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尽头三公里
Trei kilometri până la capătul lumii,Three Kilometres to the End of the World,距离世界尽头三公里(台)
导演:埃马努埃尔·珀尔武
主演:博格丹·杜米特拉克,Ciprian Chiujdea,劳拉·瓦西里,瓦列留·安德留察,Ingrid Berescu,Richard Bovnoczki,Alina Berzunteanu,阿德里安·蒂蒂耶尼,Vlad Brumaru,Radu Gabriel,Daniela Vi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语言:罗马尼亚语年份:2024
简介:多瑙河的尽头有座村庄风景如画,那里的时间仿佛早已静止,民情风尚也停留在古早时光。十七岁的阿迪返乡过暑假,岂料一起暴力事件令他青春正茂的世界一夜崩塌。一场袭击,各自表述,父母、警察、债主、牧师相继介入,各怀鬼胎的威权们一边喊着哈雷路亚,一边忙不迭地将阿迪捆绑上枷。头破血流哪算什么伤,以爱之名的灵魂扼杀才是终生刺骨的..详细 >
每次看罗马尼亚的电影,都觉得跟天朝的生活非常的相似。无论是高中生怀孕少女,深山破产煤矿工人,小镇的gay子,性录像带泄露的老师,生活总是在看起来很欣欣向荣的布尔乔亚温情下撕扯出一个口子,残酷的凛冬场景。
罗马尼亚版《仙症》
小镇Queer唯一的出路,是怀着出走的决心,扭头逃离封闭的小镇。长镜头的客观和稳定,在影片里表现为落后传统封建的小镇对性少数群体每一秒的重压,当想到世界上每一秒都在发生这样的事,真让人不寒而栗。被看见即意义,小镇性少数无法在大众媒体上被看到,幸好还有电影的存在。
我承认是被标题吸引了。比较陈旧的乡村小镇叙事,故事也很刻板,但也是因为直到今天这样的故事仍在世界各地发生。最好奇的是当初怎么入选主竞赛的。
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有力竞争者。
几个角色都分别代表了不同社会制度以及他们的合谋 警察 家人 神父 所有人都在为巩固这个顺直社会的正常性 所有人都在践行自己无意识权力的一环 这可能是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经之路 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互染将否定这个世界所有的不正常 暴力 创伤则是距离世界终结的那三公里沿途的风景 牧师与女公务员之间的对话耐人寻味 而最后主角选择拥抱了他的朋友而非父母 以及最后父亲的那一点“触动” 是最好的结局 不需要和解是最后的选择
爱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还挺悲哀的。
带有标识度的影像风格,但故事剧情和叙事手法却需要打磨加强。两星。
好老套的议题,依旧是这种保守小镇带来的困境。不过最后那段警察局的戏还拍得挺好的,保守老deng们为了自身利益,连受害者男主也变成了事件的边缘人物了。(老逼登居然是违禁词??)
电影看得像个纪录片 看到父母的反应真的是ptsd了
原来罗马尼亚村里的同性恋也是喝中药调理的。导演演我写日记,突出一个平铺直叙写流水账,故事嘛是讲完了,放在最后一天看真的就是有点好睡了………
缺乏深层的黑色幽默和鞭辟入里的社会思考。特别是影片中的检察官角色被认为肤浅且敷衍,使得原本关于农村青年出柜并移居城市的故事变得模棱两可
哎,是我偏要勉强,下载这个片放电脑几个月了看了两遍一直睡着还是偏要重看看完这一开始就知道不好看的东西,也没有那么难看只是感觉是十年前的叙事。罗马尼亚家长跟老中人差别也不大,一个暴力事件拉开的小镇上的恐同、权力结构、宗教信仰、家庭腐朽,光总结就觉得lame
剧情大概就是男同,小镇,追求突破自己,逃离所在地。节奏稳得很,睡觉片。唯一没想到的是,我竟然抢的首映,现场气氛很好,就是很尴尬我一个也不认识
主题尚可,但有必要拉这么长吗,节奏也很不喜欢
还挺以小见大的 虽然题材有点拍烂了
#77th Cannes Competition# 3.5/10 陈腐的同性叙事。
会投机自然有噱头:沿着旧时代的妥协往下进行,遗留的终归死寂。
我不得不承认他人的评价会影响自己对某个存在事务的第一印象,会做出自己不是很偏爱的评价。但无论怎样没有必要用新新浪潮去跟经典导演的束之高阁的作品放在一起讨论同构性,这不完全是一种有效的分析。就如狭窄的教堂里吟唱,不满的呻吟和哼唱圣歌构成的愚昧的复调。
由一个男孩被打的事件作为切入口,随着案件调查的深入,一点点呈现出小镇的权力运作和保守的宗教氛围,视听上属于罗马尼亚新潮流风格,一切都可圈可点。不过这种平铺直叙的戏码,看到最后会觉得过于老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