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喜欢的纯动物电影,人类在这类型影片中,就是个引线或者点题的“道具”。
导演用了7年时间,把这部电影送到观众面前,国内的导演,现在谁还会有这样一份心?
电影镜头未有多唯美,但真实而漂亮。
小猴子从一开始对自然茫然恐惧懵懂到逐渐融入,在音乐的衬托下水到渠成。
当它放弃回到人类身边,把项圈解下来的时候,这只大自然的孩子就真正回归了!
在自然中活着,虽然各种艰险,但那是真正的活着!
电影情节比较单一,但细节值得玩味。
不推荐带小孩子看,这不是动画,也并不搞笑,孩子没那个耐心,同场的退场好几个。
也不推荐成人看,除非跟我一样喜欢纯动物电影或者喜欢《动物世界》、《人与自然》。
PS:如果虫子镜头少点就好了!
前几日上映了一部没有一句对白的3D电影。
这部电影在环游了37个国家后终于空降我大天朝。
在排片量极少的情况下杀出了一条血路,在上映2小时即拿到500万票房,其上座率也持续攀升,力证影片的水准和影响力,在当日电影票房未能破亿的情况下,成为票房担当。
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一只猴子,当然我说的不是大圣,而是一只世界上最聪明的僧帽猴。
说到这里,相信小伙伴们都知道这部片叫啥了。
没错就如你们所想——《亚马逊萌猴奇遇记》。
该片为一部全动物出演的影片,拥有数百只国宝级动物的加盟,用3D技术全景展现了亚马逊雨林的绮丽风景,画面美到每一帧都可以拿下做桌面。
而这位牛逼哄哄的导演拉格贝尔曾执导过《白色星球》,并在全球掀起了一阵保护北极熊的热潮。
这次,他将视角投入亚马逊热带雨林,历时7年才完成拍摄。
先来科普下这部剧情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只小猴子因飞机坠毁独自落入亚马逊丛林中心,它要在丛林中学会生存和保护自己,适应未知的世界;神奇的大自然充满精彩,也充斥着敌意……它要独自面对大自然的考验。
先上图一张,看看我们萌一脸的小主角。
(图片)蜷曲的小尾巴,无辜的小眼神,毛茸茸的爪子,这是要闹哪样?!
确定这么一只呆萌的小猴子能够在猛禽横行的亚马逊原始森林生存下去?
不要忘了我们的小主角可是一开始生活在马戏团的,它每天的生活除了卖萌就是卖萌啊喂。
总之,看海报的时候我是很担心这只猴子的,生怕它被巨蟒给生吞了。
我们的小主角,哦,它其实有个很四大皆空的名字——僧帽猴。
其实我很想知道这么有佛缘的猴子跟大圣是啥关系?
(我好八卦…)也许是有佛性加持,我们的主角在危险丛生的亚马逊森林成功回归了!
也就是说,小僧帽猴成功地从一只驯养猴蜕变为野生猴——它原本该有的样子。
而这个蜕变的过程真是历尽千辛万苦九九八十一难!
(快说,你和大圣啥关系…)来说一说这个九九八十一难。
我们的大圣需要对付各种各样的怪兽,有背景的没有背景的。
还要保护从来不相信自己的师傅…而呆萌僧帽猴从一个花花世界一下跌落到要肉没肉要爱没人疼的原始森林,还要处处戒备随时可能出现的比自己大十几倍的动物,否则一个不小心就变成午后小点心了,这简直是猴生中一个晴天大霹雳。
但是我们的猴子还是坚强地活下去了,虽然是跌跌撞撞走一步算一步的活法。
以前只要饿了就会有驯养员带来可口的食物,而现在,小僧帽猴喝几口雨水就算解了饥渴,森林里只要能放进嘴里的都是食物。
无意中吃到一颗鲜艳的蘑菇结果还中毒了,产生的幻觉很炫目很刺激。
见到了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我就简单列一些:鸬鹚、吼猴、犰狳、狐猴、独角仙、角雕、狼蛛、眼睛鸮、麝雉、王蛇、绒毛猴、夜猴、螲蟷、动冠伞鸟、鹰头鹦鹉、肉垂凤雉绿瘦蛇、虎猫…这些大多数我也没见过,有些连名字我都不会念(文盲在此)…后来小僧帽猴终于遇到了自己的同类。
相信那种欢欣的感觉大家都能体会,如果不能想象,麻烦你把自己丢在孤岛生活一个月好吗。
小猴子跟着和它有着同一条DNA的猴子们一起快乐地生活着。
但是,幸福的时光总是很短暂的。
大自然毕竟还是个物竞天择的残酷环境,不然我们人类为啥能够成为万物灵长。
开始的时候猴子们都对小家伙无比友好,一起觅食一起睡觉。
好景不长,由于从小生活在人类文明世界里,没有一点点野生动物的样子,动手能力差,反应能力也差,戒备心更加没有。
因为小僧帽猴可以天真到和蛇相互吐着舌头玩,你看我前面的担心没有错吧…于是,小猴子成了物竞天择中劣汰的那一只。
其他猴子都开始疏远它。
由于没有觅食能力,小猴子只能吃猴群遗弃的食物。
直到某一天,它遇到了人类的小女孩,小女孩微笑着用饼干邀请它。
面对来自自己阔别已久的世界发出的邀请,小猴子犹豫不决。
一边是樊笼却也还幸福,一边是自由却遍布荆棘。
而最后,小僧帽猴还是转身回到了森林,亲手摘下了颈上的项圈,将樊笼里的幸福丢在了身后。
可身前,是一个更加广袤更加丰盈的世界。
这里才是僧帽猴最原始也是最终的归宿。
最后再给伙伴们透露一些拍摄细节。
前面说了,这是一部,也是第一部完全由动物出演的影片。
既然是出演,就会有分镜头脚本。
是的,我们的动物们都是按照脚本一个一个镜头在拍摄的!
今年的奥斯卡是否应该给我们的僧帽猴颁一座小金人呢!
但动物毕竟是动物,很多时候还是需要驯兽师引导完成动作的。
因此,为了让这些动物可以完满的完成演出,剧组聘请了驯兽师Pascal Tréguy。
他的团队帮助寻找森林中潜在的动物演员并了解它们的习性。
每当Pascal有新的发现,剧组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更改剧本或拍摄计划。
(怎么听着有点像煎饼侠的耿宗拍摄傍大款系列啊…)也麻烦奥斯卡给驯兽师们一个小金人…内容来自公众号:阿拉丁影业 (经常有福利奉送,别说我没告诉你!
)
自从知道了一些自然博物界牛人以来,我常常为自己对周遭事物的无知感到羞愧。
我跟着一群植物爱好者去爬山,每见到一种使我惊奇的花草时,队友便会在不到1秒的时间内反应过来那是什么——并且精确形容到部位,比如“这是某某草的未开的花”,“这是某某的叶子”……这时,一股迟钝的酸涩感缓缓袭来。
毕竟,在过去的岁月中,我虽算不得博学,但自诩对花草虫鱼鸟兽等大家都熟视无睹的东西还算有点敏感。
而现在,在面对这个世界时,这些人表现得仿佛他们比我对世界更熟悉。
刚开始看这部电影时,也不时有着类似的轻微的焦虑感。
当镜头缓缓展开,跃过茂密深邃的丛林、沿着宽阔的河流滑过,最终定格在了一片人类居住地上一只尾巴卷卷的猴子身上时,一时间很难猜想到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会去猜想,坐在笼内的这只名叫小Sai的猴子是卷尾猴吗?
当飞机失事,剧烈地颠簸震荡时,小Sai惊慌失措,关在笼内的它只能不断尖叫,急促地转着圈却出不去。
两只长得像猪却有着浣熊尾巴的动物,它们凭着长长的嘴和看上去并不灵巧的爪子,凑巧的、奇迹般的打开了小Sai的笼门。
这又是什么动物呢?
然而很快你只能停止思考这样的问题——一个奇幻的亚马逊森林,镜头每滑过一处,所见之景皆是你不认识的。
叫人想起列维-斯特劳斯对热带雨林的想象:“如果有人告诉我在地球相对的两面所发现到的同类的动物和植物,外表会相同的话,我一定会觉得非常奇怪。
我想象中的每一只动物、每一棵树或每一株草都非常不同,热带地方一眼就可看得出其热带特色。
” 小Sai在丛林里游历的所见所遇似乎也是如此,刚一出飞机蚊虫便袭上了身,缓缓移动着的多足甲虫、发出莫名叫声的大嘴彩色鸟儿、或潜伏或奔跑着各类野兽、肥沃土壤中到处丛生的高高低低极度茂密的植物……热带丛林以它顽强的原始鲜活力占据了你全部的大脑。
也许突如其来的热带雷雨避无可避,而清晨依旧会将你唤醒,阳光从高处的树木间的缝隙间穿过,将森林照射得雾气蒸腾。
我们历来在文学中看到有关森林与河流的主题,而在这个故事中,我们成为了一只猴子,谨慎地、小心地、无知地、壮着胆子体验着这片地球上最古老的原始森林,在第一次遭遇危险时便连滚带爬地跑回已成残骸的失事飞机中。
人类究竟有多贪恋自然呢?
猴子不会去触碰毒蘑菇,我们却可以让它去吞食,并在它中毒眩晕之后给了它一个漫长而迷乱的梦。
梦里它还在亚马逊河上漂流着,它随树枝冲入了瀑布,水漫过了眼睛和耳朵;岸上的树丫上立着一只猫头鹰,一面转头,一面深深地眨了一下眼睛……白天的遭遇混乱地重演,那是它如初生般懵懂而无措地、独自经历的亚马逊。
这个亚马逊,既展示着它的蓬勃生机与无心的残酷,又脆弱地经受着人类的戕伐。
于是我们很不浪漫地,要看到文学主题变成环保主题。
可是又有什么关系?
无论它是生机勃勃,还是满目苍夷,没有人能拒绝亚马逊。
《亚马逊萌猴奇遇记》,又是这种以动物为主角,没有一句台词,光是凭这个故事观众能认识大自然的珍奇动物那种。
虽然拍这类型片,除了像前面说的展现奇珍异兽,还有就是热带雨林。
虽然风景独特秀丽,但就这部看下来我不是很喜欢,不知道为什么。
我觉得故事还是不够精彩,有大起没大落。
总之,爱看不看。
《亚马逊萌猴奇遇记》一部全球顶级团队耗时7年打造、全动物出演的3D故事片。
很高兴看到除了阿诺导演外又多了一个擅于拍动物的导演。
小猴子本是被人饲养在笼子里的,在运输途中由于遭雷电飞机失事,阴差阳错的,他就落脚在亚马逊丛林中,从一个只会啃手指的、看到五颜六色昆虫吓的汗毛直竖的小家伙,成长为会寻找食物,会寻找住处,会寻找伙伴,会逃避敌人,逃避蟒蛇、鳄鱼、美洲雕和美洲豹的袭击的勇士,景色优美,情节动人幽默,佳片!
整部电影几乎没有台词,都是大自然的声音和优美的背景音乐,但是电影院里却是我看过的最吵的一部电影,每出现一个动物,小朋友们就开始说它们的名字以显示自己生物知识的渊博,明明是蓝色的蝴蝶也被他称作枯叶蝶,然后就开始枯叶龟、枯叶兽(树懒)等,反正是盯上“枯叶”了,一边是小朋友们的辨认,一边是家长的解说,坐在相隔较远的两个互不相识的小朋友还一唱一和的讨论,唉,反正是热闹非凡!
介绍几部非常优秀的动物电影,纪录片《可爱的动物》和《微观世界》,和动物有关的故事片《虎兄虎弟》《子熊故事》《我和狐狸》《狼图腾》。
可惜优秀的引进影片总是排片很少,场次安排的也不好,影院迎合观众,观众也被培养的只看嘻嘻哈哈的片子。
无论是观众还是我国的电影人,都是太多浮躁,很少有能这样专心做一部佳片的人。
再过十年,或许就能沉淀下来了。
九月的影院大片云集,碟中谍5、像素大战、小黄人…也许萌猴奇遇记并不是大家所期待的一部电影,却已早早的入驻我心。
在亚马逊雨林拍摄长达七年,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被尊敬的事。
所以,我并不喜欢翻译的片名:亚马逊萌猴历险记,因为无论是片中主演小猴,亦或是整部电影并不是靠卖萌来占领市场口碑。
豆瓣评分7.5,这一次总算符合了我的期望值。
这是一部几乎无对白的电影,带上3D眼镜,伴着简单清新的配乐,跟随小猴一起踏进电影中的亚马逊雨林,一次很轻松又舒适的观影体验。
影片一开始,飞机失事加上亚马逊雨林突如其来的大雨,小猴躲回飞机上的笼子里,拽着它的毛绒玩偶。
颤抖的小身躯和惊恐的小眼神瞬间俘虏了我的心。
片名虽然叫萌猴历险记,整部电影却并没有用太多惊心动魄的“历险”去博人眼球。
在我看来,电影的主演也不是小猴,而是整片亚马逊雨林和不断出场的所有动物们。
片头,小女孩放下小猴对它说说Bye,惊恐不安的小猴只身踏入了未知的亚马逊大雨林。
片尾,小女孩向小猴招手想带它离开砍伐日益严重大森林,小猴坚定的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
首尾自然呼应,为影片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看完电影的第二天,和象扑君去了麋鹿苑。
园里有一个盖上的柜子,上面写着猜一猜世界上最可怕的动物是什么,打开柜门后,我们看到了镜中的自己。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人们每天忙忙碌碌,一切都变的快节奏,变得愈发商业化,却慢慢遗失了内心的那片净土。
无论是电影还是生活,都应该简简单单不是么?
不想过多的评论整部影片不足的地方,因为它已经完成了本身还有的使命。
向整部电影的制作人员致敬,感谢你们用心去做的一切与坚持。
影片一开始,飞机失事加上亚马逊雨林突如其来的大雨,小猴躲回飞机上的笼子里,拽着它的毛绒玩偶。
颤抖的小身躯和惊恐的小眼神瞬间俘虏了我的心。
片名虽然叫萌猴历险记,整部电影却并没有用太多惊心动魄的“历险”去博人眼球。
在我看来,电影的主演也不是小猴,而是整片亚马逊雨林和不断出场的所有动物们。
片头,小女孩放下小猴对它说说Bye,惊恐不安的小猴只身踏入了未知的亚马逊大雨林。
片尾,小女孩向小猴招手想带它离开砍伐日益严重大森林,小猴坚定的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
首尾自然呼应,为影片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这个时代,人类与自然的对立与共存一直是一个长久不息的话题。
这样一部电影,不仅是给小朋友看的,《亚马逊萌猴奇遇记》的目标观众是针对全年龄段人群的。
对于孩子来说,除了能从电影中获得欢乐,更重要的意义是对孩子的教育意义,对于年龄还小的孩子来说,通过动物的故事能更好的让他们了解自然,自然的美好之处与大自然带来的惊艳。
让孩子能从小懂得大自然的存在对于动物朋友们是多么的重要,很多思想都需要从小抓起。
对于成年人来说,通过《亚马逊萌猴奇遇记》能更加珍惜亚马逊雨林对于人类生存,对于地球的“健康”的重要性,虽然商人的思想依然商业化,但是在人口如此庞大的地球上,多一份力量也是不可忽略的。
对于电影爱好者,该片更是第70届威尼斯电影节闭幕影片,作为电影史上第一部全由动物出演的故事片,影迷们千万不要错过。
虽然全由动物出演,但是不必担心,这些动物是巴西动物救助保护中心中的150名僧帽猴中挑选出的五名,制作团队以纪录片的方式拍摄剪辑而成这样一部故事片。
这样一部具有意义的电影值得更多人观看,其深远意义也值得更多人去感受,去理解。
嗯,没错,昨天我又去看电影了。
同样的,还是没有太多了解就去了。
所以,再一次发现自己深陷儿童剧场。
我这么说,完全没有要得罪那些有娃的家长们的意思。
但是,说真的,当一个成年人抱着正经看电影的心情走进播放厅却发现身边尽是小朋友,叽叽喳喳有如在幼小且整场不绝于耳时,心情很难不沮丧。
我想起最近一次同样的场景好像是在看光头强时上演的。
咳咳,言归正传吧。
这是个简单的故事,一只圈养的宠物僧帽猴偶然情况下被野外生存了。
在经历了由生疏笨拙到适应接纳,最终真心爱上自由滋味的一系列奇遇之后,主动扯掉象征"被养"的颈圈,真正回归自然。
不必多想什么深奥的哲理,单纯欣赏就好。
睁大双眼摒住呼吸,丛林中奇幻多彩的生物会吸引你,跟着小猴子一路行去,不时为它捏把冷汗,那个危机四伏又生机勃发的大森林其实是我们小时候都幻想过的乐园,只是你大了,很多事情你就忘记了。
画面拍摄的太美,你会觉得我们仿佛是上帝之眼,无处不在,无微不至。
而整部片子流畅自然真实,几乎让人以为这简直是一部纪录片了,或许正是影片最成功之处。
ps,最后提醒家长们一句,如果要带小朋友看,最好提前做点功课,至少知道那些动物,鸟类,昆虫的名字。
这样一个中文片名,偏偏影片里面展示的却是一只杂色猴子,满脸的老气,实在不知道哪里萌了,说实在的,心里是有落差的。
从始至终,我都不觉得这猴子可爱,或许是因为它皮肤又黑又粗糙,或许因为它像人却又不成比例的脸,或许因为它缺乏自然的生气。
当然,后面的遭遇更谈不上神奇了。
这样一个为了吸引眼球却文不对题的媚俗标题,实在有糟践这部影片的嫌疑,也破坏了中文语境。
我想了一个——亚马逊莽荒记,献丑咯。
整部影片采用了中距离的镜头,保持着客观平和的叙事基调,虽然有些平淡,但真实自然。
这样一个中文片名配上不太有特色的海报,一度让我以为又是好莱坞迪士尼的3D动画电影,不知道多少人有这样的误解呢。
最初我就是带着这样的预想来看的,结果第一个镜头就惊到了我!
这该是花了多少工夫,多么巧夺天工的技巧,才能打造出这样与自然毫无二致的3D效果啊!
掠过山林,展示在眼前的是偎依在山海之间的人类城市,依然可以以假乱真!
两位大叔盯着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距离较远,我仍然不能确定这是真人还是3D电影!
我也是眼拙!
直到镜头拉近,清晰地呈现出这个黑乎乎的猴头和一位不太明媚又有些凌乱的小姑娘,这时我才大呼上当。
我是在一台笔记本电脑上看的这部电影。
由于有前面的各种心理落差,我的初印象已经不是太好,明白这是一部真人(真物)电影后,我就想啊,这样一只真猴子,后面绝对演绎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传奇,所以一直有中途关掉的冲动。
似乎中途关掉过一两次,又似乎只是暂停了一两次,但最终还是看完了。
让我最终留下来看完的,主要原因不是这只猴子的命运悬疑,而是画面的精美和自然的生机,以及我对亚马逊热带雨林的好奇。
那么,就先说一说这部电影的画面效果吧。
宽幅的画面给人稳定感,也能呈现更多的背景信息,当然,现在几乎所有电影都是这样的画面比例。
从空中俯瞰亚马逊平原,水域广大,植被遍布,景象非常壮观,真可以作为地球的名片了。
置身在茂密的丛林中,不得不感叹这片土地的生机之盛。
各种树木的枝叶遮天蔽日,地面被绿油油的植物和残枝败叶层层覆盖,清澈充沛的水泽随处可见。
这里真是动植物的天堂。
阳光,雨露,绿树,水泽,看得人心旷神怡,看得我都有一种回归自然的冲动。
虽然我也强烈地感到,这种环境绝对不是对人类友好的。
在这样美好而危机四伏的环境中,僧帽猴米亚开始了回归自然的旅程。
导演安排了一次坠机,让米亚意外地逃离了人类世界,被迫置身于亚马逊丛林的某处。
我总疑心,一只被人类豢养多年的动物,是很难适应大自然的,它要想回归大自然,面临的将是史诗级的挑战,如果成功,那真可谓是一部传奇。
但是本剧中,这只猴子面临的危险不够多,也不够烈。
它可能不会主动出去觅食,最后可能把自己饿死。
又或者在生存本能的驱动下四处乱闯,又会遭到各种毒虫猛物的侵袭,即便死里逃生,也必定是险象环生。
但米亚遇到的真正的生命危险只有误食毒蘑菇和遭到猎豹攻击两处。
瀑布蟒蛇两处都莫名其妙地安然无恙,猛禽的攻击本来也不会对它造成太大威胁。
或许是因为周围有摄制人员存在,或许是导演编剧的刻意安排,总有些不真实,这实在是很遗憾。
尽管如此,在这样一个原始的自然环境里面,跟拍。
编织这样一只小动物的故事,而没有显得凌乱或表意不清甚至是失控,也是颇为难得。
米亚颈子上的红色项圈很显眼,特别是当它跟同类在一起的时候,有标识作用。
又代表着它和人类的联系,既自然又显得别有匠心我读书不多,记性也不好,没办法记住很多大家窥见天机的精妙言论,但脑中始终徘徊着一个似曾相识的声音,肯定不是我自己的发现,应该是某位或者某几位大家言论的大意,联系上这部电影,越往后看,这种意识就越强烈:再客观的记录,也是人的一种主观,哪怕是最平实的纪录片,也不可能记录事实本身,事实是混沌的,多面的,全时空的,而人的认识始终都是清晰的,片面的,限于一时一地的,摄影机镜头捕捉的影像也是这样,何况本片最多也只能算是现实风格的故事片,而不是纪录片,影片明面上讲的是动物回归自然的历程,展示了自然的独立性,但背后隐藏的人与自然的联系却无处不在。
失事飞机的驾驶员走后,到片尾人类聚居地之前,镜头里面基本没有人类的影子,唯一跟人类直接相关的就是米亚的项圈了。
除了这个项圈让人联想到米亚曾经在人类社会的经历以外,镜头对场景的选择,镜头焦点注视的对象,镜头组接展示的完整的故事内容,每一样都透露了人的主观,人的个性。
拍摄人物的镜头有些草根气,DV风,但大部分自然场景都显得非常美,相信绝对不是无意为之的;这种主观选择在各种动物镜头中表现得最明显:各种奇形怪状的昆虫,各种专属或不专属南美湿地的青蛙,还有些别的动物,看似是米亚看到的,实在是导演和摄影师在为大家当导游,在为大家介绍各种南美珍稀动物哩。
稀少还有客观的标准衡量,珍贵实在只有人说了算,要是我,才不会去拍那些恶心的蜗牛,还有瘆得心发麻皮肤起鸡皮疙瘩的蜈蚣哩。
而且吧,猴子最好的归宿是猴子窝,人的归宿还是人类社会啊!
导演你就这意思吧!
全片都展示的是这只猴子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故事线索非常清晰,单调也是必然的,近似于主体静态地观察周围的环境,就像是一次徒步的旅行,在我看来,就像是一部亚马逊丛林游览日记,小清新的风格吹得人心旷神怡。
安坐在家就能够享受到如此人间美景,实在是要感谢冒着危险辛勤制作本片的人们的。
萌的不行不行的,同类片可爱的动物也很有意思
好萌好可爱。有点像孙悟空初入世间的感觉。猴子真是相当聪明。感觉这物种还是会进化的。
很放松的电影。全片没有对话。估计去电影院看会被3D的毛毛虫恶心到。但是这就是自然~
从片段来说,还不如《人与自然》精彩。但毕竟这是按剧本演出啊,演员是只猴子……拍了七年。适合博物馆里3D放映。
猴子磕蘑菇,太炸了。
差点睡着。小朋友说得没错,这不是一部动画片,这是真实的亚马逊。看得要睡着可能是因为导演很难把控萌猴与其他动物,尤其是非猴类动物之间的互动,以致从前到后波澜不惊,亚马逊的壮阔与奇异,看着看着就倦了。可能像动物世界那样,赵老师来解说会好些。
呵呵哒,拍的在努力不好看有什么用?
无对白的电影,更显精致,其实是无声地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类的控诉
酒店里cctv6看的,看睡着了。。
可以改名:我该吃什么你在吃什么我可以吃呢吃的么能不能不要吃我…
1.这是首部没有字幕没有旁白又看懂了的片子2.大哥的女人表轻易搞嘛3.吃性不改
对犰狳的画面记忆犹新,本片在宣传环保角度需要给上小红花
默片的动物世界
拟人化的表达方式,人类的视角看问题,猴子和无数人类一样要解决温饱问题,大家庭纠纷问题,还有可怕的噩梦。看完后,突然觉得,把动物们“保护”在动物园的羽翼之下,似乎也没什么不好。可能野生丛林的环境,确实太危险重重了吧?片子让我依然对大自然充满极度的敬畏之心。
没有配音不太喜欢,但是剧情片好像又差点意思。总之没有想象的好。看的时候总想,这个剧情是不是人为干预所以才这样的。
对于纪录片来说,惊喜真没多少
画面很美,故事略淡!虽说打着3D家庭电影,但是记录片风格和这宣传终究还是不适合上商业院线!【鸬鹚、吼猴、犰狳、狐猴、独角仙、角雕、狼蛛、眼睛鸮、麝雉、王蛇、绒毛猴、夜猴、螲蟷、动冠伞鸟、鹰头鹦鹉、肉垂凤雉绿瘦蛇、虎猫】涨姿势厚!
又是一部展现大自然各种珍奇品种动物的风光片,不过已经看惯了。
动物世界,一只小猴子脱掉项圈,如何回归自然?自然是什么?人类干预之下还有自然吗?自然是美丽的、残酷的、现实的。我们一味美化它改造它成为自己期望的样子。若有一天我们也脱掉我们的项圈之时去回归哪里?影片的名字翻译得很二,但带给你的不是萌,而是洪荒天下的微观世界——壮丽、心动。
以为就是亚马逊丛林的纪录片,没料到居然有剧情。看的时候满脑子都是摄影师在水下有没有被水草缠住啊在陆地上有没有被热带蚊子咬死啊。买票前纠结了好久买法语还是葡萄牙语场,结果全片就两句人话啊哈哈哈哈哈。ps:不知道的电影本身还是电影院的问题,画面实在是太暗了,暗到看不到朋友递过来的爆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