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霆锋在这部电影里出奇的帅,我想可能和他换了一个能展现他硕大头颅的发型有关。
对于霆锋哥哥来说,每次表演都是一次泪水的洗礼。
张家辉的造型刚开始看还非常的不适应,看得自己的眼睛也别扭起来。
他妻子苗圃真是演技出色,在床上躺着一句话也不用说也不用什么表情,因为是僵尸嘛。
片中的小姑娘真萌,她的妈妈张静初鼻子下面不知道是一个肉痣还是上火起了个小包,她那小酒窝儿真是迷煞人也。
整部电影的精彩程度不输给一般的同类题材电影,而把片头的撞车和整个故事连接起来,虽然不算新奇,但总算用心。
2010年1月27日
边缘。
无界。
一环扣一环的故事,一次次关于爱的抉择,赌注,皆源于此。
——“坏人”同样可以伟大的,即使刹那。
2009年3月
本片的剧情极为紧凑,充满着各种悬疑和反转。
片中的各种追捕、枪战以及打斗场面都是极其精彩,既不失紧张感,又不失真实感。
这些都是导演林超贤所擅长导演的动作犯罪场面,他对于动作大场面的处理早已经熟能生巧,镜头运用和剪辑都颇具冲击力。
本片的叙事节奏也把握得很到位,让观众们时刻都能感受到紧张刺激的氛围。
在动作片的外壳下,本片还深度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以及正义与邪恶等话题。
其中每一个角色都有着各自的苦衷与挣扎,尤其是杀手洪荆,他面对家庭责任和个人道德的矛盾心理时,深刻展现出了内心的无比挣扎,从而增添了全片的深度。
张家辉饰演的杀手洪荆不仅冷酷无情,还带着极为丰富且复杂的情感层次,在面对家庭和道德困境时的挣扎,表现得相当到位。
谢霆锋饰演的警察唐飞也将硬汉形象展现得相当出彩,他的动作戏份干净利落。
两位男主角的对手戏显得张力十足,为影片增色不少。
《证人》。
Beast。
Stalker。
谁是证人?
谁是野兽?
谁是潜行者?
证人就某人犯了或可能犯某项罪行而作供,在电影《证人》中,证人没有重要性,重要的是证物,即是嫌疑犯犯案时留下的血液样本(当然你可以说一众角色都是命运的证人)。
野兽不是刑警,若然野兽是在适者生存的环境下人性泯灭异化变质的人,那么在电影《证人》中,残酷的野兽是杀手洪荆(张家辉饰)和他的指使人。
至于潜行者,似乎是警长唐飞(谢霆锋饰),这一点容后细谈。
《证人》的导演林超贤曾经拍过《野兽刑警》(1998,与陈嘉上合导)、《江湖告急》(2000)、《千机变》(2003)等多部作品,当影评人谈及《野兽刑警》,总是将电影视为陈嘉上作品;谈及《江湖告急》这部破格新奇耳目一新的黑帮Cult片,总是将功劳归之于陈庆嘉和钱小蕙妙不可言的出色剧本;谈及《千机变》又会说这是无足观矣的商业片,还是休提。
但看过《证人》,我想说——林超贤这部个人新作,实在不俗,也是今年少数为我带来观赏和评赏双重趣味的香港电影,证明林超贤具有不可少觑的导演实力。
电影首先令我想起叶伟信的作品《杀破狼》(2005,编剧为司徒锦源和吴炜伦,后者正是《证人》的编剧)。
第一是由于两片的主角都身罹绝症,深感时日无多,为着自己未能完成使命而倍添紧张。
第二是「护孤」或「护幼」的主题,从《杀破狼》到《证人》——也许可以再加上《狗咬狗》(2006)甚或今年的《青苔》——大男人都为了保护小女孩而抓狂,为了她几乎是不顾一切命也不惜。
《证人》中,唐飞在追捕通缉犯张日东时,开鎗误杀了检控官高敏(张静初饰)的大女儿,自此他便以保护高敏的小女儿丁玲为己任,好像父亲般百般爱护她,好像潜行者般如影随形。
电影中构成戏剧张力的原因是洪荆掳走了丁玲,令唐飞拼命透过抢救丁玲来赎过去的罪,也就是透过救丁玲来救自己。
另一戏剧张力在于洪荆掳走了丁玲,逼使检控官高敏偷走案情的关键呈堂证物,好使嫌疑犯洗脱嫌疑。
在公义与人情之间,在检控官和母亲两个身份之间,高敏当然比较倾向后者,为了女儿安全,令杀人罪犯当庭释放也在所不计。
孔子有曰:「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人伦道德高于法理原则,对华人来说是明白不过的——话虽然如此,最终高敏和丁玲在立法会大楼及终审法院前重逢相拥,可以说是创作人尝试流露出比较平衡的看法,毕竟香港是以法治为本的华人城市。
电影的结尾一段为全片平添了不少分数,唐飞与拍档新爷(廖启智饰)找到洪荆瘫痪的妻子,本想透过交换人质解决矛盾,只是未能如愿。
但唐飞凭新爷留下的线索终于追上洪荆,且由于洪荆的妻子可怜丁玲而让她逃跑,逃生在望,唐飞鼓励丁玲穿过黑暗的甬道一直往前走,她彷佛是再次穿越母腹重生出来,及后她差点被泥沙掩死,则彷佛是一粒麦子落在地里死了,却因死而得以入生。
甚至乎可以认为,丁玲的苏醒重生,是一次神迹,因为她受到天恩眷佑。
这令我想起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的名作《潜行者》(Stalker,1979),片中潜行者跛脚的女儿如有神佑,能够凭意志移动台上的水杯。
《证人》中,唐飞似乎是潜行者,他做潜行者所做的事,好像视保护丁玲为生命的意义以及存活的希望(唐飞哭号没有你不能活下去是肺腑之言),但在塔可夫斯基眼中,潜行者行事的目的十分明显是为他人的,片中潜行者为作家及科学家作嫁,自己却不能进入实现内心愿望的The Room,潜行者的情操显得不凡,他彷佛是一个「圣人」。
在《证人》中,唐飞拍檔新爷一眼看穿他想赎罪,但一方面怕他会再害死一条人命,另一方面又不知他救人到底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女孩,唐飞不置可否,答了一句:我知道自己在做甚么。
由于他没有正面回答,唐飞的行事目的变得模糊不清,观者难免摆出这一种解释——唐飞透过救丁玲来救自己。
唐飞要赎罪,但人的自力赎罪只能是弥补一己的过失,与其说是赎罪,他不如坦白说我是罪人,我无法赎罪,我弥补不了铸成的大错,这样才更合情合理。
当然,这样说难免有损于唐飞的英雄形象,创作者避重就轻,片中唐飞并没有明确回答新爷的问题,为全片一个令人为之叹息的败笔。
事实上,电影有一些缺点不得不指出,例如部分场面略为过火(如撞车一场),有些对白则嫌突兀生硬,但明显地导演和演员都「心中有火」,一方面,导演善于利用城市的狭窄空间制造气氛,例如北角春秧街一带的警匪追逐戏别具神采。
另一方面,角色塑造上都显得立体,一致地每个人都身心残缺——唐飞身患绝症不在话下,一次撞车意外中,新爷跛了,洪荆盲了,其妻瘫痪,高敏丧女,大部分角色都满脸伤疤,内心更是伤痕累累——更难得的是,大部分角色都有过去,洪荆和他的妻子曾经风光但风光不再,高敏的丈夫有外遇,离婚后又因专注工作而疏于陪伴女儿,而新爷则欠缺晋升机会,讽刺地因车祸而得偿所愿,这些显示出编导在人物描写上下过一些功夫。
除了人物塑造立体外,电影中各个演员都有水平以上的发挥,张家辉及张静初的演出固然不俗,谢霆锋和廖启智的优异演出也足以问鼎相关演员奖项。
谢霆锋在暴烈与温柔两方面的表现都成功拿揑,而饰演经验丰富「老差骨」的甘草演员廖启智,也演得恰如其分,练达而且准确。
《证人》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作品,但大体上还是令人点头满意,事实上,有缺憾的岂止是电影,人本身就充满缺憾,也有一些无可弥补的遗憾,但外在的超越力量能使人最终趋于完善。
锋锋 不是我说 在那个昏暗的逆光映衬下 我们看到了您年迈以后的模样老了以后您可能还不如四哥--老爸谢贤。
锋锋 不是我说 在您哭得昏天黑地撕心裂肺的时候 我们还是想到了您老婆和另外一枚帅哥的事情 我们有点心疼您。
锋锋 不是我说 这个可爱的小女孩这么小 就在您担纲的电影里 奉献出了荧幕初吻和露裙底 一个是给的你 一个是给的张静初(片尾慢镜头中 裙角在“妈妈”的举高高中飞扬...)
林超贤作品 不得不引用两位网友的评论:“现在的导演流行用这样的观点来理解人性,就是:好人会做点坏事,坏人会做点好事,天下没有一直做坏事的坏人,更没有一直做好事的好人。
反正大家都会在做点好事同时又去做点坏事。
”“证人:一次闯红灯引发的血案!
”关于片名,导演给了个非常模凌两可的解释:每个观众都是证人,见证事件过程。
用一个故事的相关人从各自角度组织情节已不罕见,所转移这个电影就是要告诉我们:别闯红灯!
说实话,对本片最初是实在没有什么期待的。
导演林超贤在《野兽刑警》之后忽然被套上了紧箍咒,进不能攻守不能退;小谢同学早已不见当年不羁风采,彻底沦为二流演员;张静初虽然频频和各大导演合作,演技却是不见长进,再加上在王晶电影中昙花一现的张家辉,名气不大的内地女星苗圃,《证人》这样的二流主创阵容,实在没有令人产生遐想空间的可能。
可是上帝有偏偏时候逗逗我们,有时候又耍耍我们,妄自菲薄,一味想当然地推测,最有可能引导我们走进窄门。
《证人》的的确确给了我一个大惊喜,确切的说,在《保持通话》之后,我对本已失望的港产警匪片又燃起了希望,《证人》又令小火苗变成了火花。
整个故事结构紧凑,充满张力,看似不相关的三位主人公,原来结局早已在一开始便注定了。
影片名为《证人》,看罢全片,不得不赞叹编剧的高明。
小谢饰演的唐飞,暴躁乖张,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甚至对自己的表哥都不顾念亲戚情分;张静初饰演的检察官同样也是工作狂人,结果家庭破裂,没有尽到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张家辉饰演的杀手,外表冷酷,整日游手好闲,导致妻子身怀六甲仍然替人藏毒讨生活。
一场意外的车祸,一次命运的交集,三人的命运偏离了平行线,注定紧密相连,而却走向了不同的轨迹。
影片讲述的,是犯错,是成长。
于是看到了小谢同学的温柔和内心的恐惧,最后抱着小女孩痛哭的片段,让我不禁想到世人皆知的艳照事件,小谢必然有着同样的痛苦和恐惧吧。
可是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亲自揭开自己的伤疤,含着笑容的说,我们一起走下去。
于是看到了检察官高敏的挣扎,一边是不能再失去的女儿,另一边是应以为荣的职业操守,就像在高空走钢丝,无法平衡。
还有杀手的悔过,当躺在病床上的妻子发病的时候,他紧紧地抱住她,告诉她自己一直都在,这可能是他所能做的最好的补偿。
影片中最喜欢的,是最后那个蓝天白云的场面。
他们终于能够一起,看看晴朗的天空和转瞬即逝的白云,这也是彼此心中给对方最好的礼物。
那些随着时间离去的,爱与恨,笑与泪,情和仇,在这一刻都如过眼浮云,留下的是成长,是曾经沧海的心境。
尽管有如此多的人曾经告诉我们,如何走一条最近的路途,我们还是不断地在犯错,在走同一条弯路,然后,拥有一样的成长。
今夜温度设施零下5度,看完《证人》,我忽然又有了许多期待,又有了许多感触。
对于一个观众来说,见证过,我也便成长过。
我们都是自己生命的证人,历史和未来,都要自己见证。
完整既非同寻常的港式经典回味 做旧的单位和街道打斗固有的模式 车水马龙的结构 每一个段落和点位非常准确的抓住本片的自身价值 告诉你真真切切的剧中人物所有处境 震撼人内心深处不可触摸 完好无损的剧本给予证人的有力回击 故事没有偏离在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添加了局中局的现实 完美的剧情舒展体现了人物的特征 加深了对本片的人物印象 细致的结尾告诉所有人真相的答案 每个人心中都有英雄 但体现的却不一样。
把证人放在线人之后看虽然不是刻意为之,却证明是个很正确的选择。
证人的确是近年来港片里很棒的作品,一场车祸、三方的纠葛、救赎、宿命感等等,虽然没有线人冲击力那么强,但是故事更自然也更吸引人。
这部电影看了很长时间,一直没什么想法,也不会有什么想法。
谢霆锋的成熟路线看来似乎是给小孩子贴上胡须之类的行为...剧情不多说,典型的香港片。
今天,在复习考试的的时候,一个人坐在教室的最后,看着最后的太阳洒下的阳光,黄黄的。
收到一条信息,女朋友肚子不舒服,要吐。。。
(不是那个,不要想歪),我莫名的心急如焚,自己感觉莫名其妙,为什么?
打电话,不接我的,然后再打。
回复却是现在不方便接电话。
我莫名的感到无能。。。
如此的无助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
一个男人,保护不了自己的女人是如此的悲哀。。。
回头想想,假如,假如我现在脱离了家庭,脱离了一切,自己是否还能生存,且不说还能不能保护和维持家庭。
脱离了不是自己的一切,我还是我么?
每次做事情或者想问题的时候,我的脑子里总是有一个底线---还有家里人呢还有朋友,还有…… 但是,事实上真的有那么多还有么?
离开了他们,I'M NOTHING ,把自己看的太高了,有的时候我这个不要,那个不行,这个不能做,那个不可以做,自己的创业项目,做了那么多,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没有一次,原因是什么?
自己可以想想。
一堆废话,回归原题。
张家辉的角色在里面不算美,但是却引起我的共鸣,同样是为了女人,为了家庭,他做出了选择。
这样的行为是一个男人的成熟。
成熟起来吧,I'M nothing
这部电影很早以前一个朋友向我再三推荐,可惜一直未能得见。
据朋友说,因为这部电影对谢霆锋刮目相看、崇拜有加,而故事居然可以让她落泪。
我看的时候,对谢霆锋倒是没有刮目相看,只能说他仿佛一个正在蝶变的毛毛虫,演员这条路他还有戏。
叫我产生这种感受的是最后一段他抱着玲玲哭泣,表现得极有层次感、感情真挚,与张静初的肤浅表现相对应,说明谢霆锋是个可塑之才,而不会像刘德华那样演一辈子戏还不得其门而入。
哭泣倒是没有,但是看到玲玲的手指动了的时候,我确实也有些想哭的冲动——对一部商业片,真是不能再有更高的要求了吧。
《证人》的画面从一开始就能看出非常讲究,是好莱坞的风格,而不是早期香港警匪片的味道。
好莱坞强调大都市的冷漠感,镜头中的街道、大楼的视角总有种宏观意义上的俯瞰,人在其中活动,有强烈的渺小感和不真实感。
这显然与好莱坞长期以来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看法有关,如果人总是在世界中挣扎而世界兀自运转,这样的俯瞰就不可避免。
相比之下,香港早期电影中大量的警匪片所热衷的街头巷战,却有些强烈的市井味道。
这种市井味道不仅因为香港早期城市发展欠发达,尚无大规模如美国曼哈顿那样的摩天大厦楼群可以炫耀,而是因为香港电影一直以来都注重表现人与人的关系,城市只是个背景,人与城市的关系常常是以人为中心来展示的,人在电影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市井风味不仅体现在视角上该时期电影中的对表征城市形象的建筑、街道、人群等不加选择的表现(至少不会如好莱坞那样选择),也表现在色彩上的市井化(也与技术有关,不会如好莱坞适用滤镜,使色调一致)、镜头中主角与周边人群景物的比例关系、故事节奏的市井化(常常夹杂闹剧的成分)。
早期香港电影作为过渡时期的产物,如果要持续保持香港味道,纵然获得部分认可,但是长期下去相比会自我边缘化,等于拱手让人。
所以,从技术、风格、编剧等角度的好莱坞化是不得不如此的大趋势,但是,做学徒要超越师傅毕竟不容易,更何况师傅的是世界上经济社会发达程度最高的美国及作为全世界主流文化观念输出者的美国文化。
近年来香港电影的没落,也曾引发部分电影人探讨香港风格问题,但是除了在小众类型的艺术片中笔走偏锋滴尝试,在主攻大众市场的商业片中想独辟奇境谈何容易。
更何况,从技术等角度看,香港电影面对好莱坞需要的是学习,而且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学习,才有望达到好莱坞的水平。
从这个角度看,《证人》无疑是这一学习的极好成果。
从画面、节奏、表演、细节设计,特别是编剧,已经丝毫不逊于好莱坞的集团化流程化操作,甚至,由于对剧中反面人物的展示,使《证人》达到了好莱坞大部分大片难以达到的高度。
以一个故事(谢霆锋的赎罪)为主线向前发展,这一主线的带动力非常强,而两条副线(劫匪家庭及律师家庭)完美地丰富了故事的层次和真实感,主线和副线的轻重把握得当,如一树繁花,时有参差,远观近看两宜,心思缜密得不露痕迹。
唯一的问题是,因为玲玲的双胞胎身份以及车祸中三辆车之间关系的巧合,多少有些不可思议。
这种巧合的故事结构或者有抄袭《低俗小说》之嫌,但是,作为商业大片,它华丽的细节设计、画面、节奏,使这种借鉴显得巧妙而不生硬,在深沉感慨之中重回商业片的观影期待中,方便观众及时调整心绪,回到霓虹灯下。
这种华丽,既是玻璃在空中飞翔时的华丽,也是玲玲被沙子活埋时的华丽,更是最后镜头闪回当时三车相撞时,那插入劫匪夫妇身体的钢筋所开出的花朵的形状——那种华丽令人不寒而栗。
《证人》在编剧、美术、摄影等角度,无疑是近年来香港商业电影的扛鼎之作——从视觉效果看,甚至超过创造香港电影奇迹的《无间道》。
而这部戏的编剧,在好莱坞风格之外,还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劫匪这条线索中夫妻二人的关系以及劫匪的心路历程的表现,可以说使这部电影超越了一般的商业片,获得了表现人性(特别是城市下层社会的人性)的高度。
《证人》的故事或者可以部分复制,如作为主线的赎罪之路,但是其细节的处理和画面的配合,却是很难复制的——这要靠编剧的情怀做底子,而导演和摄影创造性地表现了这种复杂的情怀在现代社会(或者电影中的现代社会)中的境遇。
那些散开来如花一样开放的插入劫匪夫妇身体的钢筋,恰是一首咏叹现代社会中人的命运的诗,姿态优雅、冷酷而又超然,催人泪下。
从故事的逻辑看,为了观众以及所谓的正义应得彰显的主题思想,玲玲明显是被编剧或者导演救活的。
因为玲玲被救活,律师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所可能产生的批判效果就被消解了,变得冠冕堂皇,并且虚假。
而劫匪失明的时机显然也是精心设计的,这种巧合使观众悬起的心放下来,但是从故事的逻辑看,稍稍有些生硬。
但是,对一部商业片要求这些,显然很不合适,我承认我看到玲玲手再次动起来的时候,是真心地希望她好起来;当劫匪失明的时候,我常常地舒了一口气。
其实,我们都是为了看一个故事,何必一定要把一切真相告诉我们,倘若如此,我们何必到电影院,生活中比这更悲惨的事情不是每天都在发生吗?
今年来不多见的港产强片,可用“精彩”来形容。故事紧张刺激,特别是最后一场追逐戏,情绪控制特别好;人物也很丰满,感情刻画真实到位。一众演员都十分出色,谢霆锋进步明显,已有点实力派的意思;张静初表演内敛深沉,较之前同样是女儿被绑的刘若英的演出胜出许多;张家辉的匪徒形象很有颠覆性,冷酷凶残,但同时对妻子又柔情似水,让人无法对其生恨。几位配角也都不错,小女孩黄雪妍表演也很到位。当然也有漏洞,就是谢有点太弱,多次让张逃脱有点说不过去。还有就是最后交待的车祸明显抄袭墨西哥电影《爱情是狗娘》,嘿嘿,但抄得还不错。
故事结构像撞车。戏名叫“救赎”更好。四星给张生,谢生演得过了。戏里的Loli小玲很抢眼。
谢霆锋握筷子好糗...
流鼻血的谢霆锋
一次闯红灯引发的血案
影片最后一点让我觉得导演还马马虎虎了。。
比保持通话好一点~||片尾谢霆锋哭得有点太超过了~
。。。。。。
只有最后一个包袱抖得还行
张家辉因在公益片《证人》中不遗余力地宣传行车安全而被授予七八十个各种诡异影帝称号~
29/12/2008
张家辉脱胎换骨之作。
“今天天气很灿烂,我想和你出来看看天。”
名字叫车祸比较贴切点
谢霆锋应该唯一是我青少年喜欢后来慢慢不喜欢,成年后看到他也成熟了演技有突破又慢慢喜欢上的演员。影帝神马的该轮到他了吧
张家辉演坏人太像了,看着就想打死他的感觉……
拍摄手法很赞,剧情也不错,演员演技也很好
为什么叫证人。
张静初演技还是不错的
萝莉好可爱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