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仓岛是日本富山监狱一位退休返聘的狱警,这一天,刚刚经历丧妻之痛的他意外收到妻子委托一家遗嘱代理机构送来的两封信,一封当场交给他,另一封则请他10天之内到妻子的故乡长崎的邮政所领取。
第一封信是一张明信片,妻子就写了一句话:请把我的骨灰撒到故乡的海面上。
仓岛有些困惑,他不明白妻子为什么没有生前跟他交代这些,而要在去世之后才让人转交给他信件。
仓岛的妻子叫洋子,曾是一名歌手。
两人相识于洋子有一次到监狱慰问演出,仓岛被洋子深情的演唱打动,他主动向洋子致意并送她到车站。
洋子在一番犹豫后向仓岛表达了歉意,她说她的歌只为一个人而唱,可是那个人两年前在监狱服役时去世了,她一直无法从心上人离去的伤痛中走出来。
她对仓岛说:“重要的东西,总是在失去之后才知道它的价值。
”此时的仓岛已经50岁,一直信奉独身主义的他被洋子的真诚打动,在两个人的交往中,他开导洋子要忘记过去,他说:“监狱里的人,时间是停留在过去的,忘记过去有什么不好?
不忘记的话,你的时间也同样停留在过去。
”于是洋子打开了心扉,向仓岛倾诉了她的情感经历。
后来,洋子曾这样对仓岛表白道:“是你点亮了我心中的明灯。
”
两个人慢慢走到了一起,他们都已经有岁月划痕的心灵,在尘世深情地互相珍惜彼此的后半段生命。
可惜相爱的时光很短,15年之后,洋子确诊患了急性淋巴癌,不久之后就告别了人世。
带着对妻子为什么这样交代后事的困惑,仓岛开着被他改造成小房车,原来准备用来和妻子一起驾车游遍全国的旅行车踏上前往长崎的路途。
这是一趟完成妻子遗愿的旅程,也是和妻子15年美好时光的回放,一路上,两个人相依相守的过往一幕一幕地在仓岛的脑海里闪现。
这让仓岛一个人的旅程显得孤独和落寞,岁月匆匆,知心的话还没说够,知心的人已经不在身边。
2、在路上,仓岛遇到了一个自称是退休语文教师的旅者,他和仓岛一样刚经历了妻子的离世,他一个人开着房车,用四处游走减轻妻子去世带给他的悲伤。
在一处汽车露营地的夕阳下,两个人喝着咖啡,退休语文教师絮絮叨叨地和仓岛读俳(pái)句(日本一种古典短诗)聊人生,他说起自己对旅行和流浪的理解,他说旅行和流浪的区别在于:旅行是有可以回得去的地方,流浪没有。
仓岛深以为然,只是他没想到这位退休语文教师原来是个开着房车到处行窃的惯犯。
当他们又一次相遇时警察追上了他,在被警察带上警车前,他告诉仓岛:“我在流浪中陷入了迷途。
”
这是个小意外,按警察的定性,这位退休语文教师是窃贼。
但仓岛显然理解他,一个失去妻子,找不到可以回得去地方的流浪者,他在用行窃排遣心中的苦闷。
田宫和南原是仓岛在路上遇到的另两个人,他们是一家食品公司的职员,专门在各地展销会上售卖一种叫乌贼饭便当的食品。
田宫热情又大大咧咧,他因为汽车故障请仓岛带他一段,又因为同事南原有事请假让仓岛帮他一起准备食材。
由于长年在外,田宫的家庭出了问题,一天晚上借着酒劲,他向仓岛和南原吐露了自己的伤心事,他的妻子有了外遇,可是他不敢说破,他不知道如何面对说破后的局面。
南原和南宫不同,他内敛寡言,已经7年没有回家了。
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只不过他们的故事有些压抑而沉重。
在告别的前一天晚上,南原写给仓岛一张纸条,告诉他如果租不到船出海撒他妻子的骨灰可以找纸条上那个叫“大蒲吾郎”的老人帮忙,他曾去那里钓过鱼,受过这位老人的照顾。
3、仓岛到达了妻子的故乡,他先去邮政局取了妻子的第二封信,里面还是只有一张明信片,就写着三个字:永别了。
仓岛更加困惑起来,他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妻子要用这样的方式和他告别。
不过他只能暂时放下困惑去找船出海撒骨灰,不巧台风正在登陆,没有人愿意出海。
仓岛只好想别的办法,他走进一家小饭馆吃饭,拿出南原的纸条向店员奈绪子打听大蒲吾郎这个人,没想到那是奈绪子未婚夫的爷爷。
小饭馆的老板,奈绪子的母亲也看了仓岛的纸条,她惊呆了,那是她曾经熟悉的字迹。
让仓岛失望的是,大蒲吾郎和别的渔民一样拒绝了他,他说并不认识南原,面对孙子出面说情,他不客气地说我的船要不要出海我自己说了算。
仓岛只能告辞,狂风暴雨的夜晚,奈绪子的母亲请仓岛小酌聊天,她向仓岛打听那个给他纸条的人,然后说起自己的丈夫。
他的丈夫曾经也是渔民,后来为了赚更多的钱上岸做生意,结果欠下一屁股债。
7年前,重新出海捕鱼的丈夫遭遇台风葬身大海,连尸首都没找到,她用他的保险金还了债,开了这家小饭馆。
第二天天气有所好转,仓岛饶有兴致逛起这个海边小渔村,当走到一处已经闲废的写真馆时,他意外发现妻子童年演唱时的照片被放在橱窗中展示。
仓岛伫立了很久,然后很庄重地说了声:“谢谢你!
”是仓岛在这里读懂了妻子两封信的深意:妻子的人生,他并没有全部参与,包括后事的安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该放下过去,好好走自己人生的路。
一句简单的“谢谢你”,是仓岛豁然开朗了他一直试图破解的困惑。
于是,在一处灯塔附近,望着深蓝的大海,仓岛抛飞了妻子写给他的两张明信片。
仓岛再次去请求大蒲吾郎,这回大蒲吾郎改变了主意,答应他隔天天气更好的时候载他出海。
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一切都云开雾散起来。
临出海前的晚上,奈绪子的母亲拿了一张奈绪子和未婚夫的定婚照,请他出海撒骨灰时一起把它抛到大海,让长眠的丈夫看一看女儿。
仓岛默默收下了照片,一切尽在不言中。
4、回程的路上,仓岛去找了南原,他把奈绪子和未婚夫的定婚照给了他。
一切昭然若揭,南原就是奈绪子的父亲,他制造自己海难而死的假象,隐姓埋名流落他乡。
他的行为是犯罪,可背后,是他的牺牲和对妻儿的成全。
仓岛也跟南原分享了他从妻子两张明信片上得到的领悟:“我有属于我自己的人生。
”抛飞的明信片,就是仓岛和过去的诀别,余生的日子,他要遵从妻子的心愿,好好走完人生的路。
15年前,他开导妻子忘记过去重新生活,妻子用“是你点亮了我心中的明灯”感激他;15年后,妻子用她的方式把当年他的开导还给了他。
仓岛在路上遇到的三个人,此时有了更深的寓意,他们一个用行窃排遣丧妻的苦闷,一个用逃避压抑妻子出轨的痛苦,一个用隐姓埋名成全妻儿不用过背债的苦日子。
他们都陷在过去的漩涡里,没有活出自己的人生。
上面所写的,是一部日本电影讲述的故事,叫《致亲爱的你》,著名导演北野武的作品,领衔主演的是高仓健。
电影拍得内敛而安静,是一部充满东方生死哲学的电影。
影片的最后,字幕上打出日本著名俳句诗人种田山头火的一首诗:漫漫人生路,行行复行行,今日吾亦往,重走此间路。
意思不难理解,同样意境的诗词,早几百年前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就写过,最后两句是: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世间,每个人都是过客,每个人都在走前人走过的路。
每年的清明,是我们和逝去的亲友最近距离的重逢,对他们的祭思,不是为了沉缅于伤痛,是为了活着的人更好地走人间的路,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生命,不过是逝者在教我们放下过去的轮回。
【裂光,喜爱解读电影和红楼。
好好活着,慢慢向上,个人公号:裂光(lieguang2026)】
这样的电影,有什么人能够陪伴着一起看呢?
应该没有吧。
想到你喜欢高仓健(我也喜欢,忘不了电视机里面,他在《追捕》里的背影)他还是这么沉默又深情。
只是这个电影的题材成了禁忌。
恋人啊,朋友啊。
没有人可以一起看这部电影。
因为有的情绪,就是无处可诉,无法可解。
最终,都是孤独的。
这是最真实又宝贵的。
等我考试回来,一个安静的夜晚。
一个人。
致亲爱的你 窗外阴雨连绵,大白天的屋子里暗若傍晚,开着灯,听着外面雨声潺潺,有一种淡淡的愁绪在滋长。
昨晚睡觉前看完了《致亲爱的你》,总觉得有千言万语要说,但是最后也只能化成一句幽幽的叹息。
我怀抱着沉沉的倦意睡去,眼角还带着湿润。
起床的时候已经上午十点,厚重的窗帘外面透过来些微的光线,让自己以为天还刚刚亮,原来外面大雨倾盆。
然后我想起电影中那场大雨,沧岛坐在自己改装的小房车内抓了一把洋子的骨灰,在手心细数了几下,然后又沉默的放入骨灰盒里,旁边是蓝色玻璃瓶装着的波斯菊,高仓健沉默而深情的老脸一下子就击中我的心房。
然后小饭店的老板娘打发自己的女儿邀请沧岛去家里住,台风席卷的小港口与室内温暖的气氛形成对比,然而沧岛睡不着,有着自己故事的老板娘也睡不着,于是两人对着一杯清酒,各自说着自己的故事,感情压抑而缱绻。
而屋外的狂风大雨或许也正是两人内心的写照,然而最后所有的一切又都会平静起来,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过波澜之后总是会慢慢的走入平静之中,如同前一晚还波澜壮阔的海面第二天又恢复成温和宁静的样子。
老板娘帮沧岛解答了困惑,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劝解呢?
洋子说:“没有什么比错过季节的风铃声更让人伤感了。
”说话的时候她脸上带着俏皮的笑容,像得到糖果的小孩子那般满足,而坐在旁边忙着的沧岛那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画面会伴随着他今后漫长的旅途。
柔和的风铃声以及那些你微笑着的时刻,我都记在心里,一遍一遍的重温只是为了温暖寂寞的自己。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回忆有时让人觉得温暖,但是大多数的时候是会让人觉得感伤甚至难过的。
而我们生命中出现的很多人只是陪着我们走过那么一段,总有一天我们还是要学着一个人去继续新的生活。
这就是洋子为什么大费周折的给沧岛两封简单的信的原因吧,是为了让他放下,是为了让他和过去道别,和有她的记忆的那些生活道别。
道别不是为了遗忘,是为了更好的开始。
然而也有很多人是执着着无法走出那一步的,就像是辗转在外拼命在车站销售便当的主任,明明知道自己的妻子在外面有了其他的男人可是却没有勇气去捅破,像一只乌龟把头缩进厚重的壳里,背负着枷锁般踽踽独行。
然而我在那些明媚的画面里看到了美好,那使人宁静的风铃声,让人眼前一亮的蓝色玻璃瓶,以及将要结婚的渔夫坚毅的说我想要奈绪子幸福,这些都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啊,可是我们的生活难道不正是这些小事拼凑而成的么?
那些困惑的模样,那些对未来充满幻想的期待,那些小人物的悲欢离合,经过了那么久的沉淀之后,我们才能够从容的面对生和死吧。
我总是被这样的故事治愈,这些日常的小温情总是能够引发我内心那个燃烧着小火苗的角落,小火苗跳跃着,像是夏日咸咸的海风吹来,眼角有些微的潮湿。
你说感情从来都不说话,可是你看高仓健满脸皱纹沉默的样子就能明白什么叫情深不已了吧。
很多年以后等到我们都老了的时候,等到我们都可以从容的面对生和死的时候,等到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回忆一生的时候,我们再来看这样一部电影吧。
还有啊,北野武饰演的偷车贼依旧是那样的可爱啊,他说我只是在旅途中迷失了的时候我真的有那么一丝的难过啊,他问高仓健你知道旅行和流浪的区别吗?
旅行有一个目的地,旅行还有一个可以回到的地方。
呐,亲爱的你,多年以后,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开着自己改造的简单小房车去旅行呢。
2013/3/17
仓岛英二(高仓健 饰)的妻子去世了。
亡妻洋子留给他两封遗书,第一封是“致亲爱的你,请把我的骨灰洒向家乡的大海”,第二封在长崎邮局等候仓岛10天后领取。
为何生前不能当面告知,非要以书信的方式表达呢?
仓岛携着妻子的遗愿与内心的困惑上路了
仓岛驾驶的是一辆自行改装的微型房车,车内有温馨的暖黄色灯光和简易厨房,出发前他独坐在木椅上,回忆起洋子(田中裕子 饰)拨弄风铃的淘气模样,在病床前共同商讨改造方案,她曾教予他制作简单家常菜:煮鹿尾菜或味增汤……他们曾约定要这样并肩而坐看窗外白云流转、年华易逝。
富山 Toyama
如今只有仓岛孤独地上路了,从富山县富山市[1]出发,行至长崎县平户市薄香港口,大约1200至1300公里的旅程。
随着影片开端清脆的风铃声,以及洋子充满爱意地嘱咐:“秋天到了可要记得摘下来呀,没有什么声音比错过季节的风铃声更悲伤了”,奠定了本片温暖而哀伤的基调,失去了洋子的仓岛,这颗寂寞的心该如何安放?
也许大多富山人如仓岛般温柔而坚毅,L小姐与P先生在富山县美术馆[2]遇到的这位可爱老太太便是如此,她独自欣赏着一幅名为“线”的艺术品,这幅作品通过虚实渐变手法,巧妙地创造了视觉差,让人错以为每一道“线”是向外凸出或向内凹陷的,想一探究尽的她左顾右盼地细细打量作品,蹒跚挪步的认真神情像极了正在审视教堂玫瑰花窗的马蒂斯。
比起富山县美术馆里静默不语的从建筑到平面设计的艺术品,富岩运河环水公园[3]里的“原住民”们则活蹦乱跳——两只执拗的公野鸭为了争夺一只母鸭的交配权不惜在世界最美的星巴克旁大动干戈,直至其中一只依靠家族势力“群起而攻之”,闹剧才算告一段落。
野鸭如是,罗密欧与茱丽叶亦如是,狼狈落跑的那只公鸭只能朝着富山玻璃美术馆的方向悻然离去。
JAPAN5.0@2020|富岩运河环水公园_腾讯视频富山玻璃美术馆[4]与富山市立图书馆同设于“Toyama Kirair”综合大楼内,这座于2015年8月开放的建筑出自隈研吾先生之手,曾获得国际石造建筑奖、自然木造建筑奖。
室内御影石、玻璃、铝材与光交织,材质的“破坏性”造就了时时月月大不同的光影艺术,让建筑本身成了艺术品。
5层Gallery是LION先生的特展,不曾想冷冰冰硬梆梆的玻璃在艺术家手中竟能如此出神入化,灵动的曲线正与安东尼奥·高迪先生厮语:“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虽然高迪先生相对描述的是建筑设计,而艺术伟大意义就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这里展示的每一件如梦似幻的玻璃作品,正是LION世界里一座座蓬荜生辉的殿堂。
6层Dale Chihuly先生的常设展带领L小姐与P先生登上“企业号”,展开一段不可思议的星际迷航。
满载一舟绚烂星球,零星散落的星光悬浮于无尽的暗空,方舟缓缓摇曳着,梦魇释放着迷幻般的眩晕,一直漂泊到宇宙尽头。
从爱丽丝的梦境中醒来,两人在如今的特殊时期来到富山——和汉药王国、小林制药总部,L小姐的手帐里画了些应景的药品,多么希望这些物件只是应个景,而不是长久地、无节制地为人们所用。
如仓岛曾为洋子祈愿,温柔善良的人啊,愿你无病傍身,安康自来。
高山 Takayama
小车驶过一座红桥,仓岛暂抵飞驒地区高山市附近汲水。
在此他偶遇喜爱俳句且喋喋不休的独旅人(北野武 饰),对方谎称自己曾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
同为丧妻失意人的“老师”与仓岛共饮夕阳下“行至日暮,方知此处水之甘甜”,他突然发问:“旅行与流浪的区别是什么?
”仓岛疑惑不解,他自问自答:“区别在于,有没有目的”。
时至深夜趁仓岛熟睡时,“老师”送上种田山头火的俳句集,留言“旅行的良伴”便不辞而别。
晨起仓岛望见后视镜上系着的“礼物”些许迷茫,尔后驱车经过飞驒国分寺[5],向着竹田驶去。
宫川西侧的国宝级文物——“飞驒国分寺”始建于室町时代,院墙内1200余岁的“本堂”大银杏与三重塔朝夕相伴五百载,院墙外岐阜县北部的高山市车水马龙,作为日本面积最大的市,其素有“飞驒小京都”之美称,以木建筑、木雕工艺闻名遐迩,与我国云南丽江互为友好城市。
比国分寺年幼些的另一国宝级建筑文物是高山阵屋[6],原为高山城主森氏的宅邸。
参观阵屋不可穿鞋入内,L小姐赤脚徜徉于屋内,重叠百年前屋主起居的路线,轻抚屋主亲手规制的书案,静赏屋主曾凝视过的“惊鹿”与傍水而生的盆景,就在此时,刚刚还冬日微醺的天竟不由分说地下起了雪,隔着雪幕是屋主曾精心培植的如今有些微黄的青草坪,呵一口白气穿回百年前,森氏也曾在此慨叹六合萧条,严霜凛冽。
文物的魅力就在于,它挣脱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同百年后的一声叹息发生隔空回响。
告别阵屋穿过石桥便是高山城区的“上三町”古街,长400米的“传统建造物群保护地区”熙熙攘攘。
街边的乡土料理店、咖啡屋、酿酒厂保留了商家町的完整形态,酒厂屋檐下挂着杉树叶团成的“酒林”,“酒林”愈大象征着酒厂年份愈久。
流风回雪,城町莞尔,最具特色的建筑形态是完整保留至今的日式传统格子窗和围炉造型。
行至古町交叉口,依小桥流水,一座气派的石造鸟居是樱山八幡宫神社[7]的预告牌。
神社源于仁德天皇时期(相当于我国东晋十六国时期),每年10月9日至10日在此举行的“秋季高山祭——八幡祭”是当地闻名盛事,届时11辆被指定为国家重要非物质民俗文化遗产的神轿——“流动的阳明门”依次穿梭于街巷,通知人们做好越冬准备。
神社的手水舍是用一整块巨石雕成的“大手水石”,清水中探出的墨青色龙头竟让L小姐生出幽深恐怖的感受。
竹田Taketa
跟随仓岛别过高山,我们抵达了竹田市。
翌日仓岛独自闲步于一片生机盎然的青青山坡,洋子曾在这里举办“天空的音乐祭”,温婉的《星之歌》星めぐりの歌贯穿影片始终,缓缓点亮了仓岛心中某一盏已暗淡的星:“红色眼眸的天蝎座,展翅翱翔的天鹰座,青蓝瞳孔的猎犬座,蜿蜒发光的蛇座。
猎户座在高唱,霜,霜在飘落。
仙女之云,鱼口之形。
大熊座的足尖向北,伸向五个方向,小熊座的额首,围着北辰绕转。
”撩人心弦的抒情曲亦有共鸣音,璀璨如中岛美雪的《地上的星》:“风中的昴宿星,尘沙中的银河,诸君身在何方,送别为时犹晚。
草原上的天马座,街角的维纳斯(金星)无人守护,诸君身在何方,众人遗忘存在大地的星宿,徒然向太空张望。
”
仓岛与洋子因《星之歌》结识,洋子饱含深情地演绎,如一股温暖清泉激荡着仓岛的心田,在彼此理解与欣赏中,两颗寂寞的心相拥慰藉15年。
也因《星之歌》,洋子终于鼓起勇气向爱人示以坦诚,仓岛深情地鼓舞着洋子:“在监狱里,本该流动的时间,是静止的。
能够忘记有什么不好,如果不这样的话,你的时间也要停止了。
”决心与心酸过往和解的洋子,若有所思地回复道:“你能听我说说那个人的故事吗?
”下关Shimonoseki收拾起对洋子的思念,仓岛继续奔赴目的地,行至下关居然三遇“语文老师”,这次“老师”补充了他关于旅行与流浪的论述:“留下来的人,必须继续活下去。
只身越岭亦见峰。
”戏剧性的是,随即“老师”被赶来的当地警察以“入车行窃嫌疑”押走了,只留下那本俳句集和令人回味的告辞:“在流浪的途中,我陷入了迷途。
”警与匪的矛盾在这里变得舒缓轻柔,作为狱警的仓岛没有撕破“俳句老师”的幻想,而惯犯也没有伤害温情纯真的“永别之行”。
谜底:长崎 Nagasaki
从下关驱车抵达长崎,仓岛终于领到了洋子的第二封遗书,信上只有一句短语:“永别了”。
直到仓岛停宿薄香港口的某日,他闲步于羊肠小径,发现一家陈年老店——“富永写真馆”积尘的橱窗内,陈列着一张洋子的儿时舞台照,谜底就此解开。
此刻的仓岛终于体会到洋子的良苦用心:你我相伴时日不长,感谢你赠我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感谢你送我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而我希望你能拥有我的全部人生。
为什么生前不能当面告别呢?
因为只有切身感受过“永别之行”的仓岛才能感悟洋子无尽深沉的爱:“你的人生是属于你自己的”,而我的爱将一直伴随你余下的时光,你不孤单,你从未流浪。
被浓浓爱意环抱,怀有深深眷恋的仓岛对洋子说:“谢谢你。
”
释然的仓岛将两封遗书抛向一片澄澈而湛蓝的海,故事又回到最初洋子吹动风铃那一幕:“秋天到了可要记得摘下来呀,没有什么声音比错过季节的风铃声更悲伤了”,原来洋子一直在说的是“不要错过”。
心已安放的仓岛带着洋子如岁月沉香的爱,一首种田山头火的俳句,开启了属于他的旅行:漫漫人生路,行行复行行,今日吾亦往,重走此间路。
- end-尊重版权,转载请联系/鹿行札记/公众号(ID:to-timbuktu)授权特别说明:本篇涉及的所有电影配图均来自影片截图完整文章请见豆瓣号【鹿行札记】,公众号to-timbuktu
高倉健著名的《鐵道員》我沒看過。
田中裕子最初是在《阿信》看到她。
兩個人演出的這部電影,將死亡、遺忘、生命的前進,描寫得既深刻,卻不煽情。
日本人拍死亡,都含著一點點日本人的內斂,或人與人之間隔著的一點點距離,很親近卻又很疏離。
男主角自始至終沒有掉下一滴眼淚,但每每沈思的時候,會讓人看見一點悲傷、不解、不捨和道別。
死去的妻子在飄雪的夜晚,帶著醉意,將手放在胸前,說著:「你在我這裡亮著」,妻子死後,為了完成將妻子的骨灰撒向家鄉的大海,先生開著車,經過1200公里來到妻子的家鄉。
沒有太多的劇情、對白,沒有太多說明白的話語,藉由旅程和回憶的畫面,讓這部電影流著濃密的情感(緒)。
音樂很好聽,電影很好看,日本的橋很漂亮。
不過我想不同年齡的人看來,感觸也不會一樣!
这是一部2012年上映的影片,本来是用来打发时间的,但整个影片看下来却被它所采用的电影镜头所吸引。
《致亲爱的你》主演高仓健,导演降旗康男。
开场是运用了上升的升降机巧,为的是运用俯视的技巧把整个场景展现,他清楚地让观众了解到地面的情况是一个监狱的空地。
然后转场到主人公家里,首先听到的是清脆的风铃声,主人公出现。
在这里就开始了整部电影里的剪接技巧的切入“匹配剪切”。
为了不让观众注意到剪切点,它的转场尽可能的合乎逻辑。
镜头顺着演员视线转移到风铃上时,画面就切入到了新的影像上。
这时画面是陈旧的颜色,表示这是已发生的事情,意在回忆。
之后又回到现实,运用视点剪切通过演员的视线把镜头切换到演员所注视的目标上,之后又剪切到人物,看看他的反应。
运用了一段蒙太奇,简单的交代了主人公的工作,是一名在监狱工作的公务员。
之后运用电影的基本技巧变焦点让观众看到主人公的妻子在临终后的遗书。
运用了我一个短暂的长镜头之后,主人公从建筑物出来走到汽车跟前打开了车的后车厢。
这时镜头切换到车里的木匠工具和成品上。
然后直接剪切到了过去主人公和妻子在病房里讨论修建汽车去旅游的场景。
在之后切换到现在,运用了两个构图技巧“三人构图”和“内部画框”叙述了主人公将要去做的事。
这种构图可以通过人们自然的眼神使一个场景中的被摄体之间彼此发生关联。
并使人物突出。
在配角询问主人公和妻子如何认识时,电影运用了流畅剪辑的手法把画面切换到了以前。
并透过信从以前剪切到了现在。
一系列主人公的特写体现了主人公矛盾的心情。
这部电影里流畅剪辑贯穿着整体。
最终主人公决定前往妻子的故乡,按照她的遗言把她的骨灰洒在故乡的大海。
之后主人公开始上路,在路上运用了大批的跳切和跟拍来进行剪切。
在刚刚上路主人公遇到了一个环游世界的偷到惯犯,电影运用了中景 、正反打表现了两人之间的对话。
到了夜晚主人公听着海声难以入眠,便走出车走向大海。
又开始运用剪切的手法进行了过去一现实的转换。
主人公继续自己的旅程,在下雨的天气下认识了车子抛锚的外卖便当的田宫。
通过特写镜头表现了两人的谈话。
在之后主人公帮助田宫,和与田宫等人一起吃饭都运用了中景,正反打等技巧。
里面描述主人公和田宫及其职员一起买便当的时候运用了俯视,表现了人之多。
各种流畅剪辑把主人公的现在与过去连接在了一起,它有的时候是前一个镜头的结束到后一个镜头的开始,这个使得观众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动作上而没有注意到影片的剪辑这个剪切点几乎看不出来。
就像主人公在独自逛街时看到了一个工具,他凝神看的时候镜头剪切到过去他和妻子一起看另一个工具时的场景。
它同时是对立剪接,强调了两者之间的对比、对立,突出了之前的幸福与现实的孤独。
影片中主人公不停地前往故地,现实与回忆交织她的矛盾越以突显。
主人公的任何一个动作一个物品都会使他回忆过去,这更加的突出他的落寞。
由于电影过多的运用转场,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里面运用了叠化技巧柔和的进行了转换。
由于主人公去了很多的地方,运动技巧上多采用跟拍和长镜头,表现的行动上相对较慢使人感觉出这旅行的沉重。
视点技巧上可以看出整体上一直沿用的是主观视点,这使得观众对角色产生了感情依恋。
但有个别的视点会使用旁视,就像主角在与别人回忆妻子时,经常性的运用旁视,这暗示了主人公在掩盖着自己的情绪,这情绪或许有疑问、埋怨、伤感、落寞等。
这部电影中有一段主人公面向大海将妻子的信抛向大海的场景,这段镜头运用了拼贴的剪切技巧,这对影片的情节进行了升华。
最终主人公放下疑惑,放下心结,愿意将妻子的骨灰洒向大海。
在最后主人公乘船前往大海,运用了一段主镜头表现了大海上主人公乘坐的小船。
镜头照向夕阳西下的落日一个空镜头映入眼帘,骨灰也随海水沉入海底。
一系列的剪切主人公和周遭的人告别。
最后的最后是主人公的一个跟拍长镜头,他沿着海边一直一直走。
这是我自学习视听语言后唯一一个用电影技巧来观看的影片。
在写下这篇论文的时候才发现我们看似简单的电影竟然由无数的镜头和技巧构建而成。
《致亲爱的你》不是什么奥斯卡获奖作品,亦不是什么家喻户晓的电影,他只是无数电影中的一名,但它的制成却令人钦佩。
腊月二十八,回到乌江怡园,小小对家充满了感情,怎么也不愿睡觉,一直到十一点半才沉沉睡去,我接着收整洗衣沐浴浇花,时间一晃到了十二点半,心里不甘夜晚就这么过去,清闲的夜晚越来越少,一定要谋求一份感动,才对的起自己,于是挑选了一部亲爱的你!
电影在舒缓的节奏中推进,北野武饰演的房车旅行者不断说着点睛之语,旅途与流浪的区别,旅途是有归程的,还有一个可以回到的地方。
影片一开始就甩出了包袱,往生的妻子将一封信寄往了自己的家乡,让近在咫尺的高仓健要到1千公里以外去取那封信件,按照惯例,这会是一个不得了的包袱,那封信件所牵引出的故事将在影片的结尾给我们浑身鸡皮疙瘩的战栗感动,我期待着这样的感动,也着迷于这样的影片,情书,心动,那样的结尾一直深刻在骨子里,随时保持着我对光影世界的迷恋。
这次却意外了,信上只有三个字:永别了!
无惊无喜,平淡如水,就是“永别了”。
看完电影,已是接近3点,明天还要回去都匀,我带着困惑和失望,关掉了投影,臆想中的感动没有出现。
第二天在车上,小帅开车,小小枕在我的腿上沉沉睡去,看着窗外,想着高仓健昨天的旅程,开着自己改造的房车,兑现了对妻子的承诺,带上骨灰,和床前的那一小罐花,横贯日本1000多公里,只为了把骨灰洒向妻子家乡的大海,然后接受那封只有3个字的信。
有一瞬间,突然明白了。
生活,就是要向前看,它应该是旅程,而不是流浪,它有目的地,有归程,过去的,就永别,要上路,去遇见新的人,做新的尝试,北野武爱读诗,喜欢美,也在摸索生命的意义,却迷路了;小吃展销会的主任,一直积极主动的打拼,不辞辛劳的奔波于各个城市,确是不敢面对自己家庭破碎的现实,只能在醉酒后痛哭流涕,第二天继续打拼;帮厨也有自己不敢面对的过去,丢下妻子女儿,诈尸复活,用新的身份开启新的人生,只是是真正的新的人生吗?
他真能和过去决裂?
当他看见女儿结婚的照片,他会是怎样的复杂,面对真的比死还难?
高仓健最后理解了妻子的用意,开上车,走出去,在1000公里以外的故乡,阴阳相隔的对他说:永别了!
手指缝间渗过骨灰,缓缓的流向大海,妻子真的走了,那个带他走出自己自闭人生的,善解人意的妻子走了,没有来得及兑现承诺和他周游旅行,却用自己的最后一封信,把挚爱的丈夫推了出去,推上了旅程,推向了他新的生活。
永别才是最好的怀念,时隔一天,我才理解了这部电影,致亲爱的你!
这是一个老人为了完成自己妻子的遗愿而开启的一段旅程。
旅途中一个入车行窃的小偷假装自己也是一个丧偶的老人,与主人公诉说心事,两个人的旅行才叫旅行,一个人只能叫流浪。
区别在于有没有目的地。
两个人一起走,就算没有目的地,但不论在哪里停下,那都可以作为目的地。
而一个人有目的的前行,那一路上也不会孤单,因为你的信念一直陪伴着你。
人生也是一场有终点却没有目的的旅程,我们很多时候都很迷茫和孤单,但会因为一个人,而不再流浪。
那一个人可以是伴侣,是朋友,是偶像等等!
希望每个人都可以遇到这么一个人吧,不在流浪。
但或许是怕重名,所以影片在电影节上映时还是用了现在的名字。
故事不新鲜,老年夫妻感情;叙事不新鲜,公路片类型,最后圆满将妻子骨灰撒进大海;连那个妻子的明信片的悬念也不过是希望老头早点走出来丧妻之痛,一点不新鲜,甚至我觉得这个悬念还有故弄玄虚之嫌。
但日本人就是能把它整成一部好片——影片仍然有着日本美学专属的那种静美特质,加上无与伦比的细腻处理,使得影片精美、淡雅。
一个本该哀伤煽情的片子仿佛被洗了一遍,一切都淡淡的、静静的,如同高仓健沉静的脸庞的,但又会让人满怀温暖,犹如田中裕子甜美灿烂的笑容。
而叙事上的干练也很让我有好感。
影片一点没有在这对中年相恋、结伴15年的夫妻如何爱上这件事上纠缠,虽然其实有很多暗示,这个过程会很有故事。
影片甚至只吝啬地用了三个片段简单地交待他们认识相恋的缘由,而真正点睛的或许只是田中裕子酒后的那一句话“你把我的生活点亮了“,足矣。
这只能说明导演对影片节奏把握的老辣。
值得注意到是贯穿主人公旅程的那本小书“山头火俳句集”,导演在高仓健启程初始,费心通过北野武这个偶遇的旅人送给他这本书,一定是有深意的。
此后,此书一直相伴枕边,直至最后主人公参透生死,在海边朝阳下,健步向前,一个长镜头一直将其从身旁送到远方,直至留下一个空镜头,兀自对着海边浮动的船帆、蓝天……。
而这个镜头开始时,片中曾出现过的种田山头火俳句再次以打字的形式在银幕上出现,更明确地表明了导演拍此片与山头火俳句的深层关联。
或者说,深受山头火俳句意境影响的导演在投拍此片时,有意识将其作为提升整个影片奥义的那个点,因此会出现片中主人公多次看此书的镜头,也因此,在结尾用那个长镜头点题时,观者便很自然地领会了导演的意图,尽管那仍是淡淡地、意境悠远的处理。
再看山头火俳句,这个幼年丧母、中年丧父,酗酒成性最终皈依佛门,成为托钵云游僧的诗人,在其漫长地独自云游中写下的俳句里,很多都透着旅途中的寂寞孤独又怡然自得的意蕴,同时也带着浓郁的日本禅宗乃至日本民族特有的那种淡泊的生死观、美学观。
试看这几句:“再乞食已无人家,且眺望山上云霞”、“茕然背影,缓步暮秋冷雨中”、“忽闻斗笠响一声,却是山茶正落英”、“绿叶幽深犹有路,通向坟墓”、“一片白骨,秋来化作故乡土”。
回想高仓健带着妻子骨灰上路时的迷惘;朝阳下漫步妻子故乡小镇的街道,在老照相馆橱窗里见到妻子少年模样后的那个释然地一拳;直至最后撒完骨灰返航,夜幕中独对灯塔的沉默脸庞;直到最后那个远去的背影,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导演在故事背后渗入其间的那点点山头火俳句的意境与哲理。
这种淡对生死的美学风格与哲学意境对常看日本电影的观众并不陌生,出名的比如《入殓师》,但依然能打动人心。
影片也用了雪山(在富士市的镜头里多次出现)甚至下雪的镜头(田中裕子关键的那句话正是雪夜归家时说的),但降旗导演更多地用了海水、蓝天和朝阳的影调,使得影片的情绪相对《入殓师》更轻快、明亮了些。
而从技术层面讲,旅途中遇到的三组人物让故事有了不少可爱好玩好笑的亮点,平衡了主人公的故事的沉重,诸多大牌导演、演员北野武、草剪刚、绫濑遥、浅野忠信、山浦贵大(山口百惠的儿子哦)等的加盟助演更是让影片增加了观赏性。
更厉害的是,此片居然还能请出大泷秀治这样骨灰级的老演员,而大泷先生也凭此片获日本第36届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同时此片也是大泷先生的遗作。
此片的另一特色是非典型的公路片。
通常公路片路上遇到的人物大多是一站式的,这个故事过去就过去了,不会对情节走向产生太大影响,而本片路遇的人物却直接参与剧情发展,与主人公的心理治愈有着密切关系——北野武的作用在于送出本片至关重要的那本种田山头火的诗集,并道出了流浪和旅行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最终的目的地。
这简直是部分代替了降旗导演在片中直接说话(这是北野武作为导演加盟的特殊待遇吗?
)而草剪刚这个人物的设置更是让高仓健体会人生百态,并直接引出佐藤浩市,佐藤则又直接影响到后一拨人物的出现,可谓一环紧扣一环。
最终,主人公理解了亡妻的苦心(明信片上“永别了”三字就是要高仓健别再像自己先前那样因为一个男人的离去而停滞在那死一样沉寂的情绪里),了悟了旅行的真谛,此时,当他再看到依旧不敢走出心魔的草剪刚,想必是感慨万千吧,于是,便转身更坚定地寻找自己下一个目的地去了。
影片音乐与整片的气质极为相契,田中裕子亲自主唱也加分不少。
而影片中随处可见的秀丽风光也让影片的抒情特色更上层楼。
结尾最后的字幕走完,黑屏,还有三分之二观众没走,集体鼓掌。
除了证明电影节的观众都是素质高的、懂行的外,只能说这确实是个好片子。
不知不觉中我又回到了校园,躺在了宿舍的床 上,听着熟悉的鼾声,看着熟悉的睡脸才知道于老师又回来了……大家好,又到了我的电影推荐的时候了,这一次带给大家这一部《致亲爱的你》,也有一个名字是《只为了你》。
由我喜欢高仓健老师主演,无意中最近看到了关于他的文章才使得我又重新想要看这部电影。
天气转暖,温柔的阳光照射在我的脸庞,很想能出去春游一次,光阴荏苒,却不曾忘记过去季节的回忆,室友们一如既往的忙着各自的世界,就好像时光老人从来没有来过一样,听着电影里的插曲,更有种好久不见的静谧感觉。
影片的开始,阳光明媚的阳台中回响着风铃的声音。
高仓健饰演的仓田是曾经是一个狱警,在 偶然的演出中,结识了妻子洋子。
照同事的话就是:我还以为你终生都不会结婚。
单身主义的他被妻子的歌声所吸引,他在远处默默注视着洋子,洋子告诉他,自己不会再做歌手,她一直在为一个人唱歌,那个人已经走了。
两个人幸福的在餐厅吃饭,在海摊坐着看海, 两个人 约定一起坐着自己的改装的房车去旅行。
洋子恳求仓田告诉自己关于那个人的事,我理解的跟很多评论一样,了解了过去,才能放手未来,未来就托付给了你,妻子却在不久的一天离开了人世。
妻子留给了自己了一个遗愿和一封信,仓田开着自己改装的房车和对妻子的思念,踏上了前往九州的旅程,偶遇一个同样旅行的国文老师、便当推销两人组、海边的一家人,让仓田体会到了人生的五味俱全。
妻子就给自己的信只有三个字——永别了,仓田无法理解妻子的用意,把妻子的骨灰撒在了这片她最爱的海中,映衬着海水的湛蓝就像有雪花飘落一般,却仿佛听到了风铃和妻子的话:你可要把这声音记住啊,没有什么比错过风铃的声音更悲伤的事了。
仓田终于知道了妻子留给自己的信的意义,仓田在海边走远……漫漫人生路,行路复行行,今日吾亦往,重走此间路。
看这部电影,不得不提的就是高仓健老师,在我初中时代的一天在吃饭的时候,老爸调到了电影频道,那部正在播放的电影就是《追捕》,老爸边看着边陶醉着重复电影的台词:杜丘,你看这天多么蓝啊,往前走你就能融化在里面,往前走吧,别往两边看。
我惊呆的看着他也忍不住嘲笑他,却再也没能忘记那张坚毅的面孔,也看了很多他的电影。
高仓健本不想做一个演员,他一直想成为一个商人,演员在他的那个年代地位跟乞丐差不多,但恰逢日本经济萧条期的他无奈走上了演员的道路,他也曾提到过在第一次出演的化妆期间他落下了眼泪,因为他无法接受自己成为演员的事实。
而与此同时,有一个女孩的事业却突飞猛进的发展,靠着一首《田纳西的华尔兹》而一举成名的那个女孩就是江利智惠美。
高仓健被她歌声所吸引,两个人也喜结连理,幸福的生活没有很久,一次意外让他们没法在拥有自己的孩子,处于生涯低谷的高仓健无法承受这种痛苦,终于,一场火灾烧毁了他们的家,也将他们的婚姻付之一炬。
从此我们看到了一个演技风格完全不同的高仓健,他的星路越走越宽,我却很少在看到他笑,也想模仿他竖起的衣领,忧郁的表情,他说过自己演过200多部电影,一半以上都在演自己。
妻子在偶然的一天,因为酗酒过量离开了人世,高仓健没有出席她的葬礼,世人都在想他真是如此绝情,却不知3天后他们结婚纪念日也是高仓健的生日那天,一个男人手里拿着花默默的看着那张碑前的照片,《铁道员》主演的这部电影的片尾曲,也是他喜欢的那一首《田纳西的华尔兹》,他哭着默默的听完,离开了拍摄现场。
他终其一生都没有再娶,留给我们的只有他坚毅的表情,也许,他的高大的身影背后,是一颗脆弱的心,他坚强的形象也只是表面而已,我想起了那句歌词,想说却没能说的还有很多,一个男人就应该默默承受很多的苦楚,电影中也提到过:你知道流浪与旅行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
就是你有没有目的地,你有没有家可以回。
在某种的意义上,我们也是在流浪着,没有目的,没有能让我们休憩的咖啡馆,很想忘掉所有的东西,睡一觉,但是却不能逃避,还知道自己有很多事情没能完成。
也在挂念着某个事情,也在挂念着某个人。
只要能有个目标,我们就能够去旅行,带着思念,带着未完成的事业,离开家乡,记住那最初的回忆。
一般般
摄影渣到爆,是掌握不了高清怎么用么?音乐太满,闪回太多,而且矫情之处也不少;高仓健依然沉默。回旋曲式的结构倒是很不错,每个人物都有大反转(但是比较生硬,尤其北野武),余贵美子和佐藤浩市那条线写得真心不错。但是为什么会有要在台风天出海这种中二情节啊为什么!
万万没想到,这居然是一部犯罪片。(结尾自白多余了
对色彩的应用未免也太随便了吧。别人说没有痕迹,我反倒觉得痕迹很重。
什锦饭般过于夸张的情节组合使得念妻的主题显得单薄,但到处流露着的对人生泰然处之的淡淡的而不积极的乐观主义才是本色所在。
漫漫人生路,行行复行行,今日吾亦往,重走此间路。没有什么声音比错过季节的风铃声更让人伤感了,就好像没有任何错过比擦肩而过更让人唏嘘了,“永别了”短短三个字,温存,干脆,深刻,又令人迷惑,胜过千言万语的离愁别绪。
“漫漫人生路,行行复行行,今日吾亦往,重走此间路。”
这片子哪里是在说爱,它明明讲的是孤独。只不过,她懂他的孤独。
这个真不咋地。
虽然喜欢导演和演员们,但这部电影还是感觉有点不咸不淡
siff #41. 非常套路化的日式公路治愈系人生感悟电影,无功无过。另我也终于见识到了传说中的上海中年夫妇的110分钟全程评论音轨。
旅行和流浪的区别你知道吗?前者有目的地,后者没有。前者有可以回去的地方,后者也没有。
三星半,略显凌乱,但日本电影有时候要的就是这种味道,你没法奢求太多。
原以为只是很什么特别的公路片,但中间处理的还是很细腻,最后的悬念多少猜到了,不过不影响。其实片子有点过于理想化,但演技很强大,高仓健还很沧桑,女主一直感觉很面熟,原来就是阿信!!!其他配角也很不简单。音乐很好听。
色调好舒服 真挚 美好而感人 有些感情很简单 因为简单才是真
6.7分。MLP 2ch/6.79G,已删
没有哀伤,只是平静的想念……
漫漫人生路,行行复行行,今日吾亦往,重走此间路。
SIFF 影城 无声断片三次再加上身边伪影迷走动换位各种讨论 冷暖自知
最近对治愈系不是很感冒。俳句写得真好(也有可能是译得好。。)。各位大神的龙套表现真是感人,就是短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