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张家辉,看了两遍~觉得这部剧好黑暗、好现实,也看不懂这电影表达的是什么!
有几个疑问一直想不明白~1、最大的疑问,最终是全程腹黑攻心计的披特成为赢家?
披特跟箭猪争老大,最后利用一篇报道借刀杀人促进剧情发展,箭猪最终得到报应死了~幕后黑手披特顺理成章成了赢家!
2、箭猪的幕后推手,那些老辈也一个都没事?
3、大凤,这个妓女两天性格大转变成贤妻良母?
4、佳仔还有蛋挞是什么样的设定存在?
另外,最终的受害者就是小凤了,全程无辜啊😂小辉说的对,好人只有被欺负!
如果没有那些人一再逼迫,小辉又怎么会再次走上~有些命案,背后总是有那么多憋屈和无可奈何啊
一种电影多重含义,影帝张家辉饰演的疯子辉实际代表了香港电影具体点说是黑帮电影的兴衰过程,在影片中也多次提到香港电影,疯子辉和妓女也多次提到,现在连香港人都不看香港电影了大陆都出电影了,这也王晶对现在香港电影濒临灭绝现状无聊和抗议的表现手法。
而疯子辉的小弟从演员挑选上,长相非常像陈冠希等现在新一代演员。
他把疯子辉当成偶像但是最后杀人的时候他并没有出手也没有成为帮派的主角人物,这也意味这新一代电影很难超越曾经的经典电影,但是外表是符合现在年轻人审美的。
帮派老大之争和警察的投机取巧而立功,也是有一定含义的,现在电影界为了某些奖,或者商业而失去了电影本身意义,也有不少电影浑水摸鱼得了奖。
疯子辉的死意味这香港黑帮电影注定走向死亡因为这是21实际,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方式都已经改变了。
影片中设置了三个疯子,疯子辉或许也正是代表了王晶自己曾经的辉煌,很难摆脱曾经的影子,话说随着近些年来港片的末落,王晶似乎也有点迷失了方向。
这个是很自然的事情,一个时代的弄潮儿也许不小心就会被淹没在后浪之中。
台词中也包含了许多老港片,刕象警官进入黑帮口角的饭店中说的:你们当自己是散打王(徐克)啊?开头混混躲避警察时说:老大,凲他们不是一般的巡逻队,凴是PTU(杜棋峰).即然,凛说到了香港电影,分我想说的其实象大家一样有说不完的话.不可否认我们70.80这代人是在录像厅泡港片长大的, 与其说这是一部cult片不如说这是一部对现在香港电影的回忆或者总结的文艺片。
疯子辉最后还是死了,这是否也是香港电影的结局?
但是香港电影还是寄托了希望,希望在影片中表现在疯子辉的老婆身上。
会不会有小疯子的诞生,谁也说不定。
香港电影的生命力还是一个未知数。
人性是混乱的,也是伪善的,大多数人的名正言顺,其实只是为了疯狂的一个幌子。
片中大辉的分裂人格小辉,映射了大凤的现实中低能妹妹小凤,小凤对着空气拍手,就像是现实与精神世界的一种交接。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住在自己的监狱里,但是也许只有疯子才有机会释放自己吧。
最后想说这么好的片子,为什么只有6.2分。
看了一下,王晶导演。
本以为是部烂片,结果看完后真的很感动。
旺角监狱 To Live And Die In MongKok蓝色气球 飞出去了旺角监狱 To Live And Die In MongKok不管哪一天,都记得那么清楚,这就是生命的意义现实的自我,内心的自我,我们在挣扎的是漫无的生活,还是本身看似真实的生命??
空间变色,多镜头同步,动画特效。
宅心仁厚的老鸨,胆小如鼠的嫖客,有情有义的婊子,有点娘娘腔走路的小弟,深谙社会的人犯子,亟待上位不择手段的Peter, 情,爱,义,险混乱交织双重人格永远“出不去”的阿辉,因为儿子的事情不愿面对的“七家”,我们在面对现世磨难的时候正如影片《爱玛》所说:世界上总有一半人不理解另一半的快乐。
“疯”儿子,“疯”妈妈,他们都在坚守。
坚守自己那片不愿被污染的净土。
就算最后玉碎。
没有了精神的寄托,如同鲁迅所说的“悲剧”,被人发现,撕碎。
在外人面前,我也会“家丑不外扬”,我儿子在荷兰开餐馆;可是“我”却知道他是我儿子,你是我儿媳妇。
这个世界上好男人很难找。
小凤,阿辉,七家。
彼此之间似乎什么都明白,却又一起装疯卖傻。
《日与夜》中的三个主人公再次聚首,只不过地点从天水围搬到了旺角,可是,旺角却搬了家,再也不是从前。
我们能为自己的母亲做多少事?
我熬了汤等你回来,快进来。
我什么时候才可以出去?
什么时候一起看电影?
我想去吃烤鱿鱼。
多聊一会吧。
说说话。
蓝色气球 飞走了。
放飞的是什么?
结束的是什么?
流下的又是什么?
《旺角监狱》由香港非著名导演王晶编剧、监制、导演,王晶在剧中出演一个男配角,男主角是金像影帝张家辉,是一部典型的纯正的香港电影。
警察、黑帮、妓女、大哥小弟,这样的剧构对于香港电影人来说是驾轻就熟的,但要拍出新意,还是需要编剧和导演的一番功夫了。
还好,由王晶一手操刀的本片还基本保持了香港电影的一贯水准,虽然不会给人太大的惊喜,但也不会给人太大的失望。
看这部片子,让人不由得想起好莱坞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同样讲述一个罪犯因长期在监狱服刑,而导致与社会隔离,即使某一天出了监狱,也如同进入了另一所形式不一样的监狱。
三十年前,张家辉饰演的阿辉在旺角砍死十余人,被警方逮捕并判终身监禁。
三十年后,获得假释的阿辉得以短暂离开那个禁锢了他三十年的监狱。
可是,三十年后的旺角已不再是当年的旺角,江湖也已不再是当年的江湖,就连以前有上千个座位的大影院也变成了拥有很多个厅的小影厅。
这个有些精神分裂的男子站在熙熙攘攘的旺角街头,总觉得有个18岁的阿辉一直跟在自己身边,是那个年轻的阿辉指挥着他的一言一行。
被黑道两派作为棋子的阿辉,他是否还会走上一条不归路,是否还会回到旺角的监狱?
人生的剧情是否有得自己选择?
片中有一段男女主角在影院看戏的戏,有一段关于香港电影的对白。
这应该是王晶,这位香港导演关于香港电影的一点表达吧。
——以前看电影很开心,差不多一千多人在戏院里,一起笑一起鼓掌,就算坐第一排,看得脖子都酸了,也一样很开心。
——现在香港人都不看香港电影了。
——香港人不看香港电影……,以后没有香港电影,不知道会怎样?
——现在大陆拍好多电影啊。
——那是大陆电影。
的确,现在而今眼目下,纯正的香港制造是越来越少了。
那个有着多种类型片——功夫片、武侠片、警匪片、喜剧片、古装片——而流行于整个华语世界,靠功夫片走向海外的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吴宇森们有的去了海外去了好莱坞,有的退出江湖很多年了,张国荣们到另一个世界演绎另一出戏去了,当年酷毙了的小马哥演起了圣人孔子,发哥李连杰们都有了皱纹,曾经繁华一时的香港电影要如何焕发第二春?
诚然,一方面,还有很多的香港影人在坚持着拍香港制造的电影,而另一方面,很多的香港电影人,因为有与内地官方签署的电影优惠协议,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还是投资方,纷纷转战大陆,把大陆当作了一块香饽饽,所以,香港内地合拍片是越来越多了。
只是,在赚钱才是硬道理的指引下,谁来拯救香港制造?
关于香港,我们知道多少?
是繁华的金融中心,购物天堂,美食之都?
是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都市?
还是黑帮当道三教九流鱼龙混杂之地?
对于大多数未到过香港的内地人来讲,我们了解香港,大多是从香港的电影电视开始的。
从警匪片里,觉得香港到处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黑社会,但同时,香港警察也是身手一流功夫了得。
从喜剧片里,觉得香港人讲话真快,与台湾人讲话的风格简直就是对立的两个方向。
从都市爱情片里,觉得香港真是一个时尚现代的大都市,帅哥美女美食和购物的天堂。
这些是真实的香港吗?
不清楚。
但是,朝廷电视台里报导的香港,那是真实的香港吗?
更不见得。
君不见,在CCTV4的《中国新闻》里每天都有港台连线,关于香港的新闻都很和谐,关于台湾的新闻总是很犀利很丑闻。
每个人眼里的香港当是不一样的。
无论是局外人,还是香港人。
本文最初发布于2010-5-26
心也许是最渴望自由的器官,但它也是最会痛的地方。
因为他逃不过自己的给自己的挣扎。
看过这个电影,我想起老谢的那首歌,逃不出这心里,永远是个秘密。
其实,故事开场就已经很文艺。
张家辉牢底坐穿,终于等到了保释的机会。
然而,张家辉却在感慨,到外面有什么分别呢?
无非是换了一个大的牢笼。
这大概是故事的基调,王胖子没藏着掖着。
再看片名《旺角监狱》,总是会让人联想到《旺角卡门》,甚至连电源的色调都有些类似。
出狱后的张家辉,身不由己的陷入江湖纷争。
此时的老大已死,有能力的谭耀文和没能力但命好的黑二代正为了老大的位置各显神通。
谭耀文认为,既然是选举,就得公平,凭能力说话。
其实,在故事里头,谭耀文的角色还是很鲜活的,也没玩什么手段,至多,就是有点恃才放旷的意思,对老前辈不太尊重。
这一点,大概是“江湖”上最忌讳的,一个能力太强的候选人,会导致幕后大叔说话没有分量。
于其如此,还不如扶一个听话的,没能力的二百五。
这个二百五正好又是上任老大的宝贝儿子,不是正好么。
说出来有义气,背地里有实惠。
这帮大叔,算盘打得可精明了。
社团争老大,当年立下赫赫战功的张家辉自然成了双方争取的对象。
廖叔如今人已不在了。
在故事里头演技在线,这个问题警察被廖叔演得活灵活现。
他和张家辉之间的恩怨,源自于当年张家辉立功时背后开的一枪。
虽然当年廖叔也是刚出道小警员一枚,经验欠奉,但张家辉械斗后想逃跑,背后开枪有什么问题呢,一直没搞懂。
整个故事一直在拿这一枪说事儿,有点糊里糊涂的。
廖叔做错的,大概是写了份“差不多”的报告,而这份报告,也是被上司“差不多”的认可了的啊。
王胖子这次也是亲自上阵,底层小人物,王胖子拿捏得还是蛮到位的。
他和张家辉产生交集,是因为一对苦命的姐妹。
这里又不得不吐槽一下那个扶不起的黑二代了,张家辉在办葬礼呢,在葬礼上把张家辉的弱智“小姨子”给开了,是个人也干不出这种事儿啊。
其实,张家辉始终不认为这姐姐是自己的马子,因为张家辉心里头还“住”着个人,这个人就是当年打打杀杀的自己,文艺的张家辉和暴躁的自己,角色不断切换,张家辉只想做个文艺青年,可惜暴躁的自己却经常跳出。
不过,王胖子在故事里头也是夹带着私货的。
当年,“港片已死”的传言已经慢慢变得不那么“传言”,港人在制作电影时,已经是一片迷茫,王胖子能坚持“开工”,养活一大批电影人,实属不易。
只是,在那个大环境下,即便是王胖子自诩能把握市场命脉,也心里没底。
在故事里头,文艺青年张家辉经常的感慨大概具有代表性。
前阵子看到莫言说的一段话,大致的意思是,当两人发生争执,“主持公道”的总是会劝说善良的一方息事宁人,因为善良的一方“好欺负”,不会闹事儿,如果反过来,这事儿没完没了。
莫言对此比较疑惑,长此以往,这不是倒逼着人“不善良”吗?
这么“有身份”的人也搞不懂这样的问题,常人又能奈何。
故事的最后,张家辉始终没能走出旺角。
这个结局,不仅谭耀文喜欢。
王胖子难得文艺,虽然有点炒冷饭,但是喜欢。
如果让我打,我打4星,因为我不确定我看懂没,在我不一定看懂的情况下,我觉得不还不错。
我喜欢片子监狱的概念。
“走得出赤柱这个监狱,你又走不出旺角这座监狱?”而走不走的出只有自己知道。
牢笼是自己设下的套,唯有放下才是出路。
阿辉在监狱里二十九年十一个月三天十九个小时,依旧在看蓝气球。
蓝气球代表自由吧。
张家辉代表好人阿辉,细辉代表坏人阿辉(也是阿辉的爸爸吧),还有一个小孩阿辉(最真实的阿辉),最后坏人辉跪倒了,好人辉跪倒了,小孩辉拿着蓝气球走出旺角监狱,而跪倒在街上的阿辉才是阿辉真实的样子吧,一个沧桑颓废的胖子(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做了三十年牢好人辉还才三十加)。
而阿辉的分裂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我想是中弹后吧。
不然阿辉如果最初就有精神病也没必要做这么多年牢了。
那么是谁分裂了谁呢?
张家辉和细辉都代表过去,小孩代表未来,小孩走出去了。
过去就过去了,旺角已经不是原来的旺角了。
很多惆怅来自于对过去的纠缠,于是分不清楚现实与虚构。
阿辉一个,丁家一个,小凤一个。
一个疯的,一个老人痴呆,一个弱智。
但是平常人又分的清楚吗?
枪王余不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过自欺欺人永远是个笑话。
于是,丁家回光返照了,枪王余还债了,胖子爆发了,大小凤离开了,阿辉解脱了。
看完旺角监狱 听了张国荣的 我 这首歌不错 我永远都爱这样的我 旺角监狱这个电影不错 情节的安排里 把三流人的卑鄙和小人物的好心演绎的淋漓尽致 还有那段亲情 记得吗 疯子辉给七家洗头的情景 七家说 你爸爸死的早 我就想 无论有多艰难 也要把你养大 可是把你养大了 你去进监狱了 七家流泪了 但还是很幸福的笑着 因为儿子回来了 日思夜想 即使当年因为丢脸 但还是因为爱 很爱很爱儿子 母亲一辈子所有的寄托就是疯子辉 这个情节安排的很巧妙 七家在儿子回来后老了 她一直在等着儿子 现在儿子终于回来了 就像所有的爱都用尽 终于可以安详的死去 但是 七家 还是有不舍的 还是不放心儿子 还是留恋儿子 还是因为爱 所有的深情的爱 七家才会说 先去开门吧 这句话 和后来她安详的死去 让我心酸又动容 你能理解么 这种情节的巧妙 你懂吗 母亲完成了所有的心愿 她爱的儿子回来了 如果做了三十年的儿子回来了之后 母亲还可以 一直 扮演活着的角色 那么真是可悲 七家等了三十年 等的心累了 所有在看完儿子一眼之后 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我不想评论他们的那个所谓兄弟情义 记得疯子辉说的一句话 不要当好人 当好人就会被欺负 但其实 到最后 受到救赎的还会是好人 因为只有做好人 才会得到上天的眷顾 你可以一事无成 一无是处 但你一定要做好人 这是一生的信条 你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但是你必须遵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我不惹事也不怕事的信条 知道吗 你要按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去做 做一个好人 做正确的事情 好好活着 即使世界是监狱 只要你走出了自己 你就真的解放了 你懂的走出电影 忽然想起几天前问起一个学生为什么会很努力的学习 她说她家生活状况不好 她说大热天她爸爸在工地上上工 很苦 我可以理解 真的 然后我答应她不告诉别人 今天我和我妈说了这事 忽然又想起答应过同学不告诉别人 然后就疑神疑鬼的怕自己家人出什么事故 不会的 我不想要预感 我不想难过 我只是想 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把 我很爱我爸爸妈妈 比爱我自己还爱他们 我不怕苦不怕累我只怕你们不快乐 我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可以被欺负无所谓 但我要保护你们 这些天情绪不稳定 总是很哭 大声的哭着 像发泄什么 我一遍一遍的想 我要变强大 我要变成一棵大树 保护我的爸爸妈妈 保护我爱的人 我想对你们好 我想在你们在我身边好好对你们 你们的爱 一辈子就这一次 我很爱你们 我也再不会这样爱别人 因为天知道 我不会爱也不想爱 我只爱你们 我想好好保护你们 所以我一直在很努力的变强大 好好珍惜你们 我要好好学习 每次我学不进去的时候 我就觉得特别对不起你们 我就会想哭 我想我不努力 我拿什么保护你们 这个世界上我惟一的最爱的你们 我想 顺其自然 好好爱你们 好好努力学习 你们是上天给我最大的恩赐 即使 有天 老天把你们收回 我也安然接受 但在这之前 我要好好爱你们 我愿意用我的寿命换给你们 因为我想好好爱你们 今天和妈妈逛街 发现妈妈看见好看的衣服 眼睛竟然会放光 然后我就想 我一定要很努力 然后给妈妈买很漂亮的衣服 我想让你们快乐阿 我想让你们快乐 我想保护即使身在社会但还是单纯的像孩子的爸爸 我也想保护十八岁就失去了姥姥独自一个人 把我当她的全部的妈妈 妈妈说 我不能没有你 其实 我也不能没有你们俩 谁都可以不要 但惟独你们不行 我爱你们阿 我要很强大 然后保护你们 加油 对不起 所以看影评的fans 跑题了最后送你们一句 最深的爱 是和岁月一起成长 加油 努力 去保护 你们爱的人
你很难再看到小马哥或者喋血双雄里的亚庄那样的杀手,用手枪而不是肉搏,连流血受伤都比较优雅。
旺角监狱里的辉哥已经是四十岁左右的“精神分裂”(其实多重人格与精神分裂不可混为一谈)人士。
小人物,权术斗争中的棋子。
不过我们还是能看到八十年代里的感伤。
亚庄说,这已经不是我们的江湖了。
而辉哥问的是,丽声戏院呢?
没有丽声戏院的旺角还是旺角吗?
同样的问题成为蔡明亮的不散的主题。
港台两地的电影危机感不断加强。
从湖南来香港讨生活的妓女大凤满不在乎地说,还有大陆电影啊。
然而辉哥盯着她说,那只是大陆电影。
他们走出电影院时,背景是吴君如、大S、佟大为拍的大内(我刚刚误打成陆,算是误打误撞?
)密探零零狗,正是两岸三地联手再造辉煌。
年轻的路过的观众评论说,好好笑哦。
这就是王晶式的感伤,不经意地以最粗糙日常的方式击中人心。
观众只是要借一场电影打发约会的时间,香港电影还是大陆电影,已经不太重要了。
我以前一心觉得历史很重要,但现在觉得仅仅这样的思考是不够的。
它如何重要?
怎样重要?
也许它只是对一代人重要。
因为我们不要忘了,丽声戏院也是播西片开始的,而它隔壁的电影院正是洋化的“荷里活”。
什么是香港电影?
我回答不出。
然而消失总是令人伤感的事情。
虽然这种怀念从另一种角度来看是十分滑稽的。
比如秋月里的小女孩怀念香港的麦当劳,并且固执地认为香港的麦当劳绝对同加拿大的不一样。
对于更年轻的一代,他们所经历重视的历史正是老一辈认为浮华不屑的一切。
如果历史意味着时间,那么某一段的时间真的比另一段时间更重要吗?
上次听讲座,某作家感叹今不如昔。
连着两个九零后提问说,为什么要回到过去。
是啊,为什么要回到过去,回到怎样的过去呢?
如果不积极思考,向前走下去,总是不怎么负责任的行为吧。
然而,然而,过几年就要没有香港电影了。
时间总是时间,但物却不能长存。
怎么办?
王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小人物的回答,无限留恋过去,像那个蓝气球,然而却不得不往前走,正是他拍的大内密探灵灵狗。
小人物总是善于自嘲的,多情的,又残忍的。
你说让箭猪怎么办,让那些叔伯们怎么办,让枪王余怎么办,还有那个周刊女记者。
都是为了生活嘛。
所以王晶拍箭猪的恐惧,叔伯的恐惧,枪王余的恐惧。
虽然这些小人物的恐惧杀死了别的另一些小人物,然而正是这种残忍让人不拥有任何道德制高点去指责任何人。
比较好玩的是,大凤最后真的带着小凤回乡下了,这是一个香港导演对大陆的想象,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结尾,只好让大陆人回乡下吧。
大陆人不是王晶的情怀所在,他喜欢的辉哥拿着蓝气球死了。
一辈子待在旺角,怎么可能走出旺角呢?
大陆人就可以回乡下。
我记得三十年代的上海,百分之八十的人物是外来人口,混不下去了,就说回乡下。
但我们现在哪里来的乡下啊,或者,我们甚至还不像香港人那样有留恋不已的旺角。
山羊胡的造型很有创意!
简直不知道这样的电影居然能造就一个影帝,香港电影真是在走下坡路啊!
典型的王晶风格,他可以用他的灵感和敏锐找到最好的题材,同时也会用他的商业和功利拍成一部最烂的电影。
烂片王胖子的烂片
精神病的故事
好电影还是会去电影院看的~不怎么好的当然BT了
居然还有这么低端的黑帮片
就还记得孟瑶那个大胸傻妹(我怎么怎么俗呀)。
张家辉很有型的说。
王晶 翻去拍四仔算喇
感觉还不错,张家辉表现不错。大凤身材不错。
烂片横流的香港啊
不喜欢这个类型的片子,但女主真的不错。
因为家辉哥给鲍起静老师洗头的那场戏,打四星。
近来很难有的一部可以浸下去看的片子啦
人们都住在自己建造的监狱里
唉,王晶....
三星半
真是蛋疼,王晶啊王晶,我对你真是无语了。打着“监狱”的名号,操,唯一的亮点就是孟瑶和莫小奇,原来就他妈一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故事,汗……
为什么王晶片总容易虎头蛇尾?让人又爱又恨地从5分逐步跌到3分?有时觉得只是差那么一两步的继续深入,但那一两步的差距,是他浸淫商业环境N年来养成的固有习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