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喜欢韩国电影这种素秋基调的风格,还有裴斗娜干净利索的短发,清新冷厉的锁骨。
电影一开始就埋下的悬念,寂寞深夜里灌下的一瓶瓶白酒,究竟事出何因。
我还以为是因为道熙的经历激发出内心深处的种种回忆,深陷其中不得自拔。
恩静电话的进来,我也丝毫没有发觉这是个有同性倾向的女警官。
直到恩静走进办公室,一样明亮干净的锁骨,还有裴斗娜跳动闪烁的眼神,才让我稍稍的明白一些。
恩静喝多,疯狂倔强的时候裴斗娜一把搂住,这明显的攻啊,四目相对,火花一点都不比男女之间的情感迸发势头弱,满眼的爱怜,不要闹了,我跟你走。
接下来的剧情发展,我只猜到道熙爸爸肯定要将所长同性之事闹的沸沸扬扬,所长的一年乡下之约定会废弃掉。
但后来的一切似乎都是腹黑萝莉掌控的。
萝莉在警察局因所长一事接受调查,她的回答,以及嘴角露出的笑容,让我觉得那么的邪魅,这不会也是最初懵懂的爱怜吧。
(但愿不是,不要爱上我的所长。
)萝莉的回答让所长身陷囹圄,萝莉之后的报复动作更是让我惊讶不已。
这真的是一个制服所长与腹黑萝莉的故事。
但是我对萝莉,无感。
只喜欢裴斗娜。
这部片子文艺色彩浓厚,又兼具韩国一向喜爱的阴郁色彩。
整部影片画面缓慢,风景美丽,情不自禁的要把它归类到小清新的范畴,但又涉及了诸多社会现实问题。
我们的社会经济在飞跃的发展,但道德和人文却进步缓慢。
电影中着重提出了年轻人都出去务工只有老人和小孩的小村庄,村庄中唯一留下的年轻人却利用非法移民的身份不便对其刻薄压迫;醉酒后施暴的父亲,和明明很疼爱自己儿子的老太却和儿子施暴孙女。
警局很清楚村庄的不合法事宜,却视而不见。
在这种前提下,来了一位被贬职的警察所长。
想改变不好的现状却被人说为多管闲事。
现实就是这样的无可奈何。
原本简单的家暴内容增添上主角同性的身份让常见的剧情更多了思考性。
如果一个小孩被父母家暴,那么警察救援再正常不过。
但所长喜爱同性的身份却被一口咬定是侵犯儿童,不容辩说。
当所长说道:我只是力所能及的去拯救一个被欺负的小孩,别无他想。
而警员的下一句提问却是:你不是同性恋吗?
正如所长的回答:我不想回答,我没有义务回答你的问题。
是同性恋就要被贬职吗?
是同性恋就会对身边每个同性有所企图吗?
是同性恋拯救别人也另有所图吗?
--这就是现在的社会对弱势群体的认知?
道熙或许对所长是喜爱的,但所长对道熙至少没有看出是喜爱的感情。
只能说是怜惜。
当然美人和美萝莉的搭配至少是吸引人的。
道熙从小生活的环境充满恶劣和暴力,能够遇到哪怕是一点点的温暖,也不想丢掉,这也是再正常不过,也正好说明这孩子仍然是向往希望的。
所长对道熙来说就是黑暗生活中投下的一束光明,无论如何也要极力追逐。
这让我想到了石缝里的青草,生命力极强。
如果结尾所长没有带走道熙,那么可想而知两种结果:道熙投海或者变成越来越扭曲的人。
所长的个性也是有些温吞,面对自己的身份,内心的身份和外在的身份,总是觉得她压抑太大。
这也很好的说明了同性恋群体自己对自身的认识:知道自己是正常的,却敌不过外在的压力,有口怨气压在心头,无人理会,在别人眼里被看做笑话。
明显的表现就是,当女友拉住她的时候,她的反应是环顾四周。
在首尔因身份原因被贬职,在乡下如若再因相同原因不知后果怎样--明明自己没有错,却要接受别人的错责。
这部剧看完还是温馨的,道熙只要有爱,性格缺陷的部分也会慢慢恢复。
只是希望,所长能够更勇敢面对自己,社会能够更少一些偏见。
很久以前就答应朋友一定要写这篇影评,拖了很长时间终于写出来了。
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它带给我了强烈的共鸣,不因为别的,就因为我曾经是那个道熙,她所经历的一切让我感同身受。
初中的时候,我有一段相当艰难的时光。
父母的不信任与缺乏保护,学校贪财势利眼教师对我的种种暴力与体罚行径,让家和学校都成了暴风中心与噩梦。
十几岁与三十出头,正是道熙遇见所长的年纪,也是我遇见新英语老师的时期。
她是第一个在学校里给我带来温暖与光明的人。
她没有听信其他老师们刻意抹黑我品行的话,而是一如既往相信我,觉得我最棒最值得信赖的英语课代表。
当时只要在她身边,我就觉得很安全,她是我混乱生活中唯一的庇护港湾。
我还记得我心情低落的时候她安慰我说没关系没事的,记得我生病后她特意来教室找我关心我,记得我去小卖部买零食不吃饭结果被她抓住然后一路拎到食堂,我每次看到她的脸都会发自内心地笑出来。
一个被周围所有成年人欺负的未成年,突然遇到了一个无条件信任她保护她的成年人,自然是彻底依赖,甚至产生了超过师生情的喜欢的情感。
在接近毕业的最后几周,我跑遍了附近文具店,买了最漂亮的折纸和瓶子,折了199颗星星,在毕业典礼的那天,放在了她的办公桌上。
虽然最后这段暗恋无疾而终,但是还是给我黑暗的初中生活带来了很多慰藉,让我即使在今天回顾我悲惨的童年时,也能感受到一些光亮。
我完全理解道熙对所长产生的爱的感情,那是她第一次感受到她人无条件的关心与相信。
最后所长带道熙一起离开小村庄的时候,我的眼泪就如同电影里的雨天,倾泻而下。
多年以后,我坐在心理治疗师的诊室里,当我回顾起当年的那段经历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哭了出来,不仅仅是因为委屈,更多的是回想起她让我感受到人世间的纯真和美好。
愿每一个孙道熙都能遇到自己的李英男。
离我上次看韩影似乎已经过去好久了,这部同样别人推荐的。
韩影同性恋题材我看的是少之又少,这部是为了卡司,大叔里金赛纶的表现就有惊艳到我,这部则更甚,赛纶妹妹假以时日绝对是女神级。
裴斗娜的片子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云图,而是汉江怪物,因为汉江怪物结尾她用箭插起火球射向怪物的那一瞬实在太英姿飒爽,至今在我心里记忆犹新。
这两位女神的合作在本片里同样很精彩。
片子讲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裴斗娜饰演的警察李英男因为同性恋受到歧视下放到农村,遇到了总是遭遇家暴的可怜孩子道熙,李英男对这个孩子产生了怜悯帮助她,道熙也越来越依赖李英男,此举遭到了道熙继父的怨恨,再加上二人之间各种矛盾激化,李英男被扣上了“性 侵儿童”的罪名....结尾虽然美好,但也悲伤,阴沉的天空吓着淅淅沥沥的雨,道熙靠着车窗睡着了,窗外模糊的雨水映衬着她的脸,车子驶向远方。
关于道熙,该说她是天使还是恶魔呢?
一个外表看上去干净纯洁的女孩,片子开头就是道熙蹲在水坑前,李英男坐车来到村子,脏水溅了道熙一身,道熙转身离开跑向田野。
其实这就是个很好的隐喻,表现了道熙是生活在一个水深火热的环境里的。
之后我们看到的,道熙被父亲打,被奶奶追,被同龄人欺负,但没有一个人出手相助,村里的人只是漠视,毫不关心,这样的生活其实就是地狱。
李英男是唯一出手相助的,帮了第一次又帮了第二次,渐渐地道熙对李英男产生了依赖,到了后来,李英男直接把道熙接到自己家里住。
道熙让我惊叹的地方是她时而像天使,时而又像恶魔,海边跳舞漂亮的像精灵,一举一动美如画,那才是一个正常少女所展现出的样子。
可她那异于同龄人的早熟心理着实令人惊讶,她不止一次的或明或暗的展现出对李英男的痴迷之情,买一样的衣服,剪同样的发型,睡觉的时候偷偷抱住,和李英男一起洗澡。
李英男的女友来了疯狂的打电话,穿李的警服自残,这分明就是一种强烈的占有欲。
印象最深的是在海滩上来了一个人,道熙立马钻进了李英男的怀里,透露出的那种眼神绝赞!
李英男被抓后,审讯室里女警让她指认李英男摸过她哪里,她居然指认了娃娃的下体,她分明知道李英男抱她只是处于一种关心怜爱,可她混淆了警察的视听,真的难以想象一个小女孩会有如此早熟的心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道熙对于李英男身上的欲望,道熙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就像天使身体里住着的小恶魔,让人不寒而栗。
最大高潮乃是道熙设计自己继父的那一段,不得不赞这孩子真是聪明,得知李英男被抓走后想了个这么高明的办法。
能做到这一步内心也定是强大无比了。
结尾李英男向道熙告别,道熙哭的泪眼朦胧,那一刻让我觉得其实她也只是个想要被爱的孩子,无奈命苦。
欣慰的是李英男最终还是接走了道熙,“你愿意跟我走吗?
”道熙扑倒在李英男怀里,痛哭起来。
面对这样一个美丽腹黑的少女,谁能拒绝的了。
世人往往带有偏见。
同性恋这个话题在当今社会也不怎么被接受,有悖伦理,所以人们往往持反面态度,一旦与这些东西贴上标签的都要一棍子打死。
李英男就是因为同性恋所以才被降职流放,连领导都警告她不要再出乱子。
所以她收养道熙在外人眼里看来就那么动机不纯,更何况是被人看到了与前女友接吻。
一旦被人用有色眼镜看,再多解释也是徒劳。
李英男只因为是同性恋,降了职,搬了家,她帮助道熙被指认性侵,严惩道熙继父被人说成是多管闲事,一个标签就能轻易歪曲抹杀你做过的一切。
这部片子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人物情绪刻画的非常好,两位女神的对手戏也十分可圈可点,将视点聚焦在同性恋题材上。
金赛纶实在演技太爆棚,小小年纪如此了得,她算得上是那种气质型美眉,记得当时看女王的教室一眼就被迷住了,我最欣赏的童星一位是她,另一位是芦田爱菜。
裴斗娜这回演的表情起伏不大,双目总是放空,十分淡定和坦然,然后夸一句,这二位实在是太瘦了。
我喜欢这部电影,李英男和孙道熙之间隐忍模糊的情愫比起阿黛尔与艾玛炙热强烈的激情更让我喜欢。
或许是同样生在一个对同性恋情歧视冷漠的东方国度,这部电影里那些静止的凝视、四目的相对、温和的拥抱,难以言说的苦楚才更加有一种“温暖的蓝色”。
画面还未亮起就是盈耳的雨声,车轮一边冲破倾盆的雨水一边辗压离人的眼泪,摄影机放在英男的背后,静静的跟随着她驶进谜样的村庄。
道熙的出场,似乎埋藏着导演对她的隐喻暗示:特写她抓住青蛙再让它捕食活物,被溅满身泥浆以肮脏的模样出现在英男面前——正是呼应了末尾年轻警官的话“她不像小孩,像个小怪物一样”。
从矿泉水开始,英男就是一个陷入迷雾中的人物,她光洁但冷漠的面部表情之下隐藏着人物深刻的背景。
我赞同英男的一句话,道熙对她的情感的确有对警察权威的迷恋,是天生弱者对救命稻草的渴求。
第一次她喊出“道熙呀”,她将她视作纯真的受伤小兔,教会她不要继承野蛮村庄的粗暴传统。
英男把自己隐匿在酒精里,鞭打在道熙身上的棍棒和绽放在女孩脸上的洁净让她暂时清醒。
在影片三分之一的地方,道熙奶奶坠海身亡,故事视角开始更多放在道熙的身上,她主动投奔英男,坚持穿和英男同样的泳衣,希望和英男同床,为她跳舞。
值得注意的是道熙在餐桌上的模仿表演,她瞪着双眼说出那句“我要杀了你”,英男笑了表扬她演的很好,而这个小细节也是后来所有成人都陷入道熙全套的铺垫。
英男和道熙父亲的第一次见面就埋下了对英男不利的伏笔:明明是所长的英男坐在低位,仰头看着道熙父亲,道熙父亲为村庄拉来满满一车非法劳工。
这个男人是整个村庄的顶梁柱,也是村庄残暴的象征。
他总会出现在英男与道熙感情线的发展过程中,成为故事转折点的导火线。
英男载叫“道熙呀”,是她得同性恋身份已经明确被交代出来,而道熙对她的依恋感也已经明了,她远躲乡村烈酒麻痹就是为了脱离这样的惨痛现实,而女孩对她燃起的情愫已经让她清醒的站在了被歧视排挤的边缘。
道熙愉快的剪短头发,渐渐把自己变成和喜欢的人一样的影子,转身以后背后却是大婶们肆意的耻笑。
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把异样眼光藏在背后就可以维持良好道德感,但你们的粗暴恶意时刻都弥漫进空气里,坚强隐忍如英男也随时都可以嗅到。
警局内的审问平行交错,善良的英男面对男警官的言语侮辱,说谎的道熙在为何女警官面前肆无忌惮。
看过这一幕的人都震惊于道熙的天使笑容,我觉得那是她对于英男的真实渴望。
拥抱、亲吻、性接触,都是一个缺爱的小女孩对成年对象的直接爱慕。
她不是什么变异的小怪物,只是被压抑的求爱者。
道熙对父亲的陷害过程是一段双重的「狩猎」桥段,救出英男之后,她坐在玻璃窗的另一面,捧着一杯白水喝下,洁净的玻璃、透明的纯水,无虑的女孩,在本不该存在的暴力和污染中受害变质,这一切英男都看在眼里,她清楚的看见道熙的内心,所以最后也选择和她一起站在世界的边缘。
世上最短的咒语是一个人的名字,英男一次次喊出道熙的名字,像是轻抚又像是吟唱,一次次将她拉出罪恶的泥沼。
无论醒来的道熙是否还爱英男,也无论英男对道熙的情感是否止步于怜惜,两个人都在一场大雨中暂时同行,已经是一场美好的旅途。
基本我看电影都是看“过期”的,能放得住时间的电影都是值得回味一看再看,所以道熙也是最近才看。
《道熙呀》是一看就很喜欢,而且找了很多影评寻找同道,发现有很多分析既有道理又很有趣。
比如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4588484/?t=385 B站的这个,观点很喜欢总结也好玩。
但是发现大家很热衷于对道熙和所长之间似有似无的暧昧及意淫。
我这人爱瞎操心,觉得应该正三观啊,对于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之间还是应该明明白白的。
前几年有看到百度某贴吧里面一些成年、年轻人用零花钱或者利益引诱性侵未成年正太,甚至拍照还拿出来显摆,三观颠倒,真是叹为观止让人愤慨。
可道熙呀是部电影,电影中暧昧、诱惑、模糊是这部电影的魅力。
我似乎太假装三观正直了。
又在线看了遍影片,发现有条弹幕大意是:原来这部片子在韩国是18禁,他在15岁看的这部电影。
我突然间发现,哦,原来,我们这些观众,15岁、25岁、35岁观影的心境是不一样的。
15岁左右的观众,可能更能理解道熙。
14岁的道熙不正是青春期、叛逆期、开始塑造人生的年纪嘛。
这个年纪不就是非黑即白,因为未知而无所畏惧,天使与魔鬼共立的年纪吗?
这时候形成的爱是强烈的,要紧紧抓在手里的。
哪怕让它像掌心沙越用力越流失,也要直白而坚韧的让它成为永恒。
如果是25岁的眼睛,也许正介于第三者眼光欣赏道熙和所长之间的那种惆怅、希望又饮恨于未来的不确定性。
有遐想,有抑制,也有心动于道熙对所长的引诱;感动所长对道熙的心疼怜爱;愤怒世俗、男权社会对于人生的不公;怅然英男和恩静没有结果的恋情。
那若是35岁呢,用接近李英男的年纪来看她与道熙。
英男对道熙有长辈的疼爱担心,有警察对于正义的不退缩与维护,有无奈世俗界定的人际准则,有压抑鸵鸟心态的爱情。
所长与道熙是相互救赎的两根浮木,两个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在这个特定范围内能给予世界观失衡相互救赎制约出的平衡。
所长对道熙动过心吗?
看到有评论说一段删减片段中,能看出所长是动过心的。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963379/index_4.html以30多岁的人看后有一种解读,这段是道熙已经剪过头发,向着她心目中形象依靠过去,而所长这时候是要送道熙回去,把她推走。
她知道道熙回去是什么后果,她看到道熙跳舞而笑是因为道熙对她说过跳舞的时候她快乐会忘掉痛苦。
而所长推走道熙,已经向世俗投降,和她坚持的正义偏离。
所长喝酒摔掉瓶子,她在对自己感到愤怒委屈,她生自己的气。
且影片道熙跳舞有两处在海滩台子上,有一处在所长家里,这段篇幅删掉可以理解。
还有说在后半段所长接受讯问的时候,被问有没有脱过LOLI的衣服有没有摸过她,眼神有过彷徨。
这里我们为所长心疼心累。
我觉得所长已经明白此时不管她清不清白,她做的是对还是错,都说不清楚了。
人们已经给她定性。
她无奈绝望的环视,看到同为警察身份的人像看怪物一样看她,她只能眼神空洞说道“我不回答这个问题 我没有义务回答 我只是把一个长期在暴力环境下情况慢慢变糟的孩子留在身边 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这个时候我想,觉得所长对LOLI动心,是不是也像这些看她像怪物的警察、愚昧村民一样,我们对她有不同意义上的误解和歧视。
因为你是同性恋所以才从首尔警局发配到小渔村,所以女孩被打找你,你留下她就会被性侵 。
希望她们有什么的意淫是歧视吗?
我的这个观点是不是夸大其词,暂且作为一点心得先记录下。
有评论说英男对道熙没有爱欲,英男和恩静的眼神、身体语言有爱欲的体现。
我赞同这个说法。
14岁的道熙也许不理解自己对所长依恋、爱慕还有引诱是为什么。
35岁的所长是能理解14岁的道熙对自己产生爱慕。
在她打了道熙一耳光的那场,对道熙说你先回去,身体语言是先去关门反倒被随后赶来的朴龙河拉开了门。
如果朴龙河没有赶来,也许这时候所长能用35岁的方式告诉14岁的道熙,“也许你长大会理解这不是爱情。
”我觉得35岁的所长带给道熙的不仅仅是一次恋爱启发、性幻想启发,可能还有截止14岁的道熙人生意义上的一次初恋、暗恋。
让她了解爱。
所长给予不了道熙爱情,但她可以给予道熙爱情以外未体验过的亲情,长辈对晚辈应有的疼爱,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人情。
道熙拥有的人生不仅仅只有同学欺负、被家人虐待的人生。
所长能给予道熙14岁以后的人生、24岁以后的人生、34岁以后的人生。
那些事未知有希望也有痛苦。
道熙能离开这个渔村,接触未来把握自己人生的启迪呀。
有同学担心鸵鸟小白所长以后难逃腹黑病娇的LOLI的手掌。
LOLI就像定时炸弹,不定什么时候要么结束自己要么结束他人。
啊大家没有看到其实很早的时候所长已经开始教育LOLI正确的三观和正义感了吗?
一开始我觉得是末尾所长问LOLI是不是故意让那个人进监狱,两次问“奶奶呢?
”后来发现,所长从同学手中救出LOLI,已经塑造出LOLI对于制服、权威的依赖和信任。
而她对LOLI说“道熙呀 大人打孩子是不对的 你要说出来 不管是对谁”所长是在告诉LOLI是非对错。
最后的询问是渐进的,LOLI无语哭泣这个层次中,她知道她做错了,她会因为错误失去所长。
虽然所长与LOLI的互动大多是容让妥协,但所长也在教LOLI那是对的,这是错的。
最后的最后,所长在温煦的阳光下,俯身问LOLI要不要跟我走,LOLI的哭是真的14岁的孩子才有的哭,才有的委屈期待,那是25岁35岁的我哭不出来的真挚。
35岁的所长拍打着LOLI的背安抚着她,动作有点老气带着点责备和怜爱,这是35岁的沉淀和成熟。
即使在雨中的车里我们看不到她们的未来究竟会怎样。
也许好的多,也许坏的多。
35岁的所长也曾经是14岁的李英男,14岁的道熙未来总是有希望的。
不看各种安利的我,直到开学初才看豆瓣电影首页补完道熙,后知后觉发现原来熟肉早在戛纳就被人惦记着了。
重看了人人版,遗漏错误的翻译都被修补,顺畅许多,干爹大叔也不全然是负面形象。
所长最后在小院的问话把一切都道明,海边的相拥是道熙被救赎之路的开始。
在孤立无援中熬过日升日落,能遇上一个知晓你最最狼狈乖僻黑暗情状却仍愿意包容接纳你的人,复何求。
小孩不会把爱区分那么清晰,真心对我好保护我,我亦全心全意付出。
再说小怪物就是慢慢长大等着主人来驯养的。
剧本情节并不复杂,表达方式多了克制却也并无特别纠结之处。
所以扣字扣句扣分镜着来作评析没多大必要,就不叨叨了。
从同性题材去解读这部影片是很自然的,也算是刚好在爆/眼球点上,看b站刷一片的几个桥段就了然。
好奇拍摄初衷,去搜了影片相关信息,因为被block谷哥而受益的度娘没能提供什么可读料,于是尝试换doheeya Cannes a girl at mydoor Bae doona,只得到几篇英文影评或少量照片(一定是我没有掌握特殊的搜索技巧的缘故_(:qゝ∠)_)。
英文的影片介绍都没有特别提到所长的取向设定,wiki上只用了scandal,而Cannes官网更是用了misconduct。
或许是因为受社会压力所迫避开/淡化,或许是不希望把重点拉偏,但我觉得更多的是导演只想讲个故事,用道熙和英南的设定更突出种种冲突。
果然在Cannes一种关注单元的访谈得到证实。
被问到电影灵感的来源,导演回答的故事让我汗极。
A long time ago I heard a story about a cat which was loved by its owner. But when a new cat appeared, the owner’s affection moved to the new one. The poor cat wanted to get its owner’s love back. On one morning, as the cat owner tried to go to work, she screamed with shock at finding a dead rat in her shoe. The owner suspected her old cat. With anger, she beat up the cat, thinking the cat had behaved badly on purpose. The next morning, as she tried to wear the shoe, she was astonished again. This time, there was a rat with its skin peeled off in her shoe.简单来讲就是导演听过一个故事:一只失宠的喵为了重新博得主人的喜爱,贡上老鼠放在主人鞋里(这点养喵的人都懂)。
主人被吓了后削了喵一顿,第二天喵贡上了被剥皮的老鼠在主人鞋里。
她说doheeya由此而来,讲的是关于两个与他人沟通不畅的人的故事。
而两个角色极端境况的设定也是为了表现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系之难,以及维持这种联系之难。
所以取向什么并不是导演特意选取,而是想表现因沟通不畅的孤立放在特定情境下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单关注取向会有些过度解读,虽然道熙的一些镜头表现确实有些暧昧不明,但总体来看只是两个孤独者的相互依靠,道熙更浓烈些,而所长更淡些。
毕竟,所长的设定是没有多余心力顾及他人的人,有些懦弱,受了伤就逃避。
我甚至猜想,可能导演对女同群体的了解并不多,不过是比大众多些关怀、包容和尊重。
仔细留意,直接谈及取向问题的角色基本都没有表现出歧视(是否接受又是另一回事),比如片中级别最高的长官、她的前辈、所里的同事,审讯小哥后来的道歉也显示了态度上的转变,仅有充当背景的路人因着窥探和不解形成了那道看不见却隔绝所长于外的压力。
影片头尾呼应,同样是雨幕中的行车,只是方向和心情都截然不同。
来时日出雨止,偌大的车厢空荡荡(起初我还奇怪为什么没家当还要开这么部大车);去时夕阳已沉,家当满载,小怪物也安稳进入梦乡。
有人说是雨过天晴,如果这是个哄人的故事,当然脑补‘从此以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后就可以微笑入眠了。
可现实中,先撇开两人的关系能否平稳,所长首先就仍需要面对自己的老问题,孩子干爸出狱后会有怎样的行动更是难以预料,发配到新的地方是否又会有冲突,并非道熙监护人的所长怎样保护并伴她成长的问题也无法忽略。
和上ED,全片更像是深沉沉一觉中湿嗒嗒的梦,微微光亮,辨不清前方是否是出口。
这是导演首次执导长片,入围戛纳少不了李沧东加持的缘故。
导演此前曾凭借短片《影响下的男人》在第12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选材奖的殊荣,之后还拍摄了《11》、《风总是吹向有希望的地方》两部短片电影。
可惜目前没看到哪有源。
关于下一部作品,她提到一个受弗洛伊德作品启发,酝酿已久的故事。
Since I’ve just finished the post-production of “A Girl at My Door”, I don’t have any specific plans about my next project. However, I have a story which I’ve been thinking about for quite a long time. It is a story about a girl who gets insulted by her lover. This girl is older than ‘Dohee’. She will be a grown-up the year after, she is more like a woman than a girl. With her broken heart, she has to make a decision. For now, I can only tell you that the story was inspired by a piece of writing by Freud.主角是一个被lover侮辱的女孩,怀着伤心绝望面临抉择。
年龄设定比道熙大点,17岁,正好是处于女孩和女人之间的阶段。
简单的几句话,能透露出一点点信息。
依旧是不幸的、还未长成大人的女孩,或许又是孤立无援的,不然不会被insulted到心碎。
她必须要做出的抉择一定与摆脱困境有关,同归于尽或是斩断,还应该会牵扯上局外人(按宋导演&编剧的掌控力1、2个核心局外人差不多了)。
结果女主利用局外人或为局外人着想把自己陷入更艰难的境地。
以上脑洞。
这个insulted不知有否到虐待的程度,可还真是一如既往的泡菜重口,必须要悲惨境况的主人公才会有好故事好戏剧冲突吗。
不过剧本这事,没到杀青时,再变得怎样面目全非都是常态。
估摸怎么地还要再等上个2年多,那时赛纶刚好又到了适合的年纪呢(口胡!
再接这种角色就要被定型了(;-_-)ノ 已经有老外的影评在说:Kim Sae-ron has developed a reputation for playing troubled young girls and is no stranger to characters like Do-hee. 赛纶的首次主剧在播出中,搭爱豆。
已经过了看校园剧的年纪,而且剧本实在太泡菜,好在人物设定就是真(sheng)善(mu)美,瞬间就被净化了呢 ( ͡° ͜ʖ ͡°)•ॢ从大银幕到小荧幕,从边缘人物角色到玛丽苏主角(虽然不算很苏),对于演艺成长均衡还是很有裨益的。
说到底观众缘、认知度是很重要的,韩剧剧本质量也在分化,还是有好本子值得参演的。
还有李沧东的赏识,以后的戏路应该会不错。
裴斗娜在我脑中是和菊地凛子归在一起的,颜不算亮眼,戏路特立独行,都有和老外谈恋爱,是泡菜霓虹各自国际化发展比较好的典型。
提到她直爽明朗的性格,媒体通稿都喜欢归结于是来自富二代和母亲舞台剧演员因素的影响。
她对于表演的认真和热情是众所周知的。
在《道熙啊》拍摄期间,她常常是不带经纪人,一个人来拍摄现场。
杀青前夕,她送给导演和所有工作人员每人一本很厚的相簿,里面记录了拍摄的点滴,都是她自己在拍戏间隙抽空选取照片并设计的,感动了大家。
所以虽然过程很辛苦(局里的戏和村子里的取景不在同一个岛上,要来回奔波赶戏),但剧组氛围其乐融融,看几次媒体采访/首映都是笑呵呵的。
清淡的独立电影是很容易下咽的,何况不算闷,脸和身材都好看。
女性导演特有的细腻和关怀给影片熨上淡淡的暖意,不多的对白缓和了冲突的呈现,都弥补了剧本角色刻画的不足。
期待导演的女性题材新作,如此温柔的视角值得一看。
--ps 片中选取这两首歌的原因 看歌词就能懂了(大叔那首人人有字幕,道熙跳的可自搜-->hellovenus要喝茶吗)附几则采访视频you.video.sina.com.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133631180_28_28_1_a0/nTStuDmXK+l1lHz2stqkM7KQNt6nngXz34gapIw1RUg+Gb5mPJIRT7SjVA8lB8G1FRA/s.swfyou.video.sina.com.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133589812_28_28_1_bB7kSyYwDmTK+l1lHz2stqkM7KQNt6nngXz34gapIw1RUgyGYZuPJIRT7SjVA8pK+GRMRg/s.swf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E0MzY5MTI0.html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I5MTgxNTIw.htmlpps 补了帅元彬和赛纶合作的大叔,单从女孩的片段来看 怎么即视感那么重呢... 再补了乒乓球的片,怎么所长也即视了呢...51届百想导演得了新人导演奖,赛纶所长陪跑电影部最佳女演员奖(一同提名的除了拿奖的外还有孙艺珍、申敏儿)。
是个很棒的肯定。
赛纶还是很美又可爱 尤其是大猩猩坐旁边的时候ww最新的'雪路'里能看到成长,一部一部的见证
以前看电视,国外有这么一个广告牌,以大人的身高角度看只是一个小男孩的头像,但是用小孩子的身高角度看,里面的小男孩满脸伤痕,旁边写了求助电话和报警电话。
家庭暴力和虐待孩子是个经久不衰的问题啊!
不知道为什么裴斗娜演女同性恋觉得好适合。
两个人之间莫名的情愫看得我发毛。
看到快一半的时候我怀疑怕奶奶是道熙杀的。
然后看到她说她很会模仿之后更加怀疑了。
韩国女明星长的都差不多漂亮可以理解,但身材都又瘦又高又前凸后翘就有点厉害了。。
当然想全度妍裴斗娜这样的实力派都是胸很小的。
这种变态的依赖性啊,太恐怖了。
在拘留所里李所长和非法劳工的对望真是神来之笔。
金赛纶演技真心不错,还记得大叔那时候,阿jio西,你真的讨厌我吗?
小警员真的挺帅挺可爱。
不管道熙是不是小怪物,留着身边还是更安全。
李所长问道熙要不要跟我一起走那个镜头特效太美了。
刚在土豆上看了这部剧,难得的题材,巧妙的构思,裴斗娜精湛的演技,都是看点。
看完之后心里有点难以言喻的惆怅和失落,于是来到豆瓣看看各位豆友的评价。
看了这些评价之后有点失望,觉得不少豆友的分析很入微,但是都是些三观不正的。
(我知道这句是要找骂了)所以决定自己写写影评,算是给这么好的片子致敬。
关于剧情不想多说了,我觉得好多豆友都将目光聚焦在道熙这个年龄和内心反差极大的人物身上了,忽略了这个故事的核心。
这个核心明明是是所长啊。
所有的人物线索都是由所长发散出去的。
从大环境来讲,无论是警察局里对所长同志身份的歧视,还是小镇人们得知她身份后对她的敌意和舆论压力,所形成的的社会背景都是针对所长的,她受到了各种的隐性和显性的压迫却没有得到一丝同情。
反观道熙她除了得到所长的怜悯之外,最少还有其他警察的同情。
一定程度上来讲,所长的处境其实比道熙还不如。
看到有很多帖子说所长对道熙感情,我也来分析下。
首先,在分析她俩之前,必须说说大家都忽略的所长和前任的关系。
前任出场就是来找所长,两人一句台词都没有,就是望了一眼,什么是一眼万年,这就是。
看了一眼转身走了,所长就知道要先下班。
回家第一件事前任干了什么呢?
和道熙打过招呼,拉开抽屉柜子就找到了那些装烧酒的矿泉水瓶,说明什么,前任对所长性格及生活是相当的了解,这说明她们的感情是十分深刻而有基础的。
下来就是小酒馆,在这里透露了两人分手的状态和分手的原因。
前任说,“我们重新开始吧。
”说明两人分手的状态,所长不说话,手在酒杯上划圈,是思考还是回忆过去,不得而知。
当所长拆了手机,前任责备时所长抛掉所有逃跑的时候,所长居高临下的俯瞰了前任一眼,前任躲闪了所长的眼神。
这说明什么,说明真正逃跑的并不是所长,而是前任。
这时前任提出要去澳洲,你们看见所长在抖腿了吗,什么意思?
焦虑啊!
这说明前任和所长的问题不在于感情的深浅,而在于前任无法抵抗各方面的压力,她要逃走了,(甚至之前也逃走过,留给所长的是降职和分手)并且她希望和所长一起离开。
逃到的地方就是澳洲。
所长回应了吗?
连在海边牵手都害怕被人看见的所长,在人多的酒馆门口却拥吻了前任。
如此不和所长性格的行为说明什么,说明所长对前任强烈的爱。
之后,有所长收拾东西被道熙破坏打乱行李一事,好多豆油只看见萝莉,没想过为什么干的好好的所长要收拾行李。
个人认为,依所长的性格和降职的遭遇,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必定是前任要出柜,所长大爱前任,不顾一切出了柜,但前任周围的环境压迫前任,使得她抛弃所长,于是所长降职,被分手。
我知道写到这里肯定有好多人要骂前任碧池,但是前任对所长的感情肯定是在的,不然怎么会有后来来到小村找所长的戏码。
前任无错,只是性格软弱了。
说回到所长收拾行李,这说明前任的提议对所长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于是她又放弃了所有开始收拾东西。
甚至所长和前任是有联系的,只是影片里没有拍出来罢了。
这么强烈的感情线都没有豆油八。
哎。
写到这我得和大家回顾一下道熙对所长的感情。
我同意大部分豆油分析的,道熙对所长是一种强烈的依恋+崇拜+迷恋+希望占有的关系。
尽管道熙腹黑,但是她还保留了孩子的童真。
所长对道熙来说是黑暗中的一道光,她黑暗呆的太久了,只要有点光,就想去追逐去占有。
而这种情感遇上青春期的发酵,就不是单纯的晚辈对长辈的依恋了。
关于所长对道熙的感情也得八一下。
所长对道熙是怜悯和同情的,尽管道熙一步步进入了所长的生活给她带来了快乐,但所长没有跨过这道线。
这道线不是指道德底线而是爱情。
所长对道熙没有情爱之欲。
我不同意豆油关于浴室里所长的分析。
我觉得道熙扑向所长,可能是混杂的各种情感,但是所长,先是表情一惊,双手抬起,然后在抱住了道熙。
我觉得是所长是知道自己的倾向,道熙突然的动作让她第一反应是男女之防,但是转念一想这只是个乞求母爱的孩子,觉得自己庸人自扰了,便抱住了她。
但在生活过程中,所长发现道熙越来越表现的不像个孩子对母亲的行为举止。
比如前任来的时候的夺命连环call,回家后穿着所长衣服喝酒自虐,抢行李,还有说自己胖了那个情节,以及半夜走到沙发抱着所长睡觉。
所长觉得这个孩子不能再生活在自己身边了,况且还有和她养父说带一个暑假的口头协议。
于是尽管所长知道她回去是重回地狱,但是还是要送回去。
电影里就是所长买了一堆东西送了道熙回去那个桥段。
至于所长什么时候意识到了,我觉得是长胖了那个时候。
道熙跟所长说自己长胖了,并挺起自己的胸。
所长正在喝酒,看见她这么做了,所长是抱着道熙,摸着她的头说,“是啊,还张高了。
”什么意思?
我知道你长大了,但是我不和你讨论胸的问题。
其实在东方文化里,女孩子之间有一些身体和肢体接触很正常,讨论胸部发育的问题也正常,尤其是一个女性长辈对晚辈。
有些甚至还要对这个事开开玩笑。
估计女孩子们都知道。
但是,所长避开了这个话题,为什么?
如果道熙没有母亲,一个类似母亲的年长的女性长辈给她说说这些没什么大不了,说明所长已经很明确的意识到道熙对自己已经不是单纯的对长辈的感情了。
所以到警察署里的问话的时候,警察的问题,她无力回答,她只能强调自己对道熙确实只有照顾关爱之情,事实也如此,但是肢体接触什么的就没法答了。
况且周围的环境即使她答了没有,也没人会相信。
最后,说说结尾。
所长清白了,按照道理她如果对道熙有爱情的话,就不是交代让她别走夜路,好好学习的话了。
她完全可以领走道熙,名正言顺。
但是所长没有,所长要回到首尔,尽管她知道道熙为自己做的事情,但是她无法承载道熙的感情,可能觉得自己搞不定这么腹黑的道熙。
豆油们你们看见她问道熙是不是假装的时候,那种惊讶想谴责又怜悯的表情吗?
她是警察,道熙的做法就叫仙人跳,是违法的,可是如果放道熙养父出来,道熙也许面临的真就是性侵了。
所以所长不想带着道熙走。
直到后来因为另一个警察说有种不祥的预感,和道熙像个小怪物,她才回头。
她不仅担心道熙尽力过这么多之后会不会有自残行为(如跳海等),还可能因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以及现在在别人眼里所长自己也是个怪物。
她意识到是环境给了道熙无尽的黑暗和心计,如果放任不管,道熙也许更黑暗,也许会走向死亡之路。
不顾自己的苦难,牺牲自己利益拯救他人。
这是对人性的尊重和大爱。
这种大爱被说成情欲,哎。
真正有情欲的人,眼睛是有渴望的。
你看见了前任和所长之间的渴望,道熙对所长的渴望。
可是你看见了所长对道熙的渴望吗?
再说所长对道熙的关爱。
试问一个事业跌倒谷底,爱情失败,心如死灰的人能被什么唤起生活的希望。
是一个比自己更悲惨的更纯真的有相似经历的生命。
以及所长身为同志,没有孩子,藏在心里一直无法给予的母爱。
说是相互拯救,我倒是觉得更贴切。
人们总是很容易就掉进惯性思维的陷阱里。
因为你是女同性恋所以你很有可能会性侵一个受你特别关照的女孩。
因为你是一个孩子所以你根本不懂什么是爱情,你只是在胡闹。
因为你是一个酒鬼暴力狂所以性侵养女也不是那么难以想象的事情。
同性恋和酒鬼的问题基本上没有什么争议就不说了,我想说说道熙这个女孩。
对于道熙其实编剧给了很大的暗示,就是结尾处警局小哥对英男说的那些话,下文详解。
1 道熙不是病娇是受害者!
在B站看的片子虽然基本上全程关掉了弹幕但是片尾还是看到了有很多人认为道熙这样的孩子很恐怖、病娇什么的,理由是只对她好了一次如果不能继续对她好就去死以及自虐和暴力倾向的表现很恐怖。
我想说有这样想法的人忽视了道熙的成长背景而单纯的去拿她和普通的孩子做对比很不公平!
警局小哥原话:妈妈也跑了 还受家暴 跟普通孩子不同。
通过片子里多次出现的养父和奶奶甚至同学对道熙的暴打和虐待就可以知道道熙从懂事起大概就在遭受着这样残酷的待遇,这样缺爱的环境和不断的暴力行为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当然基本上都是负面影响比如道熙的自虐和暴力倾向,强烈的占有欲和缺乏安全感等等,但是道熙的早熟也可以算是影响之一虽然不能片面地说是好还是不好。
所以对于道熙来说,英男就像是黑夜里的第一缕阳光、也是她唯一可以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这样的孩子你给了她一点点爱让她从一种干涸几乎濒死的状态中得以喘息开始产生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却又要撒手不管只顾自己去逃避问题,这不是不负责是什么,从法律上来说英男确实没有责任但是从道德情感上来说我认为这就是不负责!
因为这样的孩子她失去了那点希望和爱就真的很可能会失去活下去的动力。
我本身不是学心理学的只是个爱好者所以道熙的自虐行为和暴力行为我没办法给出详细的说明,但是排除她有自闭症的可能性后她所表现出来的自虐和暴力行为可以说就是大人的暴力行为对孩子的自尊和自我价值评价等方面造成的伤害影响的体现。
2 道熙可以有爱情吗?
大家似乎都对道熙和英男之间的感情存在不同的见解,到底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
从导演在片中对这两个人的刻画上来说我个人认为导演(编剧)的设定大概是英男对于道熙最初只是出于一个善良的女性本能的怜悯和母爱去疼惜一个可怜的孩子,所以当她意识到这个孩子对自己的依赖甚至是迷恋以及同志身份曝光后她很快就想要切断和道熙的这种亲密来往,从她给道熙买很多新校服和剪头发之后才把她送回渣男养父身边就可以发现她也在为自己的行为作出一点弥补和对内疚感的开脱。
对道熙的设定其实暗示非常非常多!
第一次去她家就戴英男的制服帽、找借口进入浴室和英男一起洗澡、坚持买和英男一样的成人泳衣(道熙不想被英男当作孩子,同时也表现出道熙的自我意识及性意识、性心理等方面的发展都较为早熟的特点,毕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
)、多次主动搂抱英男和后来布娃娃那段、英男ex出现那段道熙穿着英男的制服并且爆发自虐和暴力的行为,这么多暗示你们到底要导演怎样啊!
让道熙对英男作出像对她养父那样的色诱行为才算数吗?
那样的话反倒奇怪了!
也许道熙对英男的爱不算是成熟的爱情,可能更多的是一种依恋(依赖+迷恋),但是你不能否认它的存在,因为你不能否认一个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少女她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和性意识,她完全可以爱上一个男人或者是一个女人,更何况道熙是这样一个早熟的少女,而且从她对养父的计谋以及指娃娃那段就可以看出道熙对性行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警局小哥原话:心里不知道怎么想的,不像个孩子,就像个小怪物一样。
这句话点醒了英男,道熙的做法让英男包括观影者都觉得道熙是个不正常的孩子、甚至还有些恐怖就像是个小魔鬼或者小怪物,那是因为大家都将道熙的行为框架在她是一个孩子的基础上去评价,但如果道熙是个25岁的少女、那些行为看起来不是更接近道熙的自我救赎和对爱不顾一切的争取吗?
英男也许在那时才终于意识到道熙的与众不同,以及她对于道熙的意义所在!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个人想法,最后不得不夸一下金赛纶,从崭新的生活到大叔再到这部道熙呀,小姑娘真是个天才,演技爆棚,妹控的我已加入脑残粉的队伍!
剧情不错,留白很多又都很有深意,说是看到两个女神飚戏稍微有些过了,毕竟女二还小,但裴斗娜演绎的不能更到位了,从眼神细微的变化,到身体的颤抖,还有吞酒时酒入咽喉的感觉,都让人完全进入了她营造出的情境里不能自拔。很棒
故事游离,拍得也迷离。是那种,你猜到一些什么,感觉有什么东西不对,但又不能肯定。叙述也给了故事这样的氛围。我是一个女同性恋者,不代表我不能对一个女孩子产生纯粹的怜悯。我是 一个非法居住者,不代表什么事情我都一定是错的。我撒谎、疯狂,像一个怪物,不代表我不想善良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怪怪的,又是小女孩遭家暴包含了所有韩国电影的毛病
非常顺畅的一部电影,融合家暴、同性、悬疑于一身。斐斗娜果然演的很好,金赛纶小小年纪拍大尺度镜头也是蛮拼。
警局指控那一段有点类似《狩猎》,但是小女孩的动机又是不得已为之的,在蕾丝和家暴的现实社会歧视压力下,两人不得不一起相依取暖却又分道扬镳。结尾如果没有返回去接小女孩可能剧情上会处理的更好一些吧。7分。
裴斗娜颜粉确实无法被演技打动不好意思
影片简单的讲了一个经过曲折偏见,善良人最终得正义平静的故事,其中间接描写了环境会改变人的心智和行为,但追求平静温暖生活的心是一直存在的。由于之前商片的印象,并不喜欢裴斗娜,此片里看她演绎塑造角色,说不上多么精彩,可用心地给观者真实的角色代入感就够了。结尾,乐声缓缓吟唱中,车在雨里行驶在离开的路上,让人觉得很美,是一种久违了的,人生还有希望的感觉。
如果是我,這麼可怕的女孩,離我越遠越好。
在社会议题和情感线之间徘徊,情节上还是有些不聚焦了,闲散镜头太多;裴斗娜身上的战斗性很强,仅仅是因为处理不好个人关系和情绪就放过小镇潜在的劳工贩卖实在有些说不过去。相较而言,光影反而更有表现力:仅有的两个温暖之处都是发生在海岸边,那是一种希望。看完很久之后,这种希望感还在。btw 所长面对孤独悄摸摸喝酒的样子太酷了。
You need to be tough and indifferent. Because some people are more cruel than you. And some others are not to be saved. Sin grows there, somewhere unseen.
只是因為警官是個同性戀者 於是她對小女孩的純粹的憐憫和關愛就被染上了目的性 這就是偏見 / 成為小怪物也只是渴望得到愛而已 / 結局有點太不現實了
李沧东监制各方面差不了,虽然是百合伦理的剧情,但浊世真情依旧清新温暖,有几段把裴斗娜独特的味道完全体现出来了,独立的完成度非常不错。金赛纶将来一定前途无量...
我也搞不懂道熙,但我相信英男会救她、会懂她、会一直陪她走。
女同不被世人所容,女童被暴力,所长怎么说来着?这个肮脏的世界!最后想说人口老龄化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让我想到一句话老而不死是为贼!村民们放任朴龙河雇佣非法居住者,对朴龙河殴打辱骂孩子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在所长抓走他时还恶语相向。没他地球难道不转啊?愚昧无知的一群人!
其实主题不错,裴斗娜演得也很好。但各种问题,家暴虐童以及由此对孩子心理的严重影响、非法劳工、法律不健全、社会对同性恋的偏见、个人感情的纠结,都涉及一点又一笔带过,使得主要矛盾表现得也不够丰富深厚。每个故事间的关联也比较松散。另外好奇这样的演出对儿童演员心里会有怎样影响呢?
结局尚可,女孩作为未成年犯罪也不会重罚且回村也会受指点,不论女主知不知道她是故意的,带在身边好好引导是最好的,虽然自杀也可能是算计.不要低估无知的无畏、潜意识的算计人心,敏感的孩子最聪明.可惜这份聪明要是用在讨好监护人上也不一定会过的差.想起余罪结局,女孩若向善,她又得找谁赎罪呢?
太过誉了以为是多厉害的片子,并没有看到年轻女导演的敏感灵气聪明劲儿,反而太多硬凹出来的深沉。也不觉得表演有多好啊,日常生活中真的存在金赛纶的角色这种女孩子吗?不是厉害不厉害的问题,就是少了些“正常”,人间烟火气吧。
完全爱上所长
同性恋和恋童癖是有本质上差别的好么...
所长真是萌帅萌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