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剧其实主要意义在普法,剧里的台词大多是向公众传达正面的价值,台词只不过是借助角色说出来传达给观众,跟角色本身人设无关(演员粉丝莫应激,没有说演员)。
今晚刚好看性骚扰案件,周法官找莫莫一起听庭审,劝她要说实话、撤诉、调解。
只是其中一个观点意思是“就是因为你们这样想要走捷径的女性…导致李芳凝这样处境更加困难的真正被骚扰的女性被误解,维权更加困难”,这个说法我可以理解意思就类似“你这样行为给…(某集体)抹黑”,损害“集体公信”“集体荣誉”,本身没什么毛病。
但是法官说要把公平正义传达给公众,那么个体犯错就该追究个人,舆论误解就公开澄清,逻辑上不能让无过错的群体为犯错的个体买单。
首先,公正公平的角度看,比如,法律保护妇女生育权益,此时有孕期非法侵害公司利益的少数人,那法律要做的是区分并保障依法申请劳动纠纷仲裁的妇女权益,而不能让后者群体受到少数前者的影响。
其次,舆论刻板印象角度看,思想文明需要不断进步。
类比一下,“你们这样骚扰别人,导致了其他规矩上班的男性被女性误解被孤立远离,导致其他男性在应聘时被歧视……”这样的话不常见,事实上大多男性作为性骚扰的加害方,男性群体从未因此受到刻板印象的扫射影响,却用个体扫射群体的话术教育一个犯错的女性个体,前者更多数更常见却先教育后者(有点最近某电影,农村大多酗酒家暴的是父亲,电影却拍出极少数酗酒的母亲),显得不公,所以我个人觉得这个观点由法官来说不太妥当。
其他好的或不好的点,看到想到再补充。
最后一集里苏苏的选择在现实中真实吗?
自己母亲被判10年。
自己的相关政审也是红叉了。
直到结尾再也没出现过她的镜头。
这样真实吗?
这样真实吗?
这样真实吗?
这样真实吗?
这样真实吗?
《底线》标榜“法治剧”,却在对“货拉拉司机案”的改编中暴露出对事实的严重扭曲。
剧中将司机塑造成一个“心怀恶意”“言语威胁”的形象,甚至暗示其存在主观犯罪动机,这与现实案件中的证据链完全不符。
真实案件中,司机周某春因偏航引发乘客恐慌,但全程无肢体接触、无主观伤害意图,最终检察院以“过失致人死亡”起诉,法院判处缓刑。
而剧中却虚构了司机“辱骂乘客”“故意绕路”等情节,刻意强化冲突,误导观众对案件的认知。
这种为戏剧效果牺牲事实的改编,不仅是对当事人的二次伤害,更是对司法程序的轻蔑——当一部“法治剧”连基本事实都不敢尊重,又如何传递法律的尊严?
法律剧的核心应是还原真相、引发思考,而非用片面叙事煽动情绪。
当现实中的判决已基于证据与法律作出,电视剧却用虚构情节迎合舆论偏见,这是对法治精神的背叛。
一星给演员的演技,但无法容忍对现实的篡改。
货拉拉司机案:跳车女本来就是搞杀猪盘的,受害者不少,一年内多次搬家,因为骗了很多人对陌生人有很深的防备,女的手机里是有导航的,看见对方开着车往公安局走,以为是抓她去报案的,自然下意识跳车跑路了。
案发地点在公安局附近。
我不知道我的认知的底线怎么样,也许特别低,所以怀着小心翼翼的心情跟大家探讨。
不喜勿喷。
我有一点轻微的脸盲症,开始几集就分不清那个宋法官和叶芯,真的有点分不清,还有这俩都属于我讨厌的性格,尤其是第8集,上门为宋法官过生日,那个叶芯真的宛若智障,让人很怀疑她怎么长这么大的,真的很讨厌。
那个宋法官也太过情绪化。
现在的电视剧已经有好几部一看到女主角就想快进,这是怎么一回事啊
这集讲到雷星宇案子的翻转和性骚扰案件。
雷的剧情反转我是有点意外,但是依然不觉得宋羽霏的判断是有问题的,尽管剧情是那么解释的,因为有限的时间里她做到了极限:提问证人,对比供词,反复查询案件细节;认定犯人有罪,劝导认罪,帮他减刑;重症的证人补充证词,及时修正。
我们必须去承认司法过程不是绝对公正的,这点不受人的主观意愿转移,不全是因为负面因素,而是人不是机器,人有极限。
性骚扰案件缓了一阵再看,我始终无法适应在一个普法类的电视剧,公检法人员对当事人有预判的道德评价,哪怕他们出于经验有比较好的判断能力,但这有违背职业素养的一面,无论对错,在职业过程得保持中立,这是对自己职业最起码的尊重。
性骚扰案给我很真实的体验,和互联网围观的几次维权感受很贴近,男方的伴侣出于利益捆绑的关系会对女方出现诋毁,导致女方反而需要对自己过去的一些行为做出解释,要自证自己是一个正经的女孩,证明自己的证词是可信的,加上性骚扰的取证难度大,整体感觉胜诉率不会太高,自我保护在女性权益方面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我们很难预判一个随机的事件,我们很难在一个自己信任的环境里提防自己信任的人,信任与自我保护是冲突的。
大致上这是一部很有温度的剧。
全员的演技都在线自然,很多案子都让人很共情,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位身患绝症的妈妈,要赶在去世前离婚保证母亲和孩子的未来,当然最后奇迹了一下虽有点强行要给个好结局的意思,但那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还有印象很深刻的是每周来上访的齐大爷,唠唠家长里短,发发牢骚,最后好久没来,原来是已经去世了。
这齐大爷演的真好啊。
当然,一部政治正确的剧,有很多强行上价值上鸡汤的剧情和漂亮话。
中间还有两个让我觉得过于冰冷的剧情。
一个是当周亦安想要辞职的时候大家的反应,该剧营造出了一种法官就是比律师高尚的清高感,仿佛去当律师就是堕落。
这难道还是商人是社会最低阶层的年代吗?
如果劝解的角度是亦安不要因为一时委屈而放弃自己法官的梦想,那我能接受。
想给家人好的生活又有什么错呢?
难道就非要像方远那家一样,因为法官的身份一家子都得摒弃一切社交礼仪、甚至无法为孩子教育出力,那还做什么人呢?
干脆清心寡欲修仙去吧。
另一个是最后一个医疗行贿案。
为了达到心中的正义,道德绑架一个女孩把自己相依为命的妈妈大义灭亲坐牢十年。
法理上来说固然没错,可一定要弄得那么冰冷吗?
在你们庆祝案子办妥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那个妈妈失去自由的小书记员呢?
女主的人设我也不是很喜欢。
前期方远和王姐都说过她,高高在上不接地气,因为要全自己心中的正义,不顾当事人的最优利益,要求当事人去力争,毕竟不好的结果最后都由当事人自己承担。
这让我想到大鱼海棠的女主,这一直都是我最不喜欢的一类女主人设。
最后说说成毅和这类型的剧。
这是我第一次看成毅的现代剧。
小周法官和以往深情古偶男主的角色很不一样,但成毅也很适合演这种活泼的角色呢。
沉香里我就很喜欢唐周,李莲花也有活泼幽默的一面。
果然演技好的人,演什么都是可以的。
这让我对今年会上映的深潜,抱有了更高的期待。
《底线》中,导演通过唐啸云的“弑母案”入手,揭开了家庭教育这个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
为了更具有教育意义,剧中还特意放大了方远的家庭矛盾,通过唐啸云、方可莉和倪蕊这三个孩子以及他们的家庭,为我们揭开了家庭教育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
1、父母对孩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唐啸云一出场,就是一副天之骄子的模样。
他的母亲对自己的“作品”很满意,在全家人给她庆生的时候,她还顺便教育自己的侄子:你看你哥哥,这桌子上的每道菜都吃,这样营养才能均衡。
唐啸云则一脸顺从:父母都是为了自己好。
羽霏作为法官走访了很多人,所有人的反馈都说唐啸云跟自己母亲关系很好。
而唐啸云则拒绝回答自己为什么要杀害自己母亲。
他只说自己恨他。
随着新证据的出现,羽霏逐渐揭开了唐啸云的内心世界:唐啸云的妈妈是个“变态”。
她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可以用“扭曲”来形容。
她让唐啸云吃肉,唐啸云说自己吃饱了,然后她就自己拼命吃,唐啸云看到她这个样子害怕了,于是说“我吃”。
唐啸云考了99分,她就扇自己的耳光。
那些日记本上,更是写满了她对孩子的各种严苛要求。
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唐啸云,看似成绩优秀,可其实却有着严重的心理问题。
否则他追求女同事为什么会被认定为“性骚扰”?
他也被公司评价为“合作力不行”。
正如羽霏说的,大家只看到唐啸云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却没人注意唐啸云早就被母亲“杀死了”。
从这个案子上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没有我们想象得那样简单。
那些你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强迫他们做的事,最后都会付出相应的“代价”。
2、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孩子唐啸云的案子正在审理之中,方远的“后院”又“起火”了。
原因是,方远的女儿方可莉以及其他三位同学的父母被倪蕊的爸爸告到法院,说他们的孩子对倪蕊“霸凌”。
方远在参与这个案件的调查中发现,自己的妻子小乐在教育女儿时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对方远身份的认知上。
不管小乐是不是真的以方远为骄傲,但是她确实有意无意地引导女儿方可莉,让她认为自己的父亲是个“领导”、“法官”,了不起。
这些观点如果在孩子身上“生根发芽”,那么她从小会认为自己是“特权阶层”,自然会搞不好同学关系。
不过目前来看,方可莉还没有那么严重。
但是小乐他们这四个家长对待倪蕊的行为上,确确实实地影响了方可莉他们。
小乐他们四个家长一开始看到倪蕊的爸爸有用处,极力拉拢,可是后来倪蕊的爸爸失业,他们觉得他没用了,于是冷漠对待,甚至背后各种说她坏话。
孩子们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跟着家长们也开始孤立倪蕊。
像倪蕊这么小的孩子,她啥也不知道,内心自然就会受伤,所以引发了“抑郁”。
剧中,方可莉在叶芯的引导下说出两件小事。
一件是她听到妈妈说倪蕊家怎么“穷大方”,一件是她听妈妈说“不要让她缠上自己”。
你看,说者无心的两句话对孩子居然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以后你还敢随随便便在孩子面前说什么吗?
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须要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做好榜样,才能引导好孩子。
3、父母不要把自己的焦虑放大在孩子身上倪蕊的父亲因为觉得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了,坚持去法院告,甚至要方远等四位家长当着全校师生的面给倪蕊道歉,看似是给倪蕊讨公道,其实是在给自己讨公道吧。
方可莉等四位家长对他和他妻子的态度从恭维到冷漠,让倪蕊父母见识到了人情冷暖,他们内心本来就不舒服。
如今倪蕊又被诊断出抑郁症,他正好利用这个来好好做一个反击。
可是他自己痛快了,想过倪蕊的感受吗?
在陈康的调解下,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倪蕊和方可莉他们四个孩子开开心心地玩在了一起。
看到这一幕,倪蕊爸爸也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其实有时候,对于孩子来说,那些问题并不是问题。
但是父母的焦虑和站在自己角度考虑问题加重了孩子们的焦虑。
有时候,家长也要学会放下自己的面子,为了孩子的成长。
三组家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家庭教育的问题。
生活中,我们作为父母恐怕也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多反思、多对照,争取让我们都能成长为合格的父母。
作为一名从最高法调到基层锻炼的职员(还暗示是她爸动用权利调动的),心理上有优越感可以理解,但你这样说话真合适?
代入一下其他人心理:【我对你们基层法院】 --> 优越感满满【想要来学习和锻炼】 --> 你是学习锻炼,那我加班加点工作是什么?
【希望你们能够帮助我】--> 这就指挥上了?
追剧笔记第二十、二十一集:发现这部剧的编剧很喜欢用双轨并行的叙事手法,之前李芳凝和莫莫的两宗性骚扰案件是如此,这两集中的两宗离婚案也是如此,通过唐薇和吴华这两个不同身份不同个性的女性所经历的婚姻故事,来讲述她们在迥异人生中的相似境况,描摹出现代女性在事业、家庭和感情之间遭遇的种种困境。
唐薇与吴华,一个是热爱工作的法律界女强人,多年来热衷于事业而忽视了家庭;一个是成功人士背后的贤妻良母,放弃工作当了近二十年的家庭主妇。
在离婚之前,她们所拥有的生活也曾经令无数人羡慕,但就是这样两个在人生的重要阶段曾做出截然不同选择的人,最终却也都还是要面对破碎的婚姻。
除了明线中的两起离婚案件,还有一条暗线是叶芯回忆中关于母亲的童年往事,也是一段失败的婚姻故事。
爱情与婚姻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人们在步入婚姻的时候,大多都是怀揣着希冀和期盼之种的。
只是石火光阴之中,有的种子经岁月润泽可以绽放出绚丽的色彩,有的却在风潇雨晦之间黯淡了光芒,枯败了容颜。
爱情里的平等和平衡或许还容易求得,婚姻中的平等和平衡却很难做到。
吴华和符祥也曾是共同奋斗苦乐与共的患难夫妻,她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守着家庭这一隅天地数十年,人到中年想要寻回自我价值,却不被丈夫所理解,最终和符祥离心离情;唐薇为了法律工作尽职尽责倾尽心力,却一直对家庭和女儿有所亏欠,与分居两地的丈夫陈涛也渐行渐远;叶芯的母亲更是为了事业前途直接放弃了婚姻和家庭,以至于女儿到如今仍对她抱有心结。
婚姻从来不是只要有感情就能维系的,一段稳固的婚姻还需要夫妻双方有较为契合的三观,有良好的沟通和信任,有对彼此不足的宽容度,有对对方需求的关注度,以及整个家庭的凝聚感。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才有可能把生活经营好。
就像周亦安妈妈对他说的那样:离婚不仅仅是爱不爱的事儿,而是日子过不下去了。
在这些方面,周亦安的父母其实是一个正面的例子,当年的周父或许不够优秀,周母或许不够贤惠,甚至婆媳问题也曾经不够融洽,但他们能在人生的风浪之中相互包容相互扶持,他们在婚姻和家庭中历练出了生活的智慧,已经难能可贵。
吴华与唐薇其实已经算是各自人生领域中的幸运儿,毕竟吴华拥有优越丰足的物质生活,而唐薇这个女法官在事业上也颇有成就,她们的婚姻和生活尚且有如此多的不堪之处,现实世界中的普通女性只会遭逢更多更难的境遇。
符祥凭什么认定妻子的回归就一定会拖垮整个公司?
剧中给出的几个吴华不善经营的事例其实并不具备太大的说服力。
陈涛又为什么不能为了挽回妻子和家庭放弃去国外,难道国内就完全没有适合他的工作和学术环境吗?
现代女性的自我意识早已渐渐苏醒,社会和伦理对女性的要求却是旷日持久且根深蒂固,整个社会的接受度和容纳度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家庭与事业如何平衡?
同样的问题如果是针对一名男性提问,他的回答很可能是:根本平衡不了。
因此,女性其实也无需勉强自己,无论选择家庭还是事业,都是自己的抉择,但依本心便好。
职业女性不是一定要有婚姻人生才算完整,家庭女性在平凡的小日子中也可以不断完善和丰富自我。
在自己选择的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不失勇气,不弃希望,人生一样可以活出不同的精彩。
公平正义,故事可以
很多感动
猝死案,为什么这样的父母能一直剥削自己女儿,最后死了,猫哭耗子假慈悲,不就是想要钱吗。
情感线太多了
老戏骨演技在线,融入了一些幽默诙谐。但是这部剧这个题材的拍成这样,其实我是失望的,在我这里只有五星的水平。根据真实案件你改编拍出来,目的是为什么,难道不是有个目标吗。引起共鸣,引人反思,而不是仅限于搬运故事。它没有从故事里去找一个点去切,去深入去引导!不管是从矛盾的解决方式还是从事件的前因或者其他任何一个小点都可以。可是没有,对于依据是现实而言,它是失败的,没有了灵魂!首播后热搜的内容就可以看出来。也可能是因为我对这类题材的电视剧要求比较高吧。上星+各方的扶持,热播应该可以。哎可惜了。
没有底线
看过三集了,比想象的还要好看,剧情很紧凑,主角们的对戏真的好好看啊,成毅原声台词比想象的也要好,还有进步空间,会继续追下去的。
普法之路,漫漫其修远
寓教于乐,非常喜欢
毫无底线的剧竟然叫这个名字
哇塞!我居然看完了40集的国产剧,我真的好厉害!蔡女士的演技真的很不行,然后俺们也非常难得的get了靳老师的舒适感哈哈哈哈哈哈
前期还不错 后期又开始注水了...
就是有国产剧的衬托让我每一次打开类似题材的日剧都能眼前一亮
只要掌握了随时画底线的技术,我就能永远坚守底线
好剧!最高法出手就是不一样,剧情不拖沓,演员演技在线,热点问题让人们看到法官的不容易,真是不容易。还有人心人性,职场新人,中间力量,和成熟派,台词很多都是经典。此剧必火🔥
底線就是沒有底線
今年的群像剧都还不错诶。但是成毅的原声有一种掐着嗓子说话的感觉,像太监。没有不好的意思,就是想了一天找到的比喻。
确实毫无底线,导演及其指导团队
5/10。只说缺点好了,因为实在没看到什么突出的优点。①成毅的台词好差劲,像张不开嘴一样,一听到他说话我就难受②蔡文静的演技我get不到,像没有表情的美女ai③女角色的人设都好烂,基本摆脱不了刻板印象,爱八卦女领导啦、大小姐高高在上不接地气啦、妈妈“卖”女儿给儿子换好生活爸爸美美隐身啦(最后这个有点真实?但是看的时候我是不舒服的)④滤镜有点过了,和女主角人设一样漂浮。如果我自己找下饭剧看的话,这部会被狠狠pass。
谢谢,长篇大论的絮叨已被删。总结看完对司法体系更……希望在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