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今年最好的国产电影。
当你觉得剧情落入俗套时,电影立马告诉你并没有那么简单。
最厉害的是,这是真实故事改编。
影片给人生生不息的感觉,由此,国产电影也让人感觉生生不息。
后劲很大,看完后必须要看完字幕才缓过劲来。
可是,回家后依然找来了影片中的音乐来听。
这部电影让我对爱奇艺有了巨大的改观。
2020-10-30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少年王新阳的生活因突患白血病而彻底改变,面对未知的明天,新阳依然乐观坚强,努力实现青春梦想的故事。
很高兴遇见你,王新阳,能够相互陪伴度过这两个小时的时光,来聆听我们的故事,感受这漫长岁月。
结尾的时候,你问,我们还会记得你多久?
我想,这下,你的愿望终于达成了吧,来到了舞台上,在聚光灯下,让你的偶像唱着你写的歌,我们都在镜头前,成了你的小迷弟呢,是的,这是你留下的痕迹,是你留给爸爸妈妈,留给我们的礼物。
真的,谢谢你。
生命就是这样,我们可以很开心的玩,可以大声的唱歌,也可以用力跳得很高,我们可以很努力的活着。
在剃掉头发之前,王新阳向妈妈吼,为什么是我?
为什么是我要生病?
我还要那么多想要做的事情,我不想死啊。
在与妈妈和护士的头发保卫战中,新阳输了。
丢掉这场战役的结果就是自己变成了一个职业病人。
在医院里,再也不是之前那些不用做作业,还有零食陪伴的快乐时光,而是与怪兽殊死搏斗的艰难岁月。
可能,如果没有处在生命的边缘,我们便不会感觉到它的美好吧。
如我,如你。
每年大约会有四万个孩子因为白血病失去生命,而我,王新阳,就是其中之一。
在一家人一起过完14岁生日之后,复发的王新阳就安安静静地走了。
没别分别的画面,甚至还没来得及准备,没有好好的告别,家里,就只剩下爸爸妈妈两个人了。
爸爸从外面买来了三个肉包子。
那是以前新阳上学的路上吃的早点,他在生病的时候想吃,却被妈妈骂了,他不能吃油腻的东西。
爸爸刚吃了一半,妈妈就端起盘子扔到了垃圾桶里。
“孩子没了,但是大人还在啊。
”爸爸离开家里,推着车子走了,那是信仰的自行车。
妈妈走进新阳的房间,新阳的校服还挂在衣架上。
“你怎么忍心啊。
”“你想妈妈吗”“妈妈想你啊”。
上半年,有一次在厨房里遇见阁姐,她说一个同学在日本,跟她说,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好好活着了。
那时候,我觉得,那些我们常常抱怨的,或者想要逃避的,平平无奇的日常生活真好。
可是,当我们又回到那些循规蹈矩行色匆匆的生活之中呢?
爸爸问王新阳,想要什么生日礼物。
王新阳回答,从今往后,他都不想再要生日礼物了。
他说,“我觉得,我能当你们的王新阳,我觉得很幸福。
”可能,我们能成为我们,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吧。
我们遇见那么多人,父母,朋友,那些我们只见过一面,或者那些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痕迹的人,他们陪伴我们成长,陪伴我们度过漫长岁月,陪伴我们成为现在的自己,这是一件多美好的事。
只是,可能,这种美好一直围绕在我们周围,而我们,也已经习惯了他们的存在吧。
在最后,新阳想要给这个世界留下一点什么。
他组建了自己的乐队,与大壮,朵朵,武寒一起组建了乐队,是的,too young too die乐队,他们一起排练节目,在医院的天台开演唱会,他们对着天空大喊他们会好好活下去。
但是,演唱会结束之后,大壮却走了。
那个爱吃零食,对着炸鸡流口水的大壮,在电击和肾上腺素的刺激之下都没有苏醒过来。
甚至来不及好好告别,病房里就变得冷冷清清,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了。
习惯,可不是一件小事情。
它会提高我们感受生活的阈值吧。
我们不断习惯新的生活,不断把快乐很满足建立在新的坐标之上。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体验这个世界吧,让我们一起,爱这个世界啊。
是不是,很久没有拍下饭菜了,对,打开鲜活滤镜的那种。
是不是也很久没有去湖边拍照了,有晚霞或者晨光的那样。
对了,你不是说,哪天有空,要去南开的路上去看芦苇,那就,带上相机,找个天气好的时间就出发吧。
我们可以开心地玩,可以大声唱歌,可以跳得很高,我们可以,努力的开心的活着。
这是,王新阳教给我的道理。
再见吧,少年!
做成长路上不被打败的你——10月5日致成长的少年 一、打开窗子听听世界,爬上天台望望天堂 王新阳,你像一颗流星划过,闪烁在曾经有你的街口,闪烁在你曾卧着的病床,闪烁在舞台歌声当中,闪烁在朋友家人心里,或许时间仓促,但你身后的夜宁静如此,眼前的星璀璨如斯…… 你们最爱的DJ,我们最爱的吉他手,也曾像我们一样嘻皮笑脸,是交作业的老油条,是篮球场上欢乐投篮的少年,但…… 新阳刚患病时,也曾把所有的不安不甘,难受怨愤发泄在妈妈身上……起初 他用泪水去控诉生命的不公。
但直到最后,他都以笑面对生活里每一分每一秒。
他笑着注视屏幕,笑着看着“糖糖”;他笑着唱歌,笑着让青春躁动起来。
他笑着送走朋友,笑着面向新生。
悲伤或许从未逝去,但坚定的信仰却能迎来温暖。
新阳的人生是绚烂的,在后来,他没有选择去抱怨世界的不公,而是去听听世界的不同——听听天台上飞机飞过的声音,听听街道上人流穿行的声音,听听大海呜呜卷起的声音,听听鼓,听听吉他,听听键盘——他可以打开窗子去听听世界不同的声音,去听听世界不同的人生——有些人幸运地活着,有些人灵魂也会飘回夜空,永不抹灭……城市霓虹喧嚣,病房灯火昏黄,但温暖不曾从此离去,少年所爱着的,所爱着他的都曾驻足于此,留下了一段时光中浅搁的回忆…… 窗外的世界纷纷杂杂,人生的天空却格外明朗——“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too young to die这是新阳通过敲击生命,燃烧青春发出的呐喊——就像海洋上飞行的海鸟,即使身处风暴也会不断地扇动翅膀,去拼搏,去挣扎,去挣脱命运的束缚。
他的青春是躁动的,有过心爱的吉他,有过精彩的演唱会,有过一首歌,有过一个永远在后面拍他的女孩。
他对生活的热情是病症与医院无法限制的,再小的天台也会被心灵放大,再薄弱的音乐基础也会被理想与信仰填满,再简短的歌词也会被他不一样的人生所丰满充实。
而在你面向未知明天,不断奋斗的日子里,身边流淌的时间长河或许已恍然凝固,转动的命运齿轮或许也已然静止。
“我的生命有点短,却很旺盛。
”是啊,生命对于新阳来说也曾是一片荒芜,但他更会因此野蛮生长,汲取生命厚土中最野性自然的力量,与寂静中发芽,于温暖中开花,可以绚烂地肆意生活,可以平静地渲释死亡。
人生虽短,但你已足够精彩,以音乐和热情拥抱世界,以微笑和纪念挥手告别。
打破命运的安排,阳光正媚,青春正好,你用热情抓住时光,又将时光凝聚成音符,深邃的夜空会因你流星闪烁,澄澈的天空也会因你布置成天堂。
勿失勿忘,亦步亦趋,你定格与成长却又不止于成长…… 天台上送别小胖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一片蓝天还是一座天堂?
望望天空,送走了朋友,送走了梦想,送走了歌。
但明天,还是新一轮的太阳——生命就是这样,一直生生不息地传承——新阳天台救下的武寒会好好活着,用心去感受新阳所带给他的生活的意义;爸妈留给新阳的平安符,被新阳留给了晓若,晓若会好好珍藏与新阳在一起的三年;新阳留下的信,会留给爸爸妈妈一个生活下去的希望,去等待王文静的诞生;留下的U盘,会让自己已完成也未完成的梦想与生命中每个行人相连,每个路人感动!
生命很美,你很善良!
愿未被带进医院的鲜花会在另一片草地寂静生长;愿一把破碎的吉他仍能被一个简单的柜子完整存放;愿墙上的照片永远留在墙上不曾取下;愿那些零零散散的视频能同晓若跟踪心中那永远无法忘记的三年;愿生命的歌声生生不息得以流传。
人能死去,但意志不会消亡。
愿天堂上的灵魂安息,愿地面上的行人安好,也愿,海边那个少年可以去笑去跑,去跳得更高!
怎么办,王新阳,我又,有点,想你了…… 二、你听听世界,我听听你 于晓若,别忘记在之后的人生里海燕芝士要加糖,你真的好甜,融化在新阳的心口,温暖在他短暂的生命里。
晓若,总能在新阳有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与理解,交作业,拍视频,补课业,组乐队。
晓若既作为新阳不会被阳光淹没的影子跟随他成长,又作为屏幕与生活中两个不会被雨水打湿的太阳照耀新阳的远方。
屏幕里的糖糖,让新阳去听听世界的声音;生活里的晓若也无时无刻不在聆听新阳的心声,当新阳第一次将半边耳机主动与晓若分享,晓若或许还只是新阳的糖糖,学习委员;可当晓若晓若主动摘下新阳半边耳机侧耳倾听时,一切都那么自然,一切已早生羁绊,就像那一对成双的耳机,两人早已成为生活中的彼此,倾听着互相寂静生长的声音。
两人互相传递生命里的温柔——你给我帽子、我给你平安符;你给我成长,我给你远方。
晓若淋着雨穿过街道来到新阳身边,新阳弹着歌住进晓若心房。
或许新阳每一次吉他的弹唱声也都是晓若心跳的悸动,而晓若每次的鼓励支持与理解,都是新阳荒芜土地上的一处生机与希望。
即使海燕芝士不加糖,也无法阻止生活的苦涩变为甜美;即使网络光缆千遥万远,也无法阻止现实生活中两人的遇见。
“你为什么叫海盐芝士不加糖啊?
” “减肥啊”…… 或许,这个网名,就只是单纯的要与新阳做到人生理念的重合,生活的相互理解吧——生命中少不了欺骗与隐瞒,却又无时无刻不在留下线索暴露自己,暴露心底潜藏的珍爱。
站在新阳身后,总会有一个女孩拿着一台摄影机,记录一个少年三年的成长,记录一个女孩三年的守候。
“我走了以后,你还会记得我多久啊?
”或许多年很多年以后,当晓若摩挲着手中一枚老旧的平安符,想起多年很多年前那段感情,那段长达三年之久的守候时,她会继续微笑沉默不语,但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三、做不被打败的你 从顾晓阳到朱朝阳再到如今的王新阳,首先得祝福一声“三阳开泰”,你这个平淡无奇的表演小天才啊!
每当一部剧,或一个演员成功的时候,网上都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演员成就了角色,还是角色成就了演员?
对于我这么个非专业人士,这真真是个难问题——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每一个成功角色都有着那个演员的不懈付出,更可以看出演员在剧本与生活中的双重成长——首先让我惊喜的是与《云上日出》相比,小荣这次居然现场剃头了,当然《云上日出》可能也有,只不过可能因为演绎效果等等做了删减吧。
但不管那种说法,小荣的表演或在演绎的技术上,或在演绎的勇气上都有了突破,而且新造型是真的很不错。
未患病前的新阳,小荣可真是本色出演,积极活泼阳光乐观……而患病后的新阳表演起来则是另一种味道了,可以说是一个基础的灵魂朝两个不同的人生发展,表演起来跨度应当相当的大——相比之下,晓阳和朝阳的性格变化则属于那种渐变式,处理起来相对而言会自然简单很多。
而小荣这次完全克服了两个人生间的鸿沟,灵魂渗入式的表演让两者的衔接有点天衣无缝了,有着自己对角色的见解与体悟。
在学校时那种“赖皮”的少年形象与在医院时那种夜晚听风的少年形象的转变,在一次向妈妈痛哭宣泄的情感爆发后,在活泼与适当沉默两种表达下非常自然简洁。
而细节上,剃头发时两只眼睛断断续续流下豆大的泪珠,这又与《云上日出》时那种隐忍却又无法克制的流泪是不一样的——两者同样有着一种坚定,但《云上日出》表现出来的是生活重重洗礼下强制被迫成长而形成的坚定,《再见吧,少年》表现出来的则是面对未知明天,为了生存,主观上告诉自己我要坚定,要为了活着而剃头。
细腻之处可见一斑,这也是整场戏我觉得演技最好的一场,当然别的如大喊那句too young to die以及送小胖离开也很不错。
另外,还有一处设计我感触颇深,在最后结尾的海边告白中,我觉得理所当然地会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深情而沉重,另一种则是目前的平静与恬淡。
我相信第一种也能表现出新阳对生活的热情与乐观,而且共情效果会更好,但这里小荣在这里选择了这种平静克制的表达则属于一种生活哲理的突破——共情固然重要,但这种平静的表达更让我感受到“生于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中的静美,既哀而不伤,又直接再一次升华主题,可以说小荣是真的在跟随新阳一同成长。
至于小荣演技进步与否,其实不好判断。
毕竟他的角色都既复杂,又很不一样,懵懂又迷茫的小Dollar,叛逆中成长的顾晓阳,自闭又沉默的夏家骏,怀疑却温柔的朱朝阳,如今阳光中成长的王新阳,都太不一样了,评价不了也无资格做评价,毕竟每个角色都是演员汗水的付出,谁不想演得更好呢?
能评价的只有小荣像新阳一样有着对生活与表演的热情与信念——“因为我喜欢拍戏啊,没有为什么。
你问上帝,上帝给我安排的。
” “严良问我演员当不好怎么办,我说我不可能当不好!
” 记得小荣所就读的苏州外国语学校的宗旨就是“做最好的自己”,是啊,我未来的影帝,真希望你能像新阳一样做最好的自己,做成长路上不被打败的你!
--生命以痛吻我, 生如夏花之绚烂,我却报之以歌。
死如秋叶之静美。
---一、我是你们最爱的DJ--王新阳“新阳,你又变帅了”“那是必须滴”刷着贴吧的个人主页,看着数字为0的粉丝数,他很在意地叹了一口气,距离他想成为的音乐贴吧大神还差99999个粉丝,这个戴着耳机咬着肉包的骑车少年叫王新阳。
校园广播站里,王新阳放了一首《西涌客栈》送给帮他藏住吉他的于晓诺,这也是新阳在学校艺术节上没能唱完的歌曲。
而这首歌曲出自陈楚生2013年发行的专辑“一次成长的蜕变,一段音乐的纪念”——《我知道你离我不远》,正如专辑名字一样,陪伴和鼓励是《再见吧!
少年》想要叙述的主题,这也是为什么新阳给父母布置的最后任务要选陈楚生的原因。
电影平铺直叙的开篇,就让我见识到荣梓杉非同寻常的少年感,他将一位十三岁少年的真挚自然,接地气且不浮夸地表现了出来。
二、你好!
战友王新阳想从幕后走向台前的王新阳,最终倒在了冰冷的地砖上,十三岁的少年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面临却已是生死的考验,年轻的他过早听到了命运的宣判,同房战友的突然离世,化疗剧烈的疼痛,枕巾上的掉发,布满针孔的双臂,带给他的是无尽的恐惧和痛苦,让他开始质问“为什么生病的是我”,开始嘶吼“我不想剃光头”。
作为新阳的后盾,坚强隐忍的父母是少年蜕变的催化剂,刘敏涛老师和谭凯老师饰演的父母是令人动容的,具有穿透荧幕的感染力,面对正值青春年纪的爱子突遭病祸,他们心如刀割却束手无策。
刘敏涛老师饰演的周岚是坚强且柔软的,她小心翼翼地向新阳隐瞒病情,放弃自己最爱的工作,变卖所剩无几的家产,一切原有的生活都在流失,她时刻都在担忧失去新阳这个孩子,特别在剃头问题上的争执,母子的情感双双爆发,十分催泪。
谭凯老师饰演的王业安似乎时刻以微笑示人,即便已经熬到要卖车卖房,他也要给新阳买一把他最爱的吉他,他生怕在妻儿面前漏出一丝疲态,时刻压抑着内心的悲痛。
虽然这一家人深陷病祸的泥潭,但他们向我们展现出的却是逆风而上的勇气,尤其是王新阳在剃头后迸发出的顽强张力,那种即便在命运夹缝中苦苦生存,也要向阳而生无畏生长的蓬勃力量。
面对无情的命运他痛斥过,面对未知的明天他痛苦过,但最终他选择勇敢追梦,与战友们组建了“Too Young To Die”乐队,并在天台唱响了那首反抗命运的赞歌--《当我长大》。
三、原本是痛苦的持续等候,却成了自我的拯救“痊愈”后的王新阳回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家,他知道父母已经为他倾尽所有,买更大的房子不过是安慰之词,坐在篮球场的他,知道变不回去的是自己,面对同学无知刻薄的嘲讽,原本自信的他选择了默默承受。
可惜一家人在绝望中守护起来的希望火苗,最终还是没能逃开命运的玩笑。
新阳病情的复发,周岚在诊室的崩溃,让观众的心又一次降至冰点。
周岚开始变得神经质,渐渐变得易怒敏感,绝望的母亲开始寻找所谓的“偏方”,逼着儿子喝花生衣的汤药,并最终对新阳说出了那句“你要是活不了,我活着也没什么意义,干脆一家子找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一起跳下去”的话。
“能成为你们的王新阳,是你们给我最好的生日礼物,我感到很幸福。
”这一刻王新阳长大了,他知道自己不能再沉浸在自己的命运中,他要帮父母走出泥潭,“逼迫”他们重新生活。
他向好友托付遗愿,为父母布置好任务,他希望这个任务能拖住父母一段时间,也希望自己的歌能陪伴父母好好活下去。
最终父母也圆了新阳的愿望,完成了自我拯救、和解,全心全力地为新阳实现了和偶像陈楚生合唱的愿望。
四、王新阳: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每年有4万个小孩子因为白血病离开这个世界,而我,王新阳,就是其中一个。
”一首《当我长大》扛起反抗命运的大旗,一首《翅膀》架起追梦少年的虹桥。
毫无疑问,整部影片的高潮就是王新阳和陈楚生合唱《翅膀》这段,已逝少年反抗命运勇敢逐梦的青春绝唱!
极具感染力的现场音乐,配合影院超棒的音效,让人沉浸其中,观影结束后也花了不少时间来平复心情。
写在最后,影片总体来说给予观众的仍是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导,希望观众能从少年王新阳的经历中汲取力量和勇气的,新阳面对命运的寒冬,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肩负热爱勇往直前,向阳而生追逐自己的梦想。
世间大多数传奇,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人们将心意化作了行动而已,生活可以普通,但人生不能平凡......
荣梓杉 饰 王新阳
一部《隐秘的角落》,让我们记住了一个名字: 荣梓杉。
宝石般澄澈的眼睛,掩藏着比成年人还复杂的情绪;
演活了一个个性复杂、充满解读空间的朱朝阳。
而且!!!
——就很帅啊啊啊啊啊啊!!!!
这样的天才少年,跪求他吃演员这碗饭!
没想到,就在这个国庆档,弟弟就带着他的大银幕作品来了。
主角王新阳(荣梓杉 饰),本是一个元气满满、阳光开朗的初中生。
热爱音乐的他会使用从爸爸身上学到的祖传杀价技能,从同学手中购置二手吉他,为自己宏伟的音乐梦想添砖加瓦。
用他的话说,只要听着音乐,心情就会莫名变好,世界也会变得异常华丽,但是突然发生的一件事,夺走了他世界里的色彩。
在艺术节的表演中,他晕倒了。
检查结果很不乐观—— 血液指标异常,入院化疗刻不容缓。
更糟糕的是,治愈率只有不到50%。
他的人生,就像一套刚刚拆封的新款游戏: 兴冲冲地开了局,加足马力往前闯。
只是没想到: PK病魔这一关,好长好长…… 在病友交流论坛上,新阳结识了患有同样病症,但治愈率只有20%的糖糖。
看似希望更加渺茫,可糖糖始终没有放弃,还给新阳寄来了各种各样的帽子,虽然从未谋面,但感觉始终陪在身边—— 好样的,小战友。
而在那间冷冰冰的病房里。
同样的小战友还有很多呢。
在疾病面前,稚嫩的眼睛还是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医院的天台成了他们的秘密基地,草台班子搭起来; 一个承载着美好愿景,向死而生的乐队成立了—— Too Young to Die 生辰百岁短,亡者耄年青。
怎么样,是不是挺有内味儿,挺朋克的?
而当故事继续讲下去,生命总要面临它的有始有终。
但一切都来得那么快,那么突然……战友倒下了,新阳的情况也不乐观……老规矩: 剧透的事儿就点到为止。
今天把您拉到这儿,主要还是想说说对这部电影的整体感受。
首先是基调。
本片对于生死疾病的探讨虽然沉甸甸,但整体格局却是举重若轻,并没有过分贩卖伤痛。
比如天台上的演唱会:
少年们的向死而生—— 如同暖阳。
全片用生活感十足的细节包裹起了死亡的棱角,让这原本沉重的主题在柔和的滤镜下始终洋溢着一种温暖明亮的氛围。
而这样以温和为主的基调,就对演员的表现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静,要能隐忍; 动,也要能喷薄。
这里着重要说的是: 大演员,刘敏涛。
凭一己之力扛起了所有吃重的爆发戏,情绪和状态都拿捏的非常精准,几场撕心裂肺的哭戏极具感染力。
不仅在这种大开大合的爆发点带给观众山呼海啸的震撼,更在一些细节之处的拿捏上见了功夫。
例如: 医院洗手间看到墓地广告时霎时的一怔,夹带着转瞬即逝的愤怒。
在超市买东西时,金额偏偏是1414这样不吉利的数字,那短暂踟躇、紧皱的眉头和难掩的落寞—— 极尽自然,不留痕迹。
而和她有大量对手戏的荣梓杉也完全被带动。
电影里设计了这么一场“头发保卫战”:
整场戏,荣梓杉的表现都只在一张脸上。
从拒绝到反抗再到最后的接受,每个阶段的复杂情绪都在克制中缓缓递进; 头一剃,整个人就变了。
而且是,教人无比扼腕地变了。
与之对照的是,在他还没有意识到病情严重性时的表现:
病假多好呀!
不用上学,还有大把零食作伴…… 这或许是一种同类型剧作中常见的方式: 将美好撕碎,再用人性里的那些昂贵的坚韧与乐观,一点、一点、一点地拼接起来。
而荣梓杉的存在,成全了这份少年美好。
或许,这就叫老天爷赏饭吧。
再来说说成年人的世界。
周岚,一个白血病患儿的母亲。
从得知新阳病情的那一刻起,这位母亲就做出了决定: 要让自己的儿子活。
高龄备孕,为求多一个配型成功的机会; 没人照顾孩子,那就把工作辞了; 进口特效药,一支就要2000多; 积蓄掏空,那就卖车卖房……
就连跟丈夫的争吵,都不敢把狗血情绪挂在脸上。
看着病床上的儿子,她希望生病的是自己; 而当她回到了自己的生活——
连不自知地笑了那么一下,都觉得不配。
克制,克制,还是克制。
克制的力量是什么?
镜头里的他们在哭,远远不及,镜头里的他们在忍。
镜头里的他们在忍,又不及—— 他们试图彼此理解,彼此守护,彼此成全。
情感的成功输出需要剧作在情节设计上的精准,本片最后结尾的高潮段落无疑超额完成任务。
至于效果如何,只能说: 带纸巾,两包起。
最难得的是,本片自始至终都没有刻意渲染病者接受治疗的伤痛,而是花了很多笔墨来袒露每个人的心声。
亲情和友爱,穿插在故事之间,细腻的守护,默默地鼓励支持。
他们帮着新阳完成人生中的一个梦想,而这个梦想承载的,却是超出这个年纪的爱。
生命中总有生离死别,重要的是在生死诀别之前,要留下爱。
在用力活着的每一天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和自己在乎的人在一起……扬·马特尔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说:
人生到头来不过是不断地放下; 而永远最令人痛心的,是我们来不及好好告别。
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巨大伤痛会始终在身体里回旋震荡。
这些失去了至亲至爱的“失独者”,被广泛认同为“最伤痛的群体”,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留下的人更需要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脱胎于真实人物事件改编的基底,无疑赋予本片更高的人文关怀视角和社会使命感。
2020年,整个地球见证的生离死别太多了。
2020年,中国电影经历的等待也太久了。
2020年,我们终于盼来了一个照常运转的国庆档—— 我们应该万幸—— 电影,终于又能成为我们情绪宣泄的出口了。
人的一生原本很长; 日复日、年又复年。
而这世上花花万物、各成大千;又有多少个日与年,足够我们看清看透?
对于失去与告别,从不会有人会光荣毕业。
可是啊,在这所残酷又魔幻的生命学堂里—— 我们不逃课也不作弊; 我们都在慢慢学啊。
我是因為聽了由谢可寅合作的宣傳曲<<翅膀>>而來看的. 我滿喜歡他們的劇情處理, 不是每一段細節都要演出來, 有些事隨著故事走下去就會明白發生了什麼. 我比較喜歡這種處理方法. 替如說最後那一段, 沒有真的看見兒子死在病床上, 反而是看見爸爸媽媽不接受兒子走了更加感動. 還有最後那一幕, 簡單的讓觀眾知道男生是知道女生就是那個網友. 然後說說演技, 這兩個孩子(荣梓杉, 顾语涵) 也演得太好了吧! 十幾歲就那麼會演, 他們長大後應該一定會在演藝圈好好的發展. 情緒演得剛剛好不會太過. 爸爸媽媽的兩個角色也演得很不錯 (谭凯, 刘敏涛). 滿深刻的那一幕是最後谭凯硬著頭皮很堅強地離開家上了自行車後, 才露出那種悲痛和傷心因為兒子的離去真的讓人哭得不停. 那種情緒很真實的, 在老婆面要堅強, 不想影響她的情緒. 這是一部滿正能量的戲. 演技, 劇情, 剪接都很不錯. 是一部會讓你大哭的戲, 尤其是如果有親身的癌症經歷或家人, 朋友的奮鬥故事. 加油! 題外話, 說真的, 年輕得了癌症九成不是因為飲食的. 病人做化療時, 如果他們可以吃東西時, 就多給他想吃的東西. 做化療已經夠辛苦了, 有想吃的東西就讓他吃吧. 癌症不是一兩餐吃出來的. 讓他們開開心心的活在當下.
“我一直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什么啊?”“你还会记得我多久啊?
你为什么叫海盐芝士不加糖啊?
”《再见吧!
少年!
》真的是赚足了我的眼泪,故事很简单,一个白血病少年在努力之后遗憾离世,因为在生前听到妈妈说没有自己妈妈也活不下去,于是给父母安排一个小任务,希望父母能幸福健康的活下去。
可能是朱朝阳的演技真的非常具有感染力,也可能是我突然感慨,自己每天说不知道的生命的意义,却是别人求而不得,梦寐以求,并且无法得到的东西。
这大概是人性使然,总是吧珍惜已经有的,而一味的羡慕自己没有的东西。
“我想活下去,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还不想死。
”其实我有一点点羡慕他能说出这样子的话,还我不行,我怕死,怕的要命,可是我也不知道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也没有特别想去的地方和想见的人。
这样子一想真的又遗憾又伤感。
电影的整个色调在我看来还是非常明亮的,故事画面演技也通通在线,非常值得一看。
今天二刷了再见吧!少年,再次被片中各位演员的精湛演技所感动而落泪。
梓杉弟弟与敏涛、谭凯老师饰演的家庭组已被无数大佬解析称赞过,此处就不再赘述了。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的是本片另一位主要角色,也是贯穿整部电影非常重要的一条友情线—王新阳与于晓若的故事。
--以下含有大量剧透!
---一、最喜欢的歌送给帮助过我的人影片伊始,跃入屏幕的是一位活泼可爱,酷爱音乐但看起来学习不咋的典型“后进生”王新阳(不得不感叹小荣同学充满少年感的形象将这个角色刻画的入木三分)与“刀子嘴豆腐心”表面斥责,实则帮他隐瞒吉他事情的典型“优等生”于晓若的故事。
新阳因为晓若的帮助而藏住了吉他,所以点了一首他最喜欢的《西涌客栈》送给晓若。
影片切回的镜头放在了晓若会心的甜甜一笑中,一切看起来都是如此的青春与美好。
然而始于《西涌客栈》的美好,却也终于《西涌客栈》。
新阳精心准备的文艺演出最终却定格在了晓若的镜头中—歌声的戛然而止与新阳倒地的身影………
荣梓杉 饰 王新阳二、海盐芝士不加糖新阳因为患了白血病而不得不休学住院,晓若主动向老师提出要来给他补课。
新阳因为同房病友的离开而深夜在贴吧感慨,晓若便化身“海盐芝士不加糖”的病友来与他交心,从此糖糖这个角色成为了新阳与病魔抗争途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新阳因为化疗掉头发而苦恼,晓若便送了他好多顶帽子,看着他戴着帽子专心练吉他的样子,快门的咔嚓声似乎都无法掩盖心跳的声音,脸上的笑容仿佛是青春的隽永美好(小顾同学这里演的太好)。
同样也是晓若,鼓励新阳,喊出了片中的名台词—We are too young to die。
新阳也选择了这个名字作为乐队名,象征他们不屈的意志与向阳而生的决心。
新阳与病魔斗争的每一刻,都有晓若和糖糖的陪伴。
我们看到的是:总有一个姑娘在他的身后,镜头永远没有离开过他。
顾语涵 饰 于晓若三、too young to die/当你长大天台演唱会是全片的小高潮之一。
too young to die乐队的第一场也是最后一场演唱会如期举办,虽然听众只有他们的父母亲人与医生护士,但依然阻止不了少年们激情澎湃的内心。
当新阳唱出《当我长大》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勇敢坚毅,不惧病魔苦痛的追梦少年。
这既是一首歌,也是整个too young to die乐队的宣言—他们,一定会平安长大。
—ps:私人解读下,我认为这首歌还有一层意义,也许就是新阳写给晓若的歌。
当我经历过,未来成熟了,我们保持联络。
答应我要记得,我写给你的这首歌,在漫长人生,还有一个我,陪你长大了。
这两句歌词非常的戳心。
尤其最终新阳和晓若的合唱(这里新阳还特地调低了话筒的高度方便晓若够到,非常绅士)更是让人看到了少年少女在最美好的年华所绽放出的光彩。
四、平安符/你一定要好起来新阳出院了,然而他似乎并没有什么开心的感觉。
原因无非是两点:糖糖不理他了以及他觉得自己变得与同学格格不入了。
为了让糖糖能平安,他将妈妈送给他的平安符寄给了糖糖。
然而命运仿佛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平安符刚寄出没多久,他的病情就复发了,而且极其危重。
而晓若穿过大雨淋湿的街道,赶到新阳旁边的时候,看到的却是他昏迷不醒的样子。
晓若手里紧紧捏着新阳寄给她的平安符,为了新阳的温柔无声地哭泣着。
新阳和晓若也许都明白,相聚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所以当晓若带着她精心收集的同学录在一个黄昏来到了新阳的身边,熟稔无比地接过新阳的一只耳机时,这一刻,两颗年轻的心完成了彼此的靠近与救赎,炽烈又美好。
只是,其中的一颗过于耀眼,仿佛是生命最后不屈的怒吼。
——“你为什么要来帮我补课啊?
”——“因为我是学习委员呀!
”这种问答模式一点不像00后的风格,毕竟现在的小孩子比我们还懂。
但是此情此景新阳却依旧问出了如此愚蠢的问题,这是为什么?
我们不得而知,只能猜测这是一种看破不说破的状态,新阳也许并没想从这个问题中获得答案,所以他只能不停地向晓若道谢。
但这不停的道谢声却如泣血之刃一般,听上去仿佛是临终遗言。
晓若打断了他——你一定要好起来。
然而理智告诉俩人,好起来,只能期待奇迹的发生了。
所以新阳有了最后的请求……….
五、你还会记得我多久啊?
/你为什么叫…..海盐芝士不加糖?
新阳还是走了。
为了阻止母亲的离去,新阳拜托晓若给父母准备了一个任务,他带着晓若来到了他的秘密基地,拍下了他唱的最后一首歌,并希望父母能够转交给陈楚生。
于是有了最后那一场新阳与陈楚生合唱的演唱会。
影片的最后,定格在了晓若的那一滴眼泪中,闪回了新阳与晓若相处的镜头,仿佛那个少年依然存在,依然如此的活泼可爱。
然而镜头一转,回到了秘密基地拍摄完成后的画面。
新阳最后还是提出了两个问题。
——你还会记得我多久?
——你为什么叫海盐芝士不加糖啊?
(我也想知道他是怎么知道的……难道是因为寄件地址发现的?
)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晓若的回答,只有一个无言的微笑,新阳回以的也是两个微笑。
新阳虽知自己命不久矣但仍能淡然处之,晓若则是在最后的时刻默默陪伴新阳完成他的心愿,这种看破不说破的朦胧情感与平淡的处理反而更能拨动观众的心弦。
至于还会记得我多久,这个问题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我更愿意相信是永远。
写在结尾两位小演员的演技真实的让人代入了这样一个富有悲剧色彩的青春故事中。
小荣同学贡献了从活泼少年—患病的脆弱—坚定与病魔抗争的不屈—面对死亡的淡然这样一套成熟的表演,尤其是哭戏与一些微表情的处理让人无法相信这是一个14岁的孩子所能做到的。
而小顾同学也毫不逊色,作为贯穿始终的主要角色,虽然人物复杂程度不及王新阳,但将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女孩默默守护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哭戏也处理的非常到位。
人们常说绿叶配红花,但在这样一个故事中,没有绿叶和红花,有的只是相辅相成的角色造就了一个成功的影片。
非常感谢主创团队能打造出这样一部好电影,一个积极正能量,虽有病痛的折磨但仍要向阳而生的故事。
一开始是奔着小荣同学去看的电影,看完后发现真的是全员演技派。
两位05后的小演员更是让人看到新生代演员的实力,希望小荣和小顾同学都能向阳生长,做不被打败的自己。
感谢桃花岛观影团,让我在十一国庆节第一天就在影院里哭得稀里哗啦,但获得了久违的治愈。
这部片子前期宣传很少,话题只靠刘敏涛和“朱朝阳”荣梓衫撑着。
看完影片之后不得不说,这两位贡献出了期待值以上的演技。
刘敏涛的演技自不用多说,荣梓衫弟弟真的太适合这种可可怜怜,但又很乖很让人心疼的角色了。
好在,这一次他有了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父母都爱他,朋友也爱他,班里的女同学也不再冷漠,悉心地陪伴他,让我莫名有了一种对朱朝阳情愫的填补感。
他和刘敏涛的母子演技,真的代入到了现实,没有任何违和感。
荣梓衫弟弟的演技天赋以及观众缘,都让我觉得这个孩子未来一定会前途无量的。
以下有简单剧透:电影的情节不算新,但结尾部分的处理更好。
它没有停留在悲伤之中,而是像小小的愿望一样,告诉生者如何面对亲人的死亡。
但这部电影的处理,明显比小小的愿望要真实,真诚,不做作许多。
正是因为这样,这些看起来老套的故事,人物才走进了观众心理,我们才能一次又一次地沉浸在他们命运的起伏中,无法自拔。
希望大家在这个假期,留给这部电影两个小时,让更多真诚的作品被大家看到
该影片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在影片的开头,你会看到王阳(男主)在教室里偷偷弹吉他,被学习委员(女)发现了(该学校是不允许带学习以外的东西来学校的),男主祈求她不要告诉老师,能看出王阳是多喜欢音乐,却在后来查出了白血病,在医院里,认识了新的小伙伴,并尝试着组织乐队,想完成自己的梦想。
在住院期间,王阳还通过网络认识一名网友,陪他度过了孤独的时刻,其实,那个人,就是当时的学习委员晓若。
经过化疗当时是有好转,不过还是复发了,病魔还是夺走了那个少年的性命。
非要说该影片有什么能够打动人的话,第一是独白的声线很好(可能是对我这种有声控的人会…)很触动人心弦的是①影片开头的青春时,那女孩对喜欢的人的懵懂无知,会让我们想到曾经的校园生活,大概也是如此,不懂如何表达,也害怕没有结果大概就会默默的守在他身边吧!②在得知孩子生病时,父母的全身心的照顾,以及后来孩子已去世,父母的悲伤,到后来晓若带来王阳生前的最后一个愿望时,父母耗尽几个月的时间得以实现后,那种失去孩子的悲痛才有所缓解。
该影片真的挺好哭得,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本人泪点太低,开篇会有些治意,画面感也很赞,当然也骗了我很多眼泪有人忠于读书,有人忠于看电影,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爱,不过是怎么去对待它罢了。
时间很短,我们总要在这平淡无奇的生活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呀,除了读书,看电影之外,也可以是画画,摄影等等,只要你现在还感兴趣,还能去做的事,那就大胆的去做吧,千万不要在该可以试错的时候,白白浪费掉那些时间我会看各种各样的电影和书籍,也希望你们可以推荐好看的电影或书单和综艺,摄影博主给我呀,我会好好学习的啦!喜欢很多奇奇怪怪的小东西,也会想其他的女生一样喜欢很多可爱少女心的东西,不过确实和本人的形象不太符当然了,我也不是什么专业人士那种影评什么的,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2025.3.6
导演什么都想沾点结果弄成了一盘大杂烩,什么都没讲好。包括荣梓杉弟弟的表演仅在及格边缘徘徊,也与导演脱不开干系。唯一好的可能是结尾几场刘敏涛的戏,戳人心窝子想叫人哭。电影感太弱,最多勉强是部故事平庸的电视电影吧!
荣梓杉又来收割我的眼泪了,哭晕在电影院。
刘敏涛的爆发戏太让人共情了,真人真事改编最戳人。小朋友还是有多面的,以后多拍好戏哈少年。
还是忍不住会流泪。剧情如果紧凑一点就更好了
“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全员演技在线!虽然这个真实的故事很普通,但导演很认真的拍了电影。这就不普通了,成为了国庆档电影里的一股清流。也是现在国产青春片里的一股清流。不错。
最怕的就这种摊大饼平庸叙事。
看的点映。这次荣梓杉演了一个懂事乖巧的孩子,却患上了白血病。阳光灿烂的少年在医院还想着组乐队,直到复发……身为父母之后,才能理解那种对儿女的心情。看着孩子的生命一点点流逝,父母的焦躁抓狂,在努力抓每一根救命稻草无效后,全部爆发然后崩溃。刘敏涛演的真好,那恨不得自己替死的心情,击垮了身为父母的我,在电影院里任眼泪肆意流淌。这是一部真情实感的电影,也许不够完美,但是那点儿真情就够了。
😭……少年组个乐队吧,这个比小红花好哭
【C+】,为了荣梓杉小朋友来看的,绝症少年和学习委员甜甜的,青涩的感情。“你还会记得我多久啊”,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刘敏涛和荣梓杉的对手戏真的不错,可是叙事上力道有些不够,希望小朋友们的恋爱有一天能够HE吧。
电影虽然以老套的白血病为主题,但其内容却是温情大于悲情。 它无意用绝症换取廉价的同情,而是想要探讨一个严肃的命题:如果生命注定会结束,那我们每个人所要做的,是消极地等待死亡,还是积极地实现梦想,让生命如夏花般灿烂?身患绝症是不幸的,但电影摈弃了煽情的叙事方式,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让新阳被亲情、友情以及朦胧的爱情所环绕,帮助他一起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样的歌声或许稍显稚气,却是弥足珍贵的。ps. 陈楚生的出现,着实是个惊喜。
这种网大怎么敢进院线
很难看,真人改编但没有任何现实和社会意义。节奏很慢一群小孩叽叽喳喳没有剧情可言。最后连煽情都不煽啊!什么鬼东西
7。整个剧情的展开都很温吞缓慢,不是说不好,反而非常贴合现实生活的节奏,尤其是男主父母那几段,很多细节见真情。不过为了爱好组乐队这条线感触不大,兴许对少年这种坚持早过了共鸣的年纪。比起国庆档另几部带有歌颂意味的主旋律,这部电影反而显得有些特别,将真实平凡的事件剖开明晃晃地摊在我们老百姓面前,还是最最动人的。最后,现实生活题材其实非常考验演技,大家都接住了。盛赞刘敏涛,希望小男主星途越来越好。
我坚持看完了 噢耶✌🏻
挺欢乐 还是演技爆棚啊 隐秘的角落里的小东升
青春本不应该这么残酷,可惜,这就是很多人的青春,或者还没有绽放的青春。
愿每个少年都能永恒,为了治病卖了车卖了房,母亲辞职了,小胖走了,糖糖也不回信息了,1小时36分,整个色调阴郁了,他也走了,他留下了心愿,让爸妈找到了活下去的意义。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三年前癌症复发的父亲,他做完手术后紧接着又按医生要求做了化疗,听医生用了贝伐单抗第一次做反应就很大,回家的路上走几步就得歇一下,第二次化疗没多久就心梗去世了,真的有时不化疗,保持好心态,说不定还能活的更长
3.5 台湾导演拍这种题材。。。就是让你哭
点映场观影 催人泪下不代表就是好故事。题材自带泪目体质,故事套路平庸甚至有些无聊,莫名其妙的感情线尴尬突兀,同学友谊线非要拍成爱情片既视感?演员方面刘敏涛显然不适合母亲这个角色,但是几场哭戏还是可见其表演功力所在,荣梓杉小朋友未来可期,但可提高的地方任然很多,希望以后能做实力派,我们确实需要踏踏实实演戏的新生代为影视圈注入活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