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哥斯拉:决战之都

GODZILLA 決戦機動増殖都市,哥斯拉:决战机动增殖都市,GODZILLA 第二章

主演:宫野真守,樱井孝宏,花泽香菜,杉田智和,梶裕贵,诹访部顺一,三宅健太,堀内贤雄,中井和哉,山路和弘,山本兼平,上田丽奈,小泽亚李,柳田淳一,石谷春贵,藤井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8

《哥斯拉:决战之都》剧照

哥斯拉:决战之都 剧照 NO.1哥斯拉:决战之都 剧照 NO.2哥斯拉:决战之都 剧照 NO.3哥斯拉:决战之都 剧照 NO.4哥斯拉:决战之都 剧照 NO.5哥斯拉:决战之都 剧照 NO.6哥斯拉:决战之都 剧照 NO.13哥斯拉:决战之都 剧照 NO.14哥斯拉:决战之都 剧照 NO.15哥斯拉:决战之都 剧照 NO.16哥斯拉:决战之都 剧照 NO.17哥斯拉:决战之都 剧照 NO.18哥斯拉:决战之都 剧照 NO.19哥斯拉:决战之都 剧照 NO.20

《哥斯拉:决战之都》剧情介绍

哥斯拉:决战之都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1世纪初,人类将多数人留在被哥斯拉蹂躏的地球上,仅使被选中的人们乘上恒星间移民船·阿拉特拉姆,前往能够移居的“约定之地·τ星e”。但这一计划失败,人类只得再度返回地球。而长距离亚空间航行所引发的时空歪曲,导致人类回到的地方变成了“两万年后的地球”。在这个地球,主人公·晴男等人在遭受哥斯拉袭击的同时,与埃克西弗、比尔沙尔德两种族的异星人共同实行谋划了20年的“对哥斯拉战术”,通过殊死战斗成功击倒了哥斯拉。 但喜悦并未持续多久,深藏地下的真正哥斯拉“哥斯拉·地球”现身了。两万年间持续成长生存、身高300米、质量超过10万吨,在进化成这种姿态的超巨大哥斯拉压倒性的破坏力面前,晴男等人落花流水。 拯救了晴男的是被视为人类的残存者“弗图亚”之民,米亚娜。弗图亚是他们在这个地球首次遇到的人型生命种族。他们会是人类的子孙吗——。“弗图亚的神也被哥斯拉击破,如今只...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小草青青大佬宛城之战万有引力永夜长明温彻斯特爆款诞生危机之地天棚唇齿之间第一季冰海战记第二季龙门村的故事杀手一号秀后人生小孩不笨废柴舅舅灵异妙探第一季浪女大厨第四季龙棺古墓天道王天涯侠医败犬女王若是一个人德古拉同志准许匹夫爱宠走火交易我们停战吧十条命

《哥斯拉:决战之都》长篇影评

 1 ) 哥斯拉的隐喻

自从去年花5分钟买了个电视机,幸福感获得了很大的提升。

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电视打开,放的什么内容倒不重要,就是有个背景音显得家里热闹点。

我比较常看的也就几个频道,比如中央6台电影频道、9台10台纪录片频道、1台13台新闻频道。

今天早上起床看到中央6台正在放哥斯拉,以为是去年上映的美国大片,结果定睛一看发现是动画片,风格有点像攻壳机动队和宫崎骏,画面制作还挺精美的,对它的导演有点好奇,于是上豆瓣搜了下,发现叫哥斯拉的电影有几十部,在第一页愣是没找到这部叫《哥斯拉:决战之都》的。

往下终于翻到后,发现评分只有6.7分,并不高,是一个叫静野孔文的日本导演拍的。

这个导演我没有听说过,看观众评论他之前还拍过柯南剧场版,但并不成功。

我开电视的时候电影已经放了一会儿了,然后一边玩手机一边看两眼,所以剧情也没怎么留意,大概讲的是人类为了打败怪兽哥斯拉而选择是否要和纳米金属融合的故事。

虽然剧情没怎么看,但豆瓣上搜出几十部叫哥斯拉的电影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兴趣。

哥斯拉我很早之前就听说过,零零散散看过一些,我以为就是拍给小朋友看的打怪兽的无脑片。

但这次我忽然意思到事情并不简单,于是去了解了下背景资料,发现哥斯拉背后有很深的社会隐喻。

核恐惧的隐喻哥斯拉(Godzilla)最早诞生于1954年日本导演本多猪四郎的电影《哥斯拉》。

当时正值二战后日本社会对核武器的深刻恐惧期,尤其是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和1954年美国在比基尼环礁的氢弹试验的直接刺激。

而哥斯拉被设定为由核试验唤醒的远古生物,其破坏力象征着核武器对人类文明的毁灭性威胁。

怪兽的“不可控性”反映了人类对科技滥用的恐惧,尤其是核技术失控可能带来的灾难。

影片中东京的毁灭场景,暗喻战争记忆(如东京大空袭)和核爆后的创伤。

所以核恐惧和战争创伤就是哥斯拉最初的隐喻。

自然报复的隐喻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环保议题的兴起,哥斯拉又逐渐被赋予自然力量的象征意义。

在1995年的《哥斯拉vs戴斯特洛伊亚》中,哥斯拉的诞生与环境污染直接相关。

哥斯拉常被解读为地球对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反击和报复。

同时,怪兽的不可战胜性暗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批判工业化、核能滥用等行为对地球的伤害。

在2016年日本电影《新哥斯拉》中,哥斯拉的进化与突变直接影射福岛核事故后的社会反思。

政治与社会隐喻在冷战时期,哥斯拉电影常通过怪兽间的战斗(如哥斯拉vs王者基多拉)隐喻美苏争霸或意识形态对抗。

美国版哥斯拉(如2014年《哥斯拉》)常将怪兽危机与军事决策的复杂性结合,暗讽官僚主义或政治短视。

《新哥斯拉》(2016)通过政府应对怪兽危机的低效,讽刺日本官僚体系的僵化和决策迟缓,影射福岛核事故中暴露的体制问题。

复杂民族身份的隐喻哥斯拉既是“破坏者”,在某些情况下也是“保护者”(如对抗外星入侵者),这种双重性反映了战后日本对自身身份的复杂认知:既是战争罪犯同时也是战争受害者。

哥斯拉的“怪兽之王”地位,某种程度上暗含日本通过文化输出重塑国际影响力的野心。

好莱坞版本的哥斯拉则将其塑造为“自然秩序的维护者”,弱化了核恐惧,转而强调生态平衡,体现西方视角下的环境议题。

文化符号的隐喻随着战争年代的远去,哥斯拉系列电影逐渐趋于娱乐化,深圳变成了儿童青少年喜爱的怪兽,隐喻意义被淡化。

另一方面,哥斯拉的形象常被解构为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象征人类面对未知灾难(如气候变化、人工智能失控)时的无力感。

总的来说,哥斯拉是人类对核威胁、战争创伤、生态危机、科技异化等深层恐惧的具象化,同时也是人类反思自我的媒介。

正如刘慈欣所言:‘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 在哥斯拉的语境下,核威胁与生态危机或许从未是最大的危机,真正的‘怪兽’往往源于人类自身的盲目与傲慢。

 2 ) 还是哥斯拉最顺眼

不懂男主什么操作,既要当英雄又要当圣母,选择牺牲自己的时候就怂了,就知道叫女主名字搞情深深雨蒙蒙,大哥,干大事阿,拘什么小节。

队友也是,刚开始一个劲怀疑伏斯亚族图谋不轨,也不想想你们的实力差距,弹药没了,还是人家救了你同伴,真要灭你们何必这么大费周章,一箭就GG了。

【毕鲁萨鲁多】崇尚科学至上的思想,将身体多数脏器都改造为人工脏器,是机械狂人。

【艾克西夫】试图用以“自我献身达到灵魂的救赎”为教义的宗教拯救被哥斯拉蹂躏的地球人,是宗教徒。

就因为打哥斯拉牺牲了不少人,为什么他不能牺牲,因为人家是主角阿,强行反杀队友,你有破坏机械哥斯拉的能力,你可以破坏,但能不能安排你女友和另一个机甲队友去消灭哥斯拉,两不耽误阿。

在我看来机械哥斯拉相比哥斯拉没有那么危险,机械哥斯拉会吞并地球变成自己的纳米金属,但是将近20万年它的扩张进度并没有那么快,看规模就知道,而哥斯拉已经让整个地球成为它的附属品,地球生物为生存而拟态,甚至同化。

哥斯拉才是最终大boss,机械哥斯拉19万年前不是它的对手,现在也不是,人类的人性真是复杂变幻,前一秒敌人下一秒队友,我认为男主已经变了,他不再是为了打败哥斯拉愿意付出各种代价的人,而是为了儿女情长呼天抢地的普通人,毕鲁萨鲁多人说相信他是不同的,事实证明他信错了,人是会变的,要以发展的眼光看事物。

就像影片前一半还可以,后一半真烂。

还是哥斯拉最顺眼,谁都想打它,谁都打不过它。

 3 ) 掌握人类命运的钥匙回到了人类手上

保持着前作的高质量水准,3d视觉效果特别好,拓展了世界观,整个格局变得宽大许多。

还引出种族、宗教以及人类文明发展的探讨,虽然人类与外星种族的目标一致,但对灾后地球文明重建的方向却产生了分歧,而这种分歧决定了哥斯拉的结局,也使得男主晴生在决定放弃消灭哥斯拉时形象从私仇转变出来,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影片结尾人类还是败给了哥斯拉,但这场战争对于人类还是有重大的意义,因为这是人类面对哥斯拉第一次有了选择,消灭或不消灭...掌握人类命运的钥匙回到了人类手上。

期待第三部。

 4 ) 哥斯拉就是那帮神棍放出来的你们难道看不出来吗

最后因为神棍功亏一篑,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最后因为神棍功亏一篑,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最后因为神棍功亏一篑,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最后因为神棍功亏一篑,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最后因为神棍功亏一篑,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最后因为神棍功亏一篑,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最后因为神棍功亏一篑,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最后因为神棍功亏一篑,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最后因为神棍功亏一篑,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最后因为神棍功亏一篑,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最后因为神棍功亏一篑,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最后因为神棍功亏一篑,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最后因为神棍功亏一篑,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5 ) 讨论人类的极限——《哥斯拉:决战之都》

讨论人类的极限——《哥斯拉:决战之都》

今天介绍日本动画电影《哥斯拉:决战之都》。

片名Gojira: kessenkido zoshoku toshi (2018),别名哥斯拉:决战机动增殖都市 / GODZILLA 第二章。

《哥斯拉:决战之都》是哥斯拉动画三部曲第二部,由网飞出品。

该系列根据前传小说改编而来,讲述存在另一种平行宇宙内的哥斯拉。

第一部中,人类和外星人联军成功击杀哥斯拉幼崽,惹得正派哥斯拉不开心。

哥斯拉登场后瞬间团灭联军,联军惨败。

到了第二部中,联军重整旗鼓,在充分考虑沉没成本,并比较是战是逃的问题后,联军决定依靠当地群众重新发动武装斗争,依靠先人留下的黑科技和当地群众,再次集结,准备将哥斯拉彻底消灭。

在人类联军中,除了原生地球人外,还有两个不同种族的外星人。

他们是毕鲁萨鲁多星人和艾克西夫星人。

毕鲁萨鲁多星人和艾克西夫星人就像人类未来发展形态的两种极端。

毕鲁萨鲁多星人崇尚绝对理性,严格按照逻辑办事,对错也只是逻辑演算的结果,结果无关善恶。

理性是一切行为的行动准则,违背理性的行为就可以算是犯罪了,符合理性的行为则是正确的。

艾克西夫星人则恰恰相反,他们崇尚感性。

每个艾克西夫星人都是虔诚的教徒,信奉他们心中的神明。

魔法或者说神迹,其实就是更高等级的科技。

你不能说艾克西夫星人在搞封建迷信,只是因为他们使用的工具已经超越现阶段人们的理解范围,所以在不理解的人看来就像魔法神迹。

人类夹在强调理性和感性的两个种族中间,有时如何选择就成了关键。

大部分时间人类都是在神迹的指引下选择理性,看起来两边都不得罪,其实早已经把两方外星人都得罪了。

有时候两边都不站队其实就是同时与两方为敌,只不过碍于大家都是太空流浪汉的身份,大家都在隐忍着没有发作。

男主角晴生从第一部开始,就一直负责推动剧情的重任。

第一部里他研究开发了对战哥斯拉的战斗方案,并付诸实施,成功击破了小型哥斯拉。

第二部中,他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组织起被击溃的游兵散勇,利用先人留下的纳米黑科技,再次向哥斯拉发起挑战。

要知道这次《哥斯拉》是新的三部曲,如果第二部里就将哥斯拉消灭了,第三部还怎么拍呢。

于是电影将理性和感性的冲突集中在晴生身上,让晴生面对最终一战的究极难题。

到底是服从理性,抹去自身的人性和感性,孤注一掷地消灭哥斯拉,还是服从感性,顺从身上的人性,为了身边的战友,放弃一击必杀的机会。

第二部《哥斯拉:决战之都》主要目的是讨论人类极限。

究竟是一念成佛还是一念成魔。

为了达到目的,需要付出多少代价;为了“正义”的目的,能否选择邪恶的方式;或者为了实现初心,而成了当初厌恶的存在。

在“胜利”触手可及的时候,还能守住初心才是最难的。

晴生的选择无疑将是主导事件未来发展的关键。

影片最终抛出了一个大家喜闻乐见的结论:消灭怪兽只能是更厉害的怪兽。

就像能够制服流氓的肯定是更流氓的流氓一样,想要降服恶魔,只能成为或者召唤出更厉害的恶魔。

和哥斯拉的战斗史一次又一次证明,仅依靠人类的极限,无法战胜哥斯拉。

因为哥斯拉就是地球按照人类极限创造出的怪物。

晴生在编导的安排下已经到达人类的极限,再面临最终选择时,晴生就要面对这样的难题。

晴生再突破一步,他就成为非人的存在;后退一步,他就再一次证明仅靠人类无法战胜哥斯拉。

有时候不做事会比做事更需要勇气和担当。

全片最激烈的冲突聚集到晴生个人身上,晴生的选择也成了观众们讨(吐)论(槽)的焦点。

当大家都在激烈讨论晴生的选择时,影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最后船新王者基多拉作为彩蛋出现,预示着第三部将会是一场旷日持久天翻地覆的大战,着实令人期待。

突破极限则正中下怀,守住底线更需要勇气。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6 ) 打倒與超越《哥吉拉:決戰機動增殖城市》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Lizard(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03382466/影院好读版對於銜接第一部的第二部來說,《哥吉拉:決戰激動增殖城市》所有的轉折都是那麼的理所當然,所有的衝突都早埋下伏筆,使得其可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如果第一集「不給你看怪獸」的傾向只是一種個人的臆測,到了第二集則被清楚的證實,在這系列的怪獸就是被抽離出來的概念而非那沈重的皮相,而這也註定了本片的兩極化評價。

虛淵玄將怪獸從皮相解放了出來,變成了概念,然後又重新將他們具體化,大飛蛾摩斯拉變成只在言談中存在的守護神(因為多年前被哥吉拉打成蛋沈睡)還擁有除了雙子外的一眾有昆蟲基因與地球人外表的後代,其與破壞神並沒有絕對的矛盾,反而因為系出同源(地球意志),被反哥吉拉(反地球意志)的機械哥吉拉辨識為與哥吉拉同樣的東西,而外星種族之一畢魯薩魯多擁有的機械哥吉拉在此則變成一座城市,但仍舊執行「打倒哥吉拉」的命令,在多年前被打倒後用剩下的頭部不斷的將四周變成自己的一部分,於是在這裡我們在「機械哥吉拉」身上看到的「外星人」倒像是人類「工具理性」的具現化,正如從第一集就相當神祕而且似乎對一切有所預期的,屬於另一外星種族的艾克西夫梅德菲斯所說:「有些文明發展到了最後就變成了怪獸。

」故人類方的排斥與主角榊晴生那令許多觀眾詬病的最終決定也就是可以預料的了,因為他們代表的是「價值理性」,即便「打倒哥吉拉」是人類與畢魯薩魯多的共同目標,但「要以什麼為代價」卻是不一樣的。

電影從前頭主角們遇見蛾摩拉庇佑的伏斯亞就開始鋪陳畢魯薩魯多對伏斯亞的不屑與輕視,以及說明他們的觀點,在他們看來伏斯亞既是失敗的種族(逃到地下)也是落後的種族(文明倒退)而且還捨棄了「語言」這種工具,改而借助摩斯拉的神力與眾人對話。

於是為何我們觀眾看到的伏斯亞是如迪士尼《失落的帝國》那般的世界就可以理解了(《失落的帝國》裡既像原民又有高科技的亞特蘭提斯比起《時光機器》裡只能任由地下種族宰割的原住民更像伏斯亞)然而人類的學者並不贊同這件事情,因為他看到了伏斯亞是有高度文化的種族,於是文明與文化之爭便產生了,這些在宇宙漂流已久的人類曾往畢魯薩魯多的方向前進(進而導致怪獸被逼出,哥吉拉被逼出)於是畢魯薩魯多與伏斯亞的不相容也就可以理解了,核彈過後,日本人被改造了,然而日本人之所以會犯下戰爭罪行,被核彈制裁,說到底也是西化的結果,黑船事件埋下了禍根,日本人感受到了民族存亡的壓力,於是不只從技術上學習也從思想上學習,這與中國清朝面對西方始終抱持著玩賞的態度是不一樣的(西方知識不是沒有進入中國,而是留在宮廷內,清人並沒有看到一定要變革的必要,因為中國夠大,人夠多)在第一篇裡我有說到,這系列的開端始於對歷史的罪咎,因此本集帶到伏斯亞與畢魯薩魯多的分歧也是理所當然了(當然實際上日本選擇了畢魯薩魯多之路,而電影裡的人類大多對伏斯亞並沒有敵視感,頂多就是陌生,優子之所以討厭伏斯亞則與伏斯亞的本質無甚相干,更多的是她嫉妒自己愛慕的上司也就是主角與雙子特別親密這件事情。

)亦即,如果沒有開港,或許日本會……?

這樣的思路在德國也是可以看到的,因為戰敗的關係受到各國的輿論與道德指責,於是一個民族產生了自我懷疑,而自我懷疑的結果可能是改正,可能是否定民族的歷史,民族的文化,甚至在本質上認為自己是次等的,或者是邪惡的,於是厭棄了過去的一切,並不想去找尋問題的本源,那是所謂的「空白世代」,當然也是有極少數人也可能會產生「本來就沒有錯!

」的想法,這兩種是不同程度的無知。

當然這樣的想法「如果沒有開港,或許日本會……?

」進而產生的科技古國的想像同時也是西方內部對於殖民產生反思的想像,因為西方的邏格斯中心主義、語言中心主義走到後面被自身的知識份子產生懷疑,如果只是知識份子懷疑那也就罷了,但當戰爭肆虐,人們發現純理性、純邏輯的文明造成的結果是更多的戰爭與規模更大災難,整個西方文明便動搖了,西方知識分子將目光投向他們先輩學人所不屑的「落後民族」(用他們的視野來看)並給他們做了一次倒反:「落後民族比我們有更加豐滿的『精神文明』」而他們要不是被我們所傷害,本來也會有同樣豐滿的『物質文明』(另一個例子就是去年紅透半邊天的黑豹,其預設的是「如果黑人沒有被白人奴役……?

」當然結果就是可笑的成品,因為你只會得到兩種人,一個是祖先在美國社會卡好位,過著跟美國人生活一樣的「空白世代」的黑人,另一個則是承受並接受了屈辱歷史的黑人,前者是黑豹,後者則是金豹。

)所以為何伏斯亞沒有「語言」卻能感通外來者內心的呼喊,如人類與畢魯薩魯多與哥吉拉交戰時,伏斯亞的人們所聽到的從戰場傳來,那些不斷反覆吶喊的「哥吉拉!

」彷彿反擊哥吉拉的人們也逐漸被哥吉拉同化一樣。

這些都是為了清楚呈現概念的分野,也就是電影在在探索「人類種族」的可能性與邊界時,同時也在探索「日本民族」的可能性與邊界。

而畢魯薩魯多的機械哥吉拉開出的這一條可能性則是,「我們變成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能因此做到什麼。

」所以,如果你能接受人龍型的機械哥吉拉(即用雙足站立,同時又具有恐龍的樣貌的巨獸)變成一座城市,你就不會反感機械哥吉拉,甚至之後的人類的奈米金屬化了,這整個設定是一致且協調的,工具與人的結合意味著泯滅工具與人的界線,同時還得消除個人的存在,這當然也有些極左派思想的味道,同時又是高科技的,那麼指涉的思想很明顯是馬克思的共產主義路線了,因為馬克思正驅逐了神,並用科學取而代之,同時開設了人類的圖景(於是諷刺的是在歷史上我們知道,馬克思的思想是為了反抗異化而生的,但遵從其思想或改良其思想的共產黨人們造成的異化卻與他們所抵抗的舊世界的異化不相上下,科幻與歷史在此完美貼合,這是作品裡對日本民族的幻想式反思產生的意外收穫。

)其結果就是如同畢魯薩魯多所說的,哥吉拉不是錯誤,也不是邪惡,而只是人類有能與無能的象徵(民族優越感不是錯誤也不是邪惡,而是日本人有能與無能的象徵)他們認為哥吉拉是必須被掌控的而不是被消滅的,所以他們弄了機械哥吉拉來取代哥吉拉,並且追求與機械哥吉拉的完美同化,正如在馬克思的歷史階段論裡,資本主義從來不是要被「打倒」的對象,而是要被「超越」的對象,跨過了資本主義,才能有共產主義,所以將資本主義送進歷史墳地的目的是迎來共產主義,他們同樣有力,只是在共產主義裡所有的力量都將為一個中心所用。

另一個意思是民族優越感之所以會是錯誤與邪惡,只是因為我們的器物到思想不如西方,因為西方人同樣也對他們的民族是驕傲的(這其實是常見的錯誤想法,你看看西方後現代思潮或者抓個白左就知道,西方內部自我批評的語調與行動並未終止過,看看正燃燒的法國也行)所以當我們有了對等的器物與思想(常常是說經濟與科技,民族思想要真的變是困難的,思想不變,制度就只是裝飾,不會真正落實,就像中國常被嘲笑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是這樣,因為你可以看到有許多本來不相容的東西互相齟齬,直到磨合,當然這本來也沒什麼,因為馬克思自己也說他的「資本論」研究的是一時一地的經濟狀況,比如英國,而由此提出的理論在世界各地進行具體革命行動時本來就會依據當地傳統有修改的可允許性。

)如果理解了這些隱喻,那麼我們個人對於劇中這些怪獸與怪獸的持有種族愛憎的原因也就清晰明瞭了,那表達了我們對這些思想的個人傾向。

所有的幻想都帶著真實,而所有的真實都帶著幻想於是正如第二集逐步揭開第一集的伏筆(在森林中快速移動並觀察主角一行人的生物是什麼)第三集也將逐步揭開第二集的伏筆,也就是梅德菲斯與艾克西夫所屬種族的「目的」,以及他們「神」究竟是什麼,滅絕他們的怪獸與他們信仰的神的關係是什麼?

「基多拉」這頭老字號的怪獸在這三部曲裡又代表了什麼?

而哥吉拉(民族優越感)又會迎來怎麼樣的結局?

從劇中梅德菲斯的言語與行動,我心裡大略有個底與猜測的方向,但是還是會以正片為詮釋根據。

可以說這三部曲到目前為止兩部都相當的精采且相當的值得反覆咀嚼,當然如果只是想看到「皮套」的觀眾最好是保持距離,因為作為動畫的此三部曲一開始就不重視「皮套」。

 7 ) 一部充满了日式矫情的狗血动画

说实话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是数次抑制自己想要快进的冲动,日式动画的矫情剧情实在让我浑身不舒服,尤其是看到主角实力坑队友的时候甚至想把主角从屏幕里拉出来扇一巴掌,人家必卢萨鲁多为了帮地球人贡献技术献出生命,以必死的决心誓要战胜哥斯拉,结果地球人居然临阵脱逃舍弃战友,主角更是正在关键时刻为了私情调转枪口致使必鲁萨鲁多的所有牺牲都组合东流,地球夺还战功亏一溃。

这种剧情也就日本人才写的出来,为了私情可以枉顾其他人的生命在这种做法实在令人费解。

写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以下克上是日本军队的优良传统,立足于自身狭隘的视角对大局进行错误判断,导致整体战略走偏最终招致失败是日本二战期间不断重复的错误,这部动画又生动演绎了一遍日本军国主义的脑残回路,主角一开始的动机是正确的,试图带领大家打败哥斯拉夺回地球,但禁不住神棍三番五次的忽悠,上级命令撤退,他不撤退,战友基于理性分析做出自我牺牲说人家是怪兽思维,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为了女朋友直接给战友背后插刀子,这种情绪化的指挥官上了战场轻则毁师身亡,重则导致满盘皆输。

难道主角没想过空间站里的必卢萨鲁多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关键时刻遭到背叛会是什么感受?

人家陪着你地球人在宇宙里流浪了2万年图的就是这个?

大敌当前破坏统一战线的后果有多严重,主角考虑过吗?

必鲁萨鲁多人如果抛弃地球人,地球人靠着几个耍嘴皮子的神棍怎么打哥斯拉?

空间站里的三个种族除了地球人外,和哥斯拉死磕意志最坚决的我看就属必鲁萨鲁多人了,神棍除了玩石头传达所谓的神谕之外,就剩妖言惑众了。

这要搁在真正的军队里,神棍们早就上军事法庭了。

写了这么多突然感到很高兴,日本人敢这么写剧本肯定是为了迎合消费者,至少是日本本土的消费者,那么可以推定主角的行为模式编剧们认为日本观众们应该是买账的,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日本人大多数都认可主角的行为模式的话,那么中日一旦开战我们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抓几个日本AV女优或者女明星就可以让日本军队自乱阵脚,这比发导弹划算多了,所以我大胆推测一下,中日未来如果难免一战,中国将轻取天皇首级。

 8 ) 新平衡

回到自然有机的社会已经是不可能的,自然其实并不自然。

这一集明说了哥斯拉实际已经成为新的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或是核心。

构成了新的非人类中心的平衡。

人类在离开地球20万年后回来试图消灭哥斯拉,反倒看上去显得不自然。

本片就是在凸显人类在试图回归平衡(乡愁)时遇到的僵局。

要消灭哥斯拉需要肉身的彻底纳米化,将自身变为其一个部件,也就是彻底异化。

当然这个异化之维,恰恰是人的根本,人的核心是非人,人之为人在于他是动物的变态,而不是简单的升级。

人就是不平衡。

所以那个外星人一语点破了主角的人类中心主义幻觉,提醒他只有怪物才能打败怪物。

哥斯拉不是人性-技术等失控变异的产物,而是人这一变态维度本身的物化。

或说人在成为人的那一刻起实际已经是非人。

(我能想到的是2001太空漫游中,那个抛起骨头变成空间站镜头的意义,人的诞生,这一跳跃性的事件的不可理解的变态性质)所以那个运用纳米技术的外星人并不仇恨哥斯拉,反而赞美它,也赞美纳米化。

另一方面似乎是试图保留住最低限度的“人性” 一种前现代的,和谐的人本主义的核心,限于这两者的二选一中。

前者显然是成为怪兽去消灭怪兽,恶的循环,就算哥斯拉完了换来的是纳米哥斯拉(哥斯拉和增殖纳米都是人的非人怪物属性过度的化身)。

后者的看似人本主义平衡观(集中体现为主角为了女主角放弃异化为纳米从而打击哥斯拉的决断,源于爱情这个人文主义的价值,这个观念难道真的是保守的吗)在新的地球环境中脆弱不堪,或者早已没有其纯真的土壤, 那个地球早已一去不复返了,旧的标准已经不再适用了。

那么应该怎么办?

如何建立、创造新的平衡,而不是简单说一句环保了事的。

 9 ) 虚斯拉

前传小说是真的天愁地惨,在完全无法战胜的情况下陷入极端狂热的战斗中去。

以往面对灾难喜欢描写人类怎么内斗拖后腿,这个故事反而是怎么在团结一心下面对无限大的强敌惨败。

其实外星人也没什么坏心眼,就是纯粹想把自己的世界观放到三族联合体的第一位,是什么种族掌权反而次要,前传里外星人在战斗里自爆母船给撤退拖时间,所以跑路用的船非常磕碜。

这种对理性充分自信,然后在未知的强大面前把自我骄傲完全击碎的故事很精彩啊。

所谓工匠星人对理性智慧的无上崇拜,其实就一定可靠吗?

故事里没有原型机甲,也不可能凭空造出来秃鹫。

最后电磁鱼叉计划被破产,要用机甲做鱼叉二次打进去就一定能成吗?

我感觉老虚就是想设定成你们探索了怪兽一部分规律,但是我总能靠补设定翻盘。

想怎么依靠故事里人类方的人力物力翻盘的脑补可以说缘木求鱼了。

这里虚斯拉的感觉似乎是scp-682的威力增强无法收容版。

 10 ) 科幻城市:切尔诺贝利与哥斯拉都市

在科幻片里,我们常常看到一种矛盾——惊艳的未来城市和惨淡的底层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进步和幸福感的增加并不总呈正比,尤其是在某些激进主义主导下,酝酿出来的不是进步,而是怪兽。

原文载于公众号远方fm考察队:yuanfangfm看题目点开文章的朋友,或许听过HBO的新剧《切尔诺贝利》。

作为一个在标题上没做任何渲染的美剧,该片通过文献、亲历者口述等佐证,尽量客观的反映了惨剧的始末,准确来讲,他是一部纪实片。

事件简史噩梦降临——1986年4月26日当地时间1点24分,位于乌克兰(当时尚属苏联)境内的切尔诺贝利(Чорнобиль,Chernobyl)核能发电厂4号反应堆爆炸。

此时,用于安置核电站工作人员及家属的城市——普里皮亚季距离爆炸地点仅有18公里。

当市民们在梦中惊醒时,他们还没想到,现实中的噩梦刚刚降临。

惊醒后看热闹的人们,还以为只是一场单纯的火灾事件发酵——爆炸引发的大火,很快将辐射物质散布到周边,事件的处理过程却让人恐惧和心寒。

无论项目负责人,还是当地政府,都采取掩盖真相的措施,并阻止市民离开。

直到爆炸发生的36小时后,苏联当局才组织民众撤离,但此时已有大量人群遭受辐射污染。

据计算,此次辐射的剂量是广岛原子弹的400倍以上。

《切尔诺贝利》非常讽刺的场景,鸟儿已经坠亡,孩子们还在上学人类的反抗——一部分人选择掩盖,而另一部分人在勇敢应对。

最先是工作人员试图补救,当他们冒着肌肤被腐蚀的风险尽一切努力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无力回天。

紧接着是普里皮亚季的消防队,蒙在鼓里的队员,用对抗火灾的防护服冲到火场。

很快,队员们的急性辐射综合征开始显现,许多人在两周内去世。

消灭明火之后又有了新的情况——如果反应堆内的熔融物质渗透到地下室,就会遇上高辐射废水引发蒸汽爆炸,结果就是污染将会蔓延至大部分欧洲。

此时,三名志愿者下潜到废水中,打开闸门排空了地下室,避免了几百万人受到侵害。

而三名志愿者在行动前就已经知道,完成任务后,他们只会剩下一周寿命。

Alexei Ananenko、Valeri Bezpalov、Boris Baranov,三位英雄的背影封印魔盒——切尔诺贝利最后的挽救工程,就是重新盖住4号反应堆的屋顶,俗称“石棺”。

而加盖石棺之前,苏联军方又派出大量直升机投放沙石,并人工清理屋顶的辐射物,当然,代价是新一轮的牺牲。

直到30年后的2016年,石棺已经出现多处裂缝,集合欧洲多国力量打造的金属穹顶,终于将石棺更为彻底的封印,此为后话。

后续工程可以参考BBC纪录片——《切尔诺贝利的巨型坟茔》后世归结爆炸的原因,包括激进主义留下的技术缺陷和管理后患,也包括人为操作的失误,在此就不赘述。

总之,人类也逐渐意识到,我们正试图操控一只难以驾驭的怪兽。

影像资料之后的30年间,切尔诺贝利成为很多影像作品的素材。

一方面出于人类对灾难的沉痛记忆,另一方面,是人们对人类禁区多少有些猎奇心理。

其中基于写实目的的,是最近的HBO《切尔诺贝利》,和中日合制的《切尔诺贝利之春》。

两部片子都是讲述灾难发生时人类的反应,如果想了解事件始末,这是最靠谱的两部非纪录片。

《切尔诺贝利之春》描绘了其他国家在惨剧时的行动,可以更完整的了解当时的欧洲纪录片《切尔诺贝利的大娘》,更为关注灾难之后的禁区:家人们因为种种原因已经去世,而罹患过甲状腺癌的大娘们,已经不再畏惧辐射,回到禁区。

她们种地、养殖,远离现代城市,反而过起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和老姐妹们自给自足,喝酒唱歌,浪漫而沉重的日子在原住民回归故土的同时,外界却对切尔诺贝利一直保持着恐惧、猎奇、幻想等诸般混杂的心态。

巨鼠、丧尸、恐怖分子藏匿地等一系列都市传说也扩散开来。

乌克兰开发的游戏——《潜行者:切尔诺贝利的阴影》,大量与变异物种战斗的桥段,让人们通过主视角去感受禁区的恐怖。

高中时期就对切尔诺贝利充满好奇,拜这款游戏所赐相比之下,《使命召唤4:现代战争》则尽量中肯的表现出现实场景。

切尔诺贝利的双狙人关卡中有个特别的设定,一旦偏离路线进入辐射区,就会持续掉血直至死亡。

双狙人关卡或许是很多军迷和玩家的最爱俄剧《切尔诺贝利·禁区-无人原样回归》,脑洞大开的让一群年轻人穿越到灾难之前,还将切尔诺贝利拟人化,与时空赛跑的同时,也是一场人与怪兽的较量。

观剧时感到隐隐的悲伤,因为无论如何奇思妙想,现实中的惨剧都无法避免奇思妙想也好,都市传说也罢,切尔诺贝利在流行文化中的渗透,无非是在将人们的核恐惧具象化。

其实早在灾难发生之前,日本人也曾借助某个庞大巨兽,在警示着核能这把双刃剑。

关于哥斯拉都市提到核恐惧,不得不说的是日本东宝从1954年开始制作的《哥斯拉》系列,这只由核辐射引发的巨大怪兽(部分版本设定为自然产生)既反映出了人类的担忧,也在多部续作中,透露出人们对他的强烈依赖。

《哥斯拉2:怪兽之王》5月31日上映,美国制作的哥斯拉系列一直不被日本人买账,但他表达的思想却异曲同工。

人类依靠核能生存,又因核能失去了无数生命。

2014年美版《哥斯拉》,人类试图消灭哥斯拉,最后却依赖他消灭其他巨兽和切尔诺贝利事件最为贴合的哥斯拉形态,就是CG三部曲中的“机动增殖都市”,又称“”。

这是一座由机械哥斯拉,经过常年累月自我进化而成的要塞都市,也是机械哥斯拉历史上最奇特的形态。

在毕星人牺牲肉体的强化下,增殖都市具备了击败哥斯拉的力量。

人类却发现他对于地球,可能是比哥斯拉更为恐怖的威胁。

如果打败哥斯拉的代价是地球毁灭,那么高科技的意义又是什么?

外表像一座诡异的工厂,失控时可能让地球纳米金属化,人类同样无法居住,和切尔诺贝利有什么两样如果把哥斯拉当特摄片来看,我们可以边吃爆米花,边吐槽他的不足。

如果把他当作针对核能的都市寓言,我们只是在战战兢兢的享受科技带来的一切,如同CG三部曲的台词——很多星球的文明发展到最后,都会孕育出怪兽原文链接:切尔诺贝利与哥斯拉都市更多异邦文化文章,请关注:yuanfangfm

《哥斯拉:决战之都》短评

CG还是太硬了,前面铺垫太多。 还是要感谢CCTV6播放

3分钟前
  • Quasimodo⚛️
  • 较差

设定很大 想的很多 但还是经不起推敲 亮点是有不少 但是整体还是接近平庸这么棒的系列 这么喜欢的作画 希望最终章有点看头。(机体也太像命运高达了 是真的帅)

6分钟前
  • yezihhh
  • 推荐

远超想象的精彩!叙事节奏想起黑客帝国,引入民俗元素想到了Macross Zero;最核心的在于,虚渊玄发扬了过去作为佐料的严肃思考,将之改造成了本格的人与科幻的联系,这是作为编剧的成功——集中体现在最后十分钟,对怪兽特摄片和SF传统的致敬彻底合而为一。

10分钟前
  • Xie3 Project
  • 力荐

坐等第三部吧,每次都失败也没劲。

12分钟前
  • Mr.Dai
  • 还行

最后一下神反转啊,智商下线跌零,不忍直视,直接导致这一部讲了和没讲没啥两样

15分钟前
  • ayanamist
  • 较差

故事情节上要比上一部完整些。我哥斯拉依旧帅得法力无边。

18分钟前
  • Carmen
  • 还行

挺好看的,叙事很完整,期待下一部。

23分钟前
  • 饕餮猛兽
  • 推荐

垃圾片第二部

28分钟前
  • 江近人远云依旧
  • 较差

日本再一次證明哥斯拉電影不需要從頭打到尾也能一樣精彩。更重要的還是人類在哥斯拉面前應如何應對重重挑戰。Vulture的設計非常酷炫,很出彩。這個版本的哥斯拉太OP,plz nerf。結尾小虐。

33分钟前
  • 風颭雲
  • 推荐

面对这么没有人性的强壮哥斯拉 一帮人还依旧磨磨唧唧拖时间 许多concept依然展不开 还是不要继续拍了好么

36分钟前
  • V_Lachesis
  • 较差

这系列的剧情无聊之处在于哥斯拉的设定也太过于强了,人类不管怎么挣扎都毫无希望的感觉让人看得只想打哈欠。还有这三渲二的CG画风真的很粗糙僵硬,不如现在主流的游戏过场动画也就算了,怕是连国产3D动画的技术都能完全碾压它。总的来说,就只能用平平无奇来形容。

40分钟前
  • 夏多先生
  • 还行

3D技术十分成熟 人物动作毫无违和感 衔接十分自然 这个很厉害 剧情上 没有上一部兵团合作打小怪兽好看 最后大决战众群演集体歇菜围观男女主上天秀恩爱让人很无语 下一部看来要引入外星哥斯拉对决地球哥斯拉了 老虚脑洞太大 最后商量一下能不能把大胸女主还回来

45分钟前
  • Matrix
  • 推荐

哥老大永不是, 切記要坐到最後, 字幕全完的最後, 下集預告!! 再次期待哥老大的熱射線, 來射爆她....

47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还行

男主牺牲那么多人,到最后 别打死 哥斯拉了, 它还是个宝宝。 队友: 日你大爷!早不说

48分钟前
  • 三时三刻
  • 还行

比第一部好

51分钟前
  • 葱葱
  • 还行

中篇主旨又回到环保老路了 正主出现所以对战场面明显比上篇刺激 空战机器有种高达乱入的感觉 从机械哥斯拉零件进化成增殖都市也是脑洞大开 后篇看来是基多拉大战哥斯拉了

56分钟前
  • 超人叔叔
  • 还行

哥斯拉:你们就刮痧,继续刮

59分钟前
  • 僵尸脸
  • 还行

在静野孔文的指导下,这部作品已经完全失去《哥斯拉》系列的味道,变为普通的动画电影。圣母婊、打不过就靠嘴炮、毫无意义的另类文明设定、男主角显得一点也不可靠导致整部系列没有一个坚定英雄感的人物,使得随之而来的信仰感并不强烈,所以最后的决战也就非常乏味,前半部也拍的啰啰嗦嗦,磨磨唧唧。让我期待的机械哥斯拉最后就给我弄几个大铁块子;摩斯拉是啥?那俩双胞胎?最后似乎引出了基多拉,看看第三部能玩儿成什么样吧。

1小时前
  • 奥特小曼
  • 较差

召唤整个哥斯拉宇宙的所有元素一起来玩坏男主,还有一章,感觉塞不下剩下的~

1小时前
  • 路西法尔
  • 还行

好过第一部,但是男猪脚还是碇真嗣化了。说好的mega 哥斯拉呢?

1小时前
  • 咚咚tomato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