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2,从LOGO设计上来看,那个2字写得很特别,2字写得这么特别,使电影本身就不会那么2了,因为连2这个数字,设计的都这么好看,可见电影工作者的用心。
电影开头,叶师傅练功教拳的天台阴雨绵绵,电脑动画的设计,让这个场景看起来更像是铅笔动画,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个画面的时候,我居然有一些感动,而这感动来自何处,恐怕连我自己也不太清楚。
黄晓明的出场依然很帅,但是这份帅气随着他的对打转头显得有些突兀,我还是很怀念他演的许文强,没有发哥的痞气,却有一种自己的味道。
导演给晓明同学安排了许多搞笑的桥段,和师傅甄子丹搭在一起也显得蛮好看。
在铺天盖地的电影宣传中,我没有一次看到过释小龙的名字,而在电影的开头字母里,我看到了释小龙,而且对他充满了期待,但是这位曾经的功夫童星,在这个主题非常明确的功夫片里却没有大展拳脚,而是当了一个小小的配角,这配角发福土气、没有任何的攻击力,要说这样的角色交给谁演都可以,那还要释小龙做什么呢?
洪金宝大哥在戏里面死得很壮烈,但是我实在不忍心看到大哥在里面这样被打死,有些惨不忍睹。
但他的角色很真实,为了生活,他能忍,手下200个兄弟要吃饭,膝下7个子女要抚养,大哥的角色很到位。
虽然情节老套,人人都能猜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但《叶问》卖得本来就是功夫,洪金宝大哥的武术指导很到位,每个镜头看起来都让人紧张,每个一次出拳都感觉非常华丽,让我想到《导火线》,一场电影看下来,你会觉得腰酸背疼,看得就是大哥们的功夫。
虽然不能总喊口号,但是人的精神是需要被鼓舞的,电影多多强调爱国的精神,宣传对人类的彼此尊重,还是非常让人感动的。
P.S 任达华的啃鸭子的表演,没有台词却如此生动,难怪会拿下金像奖影帝,还没看《岁月神偷》,一定会更有味道吧。
文/冯凝民族主义是指将自我民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主体而置于至上至尊价值观考虑的思想或运动。
而雪耻型的民族主义,则来源自一连串的“国耻”和创伤记忆,是百年来无数的痛苦塑造出“中国一定要强大”的民族凝聚驱动力。
前者或许是中性的,后者则必然是病态的。
近年来的中国电影(其实何止电影),在中国正向大国转型的过程中逐渐摆出一副真正的大国心态以配合中华民族与日俱增的各种实力,所以我们能看到《建国大业》中比以往稍显冷静的对待历史问题,不再提及蒋公便恨不得先打三十大板而后快,而我们的国家主席也在聆听别国首脑发表不同政见时只是微微一笑绝不发作。
然而凭这些就足以证明我们的国家和民众已经彻底摆脱了那一种自慰式的民族主义心态了吗,我们的百姓真的已经不自卑的欣羡那些民主的大国优越的生活条件了吗,我们真的已经走出那些被歧视被侮辱被屠灭的岁月阴影了吗?
从《叶问2》,或者说,从我预言的《叶问2》即将取得的成功看来,远远没有。
《叶问2》包括他的前篇讲述的俨然是在20多年前就已经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连续剧《霍元甲》已经讲过的故事,无非是一代宗师开武馆收徒,经历磨难最后打败外国拳击高手的套路,只不过在这部作品里融入了以往大宗师不曾有过的还原人性的设计,比如“尊敬”老婆,比如打不过就跑——当然这些都是细枝末节,那种掌控整部电影的情绪与心态的立场,与老历八早我们的民众为之热血沸腾的《霍元甲》无异,放开了说,我们狭隘的民族主义并没有因为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所谓的精神物质文明建设的两手硬的抓开明多少——这是从观众角度说的,但这种现象不失为一面镜子,折射出电影制作者的某种心态。
这种心态到底是什么呢?
年轻的香港导演叶伟信和他的团队当然懂得怎样的电影能够在情节,情绪和情感三个方面挑拨起日益麻痹的观众内心深处的神经,王晶屎尿屁的一套是有追求的叶伟信所不屑的,而王家卫式的小资情调就算他能够勉强操控但墨镜哥已经在拍摄同一题材的《一代宗师》,于是百般无奈之下叶伟信终于打着回归原始,振兴港片的旗号,开始玩弄起影视界很久没有发作的民族主义了,果不其然不明真相的民众正中下怀。
这几年反日反美反法反发达国家的浪潮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似乎冷战过后的人们需要用这种方式来保存血性,甚至ZF高官都以某种方式认为这是一种新青年的表现,如果说游行示威这一系列活动是对曾经飞扬青春的五四一代或者五加一四一代人的祭奠的话,那么现如今的这些活动是不是只有祭奠或者表达心声的实质价值有减少呢?
毕竟这一类活动的最终结果是没有结果。
所以香港电影工作者正好抓住时机,将这种屡战屡败的民族主义体现设定在可以无所忌惮可以以艺术手段放大的电影中,而只要政治正确,他们无须负责。
《叶问2》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呼之欲出了,我们看到一个武术宗师的武技和人品无需进化(金庸小说改编的电影还需要练级和废几次武功),就可以傲立世界之巅,在他的战斗中,他无不以自己的武德和功夫彻底征服对手,无论这个对手是世界之王还是本土冠军,我们太需要以这样一个形象为我们民族代言了,就像现在不能打球的姚明一样:谦逊,智慧,以德服人的同时又恨有几手,所以当去年季后赛第二轮第一场湖人对火箭姚明坚持返场的时候,解说员要说一句,姚明给中国人长脸了——也许这句话在当地的美国球迷看来,会是中国这个神秘的国度一种诡异的代表逻辑吧。
那又是谁给了叶问这样一个代表中华民族的身份呢?
当然是导演设定的几场华洋拳赛了。
其实两部叶问电影的实质就是让叶问最终打败片中所涉情境中武功最高的外国人,而且往往都是在一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仿佛只要赢了这一场,日本英国就会立马投降,将殖民地让出,并且起立鼓掌,赞同叶问所倡导的“人与人要互相尊重”,在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那个岁月,企图以一个身材并不高大的武术家的一番心平气和的劝说,让外侮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难道不是导演的痴心妄想么?
但事实上,包括我自己在那一刻,是有一丝对叶问的膜拜和信仰的,我相信所有看到这一幕的中国观众都会在一瞬间沉浸在民族主义膨胀的意淫快感中,这是因为叶伟信用艺术手段做足了最后一场大战戏的场面,用娴熟得足以媲美好莱坞的镜头语言,拳拳到肉的蒙太奇剪辑,去经营这场战斗,所有黄种人集体的自大在这一刻攀至顶峰,场面宛如抗日战争的最后大决战一般——这背后事实上难道不是雪耻型的民族主义,生怕外侮再来侵略而事先给自己服下的劣质定心丸么?
就算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在此得到了展示和被认可,但他的攻击性和防御力,说到底是一种观赏大于实战的表演艺术,抱着以强身健体为宗旨的精神的一种运动,不然为何连区区泰拳拳王都能轻易的挑衅我佛山少林寺的大师父呢?
然而如果我们抛开不正常的心理去审视这部电影本身,《叶问2》可以算作今年开年以来国产电影中的佼佼者了,他成功逃离了续集必然狗尾续貂的宿命,讲述了比第一部更为精彩的情节,即使这些情节无非就是通过几个角度展现一位大师的每个方面。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困扰宗师生活的已经不是现有的武学修养,不能符合他日益增长的对付反派的武技需要之间的矛盾,而是应该拿仅有的存钱给孩子付学费还是付房租之间的矛盾,叶问在香港经历的,更像是一名落魄的艺术家,在无人赏识的情况下满腔壮志未酬无用武之地的无奈,这让观众无疑对他增添的认同感,要大于我们在于仁泰的《霍元甲》中看到的,满家灭门还去异地邂逅清纯少女的经历。
对比《霍元甲》,《叶问2》同样有说教,同样有武德高于武技的理论基础,但叶伟信所理解的咏春拳,显然比于仁泰所研究的迷踪拳深刻——一名化至臻境的武学宗师,必然将拳法中的风格与行事准则处世哲学融合,拳如其人,叶问的咏春带有女性的阴柔,他的行事便有着能躲则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智慧,在民族大义关乎信仰的时刻又能挺身而出,这叫做大丈夫的能屈能伸,而《霍元甲》除了告诫人们武术是防身的(最后也没防住被毒害了)之外,我只能记得这似乎是李连杰说过的最后一部武术电影(那《功夫之王》难道是文艺爱情片?
)。
与此同时,叶伟信还原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香江样貌,虽然我并不了解真实境况当是何如,但至少他不是在车墩随便拉两个路人就冒充十里洋场,各种置景和与之相配合的镜头运用,令人从一开始就投入到影片呈现的时空中,若没有黄晓明给美特斯邦威做广告一样的山寨潮人服饰,电影院至少在这100分钟内不会有笑场的。
当然,这一切的论述要建立在《叶问2》可以被冠之以中国观众看后得出精彩绝伦的名分的前提基础之上。
从媒体场结束之时阅片无数的记者们自发响起的掌声来看,《叶问2》的大卖似乎已经成为了既定的事实。
我相信带着当年看《霍元甲》的心态看《叶问2》你不会失望,但如果你能跳出那狭隘的民族主义去欣赏一部优秀的港产动作电影,那种感觉将更加纯粹。
看完《叶问2》8个小时之后,我对男友说,咱们再把《叶问》翻出来重看一次吧,他变得有点困惑,反过来问我,你为什么保持激动这么久?
仔细想来,不是因为甄子丹长得漂亮,打得漂亮,不是因为叶问其人其事激动人心,统统不是。
甚至,同样的故事,冠以其他人头上,我也会激动依旧。
叶问的形象满足了我长期以来的精神诉求:越是真正的高手,大隐于市,越是最为低调平静的那个人。
当太多人将自己的生活重心设计为展示的时候,我们以所谓地位、金钱占有量作为成功的标志,却不再静下心去评判自己是否还有真正的幸福感。
占有再多的物质意义何在?
除了挥金如土那一瞬间可以拥有短暂的感官刺激所带来的快感,之后则是无尽的虚无。
满室仓惶还不如一贫如洗。
而叶问的形象,即使最窘迫的时候依旧觉得挺拔。
在叫嚣的周遭中,他明明知道自己的强大,却不会刻意展示,那样的光芒才让人折服。
对于这个世界,时常觉得疲惫,觉得与世界的绝大部分交往依旧构成困难,觉得自己笨拙无措。
叶问的形象,叶问形象产生的共鸣,至少让人心里觉得温暖,原来那么美好的向往依然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精神领袖。
要塑造人物,外型衣着是关键,所以鲁迅先生描写孔乙己的第一句话便是:“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真可谓点睛之笔,上大人的性格境遇,寥寥数语全带而出。
不知黄百鸣、叶伟信们读没读过《孔乙己》,反正看完《叶问1》接着再看《叶问2》,我就对甄子丹一身长衫布鞋的打扮印象最深,大约的确可以说“叶问是跟人斗殴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而且,放在如今时尚化的商业电影里,叶问也颇得007的精髓:詹姆斯•邦德与克格勃或恐怖分子战天斗地,素来发型与皮鞋一丝不乱;叶问则不管是在鱼档横扫千军,还是在圆桌上与显然超过200磅的洪师傅大跳双人舞,长衫与布鞋均不显分毫皱褶。
当然,商业电影几乎总是在塑造着不食人间烟火或者假模假式食两下人间烟火但骨子里还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英雄,好莱坞做得,华语影人自然也做得。
甄子丹虽是武行出身,但举手投足间有股书卷气,《建国大业》里田汉都演过了,《叶问》里拿捏一个儒生状的中国武师,腔调绝对足够。
总的来看,《叶问2》就四场主要戏分:开馆收徒;鱼档群殴;圆桌切磋;拳台打斗。
别的不讲,单就武打设计来看,《叶问》系列很让我受用,子丹哥那句“咏春,叶问”并辅以伸掌的自我介绍姿势,已然成为与Jet•李“佛山黄飞鸿”然后做大鹏展翅状相提并论的经典桥段。
至于过招的部分,圆桌上那场甄洪战才是正儿八经的中国功夫Solo,我一直以为洪金宝的武打设计远在他的师弟成龙之上——不愧是七小福的大师兄,身形胖硕的洪师傅与儒雅但绝不瘦弱的甄子丹居然能在方寸之地辗转腾挪,立马让我回想起《醉拳2》里刘家良与成龙在火车底下的那一场花枪拳脚。
看来,这银幕上的香港拳脚,功夫在戏台上全已奠定。
从剧情来看,《叶问2》显得十分勉强。
其实《叶问1》也好不到哪里去,不过好歹有个大时代背景,怎么勉强也讲得通。
《叶问2》则完全是为洒狗血而洒狗血,情节之间的联系气若游丝。
譬如黄晓明的出场,这就有些莫名其妙,叶问怎么就收了这么群憨徒?
还死乞白赖的替师傅做广告?
除了打架斗狠,就是听师傅谈人生谈理想谈哲学,人物的叙事作用苍白无力(更可怜的是释小龙,未到中年已经发福的这位少林小子连场像样的打戏都没捞着)。
之前媒体恶炒《叶问2》找了李小龙的特型演员,反正陈国坤我没看着,也就片尾来了个装腔作势模仿李小龙的小屁孩,实在差强人意。
至于叶问本人——其实他不是人,叶问之完美,已经与神无异:这位比成龙高挑、比洪金宝瘦削、比灰太狼更顾家的完美男人,岂不让海量恨嫁女欲取熊黛林而代之?
如果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要找形象代言人,叶问最合适。
不是不能塑造神话般的英雄,但是,好歹让英雄有个成长过程吧?
叶问呢?
甫一出场就是一代宗师,武功独步华夏。
金山找在第一集里被打了个结实,第二集里就沦为彻底的插科打诨角色,但不管怎么说,金山找还是有心路历程和个人境遇的变化。
叶问则不然,全天下的道理他都懂,全天下的武功他都会,全天下论道德修养他最高。
功夫熊猫还有个克服困难追寻自我的过程,叶问不用,银幕上的叶问过去处于现在处于将来永远处于人生的顶点。
但看起来如此缺乏戏剧冲突的无趣作品为什么会受到内地观众的一致热捧?
(我估计《叶问2》票房当破两亿)无非就在于片中民粹式的民族主义情绪的宣泄。
《叶问1》里的日寇不消多说,一个打十个,打就打了,明知是国人集体YY,民族气节还是摆在那里的。
《叶问2》则娇柔做作过甚,脸谱化的英国恶警察腌臜透顶,叶问不打,大英帝国的权力制衡机制——片中主要体现为独立运行的媒体监督体系——还是会让这厮身败名裂。
好嘛,第一集打日本人,第二集打英国人,接下来第三集打美国人第四集打纳美人,一直打下去,咏春拳必然打遍宇宙无敌手。
1840年后,中西之争就成为国人意识中挥之不却的梦魇。
作为“国粹”象征的武术,便成为众多文艺作品中的意淫对象。
当然,霍元甲擂台挑落外国拳手,李小龙撕碎“东亚病夫”的条幅,振奋民心,应当传诵。
但是,停留在中华武术天下无敌的迷梦中,跟拿着《黄帝内经》包治百病没什么区别,骨子里都是义和拳的思维。
叶问与花名“龙卷风”的英国拳手对垒,胜负有何意义?
打到第三回合编剧才意识到规则的Bug,忙不迭的让裁判告诉叶问不能用腿——这不算赢,真正战胜外国拳手,应当是在人家的规则体系里战胜人家,譬如邹市明(举国体制是另一个大话题,在此不论)。
但是,如果你承认人家的规则体系,那么意味着,你丫还是被“后殖民”了,这个萨义德式的东方学悖论从逻辑上几乎无法颠扑。
李小龙的意义在于,他把不具实战作用的中国武术发展成了披坚执锐的“截拳道”,可放在现代竞技体育系统里,中国武术的改良还是乏善可陈,2008都过了,Kung Fu还是奥运表演项目,即为明证。
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本人的柔道和韩国人的跆拳道做得都比中国武术要好。
至于前段时间媒体恶炒的少林功夫VS泰拳,在我看来完全是不自信的弱者心态使然。
徐克在《狮王争霸》里让黄飞鸿学外语、了解蒸气机,冯骥才笔下的傻二则在《神鞭》里剪了大清国的辫子后耍起了枪;而1950年的叶问,还在不合时宜的穿着长衫布鞋,做着天下无敌的迷梦——当然片中在他打完后还是加了段倡导和谐的说辞,而影片的煽情技法亦很好莱坞:众人收听广播拳赛的情形让我想起《独立日》里美国总统反击外星人前的全球演讲,长时间的慢镜头处理又与《勇敢的心》极为类似。
不过,打败英国拳手并不能改变香港被英国殖民的事实。
《叶问2》里任达华饰演的疯子说:霍元甲、黄飞鸿、叶问和他并称“佛山四小龙”。
我一直觉得这句台词才是《叶问2》的题旨。
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什么一代宗师,穿长衫的义和拳罢了!
(刊载于《东方早报》2010年4月29日)
导演叶伟信在宣传电影时,无意中“刮”了票房毒药周董一巴掌。
在香港国际电影节的影视展中宣传时,他被记者问道:原本盛传会加入李小龙角色,你也曾说有意找周杰伦演出...可是叶伟信被问到此事,突然笑脸一收、脸色大变说:“证明我很走运,他答应我就惨了!
”哈哈哈哈哈...这次有心的“失口”太好笑了!
相信『艋舺』的钮导也是这么想的吧?
不过这件事让周杰伦所属的台湾杰威尔音乐公司知道,立刻发表了下面的意见:周杰伦所属的台湾杰威尔音乐公司回应:“杰伦和公司并不认识这个导演,他说什么,我们都没有意见。
”关于周杰伦会不会再接拍电影的问题,杰威尔音乐公司称:“电影当然会再接拍,《青蜂侠》在今年底上映,敬请期待!
不过今年他的既定计划是新专辑和演唱会。
” 怎么感觉上有点恼羞成怒呢?
哈哈哈..如果周杰伦有演出『叶问2』,你还会去支持吗?
我不会,我认为与他合作的人都有点倒霉。
碰什么死什么...
鹰击长空,划出一道美妙的弧线;鱼翔深海,一往无前,迅雷不及掩耳;叶问一招一式,令对手胆寒不已,望而生畏。
在《叶问2》中,叶问成为最大的主角,虚怀若谷,以谦谦君子示人。
他武艺高超,师承陈华顺,领悟咏春拳之精髓。
但真正打动我的不是他的功夫,而是他的做人,他的为人,他的独特的人格魅力。
他善良,朴实,有原则,担当,有智慧。
他善良,来到新的地方,作为一位武术师傅,竟然没有一个人来学拳,其他人可能觉得心里不平,如果有人言行冒犯,肯定如火山爆发,拿他出气。
可是叶问则不同。
当好长时间没有徒弟,隔壁的大婶要求借地方晒衣服时,他欣然接受。
他的善良成就了邻里的和睦,也显示了他的大度。
他朴实,当该交学费的时候,有几位钱不够,叶问没有勉强他们,而是说下次交。
而且在平时的传授中,他丝毫没有高人一等的架子,平易近人是他的通行证,低调简单是他的圣经。
徒弟们因为他的朴实而使交流更加顺畅,眼界更加开阔。
是朴实拉近了师徒们的距离,朴实成就了一段师生情。
他有原则,圆桌擂台上,叶问接连战胜了两位师傅,战平了洪拳。
那是一场赤裸裸的肉搏战,不同的招式演绎各自门派的特点,而且都尽了全力。
在最后,那一炷香烧完,洪师傅尊称叶问一声“叶师傅”,但后面的话让叶问彷徨。
他要求每个月缴纳百元费用,但是叶问不惧恶势力,不向其低头,他说“如果哪位师傅觉得我不够资格,可以继续向我挑战,但是钱我是绝对不会给。
”是有原则的性质成就了叶问的正直与威武。
他担当,洪师傅被龙卷风打死,在洪师傅的灵柩前,一个念头应该闪现于叶问的脑海,向龙卷风挑战,当各位师傅畏手畏脚时,是叶问敢于担当,是叶问甘当出头鸟。
向龙卷风挑战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他狂妄,强悍,魁梧,有力,闻之列强惧他三分,但叶问不是没有惧怕,而是有惧怕,依然依然向前,我们看到了他的担当。
他有智慧,抓住对方的弱点,洪师傅整局都在和龙卷风拼拳,可对手的拳是更为出色,而且洪师傅身体不适,出于下风。
那时,叶问劝洪师傅不要喝他拼拳,尝试切其中路,可是洪师傅没有理会这个智慧。
最终被活活打死。
当叶问与之对抗时,忘记了这个智慧,前几局也出于下风,唯有腿击还有点威胁,可是偏心的裁判不允许在比赛中腿击。
当叶问吃了一拳,重重地倒在地上时,他集齐了这个智慧,在中路展开进攻,果然受到奇效,将拳王彻底击翻。
我还看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为生活我,可以忍,但侮辱中国武术就不行”,洪师傅一席话廓清寰宇。
而且在叶问挑战拳王时,之前相互提防的拳师们一致对外,化作长城,共同御敌。
昨晚去赶《叶问2》的首映场,中途塞车,因而迟了少许。
赶到时,刚好只剩下一个空位。
真的是,座无虚席!而就现场反应而言,《叶问2》必然大卖,这不是客套的虚贺。
不得不说,洪金宝的动作设计真是绝!他与甄子丹在圆桌之擂上的切磋,绝妙巧思在方寸间斗转星移,变化万端;拳脚快接,严谨的密不透风。
这一幕毫无疑问会在动作片的历史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加上配乐的激烈节奏,快速而干净利落的剪辑,看得很过瘾。
就片子而言,这绝对是诚意之作,而且精心设计的动作只有在大屏幕上才看得分明而又热血沸腾。
由于前面层层铺陈,结尾的决战很自然把之前积压的愤懑在最后的胜利中做一次狂欢式的宣泄,这也是老套路了。
有人说这是狭隘的,被压迫的民族主义。
几时开始,到处标榜中国现在的大国心态,但一回到历史,总脱不下国恨家仇的情绪。
总自动缩回被动挨打的尴尬角色。
再凭借个别英雄人物给个别的侵略者代表以沉重打击来满足我们个人意淫,在虚拟的复仇中膨胀民族主义那脆弱的自尊心。
影院时时想起的叫好声,总让我觉得有点悲哀。
不是说给影片叫好不对,而是精彩的武戏不见有人鼓掌或者喝彩,向为此花费心思的工作者致敬,反是慢镜头的煽情,将被妖魔化的西洋拳王打倒在地,赢得一阵阵的喝彩。
这种对比让我有些心凉。
看整个电影院几乎都是20,30几岁的青年,应该已经走过了不成熟的愤青时代,怎么只在一早算好的虚妄胜利中轻易被激起了民族主义情绪,更何况这种民族主义在现实的灾难面前注定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
会有人讲,看电影就图个刺激,图个震撼,图个发泄,图个轻松,图个娱乐。
哪来那么多劳什子?觉得高兴我就HIGH呗!这话固然有其存在的道理,就个体而言确乎如此。
然而当个人行为呈现相似的趋势而成为一种社会行为,社会心理的时候,就存在了其研究的价值。
粗鄙如我,自然讲不出其深层内涵。
然而,我还是想老话重提:由历史而观,公平和规则从来都掌握在强者手里。
赢了才有话事权。
自然,中国人一贯奉行中庸,不争而争,切磋而不伤和气。
不霸权是好的,因为从未有一个霸权组织经营得很长久。
但一味的宽容是否也是祸根深种的纵容,这也是我不赞同叶问最终放过拳王的地方,更不赞同洪师傅宁死不放手,说是不允许中国武术受侮辱,但青山不在,又到哪里去寻柴木。
要我们真正放下或者平静的正视历史中的屈辱,不是仅仅在军事,政治,经济上位居大国之列就可以药到病除的。
它需要这个国家的所有子民获得真正大国所拥有的资本,优势。
它需要文化,教育,艺术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建树。
它需要的是真正能撑起这份大国自信的强大内在,而非空洞的总和数字。
只有胜利者才能以低调的姿态回顾过往的辛酸,否则只会成为失败者喋喋不休的抱怨而徒惹人憎。
这也是老话。
电影中,我们HIGH什么没有所谓。
但在现实中,请脚踏实地拱筑起强大内在支持,再用数字来谈笑风生吧!
因为发现叶伟信导演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我决定去看他导演的《叶问II》。
前面的戏比较一般,看的时候总觉得没有第一部镜头流畅干净,而且黄晓明的表现不是很上路,跟第一部的樊少皇、任达华没得比。
还颇为抱怨,镜头晃啊、没黄飞鸿好啊什么的,可到后来我只一心希望叶问能把那个外国人痛K一顿。
最激动的地方就是叶问回忆里那句“为了生活我可以忍,但侮辱中国武术就不行!
”看的时候哭了。
问哥那种淡定从容让人在剧情紧张的时候有安心的感觉。
洪金宝真是身手灵便,戏也很稳。
任达华、樊少皇戏太少了,但都很不错。
特别最后佛山四小龙那里逗死了。
那个拳王,有些不够瞧,叶问打他费那么大力气,说服力欠了一点。
总之,打老外,有民族气节,尊重武术。
这样的电影题材很多人都会喜欢,更是我这个动作电影迷的大爱。
希望这类电影继续下去,不要被《无极》、《十面埋伏》那些囧里格囧的动作大片所代替啊!
虽然说知道正义一定能战胜邪恶,虽然说知道电影中的格斗套路一直都是坏人先占优势然后好人反败为胜,但每每看到正义胜利的那一刻,激动之情总是溢于言表。
近代历史中伟大的中国武术人:霍元甲、黄飞鸿、叶问、李小龙……还有很多知名的不知名的,探索武术的真谛,力行民族的修德,在暴力之中弘扬一种非暴力的人生态度。
你认为分胜负重要,还是回去和家人吃饭重要?
勿以为选前者的就是真男人,勿以为选后者的就是假女人。
恰恰在一种柔性与母性之中,你能体会到克己与包容。
从前练功,清晨五时,必在操场等待师父与师兄弟。
童年的时光,天真淘气爱玩,追求一种好胜心,追求一句师父的称赞,追求一套拳完整流畅,追求一套剑行云流水,追求练会侧空翻,追求每天练完后吃一顿可口的早饭然后去上学,追求六年如一日的痴迷以至于在上初中时还念念不忘师兄弟们。
大学时也练过,但终觉时间、精力和身体之间的矛盾性,最后慢慢变胖,变慢,变瘦,变无力。
但还是常常会去拥抱一种醉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构想一个江湖,江湖中有一个我,我将经历一个如何传奇的故事,在一个怎样的背景之下。
理想或者说历史都有一种魔力,一种不断激励人的力量,也会渴望开着武馆,回家淘米洗菜,帮邻居晒被子,照顾失忆的朋友,尽管现实中你的生活可能是一种很平俗的状态。
大师和高手的区别可能不在于拳脚,而在于其一拳一脚之中是否饱含哲理。
追求气息,追求内外合一,实质都是在追求拳路与精神的统一,一招一式是否伤人,伤人到何种程度,何时致人毙命,何时留三分力,你能懂的即是武术,你不能懂的即是理想。
真的很不错 比叶问1 里的打斗场面更多 最后打过英国佬的那一霎那 感觉很兴奋!
这个系列基本可以改名叫 媳妇报仇记 ……
今年看到现在最棒的大片。趴地膜拜洪金宝,洪爷实在太牛逼了,华丽丽的气场啊!单是洪爷大战甄子丹一场已经值回票价,更何况还有别的惊喜!
电影院里的掌声,实在让人哭笑不得。意淫也得有个限度,得靠谱不是
民族主义,劣质,低级
虽然YY得越来越扯,但还是挺high的,黄晓明哪里二了
为动作给三颗星
港人的市场意识,就是充分意识到什么东东才能在大陆卖钱
缺了第一部的感动。
负责二的演员很出彩
延续了续集一般比较烂的传统
洪金宝亲自出镜,武指牛逼again!圆桌cut酷到没朋友!可是这才第二部就套路成这样了,上一部是带血的米袋,这一部是带血的毛巾,叶问是有什么特殊设定吗非得在他面前死一个队友才能激活,比柯南还吓人。以及,都第二部了,熊黛林还是哭不出来。
打戏很棒 特别能煽动大家的爱国热情 看的满影院都是鼓掌的,只是黄晓明实在太二了
过瘾之外还得想着可怜的民族心理,自己也挺可怜的
离一差点。
下次该打阿凡达了!川井宪次是热血派!
商业类型的英雄人物传记格局其实大致相同,如霍元甲,好坏看细节,叶伟信做到了──★★;丹哥演出没第一集出彩──★,洪金宝演的洪拳老大是亮点,人物打造极之饱满──★,洪的武指──★,理应五星,但因黄晓明很2很粗糙的演出,只想用眼神与形体告诉观众他无敌帅以外,属有破坏无建设,扣一星。
不论拍的怎么样,不论故事情节怎么样,但是那份不能丧失的人格和不能被侮辱的民族感,却打动了我。如果没有经历过在国外的经历,相信,我也不会如些深刻的感受,那份种族歧视。加油吧,做好一个国人应该做的事。
黄晓明的小眼神仿佛在说:我真的很帅。。这不是装B。。是真B。。加上他又负责2。。so:黄晓明,2。。。B
武魂,比霍元甲好多了!
一顿操作猛如虎,晓明演技二百五。继上一部之后,这一部更加注重了感情的叙述,甄子丹和洪金宝的动作设计还是很惊彩,剩下的晓明看起来还真的是让人着实尴尬。如果装B可以赢的话,那么晓明一定是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