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反派史上,吴镇宇是最耀眼的那一个!
他饰演的人物大多邪恶中带着种癫狂,《枪火》中讲义气脾气坏的阿来,《无间道2》中沉默狠戾的倪永孝,《古惑仔》中霸道蛮横的靓坤。
吴镇宇身上有那种被网友调笑为:“瞪你一眼,就感觉要砍你“的邪魅气质。
本周末上映的《转型团伙》,就是由吴镇宇担当导演和主要演员,另一位男主演是人称保健男神的乔杉,这个cp组合很有意思。
这部电影里,吴镇宇饰演的是名叫宇哥的过气黑帮演员,乔杉饰演的是转投电影的煤矿老板乔总,主角名字上都闻到一丝不好的气息,加上费曼加盟饰演吴镇宇的“假“儿子,让人瞬间魂穿《爸爸去哪儿》第N季。
《转型团伙》的剧情言简意赅,简单到根本可以把剧情忽略不计,一个叫吴镇宇的过气男演员厌倦了演黑帮,在“浪子回头“的刹那间,吴镇宇为了营救饰演他儿子的小演员费曼,而被重物击中,失忆后,误以为自己是坐牢刚回的黑帮老大坤哥,于是乎整个剧组就陪着这一个失忆的知名演员胡闹一场,而且这场胡闹还拍成了一部感人的电影。
全片一会儿是古惑仔的铜锣湾腥风血雨,一会儿又是一股东北大碴子的味二人转现场,剧情割裂程度可以用剧中导演的台词来概括:“我妈说,生活就像一锅东北乱炖,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筷子会夹到什么。
“
而在这一部电影里,观众跟着演员的戏中戏,一会儿铜锣湾火拼,一会儿山西煤矿上放声高歌,一会儿父子情,一会儿车械斗,观众永远也掐不准下一筷子是没炖烂的白菜,还是毛没褪干净的猪肉片。
1:一部只有两个演员的电影,差不多得了。
本片中能叫的上名的主要演员除了吴镇宇,就属乔杉了,吴镇宇还凭自己的人脉请来了任达华等香港老演员,乔杉这边也带来了一批东北口音浓重的本土演员,咖喱面加韭菜馅儿饺子,大概就是这部片子的味道。
片中有一幕,吴镇宇牵着费曼去散心,遇到一帮古惑仔欺负老婆婆,失忆成坤哥的吴镇宇立马还原了一场“古惑仔之靓坤欺负陈浩南”,其情节丝毫未动的照搬了当年陈浩南被B哥招安的片段。
还有接下来的一场坤哥去B仔麻将馆踢场子,可以说,《转型团伙》的三分之二是古惑仔,较为贴切,我们的影视作品借鉴,总是借着借着就是如出一辙了,甚至还不如那一褶,就好像近年被疯狂翻拍的韩国综艺。
所以说,以后不要因为片子烂,就骂编剧了,歹势,这口锅编剧背不起,当今电影市场的现状要么是导演、编导统筹,要不是投资方一家为大,编剧不过是一个你们想怎么改我就帮你们怎么改的写手。
而乔杉这边了,还是那个大保健男神,还是那个长在笑点上的男人,乔杉是中国喜剧演员中被忽略的一枚,他的表演都是极为日常化的,但也正因为这种接地气的表演,让乔杉饰演了为数众多的二胰子型角色,这些角色都可以统称为爱做大保健的乔杉。
2:送戏上门,约等于送钱上门。
在编剧和副导演扮成黑帮小弟去会坤哥的时候,导演被编剧和副导演这种送戏上门的集中生智感动。
感动地不只是导演,还有屏幕外的我们。
这样一场赤裸裸地送钱上门,只要你拍我给你打钱的感人戏码,试问谁不感动,除了感动更是钦佩,原本可以投资一千万,演员九百九十九万,制作一万,还生生地挤出几万用来拍追车特效,试问这种服务型电影,谁不感动!
这样一部送钱上门的“大制作“刚好解释了,每年为什么有大批的烂片上映,其中还不乏资深老演员担当主演或者制作人,谁会跟钱过去不,钱多事少随便改,反正尴尬的是观众,对撕的是影迷和水军。
特别是片尾的一场戏中戏“屠杀 “,感化歹徒的戏码,不由让人想起了《黄金大劫案》中,三瓜两枣智斗日本精锐军团的场面,丝丝入扣的情节,包袱抖不停的铺垫,都让红颜秀影至今不解,让人看的聚精会神的《黄金劫案》却在当年被批的一无是处。
当年都说宁浩导演退步了,堕落了,钱多就办不好事了,如果对比宁浩导演春节档的《疯狂外星人》和这一部《转型团伙》,《黄金劫案》的好是不言而喻的。
3:浪子,回头吧,你的纹身都掉了。
吴镇宇导演的这一部黑帮和喜剧,一会儿硬核、一会儿无厘头搞笑的影片,更像是吴镇宇对自己饰演反派职业生涯的戏说,他刚教育完儿子不要学黑社会打架掉转头就在小混混头上碎了一打汽水瓶,他在麻将馆踢馆途中的李小龙功夫致敬,都是一场极凶残的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反讽。
黑社会老大了不起咩?
黑社会老大不过是碎碎啤酒瓶,用贴纸纹纹身,说话瞎瞪眼而已,当年叱咤风云的B仔,靓坤纷纷都弃暗从明的当起了演员,无不是一场对香港黑帮电影没落现实的挽歌,过去的总得过去,当黑社会老大转型做鱼蛋小弟,也无需唏嘘,时代的脚步没有时间同情任何一个被弄潮儿拍在沙滩上的人。
毫无疑问,吴镇宇转型导演的这一部是失败的,含混不清的港普掺杂着东北话,都让人分分钟尴尬癌上身,七零八落的剧情更让人确定编剧大约是休假了。
而作为演员的吴镇宇,是成功的,没有谁像他一样几十年如一日的饰演反派,且半数反派角色都成为了银幕经典,以致于到后来,人们看到吴镇宇就知道有他演反派就妥了。
曾经在《火花》中,红颜秀影感叹林遣都遇到德永这个角色是幸运的,德永遇到林遣都这个演员亦是幸运,演员和角色只要在各自的旅程中有一次互相成全都已是幸中之幸。
这个定律也同理于任何创作型制作人,导演,编剧,演员,一生有一个能被人称赞的作品或角色都是幸运的,如此如来,吴镇宇已经拥有了很多次这种幸运,那拍几部烂片又何妨了?
人总得吃饭啦。
END -往期文章回顾生活不止996,还有下班后的苟且!
豆瓣9.8,最美的风景一次看全,更值得我们去保护!
豆瓣9.1,人活着,为什么需要远方?
豆瓣9.8,这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HBO打造,李小龙的“龙战士”,唐人街轶事!
逐梦演艺圈我给了一星,这个片子我意识到一件事,为什么不能给半星,编剧不及格,演员不及格,完全没法看,尴尬到极致,说实话免费给我看我都觉得浪费时间,毫无逻辑,毫无结构,编剧是投资方亲戚吧,建议这种编剧永世不得录用,直接进入圈子黑名单,这不院线电影还不如一部网大,这编剧是特么的小学生吧,还居然有编剧助理,编剧我真的很想说,我吃柠檬,你们商量,简直是乔杉演绎生涯的一大污点
由香港和东北两地的演员合演的一部电影,感觉全程都非常尴尬和枯燥,尤其是戏中戏的那几段。
粤语和东北话两种方言交织在一起,却产生不了任何笑点。
说真的,吴镇宇的表演真的是影帝级别的,但是他的儿子似乎不太会演戏,动作语言的表现能力都与其他一起合作的专业演员明星们相比,差了很大一截,拖累了全片的观影效果。
这部片子叫转型一点没问题,也表现了转型的痛苦,焦躁和尴尬。
东北和香港也因为时代的变迁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个曾是中国的工业基地,一个曾是经济明星。
现在都是风光不在。
黑帮片和二人转以前作为类型片和类型的演出以前都是风风火火的。
现在也都是只剩下回忆。
这个缩影就是中国的缩影,很多中国人和中国地区都加入了这个转型的行列,从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员到薪资高企的金融业从业人员还有豪气万丈的地产商。
各种禀赋相当优质的华北区域还有山东也都是在切换动能中,当然还有内蒙,山西和陕西大半个中国都在转变中。
我作为也是在转型得中的一员,这电影中我也看到了我在转型中的拙劣,焦躁还有孤注一掷,当然还有不可或缺的尴尬。
给2星,两颗都给转型路上的人们。
我为什么要看这部电影,因为便宜和乔杉。。
最近看电影的成本真是越来越高了,已经有很多电影只能选择在我家的投影仪播放了。。。。
那么这电影坑吗?
坑。。。
虽然便宜,但仍然觉得不值票价,我觉得也就一星半,但是豆瓣评分好像不能打半星,算了为了乔杉撩撩分吧,虽然不知道乔杉演了个啥。
哎。。。
吴镇宇叔叔,您不要晒儿子了,他真的演不出来,这孩子不在角色里,全程旁白对话生带情节,虽然作为孩子不能要求这么多,但这是拍电影啊大佬。。
得有责任心啊,换个孩子不是不可以吧。
虽然是真的父子,但在父子情的表达上缺少技巧,一直反复说我们父子情深,这就很low了,同类型的优质处理如《九龙冰室》(推荐),追逐理想的感情太弱化,莫名其妙的为了理想撕逼,莫名其妙的为了理想疯狂,都是因为没有把“导演”对理想追求的渴望点到位,最终显得人物单薄,甚至不可理喻,同为喜剧并被喷的很惨的《缝纫机乐队》和《煎饼侠》在这种情感的表现上都比这强得多。
整部片子剪辑,节奏都很混乱,没有重点,应该放慢节奏,渲染情感推动剧情的一带而过,反之则喋喋不休妄图制造喜剧效果,喜剧片中非要带着严肃,这让我想起前几年吴君如执导的《妖铃铃》,不知道是不是香港老演员的通病,总是不甘于做喜剧,总要致敬些什么,对自己的人生做些回忆。。。。
然而可能存在南北差异,他们的搞笑我总是get不到笑点,最后就像是四不像,有点搞笑,有点热血,有点深情,有点情怀,其实到最后什么都没有,只剩下古惑仔歌曲和靓坤这些八零后回忆的致敬,然而我对《古惑仔》没什么情怀。。。。。
话说回来,这也算是吴镇宇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相结合的一部电影吧,故事创意还是好的,制作的太差了。。。。。
别人问我,那你学佛跟演戏有什么关系啊?
我说,就是......应该都要忘记自己的存在吧。
对啊,就是随便乱掰嘛,掰中了就是赚了。
回忆起4次报考才进入艺员训练班的经历,吴镇宇笑着说道。
2009年吴镇宇参加《鲁豫有约》那年,由他自导自演的《追影》正要在大陆上映。
参加访谈节目时,吴镇宇讲了不少拍戏时的段子,演播厅里的氛围轻松欢愉。
时隔十年,他执导的《转型团伙》再次登陆银幕。
这回,同样也是男一号。
《转型团伙》剧照坦白说,这部片的质量没比《追影》高多少。
讲故事一会儿讽刺,一会儿煽情,一会儿又蹦出一票黑社会。
即便题材放在华语片里挺新颖,结尾收得也不错。
但前半段精分一样的跳跃情节,实在太赶客。
上一秒钟乔杉还捂着屁股往厕所跑。
下一秒吴镇宇的经纪人就看着费曼的视频,梨花带雨的哭了起来。
尴尬的无厘头,生硬的视角切换,烂俗的网络段子。
作为导演,十年之后的吴镇宇依旧没啥长进。
据说,为了影片宣传,他连金像奖典礼都没参加(拿了影帝提名),还在北京包了个K房安排各路媒体。
就目前的票房和口碑来看,那天八成是有人点了《凉凉》。
那吴镇宇在片子里演的怎么样呢?
当然是影帝级。
(片中自封的......)开个玩笑。
但靓坤在大银幕上的完美重现,的确让杀姐小小的激动了一把。
吴镇宇这些年导了不少烂片,更演了不少烂片。
可你挨部翻出来看看,没有一个烂角色。
《战国》里他是阴险狭隘的庞涓,时而残暴冷血,时而笑里藏刀。
《猎仇者》中他是游走在崩溃边缘的父亲,整部电影的口碑,全靠他撑着底线。
在大家开始怀疑——吴镇宇这是步了古天乐的后尘,要攒钱盖大学了?
他又凭借豆瓣5.5分的《脱皮爸爸》,提名金像奖跟东京电影节影帝。
想要探寻吴镇宇在烂片里一枝独秀的秘诀,我们可能要深究一下他的表演理念:所有的电影角色,从不以善恶区分。
《无间道2》的大反派倪永孝,温文尔雅、举止得体。
话事人父亲去世,整个家族都危在旦夕,他如果稍有仁慈,父辈的基业就将毁于一旦。
作恶是被逼的,行凶的动机是源于宿命的重担。
倪永孝是恶人吗?
至少从他临死前一直宽慰二五仔弟弟的眼神里,没人看的出来。
拍处女作《9413》时,警察烂头(吴镇宇 饰)因为错杀人质,精神错乱、内疚自责。
但作为主角,他却狂躁滥交、古怪阴暗。
就算塑造《古惑仔》里的靓坤,没事也要谈谈黑社会的基本法。
吴镇宇银幕上的角色,是灰色的。
早年总是演反派的他,因为脾气不好经常在片场怼导演。
拍到影片高潮部分,吴镇宇的角色应该死了。
导演说,你的角色是个悲情人物,死之前挤两滴眼泪吧,这样观众才能哭。
吴镇宇却反驳:我不想哭了,知道自己会死的人是不会哭的。
导演拗不过,只好顺着他的意思拍。
但吴镇宇没来得及说明的是:他在分析人物时,结合过二战时期犹太人的资料,托人询问过监狱关押的死囚。
结论是,明知将死的人并不会感到害怕跟悲伤,但在等待死的过程中确实会紧张。
到后来,无数港片的经典桥段,也在向我们证明:感动观众,并不一定要演员哭。
《英雄本色》里的mark反而是那些情绪单一,生气只会咆哮,卖惨只会哭到肝肠寸断的演员,永远拿不到奖。
吴镇宇演戏不仅要分析人物的善与恶,还要精确所有行为的情绪跟动机。
杀姐知道,提到吴镇宇,许多人的第一反应会是倪永孝、靓坤、阿来。
走路横冲直撞,眼神邪魅犀利,张口闭口就是“丢雷老X”。
但更多人不知道的是,吴镇宇在还叫吴志强的时候,是个经常逗笑全班同学的开心果。
连续三年艺考落榜的他,也曾万念俱灰,觉得人生没有出路,跑到佛堂剃去一头烦恼丝。
刚刚出家的吴镇宇在当光头和尚的短短七天里,吴镇宇却学会了——忘我。
从那之后,他几乎每年都要钻到庙里待一阵子,短则几天,多则一个月。
为的,或许就是告别那些,已经被他钻透了的光影人生。
吴镇宇的确不是个好导演,总是直言不讳的他,也因为人缘太差,至今都没上过电影节的领奖台。
凭借《枪火》拿到金马影帝的那年,因为觉得自己没戏,他压根就没去台北身为一名出道30多年的香港演员,想保证不接烂片,难于登天。
而吴镇宇这些年选片的标准,也的确低到,让大家担心他的经济状况。
但这位演员,自始至终只做了一件最简单也最难的事,那就是:把戏演好。
《转型团伙》当坤哥变身二人转演员!
煤老板为了泡妞投资的电影,让过期男星与当红童星擦出父子的火花。
影片倒真的没让观影预期本来就很低的我失望,香港和内地的混搭喜剧风并没有碰撞出惊喜,而是一如既往地不伦不类。
所有演员的表演风格都太过差异化了,再加上本身就漏洞百出的剧情,看的我真是全程状况外,根本没有入戏的时候。
而作为喜剧类型片,所有的笑点基本都是演员自带属性造成的,故事构建之差,可见一斑。
如果一定非要找个亮点,那么只能说故事本身略微触及了所谓的“明星敬业”,但也完全没有充分的展开。
3分。
ps:也难为同时身为导演的吴镇宇这样大费周章的蹭古惑仔的热度,不过我想说既然是蹭热度,最起码得是热的吧,再次感叹一下港片的没落!
吴镇宇先生以前塑造过恨过令人记忆犹新的反派角色,他总会为这些角色注入邪魅的独特气质。
这部《转型团伙》有相当大的篇幅是关于古惑仔的,大家可以在其中一饱眼福,看看吴镇宇是如何神还原古惑仔形象的。
意外的是,乔杉和一群东北演员加盟《转型团伙》。
乔杉的喜剧能力值得肯定,但是演技并没有特别优秀,其他以二人转表演、小品表演为主要工作的演员的演技也有待提高。
但虽然这是一部喜剧,却没有很好的喜剧效果,最后更是拍成了一部《古惑仔》外传,电影结尾也稍微有点强行煽情。
电影《转型团伙》喜剧元素丰富,剑走偏锋轻松上阵。
影片利用戏中戏的故事外壳,在台词和形式上都狂甩喜剧包袱,“笑果”优秀。
电影导演兼主演吴镇宇素以“香港大佬”形象被观众喜爱,此番撞上诙谐幽默自带笑点的“东北谐星”乔杉,令人期待二人之间的奇妙“喜剧”反应。
影片讲述了吴镇宇饰演的“过气影帝”在风云变幻之下发生的一场闹剧,故事让人捧腹大笑的同时,也暗含着关于现实生活的思考。
刚刚过去的第3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无双》成为最大赢家,当晚摘获七项大奖。
其次是《红海行动》,拿下了三个奖项。
本届的金像奖提名由于“竞争影片太弱”在开始就被不断质疑,而这一局面侧面突显了近年香港电影在本土市场的衰退。
当大多数纯港片已不符合现实需求时,港片的当务之急便是“北上转型”。
港味的多元文化,“反黑帮”类型片是香港电影内地化浪潮的典范提起近期香港本土市场的逆袭之作,你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由吴镇宇主演的那部《逆流大叔》。
该片在上映首周末票房四天收入138万港元。
从商业价值上讲是成功的,可堪称港片本土化的上乘之作。
如今能感受到的是,“港味”已不再是周星驰无厘头式的娱乐狂欢,也不单纯是古惑仔肝胆相照的兄弟情谊。
它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做了多层面的渗浸改造。
时隔8个月,吴镇宇自导自演的电影《转型团伙》与大家见面了。
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部“反黑帮”的喜剧电影。
在影片中我们能看到大量“枪战、杀手、鲜血、兄弟、墨镜、音乐”等黑帮电影惯用的元素,并在某些情节的处理上再现了《古惑仔》的黑帮套路。
在保留了传统港式风格的基础上,杂糅了不同地域的文化。
本片比较突出的是港式人文风情与东北特色方言的融合。
片中吴镇宇、吴志雄领头的“香港团伙”与乔杉带头,文松、衣云鹤等北方喜剧人组成的“东北团伙”相互对峙时,画风顿时从过往正经严肃的帮派斗争变成了南北两地的“神仙打架”,虽然有打打杀杀却让人忍俊不禁。
对于本土化的再现,和反形式的表现手法让南北风格有了良好的融合。
这本质上是一种对“港味”内容、形式多元化的包容和探索。
无论是从故事情节还是电影结构来讲,《转型团伙》这部“反黑帮”类型电影都有别于传统香港黑帮电影。
作为一部典型的“戏中戏”电影。
片中的导演(文松饰)和制片人(乔彬饰)致力于拍摄一部向《教父》致敬的电影,宇哥(吴镇宇饰)被忽悠进了一个不靠谱的剧组演“古惑仔”,在拍摄过程中陷入了一场黑帮纷争,导演为完成拍摄,要求全剧组陪宇哥“假戏真做”。
因此影片被描绘为一场荒诞的大型拍摄现场。
在以黑帮大佬为视角,展现黑帮精神的精髓之余,还通过宇哥的娱乐圈背景,拍戏日常,和父子情层面加强烘托影片的“黑色幽默”的气质,达到“反黑帮”之核心目的。
这是导演对黑帮文化天马行空的大胆表达。
“反类型”黑帮电影,是香港文化对现实的追问吴镇宇是一个不想被贴标签的人,他一直在挑战自己。
从黑色犯罪片《9413》里精神错乱,狂躁抑郁的警察。
到校园搞笑片《自从他来了》中的怪咖江老师以及武侠片《追影》中背负国仇家恨的叶赫长,对于题材的选择导演在手法上独出心裁。
而本次《转型团伙》中他颠覆反派形象,出演了“过气影星”宇哥,又因戏结缘与儿子费曼上演了一段“黑帮父子情”。
为了表达“港味”的“地方感”营造。
影片在选角、取景上都进行了重新的塑造,但依旧保留了香港黑帮题材的经典。
片中我们所熟悉的球场、大排档和旺角街头都悉数出现。
更符合港片长久以往的“热血”基调,让那些关于英雄、打斗、兄弟的情怀都体现在剧情中。
同时影片采用隐喻式的叙事手法来探讨“流量之痛”这个社会话题。
片中流量童星费曼演戏滥用替身,把片场搞的像巴厘岛度假,与前辈对戏态度恶劣。
而“过气影帝”宇哥神经兮兮,沉浸在自己表演世界里的状态里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或写实或魔幻的方式,展示着影视圈的生存面貌。
片中拍摄“黑帮父子情”这段戏,费曼骑着“儿童车”来接出狱的宇哥回家,宇哥感动到痛哭流涕却遭到了费曼的强烈嫌弃。
借此故事契机,用喜剧片这样一个叙事外壳表现影视圈问题——“流量霸屏,戏骨不再”。
现实的创伤参与香港精神与身份的重建,同样驱动着香港电影的历史进程。
该片虽然没有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无论如何,让人满怀期待的是,“港味”还在,香港文化对现实的追问正在渗透和演绎,并不断警醒着电影人。
港片的自我救赎,和吴镇宇的求生欲20世纪70-90年代初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犹记当年,香港影坛群星璀璨,你方唱罢我登场。
时至今日,奈何浮生一片草,香港电影沉寂多年。
2018年首轮上映的香港电影一共53部,与2017年持平。
虽然市场整体上映的电影总数上升,票房总数在逐年增长,但香港电影总票房却在逐年降低,本土化的占有率在不断下滑,甚至是五年来最低。
总体票房收入也仍然依赖内地市场。
香港电影在内地市场的艰难求生,香港人北上也在不断的挣扎和适应。
简单的类型移植和元素借鉴渗入国内电影体系的方法已失效。
经历了十几年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在2014年的《智取威虎山》中初见成效,也标志了“港式主旋律”在摆脱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刻板和公式化。
2018年最具代表性的是《无双》这部香港内地合拍电影。
它尽管是一个现代的故事,但“港味”十足,尤其是经典港式警匪片的节奏风格,主人公对过去的重构和历史的追寻,都值得北上的“港片”借鉴。
归其所有,想在“港味”上表现一种新的类型,需要找到本土化的落脚点,方能彰显独特的生命力。
《转型团伙》体现的“港味”的重点在于它延续了老港片的情怀与回忆杀,在追求复杂故事叙事和搞笑无厘头的惯常做法同时,融入现代化的叙事手法及类型桥段。
能够看到的是年轻观众喜闻乐见的“黑色幽默”。
另人惊艳的还有“坏人专业户”吴镇宇的反差表演。
而“过气影星吴镇宇在电影里和儿子抢市场”天然就构成了笑料,恰符合当下年轻人的胃口。
这种现代化的叙事手法及类型手段,能让观众在追寻香港电影的过程中感受到余温。
片名里带“转型”,可将其视为某种期许:不光是香港电影的多元化和本土化的平衡,也是吴镇宇对自己的一种突破。
喜剧是最难拍的片种之一,要想拍的有趣不尬,且在黑帮题材上拍出喜剧的效果,更具挑战性。
在片中重大的社会事件被喜剧解构,与滑稽的犯罪者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溢出尽情宣泄的情感愉悦机制和反形式的表现手法,“港味“的本土化风格溢于言表。
导演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与其说这是一部黑帮文艺片,我会更愿意把它叫做内地产的香港电影。
这更加坚定了吴镇宇对本土影像生命的自我救赎,同时也是对“港片”北上转型的深入思考。
还可以吧
挺好看的 很搞笑的
意料之中 但是沒有問題 哥有認真拍 我用愛睇戲XD
剧本挺好玩的 一个港片过气黑帮专业户 因为失忆当自己戏中设定是真实人生 一群南北喜剧混杂的剧组为剧中的儿子实现他俩的父子情 一同搞了个嬉笑黑帮出来 各路人马让我们捧鸡翅膀大笑 只除了演儿子的小朋友真不太灵光
我也觉得很烂……但毕竟是我男神的自导自演……支持电影票房至少比去演唱会容易多了……我在等逆流大叔的上映……所有人里还是吴妈叫“费曼”最好听……
如果没有乔杉和衣云鹤和大B哥 那这部片简直就烂到一无是处 吴镇宇也就只剩下演黑帮的气势了 费曼更是毫无演技可言 简直是背完台词就能过 捧自己儿子也不是这么个捧法
3.3分?豆瓣上都是大师啊。导演的所有设计基本都在我能理解的范畴,真心觉得不错。
全是消费古惑仔粉丝的情怀。对不起。这样剧情粗制滥造各种不合理的“产品”,真的不好意思打二星。
不知道说的啥,小孩一点演技都没有,害我还打的过来看,湛江鹰展金逸影城
吴镇宇转型失败之作
靓坤!
打卡
片子其实还行,也讽刺了很多东西,小家伙演技还差挺多,风格的融合还有待进步。
吴镇宇心里还是有些想表达的,要说港片情怀,恐怕他最深。几颗星送给再次擦肩金像奖的他……
我怎么还觉得挺有趣的,低成本的小电影,比那些大制作的好多了
0。可拉倒吧,吳鎮宇自己都沒好好演,喜劇已然是一塊遮羞布。
我他妈起个大早看了个啥!!!!!
添档看的,因为没有抱希望,就不会很失望……
五星烂片都看硬了
剧本其实挺工整的,标准的闹剧,相比起电影,更适合改编成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