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自然景观下流露出荒芜和落寞,电影镜头下的渔村小镇,弥漫着北欧独有的冷峻寂寥,就如同他们面对感情与未来时不确定又挣扎的内心。
长得奇丑的石鱼被人咒骂、践踏,那些肥美的大鱼,它们也只是在空气中腐坏了。
用不同动物的尸体将人的感官控制在一种将要腐烂的不安中。
拔掉鳃的鱼、自己啄掉双腿的海鸥、焚烧后焦黑的羊,这些都被赤裸地抛洒在镜头下。
而更为微妙的是,这些都是北欧乡村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它们就是再普通不过的生活。
(转)语言暴力究竟有多可怕?
各种各样的网暴导致的自杀事件已经足够说明。
在电影里又是如何呈现的呢?
姐姐用一首诗嘲讽母亲,就掀起家庭之战,单身母亲不过是享受自己的生活,却被所有的人包括儿女批判。
Christian父亲的朋友结婚后才明白自己的取向,却被Christian父亲打了一顿。
在所谓正确的性向叙事里,都会遭受如此的暴力,更何况同性出禁忌之恋呢?
当thor的姐姐说出Christian的内心想法时,Christian大约被吓坏了,父亲的暴虐、thor的感情、他人的闲言碎语,这一切都是Christian无法承受的。
下雪前一夜,thor与安娜欢愉度过,高兴地躺倒在草地中,而Christian等待无果甚至还被戳破真正的性取向,只能独自在马槽里痛哭,一喜一悲,都是人生必经过程,有人顺利度过了,有人却被困在死胡同。
有些镜头真的很棒:悬崖失而复得的拥抱帐篷里的牵手画画时的触碰走之前的一吻用手接住冬天的雪花在湖水里的大吼、从湖水里浮出在马槽里的哭泣重新游动的石鱼🐟
这个影片宛如烈酒一般,刚看完只是淡淡的悲伤和沉思,回归自己的生活中会发觉《心之石》中的情绪在心头久久挥之不去,才发现自己大醉了一场。
高纬度的日光、粼粼的水面、无忧的少年,在北欧绝美的风光中看起来一切都无比美好,但夏天往往是烦闷的,这个故事也是如此。
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男孩却因相似的家庭创伤产生特殊的情愫。
虽然没有及时察觉,但欲望在无声增长,爱意在樊笼里满溢,性意识逐渐觉醒,明白他们是不可能的人。
克里斯蒂安都无法接受自己,他就像被抛弃的石头鱼、啄掉自己双脚的海鸥、被咬死的羊。
这些动物的尸体直接暴露在镜头之中,让观众的感官在被威胁的压抑不安之中,同时也隐喻着人物的命运 。
村民们对委屈的隐忍和对孤独的煎熬,搭配着冷峻的北欧风光、诗意的构图和美妙的光影,带来别样的观影体验。
克里斯蒂安如同影片结尾的石头鱼,在黑暗之中漂浮着,孤立无援,但庆幸的是,石头鱼最后还是动了起来,没有像别人放弃自己那样放弃自己,或许压抑与成长是共存的。
昨天在TIFF看了这部电影。
冰岛太美了。
它能让你仿佛置身其中,撒欢的快乐、天地间的孤独、成长的阵痛。
成长首先是经历情感。
Thor的姐姐为他和Christian化了妆,让他们相拥着并做了一幅画。
这导致了镇上的人的碎语。
Thor有一次差点从绝壁上掉下,Christian又恐惧又激动,抱着他在悬崖边站了好久。
但Thor开始躲着他。
这两个都是在缺失父爱中长大的脆弱的孩子。
直到当面对死亡,他们才真正理解对方的情感,那是怎样的爱并不重要,是爱就够啦!
所以最后,Thor在Christian的额头上轻轻吻了一下。
首先关于“小丑鱼”的意象。
影片的开场,几个孩子在海边钓鱼,钓到了一条小鱼,孩子们觉得那条鱼又小又丑,于是把它踩死了。
而影片的结束,Thor看到一个孩子在钓鱼钓上来一条小鱼颇为不高兴。
但他把鱼放回海里了。
蓝色的海水里,小鱼又开始游了起来。
如果你不是人们所期待的样子……人们咒骂你欺辱你甚至想要摧毁你……然而那些钓上来的肥美的大鱼,它们也只是在空气中腐坏掉了。
然后关于动物的尸体。
影片中的人似乎非常残忍。
杀鱼、鸟、羊。
以及被烧焦的狗。
最后关于Thor的姐姐。
她每晚都要在餐桌上读一首她做的新诗。
尽管通常家里人并不能理解,并时常加以嘲讽。
她敏感并且柔软。
她不像大姐那么激烈,但她内心的力量能够带她超越普通的众生。
在她为Thor和Christian做的那幅画中,只有两个男孩的美好。
眼神的流转,肌肤的碰触,激越的心跳。
我想起来在看《春光乍泄》里伟仔与哥哥跳舞的画面。
在那里,我只看到同性恋与异性恋的相同,就像戏里戏外的乡愁,戏里戏外的关怀。
戏中人记得一座遥远的瀑布,戏外人记得,在一串冰冷的胶片上,曾留下一缕美丽的春光,它或许会在潮湿和阴暗中斑驳,但永远不会被抹掉。
影片中孩子们常会做些傻事,让人不禁笑起来。
但影片整体基调是忧伤的。
尽管导演并没有很刻意地去刻画成长中的痛苦。
或许因为冰岛太美了,男孩女孩们的年华也那么美好,而美的东西总叫人悲伤吧。
当下的我看到Christian自杀的时候觉得有些矫情。
但再想想曾经的自己。
念大学的时候,常常跑到南京大桥上非常悲伤地甚至是绝望地,想要纵身而下。
如今想来……
前言: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这么靠近冰岛,这个昼夜交替时间如此巨大的国家。
整整两个小时里,我仿佛脱离了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走进了导演记忆里的冰岛渔村、以及他懵懂不安的少年时代。
我就这样被导演任性且真实的摄影见证了他的年少——他的电影里: 鱼村 、草地 、长夜、短昼、深海 、蓝天 、高原 、悬崖、一望无际的原野、少男少女的性觉醒以及克里斯蒂安的性取向…… 说导演任性而写实是因为他从头到尾都不打光,大概是——(我猜的)为了体现原始生活而几乎不作任何摄影的灯光效果 这样好处就是真实让人融入 坏处却是把人逼的压抑不能再压抑 一大片一大片黑乎乎的长镜头 几乎要让我怀疑自己是否瞎了……加上电影整体上都是哀伤的基调 虽然的确显得格外清流却又令人避而远之 ,如果没耐心会视觉疲劳甚至心理崩溃1.“出柜”感情部分我就省略不说。
花了几乎两个多小时铺垫和叙述,把男孩之间最细腻最真实的感情一步一步、平缓地、顺其自然地表现出来:〔一些吻 一些拥抱 一些肢体接触都是克里斯蒂安口中的开玩笑——(直到宴会上被抖出来的画像,才真正被迫出柜)〕这样的极端出柜,就像那被海水无情地冲上岸的石鱼一样 完全暴露在人们的视线里 却无法自救 。
2.石鱼 电影的风景还原了真实的冰岛鱼村生活。
兴许是因为没有开发过 那里居民靠捕鱼和牲畜动物为主食。
不过导演却并不想呈现自然和动物之美,所以我们不得不看见里面给了好多好多动物尸体特写 比如 山羊 大雁 鱼等等 我印象最深的却是石鱼 :石鱼即也是克里斯蒂安。
导演之所以有意这样安排,便是因为这种鱼和鱼类里的异类——同时对应我们男主是人类里的性少数者。
导演想告诉我们的是,石鱼也是鱼 性少数也是人 即使看起来特殊一点点 那也是看起来而已 克里斯蒂安被出柜后遭同龄男生嘲讽 ——同时对应在电影里石鱼因为是不被接受的鱼类 所以被人类肆意被践踏 被用力摔进海里:【这一幕片头和片尾都有】 只不过在片头里,石鱼是被拾起 是被咒骂 是被嫌弃 是遭人凌辱 是始终没有活路 是沉入海底没了希望 也象征少年破碎的心 、从而导致他选择了自杀 而片尾的石鱼,虽然依旧被不理解被讨厌着扔进深海 可是它最终却在海洋深处里摆动了身体 接着它看见一束光线 朝着那束光游了过去。
与之相应的,结尾暗恋对象对他的额头那亲亲一吻 便是对自杀未遂的克里斯蒂安一个欣慰美好的理解。
这么小的宝贝们,演戏真的是很细腻。
电影两个小时,有种从白天看到晚上的错觉,仿佛在这之中经历了冰岛的夏天。
整个电影越到后面,基调越暗,有三分之一的几乎留黑的画面,这些画面几乎都是克里斯蒂安的特写,看前半部分的时候有点惊慌失措,深怕留黑的部分看不清会影响理解剧情,慢慢的就明白了,两位主角的大特写在分别独处的时候都非常多,只是不同的是,索尔的独处特写是有光线的,可以看清眼睛、表情,而克里斯蒂安的独处特写是没有光亮的,可能是因为“同志”这个身份是他不愿意让别人看见的,所以用了大量黑色模糊的画面以及急促的呼吸声来表现真正的克里斯蒂安,我觉得演员最棒的是,即使没有丝毫光线,仅凭借呼吸,衣服摩擦,也能让观众明白此时的克里斯蒂安是怎样的状态,怎样的心情。
听说这是导演的真实经历,片尾也标注了影片是献给自己最亲爱的朋友,不过导演的那位朋友没能活下来,所以在影片片末做了改动,给了克里斯蒂安一个有希望的结局,以及一个无法言说的额头亲吻。
我对你那超越友谊的情感,就如同被打捞起的石鱼,众人都嘲笑它丑陋,见不得光,只有我心疼它,如同心疼我自己。
这部只有两小时的电影,就像过了三四个小时。
(途中太困昏了过去)这是部相当残酷的电影。
这种残酷绵长,深渊,无法剔除。
-每个人的心都被践踏着,每个人都在逞强着。
结尾处的石鱼本来翻白肚,但尾巴一摆生命回来了。
算不算是一种导演的安慰呢?
-在远离学生生活之后,我很久都记不起来,少年人之间的龃龉。
那是一种潜意识的害怕和恐惧。
“不能被视作异类”。
要做出任何一切举动来维护当前的稳定。
冷峻沉暗,却又清新凌冽的冰岛风格。
美得让人压抑。
Thor和Christian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北欧乡村中相伴成长,是每天都要见面的好友。
是,Christian想放生误钓上的石鱼Thor帮助保护它;是,会踹废弃汽车砸掉车窗一起搞破坏;是,Thor喜欢一个女孩子Christian会尽其所能帮他追到手;是,为了帮Thor在他女朋友面前保住面子,Christian会做很多不想做甚至做了会被父亲暴打的事…… 他们是这样要好的朋友。
但也是,Thor因为年纪尚小没发育成熟被同伴在泳池狂扯泳裤嘲笑时,Christian一把推开两个小鬼大喊“别惹他”;也是,Thor的姐姐要求两人化妆后相拥静坐为她提供画画素材时,Christian对Thor克制而浓郁的眼神;也是,在湖边帐篷里Christian鬼迷心窍与Hanna亲吻抚摸后惊慌不安却在Thor握住手时立刻平稳下来的心脏;也是,Thor被Christian的爸爸强制要求在悬崖上掏鸟蛋拉绳上升时,突生意外险逃坠崖危险后Christian牢牢的拥抱;也是,被出柜被Thor无意地推开被看见Thor与女友的亲密后痛不欲生在马厩里崩溃选择自杀的Christian……他们也是这样一个苦苦暗恋一个不知如何面对的微妙朋友。
看过很多LGBT的电影,似乎都逃脱不了“克制”二字。
大面积的“留黑”虽然快要让我眼瞎,但看到屏幕里自己的眼睛,仿佛突然看清了自己,也着实贴近故事情节。
禁锢下的浓郁更加戳心,但也更加压抑,就像湖边露营的那个早晨,Christian穿条内裤走到湖中央,深吸一口气后闷头砸入湖水,在水中无声地呐喊着。
他们是否成长了?
其实我无法判断,因为成长实在抽象,每个人对成长的定义也不同,唯一确定的是,他们不复初始的单纯,装了太多心事,变成了正宗的致郁冰岛人。
是的,在这个几乎处于上帝视角的国家,国民患抑郁症的概率却十分高,大概是,活到了一定的高度吧。
我猜那晚Christian在马厩里,眼前不断闪过的是那条被人踩死的小丑鱼、那只被绑住只能自断双脚选择自由的海鸥、那些被豺狗咬过不得不击杀焚烧的绵羊……异类,生存或是毁灭?
自杀后的Christian抢救了回来,被父母关在家里,拒绝Thor的会见。
Thor爬窗翻入Christian的卧室,得知他要搬家,听他说“没事的,一切都会好的”,Thor还说会去新家看他,Christian缓缓地答应了。
此时Christian的妈妈发现儿子卧室门反锁害怕他又自杀,吓得立刻锤门,Thor必须要走了。
Thor在Christian的额头印下一吻。
石鱼被钓起后依然不太讨喜,孩子却只是骂了句脏话,然后把它抛了出去。
沉啊沉啊沉啊……石鱼突然抖动尾巴,灵活地翻身游走了。
一如既往的北欧片,清新,冷峻,两个小时略显冗长,摄影很棒,优美的风景令人迷醉,漆黑的场景惹人遐想,编导通过内敛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两个男孩的性觉醒和性取向,从友情到暗恋,最终走向了一个沉重的结局,看完后心里就像压着块石头难受,当真是片如其名《心之石》!
上一次让我疼的电影是《海边的曼彻斯特》。
因为丑陋而被践踏毁灭的石鱼,咬断自己被束缚的脚而飞走的海鸟,还有经历着阵痛的青春期,那阴郁冰冷的镜头下的残酷青春。
当我们和这个世界的规定动作格格不入,当我们逐渐被这个世界孤立、抛弃…做一只不再被钓上岸的石鱼可好?
偏见造就悲剧,片头男主角和小伙伴因为钓到的石鱼外观长得丑就往死里打,不给它放生的机会。
石鱼作为另类的象征,深柜男二因为心里压力自杀未遂,作为铁友的男主角为男二的处境感到无助,片尾当男主角见到别的小孩因为嫌弃钓到石鱼长到丑之后,心里却涌起了不一样的感受,那应该就是心之石的沉重感。
这个月初在冰岛旅行时,本打算在雷克雅未克一间艺术电影院观看这片子,结果却因为时间安排不当而错过。
作为残酷青春题材再加上同性话题,这部导演处女作长片本可以有许多噱头,然而导演基本摒弃了好莱坞式的戏剧冲突手法,整个剧本像是无数个生活琐碎细节拼贴而成,观感上缺乏所谓的高潮,也没有赚人热泪的突出场景,除了在悬崖边上惊险的一段。
剪辑似乎存在一些问题,没能将角色情绪连贯起来。
不少场景前后衔接过于随意,看不出任何戏剧发展的脉络,太过琐碎稍显冗长的篇幅(全片近两个小时),呈现出生活流的真实感,当然这也是欧洲艺术电影的风格。
可惜导演没能展现出任何突出的作者风格来,如果动物的场景拍得更丰满些的话,隐喻味道就自然出来了。
另外,在这个冰岛小镇上,民众对于性倾向和作风大胆的女性竟然抱着如此态度,这是令我最诧异的一点。
因为我刚刚游历完冰岛回来,我从没觉得冰岛人的思想会如此保守,也许是导演在编写剧本时有意而为之。
至于让我感同身受的莫过于剧中对冰岛自然地貌和荒凉风景的描绘,山峦、河流、湖泊、草地的模样,全都跟我在旅行时亲历的丝毫不差。
而这些自然风景倒是跟剧中人物的心理与情感变化契合得不错。
这算得上是影片给我最大的满足。
索尔半夜偷偷潜入克里斯蒂安的寝室,在他额头轻轻地一吻,或许会说索尔被掰弯了,但是我认为有没有被掰弯并不是重点。
重点是任何爱情都会附随着代价,尤其同性的爱之中,这个代价尤为沉重。
索尔或许渐渐地明白了,他那样的爱是何种概念。
可是爱不能强求,所以克里斯蒂安选择消失,剩下最后一点尊严,不仅仅是为了逃避,更多是为了保护所爱之人。
用两个男孩的性觉醒意识来表现青春期的一体两面,男孩的成长不是借助于对自身和对异性的认识,而是同性之间的差异给予心灵的成长。拥有北欧电影一贯的清新脱俗和冷峻残酷。
冰岛青春残酷物语 少年少女们的成长、觉醒、痛苦和挣扎都太残忍了 然而没有那么多什么都看不见一片漆黑的地方就好了
被预告片惊艳,被正片感动。男孩女孩们懵懂的情愫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想要去爱,在广阔的海里,石鱼同样拥有生存的权利。*冰岛太美了。**有些画面实在太黑了。
冰岛是不是缺电啊,乌漆嘛黑的。
好黑啊 都看不清
这是什么青春性觉醒,潮湿又阴暗,男孩女孩的精力都无处释放,一片漆黑,看得极度不舒服。
一段细腻的暗恋故事。
风景真美…
克里斯蒂安是那条因为与众不同而被打死的石鱼,是被豺狗咬死的温柔无辜的绵羊,但也是那只咬断双脚逃走的海鸟,也是最后那条被丢进海后,翻转过来,尾巴一摆,最后游向幽暗海底深处的与众不同的石鱼。非常喜欢片中与世隔绝暗无天日的北欧小渔村,极寒极夜的高纬度环境,少年们性觉醒的美和痛,阴郁冷峻
期望值过高
好黑!好黑!真心是想看剧情发展让我勉强熬过去的,也不知道为啥这么高分!
冰岛的同志电影,那也是看一部少一部了。影片更多地关注两位少年经历性觉醒的情绪状态,他们用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身体符号表达自己的正当欲求,虽然呈现的方式并没有那么友好,剧情略显沉闷,节奏比较拖沓,屏幕看得也并不是很清楚。
能平安活过青春期的人才能长大,很多就停留在那里了。
尝试了两次 观感还是很差
阴雨蒙蒙,我们逐级而上,站在高山的顶端,瞭望大海,头顶是阴沉灰色的乌云,脚下是残损陈旧的岩石。我们犹如星辰,迷失在黑暗里,等待着光芒的救赎。我依偎着你,目光游离,呼唤着我的,是沉浸在灵魂中的圣地……只为对你深情地说一句:我爱你。
视听风格挺激烈的,或者说一惊一乍。冰岛后摇那种感觉。暴力,破坏欲,冷,哈内克。风格太干净了,我一直都喜欢这种太黑了看不太清。也许也算是北欧风格吧。亮度拉高也看不见。也有人说是资源问题。
我们都是石鱼!要吐槽一下某些画面暗到看不清动作,表情甚至是脸。。。
被放大的少年心理,隐晦又坦率。长大以后,冬天也不会离开的。
「I can go and visit you in Reykjavík.」
冰岛也这么保守吗,主角们难看得要死,让未成年拍这种片子真的好吗,两星献给冰岛的自然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