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看过真心感觉是一部匠心制作的好电影!
整部电影特效超燃逼真震撼、演员实力演技到位角色贴切、剧情真挚感人的家国情怀。
因为爱奇艺首播也同步全球上线,会有很多海外华人和外国朋友观影,为冲出中国,走向世界的国产大片感到骄傲!
目前国外已有40多个国家地区上映,观众反映非常好,评分都在8.8分以上,Netflix全球总排名第6。
《征途》网播那天,局长是花了12块看的。
可为什么拖到现在才出影评呢?
因为听说《征途》是游戏改编,局长就跑去玩游戏了……不过因为对游戏没啥感情,虽然玩了几天,但是也没玩出什么门道来。
只能说,这游戏也能玩十五年,真是有一群长情且固执的玩家粉丝啊!
看片之前,这片子最大的卖点是特效。
看了之后,不得不说,特效确实不错,而且院转网在视效呈现上优势太明显了。
3个亿的投资可不是网大花得起的。
纵观全片,3个亿花得也十分值得。
特效贵真贵精贵细。
沙蝎的关节、虎獒的毛做得栩栩如生,兽王的镜头都敢怼脸了。
万人国战的场面大气又热血。
席天卷地的沙暴气势汹汹,看弹幕,这是真的沙暴?
如果是,给敬业的演员们点个赞。
电影画质优越。
清源村的贫瘠简陋,戈壁滩的寸草不生,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是“干渴”。
行至凤凰城,屋顶连绵的绿苔才让干涸的画面有了点水润的轻松,也让观众有了喘息的时间。
竞技赛场里那些机关设计太精妙了,千变万化很有意思,血腥残暴的场面也很是震撼人心。
场地又像古罗马的斗兽场,所有残暴血腥的厮杀都被360度无死角的围观。
不知道是上位者们骨子里就嗜血嗜杀,还是战争年代所有人都凶狠如兽,只有见血才能安抚心中的躁动。
如果说本片的特效值得4-5星的话,本片的剧情、人物塑造顶多也就两星了。
本片剧情延续游戏打怪升级的套路,剧情较单一。
基本上走到哪里就是打就完事了,打赢就行了。
而主剧情里主角们遇到的各种状况,更是浓浓的游戏风——找药救人、打架救人。
倒也不是不能这么拍,而是本片里这些剧情都出现得太单薄,干巴巴的就是赶着完成任务,仿佛鼠标点快一点,角色们还能跑得更快一样。
尤其是兽王洞里给楚魂找解药的情节,我仿佛看到了上浮的经验值。
本片的人设也很单薄。
楚魂跟碧奴隔着国仇家恨的感情线是多么值得深挖;东一龙从记事就开始找身世,找到最后自己变成敌国皇子的挣扎是多么仓皇……然后,这片子都赶着去吃早饭一样,把这些可以打动人的设定给跑掉了。
所以,我们看到的东一龙是一个单纯的傻白甜,敌国皇子的身份,他挣扎都没挣扎一下就躺过了。
楚魂反应都比他大。
刘宪华的演技虽然算不上上乘,也可圈可点。
东一龙的飞扬跳脱,单纯善良到完成的还行。
至少不出戏。
身材也不错,最近出现的几位当红明星那小身板都单薄得让我觉得他遭受虐待了。
刘宪华这个肌肉还是可以的。
楚魂的扮演者何润东。
老牌型男了,高大健壮。
其实他长得也不错,只要不正面杠严宽那种颜霸,何润东是有何润东的魅力的。
他演的楚魂是个枪兵。
大将军哥哥连同军队遭人算计死在战场上,就保下他这么一根独苗来。
所以前期他报仇的人应该是很坚定的。
之后,他结交了东一龙、金刚小妹,一路相处,竞技场里互相扶持,过命的交情应该能让他复仇的心有点柔软。
而且,他跟碧奴的相识应该让他领悟到战争的残酷——那场战争里,楚魂的哥哥杀了碧奴的父亲。
从此碧奴沦为阶下囚,在敌国靠与本国人厮杀搏命得以生存。
而楚家军全军覆没在奸细太师的算计下……自古战者为凶器。
上位者尚且难逃战争的裹挟,遑论百姓?
然而,他的人设也是急匆匆的。
突然就不想连累别人了,突然就对碧奴有点点心软了,突然就成了兵马大元帅了……剧情的起承转合其实都有迹可循,就是感情上觉得差点酝酿。
这也直接导致了这部片子立意的崩盘——反战,爱好和平的思想没传达到位。
他是主角团里唯一一个跟战争有交集的人物,可是到片子结尾他的态度都是“活着干,死了算”,敌人就是敌人,血统身份决定是队友还是对手……
说了楚魂,再来说说碧奴。
是楚魂买了她,救了她,确实没错。
但是这完全是一场乌龙。
在她倒地匍匐捡馒头的时候,是东一龙帮她捡起来,还拍干净馒头上的灰;在她一心一意要杀楚魂为父报仇的时候,是金刚小妹给了她开心果,打开了她的心结。
然后,她爱上了楚魂并且为了救他而死了。
虽说乱世多奇情,但你们的爱恨都这么随心的吗?
金刚小妹是这片子里最可爱的角色了。
她能打能闹,能撒娇能劝架,最后却死得那么惨。
小妹死的时候,简直阴影了。
虐杀啊。
往身上插刀插剑都不说了,那把头发生生从头皮上撕下来……我一个女生,看着肝都颤了。
因为这一段,我最后还是给这个片子打了四星。
小姑娘真的太可怜了。
关太师最后死得真特么的是太轻松了。
最后论功行赏,小妹有楚魂求为她立碑塑像,兽王有东一龙求送回兽王蛋,只有碧奴……尼玛白死了。
我就纳闷了,楚魂你要是不喜欢人家,那一开始就不要心软给她饭吃。
人家都为你死了,就好歹也难过一下子吧?
不说难过一下子,你好歹给人家埋了啊。
当然,这也是剧情的锅了。
哪怕最后给个墓碑的镜头,我也能脑补一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啊!
结果毛都没有!
哼,男人!
希望第二部能处理好第一部遗留的这些问题,拍出真正的商业佳片吧!
对于国产片,我还是很希望他们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走上真正的征途!
【原创声明:本文为公众号“今天娱乐调查局” 独家原创,欢迎转发,但严禁任何形式无授权转载到其他平台,发现必追责到底!
】
文:余生编:喵局长图:net&截图 征途:诚意可见,佳片未满征途:诚意可见,佳片未满
看预告说很好,结果浪费了2小时 故事节奏太快,男主善良的让人说不通,果然还是光环最重要,我其实心疼关太师,苦心经营10年被自己人ko,还是被自己的主子了结,还有特效,出来几个动物把他们放大就成世界观了,人物关系节奏快,算算了 太烂了 不想评论了 我还要勉为其难凑合140字 。。。。。。。。。。。。。。。。。。。。
已试毒,烂片无疑,尬吹打好评的粉丝、水军真多。
结论:一个烂网游改编的烂网大,全方位的烂。
我不否认对网大和类似的中式奇幻片有偏见,但偏见往往是经验的结晶,作为阅片无数的影迷,相信自己的直觉是正确的。
《征途》依然是那种中式古装+西方奇幻大杂烩,不伦不类,不中不洋,跟《无极》《长城》《阿修罗》《封神传奇》一个套路,论色彩和服化道甚至还不如这些烂片前辈。
首先剧本就透露出一股网文气质,有哪个政权会自称南赵、北燕?
这就跟刘备集团自称蜀汉一样可笑,架空剧本也不能瞎编啊。
还有角色的行为,抢兽王蛋那里,主角居然用嘴遁说服兽王“比赛过后,我一定会把你的孩子(一颗蛋)还给你”,然后那条像巨蛇一样的兽王就答应了,这编剧是三岁小孩吧。
其次就是特效,我知道肯定有人会吹特效。
但是就这似曾相识的分镜,各种模仿的CG镜头应接不暇,我还以为自己在看某个UP主的名场面混剪,不愧是网游改编。
举例:开头的鹰——《刺客信条》,沙尘暴——《木乃伊》,角斗场伏兵救人——《克隆人的进攻》,飞行器——《刺客信条2》,高楼瀑布——《疯狂的麦克斯4》,还有洞穴里打大蛇一样的巨兽,类似的场面观众都看过太多了,丝毫没有新鲜感。
还有影片中的建筑设计,也许是架空题材的原因吧,所以是中西结合的,有的是那种中式砖瓦结构,有的就是那种欧式结构,但是演员和背景设定明显是中国啊,弄一堆欧式建筑就很迷。
最后说演技,一个商业爆米花片,本身就对演技要求很低了吧,然而这些演员的表演很一般,群演很尬,主角东一龙的演技更尬,看了一下扮演者刘宪华是偶像歌手身份出道,难怪了。
《征途》制作成本号称3亿,这片子幸亏被爱奇艺买了,要是上院线估计会赔死。
不过这也不是制作成本最离谱的烂片,2018年有一个中式奇幻片《阿修罗》,制作成本7.5亿,院线三日游,豆瓣评分3.0。
阿修罗 (2018)3.02018 / 中国大陆 / 动作 爱情 奇幻 / 张鹏 / 吴磊 梁家辉本文首发于“大海里的针”公众号补充:1、大家如果觉得这片烂,就给差评点个“有用”,给明显尬吹的好评点“没用”。
现在首页水军都在给五星好评点“有用”,给差评点“没用”,放任水军这么刷下去首页就全是好评了。
2、史玉柱,一个用脑白金保健品忽悠人,用垃圾氪金网游《征途》恰烂钱的无底线奸商,现在又想祸害影视行业了?
给老子爬!
首先不得不承认MORE VFX在特效上花了不少功夫,但是CG感还是过重,在一些细节处理上离好莱坞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但是,这片缺点过多。
第一、人物演技刘宪华粉丝自觉划走。
刘宪华的表现远不及预期,容易让观众跳戏,与何润东形成反差。
小妹的演技也着实尬,这点比较致命的。
第二、人物塑造《少年的你》大家还记得吗?
为什么小北陈念可以深入人心?
除了演员的演技之外,更还有导演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正反突出。
反过来看《征途》,人物扁平化十分严重,喜剧元素不足,一龙和楚魂的人物形象反差过小,无法深入人心。
三、剧情+情感剧情杂糅无比,情感乱七八糟。
导演又想去拓展世界观,又担心讲不好故事,所以剧情十分突兀,情感线索十分混乱,许多不必要的情感戏与文戏反复出现,影响节奏。
剧情不说了,整体垮掉。
四、东西结合失败没玩过游戏不太了解,但是这种结合十分失败的。
不伦不类……
【演技】二十九岁演十五六岁的少年,或许妆容可以满足表演的要求,但是内在的少年感是很难表现出来的。
刘宪华很聪明或者说对演戏本能的一点就是:复杂的情感/表情变化,与其使用高超的演技,不如回归自我进行最真实的展现。
作为观众之中最熟悉他的粉丝来说,能时不时从东一龙身上窥见刘宪华的影子。
小动作,小习惯,小表情等等。
高超的演技可被称之为“收”,收敛现实的自己,将自己呈现为角色。
自然的演技可被称之为“放”,在表演的压力中释放演员本身的特点,将自己融入进角色中。
前者常被观众评价为演什么像什么,而后者则被评价为他就是某角色本人。
因为为观众所见的这个角色融入了演员本人不可磨灭的特质。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演别人很难,演自己更难。
因为当处在一个“演”的情况中,你很难表现真实的自己。
除非全情的投入和真实的释放,你才能让观众看到角色背后的那个“你”。
刘宪华的哭戏不是第一次。
知晓身世后的打击尚未褪去,本能地想在最亲近人之人面前寻求安慰,却面对一被杀一被抓的情景。
人生的大悲莫过如此。
一句话都说不出,只有脸上肌肉的颤动来表达内心的悲痛。
原来刘宪华不仅可以做到用音乐带给人强烈的共情。
看到泪珠顺着脸庞缓缓流下,只恨不得自己穿进屏幕替他抹去,告诉他:“一龙,不哭。
”这滴眼泪是全片的最高光时刻吧。
从刘宪华的眼神到镜头的把控都是完美。
东一龙将小妹将将放下又紧紧抱住的小细节,诠释出了痛到极致却无声,这种无声却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我一直期待此处《别离开》的歌声响起,想必置身电影之中听到这首歌会比预告时更加令人感同身受。
可惜……【合适】有人说:这哪是找刘宪华来演东一龙,这是找了个东一龙来啊。
巨人影业总裁评价刘宪华是“与东一龙在形象和气质上最合适的人。
”东一龙是个什么样的人? 官方给出的关键词是“调皮捣蛋,乐观开朗”。
而刘宪华是个什么样的人? 从某方面来看,这两个词形容他的气质也是恰恰合适。
但我认可这句话的一半:气质符合。
但形象不符合,这个如今看起来很契合的形象是他自己从无到有一点一点锻造出来的。
为《征途》角色健身之前,刘宪华是娱乐圈标准的“白幼瘦”,整整半年准备下来,他已然具备夸张的肌肉和黝黑的皮肤,这与众人眼里“流量小生”或是“偶像歌手”的形象相去甚远。
“本色出演”固然有夸奖他与角色相契的意思,却某种程度上抹杀了他为塑造角色形象所做的努力。
任何一个路人看见征途里的刘宪华,都很难不感慨一句“这是刘宪华吗?! ”这当然是刘宪华,只不过是电影演员刘宪华。
而角色跟演员的契合度确实重要。
东一龙是个即使在比赛过程中也要先救人的孩子。
这样的善良不禁让我想起去年某晚会游戏环节刘宪华回头把队手都拉上台去才肯离开。
东一龙带走兽王蛋时向兽王起誓:“我一定会把你的孩子还给你的。
”这样的温柔让我想起向往的生活里刘宪华拿走母鸡的蛋还要说一句:“我拿走了哦,谢谢你的蛋。
”类似细节不胜枚举。
【舒适区】演员。
这个职业或许跟刘宪华早就有所关联。
从第一部电影作品花样厨神开始,刘宪华就开始了他的探索之路。
但电影演员这个标签可能要从“东一龙”开始才真正被贴在刘宪华身上。
电影定档元旦之后,我与一位朋友去看电影,仅仅因为听说影院里有了《征途》的预告。
电影演了什么已经记不清,只记得短短5秒的预告片段突然出现在大荧幕上时的震撼:兽王盘踞,虎獒嘶吼,东一龙长枪一挥,“征途”两个字铮然出现。
我心脏瞬间要爆炸一样,眼泪也掉了下来。
或许不是粉丝不能明白这种感觉。
对刘宪华的演技,我一向持保留态度,总觉得他演戏远不如做音乐来得得心应手。
在《征途》之前,我甚至不能想象刘宪华拍古装片是什么样子,更别说玄幻古装。
陈导看完《一条狗的使命2》说刘宪华的演技有进步,这让我对他的演技更加担心。
但自19年6月第一支线上预告片开始,我对片段里刘宪华的表现就满是惊喜。
从“竟然没有违和感”到发布会片段里“这段哭戏让我想哭”到看完电影“刘宪华演东一龙真是演对了”。
我对他的称赞绝不是出于粉丝滤镜,而是真心实意地感受到:果然刘宪华想要认真做成的事就没有做不好的。
如果我说刘宪华跳出了自己的舒适区,为演员身份挑战自我。
这样的话除了粉丝可能都会有质疑。
因为我们见过太多太多流量替身抠图对嘴,劣币逐良币就此产生,由是我们对这样的跨界新人充满了不信任感。
张阿牧说17-18年那时几乎找不到一个流量明星可以做到不请假不轧戏为拍摄留出充足的时间。
刘宪华是一周要飞五六次有无数行程要跑的人,可他做到了,还提前半年开始健身练动作看剧本熟悉台词。
我一度对刘宪华拍摄《征途》充满抵触情绪,在我看来出演一部受众不定题材小众的电影大男主这是极为冒险的尝试。
在二十九岁正当时的年纪,将自己吸引人的可爱外形改变成肌肉硬汉,我看到了刘宪华的决心。
千万别将刘宪华类比某些流量,至少连这样实打实的形象改造,他们都不敢,更不要提“每天4点起床,40多度的高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都吊着威亚,嘴里全是沙子” 。
我向来不啻以最严格的标准来看待刘宪华,或许他在下一部影视作品里还能更进一步,可对“东一龙”,我只能鼓掌。
征途第一次发布会之后刘宪华发微博说:“征途,是我演员之路的起点。
”直到看完电影我才真正理解这句话。
《征途》剧照
两国都要交战了,还开竞技比赛选大将军,你选就选吧还用自相残杀的方式牺牲自己国家的精英,这皇帝脑子进水了吧,这还不怀疑关太师是不是敌国奸细?
再说这关太师够聪明吧,结果主角队伍明明三个人的,杀一个捉一个就拍屁股走人了说只剩楚魂了,看到这里我黑人问号关大师你是得了失忆症吗?
你把主角一龙当空气吗?
还有最后逃跑竟然跑到高处然后用滑翔翼?
这是什么神仙操作,这又不是飞机能飞回北燕,搞笑的是飞一圈直接绕回到主角跟前了,然后被楚魂踢几脚就嗝屁了,我去之前夺刀秒小妹的功力深厚的关太师瞬间就变菜鸡了?
这也太儿戏了。
ps这又不是血浆R级片,虐小妹那里让人看得非常不适,从剧情上来讲也毫无必要,关太师对楚魂又没有什么特别的仇恨,而且他也不是变态,杀人直接干脆点就是。
个人觉得这片除了特效比诛仙还烂,虽然说特效是重要,但是绝不是有特效就够,即使是好莱坞大片光有特效剧情不行也是扑街,更何况这点特效在好莱坞大片轰炸的当下只能说普通水平达不到惊艳的程度。
演员演技烂我觉得年轻演员有待磨炼忍一下还行,但是故事的基本逻辑都没有这个没法忍,让人看了只想吐槽感觉智商受到了侮辱,这样的电影打一分都嫌多。
希望国产电影能学会讲故事,不要再拍这种无脑的烂片。
投资这么大的电影转为网上发行,票房惨肯定是实事了。
网上传言是史玉柱为了征途20周年庆典说服了各大投资方,院转网,也算是给征途玩家的一份礼物。
《征途》这个游戏没玩过,但是20年赚超过200亿足以说明这款游戏火爆之处。
想起了自己06,07年读初中的时候,新来的化学老师大学刚毕业。
一群小伙伴下晚自习了去网吧浪,碰到了化学老师在玩《征途》。
那是我们都还是玩问道、冒险岛那些游戏,完全get不到征途的爽点,不过这么看,肯定是他们那一批人的青春吧。
整个片子来看,其实特效制作什么的,都没有大瑕疵。
配音奇怪但是也能接受,最遗憾的就是一味的追求大场面,导致整个故事没讲好,导演编剧要是能在几个人物的感情线上再处理的细腻一些,就更好了。
比如碧奴的转变让我匪夷所思,小妹打开她的心扉,然后她爱上的是楚魂???
楚魂第一次有机会的时候能杀死太师,不杀的原因就是因为才认识几天的小妹?
感觉其实可以设置成如果杀了,清源家族就得灭门。
不过这样的话,最开始就要塑造楚魂在清源和大家关系不错。
东一龙也很奇怪,动机就是不想无辜的人死去?
然后找到身世?
反而我觉得最后那个太师身边的配角邬阳挺出彩。
辛辛苦苦潜伏多年,只为了那一句“那,我们能回家了?
”那个眼神,那个试探的语气,让人很动容。
让人动容的眼神然后被东一龙杀死的时候,发现竟然是心心念念故国的皇子,更是震惊无奈诧异,却还是转变表示了忠心,“参见殿下”
震惊
无奈、不解、不舍总体来说,算是一部及格的作品吧。
征途20周年,祝以前青春在游戏里的朋友们快乐。
(虽然我的可能是在《冒险岛》《问道》《梦幻西游》《英雄联盟》这里面)。
最后说一句最近很火的话“男人至死是少年!!!
”
我并非《征途》玩家,所以对故事背景也不了解,是冲着各大流媒体平台铺天盖地的“特效大片”的宣传而来的,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能有一部电影上线是很值得庆幸的事,但结果还是没走出那个码团队大制作的高开低走圈子。
咱深入浅出,简单来说,三流剧本,加二流导演和二流演员的激情对撞。
(并非攻击)剧本首先就是一个工厂化制式剧本,落入俗套的闯关升级,夹杂着大量的书面化表达,人物扁平化十分严重,电影中能用台词表达的都用台词表达了,不该用台词表达的也一样不落的用生硬的台词表达了,我看着电影都能想象到编剧团队的老大喝着咖啡,指示着一帮刚毕业的孩子们没日没夜的赶着稿子的画面,电影剧本充斥着浓重的三流武侠网络游戏文本的塑料质感,一剧之本竟然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将“草率”二字的展露无遗,难道这是出自曾担任《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编剧的刘奋斗笔下?!
基本上被归入烂片的行列了。
对比国外类似的片子如《魔兽世界》、《诸神之战》等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无论是视效还是镜头语言,乃至演员的无实物信念感,都是无法比拟的,对此我作为从业者十分理解,毕竟照着好莱坞多年的工业化,我们还处在试验性的作坊阶段,但作为观众来讲,我很难接受一部夹生的视效大片呈现在大众视野前。
对于导演陈德森,其实我还是很中意的,《童梦奇缘》和《十月围城》都是上乘之作,电影本质上人物立体,电影镜头合理,人物完成救赎从而升华,一切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抛开陈可辛的加持,《十月围城》仍是港片复辟的里程碑。
然而这部《征途》真的是令我大跌眼镜,诸如《蛟珠传》、《封神传奇》和《爵迹》等国产大片的通病:虚无缥缈恢弘的世界观架构,严重不接地气,要多大搞多大却从不落地,使观众根本无法适应接受,更别提共鸣了,如果从一开始观众就不相信,就别往后看了,讲故事的让听故事的听不进去,这电影不会是好电影。
通病2:搞排场码团队,《封神传奇》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从卡司阵容到制作团队可以用星光熠熠来形容,单拎出来哪个都能独当一面,放在一起一定呈现出一个狗屁不是的“走流程”的片子,平心而论,论视效真的不如《封神传奇》、《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观影体验却不尽相同,其实理论很简单,就是缺少故事叙述的“事实”,玩命的加强故事的“事件”,五分钟一场戏,每场戏都有一个打破事实的“惊喜或冲动事件”,反而缺少了对规定情境的客观描写,每场戏的节奏还都一样,结果就是观众看的十分疲劳而且缺少“意料之外”的惊喜感,观众还没入戏就跳戏,而且是频繁跳戏,根本看不进去。
通病3:一旦陷入前两者的模式之后,就剩下走流程了,一个“十全大补”毫无缺点又兼爱天下的主角,从一无是处,没来由的组队,不着笔墨的信念、升级、打怪、再升级、迷失、痛失队友、进化、通关、升华的流程,这种流程在这部电影中强推着观众往前走,没等观众消化,没等角色沉淀,下一幕了,新的事件,新的成长,缺少触及内心的改变,毫无新意,就是走马观花。
(划重点敲黑板)这种强烈的流程感铺满了整部电影,其中不乏毫无意义的奴隶复仇的支线戏码,团队之间的莫名其妙的团结戏码…翻看导演的履历,可能《征途》于他个人而言,也是一部前所未有的尝试和体验,对于非现实主义题材也不是谁都能够驾驭的,包容还是要有,但是于后期剪辑来讲,这种刻意将片子剪成每三分钟至五分钟毫无张力节奏感的把控,我真的是很难找到既能写出来又能不被屏蔽的词汇去形容。
我喜欢这个导演,但我讨厌这部片子。
演员其实没什么好聊,何润东还是撑住了整部电影,尽管他算不上电影里真正意义上的男一号,而大华那ABC式的表达方式,我只能说不合适,而且这类片子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对于演员的演技真的不太重要,都是在绿棚里面做反应,但反应也的确有个高低之分,说到这不得不提《2012》这部灾难片,群众演员从断裂的大桥掉下的反应都是极具冲击力且不失真实感的,当然这和美国本土文化和常年成熟的制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到了国内演员这,伴随特效而来的往往和动作戏密不可分,而动作戏往往和武术指导密不可分,比如:演员在武术指导的指导之下看到怪兽来袭的反应,一定是一招一式的那种回头亮相,拧眉瞪眼,翻滚躲闪,浓厚的套招僵硬感扑面而来,一百个演员一定都是同一个演法儿,过程中什么都有,就缺一样,这东西叫“真实感”;所以这可能照国外演员除了经验之外的差距吧。
剧本导演和演员都聊的差不多了,最后简单聊聊特效吧。
国内大片都努力的在向国外靠拢,近年来技术也日趋成熟,但结果良莠不齐,往前走两步往后退三步的,而且往往打着“视效绝佳”的电影除了特效基本一无所有,而且特效往往也不太能拿得出手。
在特效不成熟的二十一世纪初,依旧有着如《风云》、《蜀山传》等港片问世,怎么技术成熟了,电影却越来越稚嫩了呢?
前年和一位青年才俊导演朋友聊过这个问题,通过讨论结果如下:1.电影制作费的比重,一部拥有视效支持的电影要看它的总投资,更要看电影特效制作费用,《流浪地球》就是个好例子;2.是否找到“好”的特效公司,所谓好也不是品牌大小,诚如工业光魔这类的大公司也会有店大欺客的现象,很多不知名的小公司能做出高性价比的特效来;3.关键看导演是否知道自己要什么,好的特效不仅是一个怪物身上有几百万根毛发,这种东西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物理动态才是重中之重,而最重要的是导演是否能够通过口述表达清楚自己的镜头需要什么,包括动态景深和流动效果,只强调“我要恢弘要震撼”的结果,就是《征途》的结果。
最后,聊一聊当代电影和特效的关系吧,我喜欢徐克徐老爷就是因为一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把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加入了徐氏独有的武侠情节和浪漫的魔幻主义色彩,就是很典型的一部叫好叫座的特效完美融合的电影;为什么拿它举例,会有观众认为电影特效一般,还真就是恰恰因为这一点,我才拿它举例,在没有特效的年代,好电影依然用了一些蹩脚的镜头或其他方式交待,依旧不耽误它成为好电影,如《绿里奇迹》,而《通天帝国》的特效没有盖过电影剧情和人物表演本身,人物镜头和特效相辅相成;而如今的特效大片,大多是如《上海堡垒》披着一层所谓大特效大制作的外强中干的电影,一下就搞得特效和电影本身极度混乱,本末倒置了。
特效再好,也是为电影服务的,有了特效的支撑,是为观众实现“不可能”,而不是喧宾夺主的告诉观众:我们花钱了!
电影脱离不了资本,但仅靠资本拯救不了电影。
全片一直在用力的呐喊:中国电影也有牛逼的特效了,快来看哪。
别的电影都是剧情优先,特效是锦上添花,这部电影是特效优先,为了衬托特效,剧情,人物性格都可以不要,套子是封建帝国,八大部落,里子是奴隶社会,弄一个类似古罗马斗兽场的玩意,兵马大元帅居然是比武选出来的,为了表现部落的差异性,清远家族住进了洞里。
为了展现特效安排了一只狮子狗,安排了一个沙漠的场景,还加进去一个蝎子,后面又安排一条蛇。
人物刻画更是一塌糊涂,也是难为编剧了,一共就几个人,要给安排那么多戏份,编剧好像觉得2个小时很长,楚魂要杀太师又要保护国家,好不容易找到两个人帮他,其中一个是敌国皇室后裔,因为这个,三人分道扬镳,导致小妹死了,树林那场戏本来是经典,可是放到整部电影里面就像是一粒沙子掉进水里,起不来任何的水花。
编剧觉得楚魂帮手不够,安排他中途又救了奴隶,女奴隶,这个奴隶先想杀他后俩又爱上他,又给女努力加上“为了自由不惜一起的”戏份。
咱们主角太忙了,东一龙一开始清远家族的小混混,一路升级打怪,到一半成了敌国王室后裔,而且这一段编剧直接安排了一个不知道哪里来的神秘女人突如其来的告知他们这个,让剧情强行高潮。
为了凸显斗兽场的雄伟壮阔,太师被迫变成弱智,明明可以直接动手杀了,非要关门用烟熏(太师可能是喜欢吃腊肉),这样就能安排一出建筑倒塌的特效进去。
为了让斗兽场的画面多停留几秒,咱太师被迫选择做飞机,一顿操作之后降落在了斗兽场正中央,多好的位置,又能看几秒斗兽场了,好激动!!!!
结尾匆匆忙忙,导游觉得特效展示完了,结尾什么的都不重要。
啥都能省略,东一龙居然不忘记还一个蛋,看导演多细心,借的东西哪怕在小一定得还。
实际上是为了提醒观众,别的记不住看没关系,一定记得那条蛇哦,那可是我们花了大价钱做出来的,秒杀所有国产电影的存在呢。
怎么就这么适合在网络上映呢!
一个不会演戏的和一个连演员都不是的一起拍电影。。。呵呵哒~。虽然刚开始的场景做的还不错。。但是剧本太烂了。还有演员太烂了。。。真的有点无语了。。看着感觉莫名其妙的。。
剧情会不会太傻缺?
能不能别吹得有多好看
被朋友拉来看刘宪华新片,Netflix上的海报太丑了,原以为是个烂片,意外的惊喜,是个非常不错的商业电影,没有分级的残暴片段看得我很爽!为小妹的死流泪了,感觉每个人都有好多线可以写!有做成大IP的潜质!期待后续!也期待大华更多的作品哟(最后一句话替我朋友说嘻嘻)
爽片,特效还行,cg感还是太重了,游戏改编不代表特效也像游戏,亮点在于足够血腥,爱看Cult的应该会喜欢
去年参加了试映会,刚开始还有点期待,刘宪华演的也还可以,但尼玛后面就各种莫名其妙的神展开,小妹突然领便当,女奴莫名送人头,皇帝不是护驾就是准,还有那个啥啥谷,看的完全摸不着头脑。至于特效,试映效果中规中矩,等下去爱奇艺看看成片如何。
男二是敌国太子,国师是敌国卧底,小妹被国师杀了,男主杀了国师,成了将军
氪金网游鼻祖,至今无人能够超越。电影版晚面世了十五年,只能卖卖情怀了。特效算是网游动画的及格水准。
5分
3.5,制作与特效都是国内顶尖,完全是属于大荧幕的电影,以线上的方式见面,实在是遗憾。
非常遗憾不能在电影院里看到大银幕上的征途。。。。。五星好评特效。。。
出乎意料,可以
Henry其实演的挺好的。运气不好,又是一个没水花的作品。
拼接感太重了
特效真的可,Bgm好听,专门听歌识曲了一下别离开这首歌
这是我看过的,为数不多的,精彩的网络大电影。剧情竟然不算烂,演员也没什么问题。
怪兽特效不错,剧情浮夸
我们美国教授在脸书推荐这个,说是《角斗士》+《鱿鱼游戏》。豆瓣普遍歧视国产片。
准……也准……多么生硬的演技啊~特效不错~