原霞一样,是替别人打的。

于是这次二、三类人之间的冲突以东原霞戛然而止的反抗收场。

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冲突:宏树和前田之间的冲突。

这段冲突是思想上的冲突而并非是行为上的。

冲突事件为在楼顶宏树拿着摄像机问前田将来的梦想是不是拿奥斯卡,前田说自己应该做不成导演,宏树不解,问他那为什么还每天拿着摄像机拍电影,前田说只是为了和自己喜欢的电影偶尔有些联系。

宏树立刻受到巨大的触动,难过的流下眼泪并说,我什么都不是。

前田之所以能够敢于表露自己的内心(区别于实果),是由于他的行为选择和心理选择的高度一致。

在他毫无保留的把内心所想告诉宏树之后,正是他这种高度一致的选择,对宏树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宏树积压已久的情绪(注意和宏树同是第二类人的东原霞也存在积压已久的情绪)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宏树最后哭着说“我什么都不是”,这与他之前说的“能干的人什么都干得好,废柴什么都做不来”形成强烈反差,此时的他即便什么都干的不错又受欢迎长的又帅,却没有选择打自己最热爱的棒球,而前田这种“废柴”虽然什么都做不好却一直在拍自己最喜欢的电影,相较之下自己已经“什么都不是”了。

由于前田的一番话,宏树终于明确了自己未来的选择,在影片的结尾,宏树拿起手机打给桐岛,虽然宏树不知道桐岛会不会接他的电话,不知道桐岛为何退部,不知道桐岛有着怎样的心理选择,可他至少知道自己的心意,至少可以告诉桐岛自己的选择。

最后的镜头中他面前的远处是正在努力训练的棒球场、他身上背着的是他始终不离身的棒球包、他手里的手机已经拨通了桐岛的电话,至此,尽管影片并没有交代宏树今后的选择,但他的心意已跃然于观众眼前。

第二类,阶级性的矛盾矛盾一:个体表现出的阶级性矛盾 影片中表现出的阶级性之于个体由上到下分别是:第一阶级为沙奈、梨纱、实果、东原霞、竜汰、宏树、友弘、桐岛;第二阶级为前田、久保、泽岛、小泉等等。

其中第一阶级的个体是受人欢迎的人(或校园明星)和其好友。

第二阶级的个体是除了第一阶级的所有人。

阶级性矛盾之于个体,主要体现在人物的心态上。

这种矛盾是由第一阶级因自身的优越感而对第二阶级表现出的蔑视或嘲笑形成的。

如友弘从外面跑进教室时撞掉了前田的杂志,而友弘只说了句抱歉,并没有捡起杂志,前田自己捡起了杂志;沙奈在泽岛面前要求和宏树接吻气走了泽岛;梨纱讽刺小泉终于可以上场了;沙奈模仿前田的好友引起哄笑,前田的好友听见后说我要是导演就不会用她们;友弘说泽岛是因为没有性生活的机会所以才选择参加社团;沙奈背后说久保大猩猩也要去交作业,梨纱对沙奈说他一定误以为你喜欢他了等等。

    矛盾二:团体表现出的阶级性矛盾 影片中表现出的阶级性之于社团由上到下分别是:第一阶级为“宅部”;第二阶级为管乐部和排球部;第三阶级为电影部。

其中第一阶级“宅部”的实质是个体,由于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好友关系形成了团体,其特点是,由受人欢迎的人及其身边的朋友组成。

第二阶级管乐部和排球部的实质是团体,其特点是,属于学校中比较风光的社团。

第三阶级电影部的实质是团体,其特点是,边缘化、不被重视,甚至被其他社团或个人嘲讽。

第一阶级“宅部”由于并非是具体的社团,所以在影片中和其他阶级的社团并无明显冲突。

第二阶级社团和第三阶级社团有两组明显的阶级冲突。

一、管乐部和电影部之间的冲突。

这是第二阶级社团和第三阶级社团的第一组冲突,而这次冲突是由第一阶级中的宏树引起的。

管乐部的部长泽岛为吸引宏树注意在楼顶练习萨克斯的时候,电影部也刚好来到楼顶准备拍戏,当前田说起为何非要在楼顶拍电影时,泽岛说:你们是在玩吗,我的可是很正经的社团活动,要玩就到学校外面去玩。

而前田无功而返后,旁边的人说,她一定是觉得自己的管乐部了不起,而后面的人也插了句:本来也很强啊。

由此可见校园中的社团地位导致的阶级区分。

而这种阶级区分形成阶级矛盾后往往带有压迫性,如影片中只有一名成员的管乐部用三言两语便压制住了电影部,尽管最后泽岛离开了楼顶但这与电影部的交涉并无关联。

二、排球部和电影部之间的冲突。

这是第二阶级社团和第三阶级社团的第二组冲突,排球部跑到楼顶寻找桐岛无果,排球部的久保一气之下踢坏电影部的陨石道具,前田要求排球部道歉,久保不但没有道歉还说自己时间也很紧迫,又说自己被一群怪人缠住,此时双方争执起来几乎动手,小泉过来劝解说,不要打架这样会失去比赛资格,之后前田对电影部的成员说,把他们全部吃掉,于是形成了乱战。

现对以上冲突中出现的语言进行分析,久保在说自己时间也很紧迫的时候,意在强调自己社团的重要性,体现排球部的阶级地位很高。

久保说自己被一群怪人缠住,表现出他对电影部的蔑视,体现了电影部的阶级地位很低。

小泉劝解时说不要打架这样会失去比赛资格的,也从侧面表现出排球部成员对比赛的重视,同时展现出一种微妙的优越感。

而电影部由于阶级地位低下则不需要任何后顾之忧,前田才能说出“把他们全部吃掉”引起战斗。

电影部的这一僵尸逆袭的举动说明了电影部尽管是边缘化的社团,但成员却不能容忍自己的社团一再被人侮辱,于是电影部对不尊重自己的排球部发起了反抗,这俨然是一场阶级斗争。

值得注意的是个体和团体的阶级性必须分开来看,“个体第一阶级”中的人物,可以是“团体第一阶级”或“团体第二阶级”的社团成员;“个体第二阶级”中的人物,可以是“团体第二阶级”或“团体第三阶级”的社团成员。

所以如果不把个体和团体分开看,将会混淆影片中的阶级性。

至此,通过对影片的主题性和阶级性两类矛盾的阐述,已尽可能完整的分析了影片中所有的矛盾设置。

 9 ) 看不见的桐岛

一个看不见的桐岛串起了某高中课后的社团和社团里复杂的人际关系。

有的在为比赛拼命练习,有的只为引起暗恋对象的注意,更多的不知道自己行动的意义,活在一种混沌茫然的状态里面。

只有一个不受学校,老师和同学待见的电影部,一直在处处碰壁中坚持拍出一部让自己喜欢的电影。

他们的这种纯真,好像也能轻轻的触动一个人。

本片可贵之处在于几乎完全没有背景音乐,手法也相当写实。

当然这也压抑了情节和节奏。

主题其实蛮清晰,就是社团活动和高中生的心理状态。

各个不同的社团和相关人物都各有特点,细节处也不错的展现,像棒球部队长对菊地的宽容和爱护似乎有些暧昧,吹奏部的老大看到暗恋对象接吻的走音。

课后的社团本来就是一个小社会,这个小社会的中心则是一个不曾出现的桐岛,让人摸不到头脑的同时也还原了个人对社会这个抽象概念的认识。

有些像戈多,也有些像卡夫卡的城堡。

但是最后的落脚点似乎还是停在坚持自我和一个纯真的心态上面,这没有不好但也没有提高电影的境界。

我还是一个注重结尾的人。

 10 ) 致我们小人物的青春

曾同有导演梦的我,在高中时代就有过想法拍一部高中时代我们小人物的电影,曾经的构想也是在同一天展现各个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的活动,这是在看完低俗小说后有过的念头,没想到前两天看的这部电影完成了我的这一梦想,在神木不经意之间说出的让人唏嘘流泪的那段关于未来的台词后,我想到了现实中我的那个桥本爱,希望她还在为了梦想而奋斗着。

《听说桐岛要退部》短评

上帝视角和角色视角有细微差异。前面都不错,但被NTR后的表现,不管是攥下拳就拍片还是叹口气就吹萨克斯,却是一点共鸣都没有。

5分钟前
  • 彦夕
  • 还行

传说这片很哲学。。。没看懂的都去面壁。。

7分钟前
  • 塞林格的考拉
  • 较差

下次吧

8分钟前
  • 注水小猪肉
  • 较差

不喜欢,电影这样拍一定走了绝境,看看黑泽明的电影,多么生动有趣。电影不能太搞脑。

10分钟前
  • 梧桐更兼细雨
  • 较差

只想记住神木隆之介在影院看完铁男亮灯之后一回头发现桥本爱的那个瞬间。Movie nerd真是想象不到更完美的相遇了。

15分钟前
  • Caneloni
  • 还行

看不懂

18分钟前
  • 暴君多肉
  • 较差

真青春乱套啊

20分钟前
  • 赵阿蛮
  • 推荐

桥本爱真好看 电影真一般

24分钟前
  • Doublebitch
  • 还行

太琐碎.....

27分钟前
  • sangchen
  • 较差

实在蛋疼!可见劳资有多讨厌学校。OST,OK。不厌其烦重复N次`今后定会创作些鄙视吐槽各类学校SB"教育"的文学艺术!看我和我的灵魂伴侣&*双生火焰~谁在学校待久过?我和此世界中被赞叹的伟人没一个受得了学校。即无聊社会缩影:平庸千篇一律没独立思考自我意识的,才会沉溺其中、被束缚·掌控。LOL

32分钟前
  • Eva8爱宇宙永恒
  • 较差

暗恋来暗恋去,高中时候那么自由?天天社团活动为主总觉得这部电影和艺伎回忆录关联很大,首先是大后寿寿花,说残就残,真不是一般的长残,和小时候差距太大了。然后就是东出昌大,前岳父渡边谦,也出演艺伎回忆录松冈茉优在里面造型设计的真的太差,剧情也不知道在搞什么神木隆之介扮演一个高中导演,唉,不知道是要致敬什么,还把昆汀搬出来,可能这部作品导演孤陋寡闻最值得一夸的就是桥本爱,估计是背后偷偷学了羽毛球正确姿势,不像自恋刑警那里面的小雪,电影里人家高中社团都比你那前国家队打球姿势标准,对桥本爱好感上升

34分钟前
  • Ajisai
  • 还行

这也能叫神作啧啧

36分钟前
  • JOJOORC/Z
  • 较差

久违的校园片,难得将不同生活方式所组合成的人际生态圈一点一点抽丝剥离开来,不确定的不安与交织懵懂的情感共同勾画出青春的底色。

41分钟前
  • coastline
  • 较差

学生时代从来没玩过社团 现在看90后的电影 却也无从怀念。。。

45分钟前
  • celestebook
  • 还行

不太喜欢这种 讲了半天啥也没讲的电影

47分钟前
  • barrakazuo
  • 还行

群像描写真实而服帖到让我暗暗震叹,这才叫真正的“等身大”!各种微妙明暗参半的心理情绪都细细密密地渗透在镜头里。平淡不惊却把我完全带入(回)那个世界。非痛非痒但心里一直有些什么隐隐纠扯至片终未停,只要曾经上过学的观众都不会不被牵动某条曾经熟悉的神经。

51分钟前
  • 力荐

很一般啊,絮絮叨叨的。剧情也寡淡。可能我鉴赏能力不足吧。⊙﹏⊙b汗

54分钟前
  • Junit
  • 较差

全身心得投入到「梦想」(兴趣)的自我海洋中,或者最后抱团群暖,或者最后相互理解,还是谈何容易。似乎越是如此暖心治愈的电影背后,越是有残酷的现实。

59分钟前
  • 451½°F™
  • 还行

叙事精彩,同一时间段里不同视角的反复,勾勒出校园众生相。在等待戈多的过程中,各色人等逐渐露出残破真相。最后天台的僵尸逆袭简直燃爆了。电影宅的胜利!话说从小到大,好像班上总会有那么一群“主流”“上流”的人物,这片子还真是贴近现实。

1小时前
  • 苏帕超
  • 推荐

我很同情吹奏部的女生,我覺得自己的青春也是這樣走過來的,直到現在也還是這樣子的。抱持最後一絲自信,暗下決心最後一次奢望,遠遠地觀望,然後重重地失望。羽毛球部短髮女生髮型跟我的一模一樣。

1小时前
  • N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