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导演高子彬的《杀出个黄昏》默默无闻,所描写的情节和主题,正好与日本导演北野武的《龙三和他的七人党》相互照应,仿佛两个心心相印,英雄惜英雄的暮年好汉,在夕阳下互相扶持。
老派的地下结社运动随着东亚国家经济泡沫增长期的放缓,战后社会管制力量由松到紧,法治的健全,已经逐渐消亡,正象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走向了暮年。
随之走向衰弱的,还有地下结社运动初期所倡导的侠义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在五六十年代时,东亚的国家地下结社运动高涨的时候,所秉持的传统侠客精神,也已经日趋衰落。
随之而来的是,纯粹以利益为追求,以暴力为支撑的社会边缘犯罪组织价值观的形成。
北野武的作品秉持了他一贯的冷峻,即使用戏谐、滑稽的形态来描写老派结社组织的衰弱,也充满了冷峻的笑话。
日本的结社形态在2000年以后,随着社会经济泡沫的破灭,以及社会反暴力法的实施,基本走向末路。
几个老人组织起来的地下结社形态,己结成为社会的边角料和笑料,但同时,影片也向原有的侠义价值观做了致敬。
高志斌的作品加入了温暖的感情主题,从音乐、色彩,以及描写的歌厅、小饭店这一类的场景,也充满了浓浓的老式港片的味道。
同时也怀念了老派地下组织所秉持的侠肝义胆,兄弟情谊。
影片还模仿了法国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当中,杀手爷孙之间的细腻感情色彩,为这部怀念题材的作品,增加了一丝黄昏的温暖。
《杀出个黄昏》开篇7.5,20分钟后6.8,40分钟后太拖沓了5.6分剧本太差,影片割裂感很强,紫莹线资源多得没有必要。
导演没做过菜吧,酒精在高温下挥发飞快。
十几岁青少年就是想死又不敢死,你说我活不到三十,我有点悲凉,但你说我能活到七十老而不死,我又有点绝望。
生崽生孙不如生块叉烧,靠男人靠仔不如靠北,导演编剧一边阐述了这个事实,一边又让故事里的女人们多少去依靠男人,比如紫莹靠秋哥又甘愿被男友PUA,按摩女嫁人,凤姐靠两个老朋友,熙熙妈拖着不肯离,实际上真想走哪里有走不了的。
这种女性最后依靠男性的做法或许也折射了男性主创某种潜在的焦虑。
紫莹线真的太差,不肯打胎,心里只想着对方帅气,帅气能值几个钱,死掉了还是黄土一把。
常言老而不死必受其辱。
好像老就意味着离开主流,但死扒着主流有什么意义呢。
最后不堕胎这个真的看心梗,15岁生崽也太恐怖了,不如下块叉烧。
几个钱养?
买得起学区房?
付得起幼儿园?
青春期抑郁请心理医生找一个钟多少钱的?
奶粉钱不会继续靠做老年人安乐死赚吧?
等十五六岁再和妈妈一样被男人pua后因为“尊重胎儿”而不尊重自己的人生下崽?
不如去坐监。
胖子想花钱买时间两不相欠,又嫌人家对自己不够真心。
自以为是。
妓女姐姐倒清醒得多。
到底是她照顾老头还是老头照顾她?
一场迪斯尼一辆车就想把人套上?
最后去监狱包吃包住,看医院还不用排队,还有人监督早睡早起,活得倒是比外面舒服……凤姐线直接绝望循环,昔年的凤姐宛如今日的熙熙妈。
人不要诅咒未来的自己。
但是生都生了,还能怎么样?
塞回肚子里?
这么一想紫莹线绝望加倍,还是去坐监吧。
电影将现实照入电影,同时又用美好瑕想,跳过了现实。
为子女卖房,住入养老院。
我们内心是拒绝的,但还是卖了,还是住了。
为心爱的女人,卖车,凑礼钱有些爱,真是纯粹的立秋,夏季过去,秋季来临诚以为,主角的立意,名字也是有意境的。
人生如立秋之年,何去何从。
胡言乱语一通,我还是喜欢这个电影的大家有时间,要看,要看。
片中最让人惊喜是那段儿孙情的剖白,“中出即飞” “赵完松”,两词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时代不同表达的方法不同而尔罢了,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不可抗力的处境,包括年长了对新事物的抗拒、年长了与家里人的不和睦、年长了对自身身体情况的急速下降,最重要是心态怎样面对它。
就如四哥根本听不懂什么叫中出即飞,如果你愿意倾听年轻人的心声,就会知道原来是赵完松。
謝賢,就是謝霆鋒他爸,四十年前香港娛樂圈是他的時代。
他在1980年拍了部影響力非常大的劇《千王之王》,謝賢在劇中飾演千王「羅四海」,綽號「四哥,」就此這個花名跟隨了謝賢幾十年。
這部劇的導演叫王天林,他的兒子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王晶。
在香港,王晶不是最早拍賭片的,但是如果說拍的最好,知名度最高,拍的數量最多,那就非王晶莫屬了。
92年,王晶先後導演了《賭城大亨之新哥傳奇》、《賭城大亨2之至尊無敵》。
片中劉德華飾演的「賀新」,影射的是何鴻燊。
萬梓良飾演的「郭英男」,影射的是霍英東。
邱淑貞飾演的「阿妹」,影射的是賭王原配黎婉華。
而在《賭城大亨2之至尊無敵》中,李嘉欣飾演的「狄雲」,好事者則指出「狄雲」的原型,是謝賢的妻子狄波拉。
其實王晶的賭片一直和何鴻燊關係在一起,那麼王晶真的把謝賢的妻子狄波拉,寫進電影裡了嗎?
這其中還有一個坊間傳聞。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先說賭王何鴻燊,他雖然不是娛樂圈人士,但他與娛樂圈的故事倒是剪不斷,理還亂。
何鴻燊不僅有錢有勢,還風流倜儻。
他曾經說過一句話:「我這一生,只要我喜歡的女人,沒有追不到的,但我同樣不知道怎樣甩掉她們。
」確實,從「澳門第一美人」到比自己小39歲的梁安琪,再到娛樂圈眾多美女明星。
何鴻燊一生風流不羈,處處留情。
就這樣他還說,自己的情人不超過10個。
最廣為人知的一段就是賭王和著名女星利智的故事。
當年利智在亞洲小姐選美中,拔得頭籌。
她憑藉「魔鬼身材」成為一眾男性的夢中情人。
就連倪匡都誇她是「五十年難得一見的美人。
」利智和賭王在舞池中結緣,賭王對她非常著迷,大有把她發展成「五姨太」的意思。
但利智的出現,讓賭王其他幾房太太受到極大的威脅。
相傳二太和四太,反對聲音最大。
最終利智只得嫁給李連杰,遠走異國他鄉,再不回香港。
除了利智之外,狄波拉和賭王的關係也比較密切。
狄波拉是香港70年代最具傳奇的女性之一。
她是一個棄嬰。
1973年狄波拉憑藉婀娜的身姿,和姣好的容貌,在「香港小姐」選舉比賽中,一舉奪魁。
成了香港娛樂圈第一代港姐冠軍,與她一同選舉的還有趙雅芝,但當年趙雅芝只拿到了第四的成績。
幾個月後,又在「亞洲小姐」比賽中,再次獨佔鰲頭,獲得冠軍。
狄波拉奪冠後,順利被電視臺簽約稱為主持人。
後來,狄波拉又轉型成演員,成為香港娛樂圈最紅的女明星之一。
風情萬種的狄波拉,不但天生麗質,作風也很豪放,是那個年代譽滿香港的「學生情人。
」1978年,謝賢的第一任妻子甄珍劈腿。
謝賢被媒體嘲笑,他因此臉面盡失。
後來他整日渾渾噩噩,無心工作,還迷上了賭博。
不久後,謝賢手裡的積蓄就所剩無幾。
謝賢為了還債,只得賣掉房子,選擇租房住。
謝賢要租房,狄波拉卻買下了許多房產,成了一個「包租婆」。
在沈殿霞的牽線搭橋下,謝賢成了狄波拉的租客。
43歲的謝賢一見到明媚動人的狄波拉,內心的激情立馬被點燃,三番兩次約佳人共進晚餐。
此時狄波拉已經有了男友,在男友的召喚下,狄波拉去了美國。
為了解相思之苦,謝賢和狄波拉每天都要打越洋電話,一打就是三四個小時。
最終狄波拉和男友「一刀兩斷」,火速投入謝賢的懷抱。
1979年,兩人步入婚姻殿堂,他們的婚禮籌備了大半年,花費了近200萬港幣,大半個娛樂圈明星都到場參加,轟動了整個香港。
幾個月後,狄波拉公佈懷孕的消息。
外界不僅沒有祝福,還懷疑她的肚皮是假的。
有八卦好事者,想要上手摸一下,差點被謝賢暴打一頓。
那一年謝賢沉迷于「四哥」這個角色出不來,他在賭桌上一把接一把的不斷把錢往外送。
越賭越上頭的謝賢最終在14K的場子裡,欠下了上千萬的賭債。
當謝賢發現自己輸慘了,趕忙回家的時候,已經有14K的手下在追蹤他的下落了。
謝賢整日愁眉苦臉、茶不思飯不想。
鄧光榮知道謝賢遇上麻煩了,就專門去謝賢家裡拜訪他。
喝茶喝到一半,14K的人找上門來,不由分說用磚頭砸了謝賢家玻璃。
謝賢嚇得不敢吭聲,鄧光榮可不是好惹的,他本身就是個練家子,對付幾個小混混易如反掌。
最後那幾個小混混落荒而逃。
但鄧光榮總不能時時刻刻盯著謝賢,沒過幾天,謝賢前腳剛出門,後腳就被14K的人強行「請」到澳門,謝賢趕緊給老婆狄波拉打電話求救,狄波拉也不認識什麼道上的人,只能再次求助鄧光榮。
鄧光榮非常仗義,二話不說,立即趕往澳門。
但他在澳門也沒有話語權,只好給自己的「老大哥」劉榮駒打電話。
劉榮駒曾是鄧光榮父親手下的心腹大將。
到了澳門後,自立門戶,成了某社團一把手。
劉榮駒在澳門發展多年,人脈豐富,連陳惠敏提起他,都比出大拇指,稱讚他是真正的香港「大佬。
」劉榮駒曾和霍英東有過合作,因此他與霍英東的關係也非常親厚。
看在劉榮駒的面子上,14K同意放人,但賭債只能寬限半年。
謝賢欠的是上千萬的賭債,半年時間怎麼可能賺到。
狄波拉看著謝賢整日愁眉苦臉、不得安寧,心裡也為丈夫感到心疼。
後來狄波拉想起自己和賭王曾有一面之緣,狄波拉思慮再三,盛裝打扮之下,連夜飛往了澳門。
狄波拉順利的見到賭王,兩人一番「商談」後,狄波拉回到香港。
最終14K破天荒的給謝賢的賭債,打了個「五折」,剩下的也在賭王幫助下,輕鬆還上了。
1971年,王晶想把何鴻燊的人生搬上大螢幕。
又害怕惹怒賭王,就讓自己的老闆向華強,去探探口風。
沒想到,賭王一口答應,並欽點劉德華出演自己,因為他認為只有劉德華的帥氣,才能展現自己年輕時的風采。
于是王晶不負所托,將賭王的傳奇發家史,和風流往事,在電影《賭城大亨》中一五一十的還原。
在影片中李嘉欣飾演的是「狄雲」,她原本是個電臺記者,採訪賭王后兩人相識,之後發展成賭王情人,關係非常密切,最後迫于壓力與賭王分手,和電影明星「四哥」喜結連理。
謝賢江湖人稱「四哥」,這麼露骨的影射,也是沒誰了。
雖然王晶說「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但謝賢卻依舊不改風流本色,經常在外邊沾花惹草,與狄波拉的感情也是日漸破裂。
謝賢一直負債累累,導致16歲的謝霆鋒被「打包」給英皇,簽約出道後,替父還債。
1995年,謝賢和狄波拉的婚姻走到盡頭,據說兩人辦理完失婚手續後,抱在一起轉了好幾圈,雙方開懷大笑。
狄波拉與謝賢失婚不久就認識了現在的丈夫江耀城,他是一名飛行員,帥氣多金。
江耀城是狄波拉的粉絲,兩人是在飛機上有了第一次交談。
江耀城碰見自己的偶像後,鼓起勇氣向她要了簽名,一來二去,兩人走到了一起。
2000年,狄波拉和江耀城結婚。
婚禮當天,謝賢特地前去祝福。
狄波拉意味深長的對謝賢說:「四哥,我嫁了。
」謝賢激動的老淚縱橫。
值得一提的是,狄波拉結婚後,也沒和謝賢劃清界限。
有時候還會當著江耀城的面,無所顧忌的親吻謝賢。
江耀城也只能在身後默默看著,一聲不吭。
之後三人的關係更加「如膠似漆」,一起喝茶、一起逛街,港媒形容他們為「三公婆。
」江耀城為了討好狄波拉,還在逛街時,為謝賢、謝婷婷,全程買單,豪甩15萬,也是相當的霸氣了。
如今85歲的謝賢,與相差45歲的女友,分手又復合,攜手16年,一路激情相伴。
狄波拉則開玩笑說:「江耀城死後,她要重新嫁給謝賢。
」謝賢嚇得魂飛魄散,誠心祈求,江耀城能長命百歲。
現在狄波拉已經70歲了,但外界提起她,依舊是謝賢老婆,謝霆鋒的媽媽,她的老公江耀城始終在三個人的電影裡保持沉默。
有人建議狄波拉出一本自傳。
可狄波拉說:「我這一生都想離開娛樂圈,卻離不開。
前半生圍著謝賢,後半生圍著謝霆鋒。
」不過兒子謝霆鋒也成了狄波拉的驕傲,年輕時風華絕代,到了晚年,兒子功成名就,人生贏家不過如此。
参加“香港电影广东展映周”,观看了开幕电影《杀出个黄昏》,出乎意料地好睇,有意思有思考。
电影用略为荒诞的设定来讲很现实的社会问题,幽默自嘲式地教化看电影的年轻人。
电影讲述三个60年代让人闻风丧胆的杀手的老年生活,一个帅气厉害的杀手老了之后无儿无女孤独一人还遭解雇,一个用尽心思独自养大儿子却落得“行得走得”也要住进老人院,另外一个年纪大了没钱看病还得不到爱情。
听起来很惨的剧情,但好在拍得偏向喜剧,用戏谑的态度来让大家多多关注当下的老年生活。
主角选四哥谢贤实在太恰当,那天刷视频才看到他儿子谢霆锋在节目说爸爸年轻时候太风光,年纪大了不懂得照顾自己,一时感慨。
听过很多港圈媒体形容谢贤年轻时候曾经也是顶流,风光无限,曾经也是多少人心中的“欧巴”,儿子谢霆锋也很优秀,但就像他这样帅气一生的人都抵抗不来年老孤独。
不禁让人想起那句诗句“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他来饰演这个老年的顶级杀手实在太有共鸣,特别看到他脱下墨镜眼角的皱纹,不禁感叹一声岁月催人老。
冯宝宝饰演的爱唱歌爱打扮的老妈阿凤也很有意思,很多人仿佛看见了自己妈妈的影子,永远心口不一。
丝丝白发儿女债,历历深纹岁月痕。
阿凤为家庭付出,为儿子铺桥搭路,换来的是有手有脚住老人院,寄人篱下,欠下一身儿女债,连一世人打拼回来的歌厅心血也付诸流水。
什么都帮儿子想好,到头来儿子变成一个无主见的“废柴”,婚前听阿妈的话留在歌厅收银无所事事,婚后听老婆说搬就走完全没有考虑妈妈,真的让人寒心。
无奈的是这是很多家庭的写照,一个人老了就是家庭的负累,仔女成家立室也有自身考虑,加上自古以来婆媳两难全。
另外,让我非常触动的还有林家栋。
原来他不仅是一个好演员,还是一个好监制、好编剧。
《杀出个黄昏》是林家栋监制、编剧的,正如他自己在映后交流所说,想做一些有人味的电影,他觉得电影人应该要有人文关怀。
这些年他除了兢兢业业地做好一个演员,赢得观众的认可之外,还做了很多电影幕后工作。
监制了几部“新”导演作品,为什么要双引号?
因为例如《杀出个黄昏》的导演高子彬并不是真的新导演,他年纪不小了,他和林家栋很早就相识于TVB,另外一个编剧何静怡,也是无线的资深编剧。
但正正是这样有阅历有经验的人,才能写出拍出这样“有经历的”题材的电影。
也因为林家栋给了机会高子彬拍了第一部院线电影《杀出个黄昏》,他才被大家看到,最近他已经拍完了商业电影《猎毒》,杨紫和王千源主演的,预计2022上映。
人生悲喜交替,《杀出个黄昏》也是,用喜剧口吻为我们诉说当下最难解决的一些事。
电影围绕老年人养老、伤病、代际关系这些沉重命题,说了很多不敢细说的社会问题,让观众看到当下文化下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关系变化,血淋淋又让人无奈。
正如电影结局,也只可以用一个无血缘关系的女孩产子延续两位老年人生活来结束,有点讽刺。
夕阳红杀手三人组的业务在香港经济日渐凋敝的大环境下居然逆势走出一波上涨行情。
只不过承接的业务已经从黄金时代争财夺利的腥风血雨,变成了现而今我下单杀我自己,帮我脱苦海、助我上天堂的半慈善业务了。
一次意外的接到了一个意外怀孕的未成年少女的业务,不出意外的出了意外,故事就此展开。。。。。
单身老年问题,空巢老人问题,破裂家庭的未成年人问题,啃老族婆媳关系难题,底层民众医疗和生存难题一一都展现到了,虽然有自己下单杀自己的戏剧夸张,但表现的都客观和克制,不煽情不卖惨。
可惜想诉说的太多,故事线无法承载太多支点,也无法深入表达导演的人文关怀。
导演的叙事功力还需要锤炼,节奏感的把控也缺火候,尤其表现在问题少女与杀手秋哥建立祖孙感情的过程上,冗长拖沓且不自然、强行耍宝扮乖。
问题少女下单杀自己的原因交代的太迟,不但没有制造出悬念效果,反倒令略显冗长的祖孙建立感情的过程牵强又尴尬。
虽然蹭了杀出个黎明的片名,但全片完全没有片名的那种魔幻和暴力美学的质感,无论是摄影,分镜,叙事,光线都差强人意。
不得不感叹香港电影真的是一日不如一日,就像领衔担纲的两位老人谢贤和冯宝宝,真是英雄末路,美人迟暮,让人不胜唏嘘。
但谁说这又不是本片最大的看点呢!
谢贤,冯宝宝两位前辈的表演轮不到我做评价,单是如此高龄能完成度如此之好,其职业精神就令人钦佩!
导演也算菩萨心肠,故事结尾还是温暖的,有希望的,有光的。
最后希望香港的电影也像片名一样,能杀出黄昏。
以后就会有希望,有光!
先下结论,我觉得是一部好戏!
这样的小成本本土制作,总让我对港片又多了一些期待。
尤其是在隔壁新版《倚天》的衬托下,这份港味,才又显得更难能可贵。
这个故事原本应该是一个悲剧的,当谢贤年老后第一次执行刺杀任务时,发现对方是因为付不起医药费主动寻死。
这个底色的故事,原本已经跟悲剧脱不了干系。
后面有几分钟的镜头,也交代了四哥一次次去执行任务,背景音乐用的是一种优点轻快的曲子。
社会那么无力,电影里的角色只是帮他们解决困难,那一刻本就不应该那么悲吧。
后来谢四哥跟少女碰面的那场戏,我不小心穿越到了《刺客伍六七》的一处情节,幸好小姑娘不是绝症,要不就完完全全撞板了。
我喜欢两个人的相处模式,内人说这不是有点《杀手里昂》的人物结构,很不。
里昂跟萝莉有一些感情戏份,四哥跟少女完全不存在,幸好也没有。
小姑娘第一次跟四哥情绪爆发那场戏,真的差了点意思。
我终于能看懂一些所谓的演技了。
但瑕不掩瑜,我还是很喜欢这个小姑娘。
查了演员资料才知道,原来是95年的,虽然演05年的青少年也不违和,但不禁感叹,香港新生代女演员跟大陆比,差了很多。
大陆的赵今麦,张子枫,妥妥的00后佼佼者。
我很喜欢林雪这次的角色,笨拙的可爱。
可能我生活中某方面也有一点笨拙,所以会偏爱这个人物。
这个人物是卑微的,所以在卖了车给老相好送去份子钱。
也只是问,你会不会记得我?
我也很喜欢凤姐跟林雪的对手戏,凤姐身材好颜值佳先不说,比如那场戏。
林雪:你不考虑找个人来照顾你的下半生吗?
凤姐:这句话你是不是说反了。
(很犀利啊)光看电影,我确定不了凤姐对林雪到底有没有过“喜欢”。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那么复杂,都说尽了说白了反而没有意思。
去翻演员表,还是没找到这个女演员是谁,有知道的大神评论区说一下。
冯宝宝,年纪再大也可以做到可爱的一位女演员。
我很喜欢她跟四哥的那两次,退步了够姜你再讲一次退步了两个人的对手戏,一下子可以让人不记得年龄,时间。
人无论多大,多老。
在有些人面前,就是可以变得可爱,变成年轻人。
我永远喜欢港片里的友情戏份,这三个老家伙(难为林雪,错辈了应该)的友情,让人既羡慕又感动。
两个人把冯宝宝从养老院接出来去露天KTV唱歌那一段,就很有爱。
冯宝宝还是说她那一套词,被底下观众diss,四哥立马怼的那个人哑口无言。
四十年,这几个人的友情没有变。
整个电影,我最钟意,女孩和老人一起吃薯片的场景。
女孩改变了这个倔强的老头,给老人的黄昏带来了一抹亮色。
老戏骨谢贤年逾八十,冯宝宝也快七十了,两位影坛常青树撑起整部电影的气场,笑中有泪地反映老人生活的凄凉晚景:无论富贵贫穷都有各种原因需要买凶帮手自杀;而三位高龄杀手各自生活的烦恼又何尝不是来自老龄被社会边缘化。
老戏骨的黄昏恰恰映照了香港电影的黄昏,当这批跟随香港电影一路崛起经历黄金时代至今的老电影人渐行渐远,是否还后继有人?
戏说落魄杀手三人组的夕阳故事,一是反映香港老年人老无所依的困境,二是影射香港电影只是近黄昏的落寞,曾经疯狂造梦的东方好莱坞现在堕落成苟延残喘的乡村小作坊,对于我们这些看着香港电影长大的一代,无限唏嘘!
影片的监制及编剧林家栋出身于香港电影的辉煌时刻,摸爬滚打多年没有什么太大的建树,靠着对香港电影的一腔热忱,把绝大多数中坚力量都熬退休了,才正式闪亮登场,以《树大招风》为自己正名,今年又是双影片提名金像影帝,果然只要够坚持,野百合也有春天!
出于对香港电影光辉岁月的执念,栋监制特喜欢启用老前辈,之前《打擂台》的泰迪罗宾、梁小龙、陈观泰等,这次又请到阔别银幕多年的谢贤及冯宝宝,第一次看到不戴墨镜的四哥,一脸沧桑地呈现了最真切的孤寂感,但他又能最勇敢地面对这份孤独,正如片名,杀出个黄昏,喊出了“香港电影不死”的口号,即使面对岁月不期,也将竭尽所能让香港电影发光发热!
看睡着了,现在香港还有专门学过电影的职业导演吗?
看过
那些各自的困境的心酸。但好在还有朋友,歌词真好。
两半。故事完全不过关,彭浩翔类的都市精明点子,真的关怀老人处境才怪,显出《我的特工爷爷》商业的自洽来了。求死的老人(周聪那场美术一言难尽)和缺乏管教的青少年的世界,其实是“中年人”从社会中抽离,恐怕躲在摄影机后面数钱呢吧。刻画年轻人无知巨婴的样子(想想冯宝宝从小演戏养家,想想开心鬼少女们,就知道时代的面目),传承刀法是借口找保姆照顾。绑架负心汉是为了强行撮合,甚为荒唐,角色行为动机任人揉捏。谢贤85岁保养硬朗,能折腾是福气。冯宝宝67岁,最好,谁不想看黑玫瑰重出江湖!林雪57岁最年轻,但是体型让人担心他的健康,痴心嫖客的桥段也是中年男人通病。结尾彩蛋看二老气息不接、节奏跑板地唱歌,我觉得有点残忍。
【北京电影节展映】中规中矩剧情片。情节夸张、设计感强,协助自杀情节本可发展成深刻的社会议题探讨,然而却浅尝辄止,转而硬是去贴合少女与老杀手的情节设定,剧本随即崩塌,漏洞百出。好在演员表现都在水准上。证明谢贤、冯宝宝这样老一辈高龄演员还能演戏。两星半
人年轻再风光也怕老无所依,没有人能熬得住寂寞。
喜剧中包藏老无所依的悲伤,但剧情却依靠拯救怀孕少女和新生儿来丰富老年生活,委实有些拉垮英雄迟暮的档次。最后,我爱林雪哈哈!
演员都是老年人本来就够死气沉沉了(暮气沉沉已经不足以形容)。再加上一潭死水的剧情推进节奏,高饱和度的镜头色彩还有多为夜晚的场景。就像老人臭那样让人难以接受。剧中每个人都要死不活的。负能量爆棚的片子。垃圾
还真有点感动,冯宝宝是真正影后级,歌都快把我唱哭了。林家栋监制,还作了一首词。
在巅峰时自谦是笑傲江湖,在落魄时自叹是自怨自艾,老演员们还能出来再唱青春之歌自然是老演员们的荣光,但也更显得当下香港电影的落寞,为了迎合潮流硬拍堕胎戏让尚能饭否变成了顽愚不堪,全片充斥着的大量煽情音乐已让观众心照最后片子注定晚景悲凉,片中的角色们尚知退一步海阔天空,对当下的港片来说又何尝不是?斜阳晚照固然不错,宁知黄昏过后也会再有黎明。
八十多岁的老汉,是怎么保持住这个身板儿的?只能说是天赋异秉吧?
钟雪莹不错,爱了(2022.4.25看过)
片尾crew list不少熟悉的人,還見到了久違的羅永昌客串演出;劇作和製作都有些問題,但能拍老人戲還是挺值得鼓勵的,年輕的鍾雪瑩也蠻突出,演出頗自然;馮寶寶翻唱deanie姐的《倦》也好聽,林振強的詞寫得真美
其實這種電影 根本掙不了錢 不過 林家棟有心拍 也確實反應到香港真實狀況
用一种极其不合逻辑的设定来讲述老年群体老无所养的社会问题,难得用一种隔代陌生人之间的慰藉来消解这一残酷现实。
老了就应该服老,而不是倚老卖老打出这么一张情怀牌,其实挺尴尬的
没想到谢贤这么老了,没想到林雪这么胖了,没想到我的青春也早已都喂了狗了,悲情,没落,不甘,林雪加一颗星。
林家栋不许再写剧本了
關注弱勢羣體,謝四昇lel做影帝,難道不值得至少加兩星?37年同05年,真係一個鴻溝~督泡泡一幕,相當窩心。就算劇情有瑕疵,仍不失爲年度經典之作,力薦!
#FEFF23,5.5/10,好像也是导演处女作,但是整个剧作上还是停留在想法而没有结合时代的实际情况···电影这个东西,一鼓作气很重要,虽然不知道拍摄一半发生了什么,到那影片前后的割裂感还是蛮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